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开创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新局面
预案 ,抓 紧研究 制订 防洪骨干水库与蓄滞洪 区的
松花江流域是我 国重要 的老工业基地和商 品
粮生产基地 , 也 是 我 国水 早 灾害 频 繁 发 生 的地 区 。
关系 ,科学 制定 了松 花江流域 治理开发和保 护的
总 体 布局 , 明 确 了今 后流 域 治理 开 发 、 保 护 与 管理
的主要任务 , 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
2 )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 用体
防洪安全 ; 干支流主要防洪保 护区防洪标准偏低 ,
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 划标 准 ;防洪非工程措施 尚 不完善。因此 , 此次规划修编仍把防洪减灾作为规 划重点 ,研究确定 了今后一个 时期防洪治理的 目 标和任务。 4 ) 水生态环境恶化 的趋势 尚未根本扭转。 松花江流域黑土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虽经
・
新情况 、 新 问题和新挑 战。 1 ) 流域和 区域发展 战略格 局的调整对水利提
出了 新要 求 。
随着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 地 、国家粮食安全 战 略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的实施 ,流域和 区域发展
1 ・
规划设计
东北水利水电
障 能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3 年第 7 期
松 花江流域 防洪工程基础设 施仍 然薄弱 , 与
[ 摘 要】 深入分析松 花 江流域水利发展 面 临的新形势和 新要 求 ,科 学定位 流域综合 规划修 编
的主 导思想 , 立足 于与 经济社 会发展要 求相适 应 , 准确把握 松花 江 流域 综合 规划修 编 工作 重 点, 全 面提 高流域 防 洪安 全 、 供 水安全 、 粮 食 安全 和 生态安全 保 障能 力 , 开创松 花 江 流域 水利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1. 引言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是一种综合考虑流域内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规划工程,旨在优化流域内资源的配置、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2. 主要内容2.1 流域概况在撰写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流域进行概况的介绍。
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主要河流和水系等。
通过对流域的概况了解,有助于后续规划工作的进行。
2.2 目标设定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定合适的目标,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的优化等。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性。
2.3 资源调查和评价资源调查和评价是流域综合规划的基础工作。
通过调查和评价,可以获取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评价结果将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4 发展模拟和预测在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展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假设,对流域未来的发展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解决方案的效果。
2.5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该部分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水资源利用的限制性措施、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和科学管理方法等。
2.6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策略,包括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划定、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2.7 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该部分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2.8 实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之后,还需要明确实施和管理措施。
流域综合开发教案:整合流域管理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流域综合开发教案:整合流域管理搭建协同发展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水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
同时,水污染问题和水环境破坏也日益加重。
为了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流域综合管理成为了当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教案的目标是建立流域管理的协同发展平台,制定科学的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流域综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流域综合管理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水系上,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文、水土保持等方面因素,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控制方案,并在流域范围内统一管理。
流域综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
流域综合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是解决了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局限性,将水资源的管理范围从点位转向整个流域,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使得各种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活动协调统一,规避了各种环境保护冲突。
三是有助于实现流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避免了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1.流域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是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
流域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确定适宜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2.流域生态保护流域生态保护是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合理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流域生态保护涉及水资源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山地林业,水土保持等方面。
3.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的供需、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流域水资源管理要制定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流域水环境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是指对流域内水环境的守护和恢复,既包含水污染防治,又包括水生态修复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实现往往需要多部门协作、多领域整合。
三、建立流域管理的协同发展平台一般来说,流域综合管理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必须通过协同发展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目标。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亩,居住人口189.5万人.由于主槽淤积和生产堤的修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逐步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严重威胁防洪安全.黄河宁海以下的河口河段,具有“淤积—延伸—摆动”的特性,入海流路摆动范围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扇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条件,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的山东河段凌汛灾害也比较严重.(4)流域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流域内共有耕地2.4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3.5亩,约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的1.4倍.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铝土矿、钼、耐火黏土等资源具有全国性优势.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约5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预测煤炭资源总储量2.0万亿吨左右,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流域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1.3兆瓦.1.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及要求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约113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全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34人;其中城镇人口4543万人,城镇化率40.0%,比全国平均值44.1%略低.流域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以来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0%,人均GDP增长了10多倍.但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年黄河流域GDP仅占全国的8%,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的90%.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下战略格局:在流域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经济带,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为:一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为主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合理有序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建设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结合上中游水电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以内蒙古、陕西、甘肃为重点的稀土生产基地,以山西、河南为重点的铝土资源开发基地.三是充分重视流域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深加工,强化流域的综合经济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析,必须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治理开发现状及主要认识2.1 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1)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上游建成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及其他支流修建了大量的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通过水土保持减沙、骨干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挖河固堤等,减少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吨(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0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2)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引黄涵闸等工程,以及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1亿亩.作为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14%的GDP及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1400兆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1%.(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现状年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9万多座,以及大量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水质有所改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能力增强;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5)流域综合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有所增强.基本建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得到了扩充和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涉水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建设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支撑能力.2.2 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能源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将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黄河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下游洪水泥沙威胁依然存在.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若无后续控制性骨干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复将严重淤积抬高,已形成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河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将随之降低;目前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尚不完善,“二级悬河”态势十分严峻;东平湖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遗留问题较多;下游滩区滞洪沉沙与群众生活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二是宁蒙河段防凌问题突出.1986年以来,由于水沙关系恶化导致河道主槽严重淤积,再加上河防工程不完善,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已先后发生了6次凌汛堤防决口.三是中游干流河道治理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仍不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尚未完成,城市防洪设施薄弱,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2)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1995~2007年河川径流年平均消耗量约300亿立方米,消耗率超过70%,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产用水大量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威胁河流健康.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2亿立方米,太原、西安等地区形成降落漏斗,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全流域实际总缺水量约95亿立方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2020年、2030年流域内国民经济总缺水量分别为106.5亿立方米、138.4亿立方米.(3)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目前,黄河流域还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且未治理部分水土流失强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更大,尤其是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进展缓慢,生态环境改善和减沙效果不明显;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仍普遍高于轻度侵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和提高.同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预防保护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4)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黄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33.76亿立方米,黄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和7%的COD排放量,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48.6%,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流域水功能区监管薄弱,水质监测能力不足,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河流生态用水不足、水污染、河流阻隔等消极因素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物生境破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5)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目前,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大量蓄水,造成宁蒙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对中下游水沙关系也造成不利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影响水库拦沙库容的使用寿命,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高含沙小洪水出现的概率将大幅度增加,下游河道主槽仍会严重淤积,水库拦沙期塑造的中水河槽将难以长期维持.(6)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执法能力、监督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3 主要认识在长期治黄的过程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逐步加深了对黄河特殊性、规律性、重要性以及治黄理念的认识.一是要充分估计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三是黄河治理开发既要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约束;四是“增水、减沙,调控水沙”是解决黄河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六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3. 总体规划3.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黄河水沙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核心,以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相结合;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四是坚持水沙兼治,治水治沙并重;五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七是坚持改革创新.3.2 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和规划目标(1)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根据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今后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确保黄河防洪防凌安全;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多途径处理和利用泥沙,协调水沙关系,减轻河道淤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实施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水运资源;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远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谋求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塑造并维持下游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中水河槽,“二级悬河”得到遏制,搞好滩区安全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宁蒙河段及干流其他重点防洪河段和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及重要城市防洪基本达到设防标准.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优化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增强水沙调控能力,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遏制潼关高程抬高并有所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保障城镇、重要工业的供水安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9提高到0.56,流域节水工程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现状年降低50%左右.基本建成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黄河干流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重要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各功能区地下水水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干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证,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25万平方千米,多沙粗沙区、十大孔兑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0亿~5.5亿吨.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支撑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洪水,保障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见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流域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90%.完善流域抗旱减灾体系,适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初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流域水功能区全部达到水质目标要求,黄河重要水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6.0亿~6.5亿吨.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3.3 主要控制性指标为了规范流域的开发利用活动、控制开发强度,为实施全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规划》重点确定了防洪(防凌)标准、设防流量、防凌库容、平滩流量、地表水用水量、地表水耗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水质目标、COD入河量、氨氮入河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等14项控制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不可逾越的。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难点、亮点浅析(一)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难点、亮点浅析(一)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难点、亮点浅析(一)摘要:黄河流域规划修编所涉及的规划难点、重点也是流域今后工作亮点。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历来治理黄河的主要问题,所以规划中的难点、重点也是紧紧围绕此开展: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与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笔者还认为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也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另外,西线南水北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不可有所放松。
关键词:流域综合规划重点;亮点;难点;人工挖沙试验;西线南水北调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当今社会是黄河治理开发利用的最好时期,总结和谋划好流域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科学蓝图,也是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各类例会与主任专题会议中提出或探讨的观念、理念作了一些大致总结,试图分析其规划所涉及的重要问题。
在各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支流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黄河的特殊性最大特点,分析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亮点。
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
亮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重点也是本次规划的亮点,尤其水沙调控体系与综合规划控制性指标及限制性条件,也是与历次规划不同之处,即所谓本次规划的创新点。
笔者还认为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沙,一直是黄河治理很少使用的五字方针之一。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一、引言流域是一个自然地理单位,指的是一片地区内的所有水域和流域。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是指对特定地区的流域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防洪和排涝等方面的统一规划。
本文将对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流域概况1. 流域位置本规划工程方案涉及的流域位于某省某市北部,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
2. 地形地势该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地貌。
3. 水文气候该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丰富,气候湿润。
4. 社会经济背景流域内有几个中小城市和乡镇,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比较发达。
三、问题分析1. 水资源利用问题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流域的水资源相对充沛,但存在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浪费和污染。
2. 土地利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不合理、泥沙淤积以及湿地和森林面积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
4. 防洪排涝问题由于地势起伏大,该流域的部分地区存在防洪排涝难题,一些城镇和农田陷入水患。
四、规划目标1. 水资源利用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多元化利用和节约,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合理化通过土地整治和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护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
3.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程,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持续发展。
4. 防洪排涝安全通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保护城镇和农田不受水患影响,提高流域内的防洪排涝安全系数。
五、规划内容1. 水资源利用优化(1)修建水库,对水资源进行调剂储备。
(2)发挥水面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3)优化农田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
2. 土地利用合理化(1)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开发和保护区域。
(2)加大森林、湿地保护力度,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推进七大流域综合规划实施 开启江河开发治理新纪元
游、 左 右岸 、 干 支 流 以及 水 资 源综 合 利 用 各 功 能 之 问 等一
系列 重 大关 系 . 充 分发 挥 流域 工程 体 系 与非 工 程体 系 的综 局逐步形成
进入 2 l 世纪 . 我 国经济 社会 快 速发 展 以 国务院批 复 全 国主 体 功能 区规 划 为标 志 . 国家相 继 出台 了一 系列 支 持 区域发 展 的意 见 . 制 定 了一 系 列 重 大 战 略举 措 . 批 复 了若 干 区域 发展 规划 和相 关行 业规 划 从 流域 所 承载 的经济 社 会 发展 来 看 , 东部 、 中部、 西部 、 东 北 四 大 经济 板 块 发 展 目 标、 产 业 结构 、 发展 模 式及 重点 各 不相 同 , 以“ 两 横 三纵 ” 为
和战 略重 点 等方 面 . 都 发 生 了重 大调 整 和显 著 变化 。 自上
一
原有 的 自然 形 态 。 对河 流 水 沙情 势等 产 生一 定 的影 响 因
此。 通过 本 次 流 域综 合 规 划 修 编 注意 进 一 步 处 理 好 上下
轮 流域 综合 规 划 编制 以来 . 主要 有 以下 四个方 面 的深 刻
规 划 解 读
2 0 1 3. 1 3 中 国水 利
推进七大流域综合规划实施 开启 江河 开 发治理 新 纪元
水 利 部 党组 副 书 记 、 副部长 矫 勇
我 国江 河 众多 、 水 系复 杂 , 水 资 源 总量 多 、 人 均 水 资 源
量少 。 河 川径 流 年 际 、 年 内变 化 大 . 水 资 源 地 区 分 布 与 人
合效 益 . 以适 应 流域水 沙情 势变 化 和工况 的 变化
3 .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新 阶段 中央指 出在这 个新 的历史 阶
段 .我 们 面 临 的发展 机 遇 前所 未 有 . 面对 的挑 战也 前 所未 有 . 以必 须 以 所 科 学发 展 观统 领 经济 社 会发 展 全 局 目前 各 行 各 业 都 在 按 照 中 央 的 这 一 要 求 .研 究 如 何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如何 用科 学发 展 观 指 导本 行 业 的 工 作 规划 是 水利 工 作 的基 础 . 利 水
及 时发 挥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在 贯 彻 落 实
科 学发 展观 中的基础 性作 用 二 是 流域 综 合 规 划 缺位 . 包括 整
经过 十几 年 的水 利 建 设 实践 . 可 以说 明现 行 流域 综 合 规划 的 工 程 布 局基 本上 是合 理 的 水 利发展 “ 八五 ”
综合规 划 的重要性 和 紧迫性
20 0 7年 1 5日. 月 国务 院对 新 一 轮 流域 综 合 规 划 修 编 工 作进 行 了 全
动 比如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批 复 的
《 流 规》 不 可 能 预测 到 今天 长 江沿 长 ,
岸 会 建设 上 万个 化 工 厂 . 域 综 合规 流 划 对水 资源 保护 的功 能 明显不足 三是 现 行 的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已不 能正 确 反 映 当 前 流 域 自然 状 况 的变 化 从 2 0世 纪 9 0年代 初 到 现在 . 大
农 村 建设 的迫切 需 要 . 障水 利 建设 保
长远 发展 的迫切 需 要 . 及 政 府 科学 以
要求 在 水利 规 划 中要 有 新 目标 、 新理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局 ,加 大 对 国 家 宏 观 发 展 战 略 布 局 的 支 持 力 度 , 为 贯彻 落 实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提 供 水 利 支 撑 与 保 障。 间 时 ,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也 要 统 筹 经 济 社 会 和 水 利 发 展 , 使 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与 水 资 源 、 水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相 协 调 , 以 人 水 和 谐 促 进 人 j自 然 的 和 谐 相 处 。 因 此 , 深 刻 认 识 和 把 握 新 时 期 同 家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 充 分 体 现 闷 家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的 要 求 , 服 务 和 保 障 国 家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的 实 施 , 是 本 次 流 域 综 合规 划 修 编 的关 键 问题 和 重 大 仟务 。
1 新 时 期 我 国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及 其 理 论 分 析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是 指 对 一 定 时 期 内 区 域 经 济 、 社 会 发 展 做 出 的 重 大 的 、 具 有 决 定 = 局 意 义 的 抉 择 和 伞 谋 划 。 长 期 以 来 , 党 L 央 、 国 务 院 高 度 重 视 区 域 发 } | 展 问 题 , 各 个 五 年 计 划 ( 划 ) 区 域 发 展 总 体 战 规 对 略 都 作 出 了 明 确 的 阐 述 。 党 的 卜六 届 五 中 全 会 、 “ 一 血 ” 划 、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有 天 区 域 发 展 的 十 规 科 学 论 断 , 标 志 着 新 时 期 我 闻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的 基 本
国务 院 始 终 高 度 重 视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 对 新 一 轮 流 域综 合 规 划 修 编 工 作 进 行 了 全 面 部 署 。 自 2 0 0 7 年 起 , 水 利 部 已 经 伞 面 , 展 了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修 编 F 工 作 , 并 争 取 用 3年 左 右 的 时 问 完 成 7 大 流 域 综 合 规划 修 编 任务 。 新 一 轮 的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修 编 面 l 着 许 多 新 情 况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礼 会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等 都 对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修 编
《流域综合规划》课件
保护生态环境
流域综合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 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利于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 性。
应对气候变化
流域综合规划能够提高流域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洪涝 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经济
社会的影响。
流域综合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流域综合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 境问题的加剧,各国开始重视流域综合规划工作。
水域分类
根据水域的特点和功能,将其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如饮用水水源地、水产 养殖区、航道等。
区划原则
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合理、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进行水域功能区划。
区划方法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水 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功能 和保护要求。
区划管理
建立水域功能区划管理制度,明确各 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规划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 保护、防洪减灾、水能资源开发等方面
,旨在实现流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 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流域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和支撑。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是中国水资源管理和流域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旨在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 展和生态保护。
评估目的
对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
评估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状况、防洪减灾能力、水资 源管理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 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模型模 拟等。
流域综合规划
一、规划修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0年来 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 新问题,作为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的 纲领性文件, 纲领性文件,流域综合规划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和规划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和规划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域综合规划 相对滞后,必须及时修编, 相对滞后,必须及时修编,才能应对各个方面 的变化,才能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的变化,才能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和安排
总体思路
以人水和谐为重点 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 着重研究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着重研究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性指标 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 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着重合理 界定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规范流域空间 界定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 开发秩序
一、规划修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流域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河流水质严重恶化。 河流水质严重恶化。 流域的下垫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流域的下垫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部分流域降水和水资源的转换规律发生 变化,在北方地区尤其突出。 变化,在北方地区尤其突出。 流域的生态与环境普遍恶化。 流域的生态与环境普遍恶化。
二、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和安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 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治水、 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治水、依 法管水,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法管水,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 维护河流健康为主线,对我国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 处、维护河流健康为主线,对我国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开 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 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着力 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 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 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 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07•【字号】辽政办发[2008]79号•【施行日期】2008.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8〕7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七日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发挥江河的各项功能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维护河流健康,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44号)及水利部等10部委《关于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7〕429号)的要求,决定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流域综合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和主体(一)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
重点做好全省大江大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其他重要中小河流规划的编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力争2009年底前重点完成辽河、松花江、海滦河等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跨省江河流域、其他重点大型江河流域和重点中小河流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流域综合规划体系,为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主体。
根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除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外,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其他大型河流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市中小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政府编制,报省政府批准;其他江河的流域综合规划,按分级管理权限由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编制,报本级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流域规划 实施方案
流域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
流域规划是指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规划,以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一种规划活动。
流域规划的实施方案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实施流域规划,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流域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明确流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开展流域资源环境的调查评估,全面了解流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状况。
3. 制定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流域内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科学规划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保障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制定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6. 完善流域交通规划,优化流域内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流域内经济的发展。
7. 加强流域规划的实施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域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流域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流域规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流域居民对流域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流域规划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流域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流域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强流域规划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流域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流域规划的实施工作。
4. 加强流域规划的经费保障,为流域规划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流域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总结。
流域规划的实施方案是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流域规划,才能实现流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流域规划工作,切实加强流域规划的组织领导,确保流域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思路和工作要求ppt-流域综合规划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 主要工作内容
➢涉水行业规划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航运等涉水行业规划:主 要根据流域综合利用和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 要求,对相关行业规划成果进行必要的复核, 提出有关的规划意见和河流、河段的功能定 位。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流域综合管理
根据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 力,以及不同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和目标 任务,研究提出有效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 制度、政策措施和数字流域建设等。
四、七大江河流域规划修编重点
黄河流域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 一是以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 泥沙、协调水沙关系为目标,研究增水、减沙、黄河水沙 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总体规划方案
重点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和下垫面变化对水资源、防 洪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促进流域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出发,研究制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用 水、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水能资源开发、河流岸线 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明确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 提出符合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方案。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重大工程安排意见
实施意见与实施效果评 价
环境影响评价
水资源配置 总体规划
问题分析与需求分析 基础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体系
防洪规划 治涝规划 河道、河口整治规划 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 节水规划 灌溉规划 跨流域调水 供水规划 水能资源利用规划 航运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 河湖湿地水生态保护规划 水土保持规划 其它规划 重要支流规划意见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内容
❖主要任务
➢ (五)合理估算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投资需求,科学评 价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规划实施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水务局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特征第一节地形地貌特征 (4)第二节河流特征 (5)第三节水文气象和水资源特征 (7)第四节地质土壤特征 (10)第五节社会经济特征 (12)第六节水利建设现状 (15)第二章规划方针、标准与任务第一节方针 (19)第二节标准 (19)第三节目标、任务 (21)第三章综合分析与配置第一节问题分析 (25)第二节水文分析计算 (29)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 (40)第四节水资源配置 (52)第四章综合规划第一节总体规划 (60)第二节河流功能区划 (63)第三节防洪规划 (65)第四节治涝规划 (72)第五节节水规划 (73)第六节灌溉规划 (73)第七节供水工程规划 (75)第八节水力发电及梯级规划 (76)第九节水资源保护规划 (79)第十节水土保持规划 (80)第十一节渔业、旅游开发等规划 (80)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概况 (95)第二节措施 (98)第三节问题 (98)第六章流域水利管理第一节概况 (99)第二节措施 (100)第三节问题 (102)第七章规划实施意见第一节规划分期实施意见 (102)第二节近期工程安排意见 (103)第八章结论第一节评价 (106)第二节问题 (106)第三节建议 (107)第一章基本情况特征第一节地形地貌特征我市位于省的西部,茂名市的北部,地处东径,北纬。
东连阳春,南接高州,西靠广西的北流,西北接壤广西的容县、岑溪,东北毗邻罗定,界于粤、桂两省(区)六县(市)之间。
总面积3080.5平方公里,折合462.07万亩,占全茂名市面积的26.86%。
山地和丘陵是全市土地结构的主体。
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勾漏山脉从西向东,云开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崇山峻岭纵横交错,形成中部高山地带和东部海拔高程1704米的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
全市河流划分为鉴江、黄华江、罗定江和金垌河四个流域区,水向南北分流。
全市地面高程为50~1704米,有500米以上高山371座, 1000米以上高峰80多座。
流域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汇报04.03
城 乡 防 洪 减 灾 安 全 保 障 规 划 体 系
城市排水规划(含新城)
郊区防洪除涝规划
山洪泥石流防治规划
④ 城乡水务管理规划体系
主要有以下6项:
■ 水务管理机制、改革、法规建设 规划 ■ 水务工程管理规划(含河道岸线 确权划界)
城 乡 水 务 管 理 规 划 体 系
水务管理机制、改革、法规建设规划
XX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XX 市 水 务 局 2007年4月
主要内容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总体思路 三、规划修编工作任务及内容
四、组织分工
五、实施计划
六、两点建议
一、
工作背景
2007年1 月5 日,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
编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水利部及各流 域机构、省市自治区水利(务)厅(局)参加了
城市供水规划(含新城)
郊区安全供水规划
农业灌溉规划
节水规划
雨洪利用规划
再生水利用规划
水能规划
② 城乡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规划体系
主要有以下5项:
■ 水资源保护规划(含地表水、 地下水) ■ 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 水土保持规划 城 乡 供 水 安 全 保 障 规 划 体 系
水资源保护规划(含地表水、地下水)
补充完善北京市水务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工作:
1、构建科学的水务规划体系; 2、根据规划体系,对北京市现有各类涉水规划 进行总结评价,修改完善; 3、补充编制缺位规划。
1、构建水务规划体系
指导性规划
北 京 市 水 务 规 划 体 系
北京市水务综合规划
北京市水务专业规划
专项规划
(1)指导性规划
①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2005-2020-2030年) 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③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201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为科学制订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根据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安排,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建立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流域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深入开展现状评价、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近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220号批复了《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处理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关系,充分发挥长江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在遇标准以内洪水时基本不发生灾害,在遇超标准洪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稳步提高,航运体系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要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措施。
重点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主要支流治理,加快向家坝、溪洛渡、亭子口等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抓紧实施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重点城市防洪建设和重点涝区治理,完成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建设流域防洪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
例析流域规划修编必要性
例析流域规划修编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业用水大幅度增加,原有的水资源规划已不太适应流域的发展。
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柯克亚河的水资源,使之达到较优的配置和产生较为合理的经济效益。
需对流域内各业用水和配置进行合理分析,制定较为合理的用水方案。
为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流域用水作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流域概况柯克亚河流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和阿克苏市境内,主要行政单位两个,即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及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此外还有温宿县、阿克苏市周边少部分乡村及地区工业园区。
北到天山南脉的托木尔山峰;西连温宿县城及托乎拉乡;西南是阿克苏市区及依干其乡、良种场、拜什吐格曼鄉;东边与温宿县希连其乡、克孜尔乡相连。
2011年流域总人口5.1万人,占温宿县的20.76%,占阿克苏地区的2.13%,城镇人口3.1万人,农村人口2.0万人。
2011年柯克亚河流域农业总产值10.7亿元。
灌区以林果业为主,主要生产水果和林木。
2011年柯克亚河流域GDP为15.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主要有食品加工业和纺织工业,此外还有仓储、物流等第三产业。
柯克亚河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南段托木尔山的南麓,其源头海拔高程6342m,有3条冰川,冰川面积109.2km2,冰川储量约为1792.8亿m3。
冰川以下还有大面积常年积雪,山区年降水量多达500~700mm,属于消冰融雪型河流,其洪水应属消冰融雪暴雨混合型洪水。
柯克亚河全流域面积1098km2,其中集水面积为498km2。
柯克亚河全长82km,其中山区河段长36km,有3条支流,全在干流的西侧。
山区干流段河道平均坡降为28‰。
出山口以后的河段长46km,河道纵坡1/50~1/100~1/150。
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勾尔得坎沟、卡尔斯牙沟,穿过多浪渠,在乔格塔汇入阿克苏新大河。
汇入口的海拔高程为1080m。
柯克亚河属于无水文测站河流,根据径流深等值线图计算,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03亿m3。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刘宝勤,钟玉秀,杨 柠(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摘 要:流域综合规划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新一轮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与之有机衔接。
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修编流域综合规划,服务和保障区域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流域综合规划;城市群;主体功能区中图分类号:T 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408(2008)0620012204收稿日期:2008203224作者简介:刘宝勤(1978—),男,山西省临县人,博士。
以流域为单元科学编制综合规划,指导有序推进水利建设重要经验,、依法治水的必然要求,制重要江河流域的综合规划,对于流域治理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但是,上一轮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至今已将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治水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有流域综合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因此,尽快启动、全面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已成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流域综合规划,对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自2007年起,水利部已经全面开展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7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
新一轮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流域综合规划与之相协调和衔接。
水资源是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流域综合规划要充分考虑和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调整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加大对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布局的支持力度,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
同时,流域综合规划也要统筹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人水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服务和保障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关键问题和重大任务。
1 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及其理论分析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抉择和谋划。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各个五年计划(规划)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都作出了明确的阐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区域发展的科学论断,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形成。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为总体布局,以推动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为战略支点,以主体功能区为科学依据,几个部分密切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11 四大板块: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区域发展理论流派众多,但从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均衡发展战略,主张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二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实现全面均衡增长,只能通过个别区域优先发展然后带动其他区域发展;三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期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种发展战略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从建国初期从属于国防安全目标下的工业均衡布局,到改革开放后以经济效率为重心的非均衡发展,再到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升华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依然存在着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12 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西部提速,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保持”,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还需要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区域发展的重点及其空间布局。
根据“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确定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国内外实践表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少数都市经济区,城市群主导地位凸显。
因此,贯彻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与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各个区域的大城市群作为战略支点,全面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国家发改委已将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成渝地区作为我国“十一五”区域规划的重点,希望通过聚焦区域的发展来实现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与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区域发展模式的另一重要问题。
“点轴”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增长极)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会逐渐形成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而轴线的形成将会进一步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
从“T”型空间布局战略到“π”形空间开发结构,“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的验证,按照“点轴”理论,《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群重点发展的地域空间,就是沿海、沿江(长江)、沿线(京广、京哈、陇海铁路线)地区,从而形成了“开”字形城镇化及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基本主干框架。
113 主体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主体功能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物。
面对我国区域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根据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其基本思路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分类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其中,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在区域发展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主体功能区划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有机统一,行政区域与功能区域的合理区划,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科学统筹,对于指导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科学修编流域综合规划211 服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立足大局谋划流域开发治理的空间布局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同流域、区域水资源自然禀赋不同,水利基础设施总体还很薄弱,四大板块的水资源条件以及面临的水问题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四大板块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也都对水利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振兴东北”的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水利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流域综合规划是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的基本依据,区域发展战略对水利提出的要求,必须要充分体现在流域综合规划中。
一是要围绕区域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合理确定各流域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东部沿海地区要适应“两个率先”的要求,加快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保护河湖水域及河口尾闾良好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中部地区要围绕粮食主产区、煤炭能源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改善水利基础条件,继续加强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加快灌排工程更新改造和配套体系建设,努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西部地区要以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牧区水利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努力保障生态用水需求,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西部大开发的水利保障能力。
东北地区要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确保城市防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做好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保障,抓好黑土地保护、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工作;二是要改变水利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扩大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流域、区域、城乡之间的水利协调发展,完善水利工程布局,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要构建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流域综合规划中重点部署建设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及配套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逐步建设形成四横三纵、东西互补、南北互济的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供水安全体系,加大对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布局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12 以流域内城市群为重点,统筹部署流域开发、治理和保护的各项任务 城市发展与水具有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有便利水运条件和充足水源的地区往往是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理想区位。
一定地域空间内聚集若干城市,则更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
城市群是经济、人口高度密集区,一旦发生洪水,灾害损失巨大,防御洪涝灾害,保障防洪安全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城市群是水资源高消耗、水污染高排放地区,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群也是水事关系最为复杂,水事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如何协调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水事关系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