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何落实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将这一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是关键。
国家应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例如,对于东部地区,要着重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于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规划要注重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够大大降低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港口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应用,缩小数字鸿沟;完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稳定。
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
不同区域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例如,一些资源型地区可以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绿色产业。
同时,要加强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推动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
东部地区可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在东部地区,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在中西部地区,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当前的国家顶层设计理念
当前的国家顶层设计理念
当前的国家顶层设计理念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化、综合性的发展战略。
以下是对这些理念的详细解读:
创新: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强调以创新为引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协调:国家顶层设计理念着重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重视城乡、区域、产业和时空的协调发展,推动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
绿色: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开放:国家顶层设计理念主张开放型经济,推动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共享: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倡导共享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实施普惠政策,推动共享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这些理念是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上,中国将继续坚持这些顶层设计理念,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目标,为构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1. 引言十四五顶层设计是指中国政府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2021年至2025年)所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十四五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
2. 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点包括:2.1 高质量增长中国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2.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等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
2.3 开放型经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3.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
3.1 教育优先中国将继续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3.2 就业促进中国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灵活就业和新型职业形态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3 医疗卫生改革中国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分配,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
3.4 文化体育兴国中国将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
4.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1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4.2 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将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顶层设计方案总结
顶层设计方案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规划和设计方案也随之不断出现和完善,其中顶层设计方案是一种具有较高指导性和全局性的规划设计方案。
它不仅能指导局部规划的制定,还能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顶层设计方案的概念、重要性和实践中的总结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顶层设计方案的概念顶层设计方案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全局性的设计方案,它的指导目标是面向未来进行发展的方向性规划,提供未来宏观格局和战略指导,解决宏观和全局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政策、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从而形成具体的指导性方案。
二、顶层设计方案的重要性顶层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国家和地方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对于提高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1. 指导地方规划建设。
通过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可以为各地方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 促进区域发展。
顶层设计方案可以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区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推动现代化建设。
顶层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现代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4. 保障国家安全。
顶层设计方案可以防止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为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顶层设计方案实践中的总结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在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
1. 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制定顶层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并灵活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2. 把握发展机遇。
顶层设计方案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应该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和开发潜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
制定顶层设计方案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和地方整体竞争力。
统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统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宋智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一直高度重视。
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均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问题,这两个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完整的战略格局。
我们要全面理解党中央关于这两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准确把握两大战略各自特点和具体要求,统筹安排实施两大战略的各种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历史演进建国以后,在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上,我国最初采取的是沿海、内地的“两分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国防备战的需要,又采取了“三线建设”的“三分法”格局,推动了生产力的均衡布局。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开始转向效率目标,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随后沿海经济带由南向北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轴,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随之迅速扩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审时度势,在坚持贯彻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同时,又相继制定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振兴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确定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框架。
金融危机前后,国家纵横捭阖,大手笔规划了20多个国家战略经济区,是对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主体功能区思想的提出,是我国区域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其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200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14部委组成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选取了8个省份作为试点先行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
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求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国家顶层设计的优秀句子
国家顶层设计的优秀句子
1. “国家顶层设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
2. “顶层设计需要加强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
”
3. “顶层设计要立足国情,合理规划国家发展蓝图。
”
4. “顶层设计需要明确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目标。
”
5. “国家顶层设计应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
6. “国家顶层设计要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
7. “国家顶层设计要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8. “国家顶层设计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
”
9. “国家顶层设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10. “顶层设计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
11. “国家顶层设计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撑。
”
12. “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水平。
”
13. “顶层设计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
”
14. “顶层设计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15. “顶层设计需要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安宁。
”
16. “顶层设计要推动全面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合作。
”
17. “国家顶层设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民生福祉。
”
18. “顶层设计需要加强的领导,提高的执政能力。
”
19. “国家顶层设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
20. “国家顶层设计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8.16•【文号】发改地区[2016]1771号•【施行日期】2016.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6]17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8月16日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引下,我国区域发展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区域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区域无序开发情况比较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协调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工作部署,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创新完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原因
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原因文章标题: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原因导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指在国家层面上,通过统一规划、协同发展、差异化发展等方式,促进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
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导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扩大,还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和经济风险。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资源禀赋的差异和矛盾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
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大原因。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整合,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全国资源利用效率。
三、城乡发展的差距问题城乡发展的差距是我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快速,享受着先进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下。
城乡发展差距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还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剧城市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四、环境问题的亟待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代价是环境的恶化,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
这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通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环保产业布局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 家结构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从国家结构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国家结构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和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从单一制国家结构来看,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权威和集中的权力,这为推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这种结构中,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规划发展蓝图以及调配资源等手段,对各区域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
以我国为例,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都是在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下展开的。
中央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引导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协同互补。
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与承接以及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则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
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中央政府还可以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扶持,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如高铁网络、通信网络的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央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可能会导致部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
相比之下,联邦制国家结构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相对明确,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的发展事务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12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最终定本,将目标锁定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放格局。
”3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绘就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繁荣画卷,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国土开发问题上缺乏全局规划和总体设计,客观造成了城乡、东西差距的进一步放大,特别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的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
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过去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倾向;要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努力构造东西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要支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仅为当代计,还要为后人谋。
这是“为万世开太平”的战略大棋局,也是考验中华民族发展智慧的“珍珑”难局。
目前,就直观来看,博弈双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
由于《规划》要划定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从省域视角来看,很容易理解为是限制其发展还是鼓励其发展,而限制与鼓励之间,是GDP,是民生,更是政绩。
虽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会有相应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和政绩考核等政策护航,但在配套政策尚未落实之前,如无积极争取,被划为限制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落在其他地区之后。
中央有全国的大局,地方有各自的苦衷和忧虑。
这个过程中,中央的决策权威性不容置疑,但也要针对每个省、区、市躬身耐心听取其意见,认真对待其利益;地方的发展利益不容忽视,但也要顾全大局主动维护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这其中,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和政策制定的具体部门,在分解和细化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切忌只靠红头文件层层下压,应当更主动、更负责任地尊重、引导和协调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衔接,决心大、智慧要更大,魄力大、胸怀要更宽广,方能使全国统一到永续发展的棋局中去。
□(文/张辉)主体功能区战略台前幕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谵然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始于2002年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终于在2010年年底“定本”。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作者:储东涛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
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进入本世纪后,我国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等新思路。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等五大新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四大板块”发展,从而形成了“3+4”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四大板块”发展差距也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3-2016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年均分别增长8.6%和9.1%,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4和1.9个百分点。
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由此可见,“3+4”叠加效应的显现,是对此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突破,是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區域合作的崭新成果,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
融入新时代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新使命众所周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身手,并通过开展区域帮扶、区域援助等活动扶持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发展,从而缩小发展差距。
从国家六大顶层设计谈雄安新区
32CHINA REAL ESTATE房地产市场在新常态下,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扩张模式和以大规模开发建设为主导的拉动式发展已经走入了困境,依托生产型企业聚集来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靠什么带动经济发展和从哪些角度寻求发展动力,成为我国发展面对的核心问题。
“十三五”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统领性思路。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这一定位突出的是雄安新区的标杆意义,要打造带动整个中国发展的新模式,所以雄安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做多大,更重要的是经济质量和社会发展模式做成什么样。
“十三五”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在雄安新区有深度体现,雄安新区也将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试验区。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五大发展理念与雄安新区的模式,就是为了所有的规划设计能够把握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能够高点定位,并提出从国家层面六大顶层的战略架构,聚焦雄安新区。
从国家六大顶层设计谈雄安新区林 峰CHINA REAL ESTATE房地产市场一、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十年第一位的综合发展工程,是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的顶层设计,是以人的城镇化为宗旨,以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升级、城镇结构模式突破、产城一体化开发为方向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成长的龙头。
1.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最深刻的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一直没有真正地解决,如何使农村人口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享有同等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国民待遇,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目前,农村和城市在国民待遇上完全不同,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更加违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所以新型城镇化是一场社会体制的革命。
2.新型城镇化是单一城市中心向城镇网络的结构调整所谓新型城镇化,实际上主导的是以人为本,消除二元结构的不合理性,实现平等发展,均等发展,这个理念下整个中国的城市布局结构出现调整,有了城市群、城镇群。
中国战略六大顶层设计
跨界的时代趋势:中国战略的六大顶层设计2015-06-16 17:10:23 林峰视点编者按:由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主办的“首届房地产金融创新大会”于2015年6月12日拉开帷幕,300余名一线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实战专家齐聚北京,共同分享、研讨创新模式与创新案例,搭建金融资本和创新项目合作平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先生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了《众筹与创客:房地产、产业、互联网、金融跨界整合》主题演讲。
演讲中阐述了中国战略的六大顶层设计,并认为跨界与融合将是时代所指、大势所趋。
以下为演讲内容: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的时代,整个经济发展形势不同于以往,整个国家的战略层面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要适应这个时代,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去把握和看待问题。
过去我们提过“房地产+”,这是源于过去十年干任何行业都不如干房地产,旅游如果没有房地产,而光靠酒店3-5%的盈利能力,旅游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
现在时代变了,旅游业所带来的机会和市场效益,同样引起房地产商的关注,甚至有大批资本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型。
从过去所有行业都向房地产跨界的“房地产本位主义思维方式”时代,到现在房地产向其他产业跨界的趋势,显示了国家顶层设计所发生的变化。
新形势下的国家顶层设计,林峰院长认为体现在六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企业主体化、创业创新、互联网+。
一、新型城镇化——未来十年内需扩大的第一发展工程从今天来看,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达到了56%,转移人口数量有所减少。
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建造房子,而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和转化,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点是以人为本的变革,即让农民成为真正具有城市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人群。
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具体说来,其根本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农村、农民、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生活条件的同时获得社会福利、社会机会、医疗条件和公共服务,并形成消费能力提升。
因此,新型城镇化促进中产阶级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准人群大幅度增长,由此激发的社会需求提供了内需扩大、核心拉动的发展结构。
顶层设计与城市规划
顶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整体性的策略和方向,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什么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一种战略性的规划,它考虑国家和地方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考虑环境、资源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顶层设计有助于协调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划的目标,使各个规划单元更加协调一致。
顶层设计由国家、省、市和县四级政府进行,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一定的规划过程中确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在顶层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土地利用、城市设施、环境保护和人口增长等问题。
顶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健康和可持续的城市。
顶层设计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综合性的思路和方向,考虑城市整体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这些变化,同时也需要考虑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顶层设计可以协调城市各个规划单元,使之相互协调、相互匹配,从而达到整体规划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下面列出了一些:1、城市发展目标。
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经济、文化、社会、环保等目标。
2、城市的功能布局。
这包括城市的区域布局、交通布局、绿化布局和建筑布局等。
3、城市的土地利用。
这包括城市的用地分配、土地获取、土地保护和土地整备等。
4、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这包括城市的各种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如公共交通、水利工程、绿化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
5、城市环境保护。
这包括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等。
6、城市的协调和互联互通。
这包括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行政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协调。
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的,也是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必须具备的特点。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
、
生态 功 四
(
加 强 区 域 合 作 互动
)
能 和 农 业 地位 重 要 滞缓衰退 严 重 和资 源枯 竭 等不 同 十 五 推 进 区 域 协 同 发 展
。
进
一
步加 强 规划 引
,
类 型地 区
,
出 台 有针 对 性 的 政 策举措
,
,
积极 推进 供 给 导 和 政 策指导
强 化 能源 资 源 节 约 管理
。
,
促进 区域 经 济 与 资 等 多 种 手段
,
充 分发 挥 相关 工 作 推 进领导 小 组 部 际
、
,
源 环境 协 调 发展 联席 会议 等协 调 机制 作 用
(
建立 和 完 善运 行 高效 的 规
十 二 提 高 区 域政 策 的 精 准性
重
, ,
提升合作层 次 和 水 平
一
支持 成 渝
中原
、
长 江中
。
推进 中 央 与 地方 财 政
一
游 关中
、
天 水 北 部 湾 等 中 西 部 重 点经 济 区 结合 贯
,
,
加快 基 础设施 互 联 互通
推 动科技合
深 化社会 事
一
侧 结构 性 改革
发 展新 经 济
,
,
培育 新 动能
促进 各 地 作 与 协 同 创新
,
,
推进 生 态 环境 保 护 合作
、
,
区 充分 发 挥 比 较优势
破 解发 展 瓶 颈和 发展 难题
提 业领 域 合作 对 化 发展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1.18•【文号】•【施行日期】2018.11.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
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展与创新
的区域发展战略:第一个大局是先集中发展沿海,内 年中学术界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内容等进
[收稿日期]2018 - 07 - 10 [基金项目]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 ) 18VSJ022 [作者简介]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发展能力。以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的体制机制创新也 形成“四大板块+ 三大战略”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4 年,中央开始实施中部崛 (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升
起战略,中部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核心,发展现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首次提升为
制造业。因此,国家在安徽皖江城市带、重庆沿江、 统领性的区域发展战略,正是为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
任务。特别是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西 最有代表性的扶持政策。
部闭塞的状况,使物流更为通畅,人员出行更为便捷。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在党的
2002 年,中央提出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十八大之后,中央推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
战略核心是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进行技术改造,提升 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
[关键词] 新时代;区域协调;理论;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F06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1008 - 9314 2018 04 - 0109 - 06
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
地支持沿海地区的发展,第二大局是沿海发展起来之
进入新世纪,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战略构建时期。 指导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战略的落实需要有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重点城市群
覆盖率达到19%左右,森林蓄积量增加3.3亿立方米,草原生态持续 恶化势头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 消耗(不含西藏自治区)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 少,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 ,氨氮排放量减少6.8%,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4%。
●甘肃省、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示范区 ●扩大内陆开放: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天府新 区。。。。。。 ●加快沿边开放: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广西—— 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拓展材料:2000-2010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的推进西部大开发 政策措施
1999年6月,江泽民提出“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 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0月,国家“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按西部、 中部和东部地区次序对各地区发展作出总体安排,扭转“七五”计划中按东、中、西 部梯度推进的思想。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年10月) ● 《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0年10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4年3月) ●《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2006年5月) ●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6月) ●《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 )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 2009年1月) ●国务院先后发布支持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省藏区,广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发 展的意见. ●国务院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
呼包银榆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农畜 产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和原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 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兰西格地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盐化工、石化 、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 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天山北坡地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 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 源资源生产及供应基地,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基地,西 北地区重要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对外合作加工 基地。
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45%。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 上。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贫困人口显著减 少。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管理能力 明显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严格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 点、稳步推进,坚持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一手抓老少边穷地 区脱贫致富;一手抓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一手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西部大开发。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 提升。 第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资 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 数提高到0.53。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 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九年义务教育 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 分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重点经济区
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 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 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 地区科技创新基地。 关中—天水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 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 历史文化基地。 北部湾地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 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 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 流中心,重要的临海石化、钢铁基地。
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西部大开发 2.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中部地区崛起 4.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扶持四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
国家“十二五 ”规划纲要
(2011-03-14,全 国人大会议) 十六篇六十二章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第一节)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第二节)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第三节)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第四节) ●加大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 持力度(第五节)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一节) ●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第二节) ●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第三节) ●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第四节)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第一节)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转为城镇居民(第二节)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节)
◆近年制定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及经济区、经济带规划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 《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
◆近年制定出台的推动西部省区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若干意见》 《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2-11-08)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改革开放的目标 ……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健全国土空间开发、 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 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 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 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滇中地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 通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 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商贸物流基地和 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黔中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 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工业基地、绿色食 品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宁夏沿黄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 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解 读
国务院2012年2月颁布实施。十二章五十八节。
主要目标
,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增速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资源有效利用
内基本建成2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铁路 营业里程新增1.5万公里。
1.推进西部大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 战略,国家能源、战略性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特色农 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科技教育与自我发展能力。 (西电东输、西气东输) ●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西三角”
●重点经济区 / 经济增长极: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 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 沿黄、天山北坡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2012.2)提出西部布局五个新区:重庆两 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贵州贵安新区。
陕西西咸新区。战略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 四川天府新区。战略定位: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贵州贵安新区。战略定位: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沿边开放区
◆近年制定出台的推动西部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举措
组织编制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支持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2010-06-18):战略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 行区;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 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甘肃兰州新区(2012.8.20)。战略定位:西部的重要的增长极;国家重要的 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规划面积 806平方公里,中心发展区占246平方公里。
藏中南地区:全国重要的农林畜产品生产加工 、藏药产业、旅游、文化和矿产资源基地,水电后备 基地。 陕甘宁革命老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现 代旱作农业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 重点红色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