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章节: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和意义,并能举例说明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战略地位及发展策略,培养综合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探讨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解释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增强地理实践力。

•通过课堂讨论,认识到国土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及其对国土开发的影响;理解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确定因素;认识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新闻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规划。

报告强调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划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上一段内容的解释与延伸这份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为我国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各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提出两个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1.为什么需要对我国国土空间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2.报告中提到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等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探究新知主题情境一:探索主体功能区的奥秘情境材料假设你是一名城市规划师,被邀请参与一个名为“绿色家园”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将一片位于山区的区域转变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适度发展的新型社区。

在规划过程中,你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脆弱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教案】必修2-5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

【教案】必修2-5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重难点重点:主体功能区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难点: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主体功能区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案例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收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大美中国》视频同学们,大美中国,是不是很美?那是什么理念撑起美丽中国?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和国土意识。

讲授新课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概念、意义设问:什么是主体功能,并说说课件中松嫩平原、辽中南地区和尤溪的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功能?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休功能区有什么意义?小结: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有利于国土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展示课件,分组明确任务:阅读教材P109-110,从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这四个角度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完成下列表格。

(分组合作完成)【学法指导】同学们读图时首先明确图片展示的主题是什么,再注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读图和课本,完成表格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理解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引导学生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意图例信息,最后再结合我国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小结:在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时,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1)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讨论:阅读教材111页,完成下面思维导图,并对“限制开发就是限制发展?”展开讨论。

小结: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人类活动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进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由此,人类深刻反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讲述回答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的三个问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怎样的地理背景?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建设主体功能区国家战略入手,进而讲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拓展蓝色空间战略,最后讲述维护海洋权益。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国家重大大战略举措。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空间”、“维护海洋权益”四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四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的教学设计作者:学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五章第三节一、课程标准: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学目标: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4. 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2.发展绿色经济3.提倡可持续消费《导入新课》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5.17)。

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城协调发展、拓展海洋蓝色空间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5
3.分析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国家发展战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概述国家发展战略的定义、背景和意义。
2.详细讲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
3.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国家发展战略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如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
4.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培养实践能力,激发爱国情怀,为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国家发展战略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5.学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实际应用,难点是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学会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发展战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教案

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开展案例教案【课程标准】1.以国家某项重大开展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局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论的主权。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我国海洋国情,培育同学的爱国情怀。

2.人地协调观: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开展。

3.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理背景条件,明确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主体功能区。

4.地理实践力: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例,说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一分钟了解——国家创新开展〞视频〔点击图片观看〕导入本课,激发青年同学的创新意识,同时导入本课,何为国家?我国又有哪些重要的国家呢?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的定义从概念、内涵方面进行阐述。

并举例如农耕区为主的地区主要功能是供应农产品,而像重工业为主的辽中南区域那么主要功能为供应工业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区域主要供应生态产品。

那为何要建设主体功能区呢?有何作用?为了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更好地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

一个区域的功能有多个,但主体功能是某种。

确定主体功能得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地理背景,如土地相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开展水公平地理背景。

[活动探究] 结合课本图5.8,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是如何表达的?让同学自主合作探究。

老师再结合专项地图具体了解一下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作为下一个学问的过渡活动〕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此局部内容主要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

引导同学读图再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

〕〔1〕相宜开发的土地少通过我国地形类型比重图可以发觉我国土地山地多,平地少的特点,加之“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可看出人均可利用资源区域差异大,而且较丰富、丰富的面积不大。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学习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新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拓展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国家发展战略意识。
3.了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认识其演变过程及原因。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从地理视角关注和分析国家发展战略。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分析国家发展战略。
2.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2.分析与应用:设计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考察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地理视角分析:结合地理知识,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和分析国家发展战略。
4.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3.讨论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确保讨论方向正确,提高讨论效果。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知识巩固: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帮助学生巩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目标与原则,了解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作业环节,我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新能源战略在实际发展中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你的建议。”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新能源战略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深入思考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其地理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使其在探究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图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创设与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战略部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和他评,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其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动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布置一道讨论题目:“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我国新能源战略的具体实践,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新能源领域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实践素养。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时事政治、热点新闻等,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战略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通过梳理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等内容,为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地理问题奠定基础。
3.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国家发展战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4.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差异,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掌握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学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战略,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分析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作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1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1课时)教案

中国国家开展举例?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以长江经济带开展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开展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

2.区域协调开展的背景及举措。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不同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开展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开展和环境爱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妙愿景,我国制定了假设干项国家开展,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同学结合新闻答复。

师:我国有许多,目前主要有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开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爱护和高质量开展、推动海南全面深化开放、、乐观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等。

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局部国家。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节中国国家举例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区【探究1】【多媒体展现】“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图,思索:①什么是主体功能?②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③确定主题功能通常考虑的地理因素有哪些?生:①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②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爱护重大。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开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③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相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开展水公平地理背景。

师:我国国土宽阔,区域差异大。

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供应农产品,有的区域是供应工业品;有的区域是供应清洁水源、清爽空气等生态产品。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第2课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第2课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作业量要合理,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自主学习时间。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效果。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对国家发展战略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和目标。例如,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2.创设问题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家发展战略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如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意义和目标,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战略。
2.详细讲解国家发展战略在地理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并结合地图进行展示。
3.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举例说明国家发展战略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国家发展战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在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总结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媒体等,展示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和实施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理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目标。

2.掌握中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3.了解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

4.分析中国发展战略中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如青藏高原的保护与开发,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视角,理解和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理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目标。

2.掌握中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3.了解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

4.分析中国发展战略中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1.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如何理解并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3.如何引导学生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发展战略。

解决办法:1.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等,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对所选战略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讨论、调查、访谈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兴趣:本节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状况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进而引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主题。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问题导向,培养分析能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实施效果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东部率先发展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战略的背景、目标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战略部署,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2.了解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东部率先发展等,能够分析这些战略的背景、目标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发展战略的制定背景、目标、内容及其实施效果,培养学生从多个维度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关于区域发展策略的理解与应用。

4.区域认知:认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区域特征和发展需求,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及其实施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发展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国家发展战略的图文资料、视频介绍)•最新政策文件、官方报告等网络资源•小组讨论案例材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如“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分析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发展战略的优缺点及其实施效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角色扮演法:模拟政策制定过程,让学生体验决策者的角色,加深对发展战略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事引入:以近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推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引子,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进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战略背后的国家发展需求和全球意义。

•问题导入:提问“为什么中国需要制定这些发展战略?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战略概述:简要介绍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

•案例详解:•“一带一路”倡议:分析其提出的背景、目标、合作领域及实施成果,特别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和对沿线国家的影响。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建设主体功能区国家战略入手,进而讲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拓展蓝色空间战略,最后讲述维护海洋权益。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国家重大大战略举措。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空间”、“维护海洋权益”四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四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

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范围:横跨我国三大区域,覆盖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①②③④3.发展规划形成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4.措施(1)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3),建设具有。

(4),修复为首要任务。

问题3: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问题4:画图说明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问题5:为什么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课堂检测】《江西省主体功能区(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Ⅱ、Ⅲ、ⅠC.Ⅲ、Ⅱ、ⅠD.Ⅰ、Ⅲ、Ⅱ2.关于江西省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能蕴藏量较丰富D.自然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也更注重生态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制宜’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管制”是山东省济宁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如图示意济宁市生态功能分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目前,带动济宁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A.以微山湖、曲阜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B.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的重工业C.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D.依托京沪高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4.济宁市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是A.Ⅰ区进行农业垦殖,建成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的商品粮示范基地B.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建成华北大型乳肉及蔬菜、瓜果基地C.Ⅲ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D.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据此回答5--6题。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究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究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四、学习效果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学习目标1.结合我国实际,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意义及其划分状况。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发展的意义。

3.联系我国的海洋国情,掌握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二、必备知识(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

2.建设意义: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确定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4.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5.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3)限制开发区域①农产品主产区: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6. 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因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7. 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目的: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2.典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区域概况: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发展优势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发展规划{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4)发展方向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课异构【教材分析】本节分成四部分,一是建设主体功能区:先从主体功能区概念开始,然后解释规划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之后是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因素、分类,梳理了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活动“了解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来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先讲解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然后以长江经济地为例进行分析;三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先从开发海洋的必要性开始,然后阐述我国的海洋国情,并表明国家对海洋开发的态度和举措,最后通过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来加深对国家海洋经济开发格局的理解;四是维护海洋权益:先说明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然后阐述了海洋权益及其范围的概念,之后介绍我国领海的现状,最后论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理解不同主体功能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综合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条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发现、总结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教学重难点】1.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

2.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及举措。

3.我国海洋的国情。

4.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材、PPT翻页笔、粉笔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1.翻开地图填充手册,并把相关海域名称标在空白框中2.依据各海域的法律地位、相关国家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将纸板(纸板上写着相关的权益)贴在黑板示意图(教材图5.24的简化版)的相应位置。

【总结】结合图片,对刚刚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暴露的错误点、易混淆点进行解释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教学设计下游上游中游图1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展示三大城市群相关数据。

表1 三大城市群相关数据【教师讲述】引导学生发现面积不大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却有着最多的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

从而开展下述探究。

二、长江上、下游各自发展【探究一】长江下游地区材料一:图2 2012年和2020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图图3 2018年长三角各省市三次产业增速比较长三角“三省一市”数字经济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在第三产业渗透率均高于40%。

【教师提问】试分析长江下游地区的产业类型。

当地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作答】下游产业主要为服务业、市场指向型工业(交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指向型。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土地紧张、能源资源短缺等现状。

【探究二】长江上游地区材料二:在长江中上游是我国磷矿、硫铁矿、天然气的主产地。

长江中上游的云、贵、川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磷肥、硫酸生产基地。

贵州的铝土矿储量丰富,可用于铝工业、有色金属冶炼。

而长江流域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江沿岸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有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

材料三:2006—2008年和2011—2013年分别在乌江沿河至白马江段对鱼获量和鱼类种类进行了统计,发现鱼获量大幅下降,鱼的种类减少很多。

而近年来,长江上游地区粗旷开发铝土矿,生态修复滞后,尤其是贵阳市修文县、黔东南黄平县的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图4 长江上游磷矿、铝土矿分布图【教师提问】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的产业类型。

当地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作答】下游产业主要为磷、铝等资源加工业、旅游业(喀斯特)、基于煤炭和水能的能源产业。

存在着生态破坏、经济落后等现状。

三、长江上、下游联动发展【探究三】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东数西算”【教师引导】国家为将长江长、下游联动发展,开展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电东送。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

第五章环境与开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开展举例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建设主体功能区〔1〕意义: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爱护重大。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开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2)面临的问题2.主体功能区划分〔1)划分依据: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城和禁止开发区域。

(2)优化开发区域: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兴旺、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力量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量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开展。

(3〕重点开发区域:如兰州一西宁地区,有肯定的经济根底、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根底较弱,但将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4〕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全部的开发活动。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开展条件较好,尽管也相宜开发,但从国家的角度动身,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需将爱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5〕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爱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二、推动区域协调开展1.长江经济带〔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掩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和潜力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兴旺地区和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协作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大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②资源储量充分,种类丰富:长江经济带地表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和生物基因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的教学设计作者:学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五章第三节一、课程标准: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学目标: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4. 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2.发展绿色经济3.提倡可持续消费《导入新课》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5.17)。

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城协调发展、拓展海洋蓝色空间等。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定义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一个区城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例如,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有的区域是提供工业品;有的区域是提供清洁水源、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思考】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2. 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图 5.18a),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多媒体展示】图5.18a(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图5.18b)。

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5.18b(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图5.18c)。

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多媒体展示】图5.18c(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图5.18d)。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多媒体展示】图5.18d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多媒体展示】图5.19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图5.19)。

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1)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2)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如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3)限制开发区域①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②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生态和旅憩产品、精神财富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多媒体展示】图5.20【转折】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图5.21)。

【多媒体展示】图5.2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1.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区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密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的。

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

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小结】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图5.22),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多媒体展示】图5.222. 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进人现代工业文明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以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已从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转折】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

【多媒体展示】图5.23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4.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人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小结》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维护海洋主权海洋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保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发展到更广泛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1. 海洋权益的定义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2.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图5.24)。

【多媒体展示】图5.243.公海的定义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干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城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4.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阅读课本117页,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中国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和利用历史,有据可查的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城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2)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3)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眦连区;(4)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5)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