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市优质课竞赛教案
《春节序曲》教案
安阳县曲沟镇第一初级中学武宴枝
一、教学说明: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
结构特点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
氛。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五、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六、教具: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葫芦丝等道具。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约5分钟)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好日子》把我们带进了节日的欢乐中,大家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请你说说看。请学生举手来说说自己知道的,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用课件展示图片。(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扭秧歌等)
3、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春节我们都非常熟悉,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序曲”。(课件展示)
(二)、名曲欣赏:(约20分钟)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
2、分段欣赏:再次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听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课件展示)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课件展示)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1)第一主题是锣鼓喧天的感受,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你能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学生用鼓、镲等打出简单的节奏,并哼唱主旋律(课件展示)。
2)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哼唱主旋律(课件展示),分析音乐的调式特点(课件展示)。
第二部分:
1、边欣赏边议论,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课件展示)。
2、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第三部分:
1、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3、完整的欣赏一遍,边欣赏边想几句祝福的春节贺词,送给老
师、同学和家人。
(三)、拓展活动:(约15分钟)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吹葫芦丝)、歌唱组(唱自己创编的歌词)、舞蹈组(扇子舞)。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学生互相点评刚才小组表演的效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动、表演、创编等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愉悦了身心,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说想象;重视学生的创编活动,通过让他们创编节奏、歌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