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诗词鉴赏试题—教师网会员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诗词鉴赏试题—教师网会员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诗词赏析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诗词欣赏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词中的“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正确答案:花态度:指一般花的媚世媚俗的颜色、姿态。

雪精神:特指梅花傲雪耐寒的精神品格。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正确答案:不同意。

此“醉”并非酒醉,而是观梅时的心醉。

在梅花前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已向晚,足见观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浓。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情景。

正确答案:重阳节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4.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5.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

正确答案:“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正确答案:“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

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

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一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一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五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

(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2、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6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

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3分)(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2分)(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呜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简析“月”的作用。

正确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4.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好处?正确答案:雄浑阔大。

手法:寄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在对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5.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诗歌鉴赏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诗歌鉴赏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诗歌鉴赏篇一: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单招古诗鉴赏试题答案

单招古诗鉴赏试题答案

单招古诗鉴赏试题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A. 高峻B. 壮观C. 清澈D. 湍急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壮志未酬C. 忧国忧民D. 旷达豁达二、填空题1.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2. 请填写《悯农》中的名句:春种一粒粟,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柳宗元的创作背景。

2. 请分析《将进酒》中李白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态度。

四、论述题1.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请论述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

2. 请结合《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分析王勃如何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秋收万颗子三、简答题1.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面雪景的宁静画面,诗人柳宗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作于唐代,当时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身处逆境,但诗中并未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2. 在《将进酒》中,李白用豪放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句,既描绘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又暗喻了人生的无常。

李白通过这首诗,鼓励人们要把握当下,尽情享受生活。

四、论述题1.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填空题1.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正确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杜牧《江南春》)正确答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罗隐《蜂》)正确答案: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4.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正确答案: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王安石《元日》)正确答案: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6.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正确答案:春风又绿江南岸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7.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正确答案:茅檐长扫净无苔两山排闼送青来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8.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正确答案:黑云翻墨未遮山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9.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正确答案:淡妆浓抹总相宜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0.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正确答案: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1.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诗词欣赏诗词欣赏1.下面诗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正确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2.作者在下面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正确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菽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潆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正确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愤慨不平之情。

涉及知识点:诗词鉴赏4.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1.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正确答案:“阔”字更好。

原因: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②“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③“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④“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正确答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

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正确答案: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

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4.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正确答案:前两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5.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的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的铺垫。

用美好景物反衬内心的愁恨(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小园黎简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人斜阳。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2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2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2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分)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2)角度举例: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

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

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

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

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

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新乡招教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新乡招教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新乡招教语文面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请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通过“明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冷的夜晚氛围。

同时,“床前”的设置,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请简述《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国家破败、山河依旧的无奈和哀伤。

尽管国家已经遭受战乱的破坏,但山河依旧存在,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文言文阅读题1.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一段文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他主张先考虑国家的安危,然后再考虑个人的得失,表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欲、不以个人得失为转移的人生观。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作者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为物质利益所动,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悲喜。

三、现代文阅读题1. 阅读《我的母亲》一文,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答案: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文章中的母亲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作者精神上的依靠,作者对母亲的爱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2. 在《我的母亲》中,作者提到了哪些母亲的品质?答案:在《我的母亲》中,作者提到了母亲勤劳、节俭、善良、坚强等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塑造了母亲的形象,也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四、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撰写一篇描绘春天景象、表达个人情感的作文。

)五、教学设计题1. 如果让你设计一堂关于《论语》的教学课程,请简述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师编考试试题诗词鉴赏

教师编考试试题诗词鉴赏

教师编考试试题诗词鉴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情感是: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无奈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是:A.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B. 人生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C. 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D. 人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所表达的情感是:A. 欢乐B. 忧愁C. 愤怒D. 无奈5.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表达的情感是:A. 豪迈B. 悲伤C. 愤怒D. 无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8.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__________”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9. 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10. 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2. 请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谈谈你对“登高望远”这一主题的理解。

14.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论述宋代词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情感。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两位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迷”字,描写睡眠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3.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

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正确答案: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

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寂之情。

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已不在意仕途的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实则反映了诗人久居穷荒无奈之情。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5.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正确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6.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填空题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

(宋.晏殊《浣溪沙》)正确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2._________,___________,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北朝民歌《敕勒歌》) 正确答案:敕勒川阴山下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3.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确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4.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

(唐.张籍《秋思》)正确答案:行人临发又开封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5.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正确答案:随风潜入夜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6.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正确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7.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正确答案:会当凌绝顶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正确答案: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9.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正确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0.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宋.朱熹《春日》)正确答案:万紫千红总是春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1.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

(唐.刘禹锡《乌衣巷》)正确答案:飞入寻常百姓家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2.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正确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3.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教师考编必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 )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 )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l)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下阕抒发了吊占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

波光粼粼;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

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

(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

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参考答案】(1)诗人是由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诗却失去了味道。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言之有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联考题——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和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 (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其中“不寐”和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答案(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

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

“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

而“不寐”则和第四句“卧听”重复。

(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答案(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和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和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和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答:(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答案(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和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答:(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和《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答:答案(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

(意思对即可)(3)杨诗中“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

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⑴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人名)。

⑵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的品格。

次句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景象。

答案⑴陆游⑵①不畏严寒,坚贞不屈②比喻③梅花纯洁、繁茂,漫山怒放8.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遇旧友吴伟业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 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 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

请简要说明。

答:(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答案(1)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2)“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

两字呼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

(3)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的盛情相待。

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9.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3)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答案(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

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

颈联指出,“我也能像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和颈联的“空”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

(3)尾联想象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2)有人说颈联中“独”和“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

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和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

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梦境和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清梦”“星河”。

1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