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比较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隆中对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咏《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人们没有谁赞同他对自己的这个评价。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与诸葛亮亲近友好,认为确实是这样。

当时刘备正屯兵新野。

《隆中对》《出师表》

《隆中对》《出师表》

1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

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2 “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形成主观、客观的反差和矛盾,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引起下文。

3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为下文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4 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不是隐居避世,而是避世待时,隐居择主。

5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谋臣的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思贤若渴。

6 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刘备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

诸葛亮对全国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数家珍,有谋有略,高瞻远瞩。

7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消灭曹操。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8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分三步走。

第一步:与曹操“不可争锋”,与孙权“为援而不可图”近期主攻方向是荆州。

第二步:夺取益州。

第三步: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静以待变,消灭曹操,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 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根据当时的全国形势和政坛人物的分析。

10 文末写“关羽、张飞等不悦”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表明关羽、张飞等时人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无所知,这一细节的补充正是本文行文的严密处。

11 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三顾茅庐12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人物和身份。

13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隆中对》《出师表》注释

《隆中对》《出师表》注释

23 *隆中对注释[1]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标题是后人加的。

陈寿(233-297),字承祚(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

对,回答、应对。

[2]〔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

曾隐居隆中,后来做蜀国丞相。

[3]〔陇亩〕田地。

[4]〔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

《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5]〔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6]〔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7]〔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许,承认、同意。

[8]〔博陵〕东汉郡名,现在河北蠡(lǐ)县一带。

[9]〔颖川徐庶元直〕颖川人徐庶,字元直。

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在河南中部一些地区。

[10]〔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11]〔先主〕指刘备。

[12]〔新野〕现在河南新野。

[13]〔器〕器重,重视。

[14]〔谓〕对……说,告诉。

[15]〔与俱来〕和(他)一起来。

“与”后边省去“之”(他)。

[16]〔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17]〔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⒁〔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屈尊。

顾,拜访。

⒂〔诣(yì)〕拜访。

[18]〔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屈尊。

顾,拜访。

[19]〔诣(yì)〕拜访。

[20]〔凡〕总共。

[21]〔乃见〕才见到。

[22]〔因屏(bǐng)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

因,于是、就此。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按以下文章顺序:《隆中对》、《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登泰山记》1、好(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喜欢,爱好,动词。

读hào。

(2)外结好.孙权(出自《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读hǎo。

2、为(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做,在此是“唱”的意思,动词。

读wéi。

(2)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是,动词。

读wéi。

(3)以弱为.强(出自《隆中对》释义:成为,变成,动词。

读wéi。

(4)贤能为.之用(出自《隆中对》释义:被,介词。

读wèi。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出自《隆中对》释义:作为,结为,动词。

读wéi。

3、比(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自《隆中对》释义:比拟,和……一样,动词。

(2)曹操比.于袁绍(出自《隆中对》释义:比较,动词。

4、善(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2)先主曰:“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好,应答语,表示同意。

5、信(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确实,副词。

读xìn。

(2)欲信.大义于天下(出自《隆中对》释义:通“伸”,伸张,动词。

读s hēn。

(3)信.义著于四海(出自《隆中对》释义:讲信用,动词。

读xìn。

6、然(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这样,指示代词。

(2)然.志犹未已(出自《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7、遂(1)由是先主遂.诣亮(出自《隆中对》遂.用猖獗(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副词。

(2)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终于,竟,副词。

8、因(1)因.屏人曰(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此,副词。

(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出自《隆中对》释义:凭借,依靠,介词。

比较曹刿,皱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作文800字。

比较曹刿,皱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作文800字。

比较曹刿,皱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

作文800字。

邹忌,擅用讽谏,用身边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诸葛亮,情深意重,表明心迹,打动君王。

曹刿,切合实际,分析利弊。

诸葛亮进谏:隆中对:面对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刘备,直接了当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向胸怀大志的刘备展现了自己的卓越才华。

出师表:诸葛亮面对后主,以谆谆教诲为主,恪守礼数,没有让年轻的皇帝感受到压力。

曹刿论战:最为一个爱国的平民,冒着生命危险向国公进言。

他进谏的方法是询问国公,再根据回答做适当的驳斥,既不驳了国公的面子,又指出了重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亲身经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谏,比较易于接受。

相同点:1.曹刿和邹忌劝谏的君王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不然哪听得进意见?2.两人的劝谏技巧都是很高明的,没有当面顶撞君王,二十委婉而有技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点:1.邹忌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自己为例,令人更易接受,曹刿以自己的冷静机智,勇敢无畏得到君主的信任2.邹忌是推己及人,从自己身边小事看出大道理,而曹刿则是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得到正确结论提起诸葛亮的谋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吧。

当时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故作镇定,大开城门,坐于城楼,焚香抚琴。

此时的诸葛亮披鹤警,戴论巾,手瑶羽扇,气宇不凡。

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毫不敢轻举妄动,并迅速撤兵。

等司马懿反应过来,再引兵回去,此时赵云的兵马已到,最终司马懿战败。

千古流传的佳段,不过是小说中编造的罢了。

据说,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对战吕布时所使用的。

还有“借东风”、“锦囊妙计”等一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都加以夸大。

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对刘备忠心耿耿。

在北伐曹魏时,小心谨慎,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那个阶段,诸葛亮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于曹魏差别很大,但几次功打却都能使对方所惧怕。

因此即使没胜,却也算不上输。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16分)[a] 部长是以布衣为基础的。

他在南阳努力工作,生活在乱世,不想被王子们所认识。

这位前皇帝并不认为他的大臣卑鄙、自暴自弃。

他在小屋里三次照顾他的大臣们,并就世界事务咨询大臣们。

因此,他很感激,所以他允许前皇帝开车离开。

一年前,我被命令在战败时处于危险之中。

(选自《出师表》)[b] 史贤柱(刘备)屯新业。

许淑看到了第一主和第一主的武器,这被称为第一主节:“诸葛孔明,卧龙,将军,你想看看吗?”第一个星期天:“你跟我来。

”舒日:“这个人看得见,不要冤枉。

将军应该徒劳地照顾它。

”因此,第一位王公获得了诸葛亮。

三个方向都要看。

因为平仁说,,“汉朝衰败,奸臣夺命,主满身尘土。

他孤独,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

他想相信世界上的大义,但他的智慧和技能很肤浅,所以他使用了猖獗的抑郁(失败)1.然而,到今天为止,他的雄心壮志还没有结束,所以你说这个计划会解决吗?"(选自《隆中对》)15.以下句子中粗体字(3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因此,我很感激()相信世界上的正义()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当他被任命击败军队时,他被命令处于危险之中。

译文:(2)然而,遗嘱仍然没有,你说计划会出来吗?"译文:17.A段和B段描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于不同的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4分)甲文:乙方:18、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5、(4分)亲自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感动激愤通“伸”,倡导。

16.(4分)(1)在战争失败时接受了任命,并在困难的情况下被命令前往苏州。

(2)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17、(4分)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18.欣赏诸葛亮。

他懂天文学、地理,而且智商很高。

忠诚和感激。

享受刘备吧。

他能认识人,也能雇佣人。

英气的『对』悲怆的『表』——《隆中对》和《出师表》比较谈

英气的『对』悲怆的『表』——《隆中对》和《出师表》比较谈

英气的『对』悲怆的『表』——《隆中对》和《出师表》比较谈王建国【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14-15)【作者】王建国【作者单位】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人教版教材把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的《出师表》同时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的就是让读者对诸葛亮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仔细研读两篇文章之后,笔者深感《隆中对》(“对策”一段)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年轻时的英豪气概,而《出师表》一文则刻画了一个殚精竭虑而又悲怆的诸葛亮形象。

一、从内容上看。

品读《隆中对》,我们仿佛看到了“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亮意气风发地在向世人宏论天下大势,胸有成竹地预测着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反观《出师表》,文章虽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赤胆,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到诸葛亮此次出师伐魏实属无奈之举。

无奈的原因有四点:1.正如诸葛亮所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当时的蜀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出师乃迫不得已而为之;2.诸葛亮是感激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的,正如他在表中所写“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如不出师就有愧于先帝的“三顾草庐”之恩,有伤先帝之明;3.从“表”中絮絮不止的嘱托和作者叙述自己“二十有一年”的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于那个昏庸的后主刘禅的强烈责任感,而毫无疑问,刘禅又使睿智的诸葛亮感到些许无奈;4.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到:“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诸葛亮当年出师伐魏是悲怆之举。

二、从结构上看。

“对策”一段,诸葛亮首先指出“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事实,一下就把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囊于自己的视野之下,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然后分析了由弱变强的曹操之所以迅速崛起的原因:一是“天时”,二是“人谋”,而这里诸葛亮又特别强调的是“人谋”。

隆中对和出师表

隆中对和出师表

“《隆中对》教学实录及反思2006-06-06 23:05:55| 分类:王君课堂|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隆中对》是一篇文言自读课文。

三国的历史学生多少有些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有此背景,因此我认为该篇文言文的定位可以稍高。

经过再三比较分析,我决定以让学生自由评论人物的方法切入,然后在学生初步认知的基础上相机点拨,以求独辟蹊径解文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连堂。

下面是部分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实录节选】(导入:播放毛阿敏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下歌词。

学生自由说三国著名典故。

师:在三国的星空中,刘备和诸葛亮是两颗璀璨的明星。

今天,就让我们赴隆中,去茅庐,拜千古英雄,赏安定天下之对策。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看看那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自由朗诵提问,教师强调要在反复朗读后结合前后文突破难点)生:“此诚不可与争锋”的“诚”如何讲?师:读,去掉“诚”读一读,再加上“诚”读一读,通过比较就懂了。

(生有“诚”无“诚”各读了一次,果然明白了。

其他提问略)……师:现在请你用成语或者四字短语来分别点评你眼中的刘备和诸葛亮。

想好了就写到黑板上来。

(生讨论,然后陆续上黑板写下了这些词语:诸葛亮:热爱劳动热爱音乐内敛自信政见远大精通事实未卜先知一表人才高瞻远瞩足智多谋闲云野鹤深谋远虑狂妄自大淡泊名利怀才不遇名扬四海明察千里……刘备(略)师:现在大家扣紧文本,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些词语是不恰当的。

生:“名扬四海”用得不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还不出名呢。

师:你在原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第一段不是说“时人莫之许也”,意思就是说当时的人并不了解诸葛亮,他怎么会名扬天下?师:很好。

“时人莫之许也”是一个倒装句,大家看注释的时候要仔细。

生:“热爱劳动”和“热爱音乐”怎么讲?生:开头不是说诸葛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吗?他亲自耕田还喜欢唱歌,这不就是说他热爱劳动和音乐吗?师:哦,《梁父吟》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三国时期担任蜀汉的丞相,为抗击曹魏建立蜀汉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与刘备商议军事问题时所作的文章,其中诸葛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战略思想和军事策略,表明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才华和深刻的战略眼光。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打仗前写给刘备的一封信,其中诸葛亮勉励刘备要善于运用兵法,不能沉迷于非理性的权力斗争,并告诉他如何治理国家。

这封信表明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深刻思想和清醒的政治眼光。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眼光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华外,诸葛亮在思想方面也是卓越的。

他的著作《论语》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

这些思想反映了诸葛亮对知识、善行和快乐的重视,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位慈善家。

在蜀汉的政权中,他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资助贫困学生,为灾民提供救济,并建立了一所学校,为广大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慈善家,他的贡献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绝对原创.初中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

绝对原创.初中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

《出师表》比较阅读一《出师表》 VS《后出师表》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 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参考答案:1 、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 、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5 、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 ; 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出师表》 VS《郗超荐贤》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___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第23课《出师表》对比阅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23课《出师表》对比阅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语文中考复习九下《出师表》对比阅读一、《出师表》VS《郗超荐贤》【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C. 郗超与谢玄不善(善良的)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诸葛亮:二、《出师表》VS《隆中对(一)》【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报答给陛下。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阻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以及做忠诚善良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大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了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帝、灵帝表示慨叹和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把当世的大事拿来询问我,因此(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来(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间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三篇文章各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写到刘备三顾茅庐,恭谙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任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当年跟随先主经历的种种,言辞恳切,足见其赤诚之心。

《诫子书》是=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六、两篇文章有怎样的联系?1. 读文本,交流落实检査重点字词和句子解释。

组内互查1号一一6号2号一一5号3号一一4号2. 知识达标点重点词语1.崩殂:2.秋3.殊遇4.光:5.恢弘6.引喻:7.义:8.臧否:9.陟:10.昭:11.理:12.简13.遗:14.咨:15.裨:16.性行淑均:17.驱驰:18.不毛:19.攘除:20.损:重点词句翻译1.开张圣听:2.妄自菲薄:3.作奸犯科:4.苟全性命:5.斟酌损益:6.感激涕零:7.不知所云:8.三顾茅庐:9.亲贤远佞:10.计日而待:11.危急存亡:12.裨补缺漏:重点句子翻译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七、拓展阅读,小组合作1. 小组分工:1号同学负责梳理,《隆中对》文章内容2号同学负责梳理,《出师表》文章内容3、4号同学负责讲解补充内容5、6号同学负责讲解思维导图的填补2. 我来讲《隆中对》我来讲《出师表》我来展示《隆中对》思维导图我来展示《出师表》思维导图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思考对联中涉及到哪些事件。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隆中对》作者:陈寿,(233—297)西汉史学家。

字乘祚,安汉人。

曾任蜀汉观阁令使。

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学习目标:1. 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

2. 了解文中的地名、人名。

3. 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远见卓识。

(一)文章的层次:1. (D1)交待主人公年轻时候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

2. (D2)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D3)刘备向诸葛亮询问复国大计(D4)诸葛亮“隆中对”(D5)刘备欣然3.(D6)刘备对张飞、关羽解释,“犹鱼得水也”(二)当时天下形势:1.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政治黑暗,赋税严重,刑罚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之火遍布全国。

黄巾起义后,东汉瓦解,割据势力拥兵自重。

189年,董卓废黜少帝立献帝;196年,曹操又胁迫献帝迁都许昌。

2. 200年,关渡之战,曹败邵,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

孙权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

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兵少,没有地盘。

此时屯兵新野。

(三)诸葛亮的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四)诸葛亮的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是怎样论述的?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最后论述占据益州可能性。

《出师表》诸葛亮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 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 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2)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

(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B D单车岁月答案:1.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2.(1)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3.(1)比喻的说法,戏谑的口吻,写出了单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和难受。

匠人与大师答案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岳阳楼记》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一、古今异义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二、重点词语解释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特殊句式1、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四、朗读节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五、理解性默写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一)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10.《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一)参考答案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意彰:表明,显扬3.(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

(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5.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成语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作奸犯科吴下阿蒙指日可待妄自菲薄桃园结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锦囊妙计鼎足三分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张飞穿针——粗中有细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二)及答案【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⑤时先主屯.新野(驻扎)⑥将军宜.枉驾顾之(应当,应该)⑦躬.耕于南阳(亲自)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将下边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6.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7.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8.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10.(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

11.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三)及答案【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òu; “身”的意思是亲自。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3分)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

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⒐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