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_治未病_的应用及展望_袁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7

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7 Jul . ,2011

“防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

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医学疾病预防思想的体现。它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及健康医学理念相关。针灸治未病古已有之,即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初,预先应用针灸方法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疾病发生,减轻疾病损害,保健延年的目的。本文试从针灸治未病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及其前景予以论述。

1 古代文献研究及应用1.1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渊源

所谓治未病,其确切的概念尚难确定,但从理论上讲,就是预先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可能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一

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内经》的治未病理论,较为注重未病先防方面,它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和针灸多种预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难经・七十七难》中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体现了既病防变的思想,进一步扩大了治未病的范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继承了这一思想,曰“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在针灸“治未病”的应用及展望

袁慧,李忠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独特的预防思想的体现。针灸治未病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之,

应用广泛。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理论渊源、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针灸治未病在未来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7- 0167- 03收稿日期:2011-01-15

作者简介:袁慧(1979-),女,江苏盐城人,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未病(脑血管疾病)。通讯作者:李忠仁(1942-),男,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防治疑难眼病、脑血管疾病及呆病。 E-mail :lizhongren@。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e

YUAN Hui,LI Zhong-re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 :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e”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unique preventive idea in TCM theo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e,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for disease in TCM,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his paper,the origin of this theory,the application in acient literatures an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is theory in modern medicion will be discussed.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medicin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cupunture and moxibi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s 脾旺则气血充,气血充则心有所倚,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指:“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由此可见脾之健,则一身之阴阳可得维系,一身之枢机可不病蠹。

总之,脾乃四脏功能之会,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官,其主要特性也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天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笔者想随着对《易经》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脾脏的

功能及其诸多方面的探讨将进一步深化,此文也只是浅谈自身对于脾脏的一些简单看法,从而加深自身对中医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参考文献

[ 1 ]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 M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57-58.

[ 2 ] 王洪图.内经讲义[ M ] .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84-288.

[ 3 ] 祖行.图解易经[ M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4.[ 4 ] 汪忠长.易与道[ M ] .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4.[ 5 ] 朱伯崐.易学[ M ] .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93.[ 6 ] 素朴散人悟元子.易理阐真[ M ] .洪贇,校订.北京:金城出版

社,2006: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