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和劣势
我在浦东还听到政府办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事,更是大吃一惊,连风险投资这种最不宜政府做的事都偏要政府来做,而且以此推行政府的产业政策(英国成功的经济发展之特点就是没有产业政策),可见中国的后发劣势有多么严重。现在大家都在讲进WTO后,民族工业会如何受到打击。正如张维迎所言,如果打击的是国有企业,有可能对中国经济就是好消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没有竞争力,他们却没搞清,没有竞争力的是中国的国有汽车工业,而不是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我相信,如果限制私人经营银行和汽车工业的规例被废止,中国在10年内会有世界上最大的本国私人汽车制造商。看看私人公司'远大'的经验很多人也会同意我的看法。中国到处都?quot;科教兴国"、"教育兴国"的口号,这都是后发劣势的表现,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我参观浦东时,对中国的后发劣势深有所感。浦东的加工出口区,85%的企业是'官商合办'(中国国营公司占50%以上的股份),基本上是政府以地头蛇的身份,利用其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垄断权,与外国和中国私人企业直接争利。大多数自由经济中的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只是租地,提供服务,通常不经营企业。在自由经济中,私人企业很少会自愿与政府合资,而浦东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又是用'官商合办',模仿技术和资本主义管理方法来延缓制度改革。表面上颇有成效,实际上留下制度隐患。我6月去南韩开会,了解到南韩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私人银行的控股和指派董事长的特权。金融危机后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这一落后的制度,
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评杨小凯、林毅夫之争
要根据特定的环境进行判断说明。从整体上来说 ,先行发 展的 国家在 发 展时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先例可循 ,其制度转变的方式多 是制度创新 ,也 就是内生的 ;而后来发展的 国家则大不相 同,在有大量先 例可循 的情 况 下 ,可 以通过借鉴发达 国家制度变迁 的经验来促进本 国的制度变 迁 ,多 为外生的 。 ] 在杨看来 ,只有英美 的宪政 制度才是保 证长 期经济 发展 的制度安排 ,显得过于武断 ,而林认 为的并 不存在 一个 “ 放之 四海 而 皆 准 ”的制度安排的观点则更 为准确 。然而 , 林认 为制度是 内生 于经济体 之 中,且要受 到多种 因素的影 响的观点使 得他忽视了制度模仿 在后发 国 家发展 中的重要性 ,他所认 为的制度只要随着经济发展审时度 势地进行 改革的观点也欠 缺操 作性 ,显得过于乐观。这样只会走 向制 度变迁 的封 闭主义和制度演进主义。 3 . 改 革 应 采 取 渐 进 方 式 还 是 激 进 方 式 的 问 题 。在 杨 小 凯 看 来 , 中 国采用的双轨制的渐进式改革是失败的 ,因为它导致 了国家 机会主义 的 制度化 ,使得政府与 民争利 ,既当裁判 ,又当运动员 ,同时滋生 了大量 的腐败 、寻租行为等 ,因此 制度 改革 应该 采取 激进 式 的改革 。而林 认 为 。虽然双轨制的渐进式改革滋生 了腐败 ,产生 了极 高的行政代 价 ,但 来 者的诅 咒” 。 ( 一) 杨小凯与后发 劣势。关于后发劣 势 ,杨小 凯认为 :对 于落后 是 当市场轨逐渐强大将会消除计划轨所带来的不利影 响 ,因此 中国的渐 的发展中 国家来说 ,模仿发达 国家技术和管理方式等对于落后 国家来说 进式改革是成功 的。对于杨认为 的制度改革应采取激 进式改革 ,事实 已 较易接受 ,同时也能较快地实现经济 的发展 ;而模仿制度对 于落后的发 经证 明是不正确 的 ,但是其对 中国采用 双轨制所带来 的问题有 着非常准 展 中 国家 来 说 时 间 过 长 ,同 时 在 制 度 改 革 过 程 中会 触 犯 既 得 利 益 ,增 加 确 的认 识 ,他 的认 识 到现 在 为止 越 来 越 被 证 明 是 正 确 的 了 。 而 林 的 渐 进 模仿的难度 ,延长模仿周期 ,增加经济长期发展 的风险 。即虽然短时 间 式改革 是成 功的观 点虽然 正确 ,但 他对 渐进式改革所带来 的问题过于乐 观 ,缺乏足够充分 的认识 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内技术模仿可促进一 国经济发展 ,但却对一 国长期发展不利 。 关 于后发 劣势 ,杨小凯 的主要 观点 为:一 、后 发 国家 的 “ 后发 劣 4 . 宪 政 制 度 是 否 为 限 制 国 家 机 会 主 义 、促 进 长 期 经 济 发 展 的 唯 一 势 ”在于 只重技术模仿忽视制度模仿 。二 、模仿应该先难后易 。制度 模 道路 。在论 争中 ,杨一直担心的是国家机会主义的出现 与制度化 ,他担 仿必须先进行 ,经济才能得 到长期 发展。三 、只有 限制 住 了国家机会 主 心国家会与民争利 ,既做裁 判 ,又做运 动员 。为了限制 国家机 会主 义 , 义, 经 济才能发展起 来。 四、为限 制 国家机 会 主义 ,必 须 进行 制度 模 他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即先建立宪政制度。他认为 只有 宪政制度 才能 仿 ,特别是宪政改革 ,甚至是激进式改革。 限制 国家机会主义 ,促进经 济 的长期 发展 。但 是林 通 过大 量 的实例 证 ( 二) 林毅 夫与后发优 势。关 于后发优 势 ,林毅夫 认为 :后 发国家 明,即使在专制制度下 ,统治阶级为 了保证 自己的统治 地位 ,也会 对国 在产业 、技术 、人均收入 、资源禀赋等方面与发达 国家有 差距 ,后发 国 家机会主义加 以限制 ,并不会 出现杨所说 的国家 机会 主义 制度 化 的问 家可以据此积极引进发达 国家的技 术 ,促进本 国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在 题 。林 同时也论证 了宪政制度既不是长期经济发展 的充 分条件 ,又不是 他看来 ,对一个 国家 的经济发展来说 ,最重要 的是技术模仿 而不是制度 必要条件 。 从 “ 国家机会 主义” 这一 概念 看 出,两 位学 者争论 的焦 点在 于政 模仿。 _ 3 在后 发优 势方面他 的主要 观点有 :一、后发 国家能够后 来居上 的主要原 因在于技术模 仿。二 、制度 是 由经济 体 中的多种 因素决定 的。 府 的角 色定位 问题 。杨认 为政府对 市场 的干预 只会 产生 国家机 会主义 , 三 、宪政体制不可能短 时期 内完成 ,也不是经济发展 的最优制度安排 。 导致 政府与民争利 。他的这一观 点更是 在他逝世 后 由张 维迎继 承下来 , 张继续主张政府应 停止对市场的干预。而林则认为 ,当前需 要讨 论 的不 二 、杨 、林 论 争 中 的几 个 重要 问题 及 评 价 关 于杨林论 争 ,有 学者评 价 ,虽然两人 的争论 范围不广 ,也需进 一 应该 是政府要不要干预 的问题 ,而是 政府怎样 干预 、干预多少 的问题 。 步 地深 入 。 但 是两人对同一问题针锋相对 、观点明确 ,为支撑观点也 涉 林的观点 正 确性 毋庸 置 疑 ,但 是 杨 的 “ 国家 机会 主 义 ” 的警 醒 值得 深思。 及 了许 多 重要 概 念 及 改 革 实 践 的 问 题 。 始 于 十 二 年 前 的 这 场 争 论 ,虽 只 是 两 位 学 者 在 学 术 层 面 对 后 发 优 势 1 .技 术模 仿 与 制 度 模 仿 孰 先 孰 后 的 问 题 。 后 发 优 势 与 后 发 劣 势 的 ’ 中 国 的 核 心问题 也就 是技术模 仿与制度模 仿孰先孰后的问题。杨强调制度 模仿 与 后 发 劣 势 问 题 的 讨 论 ,但 更 是 在 探 讨 中 国经 济 发 展 方 向 问 题 , 对 后发国的发展处于首要和核心的地位 ,他批评了忽视制度模仿 而过分 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问题 以及经济改革与政 治改革 的关 系问题 。 ( 作者 强调技 术模仿的重要性这一 片面观 点,促 使后 发优势 的内涵更 加全面 。 单位 :中央 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而林 过分强调技术模仿对后发国发展的重要性 ,他以中 国经济 快速增长 的奇迹为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但他并没有否定制度模仿 的重要性 ,而 是认 为制度的模仿与改革应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 同时审时度势地进行 。 参 考文献 : [ 1 ] 杨 小凯.后发劣势一一共和与 自由 [ J ] .新财经 ,2 0 0 4( 8 ) . 杨 的 观 点 给 当 今 中国 更 多 的 是 警 醒 的 作 用 ,防 止 因为 较 为 容 易 的技 2 ] 林毅夫.后发优 势与后 发劣 势— —与杨 小 凯教授 商榷 [ J ] . 经 术 模仿 而忽略了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制度建设 ,但缺乏现 实可行性 。林 的 [ 观点更侧重于中国实 际发 展经验 的总 结 ,是 本着 实事求 是 的态度 进 行 济学 ( 季刊 ) ,2 0 0 3( 3 ) . 3 ] [ 4 ][ 6 ]郭熙保 ,胡汉 昌.技 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 [ J ] . 学术 的 ,但是其缺乏对长期经济发展 的预见性 ,更多 的是 以过往 的经验支 撑 [ 自己 的 论 点 。 月刊 ,2 0 0 4( 4 ) . 2 .制度是 内��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解读
解读林毅夫、杨小凯后发优势、劣势之“ 争” - -重要而非精彩的“ 论战”——解读林毅夫、杨小凯后发优势、劣势之“ 争”◎大诗林毅夫先生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一文(以下简称“ 林文”, 是林先生 2002年 6月 12日在北大演讲时所用的一篇稿子。
它也是对杨小凯先生在天则研究所的一篇发言稿《后发劣势,共和与自由》(以下简称“ 杨文” ,以及杰弗里 ·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一文(以下简称《宪》文的一个直接回应。
从“ 真理越辩越明” 的精神出发,林文对杨文、《宪》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在明确表示不赞成这些看法之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林毅夫、杨小凯两位先生都是华人经济学家中的健者,林文作为二者的正面“ 交锋” , 引起了学界和经济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被誉为“ 高手的角力” 。
笔者也怀着浓厚的兴趣,拜读了林文及相关文本,但结果却颇感失望。
在笔者看来,林文并未构成对杨文或《宪》文的有效反驳, 充其量只能算是正式交锋之前的一个前奏。
林文的有效成分, 基本上还是林毅夫先生对自己一贯所持观点的一个复述, 其赖以支撑的绝大多数理论基础, 在杨文、《宪》文产生之前的语境中业已存在。
换言之,在时间上,林文虽在杨文、《宪》文之后,但在逻辑上,林文反而回到了杨文、《宪》文之前。
虽然是演讲稿,但林文有其明确的针对对象,显然是有备而来。
从文本的有效性角度看 , 林文在逻辑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不存在形式上的明显错误, 但在科学方法论上有失于严谨之处, 不排除导致误读的可能。
而林文包含的有效观点是否成立, 笔者不敢断言, 因为在一些地方, 其依托的部分理论基础在学术上存在争议; 而在另一些地方, 对部分事实依据的认定,就笔者的知识范围而言,也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文献才能使人作出是否接受的决定。
而杨文是一篇发言稿,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其启发作用重于其论证的严密性。
《宪》文虽是论文, 但以笔者观之, 则仍属于综述或纲要性质, 其观点较为分散, 介绍各方的研究成果较多, 本身提出的论点不甚鲜明。
(bingo)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对杨小凯_林毅夫_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_的一些看法
一!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回顾与概括!后发劣势"是杨小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经济学会上的一篇发言稿#其表述方式是阐发式的#主要介绍了沃森所提出的$后发劣势%这一概念#并列举了英国与法国#前苏联#南北美洲发展的对比#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及我国家电行业#电子商务#股票和期货市场等诸多现实例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技术模仿虽然可以在发展初期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绩效#但这种短期的成功可能又是$对后进者的诅咒%#它可能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产生很高的长期代价#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并认为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和取消专制制度#从根本上遏制国家机会主义’还认为制度创新并不是说我国应该在短期内立即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私有化涉及到产权的大的变动#一般会使效率下降#所以应该慎重#而且应该掌握时机’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先实行$自由化%’!经济改革与宪政转轨"是由杨小凯#胡永泰和杰弗里#萨克斯三人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文章的目的在于为转轨经济研究领域引入常被忽略的#尤其是常被$模型经济学%忽略的宪政思考#探讨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率的影响#特别以转轨期间的制度选择为重点’文章从多个方面对激进改革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并对其在短期内对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了解释’!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是林毅夫在北大的演讲#它作为对前两者的回应#开篇对两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指出杨小凯!后发劣势"一文的观点为&$*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因此#认为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由难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国家在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并指出!经济改革与宪政转轨"一文的观点为& $*提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尽管现在改革很成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根本的宪政体制改革#而俄罗斯虽然目前看起来在改革方面比中国失败#但由于他们进行了根本的宪政体制变革#所以俄罗斯的成就将来会超过中国’%*把法国为何在$&世纪时落后于英国#苏联为何在’&()*’&!)年代经济发展快后来发展慢#日本为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现在出现金融危机等都归咎于法*俄*日等没有或没有完全实行英*美的宪政体制’在表示不赞同的态度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发优势%确实存在且对我国非常重要+%*一个后发国家并不一定先要完成英*美式的宪政体制改革才能取得经济的长期发展#宪政体制不是经济长期发展成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宪政体制不一定是最优制度#一些国家的发展问题也并不一定是因未实行共和宪政而起+ !*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一些看法宋鸽来决定发展战略!是落后国家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后发劣势究竟指什么!究竟是有后发优势还是有后发劣势!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或者说有没有关系!若存在后发劣势!究竟应采取怎样的制度安排才能解决后发劣势问题!对于以上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一一阐述"二!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认识"一#后发优势关于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林毅夫教授在文中做了很好的概括#从技术层面来讲!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三方面条件#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最为根本$最为重要!因为前两者都决定于后者"没有技术进步!资本不断积累!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积累的意愿就会下降!就不会始终有一个高的资本积累%没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不能高级化!产品就不能升级换代"因此!要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如何!其实只需要看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潜力有多大"技术进步有两个来源!一是创新!二是引进"发达国家来源于新的技术发明!而发展中国家既可以投入很大的资金!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也可以直接从发达国家引进已有的$但比自己要好的技术以实现技术创新"因为作为发达国家!其企业使用的技术已经处在最高水平!因此技术进步只能来自于创新"不投入资金$人力去从事研究和开发!就不可能有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则不一样!其收入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资本存量$劳动存量以及资本$劳动比等等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技术和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也是有差距的!因而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模仿和引进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技术引进的成本只有技术创新的%$&!模仿的成本就更低了!低于技术创新的成本!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模仿和引进实现快速的技术变迁!进而实现资本积累和快速的结构变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就是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二战后!东亚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被誉为&东亚奇迹’"首先是日本!接着是亚洲&四小龙’!维持了三$四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快速增长!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的过程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主要不是靠技术创新!而是引进国外技术!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良来维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也是通过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获得快速发展的"这些都是后发优势的例子""二’后发劣势&后发劣势’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提出的!他认为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但是!技术模仿虽然可以使落后国家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也可能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这就是后发国家的&后发劣势’"前苏联在&(年代采用专制制度$国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短期的成功!曾经使哈耶克和米塞斯等人受到很大的批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它同时也使俄国的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至今没稳固建立起来!俄国人民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中国的洋务运动!在不改政治制度的条件下!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技术来实现工业化!这使得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与民争利!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裁判加球员!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些例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后发劣势的问题""三’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笔者认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割裂开来看!通常情况下两者是同时存在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后发优势是技术层面上的优势!即通过技术模仿和引进为后发国家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后发优势不是没有代价的"后发国家往往会倾向于技术模仿而忽视制度的创新"如果不能解决制度上的落后"一味的追求技术上的模仿与引进"制度创新跟不上技术创新"两者不能保持协调发展"那么所谓的后发优势从长期来看就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即会陷入后发劣势#技术与制度之间的共生$互动的关系决定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间必然也是共生$互动关系#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安排"经济$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就难以发挥"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并不能很快地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体系"因此"后发国家或地区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必须注重改进原有的制度及管理"而制度体系的改进"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技术更快的发展#后发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所依托的形式模型中忽略了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后发劣势正是从制度层面上着眼"为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所构成的这个形式模型增加了制度安排这一重要的考虑要素"从而使其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要获得利用后发优势的好处"就必须承担面对后发劣势的代价"这是无可避免的两难冲突#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个冲突才是争论的关键所在#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速度"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有相当大的原因都应归功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用之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之中#然而"当下中国的市场运行也确实有其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建制方面的沉疴"中国制度方面的问题确实也堆积成山"阻碍了技术潜力的充分利用"发挥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可以说"既存在着后发优势"又存在着后发劣势"两者并存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当中#三!后发劣势与制度安排既然在后发国家的模仿与创新当中既存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技术层面上的后发优势"同时又存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层面上的后发劣势"那么怎样的一种制度安排才能够克服后发劣势的问题"从而为后发国家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扫清道路呢#韦森曾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高速增长"世人有目共睹!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市场运行和演化中的种种问题亦不容忽视#中国的市场运行毋庸讳言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弊病尤其是当下中国的金融和证券市场"更是在一个有缺陷的社会建制中诞生"在有缺陷的社会机制中成长"并将继续会在有缺陷的社会进程中发展#在体制转型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和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相对完善的制度框架和运行体系相形之下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人强烈批评我国当前经济制度的缺陷和运行的不规范#由政治的民主机制和刚性的专有财产结构一样均为完备市场机制的必要甚至充分条件可以判断"目前中国还不具备一个运作良好的完备市场#在享受没有制度的模仿就取得技术进步的成果时"%后发劣势&问题也同时在我们身后敲响了警种#那么究竟怎样的制度安排才能够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问题#是遵循%构建主义&"诉诸于政府里政治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理性设计和建构"还是遵循%制度内生论&"向内诉诸于市场本身的内在力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合理的制度安排#相比较而言"笔者更加赞同后者#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不仅是重要的"对任何国家的经济绩效$资源配置$激励机制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制度是内生的"是经济发展中的内生变量"它决定于经济当中的很多因素"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根据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我们会认识到"随着市场机制在中国的社会体系内部初步生成"市场秩序的内在力量"会自发孕育出自己的%自愈机制&"从而在一定的时期要求并形成与自己运行相匹配$相协调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制度是内生的"在书斋中自上而下的由少数精英主导的%理性建构&基础上的以文本的方式构建的%社会工程学&试图取代市场机制势必是徒劳和虚妄的#那种高度依赖于政治指导和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和受中央命令和指令的计划协调的发展战略"试图用外在制度来取代既有的内在制度和文化传统"传统的内在制度和引进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必然会导致巨大激烈的矛盾和既有经济秩序的衰落#%$内生制度与其发展阶段"文化"历史等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是内生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一个渐进的演进过程!一个制度安排的真正确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文化认知的既定模式也会制约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进程"从而一项功能良好的社会制度安排是一个渐进的历史结果!!#而且问题还不仅于此!由于制度具有稳定性"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要从一种安排彻底地变迁为另一种制度安排"不仅面临很多困难"而且由于新技术和新产业需要新思维#新的做事方法和新组织"和新环境"但由于路径依赖"老技术和老产业领先的地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将阻碍它的发展"也就是说"$赶超%阶段最优制度的建立难免给$后赶超%阶段最优制度的建立制造障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现有的社会制度安排还构不成经济增长时期的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理性直观是"在潜在问题还构不成经济停滞的主要因素或还酿不成某种社会危机时"市场制度本身自然也就提不出制度重构的历史要求!在此情况下"即使人为的超前发动了"而不考虑市场本身的要求"则很可能会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我们宁可向内诉诸于市场本身的内在力量"也不可再向外诉诸于政府内的政治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理性设计和建构!四!观点总结本文从杨小凯与林毅夫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谈开来"首先对两者在争论中各自所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概括"进而详细的分析了什么是后发优势"什么是后发劣势"两者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指出两者并不矛盾"是同时存在的"要获得利用后发优势的好处"就必须承担面对后发劣势的代价"如何解决好这个两难冲突是两方争论的关键所在!最后针对怎样的一种制度安排才能够克服后发劣势这一问题"提出一项制度安排不仅是内生的"而且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演进过程"其路径依赖性很可能会对后期制度的建立造成障碍!由此认为应遵循$制度内生论"%向内诉诸于市场本身的内在力量从而实现新的制度安排"而不可再向外诉诸于理性设计和建构!"作者单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责任编辑&谈光云$%&&’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过近十年的运行"我国成功抵御了%&&(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是")**%年%%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飞速发展"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的缺陷逐步显露出来"它制约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了外汇市场的运作"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逐步加大!为此本文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对人民币汇率机制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现行汇率制度被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中有汇率浮动的机制"因此不存在稳定的汇率预期!但研究发现"从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实际运行态势上看"人民币’美元汇率在其试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程杨春。
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
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一、后发优势理论概述二、后发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三、后发国家的措施与策略四、后发优势理论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五、后发国家需要面向全球化发展作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许多经济学家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后发优势理论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本文将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及分析后发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探讨后发国家需要如何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选取一些经济体制不同的后发国家,分析他们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后发优势理论概述后发优势理论是源于加拿大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哈维等人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可以利用其相对本土资源和技能、商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来追赶发达国家,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崛起。
后发优势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该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后发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从理论意义上看,后发优势理论不仅填补了国际竞争理论中的空白,还为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参照。
二、后发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崛起,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并面对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后发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后发国家成为了吸引外来投资的热点地区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际领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后发国家有更高的经济增长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许多后发国家具有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国家的技术和产品都有长足的进步,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然而,后发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后发国家的产业基础较弱,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其次,后发国家的政治和制度环境存在许多稳定性和延续性问题,对于社会稳定的维护、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指的是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下,追赶者相对于领先者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
在经济、科技和商业领域,后发企业或者国家与先发企业或者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直接影响着后发者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本文将分别探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并就如何克服劣势和利用优势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探讨后发优势。
后发者相对于先发者,拥有以下几个优势:1.借鉴先发者的经验:后发者可以从先发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借鉴先发企业或者国家的经验,能够减少试错成本,避免重复造轮子,快速学习并追赶领先者。
2.技术跳跃:后发者可以跳跃过传统技术阶段,借助新兴技术实现超越。
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发展,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跳跃可以使后发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先发者。
3.省去前期投入: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市场需求。
他们可以避免尝试和犯错,节省了前期的投入成本。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特定市场机遇: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情况下,后发者能够发现领先者所忽略的商机。
后发者可以利用市场变化和趋势,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或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在新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然而,后发者面临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1.技术落后:后发者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先发者。
他们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才能追平或超过先发者的技术水平。
2.资金限制:后发者通常面临资金的限制。
相对于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先发者,后发者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建设生产设施、推广市场等。
缺乏资金可能限制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触角和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市场上优势巨大的先发者在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后,能够形成竞争壁垒。
后发者需要应对已经占据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后发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针对后发劣势,后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创新与研发:后发者应该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主 持 人: 人: 夏 明 芳
!"#$#%&" ’(&)*$
!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宋
一、 后发优势 关于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 林毅夫教授曾做过很好的概括: 从技术层面来讲, 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三方面条件: 生产要 素、 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 其中, 技术进步最为根本、 最为重要, 因为前两者都决定于后者。 没有技术进步, 资本不断积累, 投资 报酬就会递减, 积累的意愿就会下降, 就不会始终有一个高的资 本积累率; 没有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就不能高级化, 产品就不能 升级换代。 因此, 要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如何, 其实只需 要看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潜力有多大。 技术进步有两个来源, 一是创新, 二是引进。 发达国家来源 于新的技术发明, 而发展中国家既可以投入很大的资金、 人力、 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 也可以直接从发达国家引进已有的, 但 比自己要好的技术以实现技术创新。 因为作为发达国家, 其企业 使用的技术已经处在最高水平, 因此技术进步只能来自于创新。 不投入资金、 人力去从事研究和开发, 就不可能有技术进步。 发 展中国家则不一样, 其收入水平、 国民受教育程度、 资本存量、 劳 动存量以及资本 ( 劳动比等等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这就决定了发 展中国家的适用技术和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也是有差距的, 因 而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模仿和引进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 技术引 进的成本只有技术创新的 ! ( $ , 模仿的成本就更低了, 低于技术 创新的成本, 因此,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模仿和引进实现快 构建过程会相当漫长, 在此过程中, 具体 的措施会千变万化, 但总的指导思想不会 改变。 今后,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 出努力。 虽然 立法 在先还 !" 加强 法制建 设。 是先建立微观主体在我国的争论从未停 止过, 但笔者认为,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 须立法先行。 即使立法条件尚未成熟, 相 关法律的适用性不能肯定, 市场信用也必 须首先加以规范。 而事实上, 我们也是这 样做的。 当前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法规和部 门规章向法律的过渡。 在立法的过程中, 尤其应强调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 迫使其行为 趋向守信, 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 信用 体系 是社会 #" 强化 道德建 设。 信用的载体和构架, 是一种形式的东西, 思想意识所表现出的信用文化和信用理 念则是其最基本的内容。 社会信用体系的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定义后发优势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发优势、先动劣势。
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后发优势”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首次明确界定和使用“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一词的,是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格申克龙对l9世纪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落后,工业化起步就越是缺乏历史的连续性,往往采取突变的方式,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初始时期,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
“后发优势”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相对落后造成社会的紧张状态(经济发展的承诺和停滞的现实之间的紧张状态,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
二是替代性的广泛存在。
三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此外,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1.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可以利用这些差距,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
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的主要内容。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2.从理论上说,后发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资本后发优势(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技术后发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公共品)、制度后发优势、结构后发优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发展意识后发优势。
(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3.发展中国家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后发优势:技术引进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更快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制度创新优势、结构变动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规模扩张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有利条件)。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势界定 为经济 落后 的 国家或 者地 区 由其经 济落后 所
致 的特殊 不利条 件 , 后 发优 势 则 指经 济 落 后 的 国家 或者地 区 由其 经济落 后所致 的特殊 有利条 件 。 作 为
特 殊范畴 , 发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劣 势 是指 发 展
中 国家 由于 在工 业化 过程 中处 于落后 地位 所致 的特
殊 不利条 件 , 发 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优 势则 是 指
发 展 中国 家 由于 在工业 化过程 中处 于 落后 地位所 致 的特殊有 利条件 。 以 下所论后 发 劣势与后发 优势 均
指 发展 中国 家 工业化 的后 发 劣势 与后 发优势 。
后 发 劣势与后 发优 势 是 客观 存 在 的 , 只 要世 界 各国 的工业 化不 同步 , 就必 然 会 出现 先 进 国 与后 进 国 , 也就 必然会 有与工业 化进 程的 不一致先 发劣势 、 先 发优势 与后 发 劣势 、 后 发 优o 势 。 基 于 发展 中 国家 在工 业化过 程o中所处 的落 后地 位 , 发 展 中 国家 既不 可避免 地 面 临着 因为 后 进所 带 来 的后 发 劣 势 , 也能 够享有 因为后 进所具 有 的后 发优 势 。 一个 国家在工 业化进程 中工业化水平越 与先进 国家接 近 , 后发 劣势 与后发优 势的程度会越轻 , 如果工业 化水平达 到了 先 进国家 的水平 , 其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也就不再存在。
2 . 人 口 方 面 的 后 发 劣 势 。 人 口 方 面 的后 发 劣 势
一 68 一
主要 表现 在两 个方 面 : ( l) 发展 中国家 在进 行工 业化 时 , 相伴 的是人 口 的快 速增 长 。 ( 2) 发展 中 国家无 法 通 过 主动 的向外 移 民缓 解 人 口 压 力 。 发展 中 国家 人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存在后发优势,因为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才能更好利用后发优势。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第一,资本的后发优势
根据经济学,要素收益具有边际递减的特性。
第二,技术的后发优势
大多数先进科技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技被公认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溢出效用。
第三,人力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的国家的人力资本丰富,成本相对低,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
第四,结构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国家最初是从农业国开始发展,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渡,最终实现工业化,在过渡的过程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发展。
第五,制度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得到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
发展中的问题
1我国收入财富不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弱势群体收入下降,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满足,那么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也不能满足,从而导致人均劳动生产率降低,就会造成后发优势的障碍。
2我国的技术创新没有深入
要判断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其实要看这个国家社会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有多大。
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两个方式:第一个是发明(这种方式经过设想,发明,发展,成熟阶段,风险大,成本高);第二个是引进(成本低,收益大)。
一般,发展中国家都选择引进,所以对于技术创新只是在引进技术本身,而没有创新。
中国期货市场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中国期货市场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摘要:作为后发者,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总体设计,试点和后期发展中均受益匪浅。
但是,它也遭受着体制转型,优势享受,追赶战略和国际一体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在中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中保持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结合目前政府我国主导期货市场建设、缺少期货法、市场对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不足等现状,提出应通过构建能够保障我国期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法律体系等方式降低后发劣势的负面影响,力争将我国期货市场打造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
关键词:中国期货市场;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后发优势(一)建立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的前提是期货交易所。
为了建立期货交易所,负责建立期货市场的工作组仔细研究了芝加哥贸易委员会(CBOT)的结构和章程。
国际期货交易有两种组织方式:CBOT的会员制和公司制。
考虑到政府缺乏资金的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我国最终采用了会员制。
交易成员被要求投入大量注册资本,这不仅在短时间内筹集了资金,而且与成员之间保持了密切的关系。
每个成员都被激励去发展期货市场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一定规模的交易。
(二)期货交易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在价格改革的要求下,工作组选择了大宗商品进行试点交易。
他们认真研究了国际经验,并了解到要迅速将期货交易扩展到各个生产和经营单位,必须依靠政府为相关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人员。
因此九十年代初期通过多次强化培训,我国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人才。
随着期货合约的发布与交易,交易规制的不完善之处逐渐显露。
为此,工作组通过借鉴成功的国际交易的方式完善了中国交易所的交易规则。
例如,限价范围,对连续到达限价的处理,结算月之前会员和客户的头寸限制规则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价格自由化和商品化。
借助成功的国际经验,在期货产品清单中我们陆续加入了新品种。
期货品种增多的同时,我国的期货交易所数量也不断增加。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定义后发优势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发优势、先动劣势。
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后发优势”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首次明确界定和使用“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一词的,是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格申克龙对l9世纪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落后,工业化起步就越是缺乏历史的连续性,往往采取突变的方式,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初始时期,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
“后发优势”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相对落后造成社会的紧状态(经济发展的承诺和停滞的现实之间的紧状态,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
二是替代性的广泛存在。
三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此外,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1.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可以利用这些差距,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
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的主要容。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小凯教授商榷》)2.从理论上说,后发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资本后发优势(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技术后发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公共品)、制度后发优势、结构后发优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发展意识后发优势。
(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3.发展中国家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后发优势:技术引进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更快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制度创新优势、结构变动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规模扩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有利条件)。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定义后发优势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发优势、先动劣势。
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后发优势”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首次明确界定和使用“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一词的,是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格申克龙对l9世纪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落后,工业化起步就越是缺乏历史的连续性,往往采取突变的方式,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初始时期,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
“后发优势”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相对落后造成社会的紧状态(经济发展的承诺和停滞的现实之间的紧状态,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
二是替代性的广泛存在。
三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此外,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1.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可以利用这些差距,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
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的主要容。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小凯教授商榷》)2.从理论上说,后发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资本后发优势(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技术后发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公共品)、制度后发优势、结构后发优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发展意识后发优势。
(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3.发展中国家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后发优势:技术引进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更快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制度创新优势、结构变动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规模扩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有利条件)。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一.技术创新和后发优势从技术的层面来说,一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生产要素,如果各种生产要素都增加,总产量、经济水平当然提高;其次是产业结构,给定生产要素,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经济总体水平也会提高,尽管要素总量并没有增加;第三是技术创新。
给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如果技术创新,经济水平同样可以提高。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
其中土地,在十八、十九世纪,有些国家可以通过殖民地而增加供给,但对二十一世纪的国家而言,国土面积可以说是外生给定的。
对于劳动力而言,劳动力会增长,但增长速度亦相当有限,受到人口增长速度的限制。
劳动力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增长率不过是2%~2.5%,很少达到3%,许多国家维持零增长,这方面国与国间差异不大。
差异比较大的通常是资本积累,一个国家资本积累可以非常快,每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或更高;而有些,如一些非洲国家,则不但没有资本积累,甚至因为折旧而呈负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的数据,发达国家的平均的资本积累率在20%左右,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则在40%的水平,它们之间差距很大。
所以就生产要素而言,最关键的是资本积累的速度。
在上述三种主要条件当中,最重要是技术创新,因为前面两者都决定于后者。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如果技术不创新,资本不断积累,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和积累的意愿就越来越低。
所以,除非保持一个很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否则就不会有一个很高的资本积累。
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产业。
工业革命以后,新产业不断出现,这是新技术的结果。
比如纺织业是原来有的产业,因为有技术变迁,机械化生产比手工生产效率更高,如果把资本、劳动力转移到机械化生产上来,附加值就比较高。
又如后来出现的机械制造业、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业、航天产业和信息产业,都是新技术的结果。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张沛霖 PEILIN ZHANG2013111841摘要:国际政治风云的背后涌动着的是发展的洪流。
中国持续了30余年的改革,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后发优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隐藏着“后发劣势”。
另外,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直接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面前,中国经济的挑战不是来自名义GDP的赶超,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构、体制和能力的挑战。
中国已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后发优势”,防范“后发劣势”通过改革完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创新,利用高增长的机会加快增长机制的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国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创新发展一、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解释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可以直接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取得发展成就,甚至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是模仿制度,二是模仿技术,发展经济。
通常,由于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种益处先发国没有而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共生的,来自于其落后本身的优势,我们称之为后发优势。
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如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直接模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在短暂的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后发劣势”的意思是: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很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得不可能。
在经济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顺势而为的市场过程,而后发国家要赶超,就会造成种种扭曲,从而带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政治上,发达国家先发达是建立在良好制度基础上的,落后国家由于片面模仿技术,虽然能在经济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制度保证,从而产生隐患,破坏社会发展,甚至将片面的“后发优势”成果吞没。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
大师的争辩
杨小凯 林毅夫
P K
坚持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坚持制度上的后发劣势
我们的“1+1>2”模式
• 继大师的PK之后我们给出的“1+1>2”模式 • 关于技术我们支持“1+1>2”模式下的后发优势, 以中国30年发展历史为例:首先中国充分发挥国 内优势支持经济发展,其次中国借鉴他国先进的 技术,充分节约时间和经验成本,实现跳跃式和 两步式的发展。 • 关于制度我们同样支持“1+1>2”模式下的后发优 势,以中国引进市场经济为例:首先中国依托自 身国情,其次结合外国优秀制度体系形成中国特 色市场经济制度。
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后发劣势的理解
• 后发优势:表现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可 以借鉴先进国的经验即借用先进国家的技 术和巨额资本 实现跳跃式的快速发展。 • 后发劣势:表现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受 到本国经济发展局限,进一步的发展存在 诸多障碍。
结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浅谈我们 现期的发展形势
• 与“211”“985”高校相比我 们的后发优势: • 1.空余时间多,自主学习 空间比较大。 • 2.我们起点低,比较踏实。 • 3.压力大故学习的动力强。 • 4.我们往往思维活跃,创 造性强。 • 与“211”“985”高校相比我 们的后发优势: • 1.在社会“品牌效应”下, 我们处于竞争劣势。 • 2.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比 较有限。 • 3.实践的机会少,动手能 力差。 • 4.自信容易受挫,自卑感 强。
我们共同的希望
• 希望我们可以在大家理解自身后发优势与 后发劣势的过程中做出有益的引导,同样 希望我们的“1+1>2”模式可以成为09农林 发展的新型模式。 • 最后祝有梦想的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后 发劣势,充分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在人生 的舞台上彰显最靓丽的自我。 • 这一刻我们梦想起航,这一刻我们心帆远 扬!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关于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系不断变化,关于发展中国家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的争论不断加剧。
近期,林毅夫与杨小凯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本文将从5个不同的维度出发,逐一分析二人的观点及其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一、后发劣势的定义后发劣势是指在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后。
林毅夫较为倾向于从传统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将后发劣势视作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杨小凯则更多地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待后发劣势,认为其本质是一种生产效率不足的局面。
二、后发优势的特点后发优势是指在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国家虽然处于后发劣势的局面,但仍然能够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
林毅夫更偏向于从“人的优势”、“土地的优势”等角度,将后发优势视为一种资源优势。
杨小凯则更多地从市场竞争角度,认为后发优势可通过自身市场的竞争优势来实现。
三、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的转化林毅夫认为,后发劣势并不是导致后发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的必然条件。
相反,在后发国家发掘自身的优势有可能成为转化后发劣势的关键环节。
杨小凯则认为,后发国家只有摆脱生产效率不足、建立起自我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后发劣势到后发优势的转化。
四、影响后发优势的因素林毅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后发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关键是科技、资本、人才等各方面的因素。
杨小凯则认为,现代经济主要是一种知识经济,因此,后发国家在实现后发优势的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经济建构。
五、如何实现后发优势林毅夫和杨小凯都认为,后发国家应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建立独特的市场格局等。
以上针对林毅夫和杨小凯的不同观点,我们需要承认二者都有其合理性,这也为我们开拓后发优势开辟了多元化发展思路。
下面我们将列举5个实际案例来对不同观点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观念一度被国外互联网公司所掌握。
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作为同先发国家和地区相对应的后发国家和地区,既存在着独特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独特的“后发劣势”。
这些,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对此,应予以全面的把握。
否则,如果只是注意了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的话,那么,便会对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一.后发优势:六个方面的表现每个国家现代化的起步时间都不相同。
现代化起步时间早晚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现代化类型:先发类型(或称为早发类型)的现代化和后发类型(或称为晚发类型)的现代化。
对于现代化建设来说,后发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少潜在的“后发优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只要一个民族没有灭亡,那么它的一切重大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其自身体内,外部的因素是无法予以取代的。
毛泽东所说的“自力更生”一语,至今看来仍是蕴意很深,对于后发国家与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问题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后发国家和地区自身的动力。
必须看到的是,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开放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必然抉择,也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动力的重要源泉。
在现时代,只有通过开放,面临着强手如林的外部环境,才能对后发国家和地区保持着有益的压力感,从而诱导出一种民族的超越精神,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原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动。
后发国家和地区只有通过开放,面对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以及其他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其自身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民族意义,从而变压力为动力,获得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其一,在发达国家和巨大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压力面前,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民族向心力。
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广大社会成员、各个利益集团、群体与阶层,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
由于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和简洁性,本国家和地区内原有的某些隔阂、离心因素可以消弥,至少可以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弱。
再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aau tt aaa ..rgsvte a r.btean dng nast aa g g k 。..rg vte dtt ddn ast a ean ; a a n
再 谈 “ 发 优 势 ’ “ 发 劣势 ’ 后 ’ 后 与 ’
■ 本 刊记 者 天 勤
记者 :最近各 界讨 论最 多 的有几 推 出 备 受 争 议 的新 《 动 合 同法 》 劳 。表 个话题 ,一个就 是 围绕 新 ( 动合 同 面 看 起 来 这 些 现 象 互 不 相 关 ,但 却 都 ( 劳 法》的一些争议 , 另一个话题就是 中国 是 中 国 式 渐 进 改 革 的 必 然 结 果 , 如 果 经 济正 在 出现新 的变 化 ,再 一 个话题 再继 续下去 ,可 能到 哪一天 经济倒 退
BACKG R0 U ND 背景透视 l
在, 我们的确正在经历杨小凯讲的 “ 后 是 说 , 去 l0 所 完 成 的 人 均 收 入 增 这 l 亿 的产 出 在 1 0 以前 是 不 可 过 2年 万 0年
发 劣 势 ” 我 真希 望 更 多 人 能 认 识 到 这 幅 ,是 l 8 年 之 前 近 两 千 年 人 类 所 完 有 的。 。 80 换句话说 , o 年前 的晚清
Ie aoa F ac g n r tnl i ni] tn i n n
从 改革开放 0年 的成就和 问题 中,更能理解几年前杨 小凯跟
林毅 夫关于 “ 后发优 势”和 “ 后发劣势” 的争论 。“ 后发优势”指 的是后 发展 的国家可 以从先发达 国家那 里很快模仿 到技术 、不 用 重复先发 达 国家走过 的弯路 ,这即为优 势。而杨 小 凯的 “ 后发劣
劣 势 ” 的 争 论 。 “ 发 优 势 ” 指 的 是 后 后 发 展 的 国 家 可 以从 先 发达 国 家 那 里 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张沛霖 PEILIN ZHANG2013111841摘要:国际政治风云的背后涌动着的是发展的洪流。
中国持续了30余年的改革,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后发优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隐藏着“后发劣势”。
另外,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直接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面前,中国经济的挑战不是来自名义GDP的赶超,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构、体制和能力的挑战。
中国已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后发优势”,防范“后发劣势”通过改革完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创新,利用高增长的机会加快增长机制的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国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创新发展一、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解释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可以直接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取得发展成就,甚至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是模仿制度,二是模仿技术,发展经济。
通常,由于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种益处先发国没有而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共生的,来自于其落后本身的优势,我们称之为后发优势。
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如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直接模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在短暂的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后发劣势”的意思是: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很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得不可能。
在经济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顺势而为的市场过程,而后发国家要赶超,就会造成种种扭曲,从而带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政治上,发达国家先发达是建立在良好制度基础上的,落后国家由于片面模仿技术,虽然能在经济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制度保证,从而产生隐患,破坏社会发展,甚至将片面的“后发优势”成果吞没。
比如苏联从斯大林开始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采用强制手段,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相抗衡的冷战一级。
但是长期高度集权的落后制度最终使苏联解体,“后发劣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我国对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认识上的缺陷(一)制度改革进展缓慢1、“官本位”政治依然严重中国的“后发优势”在技术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使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几十倍,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中国也隐含着“后发劣势”,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改革,进度缓慢。
虽然近年国家反腐大旗高举,但今日中国还有多少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一股劲儿往官场挤,买官卖官的案例不在少数,争夺官位相互残杀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就说明我们国家的官场还是“油水”甚多,“官本位”政治依然很严重。
官场的腐败正在威胁着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建设。
落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明显的“后发劣势”。
2、以“后发优势”所取得的成就来掩饰制度的缺陷,甚至粉饰制度对“后发优势”的成果,片面强调自身的功绩,甚至上升到制度的优势加以宣扬。
“我们在短短多少时间里走完了别人花了多少时间才走完的路”“我们只花了多少时间就成功地完成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之类的话语,常常在新闻媒体中听到看到,并且异常醒目悦耳,心里特别骄傲自豪。
在这些话语中,根本看不到“后发优势”的作用的存在,只是让人觉得中国的成就全靠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自己的努力,靠正确的领导和优异的社会制度。
而实际上,近现代以来,我们所取得成就基本上都是“后发优势”的产物: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现代教育科技、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等。
如果不是“后发优势”的作用,中国或许还处在封建社会之中。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些成就的来源,“后发优势”掩饰了制度的缺陷,使人对我国现有的制度盲目崇拜,不思进取,导致了制度改革上的落后。
在讨论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的纵向发展上,拿今天的中国跟过去比,这样比较当然看到的是奇迹。
但是,如果把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过去150年的发展放在全世界的大框架做横向比较,并考虑到同期间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秩序状况,我们会发现,过去30年的中国奇迹,重要原因是由世界带来的。
如果靠模仿也能给中国带来奇迹,那恰恰说明西方过去500年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的厉害。
我们国家目前缺少的恰是这种“秩序”。
(二)中等收入陷阱是“后发劣势”在经济上的反映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000美元—12700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等收入陷阱似乎只是后发国家的事,而与先发国家无关,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究其原因,发达国家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顺势而为的市场过程,对于发达国家快速发展时期不曾构成的制约因素,现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约束在不断加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带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因此,中等收入陷阱也可以理解为“后发劣势”的表现之一。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
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恰恰缺乏技术创新。
另外,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经济增长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有直接关系。
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
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此外,还有其他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经济增长基数效应”显现,高速增长潜力明显减弱,城市化进程不合理,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三)技术创新不足一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生产要素,如果各种生产要素都增加,总产量、经济水平当然提高;其次是产业结构,给定生产要素,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经济总体水平也会提高,尽管要素总量并没有增加;第三是技术创新。
给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如果技术创新,经济水平同样可以提高。
在上述三种主要条件当中,最重要是技术创新,因为前面两者都决定于后者。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如果技术不创新,资本不断积累,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和积累的意愿就越来越低。
所以,除非保持一个很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否则就不会有一个很高的资本积累。
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产业。
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变迁的可能性,相当大程度决定于其技术变迁的可能性。
所以,要判断一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其实只要看这个国家、社会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今在全球各地的商场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但是我们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我们也喊了很多年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然而我国的技术创新依然止步不前。
从高科技电子产品到衣服化妆品等日用品,我们国家很少有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熟知的品牌,一直跟随别人的脚步,却永远也追不上,这就是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的瓶颈。
三、克服“后发劣势”,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抓紧完成政治体制改革任务,预防后发劣势痛下决心,改革“官本位”政治体制,消除隐患。
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是复杂艰难的,但应当知难而进,一步步往前走,不要徘徊不定,时进时退,长期原地踏步。
制度问题终究要解决,我们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大变革,防止问题积重而返,引发社会危机而通过剧烈的方式迫使社会变革。
有了制度的进步,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所突破,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水平国家迈进。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自主创新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如果一个发展中经济要想提高其产业结构,必须先提高其要素禀赋结构。
所谓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就是增加经济中每个劳动力的资本拥有量。
资本来自于剩余、积累。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诱导其企业比较好地按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则每个企业都会有“自生能力,”也就是“只要有正常的管理,不需要任何外部的补贴,就预期可以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率。
”这样的经济总的来讲,在竞争的市场中会最有竞争力,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创造的剩余、积累就最多,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就会最快。
当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产业也要随之升级,按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引进技术,其引进成本和学习成本都会最低,这样也就能够真正发挥后发优势。
日本、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比较好地发挥了它们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所以实现了后发优势,在发展水平上赶上或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美国、日本、韩国在中等收入阶段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中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用现代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增加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强化动力源泉。
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研究,而是有效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注重人力资本的作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
通过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转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既然后发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而具有后发优势,为何从二次世界大以来,真正利用了这个优势,加速经济发展而缩小或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仅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