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与京派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把写实、记‚梦‛、象征熔于一炉,推动现代抒情写 意小说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在小说创作中渗透情感,凝 结诗意,形成意境,这是京派作家们的共同审美追求。 • ‚这些人与其说是本然的,无宁说是当然的人物;这不 是著者所见闻的实人世的,而是所梦想的幻景的写 象。‛——周作人 • 小说‚容许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即是说人 与人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二是梦的现象,即是说人的 心或意识的单独种种活动‛,写小说‚必须把‘现实’ 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沈从文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 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 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 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 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 • 与牧歌情调的追求有关,京派作家对大自然也怀有 特殊的审美情感。 • ‚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 即无不可以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大意义, 能用于对自然或人工巧妙完美而倾心,人之所同。‛— —沈从文
二 废名小说
•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1922 年人北京大学预科,并开始在《努力周报》、《浅草》 季刊、《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1924年入 北大英国文学系,并加入语丝社。1925年出版第一部短 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6年开始断续发表长篇小 说《桥》的部分章节。1929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1928—1932年间,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桃园》 (1928年)、《枣》(1931年),长篇小说《桥》、《莫须 有先生传》(1932年)。四十年代后期发表长篇小说《奠 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
4.人生的悲凉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好像是在黄昏天气,在这时候朦胧暮色之中一切生 物无生物都消失在里面,都觉得互相亲近,互相和解。 在这一点上废名君的隐逸性似乎是很占了势力。‛—— 周作人
5.自然生命观
• 一方面是在其生命形态上。即事物和人的行为不作刻意 的表现,始终以自然本色的方式生存; •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生命态度。 就是以顺乎自然的态度看待生命,不以物喜,也不以物 悲,始终以恬淡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万事万物。
• ‚它(《边城》)表现出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 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沉郁隐痛,翠翠似显出 从文自己的这方面的性格。……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 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这就是他的深 刻处。‛——朱光潜
• 3) 京派小说的总体风格平和、淡远、隽永。这是由京派作 家的审美追求,特别是他们选择题材、处理题材和艺术表现 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 京派小说往往具有温厚的牧歌情调,这对流派总体风格 的形成大有关系。 • ‚冯文炳是以他的文字‘风格’自见的。用十分单纯而合乎 所谓‘口语’的文字,写他所见及的农村儿女事情,一切人 物出之以和爱,一切人物皆聪颖明事,习于其所占据那个世 界的人情,淡淡的描,细致的刻画,由于文字所酝酿成就的 特殊空气,很有人喜欢那种文章。‛——沈从文 • ‚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 写各式各样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 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 —沈从文
• ‚我是个乡下人,走向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 把秤,和普通社会权量不合。一切临近我命运中的事事 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与 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 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伪‘思想家’为扭曲压扁人性 而定下的庸俗乡愿标准。‛他又说:‚禁律益多,社会 益复杂,禁律益严,人性即因之丧失净尽。许多所谓场 面上人,事实上说来,不过如花园中的盆景,被人事强 制曲折成为各种小巧而丑恶的形式罢了。‛ • ——沈从文
2.美的情感和美的人物
• 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 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 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 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3.作品优美的艺术美
• 一方面是作品将抒情不着痕迹地蕴涵于叙事和景物中, 使自然的流变与深沉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客 观抒情小说风格; • 另一方面,作品的风格淡雅,意蕴含蓄,如同中国的山 水画,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美。
•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子都是那样勤敏,家事 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 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 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妈妈 呼喊女儿道:‚去,去看坦里放的鸡娃‛,三姑娘才走 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 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京派的主要文学刊物
• 创刊于1931年,由废名、冯至编辑的《骆驼草》; 自1933年9月开始,由沈从文、萧乾相继编辑的《大公 报·文艺副刊》;创刊于1934年10月,由卞之琳、沈从 文、李健吾等编辑的《水星》;创刊于1937年5月,由朱 光潜编辑的《文学杂志》等。
• 京派在理论方面的代表是朱光潜、李健吾、 梁实秋、李长之。 • 在散文和诗歌方面的代表是周作人、俞平伯、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 京派小说作家除沈从文外,还有废名、凌叔 华、萧乾、林徽因等,以及四十年代后期京 派代表小说家汪曾祺。
•
• 4)京派小说选取的题材一般是平和的,即使写到一些时 代性强的尖锐的题材,他们也有自己很不相同的处理方 法。他们的作品中,很少有强烈激越的悲剧,也很少有 横眉怒目的姿态和剑拔弩张的气氛。 • 5)这种风度不仅仅由于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所致,而 且同作家的美学理想直接有关。正是这样一种审美追求, 造成了京派小说平和淡远或接近于平和淡远的境界。此 外,京派小说有时故意淡化情节,淡化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叙述事件时故意采用信马由缰的散文笔法,给人 超凡绝俗的空灵之感,使作品蒙上一层朦胧永恒的色彩, 特别是用笔时故意留下空白,这些也增强了淡远隽永的 艺术效果。 • 6)京派小说的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
京派小说的特色
• 1)着力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 ‚为什么要写作‛? • ‚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 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 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完全 一样。……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的美 丽与智慧。‛ ——沈从文
三 《竹林的故事》解析
• 1.美首先表现为大自然的风景 • 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处看来是蜿 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点黑子了。由 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 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 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 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
废名与京派小说
第四节 京派小说
• 1.“京派” • “京派”是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之后,由继续活动在文化古 都北京的一批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流派。
京 派 的 成 员
• 一是二十年代末期语丝社分化后留下 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家,像周作 人、废名、俞平伯; • 二是新月社滞留在北京的或与《新月》 月刊关系密切的一部分作家,像梁实 秋、凌叔华、沈从文、孙大雨、梁宗 岱; • 三是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包 括一些当时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 像朱光潜、李健吾、何其芳、李广田、 卞之琳、萧乾、李长之等。
• ‚像是一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 地方,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灌注潆洄一番,有什么 岩石水革,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 是他的行程的主脑,但除去了这些也就别无行程 了。‛——周作人
•
‚自己有时常常觉得有两种笔调写文章,其一种, 写乡下,则仿佛有与废名先生相似处。由自己说来,是 受了废名先生的影响,但风致稍稍不同,因为用抒情诗 的笔调写创作,是只有废名先生才能那种经济的。‛—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