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方程

合集下载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在数学中,等式和方程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解法方法。

一、等式的解法等式是具有相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求解等式的解,就是找出使得等式成立的数值。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等式解法方法。

1.1 值的代入法值的代入法是求解等式的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假设有一个等式x + 5 = 10,我们要求解x的值。

我们可以将x的值依次代入等式中,直到找到符合等式成立的值。

当我们将x = 5代入等式时,得到5 + 5 = 10,显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解。

继续尝试,当我们将x = 10代入等式时,得到10 + 5 = 10,仍然不满足等式。

最后,当我们将x = 5代入等式时,得到5 + 5 = 10,满足等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x = 5是等式的解。

通过值的代入法,我们可以逐一尝试不同的数值,找到等式的解。

1.2 变量的移项法变量的移项法是求解较复杂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当等式中含有未知数和常数时,我们可以通过变量的移项以简化等式的形式,再进行求解。

例如,考虑等式2x + 3 = 7,我们要求解x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将常数3移到等式的右侧,得到2x = 7 - 3。

继续化简等式,得到2x = 4。

最后,通过除以系数2,我们可以得到x = 2,即等式的解。

通过变量的移项法,我们可以通过移动项的位置来简化等式,使我们更容易求解。

二、方程的解法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与等式不同的是,方程通常不止一个解。

在解决方程时,我们要找到所有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程解法方法。

2.1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寻找方程解的有效方式。

当方程可以分解成更简单的形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式分解的思想,找到方程的根。

例如,考虑方程x^2 - 4 = 0,我们要求解x的值。

我们可以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 + 2)(x - 2) = 0。

等式与方程概念

等式与方程概念

等式与方程概念
等式是两边的值相等的数学表达式。

例如,"2 + 2 = 4" 是一个等式。

方程是等式加上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

未知数是方程的解,表示使等式成立的数的值。

例如,"x + 2 = 4" 是一个方程,其中x 是未知数,它的解是2。

在数学中,等式和方程都常用于描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你想知道多少瓶饮料可以填满一个桶,你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物品的价格,你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通常,等式用于表示两个值是相等的。

例如,"2 + 2 = 4" 表示加法运算的结果是4。

方程通常用于表示未知量的值。

例如,"x + 2 = 4" 表示未知量x 的值是2。

在这个方程中,未知量x 可以是任何数字,只要它加上 2 得到的结果是 4 就可以了。

等式和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你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你的财产的总值,也可以用方程来表示一个
物品的价格。

等式和方程也可以用来描述物理过程。

例如,你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也可以用方程来表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有时,等式和方程可能需要进行数学运算来得到解决方案。

例如,你可能需要用乘法或除法来解决一个方程,或者你可能需要用平方或立方来解决一个等式。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例1、例2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100,100>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

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等式和方程式

等式和方程式

等式和方程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定义:数学术语,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形式:把相等的两个数(或字母表示的数)用等号连接起来
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若a=b那么a+c=b+c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c≠0)
性质3: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那么a1=a2=a3=a4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方程(英文:equation)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

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

则:(1)a+c=b+c (2)a-c=b-c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

则:a×c=b×ca÷c=b÷c
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方程和等式的相同点

方程和等式的相同点

方程和等式的相同点
方程和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的相同点有以下几点:
1. 表示关系:方程和等式都是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关系。

它们可以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如求解未知数、比较大小、判断等式是否成立等等。

2. 拥有相等符号:方程和等式都包含一个相等符号“=”,这个
符号表示两边的值是相等的。

3. 可以进行推导和变形:方程和等式都可以进行推导和变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将两个等式相加或相减,或者将一个未知数代入到另一个等式中求解。

4. 具有数学性质:方程和等式都具有一些基本的数学性质,如可逆性、传递性、对称性等等,这些性质在解决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方程和等式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相同点包括表示关系、拥有相等符号、可以进行推导和变形以及具有数学性质。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等式和方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尽管等式和方程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本文旨在比较和说明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它们在数学领域和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论述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部分将对等式与方程的定义、特点以及解的概念和存在性进行详细说明。

-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区别,包括形式上的区别、意义上的区别以及在数学领域中应用上的差异。

- 第四部分将探讨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包括等式可以看作一种简单类型的方程、方程可以看作一种广义形式的等式,以及复杂问题中同时存在等式和方程。

- 最后一部分将总结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等式和方程相关问题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并认识到它们在数学领域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等式与方程的特点,我们可以为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并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2.1 定义和特点等式和方程都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通常用“=”符号连接两个表达式。

在一个等式中,左边的表达式和右边的表达式具有相同的值。

方程是指包含未知数的等式。

在一个方程中,除了含有已知数或已知量外,还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并且方程中至少存在一个未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2.2 解的概念和解的存在性等式和方程都涉及到解的概念。

对于一个等式,当找到满足等号两侧表达式相等的值时,这个值就叫做该等式的解。

例如,在等式3x + 5 = 14中,当x取值为3时,就满足了等号两侧相等。

等式和方程的应用

等式和方程的应用

等式和方程的应用一、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等式的定义: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的式子,用等号“=”连接。

2.等式的性质:a.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b.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成立;c.等式两边交换位置,等式仍成立;d.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

二、方程的概念与解法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简称方程。

2.方程的解法:a.代入法:将方程中的未知数替换为具体的数值,求出方程的解;b.移项法: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式的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使未知数系数化为1;c.合并同类项法: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简化方程;d.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解;e.求根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求根公式求解。

三、方程的应用1.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行程问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b.利润问题:售价、成本和利润的关系;c.浓度问题: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关系;d.比例问题:比例、外项和内项的关系。

2.方程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a.物理中的力学问题: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b.化学中的反应问题: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速率的关系;c.生物学中的种群问题: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关系。

四、等式和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问题:计算商品总价、找零等;2.Time 问题:计算时间差、周期等;3.测量问题:计算长度、面积、体积等;4.分配问题:计算分配比例、分配数量等。

五、等式和方程的拓展应用1.函数关系式:用等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不等式: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的大小关系;3.系统方程:多个方程组成的求解体系。

习题及方法:1.等式性质习题:已知等式 2x + 3 = 13,求 x 的值。

答案: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 2x = 10,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 x = 5。

解题思路: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未知数系数化为1。

2.方程解法习题:已知方程 5x - 8 = 2x + 1,求 x 的值。

等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等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等式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等式方程的基本概念1.1 等式与方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起来的数学式子,例如:2x + 3 = 7就是一个等式。

而方程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例如:2x + 3 = 7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未知数x的方程。

因此,方程是等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描述了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1.2 等式方程的种类根据等式方程所含未知数的次数和方程的次数,等式方程可以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多种类型。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最为常见,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则是ax^2 + bx + c = 0,其中a≠0。

1.3 等式方程的解解是指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对一元一次方程来说,它的解就是使得等式两边相等的x的值。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c,它的解可以表示为x = (c - b)/a。

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则需要用到求根公式。

二、等式方程的解法2.1 方程的移项变元法移项变元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是将方程两边的式子进行移项,使得方程的未知数x单独出现在一边,然后根据移项后等式仍然成立的原则,得出方程的解。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首先将等式两边的常数项3移动到方程的右侧,得到2x = 7 - 3,然后再将系数2移到右侧,得到x = (7 - 3)/2,最终得到x = 2,这就是方程的解。

2.2 方程的加减法对于包含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利用方程的加减法来求解。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加减法使得两个方程的某一项消失,从而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再利用移项变元法求解即可。

例如,对于方程2x + 3y = 7和3x - 2y = 1,可以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然后再利用移项变元法求解。

等式与方程

等式与方程

等式与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表示数字或算式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方程式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解方程时不要忘记写“解”字;方程的解不需写单位名称;3)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这是等式的性质;4)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式不变,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因为两个数的和一定时,他们的差越小,积越大;二、公倍数和公因数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3)几个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因为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所以只能求出它们最小的公倍数;5)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两个数字为互质数时候,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积;2、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这个数本身;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8)两个公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最大公因数;9)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10)如果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11)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就是两数的最大公因数,甲数就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8 9),最小公倍数是18,最大公因数是9三、分数: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3、真分数/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母大于或等于分子的分数叫做假分数;4、带分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5、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则保持不变;6、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是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7、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零;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9、在分数里,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因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五、圆形1、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任何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等式与方程

等式与方程

等式与方程 【知识要点】一、方程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如:25-5=20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如:28-x =123、两者之间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方程成立的条件:(1)必须是等式; (2)必须设有未知数二、解方程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解方程的方法:(1)等式的性质;(2)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3)移项。

4、等式的检验: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经典例题】【例1.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 )里画“√”。

x +18=36( ) x +2﹥10( ) 72-x ( ) x =3( )等式方程【例1.2】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3+x=12②3.6+x③4+17.5=21.5④48+x﹤63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等式都是方程。

()(3)方程都是等式。

()(4)10=4x-8不是方程。

()【例2】练习:1、解方程x-18=2020+3x=452x-4=133x+12=15x÷26=528x=33.6x÷25=1512x=108【练习2】解方程32+4x=4672-3x=181.2x-3=11.46.3x×3=22.6834÷3.2x=2.1255.6x÷1.12=10【例3】解方程并检验x -97=145 1.15+x =6.8 x ÷3=2.1 15x =240 -x【练习3】解方程并检验13.5-x =8.2 3x =3.9 28÷x =42 7.6+x =34.5【例4】填空。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在数学中,等式和方程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和解决的问题。

它们是数学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解等式和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等式和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示例来说明。

一、等式的解法等式是两个数或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们要找到使等式成立的解,即满足等式的变量的值。

1.1 同加同减法如果一个等式中有同一个数同时加上或减去某个数,我们可以通过同加同减法来解决。

例如,对于等式2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将3同时减去两边,得到2x = 4,再除以2,即可找到x的值,即x = 2。

1.2 同乘同除法当等式中有同一个数同时乘以或除以某个数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乘同除法来解决。

例如,对于等式3x = 9,我们可以通过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3,从而求得x的值。

1.3 倒数关系有时候,在等式中,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倒数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互换它们的位置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等式1/x = 2,我们可以通过倒数关系,得到x = 1/2,从而求得x的值。

二、方程的解法方程是一个陈述了两个表达式之间相等关系的等式。

在方程中,我们要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即解方程。

2.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和次数为1的项的方程。

例如,x + 3 = 7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和运算法则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和次数为2的项的方程。

例如,x^2 + 4x + 4 = 0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2.3 多元方程组多元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组。

例如,x + y = 5,2x - y = 1就是一个多元方程组。

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或Cramer法则来解决多元方程组。

三、解法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等式和方程的解法,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法示例。

等式与方程的认识与运算

等式与方程的认识与运算

等式与方程的认识与运算等式与方程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数学语言中的基础表达形式。

通过等式与方程,我们可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等式与方程的认识和运算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等式的认识等式是含有相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它由两个数值相等的表达式组成,通常以等号连接。

例如:2 + 3 = 5,这个等式表达了2 + 3与5的关系,即两边的和相等。

等式具有一些基本性质,比如等式是对称的。

即如果A = B,则B= A。

例如:3 + 2 = 5,那么5 = 3 + 2也是成立的。

在数学中,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的关系,还可以描述物理规律和推导数学定理。

通过等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和结论。

二、方程的认识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它是通过求解未知数,使得等式成立。

方程通常以字母表示未知数。

例如:3x + 2 = 8,其中x为未知数,我们需要求解x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方程的解是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

方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解,也可以没有解。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求解未知数的取值。

三、等式的运算在等式中进行运算时,我们需要保持等式的平衡性。

即对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等式仍然成立。

以下是等式的运算法则:1. 加减法原则: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a + b = c,我们可以在两边同时加上d,得到a + b + d = c + d。

2. 乘除法原则:等式两边同时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ax = b,我们可以在两边同时乘以c,得到acx = bc。

通过这些运算原则,我们可以对等式进行变形,化简等式,从而更方便地求解方程。

四、方程的运算解方程是通过一系列运算步骤,使得方程的未知数利用等式的性质逐步消去,得到最终的解。

以下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 化简方程:对方程进行化简,去除括号、合并同类项等,使方程尽可能简化。

2. 移项操作: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便于求解未知数。

方程与等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程与等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程与等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方程与等式的定义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数学表达式,通常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等号表示两个表达式的关系。

一般形式为:a₁x₁+a₂x₂+...+aₙxₙ=b,其中a₁,a₂,...,aₙ为已知数,x₁,x₂,...,xₙ为未知数,b为已知数。

2.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两个表达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的数学式子,其中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一般形式为:A=B,其中A和B为数学表达式。

二、方程与等式的种类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为常数,a≠0。

2.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0,其中a、b和c为常数,a²+b²≠0。

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bx+c=0,其中a、b和c为常数,a≠0。

4. 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by²+cx+dy+e=0,其中a、b、c、d和e为常数,a²+b²≠0。

5. 多项式方程多项式方程是指含有多个项的方程,其中每一项的指数是整数。

多项式方程包括高次多项式方程和低次多项式方程。

6. 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指含有分式形式的方程,其中未知数出现在分子或分母中。

7.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指方程中包含参数的方程,通过改变参数的取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方程。

三、方程与等式的解法1. 直接代数法通过代数运算,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代数运算的性质和规律进行求解。

2. 图示法通过图形的绘制和分析,找出方程的解。

3.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然后根据每个因式的零点进行求解。

4. 变量代换法通过变量的替换,将原方程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然后进行求解。

等式与方程的解

等式与方程的解

等式与方程的解等式和方程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及推导数学定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等式和方程的解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推进数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解的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类型的等式和方程的解法。

一、等式的解在数学中,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表达式相等的关系。

即使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它们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等式。

例如,2+3=5,x^2-4=0都是等式。

那么,等式有解吗?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等式2+3=5来说,我们可以发现2+3和5是相等的,所以它有解,解为2+3。

同样地,对于方程x^2-4=0,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数2和-2,使得2^2-4=4-4=0和(-2)^2-4=4-4=0,所以这个方程有两个解2和-2。

二、方程的解方程是表示等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包含未知数和常数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来确定未知数的值。

例如,2x+3=7,x^2-4=0都是方程。

解方程的过程包括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对于2x+3=7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减去3和除以2的操作,找到未知数x的值为2。

对于方程x^2-4=0,我们可以通过开平方的操作,找到未知数x的值为2和-2。

这些值使得方程成立。

三、等式和方程的解的性质1. 唯一解:有些等式和方程只有唯一解。

例如,2+3=5和x=2都是只有一个解的等式和方程。

2. 无解:有些等式和方程没有解。

例如,2+3=7和x^2+1=0都是没有解的等式和方程。

因为无论如何计算,我们都不能得到两边相等的结果。

3. 无穷解:有些等式和方程有无穷多个解。

例如,x+3=x+2可以化简为3=2,这个等式对于所有的x都成立,所以它有无穷多个解。

四、常见类型的等式和方程的解法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移项与化简,即通过加减操作和乘除操作将未知数移到等式的一边,并化简得到未知数的值。

【七年级】等式与方程

【七年级】等式与方程

【七年级】等式与方程3.3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以及等式与方程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的定义,以及一个值是否是指定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方程解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区分方程和方程;方程和恒等式;恒等式和方程式。

版面设计方程及其解一、等式与恒等式:二、方程和积分方程:三、方程的解与方程的根:例1:例2:教学设计一、回顾介绍:⑴猜年龄:把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如果是21岁,我猜你的年龄是13岁。

⑵找规律:如果小明的年龄是x岁,那么“乘2减5”是2x-5,所以我们得到了方程:2x-5=21二、新课传授:1.方程和恒等式:①等式:例如,1+2=3,5.3-(-1.2)=6.5,x+2x=3x,x+3=5等,使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方程称为方程。

等式左边的式子叫做等式的左边;等式右侧的公式称为等式右侧;等式的一般形式是:a=b② 身份:像1+2=3,5.3-(-1.2)=6.5,x+2x=3x,a+b=b+a等这样等号两边的值永远相等的式子叫做恒等式。

2.方程和积分方程:①方程:这种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

②整式方程:当方程的两边都是整数时,就称为积分方程。

【练习】:课后1、2两题(指定学生口答)1.方程的解和根:①方程的解:可以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②一元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称为单变量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2.单变量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检查下列数字是否为方程7x+1=10-2x的解:⑴x=1;⑵x=-2。

解决方案:⑴ 将x=1分别代入等式的左侧和右侧,以获得左边=7×1+1=8,右=10-2×1=8∵左边=右边,‡x=1是方程7x+1=10-2x的解。

⑵将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7×(-2)+1=-13右边=10-2×(-2)=14,∵ 左边≠ 正当∴x=-2不是方程7x+1=10-2x的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算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

(2)探究方程的意义。

提问: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指名学生交流分法,学生可能会按照是否是等式把它们分为两类。

教师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像x+50=150、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方程读一读。

提问: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
指名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点比较重要?(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关键词)
探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提问: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反馈时说一说其他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提出要求:将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并读一读你改成的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注意:这里的未知数不一定是字母x,其他字母也可以。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还知道了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