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肌理演变分析
论城市肌理
论城市肌理摘要: 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
在当今的城市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古老的传统道路网络、城市肌理与当代肌理相并存,它们相互交织与融合。
有选择地保留现有的肌理,甚至挖掘原始的肌理,也可以用新的肌理去替换失去生命力的肌理,或者用新的功能去唤醒这种陷入困境的肌理,包括在原有肌理的引导下进行下一轮的开发建设活动,有效的将城市肌理理论融会于设计手段中。
关键词:城市肌理;城市形态;城市文化1 前言从城市肌理可以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与人的休养生息有机相伴,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
城市的建设和摧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旧的城市肌理和新的城市肌理在吞噬对方时却也在同时被对方吞噬。
在当今的城市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古老的传统道路网络、城市肌理与当代肌理相并存,它们相互交织与融合。
如何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成为了当代城市面临的巨大问题。
城市肌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以上的问题探讨城市肌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发挥肌理对于生活,文化以及城市美学的贡献,并研究如何将其融会于设计手段中。
2 城市规划语境下的肌理2.1什么是城市肌理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肌理的形态可以是历史遗留的片断,也可以是建成不久的建筑群落,只要其空间形制与内容能对引领整个地段的风格有着影响,这种布局就可以称之为肌理。
2.2城市肌理的特征(1) 城市肌理的形态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特征,城市肌理是一种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群体之间具有紧密组织关系的城市形态;(2) 城市肌理的形态满足了审美的需要,它的审美特性是秩序与统一、韵律与节奏、变化与对比;(3) 城市肌理具有拼贴特征,特别是大城市;(4) 城市肌理具有动态特征,城市肌理能够以自身的组织规律向四周延展,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更替演变;(5) 城市肌理具有文化特征、地方特征。
北京旧城街廓形态演变(1949—1978年)
1引 言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在时间维度的结晶。
从1949年到1978年,北京城从梁思成赞誉的“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走向“二手货”的城市[1],从扁平致密的传统肌理走向不同年代建筑类型的混杂肌理。
城市形态从单一趋于多元,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互相割裂。
在城市快速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性规划与自下而上的自发性建造,城市形态被这两种不同的“力”作用后形成了多样的建筑类型。
如何在城市形态的快速演变中继承传统的精华,建立起新形态与传统形态的联系是关键[2]。
2 类型形态学类型形态学的核心是以形态学的认知框架来理解形态的结构与特征,配合类型学的演进观点来审视各种形态之间的逻辑关系[3]。
其中形态学以康泽恩(Conzen M R G )为代表,认为“城市景观”由平面单元、建筑类型模式、土地和建筑利用模式组成[4];类型学以穆勒托尼—卡尼吉亚学派(Muratori-Caniggia's Approach )为代表,将类型与类型过程作为核心思想。
本文参考街廓形态在不同时期类型过程的研究方法,从大小、高度、区位、面积、密度和体量等要素对街廓形态进行描述[5]。
北京旧城街廓形态演变(1949—1978年)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Block Morphology of Beijing City (1949-1978)赵一凡 齐 欣ZHAO Yifan, QI Xin方法METHOD摘 要北京市在1949—1978 年期间的形态变迁,为从一个均质、水平型的城市向混杂、多向型的城市转化拉开了序幕。
本研究从城市平面形态入手,将街廓分成3种,并根据其演变的结果,细分成8类现象,尝试归纳出这一时期北京旧城街廓的演变规律。
本文发现街廓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规划政策与内在需求,并与容积率与建筑密度联系紧密。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Beijing from 1949 to 1978, the urban morphology has transferred from ho -mogeneous and horizontal into hybrid and multifarious.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plan-units in Beijing, which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eight prototypes, in order to reveal its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mechanism.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is highly related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plot ration and the building density.关键词形态类型学;街廓;北京旧城KeywordsTypo-morphology; Urban block; Beijing收稿日期:2020年1月1日Received Date: January 1 , 2020齐 欣(中国科学院大学)QI X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China赵一凡(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ZHAO Yif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China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赵一凡, 齐欣. 北京旧城街廓形态演变(1949—1978年)[J]. 城市设计, 2020(2): 86-93.ZHAO Y, QI X.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block morphology of Beijing city(1949-1978)[J]. UrbanDesign, 2020(2):86-93.3 北京旧城演变时间线1949—1978年间,政府基于既要保护旧城又要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矛盾策略,以旧城为中心开始城市建设[6]。
城市肌理对比研究
2016年11月下【研究与应用】住宅与房地产1 城市肌理概念及意义1.1 概念从形态构成来看,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平面性的、概念性的形象概括。
城市肌理这个抽象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其一可以理解为一个数字地面关系的城市密度,相当于城市的图底关系。
其二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的各种元件,并且构成一种空间组织结构。
使得城市肌理这种城市形态具备组织规律性和规模性。
1.2 意义城市肌理是城市面貌重要的反映,既体现城市的真实生活,又展示城市特有的风貌元素。
城市肌理不仅是表象的空间组织及城市形态,还具有更深的意义。
一方面,城市肌理体现着历史长河留下的痕迹,如同图画记录般保留着历史的发展的结果,展示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艺术的发展、人文的走向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展望。
因此。
当对比两个城市的异同时可从宏观的城市肌理入手,进而比较直观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经济、商业、旅游、制造业等;另一方面,城市肌理也展现了每个社会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和发展趋向以及对经济利益前景的追逐。
城市的物质形态是城市历史特点之一,是千年的沉积历史的结果。
城市肌理体现在时间的交替和历史的演变中。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待城市肌理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延续与突变,当城市肌理以一种延续的态度出现,在图底关系中便成为一种背景,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存在;当城市肌理以一种突变的态度出现,在图底关系中便成了视觉的中心,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凸显。
2 不同城市的城市肌理对比分析米兰——乱中有序的城市肌理符合米兰快节奏的时尚之都的生活特点。
米兰位于意大利的西北方。
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是欧洲的南方。
米兰以时尚、建筑和艺术闻名世界。
西方罗马帝国的前首都,伦巴第王国的首都,公国米兰,现在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罗马——城市不需要大马路,但需尺度。
罗马的大马路在城市肌理中和其他城市比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肌理特征。
河北省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国之歌者 时遂营 踩着青石板,走进沉淀昔日繁华的玉溪北门街,一幢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民居,古朴 而宁静。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黑底金字的横匾上,“聂耳故居”四个大 字仿佛回响着岁月的跫音。 1930年,从汀州向长沙,奋进和失败交织中,毛泽东写下了“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 为我从天落”的诗句。这一年,经常弹奏《国际歌》的聂耳18岁,从云南避难到上海。两 年后,他在清华大学用小提琴演奏了《国际歌》。日后,他借鉴《国际歌》创作的更加明 快的《义勇军进行曲》,和这位伟人产生了精神共振。 1932年2月7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的第10天,聂耳在日记中质问自己:“能成 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鼓动起劳苦群众的情绪 吗?早些醒悟吧!” 醒悟后的聂耳开始从人民大众中寻求出路,反映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占 据了他全部创作的主要部分。 在创作歌曲《新女性》过程中,聂耳曾多次于繁星满天、寒霜遍地的秋夜去沪西的纱 厂观察女工的劳动、生活情景。为了深刻反映工厂的生活和妇女在被剥削的劳动中所受的 苦痛,除了谱曲、配乐,聂耳还招募了一群女青年,成立了“联华声乐团”,并亲自担任 钢琴伴奏。 从摄影棚传出来的歌声,和谐、明快、有力,前来拜访聂耳的蔡楚生却很快就忘了那 是歌声,“而觉得那是‘人’的呼声,并被引进了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斗争的场景。我看到 了在晨光朦胧、街灯暗淡的街头,许多被剥削、被践踏而失血的女工们正在匆匆赶路的情 景;我听到了工厂中机器的轰鸣,看到了人们成为特权阶级和机器的奴隶那种悲惨的景象 ……”歌声停歇,聂耳好像刚经过了一场剧烈的搏斗,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眼睛里还在 燃烧着斗争的火焰。 在离家去上海的前一天,聂耳曾和胞兄聂叙伦去了一趟西山,风雨大作中,聂耳拉响 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在合着风雨声的优美旋律中,聂叙伦喃喃地说,如果中国也有人 能谱写出像《马赛曲》这样的歌曲,该有多好。聂耳干脆又坚定地说,中国,肯定会有这 样的人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会是他自己! 1932年4月的明月歌剧社,弦歌满耳。激动、拘谨的聂耳受到了上海文艺界赫赫有名的 “田老大”田汉的接见。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045年周朝后期的武王伐纣时期,当时有一处城池已经出现。
从那时起,北京就开始了它悠久
的城市发展历程。
明朝期间,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并开始了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被
称为“京师城”的明朝北京城是一座规模庞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
城墙高达9.9米,周长4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之一。
在城内,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宫殿、庙宇等古建筑,例如紫禁城、天坛、雍和
宫等。
清朝时期,北京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座“九口八街十八府”“三宫
六院”“七十二景”的城市。
清朝的皇家园林也为北京增添了许多独
特的景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20世纪初,北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阵地,这也影响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北京成为国家的首都,大量的市政
基础设施被兴建,包括公路、桥梁、机场、地铁等。
北京市的城市化
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加快。
今天,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拥有非常健康
活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城市老旧区的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为北京市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活力。
总之,北京是一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衰和政治革命的沉浮,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
同时,北京也在不断地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了一个传承古老文化,面向世界的新型城市。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建筑学122 杨镜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与人的休养生息有机相伴,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
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肌理的形态可以是历史遗留的片断,也可以是建成不久的建筑群落,只要其空间形制与内容能对引领整个地段的风格有着影响,这种布局就可以称之为肌理。
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
“肌”,是物质的表皮;“理”,是物质表皮的纹理。
城市肌理不仅是建筑与景观视觉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城市组织形态的体现。
城市肌理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是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的反映。
在长久的历史冲刷下,很多城市肌理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活跃在空间肌理下隐含着的人文情结,院落、里弄、胡同等传统城市肌理可以像年轮一样成为时间的印记。
从空间的街巷和建筑排布的肌理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琢磨,从新与旧空间交织的街区肌理对比中可以感受到.。
历史的纵深与时空的张力。
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尚存的文化内涵如何延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借助规划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来识别、整合、复兴城市街区中的微观空间构造。
把空间设计转化为肌理延续,从城市肌理的角度而非从建筑形式本身来塑造空间形象,这是在建设过程中须不遗余力去发掘的,也为在城市空间创造中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北京城市化进程
北京规划发展历程
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当时各方面对北京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旧城改建等一些方针性 问题的不同认识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在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的指导 下,编制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1、明确城市性质与经济发展方向 2、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坚持”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发展远郊卫 星城。 3、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对保留、继承和发扬文化古都风 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明确以居住区作为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以便更好地安排各 项设施,方便乡 村社会向以工业 和服务业为主的 现代城市社会逐 渐转变的历史过 程,具体包括人 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80% 60%
10%
人口增长缓慢
市政设施分布
人口迅猛增长
城市化进程停 滞或略有下降
北京城市定位 定位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 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 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 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6个区县。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 市政设施分布 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 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王府井附近平面图
北京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特征
北京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特征
北京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蓟、燕、薛、冀”四个小国城池,到元、明、清三朝时期的皇城紫禁城和外城护城河,再到新中国建国后的各大建筑、文化设施,北京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和演进。
首先,就历史而言,北京是中国最悠久的首都之一。
自元朝以来,北京就成为中国各个朝代的首都,并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无论是明代的南北政治统一,还是清朝的融合和国际化,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圣地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高。
其次,就文化而言,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早在元代,北京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中心,成为了汉、蒙、藏等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汇点。
这使得北京在文化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孕育了众多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例如,北京的雕刻艺术、民间艺术、戏曲艺术等,也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
再次,就景点而言,北京是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拥有颐和园、故宫、长城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还拥有这样的新文化场所和现代化设施,如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等,这使得北京成为了吸引全球游客的“绝佳之地”。
最后,就居住环境而言,众所周知,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城市,但它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也非常高。
此外,北京的气候变化也使其成为一个容易暴露肺癌的环境,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北京历史文化悠久,地位突出,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居民,同时也在消解富裕和贫困的差距、解决城市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一、引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承载着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需求。
城市的肌理是指城市内部的布局、地块分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征。
对城市肌理的赏析和延续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肌理的赏析城市肌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包括地块布局、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方面。
2.1 地块布局城市的地块布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地块布局可以保证城市内各功能区块的合理组织,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等的地理分布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2.2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城市肌理中具有明显特色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可能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而产生差异。
赏析城市的建筑风格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沿革以及文化传承。
2.3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城市肌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拥堵问题,并且方便市民的出行。
赏析城市的交通组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三、城市肌理的延续城市肌理的延续是指在城市更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留和弘扬城市原有的文化和特点。
3.1 保护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城市肌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城市更新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护历史建筑,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3.2 弘扬传统文化城市肌理的延续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修复文化遗址等方式,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发展可持续城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肌理延续的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造血功能和生态环境,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的肌理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论城市肌理的赏析和延续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赏析城市肌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而城市肌理的延续则需要我们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保留和弘扬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城市的变迁》课件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绿色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促 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吸引外资和国际人才。
区域协同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 秀文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 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 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 的机遇。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 性,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空气质量改 善、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打造宜居环 境。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现代北京城市规划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致力于建设成为 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都市。
02
CATALOGUE
北京城市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变化
城市面积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边界的 扩张,北京城市的面积逐渐扩大 ,从原先的市区范围扩展到包括 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进行探 索和实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促进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土地 资源等自然资源日益短缺,制约了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恶化
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 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城市规划和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混乱等问题 。
【精选】解析明清时期北京城
简述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地理研究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韩茂莉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
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都邑景观。
针对这些,中国学者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北京城市的发展脉络、城市结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地理特征.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以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为内容的研究占有突出地位。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特征,对于认识北京城市历史与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城的发展历程虽然可以上溯至辽,并经金、元、明、清各代,但明清时期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阶段,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意义。
明清时期不但确定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而且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发展、演变以及社会风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即以明清时期为基点,介绍以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为主的研究成果。
中国学术界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以侯仁之先生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明清北京城市格局的研究;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以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等为代表,开始转向明清北京城市人口、商业布局等问题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北京城市研究的关注点逐渐增多,其中居民分布格局、贵族宅院选址以及寺庙等宗教建筑的分布等,均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给以全方位关注。
当然,从时段上中国学术界对于明清北京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中,又不乏介入其他内容的研究。
因此,本文仍然采取分类陈述的形式对相关成果进行介绍。
一有关明清北京城市格局研究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发展,为城市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侯仁之先生就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变化与城市格局特征形成了系统研究。
侯仁之先生在《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一文中首先指出明清北京城在继承元大都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完成了南北城墙的迁建、紫禁城的兴筑与皇城扩建等重要城市改造与重建工作,这一系列迁建工程对北京城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汇报人:陈雪梅肌理,原本是美学的概念,是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
若引申到城市的语境,即幻化为城市图景上的笔笔墨迹——纵横的街巷、错落的里弄、齐整的街坊……,这些元素在不同年代背景、不同生活模式的引导下,依托不同的主线而进行着有趣的排列组合,构建出一系列严整的结构体系和空间体系。
循着这些肌理,在这些图底关系异常明晰的空间内仿佛触手可及依稀闪现的人与事的交融、碰撞,于是一种沉淀的美感即从这些纵横交错的空间一步步走来。
一、城市肌理赏析(略)二、城市肌理认识1、城市肌理的定义:齐康先生对城市肌理做了如下定义:城市是由街道、建筑物组成的地段和公共绿地等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态。
由这些几何形态组成的不同密度、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建筑形成的质地所产生的城市视觉特征为城市肌理。
城市的肌理决定了商业区、居住区等区域的纹理、密度和质地。
一个区域的肌理一旦形成,由它决定的物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就很难改变。
2、城市肌理基本组成城市是一个整体,而建筑、道路、院落地块、绿化、地表等则是组成这个整体的元素。
城市肌理则是城市中诸多肌理排列顺序的组合,而各种排列顺序则是形成与城市发展和延续的各个时期,它是记录城市发展的DNA遗传密码。
3、城市肌理的特征分析(1) 形态特征:城市肌理将人类社会生活凝固于物质空间中,经历各个历史时期叠加而成。
(2) 尺度层级:从最大范围:小比例尺的卫星遥测照片是以自然环境为主;区域范围:大比例尺的航空照片展示区域性的特殊环境;局部:建筑群体展示了最小范围的肌理。
(3) 一定规模:表现为面的性质(4) 一定密度:城市肌理由于建筑组成不同的密度会形成完全不同质地的肌理形态,或细腻、或粗糙、或清晰、或模糊、或规律、或无序。
(5) 拼贴特征:城市肌理的拼贴特征既表现为不同时期历史性的拼贴,也有同一时期不同肌理形态的拼贴。
城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叠加和积累。
北京城市的变迁
04
北京的文化与教育发展
北京的文化遗产
01
北京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故宫、天坛、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京剧 、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载体,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北京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例如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建筑布局和空间 规划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水污染
北京的水资源匮乏,加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 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
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逐渐 凸显,主要由于工矿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农药 化肥的过度使用。
北京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空气质量改善
土壤修复与治理
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工业污染 治理和交通方式优化,如推广新能源 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等。
北京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 早期的京师大学堂到现代的综合性大 也在不断 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求。
北京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公平等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 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 平,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更多 优秀人才。
总结词
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国际化大都市
详细描述
现代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 色生态理念。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建设了大量 的公园和绿地。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 的完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发达。北京还积 极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发展 现代化商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 ,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和国际机构入驻,展现了其国 际化的风貌。
城市空间肌理的时空演进规律与特征分析
城市空间肌理的时空演进规律与特征分析The Space-tim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Texture陈石丨Chen Shi袁敬诚I Yuan Jingcheng张伶伶I Zhang Lingling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4-0028-05收稿日期2019-11-25摘要该文以区域建筑观解读城市空间肌理的角色与价值,系统梳理了东西方城市空间肌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纳了空间肌理时空演逬过程中的规律与特征。
从空间形态角度解析了空间肌理多维生长的进化过程,总结了外部因素影响下空间肌理应激适应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多元主体引导下的空间肌理主动控制的组织机制。
从城市时空背景的异同中探索了空间肌理形态构成与演变的内在联系,为“后城镇化时代”城市空间肌理优化提质、保护更新与特征塑造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空间肌理时空演进空间形态区域建筑城市设计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erpret the role and value of urban spatial tex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then we comb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tex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and discuss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texture.Secondly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multidimensional growth of spatial tex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morphology,then we summarize the change law of spatial texture stress adapt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and compare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of active control of spatial tex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ultiple subjects.We also explo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texture form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urban space-time backgroun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urban spatial texture about the optimization,protection,renewal and characteristic built in the"China's post urbanization era".Keywords Spatial texture,Space-time evolution,Space form,Regional architecture,Urban design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研究的重心已从用地规模扩张逐步转向人居空间品质提升,通过城市设计促逬城市与环境、功能与行为的高效协同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北京城市变迁
1
2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图
3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 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 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 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的金中都图与今 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 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 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 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 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 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 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 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 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 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 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今白纸坊桥往西 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 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不过数千米,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 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 池遗址公园。
17
和商业中心逐步发 展起来。
场地处于四环与五 环之间,靠近奥运 中心区,具备便利 的城市交通和环境 条件。
如右图,北京城市发展至 今仍依照城市中轴线和长 安街这两条重要轴线进行 扩展。依照这两条重要轴 线,中心区的重要政治文 化
18
12
明清北京城
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 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 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 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信仰浓厚,兴建 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 家,宗教寺 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 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 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北京新街口胡同历史形态演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0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152-05 收稿日期 2023-09-14摘 要 北京新街口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街道肌理在元大都时期就已形成。
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见证了北京城自元朝建都之初到明清都城发展完善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全过程。
该文从胡同的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现状调研等方法,从历史演变(时间轴)、形态分析(空间轴)两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历史街区胡同的研究保护发展。
关键词 胡同 历史演变 胡同形态Abstract The Xinjiekou area in Beijing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main street texture has been formed since the Yuan Dynasty. Since its formation in the Yuan Dynasty, Hutong has witnessed the entire process of Beijing'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ts 3000 year historical contex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Yuan Dynasty's capital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Hutongs,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urrent research, we analyze historical evolution (time axis)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spatial axi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tongs in historical blocks.Keywords Hutong, Historical evolution, Hutongs form北京新街口胡同历史形态演变研究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Form of Beijing Xinjiekou Hutong北京内城的新街口、东四、西四、东单和西单等区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主要街道在元代就已经形成,明代随着都城城墙南移,积水潭部分被填成新住宅用地,清朝则沿用明的格局。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城市肌理是指城市中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文化氛围等综合体现出的城市特色。
城市肌理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通过对城市肌理的赏析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及历史背景,同时也可以延续城市文化。
首先,城市肌理的赏析是一种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风格的途径。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城市都是文化的载体。
它不同于自然风光或其他景观,城市的美是建筑、规划、人文、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共同表现。
通过对建筑风格、街区布局、公园景观、道路交通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可以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渊源。
其次,城市肌理的赏析也是为了延续城市文化传承。
一座城市最终的遗产不仅仅是街道、建筑和景观,还包括它所传达和承载的价值观、美学和文化。
城市肌理的传承是为城市文化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保留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和精神。
在城市肌理的保护和规划方面,应尊重历史文脉、继承文化底蕴,重在恢复城市之本,赋予城市新的空间与内涵。
最后,发挥城市肌理的作用也需要创新发展。
城市肌理除了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城市肌理要与时俱进,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顺应现代化发展,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和发展需求。
特别是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肌理要赋予更为前沿、创新的特点,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市民更为和谐的共生关系。
综上所述,城市肌理是城市文化的核心,通过对其赏析,可以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同时也可以延续城市传统文化。
在保护和规划方面,应尊重历史文脉、继承文化底蕴,注入新的生命力。
城市肌理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和发展需求。
我们应该重视城市肌理,挖掘和继承城市文化精髓,创造更为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
(最新整理)城市肌理管理
城市肌理好比是城市的“脸”,不能过于注重建筑的“脸”一一建筑外观,建筑 的妆容再好,也只是城市的“脸”上的一小点,若要从本质上改观城市的“脸” ,从肌理上来梳理和调整才触到根本。
城市肌理是街道、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 系在宏观上的表象
一个清晰细腻的城市肌理往往反应 出公共和私人领地均匀相间、内部 和外部互为应证的形态特征
而一个粗糙的城市肌理,则往往是 单一所有权下或内向发展的大型区 域介入的结果。
2021/7/26
4
什么是城市肌理
• 形态构成的角度
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有一定的 规模和组织规律
北京菊儿胡同
(1)成片整治、成片建设,保持这一 片的完整性。 (2)严格限制住宅建筑的高度(三层 为主) (3)住宅建筑采用淡雅灰白色调。 (4)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架和街道 胡同体系,继承和发展合院住宅
2021/7/26
14
城市肌理控制管理
二.强化
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整改或融入新 的元素,强化整体结构。
10
城市肌理现状问题
临平副城中央商 务区
肌理的趋同化
春华新城中 心区
宽马路 大广场 中心商务区 大草坪 标志性建筑
肌理的趋同不仅反映出如今设计思路狭隘的窘况,也
将导致城市资源浪费,管理失误雷同公共利益受侵,
甚至引发信任危机,严重阻碍和谐发展。
2021/7/26
11
城市肌理控制重要性
• 城市设计在较宏观尺度上的有力工具
大体量建筑阻断视线联系 环境上侵蚀古城肌理 有活力的传统场所消退 地方文化特色逐渐埋没 城市肌理延续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右图,北京城市 发展至今仍依照城 市中轴线和长安街 这两条重要轴线进 行扩展。依照这两 条重要轴线,中心 区的重要政治文化 和商业中心逐步发展 起来。 场地处于四环与五环 之间,靠近奥运中心 区,具备便利的城市 交通和环境条件。
北京城市演进、空间布局 及相关特征
北京现在的城市格局基本继承了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在后代在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上不断扩张发展。全城以故宫为中 心,以南北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在长达8公里的轴线上 设置一座座殿堂一重重城门。 中轴对称和以故宫为中心的城市设计体现出了北京作为古都的 威严风貌,展现出了皇城的气派。 近代及建国之后,为了改善北京的基本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机 能,又发展出了以故宫为中心的多条城市环路和放射性道路来 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在城市布局中初步提出了“分散集团式” 的布局思想,在逐步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也增大绿化和相关公 共服务设施的面积。
进一步的发展
步入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人口也快速增 加,旧有的城市布局已不能满足现有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市 开始执行城市建设重点向郊区转移,大力发展卫星城的的决定。 截至目前为止,北京已经陆续发展了14个卫星城,这些卫星城 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且职能相对独立。今后北京市区的很多功能 都将要向这些卫星城转移,通过卫星城的发展来缓解北京现在 面临的巨大的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 北京现正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策略进行发展,即以传统 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十字轴强化政治文化职能,建设“西部生 态带”和“东部发展带”,并且实现城市多中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