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1.1集合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知识点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梳理1、子集的概念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图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3、真子集的概念(1)A⊂B且B⊂C,则A⊂C;(2)A⊆B且A≠B,则A⊂B常考题型题型一、集合间关系的判断例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①{0}∈{0,1,2};②{0,1,2}⊆{2,1,0};③∅⊆{0,1,2};④∅={0};⑤{0,1}={(0,1)};⑥0={0}A.1B.2 C.3 D.4①A={-1,1},B={(-1,-1),(-1,1),(1,-1),(1,1)};②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③M={x|x=2n-1,n∈N*},N={x|x=2n+1,n∈N*}.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1)用定义判断.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是B的子集;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不是A的子集;若既有A⊆B,又有B⊆A,则A=B.(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变式训练能正确表示集合M={x∈R|0≤x≤2}和集合N={x∈R|x2-x=0}关系的Venn图是()A. B. C. D.题型二、有限集合子集的确定例2、(1)集合M={1,2,3}的真子集个数是()A.6 B.7 C.8 D.9(2)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公式法求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1)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2)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3)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4)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5)若集合A有n(n≥1)个元素,集合C有m(m≥1)个元素,且A⊆B⊆C,则符合条件的集合B有2m-n个.变式训练非空集合S⊆{1,2,3,4,5}且满足“若a∈S,则6-a∈S”,则这样的集合S共有________个.题型三、集合间关系的应用例3、已知集合A={x|x<-1或x>4},B={x|2a≤x≤a+3},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已知A={x|x是菱形},B={x|x是正方形},C={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A⊆C C.A⊂≠B⊆C D.A=B⊆C3、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4、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5、已知集合A={x|1≤x≤2},B={x|1≤x≤a}.(1)若A是B的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2)若B是A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任意的a∈A,都有a∉B B.对任意的b∈B,都有b∉A2.如果{}|1A x x =>-,那么A .0A ⊆B .{}0A ∈C .A ∅∈D .{}0A ⊆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1){0}∈{0,1,2};(2){0,1,2}⊆{2,1,0};(3)∅⊆{0,1,2}. A .0 B .1 C .2 D .3 4.若集合{}|0A x x =≥,且B A ⊆,则集合B 可能是A .{}1,2B .{}|1x x ≤C .{}1,0,1-D .R 5.若2{|,}x x a a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 6.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A B C D7.设集合{1,2}M =,2{}N a =,那么 A .若1a =,则N M ⊆B .若N M ⊆,则1a =C .若1a =,则N M ⊆,反之也成立D .1a =和N M ⊆成立没有关系8.已知集合{}4,5,6P =,,定义{},,P Q x x p q p P q Q ⊕==-∈∈,则集合P Q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 .32B .31C .30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9.设P ={x |x <4},Q ={x |-2<x <2},则P Q .10.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三、解答题1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0,)+∞[0,)+∞(,0]-∞(,0)-∞{}1,2,3Q =2{|320,}A x x x x =-+=∈R {|05,}B x x x =<<∈N A C B ⊆⊆12.已知集合{}{}2,4,6,8,9,1,2,3,5,8A B ==,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去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13.已知集合A ={x|2a −1<x <3a +1},集合B ={x|−1<x <4}.(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知识点4、集合的并集、交集知识梳理1、并集的概念、并集的性质(1)A ∪B =B ∪A ,即两个集合的并集满足交换律.(2)A ∪A =A ,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 ∪∅=∅∪A =A ,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4)A ⊆(A ∪B),B ⊆ (A ∪B),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集的子集.(5)若A ⊆B ,则A ∪B =B ,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交集的概念4、交集的性质(1)A∩B=B∩A,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满足交换律.(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3)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交集等于空集.(4)A∩B⊆A,A∩B⊆B,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其中任一集合的子集.(5)若A⊆B,则A∩B=A,反之也成立,即若A是B的子集,则A,B的公共部分是A.常考题型题型一、并集的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 C.{3,5,7,8} D.{4,5,6,8} (2)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x|x>-2} B.{x|x>-1} C.{x|-2<x<-1} D.{x|-1<x<2}变式训练若集合A={1,4,x},B={1,x2},A∪B={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A.1个B.2个C.3个D.4个题型二、交集的运算例2、(1)若A={0,1,2,3},B={x|x=3a,a∈A},则A∩B等于()A.{1,2} B.{0,1} C.{0,3} D.{3}(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x|0≤x≤2} B.{x|1≤x≤2} C.{x|0≤x≤4} D.{x|1≤x≤4}求交集运算应关注两点(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2)利用集合的并、交求参数的值时,要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变式训练已知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题型三、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例3、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B.{-1,0,1}C.{0,1,2} D.{-1,0,1,2}2、已知S={(x,y)|y=1,x∈R},T={(x,y)|x=1,y∈R},则S∩T=()A.空集B.{1}C.(1,1) D.{(1,1)}3、若集合A={x|-1<x<5},B={x|x≤-1,或x≥4},则A∪B=________,A∩B=________.4、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集合A={2,-1,x2-x+1},B={2y,-4,x+4},C={-1,7},且A∩B=C,求实数x,y的值及A∪B.知识点5、补集及综合应用知识梳理1、全集的定义及表示(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符号表示: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的概念及性质的补集,记作U=∅,U∅U U(U(U U常考题型题型一、补集的运算例1、(1)设全集U=R,集合A={x|2<x≤5},则U A=________.(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B={-3,3,4},则U A=________,U B=________.变式训练设全集U={1,3,5,7,9},A={1,|a-5|,9),U A={5,7},则a的值为________.题型二、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例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U(A∪B).变式训练已知全集U={x|x<10,x∈N*},A={2,4,5,8},B={1,3,5,8},求U(A∪B),U(A∩B),(U A)∩(U B),(U A)∪(U B).题型三、补集的综合应用例3、设全集U=R,M={x|3a<x<2a+5},P={x|-2≤x≤1},若M⊂≠U 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x<a},B={x<-1,或x>0},若A∩(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2≤x ≤3},B ={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U B )等于( )A .{x |-2≤x <4}B .{x |x ≤3,或x ≥4}C .{x |-2≤x <-1}D .{x |-1≤x ≤3}3、已知集合A ={3,4,m },集合B ={3,4},若A B ={5},则实数m =________. 4、已知全集U =R ,M ={x |-1<x <1},U N ={x |0<x <2},那么集合M ∪N =________.5、设U =R ,已知集合A ={x|-5<x<5},B ={x|0≤x<7},求(1)A∩B ;(2)A ∪B ;(3)A ∪(U B);(4)B∩(U A);(5)(U A )∩(U B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2,3,4,5,6}U =,{1,3,4}A =,则UA =A .{5,6}B .{1,2,3,4}C .{2,5,6}D .{2,3,4,5,6} 2、已知集合{}|1A x x =>,{|1}B x x =≤,则 A .AB ≠∅ B .A B =RC .B A ⊆D .A B ⊆3、若集合{}{}1,2,3,4,2A B x x ==∈≤N ,则A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4B .6C .2D .34、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 A .{1}B .{3,5}C .{1,2,4,6}D .{1,2,3,4,5}5、设集合{},A a b =,集合{}1,5B a =+,若{}2A B =,则A B =A .{}1,2B .{}1,5C .{}2,5D .{}1,2,5 6、若集合AB BC =,则集合A,B,C 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 集合第一课时PPT课件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 集合第一课时PPT课件
方法二(自然语言):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出的集合,例如“所有的正方 形”组成的集合等等.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表示.
-5-
4.集合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即任给一个元素和一个集合,那么这 个元素和这个集合的关系只有两种:这个元素要么属 于这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这个集合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4)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解 : (1) 设 小 于 10 的 所 有 自 然 数 组 成 的 集 合 为 A, 那 么 A={0,1,2,3,4,5,6,7,8,9}.
(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 (3) 设 由 1~20 以 内 的 所 有 质 数 组 成 的 集 合 为 C, 那 么 C={2,3,5,7,11,13,17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点 B.所有大于零的正数 C.某校高一(4)班的高个子学生 D.某一天到商场买过货物的顾客
答案:C
-11-
2.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 (2){所有被3整除的数}; (3){x|x=|x|,x∈Z且x<5}; (4){x|(3x-5)(x+2)(x2+3)=0,x∈Z}; (5){(x,y)|x+y=6,x>0,y>0,x∈Z,y∈Z}.
-12-
3.已知集合A={x|ax2-3x+2=0,a∈R},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 取值范围.
解:当 a=0 时,原方程为-3x+2=0 x= 2 ,符合题意; 3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件(36张)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件(36张)

(2)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
描述法
把集合的元一素一列举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_____________出来,并用
共同特征
概念
__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
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
方法
合的方法
一般
形式 {a1,a2,a3,…,an}
{x∈I|p(x)}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 (2)高一·二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能组成集合.( ×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4)集合{x|x>3}与集合{t|t>3}表示的是同一集合.(√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语言描述
记法
读法
属于 a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属于集合A
不属于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不属于集合A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 自然数 数集 集 记法 N
正整数集 N*或N+
有理数
整数集
实数集

Z
QR
4.集合的表示法 (1)自然语言法 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使用此方法要注意叙述 清楚,如由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就是自然语言表示的, 不能叙述成“正方形”.
4.当{a,0,-1}={4,b,0}时,a=___4_____,b= __-__1____.
集合的概念 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 (1)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我国的大河流; (3)不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和原点距离等于 1 的点.
(链接教材P3思考) [解] (1)能,(1)中的对象是确定的;(2)不能,“大”无明确标 准;(3)能,不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有 0、1、2、3,其对象是 确定的;(4)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给一点,可明确地判 断是不是“和原点的距离等于 1”,故能组成一个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一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0, a, a 2 3a 2 2. 已知2是集合M={ 实数 为( )
a }中的元素,则
(D)0,2,3均可
(A) 2
(B)0或3
(C) 3
3.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A.﹛y︱y=2﹜ B. ﹛x=2﹜ C. ﹛2﹜ D. ﹛x︱x2-4x+4=0﹜
4.方程组
x y 2 x y 5
初中学习了哪些集合的实例
数集 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x-7<3的解的 集合…
点集 圆(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
点的集合),等等.
班里所有的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我们班身高在1.70米的男生”,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注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1,-2}
例3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
2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解:(1)A={0,1,2,3,4,5,6,7,8,9}.
(2)B={0,1}.
在整数和实数两个不同的无穷集合之外,是否还有更大的无穷?从1874年初起, 康托尔开始考虑面上的点集和线上的点集有无一一对应。经过三年多的探索, 1877
说,“我见到了,但我不相信。”这似乎抹煞了维数的区别。论文于1878年 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怀疑。P.D.G.杜布瓦-雷蒙和克罗内克都反对,而戴德金早在 1877年7月就看到,不同维数空间的点可以建立不连续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不能有 连续的一一对应。此问题直到1910年才由L.E.J.布劳威尔给出证明。 康托尔在1878年这篇论文里已明确提出“势”的概念(又称为基数)并且用“与自身 的真子集有一一对应”作为无穷集的特征。 康托尔认为,建立集合论重要的是把数的概念从有穷数扩充到无穷数。他在 1879~1884年发表的题为《关于无穷线性点集》论文6篇,其中5篇的内容大部分 为点集论,而第5篇很长,此篇论述序关系,提出了良序集、序数及数类的概念。 他定义了一个比一个大的超穷序数和超穷基数的无穷序列,并对无穷问题作了不少 的哲学讨论。在此文中他还提出了良序定理(每一集合都能被良序),但未给出证 明。 在1891年发表的《集合论的一个根本问题》里,他证明了一集合的幂集的基 数较原集合的基数大,由此可知,没有包含一切集合的集合。他在1878年论文中 曾将连续统假设作为一个估计提出,其后在1883年论文里说即将有一严格证明, 但他始终未能给出。

1.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讲义

1.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讲义

人教版(A 版)新高一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审核人签字: 审核时间: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一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边德龙授课类型T-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授课日期及时段2020.07. 00:00-0:00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理解集合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1、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集合的表示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一般的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

2、集合的3个性质:⎪⎩⎪⎨⎧的元素顺序无关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集合中任两个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3、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我们通常用 来表示集合,用 来表示元素。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a ∈②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注意:属于或不属于(∉∈,)一定是用在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上。

5、集合的分类: (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无限集(集合含有 个元素);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记号 表示)。

6、常用集合的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N *;T-集合的概念及表示知识梳理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注意:(这些特定集合外面不用加{})7、集合的表示:(1)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的表示方法。

注意:一般用列举法,元素是有限的,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无限集合也可以用列举法,例:正整数集合{1,2,3,4,…}.(2) :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一般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例:{}4>=x x B (如果元素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范围可省略不写)。

(3) :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题型一 基本概念例1 下列各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充分接近3的实数的全体 B .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C .小于20的所有自然数 D .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答案】C1、判断下面例子能否组成集合?(1)大于3小于12的所有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1.1-集合的概念-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无序性
2. 集合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 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 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2) 互异性: 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相同. (3)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即集合里的任何两个元素可以交换位置.
例(1)中,我们把1~10之间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 集合;同样地,例(2)中,把立德中学今年人学的每一位高一学生作为元素,这些 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 上面的例(3) 到例(6)也都能组成集合吗? 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1. 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
(2) 用描述法 B={x∈Z|10<x<20}. 用列举法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思考 举例说明,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 1. 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式描述集合. 特点:通俗易懂,但不常用. 适用对象: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 2. 列举法:元素个数为有限个时,将集合的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元素个数 为无限个时,将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 特点:直观,明确,详细,通俗易懂. 适用对象:元素个数较少或者元素个数较多,元素之间有明显规律的集合.
3.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1)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2) 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4)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5)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高一数学必修1 数学 第一章 完整知识点梳理大全(最全)

高一数学必修1 数学  第一章  完整知识点梳理大全(最全)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自然数集,N *或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集合与函数概念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暂不讲)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暂不讲)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 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如果元素a和元a Ab B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yxo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简称:同增异减。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材习题答案
1.(1) ,,,;(2) ; (3) ;(4) ,; 2.(1){-3, 3};(2){2, 3, 5, 7}; (3){(1, 4)};(4){x x < 2}.
注意
例7中的集都不 ( 1 )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 可以用列表法吗? 左边部分. 显然不是,那么何 如:{直角三角形 }、{大于104的实数}. 时用列举法,何时 用描述法更容易一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些呢?
知识要 点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 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 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 来,常用描述法.
(2)设不超过30的非负偶数为x,且满足
x 2n且0 x 30 用描述法表示为
A = {x x = 2n且0 x 30,n Z}.
(3)设方程 2x +1 = 9 的实数根为x,且满 足条件 2x2 +1 = 9,用描述法表示为
2
A = {x R 2x + 1 = 9}.
课堂练习
1.用符号“∊”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填空:
(1)设 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__ A. ∊ A;英国__ ∊ A;美国__ ∉A;印度__ ∉ (2)若A={方程x² =1的解}则 1__A ∊ ; (3)若B={方程x² +x-6=0的解}则2__B ∊ ; (4)若C={满足1≤x≤10的自然数}则8 __ ∊ C; 9.5 __ ∉ C.
4.{(x, y) | x + y = 6, x N, y N}
用列举法表示为
{(0,6),(1,5),(2,4),(3,3),(6,0),(5,1),(4,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1《集合》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1《集合》 (共23张PPT)
(2)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 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3)无序性:
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顺序 无关。
【注】两个集合相等当且仅当构成
这两个集合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常见数集: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 N 2. 正整数集: N*或N+ 3. 整数集: Z 4. 有理数集: Q 5. 实数集: R
(2) 描述法:
{ x I | P( x)}
元素符号 范围 元素的特征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 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题】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b 1) A { x | x ,
a, b为非零实数}
3.
方程组
x x
y9 y3
的解集用列举
法或描述法表示为

4、已知x2∈ {1, x, 0}, 求实数x的值.
52、) 补充 :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
表示为{ a, b , 1 }, 也可表示为 a
{a 2 , aabb,,00},}求, 求a 2a0120006 b b . 20120006.
6、已知集合A={x∈R|mx2-2x+3=0, m∈R}且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
课堂练习 P5 练习1、2
小结
1. 集合的概念;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 集合的元素特征;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ab
2) B {k N | 6 Z} 3k
思考:B { 6 Z | k N }呢? 3k
1. 已知集合S中有三个元素 a, b, c

高一数学必修一1.1《集合的概念》典型例题分析(人教版)

高一数学必修一1.1《集合的概念》典型例题分析(人教版)

16
4.已知集合 A 含有两个元素 a-3 和 2a-1,若-3∈A, 试求实数 a 的值.
[解] ∵-3∈A,∴-3=a-3 或-3=2a-1, 若-3=a-3,则 a=0, 此时集合 A 中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 若-3=2a-1,则 a=-1, 此时集合 A 中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0 或 a=-1.
解析:0,1,2 ∵3-6 x∈N,∴3-x=1 或 2 或 3 或 6, 即 x=2 或 1 或 0 或-3. 又 x∈N,故 x=0 或 1 或 2. 即集合 A 中的元素为 0,1,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1.已知集合 A 含有两个元素 1 和 a2,若 a∈A,求实数 a 的值. [思路点拨] A 中含有元素:1 和 a2 ―a∈―A→ a=1 或 a2=a 求―a―的→值 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3)CBA 中得分前五位的球员;
(4)CBA 中比较高的球员.
解:(1)CBA的所有队伍是确定的,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2)“比较著名”没有衡量的标准,对象不确定,所以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3)“得分前五位”是确定的,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4)“比较高”没有衡量的标准,对象不确定,所以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属于 不属于
语言描述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a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记法
读法
a∈A
a 属于集合 A
aA
a 不属于集合 A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 a 与一个集合 A 而言,只有“a∈A”与“a∉A”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 R∈0 是错误的.

1.1.1集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1.1.1集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设A为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a∈A,则 1 ∈A(a≠1).
1−a
求证:(1)若2∈A,则A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变式探究 本例前提条件不变,求证以下两个问题:
(1)若3∈A,则A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若a∈A,则1-1∈A.
a
证明:(1)因为3∈A,
所以 1 =-1∈A,
所以B={-3,3}.
(3)由ቊy
y==−x2x++2,5,得ቊyx
= =
1, 3,
所以一次函数y=x+2与y=-2x+5的交点为(1,3),所以D={(1,3)}.
题型2 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非负整数构成的集合;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大于3的点构成的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四象限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4)集合{1,3,5,7,…}.
要点四 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名称 记法
自然数集 ___N____
_
正整数集 _N_*_或_N__+_
_
整数集 ___Z____
_
有理数集 ___Q____
_
实数集 ___R____
_
要点五 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元素个数__有__限____的集合叫有限集(或有穷集). (2)无限集:元素__无__限_多___的集合叫无限集(或无穷集). (3)空集: 没有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作___∅_____.
方法归纳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策略 (1)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看是否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 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按此标准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若具 有此“标准”,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 (2)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1 1-1 集合 课件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1 1-1 集合 课件

x≠3,
(2)①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x2-2x, 即 x2-2x≠3,
x≠0 且 x≠3 且 x≠-1. ②因为 x2-2x=(x-1)2-1≥-1,且-2∈A,所以 x=
-2.当 x=-2 时,x2-2x=8,此时三个元素为 3,-2,8, 满足集合的三个特性.
探究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与集合相等 例 3 已知集合 A 有三个元素:a-3,2a-1,a2+1,集 合 B 也有三个元素 0,1,x. (1)若-3∈A,求 a 的值; (2)若 x2∈B,求实数 x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 a,x,使 A=B.
(2)∵6-6 x∈N,x∈N,∴6x≥-6 0x≥,0, 即6x≥-0x>,0, ∴0≤x<6,∴x=0,1,2,3,4,5. 当 x 分别为 0,3,4,5 时,6-6 x相应的值分别为 1,2,3,6, 也是自然数,故填 0,3,4,5.
拓展提升 1.常用数集之间的关系
集实R数有数 Q 理集整分数数集集Z自负然整数数集集N正 {0}整数集N*
无理数集
2.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 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此时应先明确集合是 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 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先明 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即该集合中元素要满足哪 些条件.
(3)显然 a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只可能 a-3 =0,或 2a-1=0.
若 a-3=0,则 a=3,A 中三个元素分别为 0,5,10. 若 2a-1=0,则 a=12,A 中三个元素分别为 0,-52, 54.所以 A≠B.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 a,x.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讲义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讲义
2020/11/29
• 解析: A中难题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B 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一些点”,元素不明确,故不能 组成一个集合;C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而且是不同的,因而能构成 集合;D中的对象高楼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故不能构成集 合.
• 答案: C
2020/11/29
是( )
①π∈R ②- 5∉Q ③0∉N ④|-3|∈N*
⑤4∈{N}
A.1
B.2
C.3
D.4
2020/11/29
解答本题要先弄清“∈”和“∉”的区别与 联系及特定的数集符号的含义,再进行判断.
2020/11/29
[解题过程] 从各数值特征及各符号含义切入 判断,因为 π 是实数,- 5是无理数,所以① ②正确;0 是自然数,所以③不正确;|-3|=3 ∈N*,所以④正确;集合{N}中只有一个元素, 就是自然数集 N,它以集合为元素,所以 4 不 在该集合中,故⑤不正确,故选 C. 答案: C
集合是相等的.
一样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
通常用_____________ 通 常 用 _ _ _ __ _ __ _ _ __ _ _ a ,b , c , …表 示集 合中 的元 素.
小写拉丁字母
2020/11/29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
属于
a属于集合A _a_∈__A_
2020/11/29
集合的确定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2 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所有参赛选手构成一个集 合; (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3) 3的近似值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4)全校身高超过 170 cm 的部分女生构成一个集合.

人教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课件(共17张ppt)

人教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课件(共17张ppt)
如:(1)小于5的答自案然:数{1组,成-的1}集合可表示为____. (2)方程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_{_x_∈__R_|_x_2-.1=0}
(4). Venn图
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 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例如,图1-1表示一个集合AA 图1-1
元素,称为空集,记为;
(4) 两个集合的元素若一样,则称它们相等。
4.几个常用数集:
(1) N: 自然数集(含0) 即非负整数集
(2) N+* : 正整数集(不含0) (3) Z:整数集 (4) Q:有理数集 (5) R:实数集
5.集合的几种表示法
(1).自然语言法
(2).列举法:适用对象:有限、有规律
取值范围.a≠-2 (互异性应用)
知识点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用符号“∈”或“ ”填空
(1) 3.14 Q (2)
Q
(3) 0 N+ (4) (-2)0 N+ (5) 2 3 Q (6) 2 3 R
书本P5:1
温馨提示:分类讨论+检验
3.已知x2∈{1, 0,x},求实数x的值.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
先后顺序的.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 ∈ 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 A.
(2)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点,式, 图,人,物……;
(3) 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如果有限,称为有 限集;如果个数无限,称为无限集;如果没有
(5)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6)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直角坐标平面内坐标轴上的点集.

数学必修讲义

数学必修讲义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3.集合的表示:A={…}有法和法。

如:A={我校的篮球队员},B={太平洋,大西洋},C={x?R|x-3>2}★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另外规定:空集是的子集。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真子集:如果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规定: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个子集,个真子集性质:如果A?B,B?C,那么AC;如果A?B同时B?A那么AB2.“相等”关系:A=B如:(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记住这个结论:例1:设{}{}(){}2,|,,,y x ax b A x y x a M a b M =++====求例2: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求m 的值。

例3:已知集合{}|2A x x a =-≤≤,{}|23,B y y x x A ==+∈,{}2|,C z z x x A ==∈,且C B ⊆,求a 的取值范围。

巩固一下:请在30分钟内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M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A .()()A C B C U I U B .()()A B A C U I U C .()()A B B C U I U D .()A B C U I 4.方程组⎩⎨⎧=-=+9122y x y x 的解集是()A .()5,4B .()4,5-C .(){}4,5-D .(){}4,5-。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3.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17 A ; -5 A ; 17 B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3)反比例函数2y x=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A B B A A B A B A . B . C . D . 解:化方程212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2±:由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 ⑵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12x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为21x =+,合.综上可知,9{,2,2}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 {0}; N {0}. 解:(1), ;(2)=, ∈,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 a b ax+=⎧⎨+=⎩⇒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B (读作“B (读作“U A (读作“ ¤例题精讲:】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 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1)()A B C ; (2)()A A B C .解:{}6,5,4,3,2,1,0,1,2,3,4,5,6A =------.(1)又{}3B C =,∴()A B C ={}3;(2)又{}1,2,3,4,5,6B C =,得{}()6,5,4,3,2,1,0A C B C =------. U∴ ()A A C B 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知,4m ≥.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则()(){6,7,9}U U C A C B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所以,3a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2 4 m x B A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知识要点: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 【例3】已知函数1()1x 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 f x x -=+.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知识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 x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 (x )=333322x x x x-⎧++⎪⎨+⎪⎩ (,1)(1,)x x ∈-∞∈+∞,求f [f (0)]的值. 解:∵ 0(,1)∈-∞, ∴ f (0)=32. 又 ∵ 32>1,∴ f (32)=(32)3+(32)-3=2+12=52,即f [f (0)]=52.【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 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 【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 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 a-+∞上单调递减. 【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 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 -=++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 b a-;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 b a-.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 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例3】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所以当1x =时,min 211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另解】令1x 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 x a =-,即1x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4y =-.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 (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3311()()()()f x x x f x x x -=--=--=--,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 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f x f x -=-,()()g x g x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

1.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1.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常用数集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 正整数集N+或N*
有理数 整数集 Z
集Q
集N
负整数集
分数集
无理数集
0 组成的集合
思考辨析
正整数集和自然数集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自然数集中有0这个元素,正整数集中没有0这个元素.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N+.( × )
(2)33∈N.( √ )
(2)方程x2-10=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校2024年在校的所有成绩好的同学;
(4)π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 (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36的非负数”,所以能组成
集合;
(2)方程的解能组成集合;
(3)“成绩好”无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组成一个集合;
(4)“π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所以不能组成集合.
知识点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属于
语言表述
元素a在集合A中
不属于 元素a不在集合A中
符号表示
a∈A
a∉A
读法
元素a属于集合A
元素a不属于集合A
名师点睛
1.a∈A与a∉A取决于元素a是否在集合A中,这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2.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
具有方向性.
一般地,我们把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
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
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
名师点睛
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图形、符号等,也可以是人或物等.
思考辨析
1.你能举例说出:初中阶段,我们在代数方面学习过的集合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主要学习集合含义与表示,集合基本关系,集合基本运算三个方面,集合表示法一般含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通过学习要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此之外还学习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以及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集合的含义,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一、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元素: 研究的对象
集合概念: 一些________组成的总体(简称集)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

(二)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__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

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_________,它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对无限集,一般采用_________表示。

(三)子集、真子集、空集
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读做“A包含于B”(或“__________”).
真子集: 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空集: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________,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
Venn图: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学习这几个概念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集合A必是集合B的_________,反之则不一定。

②若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则集合A与集合B________。

③元素与集合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而集合与集合之间则是___________关系,如设A={a},B={a,b},则有a____B,A_____B
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真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_。

(四)并集、交集、补集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具有下列性质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构成集合,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1)10以内的质数;
(2)x轴附近的点;
(3)不等式3x+2<4x–1的解;
(4)比3大于1的负数;
(5)方程2x+y=8与方程x–y=1的公共解。

例2、写出{a,b,c,d}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3、设集合A={1,4,x},B={1,},且={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4、设,,已知,则实数_________。

例5、设A=,B=
(1)若A B=B,求的值;
(2)若A B=B,求的值.
例6、设,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7、已知全集U={1,2,3,4,5},A={x∈U|x2-5qx+4=0};(1)若,求实数q的取值范围;
(2)若中有四个元素,求及实数q的值;
(3)若A中有且仅有两个元素,求及实数q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