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远程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访国际远程教育著名专家格伦维尔·鲁姆博尔教授
学材料 . 学习环 境; 砰价与考试子 系统 ; 学生支持子 以及 ② ③
系统 . 主要 是招收和录取学生 , 设立和管理学 生档案 , 分配辅 导教 师、 习中心和考试中心 . 学 细织材料 的分发 . 组织对作 业 和考试试 卷的批 改 、 学生成绩的公布 , 以及证 书的授予 ; ④后
・
另外一 个我思考过 的领域就 是影响远 程教育 系统 成本 的因素。大多数的教育系统都关注学 生的数 鲢. 而在一个 然
远程 教育系统中 湾 学媒体所能达 到的范围 、 课程 数量 . 以及 材料的数量 也会影响 成本。2 纪 7 O世 0年代 . 我在英 囤开放 大学的部分工作涉及到开发一 个规 划工具 . 以帮助政府 了解
的进程之 中. 尽情享受 着智者的箴 言
【 美■ 词】 传统教 育; 远程教 育系兢 ;成本;网络 化学习;职业教育
【 中田分 类号】C 2 70 ) - 0. 0 - 7(060 0 4 6 02 20 . 0
成本相关的闸题 。最初 . 大部分工作都是关 系到英国开放大 学本身或其客 户的直接需 求 . 当 17 但 98年我 全职加盟 英国
划办公室 。
统. 即整个事业的核心所在。 这一结 构借糯了伦敦塔维新托克研究所 (aiokIs— Tvt nt sc i rl) u 系统思维思想家的已有研究 . 们的研究成果不但 支撑 e 他 了我 自己的咨啕工作 、 英国开放太学 咨询服务组所开发 的课
程. 同时也是当时 A t n a e n o yK y 和拽 (9 1 合作编辑 出版的 h 18 ) 《 向高等成人 教育的远 程教学 》 面 一书 的理论 支撑。 ( 见 参
An o yK y n rvl R mb e s)Ds neT  ̄h g t n a e d G eie u l d h a l e( i c e i t a n
昨天今天明天教学反思
昨天今天明天教学反思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反思。
“昨天今天明天”这一主题,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昨天,是经验的积累。
回顾过去的教学经历,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
曾经,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
在课堂上,我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讲解,很少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和困惑。
结果,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记得有一次,在讲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时,我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推导和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课后,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听懂,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输出,更要关注学生的输入和消化。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
昨天的我,总是依赖于讲解和练习,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运用得较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天,是改进与实践。
基于昨天的反思,我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我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备课过程中,不仅准备教学内容,还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反应。
在课堂上,我尝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再是一味地我讲他们听,而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我会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
我也积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利用多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丰富教学形式。
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在学习科学实验时,通过在线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同时,我加强了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找到问题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明天,是期待与挑战。
展望未来的教学,我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班科学教案《昨天、今天、明天》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昨天、今天、明天》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的概念,能够表达时间顺序;2.能够辨认日常生活中的昨天、今天、明天;3.能够理解时间的流逝,观察变化和持续性;4.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图片:昨天、今天、明天的图示;2.教具:日历;3.实物:孩子们的照片。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把孩子们的照片张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说说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哪些孩子长得发生了变化。
2.学习时光:讲解时间的三个概念——昨天、今天、明天,用图片表示。
在日历上指出今天是哪天,然后问孩子们昨天是哪天、明天是哪天,让孩子尝试表达时间的顺序和流逝。
3.丰富活动:让孩子们找出他们自己生活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每个人说一句,引导孩子观察时间的变化和持续性。
例如:昨天是阴天,今天是晴天,明天会下雨。
4.拓展活动:玩“时间来了”游戏,让孩子站成一圈,以一个孩子起始,他说“我是时间来了”,接着右边的孩子说:“我是昨天”,再下一个孩子说:“我是今天”,再下一个孩子说:“我是明天”,依次往后,直到所有的孩子都站起来,加深他们对时间顺序的认识。
5.反思总结:让孩子描述整个课程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根据孩子的回答,让孩子总结出今天学习了什么,回答教学目标中的问题。
反思中班的孩子还不具备精确的时间观念和意识,但是,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够区分昨天、今天、明天的变化和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在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实物,引导孩子去理解和感受时间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时间的敏感性提高了,观察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还需不断引导孩子去感知时间流逝的规律和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渴望和好奇心,为他们今后更加精准地理解和表达时间奠定基础。
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一)
为每一位教师配 了计算机。 尽管不少教师持有计算机 等级证 书, 但碰到具体问题还都是“ 丈二和 , 为了小小的一个 课件, 教 师要被计 算机 “ 折 磨” 一天甚至几天, 这让许 多教师感到烦恼。 我也就成了“ 救火兵” o 有一位教师 偶然按下计算机主机上的一个 按钮, 惊奇地 发现会轻轻地弹出一个茶杯托架( 实为光驱) , 于是乎赞叹计算 机设计人员考虑问题周 连放茶杯这种小事都想到了, 这让我
教研组长、 教务主任一直磨到校长那儿 , 从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一
直讲到对未来的展望, 总算获得通过。 我立刻奔向由 皂局’ 申请
上网 。 当 时要上网可有点难: 我先到邮电局拿来申 请 表格, 回 学校
加盖公章, 并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学 校的介绍信, 再 到教育 局请 局长签字, 到公安局请办公室盖印。 总之, 跑了不下十趄
,
麓揩
时
发
晰
Ⅲ鳃 喇黜棵 耀
(
々
日
E
王
建 平 毕业 于华东师范大 学 浙江 省 宁波 市鄞州中学高级 教 师 浙江 省特 级 教 师 浙江 省
, , ,
。
新课 改 实验 学科专家组 成 员 浙 江 省 中小 学教 材审查委 员会 学科 专家组 成 员 浙江 师范大 学教
, ,
, 育硕 士 指 导 教 师 出版 的专著 主 要 有 《 丁 开 视 窗 跃 上 平台
一
亡l T E 麟
:
。
螵
c
5@
h in
a
it 呲
期
翳 本栏 目主持 人 郎冠 明
熬
主 持人 . 箱:~ '‘
te d u
.
∞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及教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及教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2.会读7个词语。
3.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使学生感受道字族识字的方法5.有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2.会读7个词语。
3.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日历、钟表问:"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时间的儿歌。
二、新授1.初读课文(1)自由拼读(2)同桌互读2.认识生字(1)自由读(2)个别读困(3)读读给同桌听3.认读字词(1)自由读(2)个别读(3)当小老师带读4.自由读儿歌(1)分小组读(2)个别读(3)评读5.想想那些词是表示时间的(1)读读(2)举例说明三、小结:学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四、练习1.认读生字2.课外儿歌五、作业:搜集关于时间的诗歌、谜语、短文。
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扩展了学生记字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编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顺口溜,很利于学生记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儿歌(2)汇报作业二、新授1.认识新偏旁(1)出示(2)猜猜名字(3)认识新偏旁2.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日"字旁的字(1)边读边找困(2)读一读3.观察:昨、明、时、间、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4.你怎样记住这些字?5.指导书写三、练习1.独立书写生字2.扩词练习四、作业记住字形板书:10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今天明天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
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学 校 的 昨 天 、 今 天 和 明 天
I
,
从 本 质 上 说 教 育 关 系 着 生 命 的 繁 衍 和 是 学 校 普 遍 出 现 了 教 育进 入 到 学 校教 育 时
1
1
,
,
,
存 续 。 早 在 人 类 社 会 形 成 之 初 教 育 就 产 生代 。 教 育 以 知 识 传 授 和 技 能 习 得 为 主 , 学 校 ,
师 @ 帮 育 的 ”
,
内 ‘‘
gj
丨昌 |
的 普 遍 选 择 。 在 农 业 社 会 普 遍 的 学 校 教 育应 试 教 育 的 冲 突 。 当 中 国 从 农 业 时 代 一 只 脚 ,
#
#g
ar
M ab
p
胃
n
¥
还 没 有 出 现 。 踏 入 工 业 时 代 另 、 只 一 脚 踏 进 信 息 化 时 代 , 我? |
的智
慧和
创
新
能力
。
信 息
学校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社 会 变 革 会 产时 代是 一 个 彰 显 个 人 和 个性 的 时 代 学 习 方 ,
,
生 学 校 , 也 会 瓦 解 学 校 。式 需 要 随 之 变 得 更 加 个 性化 和 个 人 化 。 当 每
社 会变 迁 的 历 史 进 程 可 以 划 分 为 农 业 时 个 人 的 未 来 需 要 靠 自 己 创 造 时 , 终 身 学 习 就
长 过 渡 到 国 家 继 而 又 回 到 家 长 和 个 人 的 手 网 络 让 学 习 变 得 无 处不 在 。 无 处 不 在 的 ,
中 当 教 育 的 责 任 重 新 回 到 家 长 和 个 人 的 手 学 习 方 一 面 正 在 弱 化 和 肢 解 学 校 , 另 方 一 面 ,
教好人生中的“三天”书
教好人生中的“三天”书作者:卞恩鸿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10期教师的一生要教多少天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看教师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教好这三天的书,就教好了一生的书。
昨天的日子很长,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
昨天教书平庸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教学名师,昨天驰骋教坛的人将来可能淡为庸人,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
我们不必为昨天教书育人的挫折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的辉煌狂妄自大,只有把过去的挫折和辉煌都作为今天的垫脚石,才能攀登美好的明天。
年轻气盛的我,曾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鼻孔流血,所以后来不敢再动手,连“惩罚”都不敢。
在教学上我一直不敢松懈,除了课堂教学使出浑身解数,还在教育教学研究上下功夫,20年来,陆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
去年,我成功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申报职称之后,我没有松懈,又成功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计划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研究,发表专业论文。
今天的时间很短,只有24小时,而且正在不停地缩短。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接力棒交得好,便会走向辉煌的明天;接力出问题,便会前功尽弃。
面对今天,我们不要总是怀念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只有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今日事,今日毕,如果总是面对今天望明天,结果不但今天没有经营好,明天也将悄悄地溜走。
今天要做的事很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开会、业务学习……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学工作。
今天,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名后进生,足矣。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
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过去的,少去回顾;未来的,不要空想;抓住现在,做应该做的。
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和过去紧紧地关在门外。
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五)
信息部的教师开展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践”
的系列培训, 内 在 容上 我选择 了“ 怎样寻 找学 科与信息技术整 合的切入点” “ 、 整合案例分析 ” “ 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整合 、信
的误 区及 对策 ” 等问题进 行具体 的阐释, 力图通 过系列培训,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内容本身就比较 吸引眼球, 因为它涉及录音、 投影、 多媒体、 网络等多种教学媒
囊 蠹
: 式, 使绝大多数中 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 0 学时的 教育技术应用能 力培训, 并参加国 家统一组织的 教育技术能 力水平 考试认证。 ”
。
_
羹
肖 , 笛 语文高级讲师。 市教 育研 究培训院信息部主任 。 海口 曾在报 纸、 杂志上发表 了 篇教育教 十多
更具说服力。
2 0 ̄ 01
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 实验。04 月, 2 0年9 又启动了普 通高中课程
我让教师带 着问题去观看案例, 我和参训教师们一起解 析案例, 实现对 案例内涵的把握和理论的提升, 同时教师们分 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3 . 以生动有趣为外壳, “ 为 良药” 穿上 “ 糖衣” 俗 话说 : 良药苦 口 如果 良 不苦口 还是 甜的, 。 药 , 岂不更易 于吞咽、 利于治病。 这启发我注重培 训高潮的设计。 教 师培训中 的高潮, 与课堂教学 中 的高潮一样, 需要培训 者把握节奏、 进行铺垫、 挖掘 “ 包袱”给培训内容穿上 “ , 糖衣” 。
主持人 : 中国的教 育要发展、 高, 提 势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2O年教育部正式颁布 《 从 04 中小学教 师教 育技术能力 标准( 试
行) 以 0 年教 育 》 及2O 5 部启动“ 全国中 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 设计划” 以来, 小学 建 项目 涉及教 育 术能力 技 培训的教 师 上千万, 工程巨 难度可 大、
教学设计的国际观 译者序
<教学设计的国际观>译者序按:周日在华师上课的最大收获之一是看到了这本书.先整理出译者序,有时间再整理出总序,即<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就产生了对教学进行设计的需求。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教学开发和教学技术这些术语的定义一直缺乏惟一性,这三个术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互换使用。
通常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对有效的教学计划、设计、创建、执行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说法,而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则各不相同。
可以说,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学习过程。
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可以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
当时主要的进展是对教学系统各成分及其系统特性的明确认识。
最早对系统进行探讨的人中就有格拉泽和加涅。
1962年,格拉泽使用了教学系统一词,并分析了其中的成分。
当时,他很清楚地描述了对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的裂痕。
1965年,加涅出版了《学习的条件》(TheConditionalLearning)①,该书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涉及了为符合教学设计而制定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堪称里程碑式的著作。
教学设计逐渐成为专门领域,当时其主要的根源是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后者为编制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则,但历史地看,前者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
在20世纪70年代,加涅提出了教学设计的5个基本假设: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教学设计是分阶段的,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在随后的20年中,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得到了检验和优化。
这个时期,教学设计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主题的描述。
天使之e——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醒来的“北大荒”——湖北省幼儿园中的教育信息化
“ 大荒 ” 北 写成 “ 北大 仓” 的铁 血 英雄 , 正是当年那 些脸色黝 黑筋骨 如钢 的解
甲军人 !
小 不等 的自 然村环 抱 着一 片不大 的平
地, 平地中央矗立 着百来户瓦房 , 显然, 这 里是 村子 们的中心。 然, 果 在这湾 村 的中部 , 我看 到了 “ 同兴村党 支部” 的木
1 1, 1 日 国务院发布了《 月2 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
一
时间, 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 是, 发展现 状参差不齐 的学前教 育机构大 多举步维艰 , 育理念的引领近于真空 。 教
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天差地别, 家长和社区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几乎空白. 怎样才能实 ・ ・
当我一次又一次进出于大小 不同、 规格 不同的几百 所幼儿园后, 学前教育 信息化如同 “ 北大荒” 的结论, 就在我的 头脑里凝结 成了实实在在 的真实。
起 伏 的丘陵 绵延 几十 里 , 个 大 几
学 寄宿后, 校舍 就被一个 回乡高中生租 下来 , 办了这所幼儿 园。你还有其 他电 “ 教 设备 吗? ‘ 。随着 她的手 指方向, ”‘ ” 有 我看见 了一 台电视 机 。 电视 机旁 , 卧着
眼欲穿的期盼里, 却始终没有出 现成建
制军容 齐整 、 高唱战歌的铁血 英雄 ! 不 是说 ,天 上 的宝是 太 阳, “ 地上 的宝是娃子 ” 不是说 ,计 算机要 从 么? “
1 中国 0 信息技术教育 21/ 01m
有谁在家fn i 上过幼儿 园? 在我童 年的 记忆里, 就有将幼儿园读成 “ 园” 动儿 的 历史。 那是 15年 吧? 97 就在 我能上 幼儿 园的年龄 , 却没有上过 。 不仅是 我, 哥 哥
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
主持人:关于“课程整合”,想必每个人都会联想到很多亲身经历过的事件。
从最初“课程整合”一词出现,到各地整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再到今天大家面对整合,头脑多已趋于冷静;从当初我们很多人迷惑不解——“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再到今天我们仍然在探索的“怎样进行深层次的整合”。
一直以来,问题都没有唯一的且最为标准的答案。
今天,我们邀请来了三位嘉宾,希望从他们对于“整合”的回忆中,勾起您的回忆,从而引发您对这一话题的深度思考。
纪实链接: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栏目寄语:“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视点与观点的碰撞就是支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骨架。
话题导引:2010年,距2000年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整十个年头。
十年来,很多工作在信息技术教育一线的教师目睹了从课程到学生到教者自身等一系列巨大变化。
回首十年,哪些变化、哪段“胶片”在您的记忆中最为深刻?今昔对比,您对下个十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着怎样的憧憬与展望?我们诚邀您参与话题——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三)参与嘉宾:陈年年 北京四中江 梅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包士娟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本栏目主持人:郎冠明主持人邮箱:to u g a o5@c hi n a it e d u .c n QQ:785422472我是2000年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语文教师,忝列杏坛十年,正好经历了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第一个十年。
反思个人在语文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历,我觉得,教学技术的变革与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相互作用的。
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高文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Robert Glaser)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它最初诞生于美国,在美国经历了它最初的发展阶段,随后则跨海越洋传播至世界其他许多国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该学科被引进我国。
我国许多学者为该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该领域不少人士指出应进行基于本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无疑是有识之见。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进行创新,并由此催生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呢?我们认为,任何创新都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创新的本质特点是原创性及其相对于创新活动目标的价值。
然而,创新也绝不是凭空捏造、闭门造车,创新需要批判性的继承,需要对所需突破的领域的全面了解、把握与反思,以避免断章取义或造成南橘北枳。
为此,多重视角审视作为舶来品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历程,揭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并进一步展望该研究领域可能的发展前景,以支撑本土相关研究的高起点、大视野以及战略性思考——这应当是在相关领域中开创本土创新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
这也是我们策划这套“译丛”的意图。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历史的回顾、研究的定位与未来的抉择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思考。
同时,也希望据此提供一个为该译丛选择文本的参考框架。
一、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教学设计的由来作为一个专业研究领域,教学设计与其他专业一样有其漫长的前科学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人类对学与教活动的筹划与安排在经验性层面上的努力古已有之。
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相关的思想源头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认知基础的论述后来由13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加以拓展,他通过自由意志来论述对教义的理解。
四百年后,约翰·洛克提出几乎所有的理性推理和知识都必须经由经验而获得,并由此提升了亚里士多德有关人的初始的智力空白状态的主张。
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六)
如
朴腿
新技术— — 人注目 弓1
虚拟技术、 移动学习、 云计算、 物联网、 人工智能… … 源源
十年前, 只有少数教师刚刚开始使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 而
现在几 乎所有的教师 都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进行备 课 , 师的 教 备课质量大 大提 高; 大多数教师使用课 件上课, 扩大了课 堂信
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里教师正在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上下载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云计算陕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分散在各大学教育行政机构的服务器中的资料一会儿他又进入国家教育基础信息库利用其中的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监测分析系统详细了解他所教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学情在电子备课系统智能化指导下进行备课利用云计算教师还很快收集制作渲染完成大段高清彩色动画课件
我国3 移 动通 信已经投人 运营 , G 以此为基础开展 网 教 络
学和资源共 享, 大大扩展 了网络教育教学的应用空间。 G 当3 手 机成为学习终端时, 学习者彻底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和传
随地点播观看教学节 目 学 ,
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互动, 学习者及时地接收教学最新信 息。 移 动学习体现 了知识获取 便易 I 是信 息技术发展的必 生, 然趋势。
备成本 的不断降低, 虚拟现实技术将 不断发展和应用, 其具有 交互性、 沉浸 陛 和安全性, 非常适宜用于教学中, 如空间物理演 示、 化学危险实验、 外科手术培训、 高压电工操作等, 学生利用 虚 拟设备, 可以 复练习, 直至理解知识、 掌握操作技能。
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借 助无线通信 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 在相对
育发展 的骨架。
话题导引 :2 1 , 00 00 距20年在 京召开的 “ 年 全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 育工作会 议” 整十个年 头。 十年来, 多工作在信 息 术教育一线的教 师目 从 课 程到学生到教者 自 很 技 睹了 身等一系列巨大 变化。 回首十年, 哪些变化、 哪段 “ 胶片” 在您的记忆中最为深刻? 今昔对比, 您对下个十年的信息
昨天·今天·明天——信息技术教育印象十年(二)
资源” 近 几年来, 《 。 在 中国电化教 育》 《 、 中国信息技 术教育》 等多家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内容涉
及 信 技 术 教 学研 究、 价 研 究、 材 研 究等方 面。 评 教
纪实链接:0] 月 教育部印 20 年6 1 发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
其内 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 、 服务与 社会实践以 及劳 动与 技术教育” 20 月 教育部颁布了 普通高中 05 年4 _ 技术课程标准 ( ( 实验) 信息技术部分)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1/5 1 000 7
一
亡羹 5hi舶 TE @n 咽i ca 桌 t
经历了 十年的发展 变化, 随着我国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研 究越 来越 成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将日 益稳定, 信息 技术教育发展 之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2 0 0
初中 阶段, 在初一、 初二每周开l 高—年级 每周2 课时. 课吨 2o年 00
精神组织编写浙江省小学、 高中各学段的信 自 初中、 、 技术教材。 具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1 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从七年级到九年
级, 每周2 课时。 按照这 一方 案, 浙江 省的小 学生学 习信息 技 术时间将 至少达到1 学 时, 2 0 初中生至少达 到1 学 时, 8 0 已远远 超 过了 “ 指导纲要 ” 中规定 的时间。 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
体工作都由 我来负责, 我就从高校聘请教授和专家来担任教材
主编 从教研员、 一线教 师中物色一批骨干教 师组 成作者队伍 用 两年唧 信 了浙江省中 小学信 杞敦材编写任氖 其中 小学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2.会读7个词语。
3.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使学生感受道字族识字的方法5.有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2.会读7个词语。
3.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日历、钟表问:“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时间的儿歌。
二、新授1.初读课文(1)自由拼读(2)同桌互读2.认识生字(1)自由读(2)个别读困(3)读读给同桌听3.认读字词(1)自由读(2)个别读(3)当小老师带读4.自由读儿歌(1)分小组读(2)个别读(3)评读5.想想那些词是表示时间的(1)读读(2)举例说明三、小结:学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四、练习1.认读生字2.课外儿歌五、作业:搜集关于时间的诗歌、谜语、短文。
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扩展了学生记字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编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顺口溜,很利于学生记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儿歌(2)汇报作业二、新授1. 认识新偏旁(1)出示(2)猜猜名字(3)认识新偏旁2.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日”字旁的字(1)边读边找困(2)读一读3. 观察:昨、明、时、间、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4.你怎样记住这些字?5.指导书写三、练习1.独立书写生字2.扩词练习四、作业记住字形板书: 10 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今天明天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
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篇二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并区分其顺序。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昌乐二中通用技术学科的回顾、发展及展望山东省昌乐二中祝杰[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学生兴趣课程整合学生主体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发展教师发展一、学科发展回顾:2004年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省份之一参加了高中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从无到有,见证了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可以说它是山东省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
2006年我们学校全面推开通用技术教学,2007年通用技术学科作为基本能力测试的一个领域,登上高考舞台。
历年来我校基本能力测试在潍坊市独占鳌头,这其中也包含着技术学科老师的努力。
伴随着高考政策的改革,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是围绕基本能力的备考,基本能力测试在推动课程开展的同时也禁锢了老师们对课程的研究,使课程失去本来的味道,失去了乐趣。
二、反思:通过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们发现在课程、课堂、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研发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学科的发展。
⒈课堂与学生的兴趣点没有交集,学生不喜欢,那就谈不上学习的动力;⒉课堂仍被老师占据,例如:在实践课上老师的讲解、演示耗费过多的时间,挤占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时间;⒊学生对技术学科没有准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沿用知识领域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技术学习。
同样,有的老师仍然沿用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⒋学生的学科基础非常薄弱,实践能力和技术基础先天不足;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的推动作用太弱。
总体分析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以前的课堂中学生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兴趣低,动力低,极大的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由此,我认为在进行课程整合、课堂创新研究、科技节活动组织以及社团辅导时,要把握一个核心:“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事业追求和事业规划能力,为学生事业选择做准备。
”老师们都知道,教育,不能只是把已有的知识,整理好,按照一定的顺序灌输给孩子们。
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孩子们有时会把学习知识当作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逃学的副作用。
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
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篇1活动目标:1、能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并区分其顺序。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汇。
3、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昨天、今天、明天的字卡图片活动过程:一、引题:“今天和老师学习本领,高兴吗?”(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1、今天的天气怎样?(要求幼儿使用“今天”的词语)2、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3、今天早餐你都吃了那些?二、出示挂历,找出今天的位置,并用红笔圈出来。
三、找昨天:“你们知道昨天在日历上的哪个位置吗?” (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小结:昨天就是今天的前一天,已经过去的那一天。
提问:1、昨天的天气怎样?2、昨天下午是谁接你回家的?3、昨天在幼儿园你和小朋友都学了什么本领?四、引导幼儿找到挂历上的明天。
(并告诉幼儿今天后面的一天是明天,并出示“明天”的字卡找到后用红笔圈出来。
)教师小结:今天、昨天、明天是三个好朋友,今天的前一天是昨天,已经过去;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它还没有到来。
五、幼儿操作活动:《找朋友》1、利用图片以今天为基准,找到昨天和明天发生的事情的图片并粘贴起来。
2、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图片自由讲述。
六、讲述故事:《等明天》。
有一只小猴子昨天就想盖房子,可是它很懒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要等到今天盖,可是到了今天它又偷懒了,说等明天吧!到了明天它能盖好房子吗?为什么?结束:时间一天天的过的很快,我们可不能象小猴一样把昨天的事情留到今天做,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做,这样事情是永远做不好。
中班活动教案《昨天今天明天》篇2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听课感受所谓教育技术,指的就是对行为、科学概念以及有助教学问题解决的其他知识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应用。
在工业时代,它为单维目标定向,制造标准化产品,平分劳动力,以及“机器”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帮助。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最初阶段占据了主要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教学机器”和视听媒体上。
它是计算机化的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基于电脑的训练,具有“虚拟性”的显着特征。
教育技术的昨天——发展简史教育技术的历史可以简单分为两个个部分:公元前和公元后。
其中,公元后的20世纪末到21世纪,是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间。
公元前公元前40,000到50,000年前,出现现存最早的岩洞壁画或在墙上做的标志,用于通信;公元前8,000至3,000年前,书写技术在苏美尔古国产生,如三维记号;后来,苏美尔人用簧片铁笔在小块湿泥土上刻写楔形文字,这就是锲形文字的由来;公元前3500至3000年前,闪族,即犹太人、阿拉伯人、古代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在中东发明了字母,闪族中的阿卡得人语后来发展成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拉丁字母;公元前2000年前,埃及人开始使用纸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公元前1400年前,现存最早的甲骨文在中国出现,但一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发现;公元前387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在雅典(希腊首都)建立;(二)公元后公元196年,罗塞塔石碑被刻写,这是一门用于译解埃及象形文字的技术;公元300年前,出现用羊皮卷做材料的圣书、古代典籍等的抄本,它是现代书本的鼻祖;公元400年前,人类发明了墨,一种铁与盐的混合物,可以用它在五倍子、橡胶等植物上印刷好几个世纪都在使用的基本公式;公元751年,纸的使用传播到中东;公元1041-1048年间,中国北宋毕昇采用泥活字排版印书,这就是活字印刷;公元1150年,造纸术随着十字军远征而传入西班牙;公元1454年,约翰古腾堡在德国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公元1564年,在英格兰博罗戴尔首次用石墨制作原始铅笔;公元1620年,手语被发明,de Bonet出版发行了第一本手语教材;公元1635年,Boston Latin这所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被创建;公元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用9年的工夫努力完成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终于出版发行了;公元1795年,孔特通过混合石墨与粘土制作石墨铅笔;公元1801年,黑板由西点军校引入使用,后来从1850年代开始被公立学校采用;公元1824年,路易斯·布莱叶在法国国家盲童学校发明了盲人用点字法;公元1837年,摩尔斯发明了摩尔斯式电码电报机,并于1844年申请此项专利。
摩尔斯式电码于1849年成功注册专利;公元1858年,来自费城的利普曼申请橡皮擦专利;公元1867年,第一台打字机由肖尔斯发明,并由美国的雷明顿武器制造商在1873年制造与销售。
而标准打字机键盘是由肖尔斯在1874年发明;公元1884年,刘易斯·沃特曼申请了第一支钢笔的专利;公元1907年,查尔斯·卡姆发明商用电传打字机;公元1922年,伦敦日邮开始使用世界第一台有线传真机;公元1930年,匈牙利人Laszlo Jozsef Biro发明了圆珠笔;(三)20世纪公元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计算机);公元1960年,施乐公司前身Haloid公司正式推出采用切斯特·卡尔森1940年静电复印专利的914型复印机;公元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决定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建立了分布式ARPA计算机网络。
次年秋,ARPA网的第一个结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成,到次年12月,共有4个结点;公元1979年,第一个能够在微机上成功使用的商业字处理软件——WordStar出现,它也是1980年代最畅销的软件;公元1982年,ARPA启动“The Interneting Project”,探讨网络互连技术,提出TCP/IP协议,并于次年用于ARPA网,构成了因特网的雏形;公元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一种系列微机——麦金托什机,这种微机采用“视窗”操作系统、鼠标、图形界面;公元1988年,SMART公司共同创始人兼执行主席David Martin发明了SMART Board交互式白板。
1991年第一代SMART Board交互式白板被推向市场。
目前,交互式白板和交互式显示屏已成为世界各地K–12教室、高等教育机构和会议室内的标配设备;公元1991年,万维网由Tim Berners-Lee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开发,并由CERN 发表。
次年,Tim Berners-Lee向Internet用户公布World Wide Web;公元1992年,苹果公司前CEO约翰·斯卡利提出PDA(个人数字助理)的概念。
第一台PDA 产品名字叫牛顿,它是一种笔输入手持式设备,具有个人组织功能、通信功能并能够了解用户偏好。
现在的PDA,这种手持设备集计算,电话,传真,和网络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公元1994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生Marc Andreessen开发了最早的Internet上的WEB浏览器Mosaic。
这种WEB浏览器支持图形界面与超链接。
Marc Andreessen还在同年12月发布了Netscape浏览器的版本;公元1994年,Yahoo由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研究生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开发,它为用户提供Internet上的目录信息检索服务;公元1998年,两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和Sergey Brin 在1998 年开发了Google 搜索引擎。
Google是一个用来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简单快捷的工具。
(四)21世纪公元1999年,和最先引入网络日志;公元2001年,维基百科出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多种语言的百科全书;公元2010年,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全球同步上市,其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 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
教育技术的昨天是一段段漫长的发展史,各种教学工具纷纷面世,每一种技术的出现,都会引起教学方式的改革,如若将教育技术的昨天视为生产关系的话,那么教学则是生产力,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终会引起质的飞跃。
教学方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20世纪以前的中国,学生主要通过在私塾或学堂读书识字,由先生面对面分别指导,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知识。
20世纪后,各种大型学堂,学校纷纷建立,但在最初阶段,教育技术仍局限在旧式技术上,在此基础上仅增加了黑板和粉笔的使用,20世纪中后期是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电脑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一些电子产品开始在课堂中出现了。
并且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教师备课不仅仅是老式的集体备课,也不仅仅是填鸭式教育,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成果,课堂氛围热烈积极,一改传统的沉闷环境。
现在大多数的教师配备了简易型的多媒体设备,Word、PowerPoint、Excel 等技术也通过电子设备呈现出来并服务于教学。
一些简单的投影仪,话筒等也较为推崇。
甚至于在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多媒体设备更加先进,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客户端参与进去。
教育技术从单纯的实物向虚拟的网络改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近,“微课”模式出现在众多教育人的眼中,“微课”,“翻转式课堂”等新型的教育技术正慢慢的改革现有的机制,也许等到明天,学校不再是学生上课的主体,而是网络。
学生们通过远程课程,通过视频上课的方式,不再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固有的特色,而是普及到全世界,真正的实现电子化社会。
那么,什么是“微课”什么是“翻转式课堂”呢“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它的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5-8分钟,容量少,可以下载到如MP4,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反复观看;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一般就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环节进行的微课例;结构情景化,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翻转式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式课堂的成立基础,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为其奠定了技术层面的基础。
它和“微课”有异曲同工之效。
两者皆容量小,针对性强,都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复习的电子素材。
但是,“微课”视频中,可以是教室上课,测评,也可以是单纯面对PowerPoint或者黑板的录像,人物不在摄影范围内。
而“翻转式课堂”的视频中,多只有一只书写公式或知识点的手,人物或各种摆设是不会出现在视频中。
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
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无论是其中出现的人物还是教室摆设都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效果。
无论是“微课”还是“翻转式课堂”都有助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环节的吸收消化。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信息的接收,课后进行内化吸收。
而“微课”及“翻转式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信息的传递,在课上吸收内化。
若课上的吸收不顺利,课后还可以重新接受信息。
教师的支持,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
学生在进行复习时,也不需要教师长时间的面面俱到的总结知识点,只需要有针对性的翻看视频,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