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规定员工工作、产品生产及存储等环境控制,确保员工工作环境、人员安全及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厂区环境、办公室、产品生产以及仓库等环境控制。

3 职责与权限3.1 生产部: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实施和维护,保证生产区域设施设备、人员、物品和生产过程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3.2 品质部:巡查监控生产工作环境。

4 内容及流程4.1 厂房设施环境控制总要求4.1.1 公司外部环境不能影响产品质量,厂房设计和建造应能满足产品生产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1.2 公司应远离辐射源、污染源等有害员工身心健康的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4.1.3 厂房周围要有消防通道,进入车间的人流和物流应分开;办公区、生产洁净区、常规生产车间与仓库等应有效隔离。

4.1.4 应配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动物进入的设施,确保产品质量和人员身心健康,例如安装灭蚊虫灯、捕鼠/灭鼠/驱鼠器等设施,具体执行《厂房防虫防鼠管理规程》。

4.1.5 公司内应配备充分的消防设施,确保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4.2 人员办公区环境控制4.2.1 人员办公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

4.2.2 公司执行工作环境管理,保持公司内部环境清洁、有序分类摆放、整体条理清晰。

4.3生产车间、检验场所的环境控制4.3.1 各作业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a) 生产车间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b) 检验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c) 老化测试间的老化环境控制按《产品老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4.3.2 各作业区按《防静电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只有接受过相应ESD 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

未经培训的人员(访客)必须有受过培训的人员陪同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确保满足法规和产品质量要求。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产品生产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对一般的和特殊的生产车间的人流、物流、工作服的清洁等进行控制。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活动场所。

3、职责3.1公司确定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适宜的生产场所。

3.2各生产车间按规定要求保持生产场所的整洁。

3.3净化车间作为特殊生产场所有特殊的要求和控制程序。

3.4质检部负责对净化车间工作人员的各项要求进行监督。

4、控制程序4.1生产部、质检部对所有生产环境加以管理和控制。

4.2车间主任对所在车间生产环境中的温、湿度和人员情况加以管理控制。

4.3净化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应符合健康的规定:4.3.1经区卫生防疫站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并每年由公司生产科组织一次体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如患传染病、皮肤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调离净化车间。

对临时在控制区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应接受适当的培训或在有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工作。

4.3.2生产部负责将所有的体检表归入健康档案,体检不合格的下岗人员档案三年后销毁。

4.3.3净化车间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及所有人员进入净化车间的流程按《净化车间个人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4.3.4质检部每天监督净化车间工作人员手指的消毒、工作服清洁情况。

4.4净化车间物流控制4.4.1物料进入净化车间必须在缓冲间脱去外包装,由传递窗输入净化车间,产品包装完成后由传递窗输出净化车间。

4.4.2对返回本公司进行处理的产品应标识“返回品”字样与新产品区分开。

4.5净化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控制工作服、工作帽等采用质地光滑、不掉纤维的化纤材料制成,工作服、工作帽一周清洗一次,工作鞋每清洗一次,并填写清洗记录。

4.6净化车间清洁、消毒控制4.6.1车间主任负责按《净化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组织进行车间环境、工位器具的清洁工作,卫生专管员负责检查,填写净化车间环境卫生监测记录。

4.6.2车间卫生专管员按《净化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对净化车间进行卫生管理,按《紫外线灯管理制度》使用紫外灯,并填写“紫外线灯使用记录表”。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介绍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Device and Work Environment Control Program,简称DWCP)是一种用于控制设备和工作环境的软件程序。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对相应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控制操作,实现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DWCP的功能、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功能DWCP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设备开关:通过对设备的控制信号输出,实现设备的开闭操作,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

•调节设备参数:通过控制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调节设备的参数,例如空调温度、电视亮度、电灯光暗等。

•集成传感器:通过集成温度、湿度、光线等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参数,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控制操作,例如调节空调、电灯等。

•可视化管理:可以通过Web界面、移动端APP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实时监控工作环境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除了基本功能外,DWCP还支持以下扩展功能:•计划任务:可以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计划任务的设置,例如在指定时间点自动开启、关闭电灯等。

•条件触发:可以设置触发条件,例如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触发空调自动调节温度等。

•历史数据记录:可以记录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应用场景DWCP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以下场景:•家庭智能化:可以通过DWCP控制家庭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办公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办公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投影仪、音响、灯光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商业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商业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灯光、音响、广告屏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工业设备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工厂中的各种设备,例如机器人、传送带、气动设备等,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管理。

实现技术DWCP采用了以下技术进行实现:•通信协议: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一个组织内部的核心资源,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良好,需要有相应的控制程序来管理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范文,包括程序的目的、范围、责任、程序流程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

一、目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以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二、范围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设备设施、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三、责任1. 组织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审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的管理、应急管理等。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如正确使用设备设施、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四、程序流程1.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评估a. 确定评估的频率和方法。

b. 进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性能、环境卫生的状况、工作场所的安全等方面。

c.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2. 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a. 制定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

b. 具体实施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c. 记录维护和保养的情况,包括维修记录、更换记录等。

3. 环境卫生管理a. 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工作区域的清洁、垃圾处理、消毒、通风等方面。

b.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的检查和清洁,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c. 记录环境卫生的情况,包括检查记录、清洁记录等。

4. 应急管理a. 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包括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3.4审核:办公室主任以上管理者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工作环境责任区域划分
公司工作环境管理责任区域的划分,由管理者代表召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开会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入《责任区域划分一览表》加以公布;
5.2责任区域相关工作环境区域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维持规定依《“5S”奖惩办法》办理;
程序文件
编号
QP6.4-01
版次
B
页次
1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2022-5-01
修改日期
1、目的:确保公司工作环境干净整洁,便于各类物料取用及提高产品质量。
2、范围:公司厂区、车间、仓库、办公室、洗手间等均属此范围。
3、权责
3.1制订:各部门主管、主任负责
3.2执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
3.3监督及协调相关问题:各部门主管、主任
7、质量记录
7.1工作环境检查评分表;
7.2责任区域划分一览表。
பைடு நூலகம்5.3工作环境之督导
5.3.1各部门的工作环境区域督导由部门主管、主任负责;
5.3.2工作环境的总体督导由“5S”委员会负责,实施定期或不定时检查,按《“5S”奖惩办法》办理。
5.4工作环境维持的检查与考核,由“5S”委员会按《“5S”奖惩办法》办理。
6、相关文件
6.1“5S”实施细则
6.2“5S”奖惩办法

IATF16949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IATF16949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保持工作场所、设施环境清洁、有序,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要求的产品。

2.0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与产品实现有关的全过程现场的环境控制。

3.0术语3.16S管理:指对生产、工作场所实施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管理:(1S)整理——将现场放置的物品,区分出必要与不必要,清除掉不必要的,以达到腾出空间,空间活用、增值,防止误送、误用,塑造清洁的工作场所。

(2S)整顿——将现场的物品,按定置定位摆放整齐,并有目视标识,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减少物品寻找时间,提高工效。

(3S)清扫——将现场和设施、器具的看见看不见处,清扫、擦拭干净,保持干净亮丽,以稳定产品质量,保持环境整洁。

(4S)清洁——维持上述3S成果,以提高现场环境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实现品质提升。

(6S)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习性,遵守规则行动,团结互助,提升自身人格素养。

以具备优良的品德,做遵记守法员工,营造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6S)安全——对现场彻底的实施整理、整顿和去除事故隐患,对不安全因素加以识别、标识和控制。

4.0流程图无5.0流程说明5.1“6S”推行委员会组织机构图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为公司“6S”管理领导组长,并由执行组长制定《6S推行委员会成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2组长及组员在6S 管理中的职责:A 、组员应依照6S 推行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进行工作,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给组长;B 、参加公司组织的6S 培训,吸收6S 技巧,参与公司6S 宣导及部门内6S 宣导;C 、对所辖责任范围的工作进行规划、督促员工按要求完成、检查监督完成效果; F 、协助员工克服6S 障碍与困难点;G 、如有需要,参与6S 评分工作及6S 推行委员会的会议; 5.3员工在6S 管理中的责任A、对责任区域不断进行整理、整顿:将物品区分为用和不用,用的物品定制数量同时进行定位,不用的东西立即处理掉,不占用作业空间; B 、通道必须保持清洁和畅通; C 、私人物品不得带入作业现场; D 、对责任区域进行清洁、清扫:保管的工具、设备保持清洁,对负责的责任区进行清扫保持干净; E 、铁宵、废品、纸宵及时归入废料区和垃圾桶; 5.46S 管理达标准则5.4.1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达标准则➢办公室物品和资料➢办公室的物品要实行定置管理,摆放整齐有序;➢办公设施保持完好,整洁;➢文件资料实行分类定置摆放,标识合理,清楚,易于存放和查找;➢文件柜内的文件资料分类存放在适当的文件夹内,内有文件目录清单;➢办公桌面放置的文件资料是当日要用的,不要的资料要定置存放;5.4.2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办公区门窗、通道、办公室地面平整、干净、通畅;➢门窗、墙壁、天花板、室内的照明设施完好,且保持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室内的张贴,悬挂物与其环境和谐统一;5.4.3作业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和物料➢作业现场实行定置管理,设备、工装、工具和物料分类合理,有序摆放,易于查找和取放;➢作业现场没有不用或长期不用的物品;➢作业现场没有设备漏油,飞溅的问题要得到根除;5.4.4作业现场的通道和地面要有划线;➢通道保持平整,畅通,干净,无占用通道的阻碍物;➢地面划线清楚,功能分区明确,且划线颜色,统一;5.4.5作业区的地面,门窗和墙壁➢地面平整、干净、无铁宵和油污;➢门窗与墙壁完好,洁净;➢窗台不得放有任何杂物,且墙上无乱拉乱挂的现象;➢电线、管路布置合理;5.4.6作业区现场的产品➢作业区现场的产品(包括零件、半成品)采取有效保护和防护错施,产品保护完好;➢产品状态标识清楚,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有清楚的标识;➢产品靠黄色线边缘放置,但不得超出黄色线外;5.4.7作业现场的文件➢作业现场的文件是适用版本;➢作业现场的文件摆放适当,并保持完好,洁净;5.4.8库房➢实施了定置管理,物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环境整洁,通道畅通;➢账物卡相符,标识清楚;5.4.9公共设施➢洗手间、更衣室、吸烟区、会议室、样板间设施保持完好;➢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随时清理并保持地面不湿不滑;公共设施干净明亮,没有异味;5.5素养达标准则5.5.1行为规范➢使员工养成积极自觉执行6S有关规定和严格尊章守纪的好习惯;➢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以用户满意为高质量标准;➢工作中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已,精益求精,始终追求“一次做好,缺陷为零”,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5.5.2团队和班组建设➢员工爱岗敬业,具有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高;5.6工作环境的要求5.6.1办公室应达到:➢设备、桌面、地板、门窗、通道洁净;➢物品摆放整齐,通道顺畅,办公桌、柜及工作场地无不必要的积压物品;➢部门责任环境卫生区域,应保持清洁;➢部门负责的看版管理应确保定期更换并保持清洁;➢各卫生责任区应有责任人,以使责任落实到人。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是一种通过对工作场所条件进行管理和调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舒适度的系统。

在现代企业中,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下面将介绍5种常见的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员工的工作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包括温度控制。

通过安装空调、供暖设备等,可以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适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空气质量管理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保持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可以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调节通风系统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3.噪音控制过高的噪音是干扰员工工作的一种主要因素。

噪音可以来自机器设备的运转声、同事之间的交流声等。

为了减少噪音对员工工作的干扰,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包括噪音控制措施,例如通过隔音材料、噪音屏障等来降低噪音水平,保持工作环境的安静。

4.光照管理光照的合理管理对员工的视觉舒适度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同时配备合适的照明设备,以便在夜间或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光照,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5.设备调节不同的员工对于工作设备的设置需求可能有所不同。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提供可调节的工作设备,例如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器等,以满足员工对于工作设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为了实施以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企业可以进行以下步骤:1.进行环境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温度、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光照等情况,分析员工对工作环境问题的反馈和需求。

2.制定控制措施:根据环境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例如安装空调、净化器、调节噪音等措施。

3.实施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和调节。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防止对工作环境、人员或产品的污染,确保产品符合要求,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2.适用范围适用于影响产品符合性之工作场所的环境控制和对工作环境、人员或产品污染的控制。

3.权责区分3.1总经理负责提供并配置所需的工作环境和控制污染所需的资源;3.2人力资源部负责办公场所工作环境和污染的控制;3.3生产部负责生产区工作环境和污染的控制;3.4技术部负责设计开发相关的工作环境和污染的控制。

3.5供应链:负责办公区域、仓库的环境的管理及监督工作。

4.程序本公司工作区分为:办公区、生产区、检验区、仓贮区等。

4.1工作场所的管理4.1.1工作场所应保持整齐清洁,地面干燥无油渍,道路平坦畅通。

4.1.2各类物品分类存放于指定区域内,不得妨碍通行和操作。

4.1.3建筑物及内部设施应牢固、安全,如损坏和出现危险征兆必须立即修理。

4.1.4工作场所照明设施足够、光线充足,工作地点照明应符合操作要求。

4.1.5排水沟应加盖,并确保畅通。

4.1.6垃圾应收集于制定的垃圾桶内,每日清除一次。

4.1.7安全信号、安全警示牌应设立在醒目且与安全有关的地方,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

4.1.8水、气管道阀门应启闭灵活无泄漏。

4.1.9消防灭火器数量足够且放置于指定位置。

4.2设备安全管理4.2.1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安装在电气柜中或用护网隔离。

4.2.2设备外壳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接零措施,且连接可靠。

4.2.3设备启动按钮应低于按钮盒表面,停止按钮应超出按钮盒表面。

4.2.4电气维修工具应绝缘良好、无破损。

4.2.5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压力继电器、安全挡板等)应安装牢固、工作可靠,且不得轻易移动、改装和拆除。

4.2.6设备电路维修后须对其绝缘性、地线连接的可靠性和线路完好性进行检测,不符要求者及时整改。

4.3操作的管理4.3.1上岗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第一篇: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所需的工作环境及人员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技术部、生产车间,质管部4.程序4.1一般生产区工作环境的要求4.1.2一般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4.1.3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4.1.3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戴上工作帽,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4.1.4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吃饭睡觉、会客等,不得从事与生产活动无关的活动。

4.1.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4..1.6一般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4.2洁净区工作环境的要求:4.2.1洁净区地面材料应不易产生裂缝,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光滑、平整、不积聚静电、不起尘易清洁。

天花板、内墙面应光滑、平整、不易剥离;无裂隙,不积灰尘耐腐蚀、易清洗,减少凹凸面。

4.2.2洁净区地漏、水池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材质,能够进行水封,方便清洁,不会对洁净区产生污染。

4.2.3传递窗的要求材质为不锈钢,无死角,易清洁。

使用时,其两端门应不能同时打开。

4.2.4 洁净区各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的安装便于清洗和消毒,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连接部位均打上密封胶。

4.3 洁净室的使用和运行4.3.1 洁净区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4.3.2 洁净室内生产操作所用设备应不产尘或少产尘,所用器具的材料最好选用不锈钢或其它发尘少的材料制作,记事、记录最好用圆珠笔,不要采用粉笔、告示板和记事板;4.3.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放入指定容器或洁净塑料袋中,下班前送出洁净区,由操作人员送至指定区域。

4.3.4洁净区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更换产品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洁、清场、消毒。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提供和维护达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为本公司实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和工作环境。

3.职责和权限生产基地、酿酒车间负责对实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经营所需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进行控制,各部门协助。

4.工作程序4.1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4.1.1设施的识别为达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经营要求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和办公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生产办公设备和工具(包括工装、工具、电脑软件等)、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与污染物处理)、运输设施、绿化带等及其他生产所需的设施。

4.1.2设施的提供设施的配置应满足《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的要求;集团计划财务(集团财务中心)部负责建立公司总设备采购台账,各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相应台账;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及公司发展需要,填写“生产设备配置清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相关设备管理部门设计、审核,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组织制造。

4.1.3设施的验收4.1.3.1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设备,由采购单位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

4.1.3.2对验收合格的设施,由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根据“设备验收单”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设备附件等内容。

“设备验收单”由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分别保管。

4.1.3.3验收不合格的设施和设备,采购主体单位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4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1.4.1根据生产需要,设备供给单位的质量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发放给使用部门,其重点设备和关键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具备操作规程。

4.1.4.2日常保养: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日常检查、清洁、润滑、调整及简易维护等,以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做好记录。

IATF16949程序文件---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IATF16949程序文件---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2 总经办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进行控制。

4 程序4.1 基础设施的确定本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生产线、测试设备、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2设施的提供a)技术质量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本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采购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负责实施采购。

b)办公设施由总经办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及公司发展需要,填写“采购申请单”,注明要求,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负责实施采购。

4.3 设施的验收a) 采购的设施,由技术质量部部进行验收,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技术质量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

b)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采购部通知供方退货,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技术部质量部或总经办对验收合格的生产或办公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并在“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4.4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a)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相关操作人员。

对于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设施使用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 使用部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并按要求执行,各设施归口管理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设施归口管理部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合用之。

3、定义3.1 工作环境:指对创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普通包括:厂房维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3.2 6S:指的是由 6S 的日文 SEIRI (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 )、SEIKETSU(清洁)、SHITSUKE (素质)和英文 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6S”。

3.3 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晰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者报废。

3.4 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觅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5 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6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3.7 素质: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8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权责4.1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为实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所需工作环境及本公司的员工。

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制订本程序,协助供方及各车间组织实施,全体员工按程序要求执行。

3.2 质量部负责监督本程序的实施、执行情况。

4 、工作程序4.1 车间卫生4.1.1生产部应识别并管理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和设施本身所形成的环境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产品在控制环境中生产和包装。

4.1.2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对生产场地设施实施定置管理,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并要求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生产场地应宽敞、明亮、清洁、无异味。

4.1.3合理安排生产场所,并按规定区域摆放物品,所有物品应堆放整齐,保证现场通道畅通,各种生产废弃品应及时清理。

4.1.4 库房环境应整洁,各种物资应按指定区域定位摆放,地面应无尘、无杂物、无有害气体及污水等污染源。

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志,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

4.1.5 生产场地和库房应有防虫、防鼠、防潮等措施,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完善情况。

4.1.6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记,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损坏或报废工具、设备等及时作报废处理。

4.1.7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4.1.8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的清洁、畅通。

4.1.9质量部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

4.2 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要求4.2.1生产操作人员工作时应衣着整齐。

4.2.2操作人员应注重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各部门应安排专人抽查管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

4.3受污染或易于污染产品的控制要求企业在接受些返回品时(退货),应对其进行控制,以防止一些使用过的返回产品污染其他产品、环境,相关人员及时标识返回品,并按《成品退(换)货管理规程》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是指对办公楼宇、工厂、仓库等基础设施及其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的软件系统。

这些软件系统通常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相结合,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控制和优化基础设施的运行,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

这些程序通常具备以下功能:
1. 监测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2. 控制设备: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自动控制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以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调节和维持。

3. 节能管理:通过分析能源使用情况和设备运行数据,优化设备的使用模式和能源消耗,以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成本。

4. 预警与报警:通过设定警戒阈值,当环境参数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关闭设备、通知工作人员等。

5. 数据分析与报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生成统计报告和趋势图,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设备维护的参考。

6. 远程监控与控制:通过互联网或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随时随地进行管理。

7. 故障诊断与维护: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进行诊断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工业场所,
如办公楼、商业中心、工厂、医院、学校、机场等,能够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三体系-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三体系-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禁止影印、翻印。

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扩散﹡﹡﹡1.0 目的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身心健康。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有关的所有现场(场所)。

3.0 定义3.1 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产品和活动有影响的周围条件,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厂房维护、灯光照明、噪声、气味、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区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等)。

3.3 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区分为需要品与不需要品,对需要品加以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4 整顿:将整理后所留下的需要品或所腾出的空间作整体性的规划,使物品随时保持在立即可取的状态。

3.5 清扫:彻底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工作环境处理干净,并且时刻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处于干净状态。

3.6 清洁:维持清扫的成果,使所负责的工作区域维持干净、整洁的状态,设法消灭污染源。

3.7 素养: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4.0 权责4.1 各部门负责现场工作环境执行、维持、管理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4.2 5S小组负责现场工作环境及工作场所(办公室)的检查和监督。

5.0 程序5.1 工作环境规划/策划: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公司对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

5.2 建筑基础设施验收要求:新建基础建筑、设施必须获得相应机关验收并获得证明,如竣工验收报告、房产证明、租赁合同、环保验收(环保设施)、消防验收等。

5.3 责任区域划分:各部门根据其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汇总
公布
附件: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简图
N
Y
1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确保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并符合产品生产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影响产品符合性的生产和贮存的工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过程负责:制造部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流程
4.1流程简图见附件
责任
工作内容
支持文件和记录
4.2总则
对工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对工作环境进行定置定责管理;
---保持工作环境的整齐、有序和清洁;
产品定置应规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辅料、过程产品、产品的具体位置,在对产品进行定置时应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物流和安全等因素。
根据策划结果绘制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
应根据每位操作员工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充分考虑其工作经验与相应的资格等因素,策划每位操作员工的定位和定责、环境工作内容、具体要求与范围。
客户部
产品的控制计划
DG/F-6.4-01-01-0环境参数检查表
制造部
质量部
4.6检查
根据工作环境评价准则,组织对各生产车间和仓库进行工作环境与安全隐患的检查,检查结果应作记录,每月至少一次,检查完后应及时汇总和评价检查结果并公布。
工作环境检查评价准则应交办公室备案。
各车间和仓库应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纠正。
DG/WI-6.4-01《工作环境评价准则》
DG/F--6.4-01-02-0工作环境检查表
车间主管
仓管员
4.7记录
应按《记录控制程序》保持工作环境记录。
DG/QP-4.2-02《记录控制程序》
5过程监视和测量

工 作 环 境 控 制 程 序

工 作 环 境 控 制 程 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2.范围适用于对生产提供过程环境、职业安全与健康环境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对劳动安全事故做出处理决定及全面负责企业文化建设。

3.2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通用安全技术规程培训;负责组织对危险因素及健康伤害因素的识别以及相应劳保用品的发放;负责劳动安全事故的协调处理;负责合理安排和控制员工的作息时间;负责本部门及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负责组织对工作环境的检查。

3.3技术部负责对工艺过程环境控制要求的策划;负责工艺策划的安全性与科学性;负责规定区域的清洁卫生;负责配合行政人事部进行工作环境检查。

3.4工程部负责制定各工种或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规定区域的清洁卫生;负责配合行政人事部进行工作环境检查。

3.5各相关部门负责对工艺过程环境控制状况的检查;负责对本部门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规定的培训与考核;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规定的执行;负责对劳动安全事故的处理与纠正措施的落实;负责规定区域的清洁卫生;负责配合行政人事部进行工作环境检查。

4.工作程序4.1生产提供过程环境控制4.1.1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部在对产品工艺过程进行策划时,必须根据产品与工艺的特点考虑过程环境的影响与控制要求,这些需控制的过程环境因素可能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振动、照明、卫生等。

对于在通常环境条件下环境因素的正常变化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显著影响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可不必特别明确对过程环境的控制要求,但须充分考虑到四季气候的变化及各种可能的天气变化的影响。

对于通常的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环境控制要求的情形,除在相关的工艺文件中明确环境控制的要求外,必须考虑必要的环境控制措施,包括对环境控制设施的资源需求。

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或行业,环境控制要求还必须满足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生产工艺规范的要求。

4.1.2环境要求作为产品工艺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生产提供过程的监视自然也包括了对过程环境控制状况的检查,并将此作为控制过程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参见《过程监视和测量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保公司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及识别工作环境中各种因素,以保证满足过程和产品的要求,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对建筑物、工作场所、配套设施、支持性服务的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进行管理与监视。

3.2制造部设备管理员负责生产设备(含空压机)的日常检修、设备运行状态监控与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3.3制造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管理与控制。

3.4品质部负责对监视与测量设备(含检测器具与检测工装)和生产环境进行监视与控制。

3.5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设施和工作环境实施有效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3.6采购部负责基础设施的采购工作。

3.7售后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修工作。

4工作程序4.1设施识别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含办公、生产、贮存场所)和配套设施(含水电气供等)。

b)过程设备(含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工位器具、检测设备、计量器具、计算机软件等)。

c)支持性服务(含运输资源、信息和通讯技术等)。

4.2设施管理4.2.1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生产设备分类、编号、建立加工设备和特种设备台账,并对设备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有效的监控、管理工作。

并对设备的状态(完好、停用、报废)和关键设备予以标识。

4.2.2行政部负责对建筑物、工作场所和配套设施、支持性服务类设施统一建帐,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对日常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维护、管理,以确保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提供可靠的支持。

4.3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4.3.1设备操作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和维护、保养,做好6S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4.3.2对出现故障的基础设施,使用人员应及时填写《基础设施(备)维修/更换申请单》属生产设备的应及时报告售后部维修,其它设施应及时报告行政部安排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次:受控号:受控状态: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4.2.3.人机工程;4.2.4.工作场所的位置;4.2.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4.5.2.1.通道宽度要求:A)人行通道:1.0米以上;B)消防通道:1.8米以上;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a)主通道:10;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4.5.2.3.通道的其它要求:A)尽量避免弯角,搬运物品时,考虑采取最短距离方式进行。

B)通道的交叉处尽量使其直角。

C)左右视线不佳的通道交叉处尽量予以避免。

D)在通道上禁止停留和存放任何物品。

E)保持通道地面干净,有油污时必须立即清除。

F)安全出口必须畅通,禁止堵塞,并且要有“安全出口”和“照明灯”标识。

4.5.3.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4.5.3.1.使用拖把、扫把随时清扫工作场所/车间/厂房/仓库的地面、工作台、机器设备、测量设备等,使其清洁、干净,禁止有油渍(油污)或水渍。

4.5.3.2.工作场所内禁止放置3日内不使用的物料。

4.5.3.3.原材料、辅料、产品等必须将其置于规定区域内,禁止随意乱放,并且对其要有一定的标识。

4.5.3.4.消防栓、公告栏、灭火器前均禁止有障碍物。

4.5.3.5.车间现场车行道、安全通道要畅通,地面必须平整无破损。

4.5.3.6.工作场所内禁止有多余的障屏物影响现场的视野。

4.5.3.7.生产产品要摆放整齐,在加工摆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受损,并及时交检,做好防护处理。

4.5.3.8.对半个月内未使用的物品,全部清理出生产现场。

4.5.3.9.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和高跟鞋,必须佩戴好工作证上岗,禁止放置私人物品(可在某区域集中放置)。

4.5.3.10.生产车间内严禁吃零食,吃饭,看书刊杂志。

4.5.3.11.厂区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4.5.3.12.配电室内配置温湿度计,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60%以下。

门外需安装挡鼠板,高度不低于50,严防各种有害生物进入配电室,室内定期放置鼠药、粘鼠板等。

4.5.3.13. 控制室、分析室内配置温湿度计,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60%。

4.5.4.工作区域的标识要求:4.5.4.1.区域线的颜色规定:A)合格区:绿色油漆或绿色胶带,5宽。

B)不合格区、可疑品区或安全警戒线: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5宽。

C)待检验区域、定位线或通道线等:黄色油漆或黄色胶带,5宽。

D)办公区、工作区、作业区域、待作业品区域等:白色油漆或白色胶带,5宽。

4.5.4.2.区域定义:A)合格区:指专用来存放检验员判定为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B)不合格区:指专用来存放检验员判定为不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存放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C)可疑品区:指专用来存放因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而无法辨别产品名称种类或无法明确产品状态(合格或不合格)之产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D)待检验区:指专用来存放等待检验员检验的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需要所而定。

E)×作业区:指某一流程正在或即将作业的区域,如进货检验区等,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F)×放置区:指用来定位某些非质量体系类物品的区域,为了现场的整体美观,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如清洁用具放置区、文件柜放置区、报废产品放置区等。

4.5.5.产品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4.5.5.1.严格规定产品的存放数量和存放位置。

确定工序交接点所能允许的产品标准存放量和极限存放量,指定这些标准存放量的放置边界、限高、面积等,并标识清晰。

4.5.5.2.产品、原辅料堆放整齐,先进先出。

在生产现场堆放的产品,要求始终保持叠放、摆放整齐,边线相互平行或垂直于主通道,既能使现场整齐美观,又便于随时清点,确保产品“先进先出”。

4.5.5.3.合理的搬运。

放置垫板或容器时,必须考虑到搬运的方便,搬运时,必须用搬运车来搬动。

4.5.5.4.产品存放和移动中,要慎防碰坏和刮痕,堆放时间稍长的要加盖防尘盖或防潮垫,禁止将产品直接放在地面上。

4.5.5.5.不合格产品放置场地必须予以标识。

如果将不合格产品随意堆放,容易发生混料,所以一旦将产品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时,必须立即将其放置于指定的场所。

4.5.6.机器设备(包括测量设备)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4.5.6.1.建立机器、设备的责任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如机器、设备润滑系统、油压系统、空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每一台设备都要有保养记录,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均需作明确标识。

A)检查注油口、油槽、水槽、配管,接口和各给油部位;B)由设备部门和生产部门人员参与检查电器控制开关紧固螺丝,检查指示灯,转轴等部位是否完好。

C)对松动的螺栓要马上加以紧固,补上缺失的螺丝、螺母等配件。

D)对需要防锈保护或需要润滑的部位,要按照规定及时加油保养。

E)更换老化或破损的水管、气管、油管。

F)清理堵塞管道。

G)调查跑、滴、冒、漏的原因,并及时加以处理。

H)更换或维修难以读数的仪表装置。

I)要及时更换绝缘层已老化电线。

4.5.6.2.建立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要求所有人员按规定对机器、设备进行操作,并清除一切异常现象。

4.5.6.3.生产现场、车间的设备摆放须整齐、干净。

4.5.7.材料、物品、产品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4.5.7.1.材料、物品摆放须整齐,并以标识牌作明确标识。

4.5.7.2.材料、物品、产品等须有专门的存放区、放置区。

4.5.7.3.存放区、放置区存放的物品须摆放整齐,并且牢固。

4.5.7.4..不允许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物品、产品等混淆放在一起;4.5.7.5.使用的空间尽量规划妥当,以免造成空间浪费。

4.5.8.仓库、储存室的环境要求:4.5.8.1.仓库、储存室须有管理责任者的标识,仓库、储存室管理员对所保管的物品必须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领发作业,并确保其“帐、卡、物一致”。

4.5.8.2.光线的照明亮度必须适宜,且仓库、储存的区域必须通风、不积水、不潮湿、干净、整齐。

4.5.8.3.必要时,仓库、储存室需有贮存平面布置图标识,其内储存、存放的物料、材料等必须以标签、标识牌等作明确的标识。

4.5.8.4.仓库、储存室存放的物品、材料如以纸箱储存,须有叠放高度的限制。

4.5.8.5.对仓库、储存室所存放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危险物品、化学药品等储存须以明显的标识牌进行标识,并对其予以隔离、防潮及采取防护措施。

4.5.8.6.对仓库、储存室使用的空间规划必须合理,以避免造成贮存空间的浪费;4.5.8.7.贮存区或料架上有多种材料、零件、配件等禁止混淆放在一起;4.5.8.8.已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件、配件禁止放置于贮存区内或其料架上;4.5.9. 办公室的环境要求:4.5.9.1.办公桌面和文件柜内外保持清洁,擦拭无明显灰尘。

离开办公室时,必须将椅子归位放好。

4.5.9.2.禁止在办公环境内乱涂乱画,如桌面、墙面等处。

4.5.9.3.办公室地面禁止有垃圾、纸屑等脏物,废纸篓必须放在办公桌下,禁止随意放置,及时清理。

4.5.9.4.桌面上禁止放置任何与办公无关的物品(水杯和放置的绿色植物除外)。

4.5.9.5.电话线、电源线必须置于办公室墙边、角落或桌子底下、束扎、排列整齐、禁止零乱。

4.5.9.6.及时整理、更新公告板,过时的通知或公告及时处理。

4.5.9.7.禁止任意将报表、档案夹、文卷、茶杯、计算器和各种办公用品等物品随意摆置于桌面上、办公桌上;4.5.10.消防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及环境要求:4.5.10.1.消防栓必须经常擦洗,且其前1米处禁止堆有障碍物,须用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予以标识。

4.5.10.2.灭火器须定期点检,压力不足时,必须立即更新或重新填充。

4.5.10.3.严禁使用低燃点的石油分馏物洗涤机器、设备及其零件;4.5.10.4.任何时刻禁止在严禁烟火区域内吸烟或携带火种;4.5.10.5.一切消防设备,严禁用于非消防目的的工作上;4.5.10.6.机器、设备、材料和物品的堆放,严禁妨碍消防设备的取用;4.5.10.7.电气设备着火时,若非确信电源已切断及附近无其他电器设备,禁止使用水等导电液体进行扑救,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土来进行扑救;4.5.11.油类物品的安全控制和管理:4.5.11.1.油废棉纱头必须存放在带有防护盖的不燃容器内;4.5.11.2.如果有油类洒落在地面上,必须立即擦掉或对其进行防火处理;4.5.11.3.油类存贮区周围严禁烟火;4.5.11.4.油类存贮区周围严禁带火作业(如:焊接等)如需作业必须到安环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安排适当人员看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