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词语辨析汇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1.暧昧: 含糊、不明朗, 不光明磊落, 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 愚昧。

2.包含: 包容含有。

包涵: 原谅、宽恕。

3.暴发: 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 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必须: 副词, 用在动词之前, 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 “一定要有”, 可作谓语, 如“阵地战也必需”, 多作定语, 如“必需的素质”。

5.哺养: 喂养, 使长大。

抚养: 抚育、照料并教养。

6.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 如“决不致犯错误”。

7、苍茫: 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 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8、长年: 一年到头, 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 *终年、常期, 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 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9、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 如“墨守成规”。

10、醇厚: 口味纯正浓厚, 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 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 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1.伺候[cì。

hou]:可用于人, 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 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窜改: 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3.度过: 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 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14、法制: 名词, 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 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15、反映: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如“反应如此之快”。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B【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C【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1. 迷惘迷惑
“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困惑,不知怎么办。

如:他们俩都有迷惘的、惊恐的、瞪视的眼光,好像已被猫儿威吓住的老鼠。

“迷惑”①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②使迷惑。

如:装有改进了的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

2. 泯(mǐn)灭消灭
“泯灭”是指形迹、印象等消灭。

如:难以泯灭的印象
“消灭”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消失、灭亡,二是指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如:许多古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早已在地球上消灭了。

3. 拟订拟定
二者都有“起草”的意思,但起草的结果不同。

“拟订”指起草初稿,也就是打草稿,并留待以后修改完善。

如:请老刘先拟订一个实施办法的初稿,然后咱们根据这个初稿讨论一下,随后形成一个修订稿,再请有关专家审阅。

“拟定”含有“定下来”的意思:①表示起草制定;②表示揣测断定。

如: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们应当拟定机构改革后,涉及各单位职能和权利的一些规定,以便今后出现某些问题时有规章可依。

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内含生僻词,易错成语等汇总)

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内含生僻词,易错成语等汇总)

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内含生僻词,易错成语等汇总)不少同学反馈,逻辑填空看似简单,但失分率非常高,特别是实词,很难辨别区分,做题总是纠结不定!小编送上100组高频易混用词语辨析!请收藏~停止:不再进行:停止演习。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滞不前。

推脱:推卸: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推托有事。

题材:构成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材料:历史题材。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

委曲:弯弯曲曲的;勉强服从:委曲求全。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平白无故受委屈。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反纪律。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犯法规。

侮蔑:轻视;轻蔑:带有侮蔑的口气。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造谣诬蔑。

鲜明: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不含糊:主题鲜明。

显明:清楚明白:显明的对照。

心酸:心里悲痛:心酸落泪。

辛酸:形容痛苦悲伤:辛酸泪。

效力:出力服务;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这药的效力很大。

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效率。

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身影消失。

消逝:消失:岁月消逝。

协调:配合得适当:动作协调。

谐调:和谐、协调:色彩谐调。

连接:(事物)互相衔接:山岭连接。

联结:结合(在一起):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流连:舍不得离去:流连忘返。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故土。

蒙胧: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暮色朦胧。

勉力:努力;尽力:勉力为之。

勉励:劝人努力:互相勉励。

牟取:谋取(名利):牟取暴利。

谋取:设法取得:谋取利益。

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年青的一代。

年轻:年纪不大;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轻力壮。

旁征:广泛收集:旁征博引。

旁证:主要证据以外的证据;间接的证据。

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希望你早日归来。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他得到启示。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6、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7、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9、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0、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11、伺候[cì。

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3、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14、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15、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16、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易混淆词语辨析

易混淆词语辨析

50组易考词语辨析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安顿:安稳。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都是动词。

词语辨析常见易混淆词总结

词语辨析常见易混淆词总结

词语辨析常见易混淆词总结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和交流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之间意思相似或用法相近的情况,容易让人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这些常见易混淆的词语,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词语进行总结和辨析。

请注意,下文并非按照小标题的形式排列,而是以段落的方式呈现。

1. 有关职业的词语(1) 工程师 vs. 技术员工程师(engineer)和技术员(technician)这两个职业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并且有时候我们会将它们混淆。

工程师通常指从事工程设计、计划、管理等工作的人,而技术员则是指实施技术操作和维护工作的人员。

换句话说,工程师更偏向于理论和设计,而技术员更注重实施和维护。

(2) 教师 vs. 讲师教师(teacher)和讲师(lecturer)两者的区别在于其所处的教育层级和职务不同。

教师通常是指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可以包括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等。

而讲师则通常指在高等教育机构担任讲课和教学任务的人员,相对来说更加专业化和狭窄。

2. 有关动作的词语(1) 坐 vs. 坐下"坐"和"坐下"这两个词语都可以表示人们进入坐姿的动作,但其用法上略微有所不同。

"坐"一词更多地强调进行这一动作本身,表示从站立或者其他姿势转变为坐姿。

而"坐下"则更多地强调完成这一动作,表示已经完全进入坐姿。

例如,"请坐"表示请将自己的姿势转变为坐姿,而"请坐下"则更强调要求对方完全坐下来。

(2) 看 vs. 看见"看"和"看见"这两个词语都可以表示目光投向某个方向、看到某个对象。

然而,它们在用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看"一词更偏重于进行这一动作,即将目光聚焦在某个事物上,强调看的过程。

而"看见"则更强调结果和效果,表示成功地看到了某个对象。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实词辨析是很多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1. 重视与重视。

“重视”指对某事物或某人认真看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重视”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量或重要性。

2. 研究与研究。

“研究”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研究”则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

3. 推进与推进。

“推进”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推进”则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

4. 培养与培养。

“培养”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培养”则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

5. 着手与着手。

“着手”指开始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着手”则指开始进
行某项工作或活动。

6. 确定与确定。

“确定”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确定”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
记忆。

祝你考试顺利!。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意义。

然而,由于某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相似,容易造成混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

1. 良莠不齐和褒贬不一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事物或人的好坏参差不齐,但含义有所不同。

良莠不齐强调了好与坏的混杂在一起,意思是品质参差不齐,好坏不一;而褒贬不一则强调了对同一事物或人的评价存在差异,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例如:“这个饭店的服务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服务态度很好,有的却非常冷漠。

”与之相比,“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一般。

”2. 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这两个成语都表示某事超乎想象,但语气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不可思议更强调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理解或解释,常用于形容匪夷所思、离奇的情况;而难以置信则更侧重于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相信,强调被事实或事件震撼。

例如:“他的骗术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

”与之相比,“他的成绩提高得如此之快,简直难以置信。

”3. 秋高气爽和秋老虎这两个成语都与秋天的天气有关,但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

秋高气爽是形容秋天天气凉爽、宜人的景象,意味着秋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而秋老虎则指的是在秋季仍然炎热的天气,意味着秋天的某段时间仍然像夏天一样闷热。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适合出门散步。

”与之相比,“这几天的天气真是秋老虎,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4. 好高骛远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都与远大的目标和眼光有关,但含义截然不同。

好高骛远指的是人们追求过高、超出现实的目标,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而高瞻远瞩则强调人们具有远见和眼光,能够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机会。

例如:“他总是好高骛远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与之相比,“他的决策总是高瞻远瞩,能够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及其辨析。

了解这些成语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运用它们,并避免在表达中发生误解。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易混词语辨析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容易混淆的词语及辨析

容易混淆的词语及辨析

以下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及辨析:
1.“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一定要,不可少,带有强制性;
“必需”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是客观需要。

2.“截止”和“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强调停止的时间点;
“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间点,强调的是时间段。

3.“考查”和“考察”: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

4.“学历”和“学力”:
“学历”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学力”指学习能力。

5.“反映”和“反应”:
“反映”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反应”指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6.“启事”和“启示”:
“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启示”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7.“爆发”和“暴发”:
“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

8.“度过”和“渡过”:
“度过”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等中过去;
“渡过”指由这一岸到达那一岸,通过江河等。

9.“定金”和“订金”:
“定金”指当事人双方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
“订金”是预付款的意思。

10.“作客”和“做客”: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对外汉语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对外汉语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对外汉语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1. 复杂和困难:- 复杂(fùzá)指事物由多个因素组成,结构繁杂,难以理解或分析。

- 困难(kùn nán)指事物做起来费劲,需要克服困难、努力才能完成。

2. 重要和紧要:- 重要(zhòng yào)指某件事具有重大的意义、价值或影响。

- 紧要(jǐn yào)指某件事情时间紧迫,需要立即处理或解决。

3. 宽敞和广阔:- 宽敞(kuān chang)指空间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人或物品。

- 广阔(guǎng kuò)指空间广大,范围广泛。

4. 严肃和庄重:- 严肃(yán sù)指态度严谨且认真,不轻浮或嬉笑。

- 庄重(zhuāng zhòng)指态度庄重、肃穆,不轻易放松或开玩笑。

5. 浪费和挥霍:- 浪费(làng fèi)指不合理地使用或消耗资源、时间、财物等。

- 挥霍(huīhuò)指以奢侈、无节制的方式使用或消耗财物。

6. 平静和安静:- 平静(píng jìng)指内心或环境没有波动或烦躁,保持安宁或平稳。

- 安静(ān jìng)指没有噪音或杂音,非常安寂或静谧。

7. 分享和交流:- 分享(fēn xiǎng)指将自己的喜悦、体验、知识等与他人分享。

- 交流(jiāo liú)指与他人互相沟通、交换观点、信息等。

8. 生气和愤怒:- 生气(shēng qì)指因为受到委屈、冒犯等而感到不快或愤怒。

- 愤怒(fèn nù)指极度、强烈的愤慨或愤怒情绪。

9. 辛苦和努力:- 辛苦(xīn kǔ)指付出很大的努力或经历了一些艰辛、辛苦的过程。

- 努力(nǔlì)指为了达成目标而使出的努力和付出。

10. 甜美和温柔:- 甜美(tián měi)指味道或感觉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高中语文-50组容易混淆的常考词语辨析(一)

高中语文-50组容易混淆的常考词语辨析(一)

高中语文-50组容易混淆的常考词语辨析(一)01保障/保证【例句】①这种制度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②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02包含/饱含/包涵【例句】①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

②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包涵是客套话。

03必须/必需【例句】①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②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04暴发/爆发【例句】①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②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05摈弃/抛弃【例句】①摒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②为了金钱,他抛弃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

【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

抛弃多用于具体。

06波及/涉及【例句】①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②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

【辨析】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07不止/不只【例句】①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②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08不齿/不耻【例句】①此人坏事做绝,为大家所不齿。

②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辨析】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1、南辕北辙VS缘木求鱼释义:南辕北辙原意指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区别:南辕北辙侧重强调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侧重指方向或方法错误,体现不出“相反”的意思。

2、独树一帜VS别具一格释义:独树一帜指单独竖起一面旗帜,形容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的样子。

区别:独树一帜侧重强调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派别,与其他不同。

别具一格仅指风格特别,体现不出“自成一家”的含义。

3、五花八门VS林林总总释义: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是古代两种明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后来形容事物繁多,变化莫测;林林总总形容纷繁众多。

区别:五花八门除了有“多”的意思,还有“变化”的意思;林林总总仅指“多”,没有“变化”的意思。

4、一蹴而就VS轻而易举释义: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容易,一下子就能成功;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区别:一蹴而就侧重强调时间短,多与否定词连用,如“不能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侧重指做事轻松、容易,与时间无关。

5、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释义:针锋相对原意指针尖对针尖、锋芒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观点以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别:针锋相对侧重强调彼此对立,双方为对立面;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对立”的含义。

6、顾此失彼VS捉襟见肘释义: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手肘,比喻资金、物质或者能力上的匮乏与欠缺。

区别:顾此失彼强调多个方面无法全部顾及,捉襟见肘侧重指资金、物质条件、能力等不够。

7、嗤之以鼻VS不屑一顾释义:嗤之以鼻原意是用鼻子吭声冷笑,形容对某物或某种现象的轻蔑;不屑一顾指的是认为不值得一看,表示极端轻视、不重视。

区别:嗤之以鼻侧重强调看不上、瞧不起,多形容对事物的鄙视;不屑一顾侧重指不看重、不重视,没有“鄙视”的含义。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升,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升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升”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升,所以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所以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逐步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逐步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所以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因为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词语辨析汇集易混淆词语辨析汇集1、终生和终身终生和终身的意思大致相同。

尽管辞书说:终身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之计、终身大事;终生指一生(多就事业说),如奋斗终生(《现代汉语词典》),但是,有时仍然难以区分。

例如:(1)蒋南翔认为,学生年轻时作些思想政治工作,将对终生有益。

(《**接班与中美关系》,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2年11月27日社论言论天下事)(2)这种读书习惯会使国人终身受益,并促使他们不断地汲取知识,提升自己。

(《读万卷书出小状元》,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2年12月2日社论言论天下事)例(1)说终生有益,例(2)说终身受益,区别在哪里?台湾的《远东国语辞典》说,终生是一生,终身是一生一世。

这样解释不能解决问题。

《国语日报辞典》就只收终身,不收终生,对终身的解释是:人的一生。

也作终生。

这样处理似乎要用终身取代终生。

那么终身和终生是否就毫无区别了呢?就字面讲,终生应该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

按照这个理解,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爱吃肉,甚至根本不吃肉,一直到老,应当说终生吃素;一个人受某种影响,从小就受戒,一辈子信佛,可以说终生信佛。

同样还可以说这个人终生住在山区,没见过世面。

他终生胆小怕事,毫无作为。

这些都跟事业无关或关系不大。

终身的身可理解为某种身份。

终身指具有某种身份后直至去世的一生。

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从某人为师那天开始的。

终身总统是从当选总统那天算起的。

终身大事指男女婚姻,自然得从达到婚龄算起。

终身不娶或终身不嫁也不是从出生之日说起的。

为某种信念奋斗终身,得从确立这一信念之日算起。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从判决生效之日算起,而且这种处罚涉及死亡之后。

例如中国的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保护期,为终生及其死后五十年。

可见终生只到生命结束为止,其死后五十年为著作权的终身。

如果某作家活了80岁,他的终生就是这80年,而终身则指他具有公民权后的时间,包括他去世以后享有政治权利的时间,无疑超过80年。

以下两个例句可以体现二者的区别:(3)家的某一个角落,总会有一份珍藏的记忆。

而家的某一个平时少有开启的橱柜里,也会有一样让人终生思念的东西。

(《温暖我终生的两条被单》,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2年12月3日副刊)(4)重新拿起课本笔记将是工作生涯的重要组曲,终身学习将是下一个碗饭的票据。

(《放下自尊找工作》,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2年12月6日社论言论天下事)一个人的记忆和思念是从小就产生的,直至去世,所以例(3)用终生。

重新拿起课本笔记是人生到达某个阶段才开始的,直至去世,所以例(4)用终身。

上举例(1)说吴锦涛做政治思想工作,是在大学时代,也是人生到达某个阶段才开始的,似宜改用终身。

2、以至和以致以至和以致是近义词,在实际运用中常出现混用现象。

这两个词也常出现在选词填空或病句题中,给考生造成一定干扰。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弄清楚这两个词的用法。

一、相同之处:两者都是连词,一般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二、不同之处:(1)以至的词义范围宽,以致的词义范围窄。

以至的表意范围要比以致大除了两者相同的意思,以至还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以致表示的程度浅,以至表示的程度深。

以至常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例: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3)两者都表结果,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二者在表达由上文内容而引起的结果时则是有区别的,在表达的情感倾向方面略有区别,以至仅表达客观的结果,以致多表达因某某因素而产生的不好的结果。

例: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练习题:1、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___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2、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3、这本书他读得很熟,___能全文背诵。

(参考答案:1、以至;2、以致;3、以至)为了加强对这两个词的使用,附练习题如下:1、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非常艰苦,以至连肚子也填不饱。

3、由于不注意安全操作以致出了严重的事故。

4、遇事要积极思考,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以至多面。

5、对于在关键时候只顾个人,不顾集体以致贪生怕死,临阵逃脱的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查处。

6、他毫无准备,以至老师提问他一点也答不上来。

3 篡改和窜改首先要说明的是,窜改是竄改的简化形式,几本权威字词典都只直接解释竄改而非窜改,但为了行文的清晰明了,故在此文中统一使用窜改。

我们先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汉语大词典》对这两个动词的释义为蓝本对它们进行义素分析。

如下表所示:通过对比篡改和窜改的义素,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异同:1、感情意义一致。

篡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屰而夺取曰篡,从厶,算声。

本义即为贬义,篡改的篡字引申了本义;《汉语大字典》中篡字有五个义项,其中一个义项为以私意歪曲。

可见,篡改的感情色彩为贬义。

例如:有一幅大的画像,画的是毛泽东和林彪在井冈山会师握手,明目张胆篡改历史。

(陈丕显《邓子恢最后的岁月》)刚才在矿井临时篡改计划鼓动我们上掌子面的,就是我们北京作家的陈建功。

(陈祖芬《一份好心情》)再来看窜改,窜在《汉语大字典》中有14个义项。

其中第五个义项是:改易,修改。

《正字通·穴部》:窜,改易文字曰点窜。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窜改的解释是: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可见,窜以及窜改的本意是对文字或原文的改动,变更,类似于更改的意义,并无褒贬色彩。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窜改却往往用于贬义。

例如:这些书籍大都已散佚、残缺或经窜改,后人只有通过《太平广记》才可以窥见本来面目。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他自想不到郭靖写给他的经文其实已加颠倒窜改,不由得心中混乱一团。

(金庸《神雕侠侣》)笔者检索北大语料库中含有窜改的语料,共18条,感情色彩全为贬义。

可见,在实际应用中,窜改的感情义发生了改变,与篡改相一致,在表达含有贬义色彩的意义时,这两个词可通用。

2、更改动机有别。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窜改的解释为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对动作行为方式并无定义;《汉语大词典》对窜改的行为方式也无定义,这也从侧面说明窜改的本义是中性的。

陈炳昭编著的《近义词应用词典》对窜改的行为方式有了定义:错误的改易、变更。

仔细体会这个解释,其实有两种理解:一是窜改人由于个人学识有限,把原本对的改为了错的,并无不良动机,如例。

二是窜改人有意将对的改为错的,如例。

再来看篡改的行为动机。

篡的本意是以私意歪曲。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篡改的解释为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以私意、用作伪的手段等修饰语充分说明了篡改人极为不纯的动机。

例如:日本右翼仍在竭力篡改历史。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窜改的外延要大一些,而且窜改的不纯动机比篡改轻得多。

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忽略了这一细微差别,从而造成这两个词的混用。

例如:混淆贴金——史学家指出日新教科书窜改历史伎俩。

(网2001年4月8日)笔者认为这里用篡改则更能体现日本右翼分子的险恶用心。

3、更改客体不一致。

从篡改和窜改的义素分析中不难看出,它们的更改对象是有明显区别的。

篡改的一般对象是经典、理论、政策等宏观抽象的概念。

例如:仿佛历史事实是可以篡改的,只不过篡改之前要争取到西方世界的默许。

(梁晓声《感觉日本》)窜改所更改的一般对象是成语、文件、文字、古书等具体的概念。

例如:产品广告用谐音字窜改成语;店铺、书写牌匾繁简夹杂不伦不类……广大众和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忧虑。

(《人民日报》)笔者认为,更改对象的不同是区别这两个词语用法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对它们的区分并不明显。

例如:一句广告语里就肆意扭曲、篡改了两个成语,不能不令汉语学家感到心寒!(《读者》合订本)这里本应用窜改却误用了篡改。

通过以上的义素分析,我们明晰了这两个词意义上的细微差别。

那么究竟如何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呢?笔者把篡改和窜改的意义分为了两个片断,如下表所示:篡改和窜改的语义片断一规定了它们的感情意义为贬义,虽然它们在贬义的程度上有所差别:篡改的不正当性比窜改更甚。

但人们在实际使用中不太容易区分不正当的程度,因此只要是表达贬义色彩,这两个词就通用了,这也符合语言应用的经济性原则。

然而,篡改和窜改在语义片断二上依然分化,这也是区分这两个词的重要标准。

如果动作客体为经典、理论、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等宏观抽象的概念时,用篡改要好一些;如果动作客体为具体的书面材料时,用窜改则更为合适。

诚然,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时代,对于何时用篡改或窜改也许不需要锱珠必较。

但是,从现代汉语的规范层面上来看,我们写文章时心里还是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起码的标准,在选择词语上稍加留意,这既符合纯洁汉语、规范汉语的呼声,更是一个人治学态度的体现。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窜改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