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教师姓名
杨均敏
单位名称
兴业县山心镇初级中学
填写时间
2020.6.21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原子的构成
难点名称
原子的构成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大全[1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的。
(2)初步知道构成原子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知识的兴趣。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粒子之间的关系从信息中学会处理获得知识,建立物质微观世界观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原子弹爆炸的图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学思考,回答问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们,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魔法变小了,可以畅游在水分子之间,了解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面请大家回忆3个小问题。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1、什么是分子? 2、什么是原子? 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提问】我们知道很多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缝衣针,请大家观赏放大了的针。
问:原子到底有多小呢?人们常常这样对比,原子与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体积之比。
展示图片那这么小的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过度】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题2 原子的构成【板书】课题2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通过观赏,感受宏观到微观的神奇。
观看图片,体会原子的微小。
思考问题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畅想,交流原子结构类似桃、杏等水果,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靠静电引力吸引电子……分析:为什么这识。
原子的结构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原子结构微课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总结
通过观察分析可知:不同原子的质子
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
于中子数;质子和电子数目相等、电
性相反,互相抵消,所以原子不带
电
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的能
力和归纳总
结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记(教学反思)
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九年级化学新标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本节课知识本身抽象且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如何,一下子也难以想象。
这一微课主要以教师的问题引导为主,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来导出原子的内部结构,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不同种原子中质子、中子与核外电子的数量关系的对比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的能力。
使得本节课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明了化。
原子的结构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导入 2.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科学史话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回顾:1.什么是分子? 2. 什么是原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4.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 再分呢?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一、1803 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二、1897 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三、1911 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提出问题 阅读课本 53 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 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3)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总结原子的结构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张萍 化学
原子的构成
单位名称 年级/册
阿克苏市第三中 学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2020 年 08 月 08 日 人教版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对于质子、核外电子、中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概括原子的构成。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发现质子、核外电子、中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不原带电()带电原子核正(电带)负中子质子((每电带不个)正带电每单电电子个位))带质正一子电个带荷一个
子
单位负电荷
观察表格找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子
中子数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着新课标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重点知识,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渗透了真、善、美的教育及辨证观点的教育。
[教材处理]以讲解为主,图片辅助,设计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做到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已有所了解,而且在物理课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因此,我用大家熟悉的水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物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氢原子、氧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们能够再分吗?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猜想。
引入新课。
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弹爆炸等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原子的构成,并分析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则采用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进行练习,从中还得出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最后用有关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2)难点: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原子的结构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让学生发挥自己 学生做出各种 通过学生小组交
多媒体展示体育场与蚂蚁的比较 的 想 象 力 想 像 原 猜想:
流发现原子的内
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 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继续 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 的构成 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 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质子:正电荷。 原子核
子内部的原子核
展开 想象
引导 讨论
一、原子的构成 张开想象的翅膀: 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 导入原子构成发展史 介绍汤姆生与卢瑟福的成就
介绍几位科学家 提出各种猜想 引导学生从熟悉
的成就,并把学 如 : 球 、 很 的宏观世界步入
生 的 想 象 与 科 学 小、南瓜…
神奇的微观领域
家联系上。
增强学生的自信
原子核小到什么程度
子 (位于原子中心)
板书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象西瓜 的神奇,激发学
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
负电荷。
将 学 生 分 成 小 组 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化学的兴趣。
设问: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 讨 论 找 出 规 律 并 观 看 动 画 再 次
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将规律书写在黑 对原子的内部
(投影)
板
结构加深
总结 归纳
原子 种类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原子的构成。
【学法指导】
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
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滁州市南谯区常山初级中学唐奎斌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有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2.知道这些微观粒子在层次、电性、电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构建微观模型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2.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探究,初步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培养微观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介绍各位科学家的成就,培养科学严谨、勤奋笃实的研究精神;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的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3.通过观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4.通过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5.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归纳结论,培养合作精神;6.通过学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2学情分析1. 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而本节课内容又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知识,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难以理解;2.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的构成已经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3.学生学习这节课存在的困难:学生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大多数学生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的知识主要靠记忆,对这些粒子的层次关系缺乏认识;4.本节课要解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原子中各粒子的曾次关系。
本节课就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5.学生的情感态度: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有渴求探索的欲望,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
原子的结构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苗会廷单位名称喀什第二中学填写时间8.26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难点名称从微观角度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从微观角度学习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 1.复习已学分子和原子相关知识。
2.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1)通过该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了金属箔,原因:距离原子核比较远。
②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时发生了大角度的散射,原因:距离原子核比较近,受到了原子核的斥力。
(2)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原子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4.观看动画模拟原子内部结构。
目的:带动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更好地从微观角度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5.例举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钠原子内部动画模拟图,引导学生比较同种原子,不同种原子之间内部所含微粒数目的区别。
目的:利用具体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6.观察下表,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电性质量(kg)粒子种类质子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中子不带电 1.6749×10-27电子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质量的1/1836得到信息:①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③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等。
7.师生一起总结出原子的内部构成。
质 子 (+)原子核(+)(1) 原 子 中 子 (不带电)(不带电)电 子(-)(2)学生讨论并回答: (1)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2)原子为什么不带电?(2) 得出结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观察下表,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质子数 中子数核外电子原子种类氢101碳666氧88 8钠111211氯171817铁263026①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陈艳芳单位名称阿瓦提县第二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8日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难点名称原子的构成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 1.展示原子、乒乓球、地球相比较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原子还可以在分吗? 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 原子的发现史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发现史,重点让学生记住英国的汤姆逊发现了原子中有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想象过程及实验验证。
3.原子的构成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并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目的: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
活动二、原子的构成明确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如何?3、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那部分结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中子活动三、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
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的一些规律。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2、铈(Ce)是-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B.58C.82D.140小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的微观构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离子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3.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圆圈内+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③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④弧线表示电子层数;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二、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5页)1.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氦为2个电子)。
2.原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的形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
三、探究一钠在氯气燃烧,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稳定结构的?请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个性化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播放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然后让学生讨论:要趋于稳定结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学生可能设计出很多种方案,师生一起分析可能性。
也可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变成好朋友。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二离子的形成(思考并回答)1.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举例说明钠、铝、氧、氯原子怎么达到稳定结构)结论:离子的形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陈春芳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原子的构成。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此时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原子能不能再分?
2.屏幕出示:汤姆森发现电子。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
3.教师讲解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通过三种现象,请同学呢们
进行分析,我们能得到哪些结论呢?
4.屏幕出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让学生通过对比去理解原子的构成。
5.师生共同归纳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6.教师引导。
通过表格得出结论:
1).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它没有中子。
7.课堂练习。
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孙晨辰单位名称库尔勒市第八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1日学科化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的结构难点名称原子的构成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本课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微观的物质需要通过用宏观的方式去展现,本单元的知识与接下来单元的学习内容关联很大,具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采用播放录像、动画片进行教学,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示,用创设的情景来展示原子内部的结构,是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
2、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使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在大多数领域里,都要研究得非常深入,才能够看到一些哲理性趣味,然而化学这整个主题却恰好是从最具有哲理趣味的那部分原子开始的,比如有一个苹果,我们不断的切分这个苹果,它变得越来越小,最后你得到了一个非常小的苹果块,以至于你不能够再切分它了,这就是一个哲学化的原则的概念。
实际上原子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不可切分的意思,但现在我们都知道,原子事实上是可拆分的,是由一些更加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探索足迹,来了解原子的构成,我们从了解几种原子结构模型入手,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1.实心球模型,1803年,英国科学家,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2.枣糕模型,1904年。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
3.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4.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5.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卢瑟福建立行星模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目的原本是为了验证,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正确性,然而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下面我们就跟随卢瑟福实验中的阿尔法粒子穿金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子内部的具体构成情况。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及组成元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原子内部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能简述核内质子与中子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原子认识框架,激发其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科学概念,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理。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内容:1. 原子结构图示和电子排布的模型教具;2.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资料;3. 原子结构相关实验视频或实验演示器材;4. 课堂互动软件或黑板等教学工具;5. 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以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通过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软件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软件中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依然在许多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来展示重要的概念、公式或解题步骤,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跟随老师的思路。
而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材料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习题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实验或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反应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原子的结构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难点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接受原子的结构,就必须讲清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经历了一个满长 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学生跟着化学家们一起探究原子的结构,并通过多媒体 动画宏观展示原子的结构,体现原子的内部结构中各粒子的存在形式,逐步理解各粒子 之间存在的关系,经过练习确定各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通过科学史话来反映化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的探索历程,引出本课解决的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球体吗?原子的体积大小怎样?
2.原子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3.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导入
4.原子中各种粒子的带电情况如何?
5.什么叫核电荷数?它与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下列表格,可以看出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我们能找出一些规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粒子的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核
电性
原子的种类 氢 碳 氧 钠 镁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小结
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的构成,认识了原子内部的微观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总结了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核外电 子的排布规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姓名 学科
邵毅 化学
第十二师二二二团 单位名称
子女学校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
原子的结构
难点名称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2020.8.28 人教版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首先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化学家们最初也是 通过想象来确定原子的结构,对于微观粒子的认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 为它看不见无法触及,所以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构成原 子结构的各粒子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它的建立既重要而又有难度。
第三单元 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生归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难点
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2、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就能很好的解答学生的这些疑问。
本课题研究看不见的粒子——原子,认识物质是可分的,对今后化学内容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入课题
(1分钟)
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
(2分钟)
设疑
(4分钟)
分析、交流、归纳
(15分钟)
设疑
(3分钟)
分析、交流、归纳
(5分钟)
提出新问题
(1分钟)
阅读归纳
(3分钟)
练习
(2分钟)
提出问题
分析、交流、归纳
(3分钟)
小结
(2分钟)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果抛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能否再分?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没有可以证实你说法的事实依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播放录像、动画片来进行教学,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示,用创设的情境来展示原子内部的结构,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使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_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原子基础了,所以在讲述时没有第一课时那么难以理解。
教学中将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观看微课、动画,画图等方式来得出电子的分层排布;尤其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最后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出来,进行德育一体化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成教案中的教学目标。
二、教案课题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离子的形成。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感知模拟能力。
3.通过对整个原子内部结构的认知和探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建立宏观微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科学理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感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点: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离子的形成教学难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微课辅助,多媒体辅助,交互式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学流程肯定学生答案,补充规律分解任务,分几层?每一层最多排几个电子?引导学生分类思想指出“稳定结构”,引导启发“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找到每一层上的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第二层最多......最外层最多......游戏:闯一闯给出一个氯原子,质子数为17,请问最外层电子数为多少?观察以下几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有什么规律?找出:第一排金属原子特点: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第二排非金属原子特点: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最后一排稀有气体原子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自主探究:怎样使以下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对于钠原子得7个或者失掉1个,哪种方式更容易?总结:不同类原子的得失电子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原子离子异同,引出离子概念帮助学生建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想布置作业:课下将学案所给题目做完,有余力的同学将思维导图建构完整 + 11 2 8 1 +17 2 8 7看动画,验证自主探究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外层电子数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金属原子小于4 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大于等于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原子8(氦为2)不易得也不易失得出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会变化的,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思考: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有何异同?变化后的微粒和原来的钠原子完全一样吗?新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带电的原子,这种新微粒叫做离子。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
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
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
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
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原子的构成》
称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
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
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
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
显电性的原因;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 教学目标
法去探究客观规律;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
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了解我国在
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原子的构成 活动一、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你能否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 目的: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 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 活动二、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 4-1 教师提出问题: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 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 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 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决定的呢? 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 原子的构成。 活动三、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 4-2 教师提出问题: 1、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 2、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 3、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 的一些规律。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2、核 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即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活动四、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与地球的体积比 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体积小及原子核更小。并转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备课教师教材简析本节课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先对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进行介绍,接着介绍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离子作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⑴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掌握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⑵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⑶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引(一)白板呈现 复习旧知【复习旧知】上节课我吗学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现在通过科普文章《电子的独白》来复习一下原子的内部结构,课件展示。
(找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变思考)。
(二)借助资源,情景导入提出问题:从文章中你能得到电子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播放视频】那么,电子究竟在核外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一起观看科普小视频来寻找答案。
(播放视频:核外电子的运动)边听边思考设计哪些知识点,并找出关键字对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做出思考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自己的猜想白板展示《电子的独白》科普文章,让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回归到微观世界,复习旧知,在提出“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利用白板的资源库,导出视频。
学生先对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做出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通过观看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视频,完成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变。
二、探(一)多重交互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并结合课本54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2.核外电子最少可以排几层?做多可以排几层?电子层与原子核远近的关系。
3.核外电子的排布与能量有什么关系?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展示交流结果。
通过对展示出来的问题的讨论与展示,共同总结电子层、电子层与核距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子在核外运4.第一层最多排几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几个电子?第二层呢?【总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最少排一层,最多排七层;离核由近导员,能量由低到高。
精选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精选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1.精选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早上雾气很大,出门有点冷,因为要给学生上课,心里很紧张,到了学校也无法缓解这种紧张的情绪,对,我很紧张,虽然从老师,学生,室友的角度都看不出我的紧张情绪,但是我,确实很紧张,直到,孩子们做完操回到教室,一个个的坐好安静下来,我深呼吸一下,让学生收拾好书本,开始我的第一节课。
我即使再紧张,也要控制,因为我的课只有45分钟,紧张也是一堂课,享受也是一堂课,还不如好好呢。
上课的时候,感觉的不是我把这节课上完了,时间也掐得比较准,而是初三(1)班的孩子积极地配合我,认真的在听讲,思考的时候大家都在动脑,记笔记的时候没有一个是不动起来的,也就说我上课的时候他们在听,在参与,而不是我一个人讲。
上完这节课,翟老师和我大概的交流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三点:①在化学史部分,介绍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时候,关于这三个现象,我引导的太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出来,可能那些层次相对低一点的同学不一定会回答的出来,我自己原本的处理是组织学生讨论,当时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又怕控制不住学生就临时把讨论去除了。
②介绍核电荷数这个概念的时候,只是由学生从书本53页的段落中寻找到,但是却没有向学生自己介绍这个概念。
③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可以省略,这个知识点,就忘记了向学生讲。
基于以上这几个失误,我要记在我的反思上,便于以后工作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今天第一天上课,上完课自己的感觉还是不错的,翟老师和一班的学生都说上的蛮好,虽然我知道这个“蛮好”带着点安慰,但是我就当是真的“蛮好”来接受吧,哈哈,自我安慰一下。
明天去那边学校,第一件事情是拿一班学生的化学作业批改,从作业中来看看自己上课到底上的怎么样,看看他们反馈的信息才能真正知道一节课的质量。
2.精选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篇二《原子的构成》课题的教学,教材编排上是叙述性的,很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的资料短片,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
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过渡]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但是,
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
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问题促思]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
[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
[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
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
粒子没有受到阻挡,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坚硬的东西,原子内部可能有一个实心的核,就象我们家乡的杏子中有一个“核”一样。
学生3:原子核不是一个实心球,它也是由许多微粒构成的。
3、知识讲解
[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原子的构成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活动探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学生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构成。
学生2: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