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黎兆跂)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黎兆跂)第十章

第 14 页
四 生命的历程 (八)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心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和适应,由此产生了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态度,是一种超脱的智慧。如果一个人 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感,他将会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动植物的一种存续状态,其以新陈代谢为基本存在形式,能够 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衍后代,并能够适应、改变环境。
二 生命的形态
第6页
生理性生命
人类首先作为生理性 的肉体生命而存在,通过 饮食、呼吸等各种生理活 动来维持生存。
精神性生命
人的精神性生命最大 的特征是“超越性”—— 超越自我、超越空间、超 越时间,并且永不停歇。
第9页
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幼儿开始自主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这个阶段,自主与羞怯 的心理冲突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上。
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规范幼儿行为,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的任务。
另一方面,幼儿开始有了自主意识。
家庭教育对幼儿极为重要,过度溺爱将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过度 保护或惩罚不当,都会使幼儿产生自我怀疑,同时变得十分羞怯。
四 生命的历程 (三)学前期(3~6岁):主动与内疚的心理冲突
如果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 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 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受到讥笑, 幼儿就会感到羞愧和内疚,并逐渐失去自信心,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幼儿的主动性超越内疚感时,他们就能 够正视目标,并坚定地去追求有价值的目标。
第8页
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 婴儿还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需求,若其需求很快得到满足,就会对周围 的人建立起信任感。 信任感有增强自我力量的作用,具有信任感的婴儿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对未来有强烈 的期待。反之,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就会不敢希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第十章 生命“新”关怀——珍爱生命,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第十章 生命“新”关怀——珍爱生命,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2)身体。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 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些症 状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 ,应引起注意。
(3)行为。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 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 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根据以上种种征 兆,可以为自杀预防提供线索和可能。
二、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关爱生命、直 面死亡和生命价值教育。
案例精选
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 、教育家。她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并有聋哑之 疾,但仍以惊人毅力学完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 她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等5种语言,出版 了《乐观》、《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14部 著作。有的被译成50余种文字,风靡5大洲。1965 年,当她85岁高龄时被选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 。
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 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案例中王某总对着 空气说话就是自杀的一种征兆。案例告诫我们, 要珍爱生命,积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 心态,采取有效的途径解决心理问题,顺利地度 过大学美好的时光。
教学检测
一、思考题 1.生命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 2.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大学生的自 杀行为?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
(一)个人心理咨询 (二)小组咨询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时应注意的问题
1.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2.相信心理咨询老师 3.不要期望在心理咨询老师这里得到所谓的“最终答案” 4.不要急于见到效果 5.注意咨询的方式
综合案例解析——请不要总对空气说话
王某,女,某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21岁。父母对 王某要求很严格,尤其在学习上。王某的母亲是 护士,由于受母亲的影响,王某对个人卫生要求 非常严格,在学校吃午餐都是用随身携带的酒精 棉先擦拭餐具。从不和同学们一起共餐用筷。中 学时有一次同学过生日,王某也去参加,第二天 有个同学感冒发烧没来上学,母亲知道后立即带 王某去检查身体,在检查过程中,王某开始呕吐 ,从此不再参加同学聚会。大学时,她睡上铺, 有一次一位女生调皮从另一个床铺跳到她的床上 ,她知道后,立即将床单和被罩洗掉。到后来, 只要人家碰到她用过的东西,她都要小心清洗。 和她接触的人都知道她很怪,同学们对她要不就 是抵触,要不就是敬而远之。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十章、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界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3、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自我意识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挫折耐受能力)(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情绪调控能力)(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5、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6、压力:也叫应激,它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7、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8、影响压力的因素:(1)经验(2)准备状态(3)认知(4)性格(5)环境9、处理压力的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10、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它包括挫折情境、挫折感受。

11、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此时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互动法: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小组活动:评估学生运用保持心理健康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二章: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2.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实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概念和策略角色扮演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理解程度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策略的能力第三章:人际沟通与交往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3.2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策略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概念和原则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的人际沟通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法:评估学生运用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第四章:自我认知与个人发展了解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发展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个人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实用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概念和方法反思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个人发展4.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五章:心理障碍与求助途径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障碍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了解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5.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介绍讲授法:讲解心理障碍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能力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障碍的理解程度和对心理求助途径的了解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的能力第六章: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保护6.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6.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自我保护策略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心理危机干预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程度和对自我保护策略的掌握角色扮演法:评估学生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自我保护技巧的能力第七章:心理素质提升与锻炼了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通过锻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7.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实践锻炼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锻炼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7.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心理素质的理解程度和对锻炼方法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提升心理素质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八章:网络心理与心理健康8.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心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维护心理健康8.2 教学内容网络心理的定义和特点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维护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心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心理案例,提高学生对网络心理的认识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网络心理的理解程度和对心理健康维护策略的掌握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网络心理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心理准备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调整心态,做好职业心理准备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职业心理准备的策略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职业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职业心理准备的策略和技巧个人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实践,提高职业规划能力9.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理解程度和对职业心理准备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职业规划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十章:心理学科普与心理健康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增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概述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小组讨论法:探讨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需要关注的内容: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课本心理卫生第十章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课件

大学课本心理卫生第十章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课件

二、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
1、幻想期(10岁前) 2、兴趣期(11~12岁) 3、能力期(13~14岁) 2>、探索阶段(15~24岁) 1、试验期(15~17岁) 2、过渡期(18~21岁) 3、初步承诺期(22~24岁) 3>、建立阶段(25~44岁) 1、尝试期(25~30岁) 2、稳定期(31~44岁) 3、职业中期的危机阶段(30~40岁) 4>、维持阶段(45~64岁) 5>、衰退阶段(65岁以后)
第二节 就业准备
一 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正视社会现实 2.客观分析自我
3.主动参与竞争
• 二、求职技巧
• (一)自荐材料准备充分 • 自荐材料包括自荐信,个人简历,证明材料和学校推荐表 等。 • (二)注重塑造专业形象 • 1 .应聘时着装应整洁大方,干净利落。 • 2 .自荐时应充满信心,落落大方,交谈时从容不迫,声 音适度。 • 3 .自荐时以礼待人,举止应得当。 • 4 .要注意言语平实,客观,避免锋芒太露或夸夸其谈。 • (三)从容应对面试 • 1 .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 2 .进行模拟问答。 •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工作环境
网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每天与电脑为伍, 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二)工作疲劳
工作过度疲劳的征兆,最明显的就是情感枯竭。过度 疲劳既源于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一 定的联系。
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
——由第十小组全体人员研发而成

第一节:生涯规划
• 一、概念与意义 • 概念: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 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 时间和行动方案。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 的最大化。 • 意义:(1) 引导个人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资 源优势,帮助个人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 (2) 引导个人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 使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 引导自己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 (5) 引导自己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 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6) 使自己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 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 职业目标与理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心理健康的定义。

小组讨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实践环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讨论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组活动: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练习情绪调节技巧,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等。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分类。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讨论:探讨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场景。

小组讨论:探讨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实践环节:练习倾听和表达技巧,如非暴力沟通等。

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建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建立自尊的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

自尊的定义与重要性。

建立自尊的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活动自我探索:进行自我认知的练习。

小组分享:分享自尊建立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练习自我肯定和自尊提升的技巧,如自我赞美、自我反思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一、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相关理论。

4.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第二章:情绪管理1. 导入: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情绪的定义、分类和调节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讨论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

4. 总结: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三、第三章:人际交往2. 教学内容: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练习交往技巧。

四、第四章:自我认知1. 导入: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认知的定义、方法和意义。

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4. 总结: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五、第五章:学习心理1. 导入:讲解学习心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心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学习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策略。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讨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4. 总结:强调学习心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第六章:压力与应对1. 导入:讲解压力对小学生的影响,以及应对压力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识别压力源、压力表现,学习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放松技巧、时间管理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面对的压力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应对压力的方法。

4. 总结:强调学会应对压力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减轻压力。

七、第七章:网络心理1. 导入:介绍网络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讨论网络使用的利与弊,学习健康上网的技巧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

原 因: 焦虑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积累的挫折 感和失败体验,成年后遇到新的精神刺激而从潜 意识中激发,从而导致焦虑症。 人本主义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 的不一致而引发焦虑症。 从社会——文化的观点来看:社会竞争的加剧, 生活、工作压力,使部分心理适应承受能力较低 的学生会焦躁不安, 觉得无所适从,心理失去 平衡,患上焦虑症。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
二、人格障碍
定义: 人格障碍亦称为病态人格,指在 没有认知过程或智力障碍的情况 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 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 人际关系异常行为模式。 (一)主要表现特征: 1.社会适应性差。 2.没有自知之明。 3.无责任感。 4.极端猜疑和固执。 5.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发病原因
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 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 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单亲家庭更易出现。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 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 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 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 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 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 才能不突出等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 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 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 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 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定义: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大脑长期的情绪紧张和 精神压力,使精神容易兴奋或脑力容易疲 劳,并伴有情绪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 (如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的神 经症。 症状: 1.衰弱症状;
如脑力易疲乏,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 2.情绪症状; 紧张烦恼,激动易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爱生命-向阳而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与生命教育精选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爱生命-向阳而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与生命教育精选全文

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机

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在情绪情
制,因此,大学生难免会产生心
危 机
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低,独
理危机。

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差;解决问题

时缺乏主动性,行为冲动欠理性,
响 因
经常会有毫无效果的应对行为。

02 心理危机应对
一、心理危机中个体的反应 二、心理危机发展的阶段 三、成功应对心理危机
如今,钱海军通过实际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分析与点评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并且每个人的生命 长度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学会爱 他人也爱自己,展现出自我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活出人生的精彩。
1
心理危机概述
2
心理危机应对
3
珍爱生命,与爱同行
这一阶段中,个体 求助的动机最强,常常 会不顾一切地发出求助 信号。
成长阶段
个体经历危机后 会重新体验和反思自 己的心理变化过程, 可能会变得更成熟, 获得更多和更有效的 应对危机的技巧。
但也有人消极应 对,从而出现种种心 理问题。
第二节 心理危机应对
培养健全的人格



功 应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体 的
至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

第三类是中性的反应,包括转移、反向、压抑、倒退、合理化、投射等。产生何

种类型的心理行为反应与个体的个性特征、适应能力和以往的生活经历等有关。
第二节 心理危机应对
22
冲击阶段
防御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

一般发生在危机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感悟生命体验唯一的历程全套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感悟生命体验唯一的历程全套PPT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第三节 生命的重塑
一、是谁创造了你的世界
❖ 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创造的, 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愿意, 不妨在匆忙的人生路上,停下来,好好觉 察在你生命里有哪些模式,为你创造出了 什么样的结果。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二、向内觉察
当我们能勇敢地去接触过去所避开的、所没觉察到的地方,经历更深的地方,去觉察更深层的内在,从行为进入自己的思想、感觉、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 编 周莉 副主编 赵妍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 十 章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感悟生命:体验唯一的 历程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创造者及艺术家。 --阿德勒
❖ 你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 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埃克哈特·托利
当我们能勇敢地去接触过去所避开的、所没觉察到的地方,经历更深的地方,去觉察更深层的内在,从行为进入自己的思想、感觉、情 绪、伤害、恐惧以及对爱的渴望,直到深层的自我价值,我们就能够作出更好的选择。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三、觉察你的冰山
❖ 觉察一方面包括觉察我们平时逃避的和不 愿看到的;另一方面就是觉察我们的潜意 识。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是无限宽广而 且无限深的。
我们幼年所学的各种规则,就是内心无形的绳索 言语上:间接、委婉地说出自杀的念头或扬言自杀;
● 鼓励他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我们重新觉察后,就可以作出新的选择,这 死亡是生命的导师,正因为有了死亡,才有对生命的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评估。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心理健康的话题。

主体: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评估。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情景剧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影响。

主体:讲解情绪的种类和影响,教授管理情绪的技巧。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总结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三章:人际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教授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总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四章:自我认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自信的策略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培养自信的策略。

总结: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我认知和自信的成果。

第五章:压力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压力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

有效管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应对考试和学业压力的策略。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詹姆斯 物杜威. 杜威. 2)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从一个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 《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可观察的行为 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反应 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 反应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部分复习题: 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 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 意什么问题? 意什么问题? 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简答题: 4,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谈话法 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 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 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 作中的意义. 作中的意义.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重点篇章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 第八章 人格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他的诗风颇具独特性。 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代表作《陋室铭》、 《乌衣巷》。他作《浪淘 沙》九首,本课是第一首。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二二 部分
二 探寻生命意义和价值
1 生命意义 2 活出生命的意义
1 生命意义
A
定义
生命意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中的目的、目标的认知和追求,即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独特的目的或者核心的目标,人们必须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去做 一些事情。
B
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情绪健康 有正相关,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能够减缓消极生活事件对忧郁的影响。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是通过诗中哪些字词想象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 2、后两句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写出了黄河什么特点?有什 么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憧憬?
• 要求: • 1、先读,再圈点勾画,思考、交流后,由组长执笔敲定答
案。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礼物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礼物

第十章理解生命珍爱人生活动一第一节生命与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人生是个有始有终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宽度,即实现生命的意义,活出精彩体现价值。

生命总会面临无尽的挑战,唯有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关怀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你才能拥有一个丰盛的人生。

因此,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命教育及其意义生命教育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认识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境界),是一种自我认识及自尊的教育(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性格,并对各种生命现象持尊重和态度和人道的关怀),是一种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发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是一种体验教育(身历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二、死亡教育及其价值生命教育不可能不谈“死亡”,因为生命就是有生有死的过程。

《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说“只有当我们学会面对死亡,我们才能学会生命中重要的课题;生为一个人,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如何面对自己并与自我达成协议”。

谈论死亡,就得要触动生,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的方向的重新追寻,或关于如何停下来思索,调整,作出某些放弃。

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死的思考,以便促使其对生命的警醒与觉察,降低学生对死亡的害怕、恐惧与逃避,使学生能够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赋予对生命意义的重新体验与思考,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三、生命与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一)建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观(二)规划自我提高生命质量(三)开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四)预防自杀保护生命第二节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生命”是个很直观而又很神圣的字眼,也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好像谁都知道。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考点 P249一、单项选择题:1.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2.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D )A.《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3.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二个方面。

( B )A.思想健康B.心理健康C.行为健康D.精神健康4.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 C )。

A.积极的B.消极的C.具有二重性的D.无效的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A.否认B.文饰到C.投射D.幻想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C )A.文饰B.转移C.投射D.幻想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 )。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

A.反向B.投射C.压抑D.幻想10.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D )A.投射B.文饰C.否认D.反向11.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 )A.文饰 B.否认 C.投射 D.反向12.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B )。

A.转移B.文饰C.反向D.退行13.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A )A.升华B.投射C.退行D.幻想14.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 C )A.升华B.文饰C.反向D.转移15.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依然继续吸烟如故。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十章 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十章 人际交往
一个班,撑起一片天!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No Man Is An Island ——约翰·多恩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单项
人 际 关 系 的 状 态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单项注意
双向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相互作用水平 低

情相 感互 融依 合赖
共 同 的 心 理 领 域
•20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1.人际交往的深度的评价
❖ 社会渗透理论 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特征, 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
人是社会性动物,交往是人的本能
第十章 人际交往
02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3
第十章 人际交往
第一02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社交困惑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4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 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情感交流、信息 沟通和物质交换的动态活动过程。
•28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社交困惑
3.情绪左右沟通
•29
4.技巧的缺乏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社交困惑
5.网络依赖
•30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社交困惑
我们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源于英文Social Network Service,指通过建立公共的网络 平台帮助注册用户间建立网络联系的互联网服务。如微信、豆瓣、微博 等,国外的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十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一、教学目的1. 了解生命过程,探索生命的意义,了解面临丧失的过程,学会面对丧失与哀伤。

2. 了解心理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机制。

3. 掌握如何预防心理危机,无论当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遭遇危机时都了解如何应对。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28-S30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生命的意义,了解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掌握如何预防以及应对心理危机。

教学难点:掌握当自己和身边的人遭遇心理危机时如何应对。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六、教学过程(一)S28:生命及其意义1.问题引入什么东西到处都是但却无比珍贵?什么东西一去不复返?什么东西是有限的,但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教师总结:是生命。

生命给予了人机会去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生命给予了人力量,生命也给了人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个丰盈的人生?2.生命及其过程(1)含义从生物学上来看,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心理学意义的生命的内涵比生物学意义的要丰富得多。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

(2)生命形态①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

②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

③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

3. 大学生关于生命意义的困惑(1)引导案例:有一次上哲学课,老师问大家: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你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有:为了明天生活得更好!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得让自己的生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放出光芒!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当你将要死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遗憾,我可以安心快乐地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压力的因素:经验、准备状态、认知(面对压力时,在没有任何实际的压力反应之前先辨认压力和评价压力,两个阶段:初步评估压力来源的严重性,二级评估处理压力的可能性)、性格、环境。
2、处理压力的方法:三个不同的阶段:⑴冲击阶段,当压力来临时。⑵安定阶段。⑶解决阶段。
应对压力的策略: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和消极。
四、挫折的应对策略:⑴正确认识挫折。⑵改变不合理观念: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⑶加强修养,勇于实践。⑷优化自身人格品质: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一、焦虑的概念,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一、压力及其来源
1、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是一个过程。
2、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
⑴身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身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主要原因。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⑴一般常态心理。⑵轻度失调心理。⑶严重病态心理。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⑴有正常的智力水平。⑵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⑶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⑷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⑸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保健网络、增设专业机构。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科学的健康观念:世界卫生组织宪章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界定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⑴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⑵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⑶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1、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
2、恐慌障碍: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
3、恐惧症: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
分类: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特殊恐惧症。
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抽烟。
正确的应对方法: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
二、挫折的产生原因:外在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和内在因素。
4、强迫症: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或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
5、创伤后应激症:表现是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
三、焦虑的应对策略:⑴认清焦虑状况。⑵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下面迎战。做记录。⑶学会放松自己。⑷运用想像减轻焦虑。⑸进行理性思考。⑹接受专业治疗
⑵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⑶社会性压力源: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⑷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1、压力下的生理反应: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2、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有积极的: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有消极的: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等。
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而做出的反应。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三、挫折后的反应:⑴攻击行为;⑵冷漠;⑶幻想;⑷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机,借此保护自己。
可以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
十种表现方式:①否认。②幻想。③压抑。④投射: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⑤反向: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⑥转移: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⑦退行: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⑧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⑨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⑩升华: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