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调查研究
基于静态游人行为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基于静态游人行为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作者:贺翔宇徐留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其使用者,游人的行为特征是评定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指标。
选取上海市创智天地广场作为调研以及访问对象,通过对现场的调研和访问,探究各种静态行为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开放空间内各子空间的游人人数,从而研究游人偏爱停留驻足空间的特征,为开放空间的改造及规划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静态游人行为;城市开放空间;创智天地;驻足停留空间Abstract:Urban op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environment. As the users,tourist behavior is a key indicator of assessing urban open space.Through selecting the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community (KIC)plaza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urvey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laza, the paperstud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tourist behavior and urban open space. Moreover, by the statisticsof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n every subspace of the open space,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of staying space which people prefer to,and then reaches relevant conclusions which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urban open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planning and designing.Key words: static tourist behavior;urban open space;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community (KIC);staying space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1概况1.1研究背景城市开放空间是构成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市民参与城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城市的开放空间——兼论邻里公园的设计
在农 业 社会 !园 林 的服 务 对象 是 以帝 王 为首 的少 数贵 族 阶层 !主 要 创作 对 象为 宫 苑% 庭院 "花 园等 $ 一 般 来讲 !中 国 古典 私 家园 林 在魏 晋 时期 已 经成 形 ! 当 时 政治 形 势 险 恶 !战 乱 频 繁 ! & 隐逸 之 风’ 流 行 !文 人 们 想 要 营 造 的 是 一 方 属 于 自己 的独 立的 园林 空间 $ 因 此古 典私 园从 诞生 之日起 就具 有封 闭的 特性 $ 尽 管宋 代以 后的 私家 园林曾 有过 &洛 下园 池 不闭 门 ’%& 遍入 何 尝问 主 人’ 的开 放式 园林 空 间的 痕迹 ! 但那 只 是& 春秋 佳 日’ 等特 定时 段内 特 定人 群 的短 暂 聚会 之 所! 丝毫 没 有影 响到 园林 设 计在 长 期的 封 建制 度 下累 积 %承 袭而 成的 封闭 %清幽 的特 性$ 到了 工 业社 会 !大 工业 生 产使 社 会发 生 了巨 大变 化 $ 由 于新 兴 阶层 的 出现 !园 林 已不 再 为少
!"#$%&’()*+,-./0
在 不同 的 社会 发 展阶 段 !城 市开 放 空间 的 设 计 有着 不同 的 指导 思 想和 理 念! 这种 不 同主 要 体 现在 不同 的服 务对 象和 创作 对象 两个 面$
数贵 族 所独 有 !而 转 变为 为 普通 大 众服 务 $ 由于 集 居在 城 市 中 轻 松 休 闲的 生 活 空 间!所以 园 林 的创 作 也 就发
园 也从 不 同 层 次 #不 同 内 涵 细 分 为 城 市 公 园 # 特 征 公园 # 邻 里 公 园等 " 城 市 公 园 包 括 联 合 公 园 # 运动公园)特征公 园包括特色公 园#主题公 园# 花卉 公 园)而邻 里公 园 包括 街 道公 园 #区 级公 园 " 经过 初 步调 查 与研 究 发现 ! 我国 公 园的 设 计 还 不够 细 致 深 入 和 层 次 分 明 " 综 观 我 国 各 个 城 市! 城市 公园 #特 征 公园 都 不匮 乏 !而 邻 里公 园 的 规划 与设 计却 往往 被忽略 " 邻里 公 园是 指 这样 一 种城 市 开放 空 间* 由 草 地 #林 地 和 种 植 区等 软 质 景 观 组 成 ! 通 常 位 于 街 区内!其细 部和 设施 服务 用于 不同 类型 的活 动! 如 运 动 # 休 闲 等 !具 体 用 途 依 邻 里 的 密 度 和 区 位 而 定! 主要 服 务于 当 地的 步 行者 " 现代 生 活的 快 节 奏使 人们 感到 格外 紧张!他们 希望 有个 放松 心情 # 恢 复体 力 # 健 身 娱乐 的 环 境 ! 而 邻 里 间 人 际 交 往 和感 情沟 通 也需 要 一定 的 空间 场 地 !所 以适 度 地 规划 设计 邻里 公园 是非常 必要 的"
哈尔滨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 : 以哈 尔滨 市 的 斯 大林 公 园 、 国公 园 和 清 滨公 园 3个 具 有 代表 性 的 开放 式公 园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了实地 建 采 调研 和 问卷 调 查 的 方 法 , 查 了 开放 式公 园边 界 空 间 的 使 用 现 状 。结 果 表 明 : 界 形 式 过 于 单 一 ; 界 空 问 调 边 边
22 .
问卷 调 查 法
对 公 园 的使 用 者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3 调 查 结 果 与 分析
3 1 实 地 调 研 结 果 . 31 1 斯 大林公 园 边 界形 式特点 : 园沿道路 . . 公
一
阐述 了开放 式公 园边界 空间 的使 用现 状及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建议 。 并
公 园 内边 界 空 问 使 用 状 况 : 公 园 整 体 呈 带 该
状, 外部 与 城 市道 路 及人 行 道相 接 ; 内部 与江 堤 、
江 堤 边 步 行 道 相 接 , 用 者 多 沿 江 堤 与 绿 地 问 步 使
建 国公 园始建 于 1 4 年 , 99 位于 道里 区建 国街
和 通 达 街 交 界 处 , 同 占 地 面 积 约 3万 m 各 类 公 , 树 木 10 0多 株 , 地 近 2万 1 是 哈 尔 滨 市 第 0 绿 T, I
一
行道 活动 。绿地 内活 动者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绿地 道路 活动或 较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 186•价值工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无湖市鸠兹广场为例R e s e a rc h o n U r b a n O p e n P u b lic S p a c e D e s ig n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B e h a v io r:The Case of Wuhu Jiuzi Square施映S H I Y i;车震宇C H E Z h e n-y u(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Kunming650500, China)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 bstract: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W uhu,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Key w ords: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
徐州市城市绿地开放空间调查研究
园 , 中不 足 的 是 泉 山森 林 公 园至 今 仍 是 有 偿 式 经 营模 美
用的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一 伯肯海德公园, 一 成为世界园林
史上 的第一 个城 市公 园 , 自此揭 开 了城 市绿地 开放 空 间 的 设计 和建设 序幕 。 在我 国 , 随着人们 逐渐 认识 到城市绿 地开 放空 间建 设
式 , 属于 城 市 绿地 开 放 空 间 。( ) 旁 绿 地 星 罗 密 布 。 不 3街 徐 州市 为一座 老城 市 , 道 路规 划 上 仍 沿用 的 是 4 在 0多年 前的方 案 , 就 使 得徐 州 市 的城 市 街 旁 绿 地 面 积 相 对 不 这 大 , 在设计 上还 是较 为 讲 究 , 已成 为 徐 州 市城 市 居 民 但 现 最 常使 用 的场 所 。
城市公共空间印象调查报告
城市公共空间印象调查报告城市生活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社会或人际关系,丰富和新颖的体验,多种参与.学习和选择的方便;而且,与小城镇相比,可利用的文化.娱乐和服务设施也更丰富多样。
因此,城市是具有多样性和对比性特征的场所;具有使人分开或聚集在一起的潜在功能;既为人提供机会,又约束人的行为;既安全又危险;有隔绝又融合;既丰富又贫乏;令人激动又令人厌烦。
总之,有利也又比有弊,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
城市生活对一些人非常合适,但对一些人则恰恰相反。
因此,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城市的景观设计设计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设计,通过改善和加强原有环境空间场所存在的科学合理性与艺术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
但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空间的建设在决策、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就某些个体而言,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不断下降,功能及艺术上甚至产生退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尽力地去防范和改进。
而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公共性空间环境场所,如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公园、公共设施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关系。
在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从“城市公共环境”这一对象关联层面切入,在景观设计领域展开探讨并加以实践,对于建构富有特点、易于识别的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走过许多的弯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对艺术化、人性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城市环境的渴求与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
然而今天,中国的城市依然夹杂着人们错综复杂的矛盾情感,急速膨胀的城市更多伴随的是迷失的焦虑。
此背景下,重新审视我们当今居住生活的城市,并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引导城市公共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挖掘城市的可读性与可识别性,则责无旁贷。
环境行为学
块状滨水开放空间是指比较集中的、具有一定尺度的与城市水体有密切关系的城市开放空间,根据与水体的关系又可分为:内陷型和外凸型。其中前者以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为代表,后者的典型案例则是中国香港的尖沙咀文化艺术中心广场。
(3)复合滨水开放空间
在城市发展和演变的漫长过中,带状和块状滨水开放空间混合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复合滨水开放空间。纽约的曼哈顿和上海陆家嘴这两个滨水城市中心区,都具有复合滨水开放空间的特性。
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其滨水区的类型属于江滨。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芜湖市滨水区指的就是芜湖市江滨区域。
1.3几种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典型形态
(1)带状滨水开放空间
以上海外滩和滨江公园为典型,在密集的城市和黄浦江之间形成一片带状的开放空间,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览、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芜湖滨江公园就属于这种类型,沿长江南岸铺开的长条带状公园。
2.3对环境的多种感觉
人对环境的多种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动觉这五类,虽然视觉占支配地位,但听觉、嗅觉、触觉、运觉都参与对环境的感知。不同的感觉相互起着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如果不同的感觉提供了同一的信息,感知就会更加深刻。人对环境的感觉既随人的发展阶段不同,也因个体之间的生理、心理、文化差异而迥异,还会与人的欲望有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类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感觉,才能对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上午,在公园中的绝大部分还是老年人,他们聚在小亭子里聊天、打牌、下棋。一般如果阳光充足,来此活动的人也会更多。
下午,公园中的活动人群年龄层次较多样化。依然有老年人从事着早上的活动,同时加入了不少年轻人。如本页广场照片上的那群人,正是一群二十不到的青年人,他们正在举行一个小型的车模聚会,各式的遥控汽车、遥控飞机,玩得不了亦乐乎。儿童在3-4点也陆续多起来,不少大人带着小孩在晚餐前来到滨江公园游玩。同时还可以看到中、青年人在园类遛狗,甚至还有来此拍婚纱照的新人。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进展探析
TseiraMarauani和IritAmit-Cohen(2004)把开放空间规划方法划分成两大类[1]:一是“需求类(demand approach)”,多数为规划师和地理学家所关注,重视人们对休闲、游憩和环境质量的需要,研究的开放空间类型多是市区或市郊的公园和其他绿地;二是“供给类(supply approach)”,多数为生态学家和自然保护论者所关注,注重开放空间的保存以保护其景观和自然价值。
本文探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属于“需求类”,当前在美国采用的有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和复合价值法(GRASP)。
文中的系统规划法和服务水平法引自美国NRPA ①制定的1995年《公园、游憩、开放空间和绿道规划指南》 (Park, Recreation, OpenSpace and Greenway Guidelines)②(文中简称“NRPA95指南”),是迄今为止,美国各州、各城市普遍参照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进展探析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Approaches in USA摘 要: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其中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复合价值法(GRASP)是最普遍使用的3种方法。
系统规划法主要强调从评价居民需求、编制规划、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到规划反馈、使用评价等规划体系的完整性。
服务水平法侧重将居民游憩需求通过相应的公式和量化手段体现在规划空间要素中。
复合价值法的重点在于评价现存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策略调整和空间、设施配给。
这类把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国内同类规划学习,以有效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体现规划的人文关怀。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文章编号:1000-6664(2012)11-0062-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3-17; 修回日期:2012-06-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风景园林的游憩规划设计标准与规范研究”(编号51278347)资助Abstract: The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in USA has a set of systematic theories and scientific methods, among which the system planning method, level of service (LOS) method, and Geo-Referenced Amenities Standards Program (GRASP) are the thre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The system planning method stresses the integrity of the planning system from the evaluation of residents' needs, planning forma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supply plan to planning feedback and usage evaluation. The level of service method focuses on reflecting the residents' recreational needs in the planning space elements by corresponding formulas and quantitative means. The emphasis of the composite value method lies in valuing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ing urban open space, and making targeted adjustment in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space and facilities supply accordingly. Such approaches that combine demands and supply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plann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level and embody humanistic care of planning.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ted States;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method1 系统规划法(System Plan, SP)系统规划法(图1)是NRPA95指南中,土地利用指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规划决策和住房、交通、教育、环境管理等战略制定中[2]。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综述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研究综述朱玲玲 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摘 要:本文在搜集和阅读大量绿色开放空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绿色开放空间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其次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研究现状及主要集中的几个方向上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绿色开放空间在现代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开放空间;国内外;不同视角1 绿色开放空间的概念中外学者对城市绿色空间概念提及的较多,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提及的较少。
城市绿色空间源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开敞空间一词,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解释,广义上是指: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空地、水域及其上面所涵盖的特性如光线和空气等;狭义上指绿地。
最近两年,才又有学者参照英、美等国开放空间的提法提出了绿色开放空间的概念。
才开始将城市绿色空间纳入开敞空间的研究范畴。
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指以土地、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空间表征的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园林、水体和绿地等 3 大组成要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研究较系统,基础研究扎实,内涵也比较丰富。
主要以空间规划为基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与自然条件相适宜,突出生态属性,注重绿廊、绿链和绿带的建设,将不同大小的公园、绿地等与开放空间有机地联结起来,形成生态网络系统;重视公众的态度,有关公众意愿调查研究也很多。
国内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研究显得较零散;中观、宏观层次的规划研究较少;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结合相对欠缺;实际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不够。
3 国内外不同研究视角3.1 城市地理学视角城市地理学主要从城市空间组织方面进行了绿色开放空间的研究。
指出开放空间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次组织的内涵;明确空间组织的基本目标、思路和要求,对城市开放空间组织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如王发曾等[1]界定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概念,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城市开敞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城市开敞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作者:李昊轩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试着联系实际,对城市开敞空间环境的发展略作研究,并尝试以西安大唐通易坊的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出发。
调查分析了大唐通易坊在城市设计的价值观念及外部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得失,创新研究了城市开敞空间中的实质环境、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及其对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问中的行为影响。
通过对于大唐通易坊的两次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及分析。
可以认为,无论是工作日或休息日,人们对于该步行街的印象基本一致,对于大唐通易坊城市公共空间的满意度一般,他们来此的目的集中以休闲和放松为主,他们对于其他项目(尤其如购物)的选择较少。
环境认知的心理体验过程可转换为人们对环境空间的体验、认知过程,并解决建筑与环境间互渗关系和人对建筑环境的认同感问题,从中寻找彼此间融契的钥匙,为设计者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开敞空间,问卷调查中图分类号:X1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问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主要研究空间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问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以西安大唐通易坊的调查分析为例,进行城市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1.研究理论背景及方法论1.1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城市开敞空间对城市空间整体品质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一个成功的城市空间设计中,有吸引力的城市开放系统必不可少。
而怎样的城市开放空间才会对人们产生吸引力,才是人们乐于前往而流连于其间的昵?人们对城市开敞空间有哪些要求昵?人们怎样看待城市中现有的开敞空间?这些问题正是设计人员的出发点。
要想使设计被人们所接受,就必须对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活动以及心理意知进行研究。
成都市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规划设计调查及改良分析
关 键 词 成 都 ; 开 放 夺 问 ;公 共 设 施 ; 规 划 设 计
中 图 分类 号 r 文 献标 识 码 A u
文章 编 号 1 7 — 6 1 (0 l l0 0 — 2 6 3 9 7 一2 1)O ~ 2 5 0 1
1 关于成 都 市公 共设 旋现 状 与市 民需 求 的问 卷调 查
蒜霸
理 论 研 究苑
2 0 5
成 都市 区开放 空 问公共设 施规划设 计调查及改 良分析
胡 川 妹 ,魏 宗 毅
( 都 理 T 大学 核 自学 院 , 四 川 成 都 6 0 5 成 I 10 9)
摘 要 随着社会物 质文化 的不断 丰富 ,人们 对精神 文化的需求 日益增 长 ,城市居 民对 自己所生存 、生活 的环境要求 也越来越 高。本文 主 要 从地域文化 角度 i发 ,对成都 市 区丌放空间 中的公共设施 整体规 划设计现 状进行 调研分析 ,并以能 反映城 区特 色文化 为前提 ,提 出相应 { J
调查对象:成都市民。 调 查 时 间 :2 1年 5 。 01 月 问卷数量 :1o f 2o ̄,回收10 份 。 00 1 )问卷调查。 xl :您认 为目前的城市公共设施能反映成都的形象吗? A)能 B)不能 c)有一点 D)不知道 x :对城市公共设施是否满 意? 2 A)很满 意 B)比较 满意 c) 太 满 意 D)不 太 满意 不 x :您 认 为 公 共设 施 的 建设 应 该 优 先 考 虑哪 些 因素 ? ( 选 ) 3 多 A)正常 人的使用 B)正常人的特殊需 求 c)老人 、小孩 、孕 妇 D ) 疾 人 E)体现 人 性 化 F)数 量 够 G)其 他 残 X : 为更 好 地 为市 民 服 务 .您 认 为 公共 设 施 需 要作 何 改 善 ? 4 A)让现 有公共设施能发挥作用 ,合理利用 B)条件许可时可改造 原有的公共设施 c) 修建时 卜 市民参与并征求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D) 设 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使用特点 E)其它 x :公共设施是否起 到为所有人群服务的作用 ? 5 A)为部分人服务 B)为所有人服务 c)不清楚 x :您认 为是否需要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或使用功能? 6 A)需 要 B)不需 要 C)无 所谓 2) 果 分 析 。 结 . 调查结 果显示 ,月前 成都市 民对现有城 市公共设施 总体上不太 满 意,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设施很少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 发去进行细节优 化设计 、安放 ,导致很多设施资源浪费 ;另外他们希望设施设计 、 置 时多为弱势群体考虑,如罔 l 所示 。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实证研究进展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实证研究进展胡国敏,李房英(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声景在恢复性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声景观概念提出以来,探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及相应的声景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声景和恢复性环境研究领域的重点。
文章简要概述了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的理论发展和表现形式,并从感知恢复、生心理反应、认知改善、视听交互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的实证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综述【中图分类号】X321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广大民众的精神压力,许多国家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与压力相关疾病的挑战。
尽管减压与许多因素相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日常环境对减压的重要性uw。
自1989年Kaplan教授提出“恢复性环境”概念以来,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恢复性效应在过去30多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证实,自然环境比城市环境更能促进个体恢复以达成学界共识“勺。
鉴于高密度城市的环境资源特征和市民普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各类城市开放空间的恢复性效应,旨在通过调查其环境特征与压力恢复之间的关系,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民众身心健康水平。
但由于人类80%的感官体验依赖于视觉刺激,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一视觉体验所证实,其与真实环境多感官体验的差异使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如今的城市开放空间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噪声之中,噪声污染正迅速被认为是一个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⑸。
为了反映宜人的城市声环境对一个可持续、健康的城市的重要性,加拿大作曲家Schafer在1960年末提出了“声景”的概念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声景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或)理解的声环境”[7]o随着声景研究领域的兴起,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声音在恢复性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及相应的声景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声景和恢复性环境研究领域的重点。
浅析定西路街道的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 1 ) 区位分析。定西 路是 中国上海 市长宁 区东部 的一条街 道 。该路南北 , 全长 2公里左右 , 北起 愚园路南至安顺路 。以餐 饮、 休 闲、 时尚为特色 ; 形成集 聚专业店 、 专卖店 、 品牌店 的特色商 业街 。其总体位置较为优越 , 所 以使其快速的发展 。以延安西路 为界 , 分为长宁路定西路一 延安西路定西路和延安西路定西路 安顺路定西路。延安西路定西路 : 主要包括餐饮 和商场及银 行等辅助设施。延安西路定西路一 安顺路定 西路 主要包括餐 饮 和中高档小区。前半段定西路而言 , 街道相对整洁安静。 ( 2 ) 人流分析。具有沿步行街区域 由南北 明显方向性街道布 局流畅 , 可以准确地引导人的运动行为。相邻地块回游较为频繁 , 商场广场人流较为聚集。 ( 3 ) 车流分析 。本路段主要以餐饮和银行生活辅助性设施为 主, 定西路全路段都为单行车道 , 有三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本身 较为拥挤 的路面上 , 尤其 上下班高峰时段 , 机动 车站到停放尤其
一
“
2 . 1 街 道公 共 空 间设 计 不足 , 缺 乏 一 些公 共 空 间设计
突 出。
1 . 2 街 道 空 间形 式分 析 ( 1 ) 街 道 肌理 分 析 。研究 城 市肌 理 有 助 于加 深 对 地 区 空 间形 态 的理解 。地段的历史人文特征、 自然山水格局 、 对商业利益 的追 逐等都会在城市肌理中有所反映。标志性建筑和路 网等 已建成 , 空问环境影响肌理形成 , 定西路路前半段主要商场餐饮较为集 中, 后半段主要以住宅为主 , 餐饮为辅 。整体肌理较为均匀 , 建筑体量 适 中。 ( 2 ) 公共空间分析。主要商业建筑决定了公共空问的形态和 格局 , 城市开敞空间与历史地段共 同作用 , 决定 了公共空间的布局 方式。建筑群决定 主要公共空 间的选点与格局, 在历史地段处形 成空间节点 ; 但公共空间面积 占地块总面积较少 , 且空问的设置 比
青岛城阳区开放空间硬质景观设计调研
变设计 品位和景观环境质量 的同时。 体现了现代科技对 景观作 品的 用地埋筒 照射灯 . 还 在不 影响通行 的情 况下将树木 照亮 , 这种设计 对主 驾 驭 能 力 。本 文 拟 对 青 岛 市 城 阳区 开 放 空 间硬 质 景 观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 景 起 到 良好 的 “ 叶 扶 花 ” 用 , 大 丰 富 了夜 间景 观 效 果 ; 草 坪 上 绿 作 大 而 并 分 析 归 纳 其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出 解 决 的 建 议 。 提 则 布 置 低 矮 的 草 坪 灯 做 点 缀 。同 时 在 调 查 过 程 中也 发 现 了一 些 问题 , 本 文 选 取 了青 岛 新 天 地 地 段 作 为 研 究 目标 , 其 为 城 阳 区打 造 现 有 的 照 明灯 具 已 破 损 , 有 些 空 间 的 灯 具 位 置 布 置 不 均 匀 , 因 且 当夜 幕 降
3 照 明 设 计
照 明 设 计 的 魅 力 在 于 能 通 过 灯 光 创 造 出与 白 天完 全 不 同 的 景 观 , 属 于城 市 广 场 这 类 为 多 数 民 众 服 务 的 开 放 性 空 间 。 通 过 点 光 源 、 光 源 或 者 面 状 的 照 明 来 实 现 夜 晚 景 观 的重 塑 。新 天 地 线 硬 质 景 观 设 计 是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中 的重 要 部 分 . 是 开 放 空 间 构 成 广 场 开 阔部 位 设 置 大 照 度 高 杆 灯 , 约 6米 ; 广 场 周 围 或 局 部 景 区 它 高 小 的决 定 性 因 素 。 同 时 作 为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中 的 重 要 元 素 , 质 景 观 在 改 布置深色的杆状装饰灯 ; 硬 高干型或树姿优美型 的树木 一般在 树池 里采
基于问卷调查下商丘市区居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主观认知
基于问卷调查下商丘市区居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主观认知研究朱玲玲 姚洪波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本文为了深入的了解商丘市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需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各种明确的问题,做全面的摸底了解,既能收集大量的资料,又能效率很高的作出分析得出结论,全面的把握当前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开放空间;问卷调查;主观认知1、研究区概况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是豫东最大城市,商丘下辖2个市辖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4个街道办、61个镇、116个乡。
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商丘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它历史悠久,物华天空,人杰地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研究区域为商丘市中心城区,东至晨风大道和神宇大道,南至富民路,北至田园路和农贸路,西至梁园路,总面积为164.30km•23•2、商丘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的主观认知问卷调查有助于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常规思路中寻求突破,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市民的需求,来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2.1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份数上,问卷调查的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商丘市区有30万家庭,按单位0.35%左右的采样率即为1050份。
在问题设置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受访者的背景;第二部分:调查对现有绿地环境的印象和评价;第三部分:调查市民的需求。
对调查地点与人群的选择上,本次调查的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
2.2调查问卷的调研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900份,有效问卷为755份,达到了预期70%以上的有效问卷。
在样本中,男性有368人,占总体的49%:女性有387人,占总体的51%。
年龄段为0-20岁成长阶段的人数占10%;21-30岁青壮年创业阶段的人数占34%;31-50岁中年事业稳固阶段的人数46%;56岁及以上退休安养阶段的人数占10%。
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据中有较为明显的差异,3类人群在景观审美和评价上具有一致性。
景观专业学生在12个取景样地中,7个样地SBE 值≥0,美景度评价正值比为58%;景观方面专家和非景观专业人群美景度评价正值比均为50%。
此外,对比可知,景观方面专家对于迎丰公园的评价值基本低于总体SBE 值,中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评价值却基本大幅高于总体SBE 值。
调查发现,景观方面专家由于从事相关行业,在专业知识、审美习惯以及价值观念上会与另外2类人群,尤其是非景观方面人群有差异性,相较于其他人群,更多的关注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等,因此,在评价时会更多的基于生态效果进行景观评价。
结合表1、2中的景观情况记录可得,相较于迎丰公园的园林景观物种,中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中大量存在更为原生的乡土物种如鳞毛蕨、檵木、狗脊、楠竹等,景观效果略有欠缺,但植物生长状态以及生态适应性方面更占优势。
4结论与讨论根据各项SBE 值的整理与分析,结合样地景观情况记录和评价,总结出怀化市典型山地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具有如下几点:①具有丰富层次、色彩对比以及氛围感的景观会更受欢迎。
通过增加一些乔木、灌木的种类,尤其是观花的乔灌木,能够增添更多不同的植物景观。
②较强的植物原生性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美学和大场面景观上会更占优势。
③半自生状态植物,虽然能较好地体现出山地公园的自然生态性,具有山地公园的景观特色,但太过疏于景观的养护管理,植物的景观效果会因此大打折扣。
④通过适宜的物种选择、合理的群落配植,可达到“换耳得异声,游目遇新色”的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植物本身的观赏和生态效益。
(收稿:2023-03-14)参考文献:[1]熊若竹.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科技大学,2021:1.[2]胡强.基于地域生态视角下的贵州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17):129-131.[3]钱杨,张俊杰,郭庭鸿,等.山地公园夏季休闲活动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研究———以重庆市电视塔公园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册).2020:398-405.[4]周向频.景观规划中的审美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5,(2):54-55.[5]Wilson W.H.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M].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6]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4):64-67.[7]林翰.成都市代表性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景观美学评价初探[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28.[8]俞孔坚,吉庆萍.专家与公众景观审美差异研究及对策[J.中国园林,1990,2:19-23.[9]邵燕.苏州市现代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与评价[D].南京:南京林大学,2008:6.[10]王晶,徐新泉,张建国.基于SBE 法的湖州长田漾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J].自然保护地,2022,2(04):91-99.作者简介:曹睆俊,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李璟钰,女,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城市开敞空间专题
优 化 建 设 区
● 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建筑必需予以拆除 ● 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性质,不得扩大建设用地比例,逐步提高非建设 用地比例 ● 产业开发潜力大、地理位置好,可进行大规模建设性开发 ● ● ● 鼓励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任何建设工程均不得破坏环境景观和历史风貌 避免出现大体量建筑的建设,建筑色彩、外观都应当地民居风 格统一,并根据当地的建筑情况确定建设控制的高度、体量等 相应的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应逐步改造或者拆除 ● 需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
编 号 1 评价指标 因子 现状分布 属性分级 组团级开放空间 缓冲 其他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其他 主干路 次干路 快速路 站点 历史街区风貌 等级指 数 1 4 4 2 3 1 2 4 2 3 3 组团级
0.2
2
土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现状
0.5 0.1 0.5 0.1 0.3 0.1 0.2
3 4
图 2-1 浦口地区用地现状分布图
图 2-2 用地现状栅格图
开敞空间系统构建
1、生态开敞空间:
1.2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中的距离耗费函数进 行阻力面分析,生成生态阻力面耗费值分析 成果图,如图2-4: 根据源、距离、景观特征等进行数学模型的转换, 在生态阻力面耗费值分析成果图基础上得到景观 生态安全格局图,如图所示:
城市开敞空间
城市级
• 风景区 • 大型公园 • 服务半径 2000米
组团级
• 公园 • 广场 • 服务半径 1000米
社区级
• 社区绿地 • 社区广场 • 服务半径 500米
开敞空间系统构建
2.2 基于控规的开敞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
2.2.1技术路线
基于游憩行为的城市开放游憩空间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游憩行为的城市开放游憩空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来,它具有促进社会互动、增强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是最为普遍、持续发展的一项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游憩设计与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游憩行为的特点、方式及其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利用状况,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焦点问题。
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评价和管理等,对游憩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游憩行为是城市开放空间中最活跃的一种行为,它的特点和需求对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及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游憩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其特征、模式、影响等问题,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增强城市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
二、研究内容:1、城市游憩行为及其特征分析;2、城市开放空间游憩行为的规律和模式;3、城市开放空间游憩行为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4、基于城市游憩行为分析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探讨。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部门、学者、研究机构的文献、报告、专著进行收集、分析和归纳,了解城市开放空间游憩行为的研究状况以及相关理论;2、田野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对不同类型开放空间游憩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模式、需求等;3、统计数据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开放空间的相关统计数据,比如相关服务设施的配餐状况、使用频率、人口结构和动态等,深入探究游憩行为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城市游憩行为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策略探索。
四、预期成果:1、研究出城市开放空间的游憩行为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2、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以游憩行为为导向的设计指导,增强城市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3、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中心城区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境行为主体研究
建 设 的方 法 与 策 略 ; 二是 侧 重 于 开
发 与 经 营 ,研 究 滨 水 区 再 开 发 模
环 境 行为 主 体 , 以 了解 普 通 居 民 可 对 滨 水开 放 空 间 的环 境 需 求 , 滨 对
水 开 放 空 间 规 划 设 计 具 有 重 要 意
式、 政策 与法 规 。总 的来看 , 内研 国 究 仍 以前 者 为 主 , 多从 设 计 师 的从
随 着 我 国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目标 的提 出 , 以人为 本 理 念逐 渐 深 人 人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快速 发 展 , 我 国许 多 特 大 城 市 和 大 城 市 的建 设
也 逐渐 进 入 注重 发 展质 量 的 阶段 。
心 , 会 管 理 阶 层 、 划 师 们 对 普 社 规 通 市 民 的关 注 程度 也 日益 提 高 , 这 就 使 得 现 阶 段 城 市滨 水 开 放 空 间
理论 , 系统 地 研究 滨 水 开 放 空 间 的
当前 城 市规 划 的 主要课 题之 一 , 同
时 对 城 市 开 发 和 更 新 也 具 有 重 要 指 导意义 。 国外 对 城 市 滨 水 开 放 空 间 的 相关研 究 主要 从 三个层 次 进行 。 一 是 宏 观 层 次 上 结 合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探 讨 滨水 区 的再 开发 , 要有 滨 水 主 区 内部 空 间 重 组 和 向外 扩 张 两 种
一
_一 I
■5 ■ 嘲
环
I - l 霓 l 盘
酲 ■ i
已— -_一 j嗣口 ■强;—口嚣■ —茸_ _
■l —■ 鼍宣昌; I j : _ 嗣
墓一 腰 l ll鼹一 j圉腿 暴! 霭 圈 ■ 一 - 盟 l _I I量 -l = l耋 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放空间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包河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性尺度以及场所精神的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资料收集、访谈、现场观察以及发放问卷的方法,得到合肥包河公园的人性化设计评价,目的是找出此城市开放空间环境的优点和不足,以改进设计。
【关键词】城市发放空间;人性化设计;合肥包河公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城市的结构形态、竖向轮廓、视线走廊、开放空间等城市形态环境系统的要素的变化很大,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求越来越重要。
一、区位环境
合肥包河公园位于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包河的北边是安徽省委所在地,包河沿岸绿柳成行、蒲河万柄,包括中间碧波荡漾之中,有一狭长小岛,岛上绿树繁茂成荫,花木争奇斗艳,在一片树荫之中,隐约着一座白墙青瓦、纯朴典雅的古式建筑,这便是合肥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包孝粟公祠。
整个包河公园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
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并可以使人的身体在其中得到锻炼等。
1、调研内容
笔者认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应从三个方面来评价:首先是
要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因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除了为人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外,还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强度,城市防灾,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只有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才会与你和睦相处,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二是开放空间应具有人性尺度;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其形状大小不一,每一个开放空间都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三是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什么都可能国际化,但一个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等却无法改变,因此,城市开放空间是最能体现其地域特征的。
简单说来,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既要有利于生存,又能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我们调研的内容从以上三方面展开。
2、调研方法
本调研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资料调研从城市的角度整体分析合肥包河公园对于合肥老城区的环境影响。
现场调研的调查对象选3o人左右,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及性别比例合适,均为在包河随机碰到的人。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发放、填写,收集资料。
①问卷:事先设计好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问卷调查表并在合肥包河公园发放,由被调研者当场填好,最后统计、计算,得出
结果。
②访谈:随机访问事先没有准备的路人,得到人们关于合肥包河公园的真实感受。
③观察:选取包河公园特定区域,带着目的观察人们活动,找出令人们感到便利和不舒适之处,并用画速写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
④行为地图:把特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比如15分钟),路人出行的轨迹记录在事先画好的道路示意图上。
它反映了人们在包河公园的活
动规律。
3、问卷设计
问卷涉及包河公园的安全感和方便性与舒适性两方面的问题。
有关安全感的调查设计了五道题,具体包括自行车通过对行人影响等,逆向骑车带来的心理负担等五道
(三)场所精神
从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包河公园见证了合肥城市发展的历史,充分利用了自然特征,创造属于合肥自己的开放空间特色。
在使人感到愉悦的同时,又能制约那些不协调的行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心灵,提高了素质。
四、结语
包河公园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
这个环境的维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环境
变得更美好,才可以更好的、可持续的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田银生,陶伟.城市环境的“宜人性”创造[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oo(40):20—25.
[3]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罗玲玲,刘文军,袁逸倩,等.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评估体系探索[c]//ebra2004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