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的意义

开放空间的意义
开放空间的意义

开放空间的意义

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主要由以下用地组成:城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市级公园、郊区植物园等),各种普通公园(动物园、纪念性公园、游乐场等),街头游园与专用绿地,各种性质的广场,专用的步行街区,大型文化性建筑的附属室外休息场地,步行林阴路等。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娱乐空间等。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特有的,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开放空间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①开放性,即不能将其周围用墙或者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②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来说是可以方便进入和到达的;③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为少数人享受;④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作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在当代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并日益枯竭的城市中,开放空间显得特别稀有和珍贵。

从19世纪开放空间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首先在城市规划界引起重视。城市开放空间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高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为开放空间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改进了原来只是关注开放空间的休闲娱乐价值的规划思想。冲积地带、湿地、陡坡、水源、农田都可以结合进开放空间规划内。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机体,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城市开放空间好比人的呼吸系统,吸收城市中的各种废气,引入空间的新鲜空气,特别是成规模的大型山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河道等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的绿肺,更是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一旦城市中建筑密度过大,开放空间狭小,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水涝、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发生。从城市空间景观角度看,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和形象的窗口,更能有效组织城市的空间景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城市内的自然绿色开放空间起着保护自然过程和控制增长的作用, 有助于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扩张。精明增长、集约利用土地、天人合一的发展模式正成为多数城市的选择。城市内绿色开放空间的存在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景观,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能给人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感觉。

( 2) 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开放空间系统化构建一方面把绿色空间以不同方式与形态深入城市非自然地域; 另一方面则将系统的触角伸向城市外部广域的自然空间。因而, 绿色开放空间的存在有助于缓和人类活动与生态

环境之间的矛盾。再者, 城市内绿色开放空间的存在有助于为市民提供近距离的休闲娱乐场所、回归大自然, 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 3) 城市开放空间是“场所”。开放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是人们聚居的社会。城市社会中人的活动( 分为户内、户外两大类) 需要一定的场所。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 包括经济的、交往的、商业的、政治的、文化的、体育的、休闲娱乐的、科研的、教育的, 等等, 都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开敞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愈高, 这方面的要求也愈高。

( 4) 城市开放空间是形象, 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视景地。在这方面, 空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优美的城市空间本身会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享受( 其感染力往往强于建筑) ; 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开放空间才能“看”到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在空间中不同的位置( 视点) 看到的客体形象( 图景) 是不同的。空间作为视景地的作用常被忽视。

我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开放空间各组成因素之间的配置和功能关系往往没有很好地考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分区规划在开放空间规划之前制定,确定了发展格局,而这种格局常常加重了栖息地的破碎化。有些连接在一起的开放空间曾经给社区带来认同感,曾经是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是分区规划则忽视了这些没有受保护的开放空间。绿色通道不但对这种丧失和破碎化有着缓解和补偿作用,而且有助于寻找失去的场所感和地方感,这也是绿色通道运动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采取开放空间优先规划的原则,这也是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网络的有效途径。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大 众 文 艺 41 受中国传统时空观念的影响,绘画空间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绘画空间经过作画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物象表达出来,并给予加工、改造,注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使绘画作品以充满节奏感和灵动感的空间彰显宇宙生命的律动,体现物象的生命精神。 中国画空间不是单纯地把绘画空间具体的、立体的表现出来,而是讲求作画者的内心体验和直观感受,同时还提倡“写意”“传神”“气韵”“意境”等在绘画中的表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不拘泥于对真实空间的描摹,而是以表达空间的意象化,着重心灵深度的表达,使中国画在空间表现中体现出一种主观的、灵动的空间表现特点,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中国画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一、中国画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化 中国画空间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描摹,而是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性、灵动性,这样就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具特色,更符合人的心境追求。 (一)线条和墨色的空间表现 自绘画诞生始,线就已经作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绘画语言。随着绘画语言的发展,中国画已不是单纯的以线来表达空间的,而是运用线条和笔墨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变化多端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现实空间,并不是完全对物象的体积和色彩的真实描摹。画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化反映和能动表现,加之线与笔墨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具有超越实际空间以表意为主的意象空间。 譬如在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画面的空间表现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再现,而是对实际空间的利用和再创造,这样的空间表现目的是追求“传神写照”的表达和主体精神的体现。画面中人物与树木的大小关系以及人与马的大小关系明显就不符合比例,实际空间与画面空间形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和生动有趣的描绘来看,空间表现旨在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以抑扬顿挫的线条和灵动委婉的丰富表现力来构建画面空间,画面空间成为一种充满情趣,有着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意象空间。 (二)节奏化流动的空间表现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是流动的,画家在表现实际空间时不是站在某一固定视点观察和描绘特定视线内的物象,并不以客观对象为局限,而是随着主体表现的需要进行全面观察并根据形象记忆作主观的调整,加之以自身感悟来表达绘画空间的。 画家郭熙提出的“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之说,就是指画家在绘画空间表现中,多视点的组合及视点的流动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处理空间的独特方法必然是集不同时空的视觉景象为一体,画面空间也由于视点的不断转变和位置的变换而充分地流动起来。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图》设计了好几个段落,把韩熙载在夜间一段时间中的活动生动而清楚的表现出来,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描述背景,而是以人物的动态来渲染其具体的时空背景。打破了空间处理上的固定性,达到以虚带实的效果,使整个画面空间随着主要人物情节和场景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画空间表现的高度灵活性。 二、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 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产物。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 (一)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精神主体的体现,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画家作画时,并不是单纯地将作品中要运用的物象原封不动搬到自己的画面中,而是要抓住自己对具体物象的主观感受。生 活中我们看待事物有多面性,画家在摄取素材时,对物象的观察也有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注入到画面中,给观者不同的感受,进而引起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种种遐想与思考,以使作品表达出其似于不似的意境。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他的指画,有些只是寥寥几下,却给人们以新颖和充实的美感。作品《梅花》画幅下端只是露出半根老干,上左角倒垂而下的枝梢上点缀了几朵梅花。这幅画就充分体现了潘天寿先生对于梅花和镜中人的独特主观感受和看法。他的画面虽简约但表达的形神兼备,给人以美好的情境美。 (二)中西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不同 中国画追求以形写神,常常摒弃繁琐的细节,不受具体物象的制约,讲究“笔外之意”“虚实相生”,注重“人”与“物”“情”与“理”的统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等。西画也注重传神,但神仅是描述客体形骸之真。就山水画而言,中国画追求神似,笔墨写意渗透的是作画者对客观事物进行感受或反思得来的,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相比,并不是对号入座。而西画则一般追求对物写生,在现实中感受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来表达一种真实的自然风光,以此来表达自身对自然物象的理解,甚至会采用不同的绘画手段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地表现自然。 因此,我们说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物象。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真正做到“以形写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三、中国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精神,对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影响深刻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意识,让人们用整体的,联系的,注重直观感受和自身体悟的思维方式。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也追求生命精神的表现,超越客观物象外在形态和现实空间的描摹,注重表现了事物的生机和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石涛在《画语录》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他表达的是在主客体交融中,人与天地的精神是互通的。他认为绘画作品应该是客观自然与画家主观情思相统一的产物,绘画作品表现的应该是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与熔铸了的客观自然。如:清代画家朱耷的《枯木寒鸦图》,不是具体的描绘冬天的寒冷,而是以枯枝来表达树木的萧条来衬托冬天的气氛,画家的感情和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超越了现实空间的空间表现,有力的表达了画家的精神思想。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作画者把具体空间抽象到简约空间,从而创造了更为丰富而旷远的空间,突破了具象的局限,使中国画能够自如地表达出画面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画家要想创造出更具审美价值的理想空间,必须对现实空间进行加工、概括,使现实空间转换为能充分表达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绘画空间。 参考文献: 1.《美术向导》赵群.论中国画透视与创作.2004年第6期.总第112期.中国美术出版社. 2.《国画学理论》画学概论》著作.王菊生.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国画构图法则》李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4.《国画家》杨和顺.北窗随笔—谈中国画的虚实相生.2005年4月.总第76期.天津美术出版社. 试论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苏燕荣 (广西艺术学院09级研究生 广西南宁 530022) 理论研究·美术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 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结合本次设计的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 1.绪论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

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16-09-19T09:21:26.2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2期作者:蓝有 [导读] 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一种传承,因此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价值。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文田初级中学528329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将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根本,将课本教学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结合。中国现代中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注重学生个性和天赋的挖掘,注重初中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利用初中美术教育最大程度地发展初中生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行。文章立足于传统绘画的视角来分析现代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分析美术教育现状和传统绘画的美学价值,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传统绘画中学美术教育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一种传承,因此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价值。前人的艺术创作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就现代中学美术的教育层面来看,西方形式的教学方式是主要形式。虽然西方的美术教育可取之处很多,对于我国初中生的美术教育具有提升学科基础知识的帮助,但是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其中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传统艺术的作用被削弱,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和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我国传统绘画基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在传统美术工具的支撑下结合对应的审美文化和丰富理论知识,由此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我国传统绘画中有很多当代教育审美中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积极作用。 一、传统绘画的美学价值 1.文化美。传统绘画的类型主要有三大种,即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可见传统绘画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很多古代文人都是复合型的人才,在作诗、书法绘画和传统绘画上的能力很强,能够将书法的美感、诗歌的美感和绘画的美感结合起来,利用我国特色性强的传统文化将其展现出来。例如,郑板桥非常喜欢画竹子,其曾经在绘画上写下了“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的诗句。郑板桥十分擅长画竹子和写竹子,能够将自己对竹子的喜欢体现在绘画上和诗词上,对竹子的情感体现在竹子的绘画中。例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显著体现出郑板桥类似于竹子一样的坚强意志,其将竹子的精神总结成“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在题画兰诗中写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郑板桥作品中的关系说得十分通透,体现了书与画在郑板桥作品中的完美融合。 2.历史美。中国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与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生活情况息息相关,更有文人墨客将其作为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时期的国家象征。从商周动物画、春秋战国肖像画,到汉代帛画、北魏的敦煌艺术、唐代宗教画,乃至宋元山水画、清代宫廷画,中国传统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所呈现的美是不同的,一些优秀作品不仅让古人叹为观止,也让今人感慨万千,恨不能与画家相逢于古时。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是吸引学生的一个要点,如今,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世界,加深学习的广度,却忽略了学习的深度,使很多知识流于表面。传统绘画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传统绘画对中学美术的指导意义 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精炼和传承。传统绘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是中学教育中不可多得的借鉴教材。传统绘画所传达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情感也将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产生认同和骄傲,让学生明白中国在绘画艺术上的造诣并不比西方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优于西方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古人绘画时关于题材、造型、用色、工具等多方面的内容,给现代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借鉴。如在想象力方面,中国美术教育中创造性的培养一直被认为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而影响到对美术的一些认知,甚至认为中华民族是缺少想象力的,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如敦煌艺术中的飞天神女,仿佛一挥袖子就可飞天而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想象是十分丰富的,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很多本民族的优秀特点将会被学生所熟知。 2.扩展学生的知识文化层面。传统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和科技发展的特点所形成的。以前的画家将生活中的大小细节用线描记录下来,用看似简单的线描艺术形式变化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达·芬奇的手稿中就有大量物理学、机械学的插图,将西方线描结构准确、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表现出来。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线描作品,如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等佳作。在绘画的题材方面,中国有许多关于建筑方面的绘画作品,可以为喜欢建筑设计、以后想要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提供构图、手法等方面的参考与实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和审美能力,以自身的文化艺术为核心,积极吸收他国的精华,呈现交流互补的趋势。中国传统绘画的资源十分丰富,与西方绘画各有所长,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宝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中学美术教育应该加强对本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入学习,将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融入教学工作中,多下功夫研究、探索适合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对传统绘画形成一定的认识,学会欣赏和借鉴,做到薪火相传。参考文献 [1]徐立试论中学美术教育中传统绘画的指导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05,144-145。 [2]刘雪冬综合材料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应用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5,08,92-93。 [3]李冬青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育学刊,2012,01,63-74。 [4]霍岩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美术教育的意义[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4,02,96。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研究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 (2012级)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学生姓名:童尚政 学生学号: 12142113 指导教师:陈峰 完成日期:2016年1月5日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评价表 学生姓名童尚政学号12142113 班级建筑121 学年论文题目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论文所属方向 [ ]建筑技术科学 [ ]其他 一、自我总结及论文评价 本论文在陈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二、指导老师评语及论文评价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三、答辩记录及论文评价 记录人签名: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组长签名2016年月日 三、学年论文成绩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童尚政※ 摘要:为了改变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功能混乱、忽略使用者心理情感的现状,从庭院空间的概念特征出发,探讨庭院空间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具有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来将庭院分为教学区等四种庭院类型,分析其人流情况、空间布置手法与特点、尺度问题等,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此重视师生群体的心理,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空间塑造 Research on the space form of campus courtyard Tong Shangzheng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ce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chaos, ignore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of users,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tyard space of of courtyard spac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o the courtyard divides the teaching area and so on four courtyard types, analysis the stream of people, space layout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scale issues, tha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this atten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aim.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tial form, Space creating 1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大学校园改扩建十分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却不成熟,校园建设没能考虑人的需求等原因,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庭院作为校园内亲近自然,促进交往的重要空间也没能例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人的需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校园庭院空间形态,提升空间品质,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 本文是对于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了查找文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大学校园庭院的概念特征开始,到分类汇总一些经过实地考察的大学校园庭院,总结他们的空间 ※童尚政,男,1994-02,建筑121,491061642@https://www.360docs.net/doc/514639402.html,. 指导老师:陈峰,176619711@https://www.360docs.net/doc/514639402.html,.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西绘画里一个顶触目的差别,就是画面上的空间表现。我们先读一读一位清代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画法的批评,可以见到中画之传统立场对于西画的空间表现持一种不满的态度: 邹一桂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邹一桂说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自然是一种成见。西画未尝不注重笔触,未尝不讲究意境。然而邹一桂却无意中说出中西画的主要差别点而指出西洋透视法的三个主要画法: (一)几何学的透视画法。画家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合于一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近。邹一桂所谓西洋人善勾股,于远近不差锱黍。然而实际上我们的视觉的空间并不完全符合几何学透视,艺术亦不拘泥于科学。 (二)光影的透视法。由于物体受光,显出明暗阴阳,圆浑带光的体积,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但我们主观视觉所看见的明暗,并不完全符合客观物理的明暗差度。 (三)空气的透视法。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在西洋近代风景画里这空气透视法常被应用着。英国大画家

杜耐(Turner)是此中圣手。但邹一桂对于这种透视法没有提到。 邹一桂所诟病于西洋画的是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我们前面已说其不确。不过西画注重光色渲染,笔触往往隐没于形象的写实里。而中国绘画中的“笔法”确是主体。我们要了解中国画里的空间表现,也不妨先从那邹一桂所提出的笔法来下手研究。 原来人类的空间意识,照康德哲学的说法,是直观觉性上的先验格式,用以罗列万象,整顿乾坤。然而我们心理上的空间意识的构成,是靠着感官经验的媒介。我们从视觉、触觉、动觉、体觉,都可以获得空间意识。视觉的艺术如西洋油画,给与我们一种光影构成的明暗闪动茫昧深远的空间(伦勃朗的画是典范),雕刻艺术给与我们一种圆浑立体可以摩挲的坚实的空间感觉。(中国三代铜器、希腊雕刻及西洋古典主义绘画给与这种空间感)建筑艺术由外面看也是一个大立体,如雕刻内部则是一种直横线组合的可留可步的空间,富于几何学透视法的感觉。有一位德国学者Max Schneider研究我们音乐的听赏里也听到空间境界,层层远景。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可见时间艺术的音乐和空间艺术的建筑还有暗通之点。至于舞蹈艺术在它回旋变化的动作里也随时显示起伏流动的空间型式。 每一种艺术可以表出一种空间感型。并且可以互相移易地表现它们的空间感型。西洋绘画在希腊及古典主义画风里所表现的是偏于雕刻的和建筑的空间意识。文艺复兴以后,发展到印象主义,是绘画风格的绘画,空间情绪寄托在光影彩色明暗里面。 那么,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是怎样?我说:它是基于中国的特有

浅谈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4639402.html, 浅谈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 作者:徐芳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6期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国画中的水墨语言与素描有一定联第的,因为绘画部分中西都基于对形体的描绘,但在最初的绘画中都是用线对轮廓的刻画,以后才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不同的风貌,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出现了注意透视、解剖的立体造型方法,当时被视为异类。 关键词:素描教学;中国画;艺术性;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17-01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国画教学过程中,以及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发觉很难从现在的素描教学的影响中走出来。这也许是由于我们对于素描的局限认识。从字面上理解素描就是对对象的一种朴素的描绘,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单色画。 那么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见过的很多中国画特别是水墨画作品都属于此种范畴。但是在实际的分类中却大相径庭。 一、素描教学的误区 (一)我国的素描教学引进了俄罗斯19世纪以后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但这个教学体系绝对不等于传统。打开文艺复兴前后期的欧洲素描来看德国素描结构严谨、笔法细致、线条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人物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要求结构准确,整体感强,有体积感、色彩感、厚重感、虚实 空间感强,讲究透视,解剖关系的准确。但是绘画是一种精神产物,不是简单的准确和深刻。它的艺术性要远远高于科学性。 (三) 素描概念的不合理理化。在高校素描课程设置中有石膏(几何形、挂面像、圆雕)、人物(头像、半身、全身)、风景、静物等都称为素描。 二、素描与国画之间的关系 素描是从绘画技法上区分的绘画科目,中国画是从绘画与语言及文化差异上区分的画种,是针对于西方绘画而言的。中西绘画都有素描,只不过中国画中称为“白描”。原本是绘画的一种粉本。宋代画家李公麟把白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摘要:大学空间小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小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木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是容纳人们丰富室外活动的场所。 关键词:城市空间校园空间 一、大学校园空间的界定 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大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 其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 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 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这就是大学的空间。大学空间不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 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多样的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开放空间作为媒介, 而开放空间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二、大学校园空间的分类 大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里面承载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仅以个人感受和分析,我认为校园空间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分类: 2.1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我将其分为教学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这四个空间都是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空间,也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空间。 2.2按开放性与私密性分类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开放性和私密性,根据其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比例,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私密性空间。 2.3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 根据建筑形成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这些空间的分类买一个分支都有交叉,比如说景观空间有属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又可划分成开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 句容市第三中学许瑞臻俞晨 中国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宗教文化,揭示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为了表示对山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形象,用于祭祀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庄子的出现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人开始与天地精神往来,通过哲学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定义,天地人并生,天地人合一,中国的山水画和政治时局离得较远,与自然最为贴近;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深沉情感。山水画的产生更多地反映了人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态;反映了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及心中的理想与寄托,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笔墨与空间表现是建构中国山水画独特性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两个方面,笔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大约出现在宋代之后,由于文人及文人画家的偏爱与推祟,古代画论中关于笔墨的论述,可谓宏富精深;至近现代,学者们谈论中国画的独特性,大多在笔墨上做文章,笔墨因而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大量有关笔墨的论述,让我们忽视了关于空间结构的论述与发现,其实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提出“经营位置”为“画之总要”;对于中国画空间结构问题古人早有论述,只是与相

对笔墨的研究论述,在数量与深度上都显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在空间表现的处理上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在多年的山水画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学生们无论学画时间的长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视教师示范时的运笔用墨,忽视画面的空间处理,画面中景物不是画的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太左就是太右;或者干脆就画一个局部;有的即使画面中景物都有了却给人以堆砌和零碎感、没有层次、远近关系不明确、主题不突出,这样画面意境就难以体现。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大都是受传统绘画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定势;同时也有我们在教学时有意无意间对笔墨多有侧重和强调而造成的。 山水画比人物画出现的晚,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问题。在古代人物画中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人物本身所占有的空间有限,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山水画则不同,景深万里之遥,如果没有合理的比例去处理山水景物所占有的空间,山水画就无法成绘。物质世界是立体的,空间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景物,自然不能没有立体、不能没有前后和远近,当然画山水画时就不能不加强画面中空间感的表现。空间感的营造是中国山水画构成的诸多要素之一,也是形式表现的诸多技法之一,是人们审美和视觉习惯的基本要求。表现山水画空间感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就如何处理山水画空间表现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1 、利用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以游动的视点为基础所形成的画面空间,其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这在画面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作者:孙东锐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9期 摘要:本文就中国书法自商代、水墨画自魏晋以来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典程式,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其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及“伪当代”艺术盛行的环境中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继续存在下去,并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书法; ;水墨; ;经典程式; ;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J292.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47-04 中国的书画艺术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书画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成为了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一扇窗户。更有西方学者站在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视角下对其展开理论研究,从符号学、艺术风格学等研究方法出发深入剖析中国书画,丰富了中国书画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理论学者对中国书画共同研究推动其在当下的蓬勃发展。然而,在中国书画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行业乱象的重重阻碍。如何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时代意义,让中国书画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在当下社会发挥其正向的文化传播作用,成为了广大学者热议的话题。 一、书画视觉符号在近百年来的多元化表达 一种携带意义的感知以光波的形式通过眼球的视觉神经系统编码后形成形象传递给大脑,这种特定的形象经过大脑的加工分析生成一个对应的客观存在事物的像,这个对应的客观存在事物的像即通常意义上的视觉符号。中国书画是古代书画家在对自然观察、模拟的基础上创制出的图像艺术语言形式,也是人类创造出的最不可思议的符号之一。其形成的一套规范化的图式为传承者对书画的学习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吴道子用来突出人物衣袖飘带迎风起舞所创的“吴带当风”,五代及北宋盛行并以王希孟为代表使用矿物颜料所设的“青绿山水”,南宋画家们为了表现山石造型所用的“斧劈皴”;二王行草带动的“魏晋风骨”,王宠小楷的“拙中见秀”等艺术语言都是中国书画程式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近现代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因此中国书画亦要适应新的社会审美需要。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及油画版画等新绘画形式的传入促成了中国书画的革新思潮。百年来,中国书画界百家争鸣。就改变和尝试的思路而言,笔者就近现代不同时期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几种表达方式进行枚举: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14639402.html,/journal/design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14639402.html,/10.12677/design.2018.32008 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 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 摘要 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筛选不同尺度的改造对象,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期以带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改造方案与特色成果加以推广。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当代画家喜欢在山水画里谈空间表现,这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山水画里的所谓“空间”表现不是目的,取代它的是前后位置的安放问题。山水画有“石分三面,(形成一个石体的最基本要求)树分四枝(前后左右四枝)”的说法,这个结体的基本法强调的是“体格”,既然是体格问题,那么就是笔墨的虚实问题。古人云:“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里不用去刻意经营空间,而要去注意营造虚实关系。近浓后淡、近实远虚可以产生空间,但近淡后浓、前虚后实也能产生空间。而山水画家总想以最少的笔墨,使读者感悟到最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笔简而意远,物少而景大。(图1、2)两图相比,树的位置和高低没变。但图2将地线虚以云烟,故显得空间增大。这就是古人说的“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图1图2借景(图、3、4)采用了借景手法,山水画置物布景不仅要在画内作文章,还要在画外做文章,这叫借景,也能扩展空间。箭头所示表示画中的山势、树势的出、入画面的情况。图3图4初学四忌1.初学画忌描小心翼翼地勾描景物(或范本景物)轮廓只求形状位置正确,不求理解笔墨的组合规律合效果。2.初学画忌胆怯对着(白)画纸,顾虑重重,感觉要画的很多而无从下笔,总想笔笔对而总是笔笔误。这是不明画理只注意表象的

结果,也是实践太少心虚胆小的缘故。对于学习者来说,敢于动笔也是优势,因为只有画出东西,才能在此基础上辨明对与错,才能改错。3.初学忌急于求成不经过仔细分析(理解范本)草率动笔,而达不到所需的笔墨效果,心躁则手更急,结果。要么草草而成(简单化).要么无法将画面处理完整。4.忌不习书法、不研笔法不重勾勒,一味用浓淡墨求渲染效果,结果会使画无骨架,流于浅薄,失去写意山水的趣味。《山水画基础技法》《写意山水入门》是早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希望给初学者指明一条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正确道路,在当时也得到了我的导师童中焘老师的直接指导及大力支持。而今数载已过,很多学生反映想再买已很难。为了让大家能够继续受惠于此类实实在在谈基础而又带有独立系统的入 门书,我准备于近日将书内容重新整理后在网上发布,一方面让更多非专业爱好者能更好欣赏它,另一方面或许能带给专业学习者一些思考和感悟。再者不管是学界内还是我自身对于国画的理解又不可与当时同日而语,所以我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增减,以加强本书的实用性。张伟平2010-8-31山水画基础(一):“写意”及“笔墨”概念中国山水画从成熟之日起,就不再把表现客观对象(光、形、色)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逐渐趋向于对(认识客观世界的)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表达。正是由于中国人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地方,所以在表现方式上也形成了自己完

浅析中国画传承的意义

浅析中国画传承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8-12-17T09:35:19.273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9期作者:任文静[导读] 从古至今,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基于对传统技法和意象的传承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基于对传统技法和意象的传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画的创新与融合,着重在中国画传承的意义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意义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终于汇成今天这样一条浩浩荡荡的艺术大河。 一、中国绘画历史中的“传承” 具有可探究性的中国画起源,要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时已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绘画形成出现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一定的品评标准。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时期绘画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五代两宋是花鸟画的成熟期,花鸟画在写生的基础上,寄托人的志趣、情操、表达画家的内心感受。这种自然中美的东西通过比兴等艺术手法与人发生关联,寄托人的感情,这就是意象的思维方式。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大宗,托复古以寻求新路,师古而不泥于古。元四大家,集古人之长,融进己意,自成一家。元文人画墨竹和墨梅,寄托文人高洁、孤傲的思想情操,以意写之,多有简逸秀淡之致。明末画家徐渭主张以书法入画,强调个性。清初画家朱耷将写意花鸟发展到一个高水平,完全出自他内心世界白眼向人的鱼鸟形象,是他抒发感情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期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来愈远。 不难发现,这些悠久的绘画变革过程,都是通过不同时代杰出艺术家对既已形成的中国画体系进行传承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画的发展与西方绘画相比,其发展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至少在清朝闭关锁国之前,中国画的发展都是与中国本土历史文化同步的,这种封闭环境下,若没有有效的传承,中国画显然走不到今天,更不可能形成如此复杂庞大的中国画理论体系,由此可看出,电子商务论文传承二字,是中国画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这种传承,是伴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极具中国本土特色。 二、“传承”在当今中国画发展与创新中的意义 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对中国画适应社会审美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从西学出发,以西画作为参考对照得出的认识;二是从社会生活需要出发,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提出的要求。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目前许多画家都在致力于新的、现代的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创造,并且有所收获。但同时他们也体会到这种创造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的中国画艺术语言必然是传统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延续和革新。那种要彻底地摒弃传统,主张要完全不包含传统因素的全新的中国画艺术语言的思想,就目前来看是很难成立的,也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现实的创作实践已经证明,许多画家正在不断地从传统的成分中探求发掘现代意识的因素。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已经成为现代画家最具现代意识的新观念之一。大陆画坛在80年代初期掀起了现代主义思潮之后,中期就又流行起了所谓“新文人画”之风。这种表面看起来很传统的文人品味,很讲究传统笔墨的画风,正说明中国画画家已经从追求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困扰中醒悟过来,又重新考虑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点,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现代发展的因素。 换个角度分析,当今的中国美术界,已然形成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多元化、多样式的格局。面对这种艺术争鸣的时代,每种艺术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艺术空间,同样,也不是通过简单复制、粘贴就能够达到相互交融的。我们要保持中国画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在其创作中具有“民族性下的文化纯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保持艺术家的真挚的艺术理念。在这样一个文化纷繁的时代中,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理性的分析上,才能对现实与艺术做正确的判断。传统中国画可以说是民族性神采的一个重要浓缩,这才是时代最好的生命之源。艺术创作的形态和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形势的获取,语言的挪移现象确实存在,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借用西方文化的这些形式和语言去面对传统的中国的文化,去透视中华文化的生存本质。代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绘画母文化的中国画如果偏离了这个根本,就无法在中国画创新与现代化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结语 总结来看,中国画的创新,必须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国画家要对自身文化深入研究,在理性基础上达到创新意识,产生新的艺术思维,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古老陈旧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作者简介:任文静(1998-)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美术学本科,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