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

古诗文题组主笔:罗觉秋审阅:汤碧云

一、古诗文题情况分析

1.难度分析。

从题目难度来看,古诗文题是本次“一模”的难点,全题总分33分,平均得分16.37,难度0.50,题目区分度好。各部分得分情况如下:

下面分别对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的情况进行分析。

2.文言文阅读分析。

本次“一模”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南宋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中《随笔》第十三卷的《谏说之难》。《容斋随笔》一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阅读价值甚高。《谏说之难》是当中的一篇文章,属议论性散文,全文691字,为适应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命题时略作了改动。

本次“一模”的文言文加大了阅读材料的难度,没有选择常见的史传类文章。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⑴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二时曾对古诗文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文言基础;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尤其是A、B类学校的学生)在高考文言文中的得分能力,从全面备考的角度出发,学生除能读解基本的史传类文言文外,还应具备多种体裁文言文的读解能力;⑶适当提高难度,有利于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使真正基础扎实的学生能脱颖而出。

从答题情况来看,在选择题部分,文言实词和内容归纳这两道题目的答对率较高;但文言虚词和信息筛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非选择题部分,断句题的得分度较高,而翻译题的答题情况不理想。

断句题选择了洪迈就谏说问题而发的一段议论作为断句材料,当中既有相近的句式,也有能作为断句标志看待的虚词,因而整体难度不算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补充细则如下: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满分3分。采用扣分法给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只错1处不扣分,错3处只扣1分,如此类推。)

当中加“/”的为必须断开之处,加“//”的为可断可不断之处。在具体作答中,大多数学生能较准确地断句。存在问题主要有两个:①该断处不断,主要是在“出于义”“伸于爱”“激于理”后面没有断开,显示学生对文言文中常见的整句句式了解不够。②不该断处错断。错断最多的情况是“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显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作用不够清楚,对文意把握也不到位。

翻译题有两个句子,共6分。第1句“以德为怨,秦不其然”是吕甥借分析晋国局势巧妙劝谏秦伯送归晋侯,以免把好事变成坏事的关键句,第2句“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是范雎被蔡泽说词打动后,一改先前的傲慢,转而尊敬蔡泽的情况描写,准确读解这两句话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在两句话中,可作考点的实词、虚词、句式均较多,以其作为翻译的材料非常合适。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补充细则如下:

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

(满分2分。“为”1分,“秦不其然”大意1分。“为”如译作“转为”“化作”“变成”的,1分;译作“报答”“当作”“对待”,0分。“秦不其然”译作“秦国没有这样”,0分。)

②范睢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

(满分4分。“竦然”1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延”1分。“竦然”如译作“显出严肃的样子”,1分;译作“惊讶”“惊惧”,0分。“宿”如译作“旧有的”“以往的”“先前的”“一向以来”“一直以来的”“积蓄已久的”,1分;译作“刚才的”,0分。“敬受命”如译作“尊敬蔡泽”,0分。“命”如译作“命令”“命运”的,0分。“延”如译作“延请”“邀请”,1分;译作“宴请”“引入”“列为”,0分。)

在第1句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以德为怨”中的“为”字翻译不出“变成”的动态。很多学生误译为“当作”“作为”,这大概是受简单的“以……为……”结构的影响,并没有考虑过实际的语境意思,部分学生把这句话译为“以德报怨”就更是错得离谱了。②“秦不其然”一句的猜测、揣度语气错译为其它语气,这大概是没有读懂原文所致的错误。另外,由于在评卷场上是以踩点得分的方式进行评分的,因此,学生如有把“德”误译为“道德”的,虽同样理解不到位,但并没有被扣分。

在第2句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按其出现的频率高低排列如下:①“竦然”没有译

出,或译作“惊惧”“惊恐”一类的,后者大概是出于把“竦然”的“竦”误为“惊悚”的“悚”了。②“敬受命”中“命”误译为“命令”,显示学生缺乏对语境的理解,同时在表达上也欠得体,没有照顾到当时范雎为秦相,而蔡泽只是一名普通门客的身份。③“延入”误译为“宴请”和“引入”,前者明显是把“延”错解成为了“筵”。④“宿”误译为“刚才”或“晚上”,后一种理解显然是“宿(sù)”“宿(xiǔ)”混淆之故。

学生满分示例:

①用(晋国人的)感恩换取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做。

②范雎肃然,没有了先前的愤怒,恭敬地接受了蔡泽的意见,并请蔡泽入室用上宾的礼仪对待他。

其它得分示例:

①以德报怨,秦国大概不是这样的。(1分。“以德为怨”译作“以德报怨”,错误。)

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认为这样是对的吧。(1分。“然”误解为“对”。)

①因为道德而怨恨,秦不得不放晋侯回去。(0分。整体语义错误)

②范雎惊吓得失去了以往的怒气,恭敬地接受他的意见,邀请回家中作为贵客。(3分。除“竦然”错译外,其余均能得分。)

②范雎显出严肃的样子,没有了开始时的愤怒,恭敬地接受意见,让他以上等客人的身份进入宴会。(2分。“宿”和“延”均错译。)

②范雎突然失去了他刚才的愤怒,恭敬地受了命令,请茅焦进入并像贵客一样对待他。(1分。只译对了“延”。)

②范雎立刻控制怒气,尊敬蔡泽,把他当作上宾对待。(0分。关键点均有缺漏。)3.古诗鉴赏分析。

本次“一模”的古诗鉴赏选用了两首苏轼在不同的被贬时期所作的诗,一首是42岁时在黄州写的《南堂五首》(之五):“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另一首是64岁时在儋州写的《纵笔三首》(之二):“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二诗均为苏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被多部诗歌鉴赏工具书收录。

对第一首诗,一般认为是正面写安闲自得的情趣。“扫地”二句,写作者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这种闭门焚香昼寝的境界,表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怀。“客来”二句,写诗人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以景收结,不仅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与诗人悠闲自得的感情相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