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1.妇女形象建构的背景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1.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2.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3.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的纽带三、妇女形象建构的现状与挑战1.传统观念的束缚2.社会角色的限制3.媒体刻板印象的影响四、妇女形象建构的策略与建议1.增强自我认知与自信心2.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3.发挥女性团体与合作的力量4.媒体与社会的积极推动五、结论1.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性重申2.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必要性正文: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观念的更新,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引言1.妇女形象建构的背景在我国,妇女形象建构经历了从传统家庭主妇到现代职业女性的转变。
这一变化背后,反映出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与期望的变迁,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职场等多重角色中的地位提升。
2.文章目的与结构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层面、个人成长与发展、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等多个角度,探讨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如下:二、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1.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妇女形象建构在社会文化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康、积极的妇女形象,有助于推动社会对女性的认知与认同,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
同时,妇女形象还影响着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形成。
2.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妇女形象建构有助于女性个人成长与发展。
一个良好的形象,可以使女性在职场、家庭等场合获得更多机会和尊重。
此外,妇女形象还影响着女性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3.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的纽带妇女形象建构对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积极向上的妇女形象,有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下部分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充)三、妇女形象建构的现状与挑战1.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我国,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仍有较大影响。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对于女性个体的塑造,更是社会性别建构的产物。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可细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女性、现代女性和超越性别的女性。
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和期望,她们通常被描绘为温柔、善良、顺从的家庭主妇。
现代女性形象则呈现出女性解放运动后的社会变革,她们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则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颠覆和解构,她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表达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人性。
这些女性形象的建构不仅仅依赖于作者对于女性的理解和塑造,也受制于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和批判。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的性别观念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地位,因此传统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依然十分常见。
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限制和期待,强调女性的柔弱和顺从,传达着对于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维护。
而现代女性形象则成为了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的集体表达,她们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权益。
一些作家则通过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试图解构和颠覆传统性别观念。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拥有男性化的特质,她们追求权力和自由,不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所限制。
这种形象的创造正是作家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反思,试图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重新构建女性形象。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呈现不仅仅代表了作者的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识到性别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差异,更是一种社会构造和文化建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通过对多元性别角色的塑造和呈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意识的提升。
论《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解构与建构
所 谓女性意 识 , 是指女 性对 自身作 为人 , 其是 女人 的价 就 尤 值 的体验醒 悟 ; 它既是 一种性 别意 识又 带有 社会 属性 , 且 是与 并 男权传统 相对立 的 意识 ; 现 为 女性 挣 脱 男性 社 会对 女 性 的精 表 神压迫与努 力 , 和摆脱 附庸地位并 成为具有 独立人格 的要求 。女 性 作为一个 性别 群体 整 体性 沉 没 于历 史 地 表之 下 时 , 性 只能 女 处于集体无 意识 状态 中 , 因此 , 女性 主体 性 的确定 必然 是 以女性
记 、 内装 饰等在 内的 4 室 0余部 作品 。 华顿 的 3部长篇代表 作《 乐之 家 》 《 欢 、 风土 人 情》 T eC s ( h u— tm o eC ut ,9 3 和《 真年 代》 以 “ o t o nr 1 1 ) 纯 fh y 均 老纽 约 ”( l e Od N w
维普资讯
20 0 7年 6月
湖北 教育学 院学报
Ju n lo b i n t aeo u ain o ra fHu e si t f I t Ed c t o
Jn 2 0 u .0 7
V0 . 4 No. 12 6
第2 4卷第 6期
伊迪 丝 ・ 顿 ( dt atn 1 6 华 E i Whr ,82—13 是美 国 1 h o 9 7) 9世纪
特太太 领头 的女 族 长社 会 实 际上 却 是 父权 制 的 , 因为 明戈 特太 太总是 乐意顺从 她的儿 子和女婿 们 的意 见 和观点 的 。 另外 , 大 卫・ 戈弗 雷 ( ai o f y 从社 会 和道 德这 个 角度 来 分析 纽 约 D vdG dr ) e 社会 , 他认 为纽约 上流 社会 的人们都 只会使 用“ 夫 的” 言 , 懦 语 他 们 害怕丑 闻甚于 害 怕疾 病 , 因此 他们 回避 谈论 离 婚 和其 它他 们 认 为粗俗 的 、 不体 面 的话 题。 的 来说 , H总 以上 这 些评 论 的 注意
女性意识文档
女性意识概述女性意识(Women’s Consciousness)是指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认识和体验,涵盖了对性别平等、自主权、权益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女性意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并推动了女性权益的进步和变革。
女性意识的历史演变第一波女性运动女性意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第一波女性运动。
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开始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这些努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女性逐渐获得了一些基本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二波女性运动20世纪的第二波女性运动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女性开始要求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同等的报酬待遇,同时关注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话题,并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
当代女性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当代女性意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重,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女性开始关注身体权益、性别认同和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女性意识的核心内容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女性意识的核心概念之一。
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意味着拒绝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并争取同样的权益和机会。
这包括在职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问题。
自主权女性意识还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女性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职业、婚姻、生育和其他个人选择,而不受传统或社会期望的束缚。
身体权益女性的身体权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性有权决定是否要生育、如何进行生育,以及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自主管理权。
此外,性别暴力和性骚扰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解决。
多元文化女性女性意识逐渐扩展到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女性可能面临不同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因此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女性意识的影响和挑战女性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性通过意识觉醒和行动,成功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王安忆是新时期屈指可数的贯穿性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丰产的小说家之一。
从《雨,沙沙沙》开始引起文坛关注一直到今天,在近20 年消消长长的文学浪潮中,王安忆一直保持良好的创作态势,每个阶段都有卓然不群的表现。
历来拥有众多读者,也一直是文学评论界所关注的热门作家,其文学才能、小说魅力得到评论界和学术界的公认。
有些研究者总是习惯于以一定的流派或思潮为参照系来评价王安忆一定时期的文学创作,较少顾及到她这一独特创作个体的精神特质及其创作的整体性。
因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所以对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作家及文学家。
国内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也不乏其人。
吴芸茜是研究王安忆比较透彻的,他认为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可分为前后期,其作品非常典型地表现出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尊、个性自由及自我旋律的实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具备比较明显而清晰地女权主义意识,女性选择的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来挑战传统,更符合女性的情感和智慧。
强化女性话语权,弱化男性,让男性附庸于女性。
李淑霞博士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在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了深切的女性生命体认,这是由于王安忆这一特殊的女性性别身份及她潜在的女性中心意识。
在叙事中,有意无意地解构了传统的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建构出一种新的以女性为主体、突出女性价值的两性关系模式。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满圆润,而反之男性形象则相对贫弱模糊,苍白软弱。
张学军的研究与前两位的研究有相类似之处,但他提到王安忆在性恋题材上的开拓与研究颇具重要的意义。
在“三恋”题材中,从三个女人的性爱故事中,写出了性爱对生命升华的促进作用,把对女性精神自由的追求,扩展到女性性爱的自觉。
通过性爱叙事,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唱出了生命创造的欢歌,重新审视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黄伟林又认为王安忆对性恋题材的把握是通过写性爱来写人,写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文化无关,与其说“三恋”是描写爱情的小说,不如说是写性爱在爱情中的作用和比重,这里的性是人性之性,也是人性中的性爱之性、性别之性。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有关女性意识的理论
有关女性意识的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女性意识,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女性意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女性意识,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辛普森的理论。
辛普森的理论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它是一种对自我的知觉、理解和认知,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我,并增强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辛普森还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和自发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认知,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并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觉醒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让我们来看看贝克的理论。
贝克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反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贝克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深入认识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让我们来看看萨特的理论。
萨特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萨特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思考和反省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还有米歇尔·海因里希的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深入认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海因里希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思考和反省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女性意识的理论的简要介绍,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意识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行为。
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女性意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建立信任,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做出决定,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等等。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剖析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女性主体意识发展进程解析社会性别文化,是制约男女两性平等化进程的动力系统。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主体意识是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创造性的来源,只有确立了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激发主体的内在潜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女性承担着繁衍人类、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中国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结构和主流话语之外。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左传·昭公七年》)”,女人永远在最底层。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使不少女性卑躬屈膝、妄自菲薄,造成了女性依附、顺从、自我萎缩的性格,以致无法形成主体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生命存在和精神需求,几乎成了完全丧失自主意识的被物化了的奴隶。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并非只是中国的“古训”。
翻开西方古典思想史,男性始终笼罩着理性的光环,而女性只不过是“感性的尤物”。
《圣经》里夏娃就是被欲望驱使偷吃禁果使人类背上“原罪”的象征。
而众多著名的男性思想大师们,在女性问题上也都存在令今人难以置信的偏见,即便是具有反传统精神的尼采和弗洛伊德,其观点也没有跳出积淀已久的成见,在女性问题上他们坚持认为女性是卑微的,男性是让女性羡慕和嫉妒的对象。
改变几千年来妇女处于从属的和客体的地位,唤醒妇女作为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建立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历史上解放女性的运动,首先由女性作为主体拉开了序幕并掀起了波澜,西方女权主义首当其冲地扛起了解放运动的大旗。
纵观其发展史,西方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与社会自由解放的革命运动一起,以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第三阶段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我国以来,这种女性主义理论就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对我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的改进,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和理论视角。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接轨,表征着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对人性的深层探索,表明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的内涵与理论出发,梳理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女性主义的某些理论来解读作品,深入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挖掘出女性意识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以求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建构女性文学。
一、引言。
归纳总结学术界关于“女性意识”这一重要命题及与之相关命题的研究成果,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女性意识”进行研究阐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文。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部分:从女性意识的内涵阐释及理论渊源出发,辨析在女性文学批评里歧义很多经常引起争论的几个文学概念,借鉴当今学者对这些概念的种种理解,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参照物,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
并具体分析了女性意识的内涵:即对女性经验的强调;女性要求平等自由的政治诉求。
通过对异域化女性主义的阐释,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梳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衍变过程。
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历史的各种因素形成了传统的女性意识;具有现代性质的女权启蒙思潮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内在探寻导致了女性意识的消融;当代女性作家在对男性中心文化霸权的解构中建构女性空间和女性意识。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为下文对当代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分析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阐释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这一部分是论文论述的重点。
《丰乳肥臀》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绪论
《丰乳肥臀》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绪论莫言的《丰乳肥臀》描写了一位中国妇女在战争年代抚养九个子女的故事,是莫言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在该作品中上官鲁氏作为女主角,其女性形象十分鲜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妻子和儿媳妇,通过这一主体角色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反感。
文章从母亲、女儿和女性身体三个层面探索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从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等层面探索悲剧的成因,希望通过研究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更多人员深入认识和理解《丰乳肥臀》的内涵。
(一)研究背景《丰乳肥臀》全程围绕母亲上官鲁氏展开写作,描写了上官家族从抗日战争前夕到文革结束这一时期的故事。
作品中的女性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莫言色彩”,即纵欲、母性和叛逆。
在描写过程中,不仅运用了魔幻主义方式,而且还直白描写了性行为和性器官,采用与男性明显的对比方式对女性特点进行凸显。
其女性形象将莫言独特的性别意识反映出来,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性别意识又是为其创作服务的。
通过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对莫言的性别意识进行探析,能够对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深刻感受。
本文从这一背景入手展开了分析,希望通过分析更深刻地对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挖掘,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其女性内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在莫言笔下,地位卑微但生命力旺盛的女性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虽然她们所处的时代属于封建礼教严格的时代,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她们也依然有自己的光彩。
这些身份卑微的女性,虽然命运悲惨,然而在男权社会中也积极追求自我。
但不管是对封建礼教进行维护还是突破其束缚,都不可避免会受到时代局限而造成悲剧。
上官鲁氏正是不甘于被封建礼教所埋没,选择了反抗,最终成就了自身伟大的母亲形象,但与此同时也陷入到了生活的悲剧中。
文章选择以《丰乳肥臀》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主题进行研究,希望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理清莫言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深刻认识该部作品。
第二,在现代文化视域下研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在生存和黑暗之间的激烈个性化反应,隐喻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地位。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性主义的理论主张
1.⽬标:⽗权制→⼆元对⽴→权⼒关系
→核⼼:⽡解⽗权制
→托马斯·拉奎尔《性的创造》
⽂化差异
⼥性主义的理论基础
思想-创作-政治运动
1.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经济基础的决定作业、商品剩余价值
2.精神分析 弗洛依德演讲《⼥性⽓质》
3.解构主义→语⾔
⼥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起源:18世纪
Mary Wollstonecraft《为⼥权辩护》
1.第⼀次浪潮(19世纪中期-20世纪60年代)
异中求同
泰勒《⼥性的选举权》
巴霍芬《母权论》
穆勒《妇⼥的屈从地位》
伍尔夫《⾃⼰的⼀间屋⼦》
波伏娃《第⼆性》
朱丽叶·⽶切尔《妇⼥:最漫长的⾰命》
2.第⼆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同中求异 →英美派(实证派)vs法国派(理论派)
法国派: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露丝·伊瑞格瑞《此性⾮⼀》《他者⼥⼈的窥镜》、茱莉亚·克利斯蒂娃《诗性语⾔⾰命》
英美派:伊莱恩·肖⽡尔特《她们⾃⼰的⽂学》《⾛向⼥性主义诗学》《荒野中的⼥性主义批评》、凯特⽶莉特《性政治》、舒拉⽶斯·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吉尔伯特《阁楼上的疯⼥⼈》、安妮特·克罗德尼《为⼥性主义批评下定义的⼏点想法》、劳拉·莫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叙事中的“她者”
叙事中的“她者”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相关概念界定 (3)(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4)二、“她者”的理论框架 (6)(一)“她者”概念的历史演变 (7)(二)女性主义的视角下的“她者” (8)(三)他者理论在叙事中的应用 (9)三、叙事中的“她者”类型与特征 (11)(一)叙述者的“她者” (12)(二)叙述角度的“她者” (13)(三)叙述者的他者 (14)四、叙事中的“她者”功能与作用 (16)(一)建构故事世界 (17)(二)塑造人物形象 (18)(三)推动情节发展 (19)(四)表达主题思想 (20)五、叙事中的“她者”与主体性建构 (21)(一)女性主体的建构与解构 (22)(二)他者对主体性的影响 (24)(三)主体间性的呈现与探究 (25)六、案例分析 (26)(一)文学作品中的“她者”叙事 (27)(二)影视作品中的“她者”表现 (29)(三)网络文学中的“她者”叙事特点 (30)七、结论与展望 (31)(一)研究总结 (33)(二)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3)一、内容简述“叙事中的“她者””探讨了在文学叙事体系内女性角色的构建与演变,以及这种构建如何反映社会对其的认知、期望与局限。
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文学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语境,分析女性角色在叙事话语中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遭遇的命运以及自身的反思与抗争。
从刻板印象的“温柔贤淑”到更为多元化的“觉醒力量”,“她者”的身份在叙事中不断被再造,也折射出女性在社会中的不断追寻自身认同和解放的过程。
本文力求以文学作品为镜,反映女性在叙事语境中的复杂性与意义,进而引发对性别关系、社会结构和文化建构的深层次反思。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她者”(the Other)概念通常指向那些处于主流社会和叙事中边缘地位或“他异性”的个体或群体。
该术语源自哲学和文化批评,特别是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女性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回顾历史,了解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分析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原因,并探讨这种觉醒对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女性意识的定义与内涵女性意识,简单来说,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和权益的自觉认知。
它不仅仅是对性别角色的心理体验,更是一种对女性社会地位、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
女性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性别认知、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
在自我认知上,女性意识强调女性应当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追求,不受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意味着女性不再仅仅是家庭的附属品,而是社会的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选择。
在性别认知上,女性意识挑战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观念,提倡性别平等和相互尊重。
它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当被平等对待,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益。
同时,女性意识也关注到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女性的独特性。
在社会参与上,女性意识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它认为女性不仅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性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
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它涉及到女性对自身、对性别、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发展,女性将更加自信、独立和自主地面对生活,为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进程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论张洁女性意识的演变及其对女性理想的执着
! !
!
塑
! ! 2 塾
:
春 蚕 到 死丝 方 尽 蜡 炬成 灰 泪始 干
论 张 洁女 性 意识 的演 变及 其 对 女性 理 想 的执 着
潘 斗 凤
( 州 大学 文 学 院 , 南 郑 州 400 ) 郑 河 50 1
寞 , 1 , 一套 一 寞 套 套 , ● , 寞 ,奠 , ● 一寞 套 , ● 一 0 寞 一● 一 羹 一● 一 0 一羹 羹一 ● 一羹 羹一 羹 一● 羹 一 一羹 一 羹一 舅 一 舅 一 羹 一 ■一 舅 一羹 ,羹一 舅 一■ 一 羹 一舅 一 舅 一舅 , 羹一 舅 一 舅 一 . 0 羹
彰 显 。在 封 建 社 会 爱 情 对 女 性 来 说 是 奢 侈 品 , 姻 只 不 过 使 婚
她 们 从 父 权 的 压 制 下 转 到 夫 权 的 压 制 下 , 者 成 为 传 宗 接 代 或 的 工 具 。 在封 建礼 教 的 禁锢 下 , 性 没 有 追 求 爱 情 幸 福 的权 女 利, 否则 就 是 叛 逆 。 从 这 一 角 度 来 说 , 洁 追 求 的 以女 性 独 张 立人 格 为 前提 的 有爱 情 的婚 姻无 疑 是 对 这 一 传 统 的 冲 击 , 但 与此 同 时 张 洁 又 解 构 了 这 一 理 想 。 她 对 两 性 情 感 关 系 的 文 化想 象 的 演 变 , 与 她 内心 的理 想 和 现 实 之 间 的 强 烈 冲 突 有 是 着 深 度 的关 联 的 , 为 她 的 真 爱 理 想 在 未 能 为 其 提 供 茁 壮 成 因 长 的 土壤 的现 实 中 四 处 碰 壁 。 于 是 , 洁 转 换 了 表 现 形 式 , 张
一
个 从 建 构 到 解 构 的 过 程 , 其 独 立 的 、 进 的女 性 意 识 和 对 女 性 理 想 的 追 求 , 但 先 自始 至 终 没 有 变化 , 即使
从宫斗剧看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困境
后宫女性间的权力争斗和情感纠葛为主 文拟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热 构建成符合男权期望、恪守三从四德的
线的电视剧。2004 年,《金枝欲孽》创下 播宫斗剧里的女性观念,以便全面客观 贤妻良母,但宫斗剧借由女主人公的性
收视奇迹,从此拉开宫斗剧称霸荧屏十 地看待“宫斗剧荧屏热”这一社会文化现 格塑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女性安
坚强,心思缜密,因此才公甚至还拥有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
《如懿传》再度引爆流量话题,掀起全民 则用视觉巩固了男权制度,即荧幕上的 能帮助男性开疆拓土、平定天下。其次,
追剧的热潮。 宫斗剧虽然一路走红,其价值取向
却总是备受争议。有人指责宫斗剧旨在
性叙事主体的地位,并使其从“沉默被
看”转而“主动发声”。
首先,宫斗剧是以女主人公的“上
位”过程为叙事主线,通过讲述其与嫔妃
摘要院宫斗剧虽然打破了男性凝视袁 斗剧”这一流行文化现象?要回答这个问 间的争权夺宠,与皇帝、王爷、侍卫等人
通过赋予女性叙事主体的地位袁 突破传 题,首先应明确“女性意识”的概念。女性 的情感纠葛,细腻呈现出后宫女性的生
贬抑女性意识;也有人认为诸如《延禧攻 性凝视”的生产局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不同的男性展开恋
略》的女主人公,敢于挑战皇权,传达出 女性意识的觉醒。
情。这点颇具现代女性追求自我幸福的
“自我抗争”的现代价值,堪称“女性意识
一尧赋予女性叙事主体的地位。以往 意识,即女性不必再通过别人的目光来
境
现出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际、价值观念和 事中心。
心理特征。二是指电视剧文本应体现出
二尧突破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遥刻板
宫斗剧是中国历史剧的一个亚类 女性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品质风貌和 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或事物的
黑暗中的烛照——论池莉小说中女性观的发展流变
子培养成 以前恋人 的那种类型。
< 雨中的太 阳> 中的 丁老太一 直期盼着她那个 被掳至台
池莉最初是 以一位“ 新写实” 作家 的身份登上文坛 的, 写
的多是客观的 日常生活 , 大多作品是 “ 按照生 活本 来面 貌反 映生活 , 尽量减少 和避免对叙述 的干预 , 使叙事保 持在纯 客
些都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 , 使她对人生的体验 和感悟越来越
的情思将恋人接回来 , 她最大 的愿望就是要将 自己的孪生儿
本文题 目为。 黑暗中的烛照” 意在通过池莉作 品中女性 , 意识发展的个案分析 , 对女性意识的 内涵及其在 中国的发展 路径 , 对池莉小说 中女性 观的发展 流变历程 , 即她对男 权文 化的解构 、 对两性文化的重新建构及其对女性解放 的“ 烛照”
湾、 生死未 卜 的丈夫归来 , 她含辛 茹苦地将 三个孩子抚 养成 人, 漫长 的等待熬 干了她的身 心, 至死都未 能如 愿。而小 但 说 中的护士小乔则是新一代 的献身者 , 她认 为“ 女孩子 没多 大出息” “ 如趁早培养 自己的丈 夫” ,不 。这明显带有崇拜 男
性、 轻视女性的封建思想。
孔伟 /黑 暗 中的烛照
从9 o年代前期 的作 品 , 《 如 预谋 杀人 》 《 眸》 《 、凝 、 滴血
晚霞》 , 起 池莉开始反观男性世界 , 并对男性世界是否能产生 英雄表示了严重 的怀 疑。她看到 : 男人 是 自私 的动物 , 为达 目的不择手段 , 为了权力 可以放弃一切 。
染 、 白。女作家们 以 自身经历 和切身体验为基 础 , 笔触 林 将 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 创造出各种题材的优秀作 品。更 重要的是 , 女作家们的创作视角逐渐突出了“ ” 女 字。女作家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女性意识模态与构建
收稿日期:2020-09-02作者简介:高颖(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I60914)。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的经典小说。
小说以女性作为第一视角,通过斯库特的眼睛为读者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社会的人文状态。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最明显的内涵体系是对人性的审视,对正确价值观的探讨;而另一内涵体系则是以斯库特为核心对女性意识的辩证描述。
在作者笔下,斯库特是一个对自己的性别存在认知矛盾的女孩,但在女性友人、男性家人的帮助下,斯库特逐渐找回了真正的自我,成为思想独立的新女性。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女性意识的三种模态进行解构,有效分析了矛盾形成和矛盾解除的关键性因素,为读者指明正确认知自我和追求男女平等的路径。
也正因如此,《杀死一只知更鸟》凭借在同一个故事中建构两种内涵体系的独特文学价值,成为20世纪美国最佳小说之一。
一、意识缺失:对自我性别的否定(一)形象上的模糊《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角斯库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主角,她并没有符合美国女性审美的外表,例如一头飘逸的长发和得体的举止;相反,斯库特举手投足之间都活像一个小男孩。
她行动敏捷、思维跳跃,穿着装扮上也与自己的兄弟一致。
对于斯库特来说,自己的装扮和自己是女孩的事实并不冲突。
或者说,斯库特虽身为“女孩”,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性别上的特殊性。
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斯库特在形象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没有意识”却恰恰说明了此时的斯库特正在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导致她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潜在的不认同感,只是这种不认同并未在斯库特的心中明确,而是在其形象上得以显现。
[1]结合《杀死一只知更鸟》故事背景可知,该部小说的叙事背景是20世纪的美国南部地区,该地区在该时段内强调男性是第一性别。
大学人文教育:女性意识
妇女解放究竟向何处去?
目前,中国女性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 己不可能回到从前的‚非人‛状态中,但 她们还未能建立起一种融新与旧、本土与 外来、传统与现代之精华为一体的新文化 女性模式。
“一旦妇女被看做一个具有无限人类潜力的 人,与男人平等的人,任何妨碍她充分发挥潜力
亚里士多德:妇女是发育不全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福 的工具‛;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宣布‚人人生而 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将人口 半数的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女性作为社会的边缘人或非主体 人,仅仅是证明男性社会强大的 一种陪衬。
被誉为‚女界的卢梭‛的金天翻:
–为女性提出了六种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社交自
由权、经济独立权、婚姻自主权等)以及妇女参 政问题。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1949年间,中
国女性解放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与农民
战争及其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呈同步性。
这就是说:就总体而言,中国妇女解放不是一
个独立运动,而是被融入了社会革命的大潮,
标志性开端: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 著作《女性的奥秘》(1963)的问世。
论争的重点:已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 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 形态色彩。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还同时涌现了社会主 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两大流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两性在生物特性上确有 区分,却并无优劣之说。
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又委实 与生物差异有关……
故性别差异的社会性是性别差异的焦
点,或者说,正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 别共同构成了‚性别‛的基本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建构与解构作者简介:鲁春玲(1987-),女,土家族,贵州省沿河县,贵州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摘要:《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都成功塑造了许多美好而生动的女性形象,并都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是两部关注妇女命运的优秀文学作品。
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意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解构特征,以期认识马尔克斯的创作及其妇女观对莫言创作的影响与莫言在接受过程中独特创造的关系。
关键词:女性意识;建构;解构,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莫言在谈及对《百年孤独》的认识时说过:“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的东西,总是表层。
[1]莫言说:“《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以视野的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
”[2]由此,说明《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由最初的艺术层面深及了思想观念层面。
由于《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作品都以家族为叙事基点,在动荡历史当中展现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并都表现出对女性生命意识、性意识的彰显与肯定,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建构;而由于时代、社会文化及作家个人的男权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女性意识的构建。
因而,笔者认为莫言的《丰乳肥臀》的创作,在妇女观上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使得两部作品女性形象的塑造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一、女性意识的建构“女性意识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女性主体的自觉为前提与基础.是以女性的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为表现形式。
”[3]从这种意义上讲,《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对女性意识的一种构建。
(一)大地母亲神话的构建《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各自描写了在动荡历史当中乌苏拉与上官鲁氏韧性的生命力和宽博的母爱情怀。
她们在男人疯狂或溃烂的时候,支撑了这个界,在她们身上显现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广博的母爱意识。
马尔克斯曾说:“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们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
[4]由此可见,他对妇女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非常肯定赞赏的。
《百年孤独》中乌苏拉就是这样一位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们遭受破坏的女性形象,是一位令人惊异的母性神,其中内藏着马尔克斯母性济世的理想。
马尔克斯把乌苏拉塑造成勤劳、干练、有主见、讲求实际、积极入世、富有进取精神的开明妇女。
她不仅以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支撑着布恩蒂亚家族,而且还始终捍卫着人性的情怀和良知。
她饲养家畜、种植瓜果、潜心积攒、扩建住房等以振兴家业。
年逾百岁后,由于白内障,她眼睛都要失明了,面对女儿去世家业无人料理的情形,她仍然以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重振家业。
在动荡的时局中乌苏拉大胆支持儿孙们的正义事业,坚决反对他们的暴虐行为:支持做革命军总司令的儿子奥雷良诺同作威作福、专横独断的统治者作斗争;当儿子在革命中背离了她的理想要枪毙无辜的人时,她又能够义正词严地叱责自己的儿子,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一切表现出乌苏拉深明大义和对人的生命的热爱与关怀。
此外,乌苏拉有着对家族深刻而清醒的反省意识。
她因为与丈夫有血缘关系而惶惶不安,因害怕生下猪尾巴后代而迟迟不愿与丈夫同房。
当上校的十七个儿子涌到家里时,她警告美貌绝伦的俏姑娘雷梅苔丝保持清醒,以免与其中任何一个有接触而生下猪尾巴后代。
这种反省和担心折射出她对伦理、对文明的关注和对种族繁衍的责任。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刻画了一个忍耐、博爱、足智多谋及充满自我牺牲等精神的万能的母亲上官鲁氏;在各种压迫面前,她凭借自己的灵活性与不屈的精神和力量,为自己及子孙创造生存的空间。
上官鲁氏结婚三年未能怀孕,端遭到夫家的虐待和辱骂。
当得知自己不能生育的原因是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后,上官鲁氏不是认命默默忍受虐待,而是选择“借种”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先后与余大巴掌、马洛亚牧师等多个男人发生关系,生下了非上官家族血统的孩子,她以这种疯狂的报复、偏激的行动在伦理和现实的夹缝中反击男权文化强加其身的不公,她用自己的不贞嘲讽了不公平的命运,反抗了代表男权制度的丈夫的虐待和封建礼法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改写了传统文学中的女人在性方面做为被动的受害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母亲的女性自主意识。
在战争年代,面对子女孙子们一个接一个死去,上官鲁氏始终表现得异常顽强、冷静。
她说:“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死,一茬一茬的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
”[5]这种朴素的生存理念体现了她身上所特有的反抗苦难与命运的顽强生命意志。
由于上官家的女儿们各自与不同的政治势力有牵连,所有政治势力的纷争,最后都由母亲来承担苦难:痛失女儿、孙子,颠沛流离,饥饿,甚至遇到强暴与摧残,最后,母亲都一一挺过来了,在母亲身上表现出的是母性的博爱意识与独立强悍的生命意识。
(二)大胆的情爱追求在男权社会中,男人总是欲望的主体,女性始终是配角。
而《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在对女性性欲望的表述上,改变了传统的引导与被引导的二元对立模式,女性拥有了身体自主权。
女性在性欲望中自我主体的主动选择,表明她们的女性意识有所觉醒。
小说《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大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欲冲动,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尽情享受着性爱所带来的快乐,并在两性关系上主宰着男人:贝雷卡在霍塞·阿卡迪奥回到家后,被他强壮的身体所吸引,她选择放弃了之前的恋人,不惜背上“乱伦”的罪名,跟阿卡迪奥结合,开始了惊世骇俗的狂放浪荡的性爱。
作为妓女的皮拉·苔列娜,一生在孤苦贫穷中得到的是性爱带给她的短暂欢愉。
佩特娜·柯特是一位与生育繁殖有着密切联系的女人,在情欲世界中主宰着奥雷良诺第二。
按捺不住欲火的梅梅在皮拉·苔列那引导下,与巴比洛尼亚到处幽会,最后生下了私生子奥雷连诺·布恩蒂亚。
阿玛兰塔·乌苏拉抛弃丈夫,与侄儿沉溺疯狂的昏天暗地的情爱中,生下了猪尾巴的婴儿。
这些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在性欲望中有了自我主体的主动选择,标志着女性意识有了初步觉醒。
小说《丰乳肥臀》中,上女性在情爱的表达上也不再受传统文化规范支配,她们大都随性而发,开始追求自己内在的声音,毫无隐讳自己对性爱的渴求:上官鲁氏与马洛亚牧师在村边的小树林里情不自禁合欢,上官来弟反抗母亲包办婚姻,与沙月亮私奔。
上官招弟也重蹈姐姐的“覆辙”,她与“福生堂”二掌柜司马库结合。
上官领弟对鸟儿韩那高超的捕鸟绝技和他对母亲的孝心深深仰慕,于是春心荡漾,决心要嫁给鸟儿韩。
鸟儿韩在日报深山里生活了十五年后回到高密东北乡,饱受性压抑与虐待的来弟主动引导着鸟儿韩,开始了欢悦的性爱之旅,当他们偷情面临受哑巴阻碍时,不惜杀死哑巴以换取性自由与身体的解放。
小说对五女儿与鲁立人赤裸裸的性爱描写也大胆惊人;独乳老金在性上主动勾引控制着男人,展现了女性对身体欲望的大胆追求与释放。
这群女性形象一改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对性爱的被动接受,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对身体和情欲的主动释放,显示出了现代女性的主动和自由。
二、女性意识建构过程中的消解因素马尔克斯与莫言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传统作家,《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渗透着他们作为男性作家的主观意识。
此外,还由于创作时代及社会环境的局限,使两部小说自身存在着诸多解构女性意识建构的因素。
(一)母亲神话的解构我们必须承认,构建一个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赋予了女性力量。
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
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作家,马尔克斯还是认为:正因为妇女在男人的背后支撑着世界,所以男人才能够成为历史的主人公。
[6]乌苏拉仍然是在男性身后的女性,她不可能和男性一样,与之并肩踏入社会的大舞台。
乌苏拉仍没有能改变作为生儿育女的传统女性形象,不管她多么强悍精明,历史也不曾因为她的存在而改变什么,她最终也挽救不了家族的衰败。
马尔克斯只让她停留在家庭层面,作为男人背后的支持者。
虽然乌苏拉为了家庭不辞操劳,也间接地推动马孔多社会的发展,不过从另一面我们看到,乌苏拉对丈夫的科学发现和新鲜玩意儿毫无兴趣,她只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
说明乌苏拉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更新,思想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她的一切思想行动只停留在“生儿育女”的水平上,乌苏拉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达到对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追求的高度。
至于作家把乌苏拉塑造为类似圣母的理想化的形象,是对女性形象的虚幻与美化,这远远不是现代意义上作为一个“人”的女性,也与当时女性的本真面貌有距离。
马尔克斯曾经也说过:“乌苏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7]所以,这个形象的塑造只是符合了作为男性作家的马尔克斯对女性的期望。
莫言在创作谈《解》中说:“创作《丰乳肥臀》的动力是在军艺文学系读书时看到的一尊原始石雕像的幻灯片,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乳房是哺育的工具,臀部是生殖的工具,丰满的乳房能育出健壮的后代,肥硕的臀部是多生快生的物质基础。
’”[8]也就是说,母亲上官鲁氏的丰乳肥臀不过是生子的物质基础。
说明莫言是把母亲视为生育的工具,母亲生命的伟大在于最终完成了父权制度赋予的“神圣使命”——生儿育女,而不是对这个制度的拒绝。
在《丰乳肥臀》中,母亲到处“借种”生子表面上看似乎是自我保护求地生存的行为,但由这种行为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满足父权制度对男性继承人的需求,而不是受生理需求所驱使,虽然此行为无意中已经把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了,但母亲并没有也不可能觉悟到这一点,因而也就失去了它潜在的颠覆性功能;反而是印证了小说中的母亲如何完美地完成了父权赋予生儿育女的使命,而不是反抗意识、性意识的觉醒。
另外,在小说中,母亲尽管占据了很多的叙述空间,却缺乏自身作为主体存在的力量,小说中母亲的是声音匮乏的:小说的叙述角度切换于第三人称叙述——男性作者,与第一人称叙述——上官金童之间。
母亲是沉默的,是失语的,她小说中没有自己的声音,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莫言塑造的上官鲁氏是一位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的母亲。
(二)爱与性分离的悲剧命运《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并没有完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它在憧憬理想的女性世界的同时,常又落入男权话语的框架之中,表现在把性与爱割裂开来,从而消解了女性主义确立的基础。
在《百年孤独》中,为爱而性的崇高爱情在布恩蒂亚家族里几乎不存在。
第一代布恩蒂亚和乌苏拉不是一对因为爱情而结合的恩爱夫妻。
乌苏拉害怕生出猪尾巴后代,一直拒绝与丈夫同房,婚后一年还是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