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承担着建筑内各种水流的收集、输送和排放任务,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舒适度以及住宅质量。

因此,给排水管网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专业性。

本文旨在针对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合理的开设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给排水管网(Undergraduate)2. 建议学时:32学时3.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4. 开课学期:大一、大二第二学期5.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等工程专业。

6. 主要内容:管道输水基本原理、给水管网的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可持续水利用原则与技术应用。

三、课程目标1. 学习和掌握建筑内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相关专业术语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2. 掌握规划和设计给排水管道的基本方法,如流量计算、点位选址、管网布局等。

3. 了解和掌握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熟悉常见设备的使用方法。

4. 探究并应用城市可持续水利用技术,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四、课程内容1. 管道输水基本原理(1)水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流动性、压力、水头等。

(2)流体力学方程和导流、防水和防火设计原则。

(3)管道系统的中心流量、阻力及水头等基本概念。

2. 给水管网的设计(1)水源分类和特点、流量计算、物料选型、管道点位选址等。

(2)给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如管网布局、水压调节、管道直径和材质选择等。

(3)怎样对给水管网进行维护和管理遇到的问题的处理。

3. 排水系统的设计(1)排水类型及特点、流量计算、管道点位选址、多层住宅建筑的排水系统的设计。

(2)水平排水管网与垂直排水管网的结构与布局。

(3)排水系统建造验收中的问题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4. 可持续水利用原则与技术应用(1)现代给排水和可持续水利用理念的起源和发展。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管网系统中常见设施、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其选型与应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具备分析管网水力特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树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排水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与构成:介绍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分析管网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布局设计要求。

(对应教材第1章)2. 给排水管网设施与设备:讲解管网中常见设施、设备的作用、工作原理及选型方法,包括泵站、阀门、管道等。

(对应教材第2章)3. 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阐述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如节点法、环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对应教材第3章)4. 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结合CAD软件,教授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对应教材第4章)5. 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南区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南区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南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功能、结构和常用材料;掌握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管网的设计和计算;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工程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介绍给水管网的功能和结构,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然后讲解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包括水量、水压、水质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接着介绍给水管网的计算方法,如管网的水力计算、水质计算等。

最后讲解给水管网的施工技术,包括管网的敷设、连接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管网工程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给水管网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给水工程》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给水管网设计与施工》等,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案例和施工技术。

此外,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给水管网的相关内容。

最后,实验设备如给水管网模型、水质分析仪器等,用于开展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占总评的30%。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施工、运行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及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水管网的布局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和施工图绘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整理和分析给水管网的运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给水管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水利事业,树立为我国水利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管网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水利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管网的组成与功能- 管网的基本构成要素- 给水管网的分类及功能- 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2. 给水管网的施工与运行- 给水管网的施工工艺及流程- 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及维护方法- 给水管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 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 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技术- SCADA系统在给水管网的运用- 给水管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4. 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原则和方法- 给水管网的施工图绘制技巧- CAD软件在给水管网的运用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与运行- 案例分析给水管网的优化与改进-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完成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一、课程设计基本资料二、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1.管网设计流量2.水压3.清水池位置和容积确定三、管网计算1. 线路选择2.输配水管渠布置的一般要求3.输水管的布置4.配水管网布置5.配水管与构筑物或管道的间距6.阀门、消火栓、给水栓的布置原则四、管网设计流量计算五、水泵的选择六、管网校核1.最高时用水校核2.消防用水校核3.事故用水校核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资料1.城市总平面规划图一张,比例1:10000。

2.该城位于湖北北部地区,城市自然资料如下:土层: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震烈度: 5级;地下水深: 地面以下5m见地下水;最高气温: 39℃;最低气温: -8℃;冰冻深度:0.5m。

3.用水资料1)大用户2)居民用水量:规划人口河北区为3万人,河南区为1.2万人,用水普及率为90%,室内均有给排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建筑物为6层。

3)印染厂、制药厂和氨肥厂每班有1/2 员工需淋浴。

=1.8。

4)公用事业用水量按居民用水量的30%计,Kh5)绿化面积为30万m2 ,浇洒道路面积为20万m2。

6)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

4.水厂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109m,两座公路桥旁均可吊装管道,铁路桥不让吊管。

二、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最高时城市综合用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1)居民生活用水量(用水普及率为90﹪)该城市总人口为4.2万人,属于小城市,取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80L/(人·d),用水普及率90﹪。

Q1d=q1N1i/24=(3+1.2)×104×0.9×180/(1000×24)=6804 m3/d=283.5 m3/h取最高日生活用水时变化系数K h1=1.4,则Q1=K h1Q1d=1.4×283.5=396.9 m3/h式中:q1——最高日用水量标准(180L/人·d)N1i——居住区人口数(cap)2)大用户生产用水量Q2=1.1×2000/8+1.1×1200/8+1.2×400/8+1.2×300/8+ 3.4×200/24=573.33 m3/h3)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计算表企业代号生产班制每班职工人数每班淋浴人数职工生活与淋浴用水量(m3/d)生活用水淋浴用水小计1 1 300 0 7.5 0 7.52 3 500 250 37.5 30 67.53 2 500 250 25 20 454 3 400 200 30 24 545 1 50 0 1.25 0 1.25取大用户职工用水时变化系数K h4=3,则Q3=3×(7.5/8+37.5/24+25/16+30/24+1.25/24)+74=90.09 m3/h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Q4(喷洒道路:q1=1.5L/( m 2·次),n=3 次绿化:q2=2L/ (m 2·次))Q4=(q4a N4a f6+q4b N4b)/24=(3×1.5×200000/1000+2×300000/1000)/24=62.5m3/h5)公共事业用水Q5(公共事业供水取居民生活用水的30%)。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 (2)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 (2)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1. 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是围绕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展开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于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2.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3.水质检测技术与管理;4.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将了解更多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是对于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的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介绍;实践部分则是要求学生们各自完成一个小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下面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2.1 理论部分2.1.1 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给水管道是连接自来水厂和家庭的主要管道,其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学生将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了解水管道的种类、规格、施工原理、材料等信息,全面理解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

2.1.2 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排水管道主要是将废水排出涵洞,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了解排水管道的种类、规格、施工原理、材料等信息,同时,也需要掌握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应对相关实践工作的能力。

2.1.3 水质检测技术与管理水质管理是给水排水管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了解水质检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水质检测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为处理现实中的排水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1.4 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在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进行工程预算和施工管理。

学生将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项施工管理相关知识,如招标采购、工程进度、安全保障、奖惩制度等。

并为就实践工程的实施做好准备。

2.2 实践部分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部分,将要求学生们各自完成一个小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在设计中,学生需要独立分析设计的地区环境、实际需求、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依据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依据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依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工程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了解给水管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给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给水管网的布局设计和参数计算;具备给水管网工程项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包括给水管网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功能。

2.给水管网的原理:涉及给水管网的压力传递、流动方程、水头损失计算等基本原理。

3.给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管网的布局设计、管段计算、节点设计等方法。

4.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介绍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原则、维护方法和技术更新。

5.给水管网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给水管网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管网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引入典型给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给水管网参数测试,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管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障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某村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某村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某村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管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给水管网的组成:讲解给水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源、水厂、输水管道、配水管道等。

3.给水管网的设计:介绍给水管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管网布局的优化。

4.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讲解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方法,包括水质监测、水量调度、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给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实验法:安排一次给水管网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管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给水管网的图片、图表和动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管网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管道、阀门、流量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理、流程及主要参数。

3. 学生能了解给排水管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给排水管网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管网水力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给排水管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给排水管网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管网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2. 管网组成:水管、泵站、阀门、检查井等设施的作用及布局。

3. 给排水管网设计原理:水力学原理、管网布局原则、流量分配与计算。

4. 给排水管网设计流程:需求分析、管网规划、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

5. 给排水管网主要参数:流量、流速、压力、坡度等参数的确定与计算。

6. 给排水管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城市给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

7. 给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方法:水力计算方法、管网优化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介绍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给水管网的定义、组成及功能,掌握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和基本设计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了解给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要点。

3. 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管网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给水管网的案例,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具备使用给水管网的CAD软件进行简单绘图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小型给水管网。

3. 学生能够运用给水管网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管网知识,增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学生能够关注给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二年级的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掌握给水管网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给水管网的深入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给水管网的定义与组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 内容列举:给水管网的定义、功能、组成要素2. 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与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市给排水系统- 内容列举:管网布局原则、管网设计方法、管网优化3. 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与维护管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市给排水系统- 内容列举:管网运行原理、维护与管理措施、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4. 给水管网的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文与水资源- 内容列举:管网计量单位、管网计算方法、实例分析5. 给水管网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活动- 内容列举:实际给水管网的案例分析、优化方案设计、CAD软件操作6. 给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列举:给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措施、绿色生活观念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给水管网的定义与组成第二课时: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与设计方法第三课时: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与维护管理第四课时:给水管网的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第五课时:给水管网的实践案例分析第六课时:给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原理,包括水源、输水管、配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关键环节。

2. 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及运行管理,理解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改善城市水环境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给水排水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力学、水工结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包括水源、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给水排水工程概述》2. 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与施工要求:讲解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施工技术及质量标准。

教材章节:第二章《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原则与施工要求》3. 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介绍管网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维护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包括管网的布局、管材的选择、阀门的类型和作用、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管网的水力计算、管段长度的确定、管径的选择、阀门的配置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排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对给排水管网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等。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维护管理。

1.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排水管网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在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性。

2.结构组成:学习给排水管网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源、管道、阀门、泵站等,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工作原理: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工作原理,包括自流原理、压力原理等,理解管网系统的工作过程和运行规律。

4.设计方法:学习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包括水力计算、管段长度的确定、管径的选择等,掌握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5.维护管理:了解给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方法,包括巡检、维修、更新等,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排水管网的应用和维护管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给排水管网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给排水管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湖北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湖北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

湖北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湖北给水管网的布局、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了解其与城市供水的关联性。

3. 学生能够了解给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方法,认识到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给水管网的简单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给管网的相关工具和设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对给水管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管网的课程,培养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给水管网的现状与发展,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给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给水管网的概述- 了解给水管网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 熟悉给水管网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湖北给水管网的布局与结构- 学习湖北地区给水管网的布局特点及原因。

- 分析给水管网的层级结构及其运行原理。

3. 给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 掌握给水管网的运行参数及其监测方法。

- 学习给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措施,了解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4. 给水管网的优化与改造- 探讨给水管网的优化方法,提高供水效率。

- 了解给水管网的改造技术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5.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给水管网的设施,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给水管网易出现问题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1.用水量计算⒈ 生活用水量 1Q (m 3/d )∑=f N q Q i i 100011 i q ——不同卫生设备的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d 。

查课本附录附表1(b ),二区属特大城市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50-240 L/人·d ,本设计采用200 L/人·d 。

i N ——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 ——自来水普及率,设计中取100%1Q =200x132000/1000 m 3/d =26400m 3/d⒉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2Q (m 3/d )一厂生产用水量为 4000 m 3/d ;二厂生产用水量为 6000 m 3/d 。

2Q =4000+6000=10000 m 3/d⒊ 职工生活用水量 3Q (m 3/d )一厂: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沐浴用水量,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 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按每人每班25 升计,热车间按每人每班35升,则全程职工生活用水量:(3000x30% x35+3000x70% x25)/1000=84 m 3/d(2)淋浴用水标准:一般车间按每人每班40 升计, 热车间按每人每班60 升,得全厂淋浴用水量为:(200x40+300x60)x3/1000=78 m 3/d 二厂:用水量标准同一厂,得全场生活用水量:(4800x25% x35+4800x75% x25)/1000=132 m 3/d全厂淋浴用水量为:(400x40+400x60)x3/1000=120m 3/d 职工用水量3Q =84+78+132+120=414 m 3/d4、市政用水量4Q (m 3/d )由设计图上可得:道路面积取一条主干道,宽为30 米,长为2500 米,则面积为2500×30=75000 m 2 ;公园总面积为60000 m 2 ,其中绿地面积占公园的1/3。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概述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概述

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概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了解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给排水管网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给排水管网施工的基本技能,如管道铺设、连接和检测;(3)能够分析并解决给排水管网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给排水管网对环境的影响;(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给排水管网工程;(3)培养学生对给排水管网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为我国给排水管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排水管网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管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2.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流程、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技巧。

3.给排水管网的施工技术:介绍给排水管网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给排水管网施工的基本能力。

4.给排水管网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具备给排水管网施工的基本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专业:给排水C081班指导老师:姓名:学号:目录目录 (1)设计题目 (2)基本资料 (2)用水量计算 (2)供水方案的选择 (4)管网定线 (4)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5)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 (6)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7)管网平差 (11)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计算 (17)消防时管网核算 (17)水塔转输工况核算 (22)事故工况管网核算 (25)参考文献 (27)设计题目河北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 基本资料:本工程为河北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人口数12.2万,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

道路面积50万平米,绿地面积86万平米。

工业区I 总人数3400人,其中高温车间人数1400人,工业区II 总人数5100人,其中高温车间人数1800人。

一、用水量计算1、最大日用水量计算(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该城镇为河北中小城市,城市分区为二区,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323页附录2,取最高日用水定额为240L/ cap·d 。

Q 1=qNfQ 1―—城市最高综合生活用水,m 3/d ; q ――城市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则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Q 1=1000122000240 =29280m 3(2)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计算1)工业区的一般车间生活用水量计算一般车间的生活用水量定额为q=25班)(人⋅L 。

工业区Ⅰ的一般车间人数为2000人,其生活用水量:d m qN Q a32501000/2000251000/=⨯== 同样,工业区Ⅱ一般车间的人数为3300人,其生活用水量:d m qN Q b325.821000/3300251000/=⨯== 2)工业区的高温车间生活用水量计算高温车间的生活用水量定额为q=35班)(人⋅L 。

工业区Ⅰ的高温车间人数为1200人。

其生活用水量:m qN Q c32491000/1400351000/=⨯== 同样,工业区Ⅱ高温车间的人数为1800人,其生活用水量:d m qN Q d32631000/1800351000/=⨯== 3)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计算Ⅰ区职工生活用水量:d m Q 329950491=+= Ⅱ区职工生活用水量;d m Q 325.1455.82632=+= 职工生活用水量总额为:m Q Q Q 32225.24421=+= (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为工业区Ⅰ6000m 3,工业区Ⅱ8200d m 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为Q 3=14200m 3 (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定额采用1.5()次•2mL ,每天浇洒1次,绿化用水定额采用2.0()次•2mLQ 4=247010001000086.021000050.51=⨯⨯+⨯⨯d m 3(5)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由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得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取以上用水量之和的20%, Q 5=20%(Q 1+Q 2+Q 3+Q 4)=0.2×(29280+244.5+14200+2470)=9238.9m 3(6) 最大日设计用水量为Q d =Q 1+Q 2+Q 3+Q 4+Q 5=55433.4d m 3。

2、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时是上午7-8点,最高时用水量为全天用水量的5.15%,时变化系数K h =36.21241%5.15= 最高时用水量为Q h =24dh Q K •=2854.80h m 3=793.0L 。

3、消防用水量计算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324页附表3,则消防用水定额为,45L ,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消防历时取2小时则消防用水量为:Q 7=45×2×3600=324000L =324m 3。

二、供水系统方案选择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平面布置,供水区地形,水源和调节水池位置,街区和大工业集中用水等。

考虑城市近,远期发展,管网布置成环状网。

该城市给水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拟定为自西向东供水。

为满足用户供水要求其定线满足:干管的间距一般采用500-800m ,两干管的连接间距为800-1000m 。

允许有个别管段不符合上叙规则。

其管网布置图见附图一。

( 1 ) 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水源选在河流上游,以保证水质、管网中水流流向整体与河流流向一致,净水厂选在水源附近,(见图)水塔暂定在河边工业II 处。

(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单水源,不分区供水。

三、管网定线(1)各节点编号、管段编号标于图中,节点地面标高由图中标出。

管段长度由图中读出(比例尺为1:5000)(2)布线原则:干管整体将城镇各用水户包含,集中流量用水处应布置干管,干管之间的其他用户以连接管连接。

四、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1、各时段用水量见表1-1各时段用水量表1-1 0-1 1-2 2-3 3-4 4-5 5-6 6-7 7-82.82 2.81 2.933.06 3.13 3.784.915.15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5.13 4.79 4.66 4.52 4.49 4.43 4.45 4.55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5.11 4.92 4.90 4.71 4.29 4.04 3.42 3.02 2、二级本站接两环设计,从前一日22点到清晨6点,6点到22点共两级,前一日22点到清晨6点:Q1 =(2.80+2.81+2.93+3.06+3.13+3.78+3.42+3.02)/8=3.12%清晨6点到22点:Q2=(100%-3.12%*8)/16=4.69%3、由城市逐时用水量表,绘制用水量变化曲线如下图用水量变化曲线图1-1五、清水池容积、水塔容积计算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表表1-2由表得水塔与清水池调节容积分别为最大日用水量的1.89%、8.51%。

1、水塔容积的计算 (1)调节容积的计算W 1=55433.4×1.89%=1047.69m 3 (2)消防贮水量的计算(按10分钟计算) W 2=12324=27m 3 (3)总容积计算的计算W=W 1+W 2=1047.69+27=1074.69m 3 2、清水池容积的计算 (1)调节容积的计算W 3=8.37%×55433.4=4639.78m 3 (2) 消防容积的计算 W 4=324m 3(3)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自用水量 W 5=10%Qd=5543.34m 3 (4)安全储备量 W6=61(W 3+W 4+W 5)=1751.19m 3 总容积计算的计算W=W 3+W 4+W 5+W 6=12258.31m 3六、管段设计流量计算管段【1】、【4】为输水管,不参与配水,其计算长度为零。

管段【2】、【3】、【13】、【14】,为单侧配水,其计算长度按实际长度的一半计入。

其余均为双侧配水管段,均按实际长度计入。

各管段配水长度见表1-3表1-3注:表中管段长度和配水长度单位均为米。

(1)、集中节点流量计算 最高时集中用水量计算:工业区I :q=h m .1325424495060003=++=70.59s L ,位于节点(8), 工业区II :q=h m 337.732482.56382003=++=96.59s L 位于节点(4)(2)、比流量计算q l==∑∑minih l q -Q =0.071s L由泵站供水曲线,得泵站设计供水流量为: 7.1722%5.15%9.643.079q 1s L =⨯= 水塔设计供水流量为:83.707.1722-3.079q 5s ==L各管段沿线流量分配按公式mi l mi l q q 计算,管段沿线流量及各节点设计流量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4。

最高时管段沿线流量分配与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表1-4(1)流量分配初拟管径由节点(1)出发,分配环状管网设计流量,管段【2】和【7】均 为主要供水管段,分配相等流量:q2+q7=q1-Qj2=722.17-35.91=686.26s L q2=q7=343.13L ,Lq2-Qj3=q3+q6=343.13-79.12=264.01s[6]处于垂直方向,考虑【2】发生事故时,流量从【6】绕过,且【3】靠近水塔,故【6】应多分配流量,Lq6=0.7 264.01=184.81L,q3=264.01-184.81=79.20sq3+q4-Qj4=q5=10.32L。

q7-Qj8=q11+q8=343.13-144.89=189.24L,[11]主要供水管段,分配较多的流量,Lq11=0.7×189.24=132.47L,q8=189.24-132.47=56.77sq14=q8-Qj9=56.77-34.10=22.67L,L,q9+q12=q6+q11-Qj7=184.81+132.47-158.89=158.39sL,q9=q12=79.20sL,q13=q9+q14-Qj10=79.20+22.67-75.47=26.40sq10=q5+q12-Qj6=10.32+79.20-84.62=4.9L根据以上管段流量,初拟管径见下表:表1-5七、管网平差1、(1)计算管段阻力系数S=10.67*L/(l^1.852*d^4.87)压降h=s*q^1.852等效管径d*=(N)^(n/m)*d i(2) 水力分析图将[1]暂时删除,其管段流量并到节点(2)上、(3)用改进的哈代-克罗斯平差法计算,优先平差闭合差较大的环:表1-6环号管段编号s流量初分配q(L/s)h(m)12 90.11 343.14 4.47 13.03 6 84.87 184.81 1.34 7.24 -11 188.51 -132.47 -1.52 11.50 -7 84.87 -343.14 -4.21 12.270.08 44.0523 480.30 79.2 1.58 19.92 5 1950.00 10.32 0.15 14.25 -12 48.30 -79.2 -0.16 2.00 -6 84.87 -184.81 -1.34 7.240.23 43.41311 188.51 132.47 1.61 12.12 9 290.18 79.2 0.95 12.03 -14 783.18 -22.67 -0.25 11.19 -8 660.24 -56.77 -1.17 20.621.13 55.95=⨯⨯=∆5.955852.110003.11-q -10.91 412 48.30 79.2 0.16 2.00 101745.71 4.9 0.03 6.76 -13 480.30 -26.4 -0.21 7.81 -9 280.18 -79.2 -0.92 11.62-0.93第一次平差第二次平差 q (L/s ) h (m ) q (L/s )h (m )343.14 4.47 13.03 184.81 1.34 7.24 -121.56 -1.37 11.26 -343.13-4.21 12.27 0.23 43.81 79.20 1.58 19.92 10.32 0.15 0.00 -93.49-0.22 2.31 -184.81-1.34 7.27 0.17 121.56 1.37 11.26 121.56 1.37 68.29 0.72 10.61 54.00 0.47 8.68 -33.58 -0.53 15.63 -33.61 -0.53 -67.68-1.6223.95-67.71-1.62-0.05 61.45 -0.3179.2 0.16 2.00 93.49 0.22 2.314.9 0.03 6.76 19.19 0.42 21.63-26.4 -0.21 7.81 -12.11 -0.05 4.02-68.29 -0.70 10.24 -54.00 -0.45 8.38-0.71 26.82 0.1314.29(4)工况水力分析节点水头、地面标高、自由水压计算表假设9为控制点节点水头等于服务水头表1-7节点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编号地面标高62.0 63.1 63.4 63.2 62.5 65.0 66.4 67.3 69.5 67.8 66.3(m)自由24.0 28.0 28.0 24.0 24.0 28.0 24.0 24.0 24.0 水压(m)服务87.1 91.4 91.2 89.0 90.4 95.3 93.5 91.8 90.3 水头(m)假设9为控制点节点水头等于服务水头,即H9=93.5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