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省一等奖课件大赛获奖作品《 机械能

合集下载

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机械能

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机械能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品呈现 出精美的视觉效果,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表现手法多样性
作品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等 多种表现手法,使知识呈现更加
生动、形象。
教学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指导
作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方 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作用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主要技术实现方法
动画制作
使用Adobe Flash创建 动画,使知识点更加生
动形象。
交互设计
通过JavaScript和 ActionScript实现交互 功能,如测试题、小游
戏等。
视频嵌入
将教学视频嵌入到课件 中,方便学生随时观看。
声音设计
使用Adobe Audition进 行声音编辑,确保音质
清晰。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技术难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 的知识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
呈现出来。
解决方案
采用故事化的方式串联知识点 ,通过有趣的角色和情境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技术难点
如何实现复杂的交互功能。
解决方案
利用JavaScript和ActionScript 编写脚本,并利用Flash的强大 交互功能实现各种交互效果。
化。
特效展示
通过特效展示机械能转换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增强学习者的感官体验。
动态图表
使用动态图表展示机械能与其他能 量的关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 机械能的本质和作用。
03 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点覆盖
作品《机械能》涵盖了机械能的基本 概念、转化机制、守恒条件等核心知 识点,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 资源。

《机械能》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教科版物理 (2)

《机械能》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教科版物理 (2)

a点和b点 ,那么在哪一点时 ,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
A.在a点时大
B.在b点时大
C.在两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2.1 机械能
4.(4分)(2021·福州)我国研制的新型消雾无人机在加速飞往雾霾区域的过 程中 ,它的( )
A.动能增大 B.质量增大 C.合力为零 D.运动状态不变 5.(5分)(2021·汕尾)如以以以下图 ,小朋友 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他受到的重力不做功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 C.他的动能增加 D.他的机械能不变 6.(6分)飞行的子弹能击穿耙子 ,是因为它具有____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 有砸伤人的危险 ,因为它具有____ 能;推开的弹簧门放手后能够自动关上 , 是因为它具有____ 能;钟表里的发条拧得越紧那么能够走的时间越长 ,是因 为它具有__ __ 能;腾空而起的火箭既具有__ __ 能又具有__ __能 .
4.我们通常把__重力__势能和__弹性__势能统称为 势能;__动能__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 __焦耳__ .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2.1 机械能
1.(4分)关于能的概念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势能相等的物体一定在同一高度
B.悬挂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 ,所以不具有能
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能够做功 ,所以具有能
水能和风能
1.(4分)以下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石油
D.木材
2.(4分)关于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水能可以储存 ,风能不便于储存 B.水能和风能都不便于储存
C.利用风能比较简单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2 精品课件(大赛一等奖作品)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2 精品课件(大赛一等奖作品)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前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如 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 他们的不平凡之处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着 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D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
分析:
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完全浸没前在水中的体积逐渐
,排开
水的体积逐渐 ,所以水球受到的浮力逐渐
7
分析其中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8
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在拉开的弓把箭射出去的过程中, 弓的弹性势能减小,箭的动能增 大,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 能。 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哪些例子 呢?
9
铁球压缩弹簧过程中,铁球的动能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 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簧恢复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铁球的动能增大,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14
4.“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
千年的飞天梦。当飞船减速着陆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 )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15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3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3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C.铁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D.铁球的动能始终大于木球的动能
29
7.学生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 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 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 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石块由a点到c点
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22
机械能守恒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3
1.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从能的转化角度来说明这
一过程。
弹簧门被推开的过程,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门
自动关闭的过程,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4
2.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1)雪橇从山坡上滑下来
重力势 能转化为_____ 皮球落向地面时,_______ 动 能;撞击地 板时,____ 动 能转化为_______ 弹性势 能,恢复形变(未离开 动 能,离开 地面)向上弹起时,弹性势 ______能转化为_____ 重力势 能。 地面向上弹跳时,_____ 动 能转化为_______
46
4.“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 千年的飞天梦。当飞船减速着陆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 B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A.小石块动能一直在增加 B.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小石块经过b点时,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D.小石块到达c点时,动能为零
30
1.动能和势能。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1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必定会失败。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2 精品课件(大赛一等奖作品)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2 精品课件(大赛一等奖作品)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1.96N
F >F >F 1 2 3
知 识 技 能 自 学 检 测 合 作 探 究 精 讲 点 拨 即 时 练 习
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例1: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 表面的距离为20cm,如图所示,求: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压力大小,浮力大小及方 向。(取g=10N/kg)
C.铁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D.铁球的动能始终大于木球的动能
17
7.学生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 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 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 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石块由a点到c点
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三、阿基米德原理法:F =G排=ρ gV 浮 液 排 例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面到液体 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正方体的底面积 S=a2=(0.1m)2=1×10-2m2, 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 =(0.1m-0.05m)×1×10-2m2=5×10-4m3, 排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 =ρ gV =1.0×103kg/m3×10N/kg×5×10-4m3=5N。 浮 水 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四、总功
求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有两种方法:
(1)、分别求出每个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
所有功的代数和。即:
W总=W1+W2+……+Wn (2)、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然后 再求出合力的功,即:W总=F合Scosα
五、变力所做的功:
返回
我们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是物体受恒力作用 时,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公式。如果作用在物 体上的力是变力,或者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 线,如何求功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功的公式:W=FSCOSα
讨论: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 下,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位移为S,物体与支持 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
(1)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F N α f S G WF=Fscos(π-α)=FSsin α Wf= - μ mgS WG=WN=0
作业:练习一(2)、(3)、(4)、(5)

作:贾玉兵
二OO四年三月
我们可以把位移分成许多小段,在每小段都足够小, 可以认为是直线。物体通过每小段的时间足够短, F 力的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力为恒力,这样,对每一 A 小段,就可利用公式 W=Fscosα计算功。再把所有 B 的功都加起来,就是变力所做的功。
例题: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动摩 擦因数为0.2的水平支持面上,受到与水 平方向成300角的斜向上方20N的拉力作用 在水平方向发生5m的位移。求:(1)拉 力所做的功。 (2)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α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1、辨认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F α 甲
S
F
αS答ຫໍສະໝຸດ :αS F 答案: α乙
答案:π- α α S
α

F

答案: π- α
2、技巧:寻找“夹角α” 可以将力的方向向位移 方向旋转,当力的方向 与位移方向相同时,力 的方向所转过的角度就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正功和负功
0=40×5 × 3 =173.2J 解:WF=FScos30 F 2 N WG=WN=0 f Wf=G fScos1800= -0.2 × 10 × 9.8 × 5J=-98J
W总=WF+Wf=75.2J
课堂练习: 1、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 5J的功多 C、物体加速运动时的功比减速速运动时 的功多。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公式W=FSCOSα计算力的功。
教学难点: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 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教学过程:
(启发引入)
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功的初步 知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 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 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请同 学们举例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第一册(必修)
第七章
机械能
第一节

山东省高青一中 贾玉兵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 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 的因素。
2、正确应用公式W=FSCOSα计算力的功。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 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4、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 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做功的两 个要素 功的
公式 正功和 负功
总功
变力的 功
总结
一、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一段距离。 3、功的计算公式: W=F×S
返回
二、功的公式 思考: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 向有一夹角,如何求功呢?
α F F2 α S B F F1
A
W=FSCOSα
2、人造卫星在半径为1.0×107m的圆 形轨道上受到地球的引力是4.0 × 104N, 卫星每绕地球运动一周,地球引力对卫 星做多少功?
演示 答:地球引力对 卫星做的功为零。
返回
总结:
计算恒力的功公式:W=FScosα
功是标量。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 也不表示功的方向。能说明这个力是加快 还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计算变力所做的功:把物体通过各个小段 所做的功加在一起,就等于变力在整个过 程 中所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