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各种波段解析
心电图各种波段解析
1、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去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电刺激由窦房结产生,经由节间传导通路而扩散至左右心房。
直立向上而顶端钝圆平滑,但AVR导联中的P波是倒置的,正常时节为0.06~0.12秒,电压小于0.22~0.25mvo
2、P-R间期:指以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代表心房开始去极至心室开始去极的时间。
正常时间为0.12~0.2秒。
3、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在QRS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形就是Q波,正常时间小于0.04秒。
R波是一个高尖向上的波形,S波是在R波以后的向下的波形,正常QRS波群时间为0.06-0.1秒。
4、*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间段,反映心室复极早期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的ST段应该在水平基线,在任何导联其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向上偏移不超过0.1mvo
5、T波:反映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
正常时间为0.1~0.25秒,电压为0.1~0.8mv0
6、Q・T间期: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去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正常一般在0.36~0.44秒之间。
7、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方向与T
波一致。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纵格代表电压。横格代表时间。 两细线之间距为 1mm, 两粗线之间距为 5mm。 1横格代表 0.04s, 每一大横格代表 0.20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还可根据需 要调节为每秒 50mm、100mm 和200mm,
一小纵格代表 0.1mV,每一大纵 络代表0.5mV。在特殊情况下, 定标电压可加入 0.5mV或2mV电 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及变异,伪差产生原因,辨认 及预防
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首先产生 电激动并传布全身,使身体各处 产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将体 表的这种电位差记录下来所得的 时间—电压曲线,即为心电图。 它是心肌电活动的反应。
凡不是由于心肌的电激动或激动 传导的顺序及心肌本身组织而发 生在心电图上的改变,都 称为 “伪差”。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4)时间<0.11S(5)电压:胸导:<0.2mv肢导:<0.25 mv(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2、正常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1、时间: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能左室肥大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V3 R与S波大致相等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
S—T段下移<0.05mv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T波;心室复极波形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avR倒置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般V3最清楚,但不超过0.2mv,U波增高常见于血K过低,U波倒置,冠心病,心肌损害。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对于正确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其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等多个指标,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研究。
1. P波:P波是心脏房室颤动的起始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和房性收缩。
正常条件下,P波的振幅通常应小于或等于2.5mm,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开始到QRS波群的开始所经历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为0.12-0.20秒,反映了心房传导延迟以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速度。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着心脏的室性除极和室性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Q波的深度通常应小于直接相邻R波的幅度的1/4。
4. ST段:ST段出现在QRS波群之后,T波之前。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线,即位于基线水平附近,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
ST段的上升或下降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5. T波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正向波,其幅度应小于或等于0.5mV。
T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心率、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等。
总结,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显示,各项指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正确的心脏健康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的定义可能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意识状态、运动和药物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心脏病理改变等因素,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介绍,仅供参考之用。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教材摘录)
1.P波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和V3-6导联直立。
其余导联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
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在Ⅰ、Ⅱ、aVF倒置,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解析:窦房结位于心脏的右上方,使右心房壁自上而下激动,同时通过房间束自右心房向左心房传导,即右心房除极在前,左心房除极在后。
心房除极向量环的运动轨迹是先从右上向左前下,后又转向左后下,最终回到“0”点。
因此心房除极波面向Ⅱ导联产生正向P波,背向aVR导联的为负向P波(图A);假如心房不是由窦房结激动,而是由异位的房室交界区激动产生,则心房除极方向由左指向右上,因此除极波面向aVR导联产生正向P波,背向Ⅱ导联的为负向P波(图B),即逆向P波(P'波)—看P波方向首先看Ⅱ及aVR导联。
(3)时间:≤0.11s。
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左房肥大两个尖(4)电压: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P波电压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右房肥大高而尖2.P-R间期P-R间期又称房室传导时间,代表从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开始激动的一段时间。
成年人正常值为0.12-0.20s。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为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12s称为P-R间期缩短,可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性心律。
3.QRS波群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1)时间: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婴儿与幼童为0.04-0.08s,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
正常成人VAT v1<0.03s,VAT v5<0.05s。
QRS波群时间与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达外膜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有 时能反映出室壁的厚度。在心电 图上是指从QRS波群开始到R波 顶峰垂线之间的时距。正常成人 V1导联的VAT不应超过0.03s; 在V5导联中的VAT男性不应超过 0.05s,女性不应超过0.045s。
于同导联R波的1/2~1/4,其深 度一般不超过0.3mV。如Ⅰ导联 Q〈R的15%,Ⅱ导联Q<R的 20%,Ⅲ导联Q<R的25%;在 右胸导联中,正常成人不应出现 Q波。在左胸导联中,Q波的深 度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P波起点出现越早的导联,说明 该导联电极距房内起搏点之间的 距离越近。
应当肢导测定P波时间,应选择 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 间。
间期在各个导联上可有不同,精 确测量P-R间期应是在同步记录 的12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 早的QRS起点的间距。
aVL、Ⅱ、V5,Ⅲ、aVR、V2或 Ⅲ、V1、V4测量分析,也可在 Ⅰ、Ⅱ、Ⅲ导联上测量。单导联 记录的心电图,应选择P波宽大, 又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顶点, 负向T波自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 地测量到波底端。 4.U波的测量 与T波相同。
时测量横面QRS电轴。计算机化 的心电图仪,采用P、QRS、T 面积的叠加法,可精确测量出PR-T电轴。人工测量仍采用Ⅰ与 Ⅲ或Ⅰ与aVF导联法。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各波、间 期的形态、时间及电压
不应大于0.5mV;在aVR导联中 不应大于1.2mV;在aVF导联中 不应大于2.0mV。在胸导联中, V1 导联R波振幅最小,一般不超 过1.0mV(平均0.4mV);在V5 导联中,R波振幅最高,但不应 超过2.5mV(平均1.2~1.8mV)。
一般不超过2.4mV,偶尔可达 3.2mV。在正常情况下,V1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小于1;V5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大于1;RV1+SV5 应小于1.2mV,RV5+SV1男性应 小于4.0mV,女性应小于3.5mV。 R1+S3应小于2.5mV。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以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运作状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心电图中,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信号,因此,对于不同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含义的了解非常重要。
P波P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房收缩的第一个正波,又称为房性波。
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约为0.08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心室的收缩,如果P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房颤动等问题。
PR间期PR间期是心电图中表示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即心房收缩结束后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时长为0.12-0.2秒,如果PR间期时间过短,则可能出现房室早搏等问题。
如果PR间期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RS波QRS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波段,它由三个波组成,分别是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振幅不超过1.5毫伏。
如果QRS波形态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等问题。
ST段ST段是从QRS波的末尾到T波的起点之间的时间段,它通常被用来观察心室的充电状态和失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水平,如果出现明显的抬高或降低,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问题。
T波T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舒张的波段。
正常情况下,T波呈现一个向上的圆顶形状,时间一般在0.15秒以内,振幅在0.5毫伏以内。
如果T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问题。
以上就是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1 P波正常P波圆钝,有时可有轻度切迹。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因此激动首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到左心房,故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左右心房同时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下方,所以P波在aVF导联是倒置的,在Ⅰ、Ⅱ、aVF、Ⅴ3~Ⅴ6导联直立,在Ⅲ、aVL、Ⅴ1、Ⅴ2、导联可以直立、倒置或呈双向。
P波宽度不超过0.11s。
P波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P波时间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左心房肥大,振幅超过正常范围表示右心房肥大。
如果P波在Ⅰ、Ⅱ、aVF导联倒置,而在aVF导联直立,则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2 P—R间期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0.20s。
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老年人和心率过缓者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
P—R间期延长,表示有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1)、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s~0.10s,不超过0.11s。
QRS波群时间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和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与振幅1)胸导联:正常成人QRS波群:从Ⅴ1~Ⅴ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Ⅴ1Ⅴ3导联多呈rS形,R/S<1,RⅤ1不超过去1.0mV,Ⅴ5 Ⅴ6导联可以呈qRs、qR、Rs形或R形,RVⅤ5<2.5mV,R/S>1,Ⅴ3导联多呈RS形大致等于1。
2)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情况下,其主波向上,导联的波不超过1.5mV,aVF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rS、rSrˊ、Qr或QS形,R波一般不超过0.5mV。
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的R波不超过2.0mV。
3)Q波:正常除aVF导联可呈QS或Q外,其他导联Q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04,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且无切迹。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正常值及异常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样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开端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 P 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 0.11s 。
电压:肢导联<,胸导联<。
当 P 波方向不切合窦性P 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 波异样。
P波异样:1、P 波增宽。
P 波时限≥ 0.11s 为增宽。
P 波时限≥0.11s ,<0.12s 称房内传导延缓。
P 波时限≥0.12s ,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 P 波称二尖瓣 P 波,其时限≥ 0.12s ,呈 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 0.04s ,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 I 、aVL、V3-V6 导联较显然。
aVR导联多呈 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小,或二尖瓣狭小伴闭锁不全惹起。
也可见于部分惹起左房长久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芥蒂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惹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纯真二尖瓣返流初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 波增宽。
这集中状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和缓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 (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次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伸,进而 P 波增宽。
此状况常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次序改变,除极时间延伸, P 波增宽,并有 P-R 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次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先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伸,P 波增宽。
2、P 波电压增高。
正常P 波较低钝,电压< 0.25mV ,当 P 波在 II 、III 、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如 V1导联正向部分 P 波电压>(国家考试中心用),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称肺型 P 波。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1.P前1/3右房除极,后1/3左房,中1/3左、右房。
窦性: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激动源于房室交界:Ⅱ、Ⅲ、aVF倒置,aVR直立,(逆行P波)宽度<0.11s。
若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s,。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PtfV1<0.04mV。
<0.05mV,无意义。
2.P-R 0.12~0.20s,老年人心动过缓,P-R延长不能>0.22s。
3.QRS 肢导:Ⅰ、Ⅱ、Ⅲ在无电轴偏转时主波向上,aVR向下,Ⅲ波越高,aVL越深。
胸导:R逐高,S逐浅。
V1-2,主波向下多呈rS,R/S<1;V5-6主波向上多呈qR或Rs,R/S>1;V3-4R/S≈1。
Q应小于同导联R波1/4,时间<0.04s。
主波向下的波(aVR除外,主要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正常: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 AT):R峰,V1-2<0.03s,V5-6<0.05s。
电压:肢体:R aVL<1.2mV,R aVF <2.0mV,R aVR<0.5mV,RⅠ+RⅢ<2.5mV。
胸导:R V1<1.0mV,R V1+S V5<1.2mV,R V5<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低电压:肢导<0.5mV,胸导<0.8mV。
4.ST 下移<0.05mV,ST上移,在肢导及V4-6<0.1mV,V1-2<0.3mV,V3<0.5mV。
5.T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
电压:<R的1/10,称低平。
胸导可达1.2~1.5mV。
6.QT 心率:60~100bpm,QT间期为0.32~0.44s,QTc=QT/√R-R,应<0.44s。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及异常鉴别诊断
八、运动因素 运动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同时也可 使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心肌 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脏传导加速, 心肌除极和复极时间都 相应变短。心电图 表现为P、QRS及T波振幅常较运动前增高; P-R间期、QRS时限及Q-T间期多较运动前 缩短;P-R段及ST段常有轻度压低,其ST 段压低主要是受Ta波影响所致。
(二)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T波变异 1.交感神经兴奋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恐 惧和剧烈运动时,T波常降低,有时倒置;其T 波变化可自行恢复正常。反之,当迷走神经兴奋 时,T波振幅可明显增高。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年青女性,心电 图多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多见于下壁 导联,也可见于心前导联,站立时描记的心电图 比卧位时描记的T波改变更为明显。服用心得安 后T波可恢复正常。
十、妊娠因素 女性在妊娠的中晚期因胎儿逐渐发育 长大,一方面因引起膈肌升高而影响心脏 在胸腔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胎儿的需血量 和氧耗量亦随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 负荷。心电图上常表现为心率加快,ST段 压低,T波低直、低平、平坦或倒置。有 时可在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其时限并 不增宽。上述心电图改变分娩后即刻恢复 正常。
4.SⅠSⅡSⅢ综合征
四、ST段的正常变异 (一)ST段上下偏移 1.ST段向下偏移 当心率加快时,心房复 极过程几乎与心室的除极过程同时发生, 故心房复极波(即Ta波)往往重合于ST段 的起始部,而导致J点及ST段的相应降低, ST段多表现为上斜形压低。多见于运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恐惧等。
(三)心尖现象(apex phenomenon)的T 波变异 心尖现象的T波变异也称为孤立 性T波倒置,多见于瘦长型的健康青年人。 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心尖与胸壁之间的接 触或压力,干扰了心肌复极顺序,而致使 T波倒置。心电图多见于V4导联,偶见于 V4、V5导联。右侧位时可使T波恢复直立。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
正常心电图导联的波形解读
正常心电图导联的波形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反映心脏电活动的记录方法。
正常心电图导联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等几个波形,通过对这些波形的解读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P波是指心房除极开始到心房肌复极结束的时间段,它代表心房传导,正常情况下应该呈向上凸起且均匀的形状。
若P波低平、呈负向或形态异常,可能提示心房传导异常。
PR间期是指P波结束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它代表心房传导延迟,正常情况下应该在0.12-0.20秒之间。
若PR间期过短,可能提示心房下传速度加快;若PR间期过长,可能提示心房传导延迟。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它的宽度和形态变化可以反映心室的除极时间和传导速度。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窄于0.12秒。
若QRS波群宽于0.12秒,可能提示心室传导延迟或心室肥厚。
ST段是指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时间,它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时间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与基线平行,若ST段呈现高低、抬高或压低的情况,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梗死。
T波是指心室肌复极,正常情况下应该向上凸起且对称。
若T波倒置、高耸或低平,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缺氧、药物影响或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根据波形间的关系来解读心电图。
例如,PR间期正常而QRS波群宽大于0.12秒,可能提示心室传导阻滞;P波存在而QRS波群缺失,可能提示心室停搏等。
总之,正常心电图导联的波形解读可以从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通过对这些波形的准确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存在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准确解读心电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但需要注意,心电图仅仅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V1V2无q波;avR的Q波无意义
3.T波: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阶段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 波方向一致;
T波在I、II、V4~6向上, aVR向下;假设V1向上, 那么V2~6就不应向下。 电压: ≥ 1/10R 形态:顶端圆钝光滑、
7.ST段:代表心室的早期复极期, 一般位于等电位线上。
抬高: < mv;〔V1V2 < 0.3mv;V3 <0.5mv〕 压低: < mv;
波:T波之后0.02~0.04″出现的振幅较小的 波,方向与T波一致。多见于胸导,尤其 是V3,其机理目前不明。
怎样阅读心电图:
1.心电图方格纸的意义:
=300大格/R~R〔P~P〕大格
心率不规整时:
计算10s或20s内P波或R波个数,
分别乘以6或3;
3心律:冲动的起源及节律。
4顺序分析P-QRS-T。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电压: 肢导mv;
胸导mv;
时间: s;
形态:
方向:P I、II、III、avF直立
P avR倒置
•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 变化;
命名:Q波 P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R波 P波之后第 一个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s;
形态: 肢导: I、II、III及avF以正向波主;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
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统 一的规定: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
S;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部作为参考水平,并未因心率快 慢变化而改变测量方法。这一定 义已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接受, 以T-P段和P-R段作为基线参考 水平应予废除。
2.测量ST段尚无统一标准 ST 段呈水平型下降时,测量ST段水 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 ST段呈上斜形或下斜型移位时, 在J点的40、60或80ms处测量。 用ST40、ST60、ST80表示之, 说明ST段移位的程度和形态。
规测量P-P间期求出心房率,测 量R-R间期求出心室率。无房室 传导阻滞者,测量R-R间期即可 求出心率。可采用下列方法:
录)中查出心率。例如,测得的 R-R间期为0.75s,查对表8-1为 第1列第4个数字,与此对应的第 2列数字80即为心率。
0.75s,则: 60
心率 ------分
0.75
个别情况下上升可达0.15mV,仍 属正常。在胸导联中,ST段上移 的程度常较肢导联明显,在V1~ V3导联中,ST段上移可达0.3mV, 但V4~V6导联则较少超过0.1mV。 ST段下移除 Ⅲ 导联偶可降低0.1 mV外,在其他所有导联中下移均 不应超过0.05mV。
轴上的投影。在正常情况下,直 立T波的形态是由等电位线开始 逐渐升高,到达顶点后随即较快 地下降至等电位线,波顶圆钝, 升降肢体并不完全对称。正常为 升肢上升速度小于降肢的下降速 度。
间及电压均应在正常范围以内;
各波在相应的导联中,其方向也 应是正常的;P—R间期不应延 长或缩短;ST段的偏移不应超过 正常范围。
电图每一小纵格代表0.1 mV的电 压,测量正向波的振幅,应从等 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测量负 向波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测量 至波底。
电活动,电位线相当于0;以P-R 段作为等电位线常不准确,因为 心房复极波往往重合在P-R段之 中,而使其向下偏移。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P]形态与方向:一般在I导联或II导联的P波最大。
在窦性心律,P波在I、II、aVF直立,在aVL一般直立,但亦可双向或倒置;在V1常为双向,有时在V2亦为双向,但在V3-V6常为直立,但可低平。
如V1的P波双向,则P波终末电势的正常值为+0.01-0.03mm.s.P波有切迹并非异常,除非切迹的顶点间距离超过0。
03s,且P波异常宽.时间(宽度):成人一般为0.10s,不超过0.11s,16岁以下的儿童不超过0.09s。
电压(振幅):肢体导联中,不超过0.25mV。
在心前导联中,直产的P波不超过0.2Mv。
V1、V2双向P波的总振幅不应超过0.20mV。
P波小在临床上一般没有重要性。
【Ta或Tp】代表心房的复极,其方向与P波相反。
P波终止到Ta波开始,称为S—Ta波,位于P-R段与QRS波群开始处;而Ta波则叠加于QRS终末部分与S-T段上,一般不易看清,只有在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后、房室分离时,或在心房内、食道导联中方能看到。
向下的S—Ta段,在正常时可使P-R须压低,并可同时有S —T段压低,因此P—R段与S—T段似乎为同一圆周上的弧。
此种假性S—T段压低无病理意义,不可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损伤的S—T段压低,但根据Ta的波形平滑且向上凹陷,P—R段后部分有同样压低及存在有显著P波等特点,可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P-R段与S-T段是处于不同圆周上的弧,则S-T段压低为病理性。
—-【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
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
20s,一岁以仙的婴儿不超过0.14S,学龄前儿童不超过0。
16s,学龄儿童不超过0.18s,青春期后不超过0.20s。
如P—R间期过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状、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及QRS波群的宽度,以辨明有无心律失常(例如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1、P波:代表心房除极
15
P波
15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2、P-R间期:激动从窦房结
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
16
16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3、QRS波:代表心室除极
第一个正向波 R波前的负向波 R波后的负向波
R(r)波
Q(q)波
17
S(s)波
17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4、ST段:心室除极结束到心室复极开始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础知识
刘俊香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习目标
1.掌握心电导联的连接方法及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形、正常 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3.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4.会识记心电图波形及初步分析心电图。 5.能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并能4正确描记心电图。
ST段
18
18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5、T波:代表心室复极
直立 倒置19
19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6、Q-T间期:心室除极、复 极所需的总时间。
20
20
7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1.常规心电图导联 (1)标准肢体导联
正极 负极
Ⅰ 左手腕 右手腕 Ⅱ 左脚踝 右手腕 Ⅲ 左脚踝 左手腕
8
标准肢体导联连接
8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2.常规心电图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右手腕 左手腕 左脚踝
正极
负极
左手腕+左脚踝
右手腕+左脚踝
左手腕+右手腕
(二)正常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命名及生理意义 1.P波 心房除极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 心室开始除极的一段时间。 3.QRS波群 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4.ST段 从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一般为一等电位线),代
6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三)心电波的形成
1.除极波的产生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 化,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 而形成一对电偶,产生动作电流。
2.复极波的产生 心肌细胞除极后,使细胞膜逐渐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 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
3.影响心电图波形大小的因素: 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关系;②与探 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 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7位在导联上的投影越小,电位越弱
表心室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
13
13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二)正常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命名及生理意义
5.T波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的方向常与QRS波群 的主波方向一致。 6.Q-T间期 自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7.U波 心动周期中最后一个小波,其方向一般与T波方向一致,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9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连接
9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3.常规心电图导联 (3)胸导联
负极
正极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中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心
V3
V2与 V4连线中点
电
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端10
V5
左腋前线V4 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 水平处
10
胸导联连接
三、心电向量环
概念:心脏是立体器官,产生的瞬间综合向量,每一瞬间 综合心电向量的尖端各点连接起来的环形轨迹就构成空间 心电向量环。
5
第一节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这种膜内外电 荷稳定的分布称为极化状态,此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除极与复极
当心肌细胞细胞膜受刺激(阈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 化,引起膜内外阴、阳离子流动,使6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 ,此过程称为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4
故事点睛
旁白:王阿姨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今天早晨和李阿姨一起跳了3
曲舞后,突然感到胸部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护士小玲刚好上 班路过,她迅速扶王阿姨坐下,拿出李阿姨给的硝酸甘油让王阿姨 舌下含服,3分钟后疼痛缓解。
人物:由三名学生分别担任故事人物,进行即兴表演。
请问:
5
1.王阿姨需做什么检查明确诊断? 2.该检查正常情况由哪些图形组成?
编委会
主 编 刘俊香 刘亚莉
副主编 赵菊芬 郭大英 曹红丹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洪琼
权苑
刘亚莉
刘俊香 吴华平 杨 杰
杨 健 赵菊芬
郭大英
黄 艳 曹红丹
廖林梅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健康史评估 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常见症状评估 身体评估 心理与社会评估 临床实验检查 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护理病历书写
组成: 心房除极的P环、心室除极的QRS环及心室复极的 T环
11
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 11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一)正常心电图图形组成 正常心电图图形主要由P波、P-R间期、QRS波群、
ST段、T波、Q-T间期及U波组成。
12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12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