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教学设计(公开课)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培养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步骤,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画图、计算、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与三角形相似相关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1.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和HL;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经验。
3.互动提问:学生针对其他小组的汇报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强化记忆;
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3.强调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类比、分类、归纳等思想与方法.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3.了解黄金分割.4.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探索过程.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相似三角形引入》视频,《相似的判定AA 》动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微课.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根据所学的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给相似三角形下个定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我们就说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例如,在△ABC 和△A'B'C'中,如果∠A =∠A',∠B =∠B',∠C =∠C',,我们就说△ABC 和△A'B'C'相似,相似比为k ,记作△ABC ∽△A'B'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写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我们并不是验证六个条件,而是利用了几个简便的判定定理,那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我们又能找到哪些简便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我们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提供了方向AB BC AC k A'B'B'C'A'C'===性的指导,从而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新知】想一想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如果有两个角分别相等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一个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及其他的两个角,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其他的两个角是否相等?从而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其他的一个角,看它们的三边是否成比例?其他的一个角是否相等?从而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做一做与同伴合作,两个人分别画△ABC和△A`B`C`,使得∠A和∠A`都等于∠α,∠B 和∠B`都等于∠β,此时∠C与∠C`相等吗?三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等吗?改变∠α和∠β的大小,再试一试。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黄金分割 公开课获奖【一等奖教案】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黄金分割目标导航:⒈知道并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熟记黄金比: 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⒊加深理解与掌握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有关知识。
学法指导:线段的黄金分割是成比例线段具体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学习本节知识,首先要弄清线段黄金分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会将线段黄金分割。
新知探究:㈠、黄金分割的定义:1、动手操作,然后算一算,完成下面的填空:度量线段AC 、BC 的长度,线段AC= ,BC= ,计算AB AC = 、AC BC = , AB AC 与AC BC的值 A BC相等吗?※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 和 ,如果 = ,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点C 叫做线段AB 的 ,AC 与AB 的比叫做 。
其中ABAC = ≈※⑴、黄金分割是一种分割线段的方法,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 个。
⑵、黄金比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单位,它的比值为 ,精确到0.001为 。
2、想一想: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ABAC= 。
㈡、确定黄金分割点:如图,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作图:(1)经过点B 作BD ⊥AB ,使BD=21AB. (2)连接AD ,在DA 上截取DE=DB.(3)在AB 上截取AC=AE.点C 就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是: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绿色通道】黄金分割是一种特殊的分割线段的方法,分割后,原线段、较长线段、较短线段之间有固定的比值关系,知道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求出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课堂消化诊测:⒈已知线段AB=2,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则AC= 。
⒉已知如图,AB=2,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点D 在AB 上,且AD 2=BD ·AB ,求ACCD的值。
AB 5−15−1 ABDC⒊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PB,设以AP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1,以PA、PB为邻边的矩形的面积为S2,S1与S2相等吗?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相似实例,以及几何画板软件演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判定条件,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此外,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我会给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求出相似比。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可到达物体的高度、求解比例问题等。
4.学会使用尺规作图展示相似三角形,并能够通过作图发现相似三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通过几何画板展示性质的直观效果。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观察、分析几何图形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如探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性质和应用。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3)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
(4)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时修正。
-教师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体会相似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具,观察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并总结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理论与实际结合: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激发学生对几何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回顾相关知识:简要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为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实际应用题,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docx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力冃标:应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及计算。
3•情感与价值观: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索、发现、归纳的意识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主的动手能力,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验证。
2•难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探索一总结一运用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三角板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知1.利用多媒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使学生感受到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
2.用实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3.由一般到特殊,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利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对两个三角形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1) .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举例说明。
(2) .如果有两个角相等呢?与同伴合作,然后完成下列问题:① •先确定5= _______ 度,Z/7= ______ 度;再一人画AABC,另一人画,使 厶和ZA'都等于给定的Za , ZB 和Z/T 都等于给定的Z0,② .直观感受,MBC 与\A ,B ,C ,相似吗? ③ .计算ZC 与ZC ,的度数:判断ZC 与ZC ,・.・ Z.A =小= _________ , ZB = ZB f = ___________ ,.•・ ZC = _______ , ZC = ___________ o・•・ ZC = AC 。
④ •测量线段的长:AB = ______ , BC = ________ , AC = ________ A f B f = _______ , B f C f = ________ , A f C= ________ , ⑤ .计算对应边的比篇= _______ ,語 ⑥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答: ______________第三环节:交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的结果2•由于误差的原因,如果学生计算对应边的比不准确,教师通过软件再进行演示。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4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金分割.2.能够运用黄金分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和简单应用.难点:黄金比的理解及黄金点的画法和验证.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多张《与黄金分割有关的建筑、图形等》图片.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图片能使人感到和谐、平衡、舒适、美的感觉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黄金分割”有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探究新知】想一想一个五角星如图所示.(1)从图中找出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2)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比不同的相似三角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通过测量或利用五角星的对称性得出答案.(1)利用五角星的对称性可得答案.(2)答案不唯一,如△ACD∽△ABF,△FGH∽△DGC.议一议小亮认为,AC BCAB AC=.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答:同意小亮的看法;因为△ACD∽△ABF,所以AC ABCD BF=,即AC CDAB BF=.因为CD=AD=BC,BF=AF=AC,所以AC CD BC AB BF AC==.设计意图:利用五角星问题,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综合应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情境,为引出黄金分割的定义作铺垫.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图),如果AC BCAB 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想一想下图是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如果把图中用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下面右图中的ABCD,以矩形ABCD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BE BCBC AB=.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 答:因为BC =EF =AE ,BE BC BC AB =,所以BC BE AB AE =,即AE BEAB AE=.所以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E AB (即BCAB)是黄金比,也就是说,矩形ABCD 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这样的矩形称为黄金矩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并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典例精析】 例 计算黄金比.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解:由AC BCAB AC=,得AC 2=AB ·BC .设AB =1,AC =x ,则BC =1-x . ∴x 2=1×(1-x ),即x 2+x -1=0.解这个方程,得1x =2x =.所以,黄金比0.618AC AB =.设计意图:根据黄金分割、黄金比的概念,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求黄金比的值. 【课堂练习】1.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 cm ,下半身长x 与身高l 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BE A DF CA.4 cm B.6 cmC.8 cm D.10 cm2.如果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则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A.AB∶AC=AC∶BC B.BC ABC.AC AB D.AC≈0.618AB3.已知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AB2=AC·BC B.BC2=AC·ABC.AC2=BC·AB D.AC2=2BC·AB4.如果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那么BCAB的值是___________.5.如图,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若舞台AB长为20 m,则主持人应走到离点A至少_______ m处.如果她向点B再走_______ m,也处于比较得体的位置.(结果精确到0.1 m)6.心理学测试表明,黄金矩形令人赏心悦目,它给我们以协调、匀称的美感,现将同学们在教学活动中折叠黄金矩形的方法归纳出以下作图步骤(如图所示):第一步:作一个任意正方形ABCD;第二步:分别取AD ,BC 的中点M ,N ,连接MN ;第三步:以N 为圆心,ND 长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 第四步:过点E 作E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请你根据以上作法,说明矩形DCEF 为黄金矩形(可取AB =2).参考答案1.C . 2.C .3.C .4.32-.5.7.6;4.8. 6.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取AB =2.∵N 为BC 的中点,∴NC =12BC =1.在Rt △DNC 中,ND === 又∵NE =ND ,∴CE =NE -NC 1.∴CE CD =∴矩形DCEF 为黄金矩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练习,找几名学生代表回答,讲解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六、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黄金分割?黄金比是多少?答:一般地,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图),如果AC BCAB AC=,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黄金比0.618AC AB =. 2.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分割点? 答: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七、板书设计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1.黄金分割。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 导学案(公开课)
.如图,若, ABB C D E F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第四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判断、证明及计算.【学习重点】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掌握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知识回顾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两角分别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两边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自主学习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三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C BC ==ADAE DE模块二合作探究,则△ ∽△ ,∠DAE = 。
1、△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2,长为多少时,△ABC 与, , 的两边长分别为 1 和 ,当 的第三边相似。
2、在网格图中,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若 A 、 、 、 、 、 都是格点,试说明△ABC ∽△DEF.3、已知,求证:.模块三、小结反思讲一下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用到了什么方法或数学思想?1.知识:2.方法:模块四形成提升1、如图,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则△DEF∽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2、如图,AB=2AD,AC=2AE,若BC=3cm,则DE=________cm.3、如图,点O是△ABC外的一点,分别在射线OA,OB,OC上取一点A′,B′,C′,使得,连接A′B′,B′C′,C′A△′,所得A′B′C△′与ABC是否相似?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提升】1、如图,已知A(3,0),B(0,4),C(4,2),作CD⊥x轴,D为垂足,连接AB、BC、AC.求证:.组长评价:你认为该成员这一节课的表现:(A)很棒(B)一般(C)没发挥出来(D)还需努力.家长签名:。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条件,如AA、SAS、SSS相似定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于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方法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学情:
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较浓,但部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应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3.生活实践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实例,并记录下来,描述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4.小组讨论题:针对明天新课的内容,提前布置一道小组讨论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5.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讲授新知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计算器进行几何作图和计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3.通过对三角形相似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种新的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多元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的评价,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平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即: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探索。
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在运用时,找寻正确的条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白板与几何画板相结合。
教学用具:卡纸六张,尺规,量角器,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4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探索了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我们一起学习了AA、SAS、SSS这三种判定方法,并探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日常生活,Hale Waihona Puke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相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AA、SAS、SSS这三种相似判定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似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一块三角形土地,已知底边长和对应高,求该三角形土地的面积。
(3)几何证明中的逻辑推理。
-难点解析:学生在几何证明过程中,往往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容易漏掉关键步骤或逻辑错误。
-举例:证明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 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教科书通过问题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反思的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交流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目的,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由此体验数学概念由具体现象抽象出来的过程,以及数学术语表达的精练、简洁.本节课学生经历发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再次体会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再辅以适量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增强合情推理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不错!这些图片都是相似的.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它们有什么相同点?相似形定义:我们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称为相似形.【设计意图】:通过之前学习过的相似图形,再放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并且对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回顾如图:△ABC 与△ A 'B 'C '相似表示为:△ABC ∽△ A 'B 'C '读作:△ABC 相似于△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特点有哪些呢,请一起来回忆一下:对于三角形△ABC 与△ A 'B 'C∠A = ∠ A ' 、∠B = ∠ B '、∠C = ∠ C ' ''''''AB BC CA A B B C C A == ∴ △ABC ∽△A 'B 'C '所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作为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判定方法.(二)新知探索1.画一个三角形ABC ,使∠ABC 满足下面给定的条件之一,(1)使∠ABC =60°,(2)使∠ABC =90°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结论: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再次思考:与同伴合作,一人画三角形ABC,另一人画三角形A′B′C′ (1)使得∠A,∠A′都等于30°,∠B和∠B′都等于120°(2)使得∠A,∠A′都等于30°,∠B和∠B′都等于90°比较你们所画的三角形∠C与∠C′相等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三角形相似吗?结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用数学符号表示:∵∠A=∠A',∠B=∠B'∴ΔABC∽ΔA'B'C'3.得出结论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应相等,并且夹这个相等角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运用新知1.判断题:⑴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⑵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⑶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⑷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⑸有一个角是12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⑹有一个角是60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正确答案:× √ √ × √ ×2.下列图形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正确答案:相似相似不相似四、归纳小结1.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时,注意发挥基本图形如:“A型”、“X型”、“母子型”、“非A型”、“非X型”的作用,注意角或线段的对应关系. 略.◆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
一、学生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的学习和本章前面几节中成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多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具有了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知识基础,同时本节第一课时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了探究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经验、分析问题能力及归纳演绎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本节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为第三课时探究“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和交流反思的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交流能力,达到深入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目的,并能够运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别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方法上建议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总结的方式,为后续章节的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借此解决实际问题。
2·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主动探索的意识,增强合情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导向,;第三环节:活动探究,解疑答惑;第四环节:活学活用,巩固提高;第五环节:归纳反思,总结升华,;第六环节: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情境: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为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
为什么吗?
目的:通过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效果: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尝试解决时能说出由于相似,但具体的说理时遇到困难。
教师借此给出本节课课题------《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
第二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导向
(一)出示学习目标
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你认为可能还有哪些方法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大胆猜想)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二):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类比、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的: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
效果: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将要经历的活动,学生们准备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保证探究活动有目的的进行。
第三环节:活动探究,解疑答惑
活动(一),以四人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画△ABC 与△A ’B ’C ’,使∠A =∠A ’=60°,C A AC
B A AB '
'=
''=2, 设法比较∠B 与∠B ’的大小(或∠C 与∠C ’),
交流:△ABC 和△A ’B ’C ’相似吗?
2. 画△ABC 与△A ’B ’C ’,使∠A =∠A ’=45°,C A AC
B A AB '
'=
''=3, 再次比较∠B 与∠B ’的大小(或∠C 与∠C ’),
说说:△ABC 和△A ’B ’C ’相似吗?
3. 画△ABC 与△A ’B ’C ’,使∠A =∠A ’,C
A AC
B A AB ''=
''=k , 再试一试比较∠B 与∠B ’的大小(或∠C 与∠C ’),说说△ABC 和△A ’B ’C ’相似吗? 4.归纳总结: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ABC 与△A ’B ’C ’中, 如果 ∠A =∠A ’,
C
A AC
B A AB ''=
'' 那么△ABC ~△A ’B ’C ’ 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发言:
1.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说说:
两边对应相等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
如果△ABC 与△DEF 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3.说说: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由学生归纳总结: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目的: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效果: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充分经历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的探究过程,有的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特殊到一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培养了学生们的数学活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第四环节:活学活用,巩固提高
1. 教学例2: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
AE =1.5,AC =2,BC =3,且4
3
AB AD ,求DE 的长。
目的:结合上节课对例1的充分探究,此例题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其尝试利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认识图形,并充分体会从直观发现到自觉说理的过渡过程,渗透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
效果:在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小组内交流展示,对于条理不清楚以及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小组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正,为几何证明题证明过程的书写表达打下了基础。
2.问题解决. 如图,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为测量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
)
E F 2
D
1.6
50° 50°
)
A
B C
4
3.2
E
D
A
C
B 4
3.2
50°
A
C
B
3.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BF =4
1
BC ,那么图中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有哪些?为什么?.
目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探究过程。
此外,解决本节课引入时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掌握综合证法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增加论证的趣味性。
效果: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间横向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归纳反思,总结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困惑?
目的: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效果: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学生们经历自己主动活动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合作交流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感悟和收获颇多。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E D
A
C
B
F
1.如图,(1)若
=AB
AE
________,则△ABC ∽△AEF ;
(2)若∠E =________,则△ABC ∽△AEF 。
2.如图,∠A =52°,AB =2.5,AC =5.5,△DEF 中,∠E =52°,DE =7,EF =3,•△ABC •与△EDF 是否相似?为什么?
52︒
5.5
2.5
C B A
52︒
3
7
D E
F
3.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1、2、3
4.作业(选做题)课本习题4
板书设计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二)
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ABC 与△A ’B ’C ’中, 如果 ∠A =∠A ’,
C A AC
B A AB '
'=
'' 那么△ABC ~△A ’B ’C ’ 例2: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
AE =1.5,AC =2,BC =3,且4
3
AB AD =,求DE 的长。
E
D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