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从身边农业生产实例出发,掌握并能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与环境和谐发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理论部分,是学习后两节的基础。
学情分析:1.知识上学生已具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区位)。
2.经验上对农业生产活动比较熟悉,感性体验丰富。
3.认知上思想活跃且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增强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运用图文资料进行启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贯彻始终2.合作学习法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和积极与人合作,经历地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效果评价能力提升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6.来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选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1)上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分为必做和选做,体现因材施教1.本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和生活态度上已经完全区别于初中的学生,但是和高中更高年级的学生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因素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主题: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例说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阅读图表材料,分析说明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3.运用所给材料分析归纳出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学设计理念】1、“模板”教学与“规律”教学提升能力。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最终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的目的。
2 .案例选取: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点是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但是学生实际接触的也很少,案例选取“舌尖上的中国”视频,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3.互动设计: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网络教室里的学习,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可反复看某个部分,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规范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多元化评价】根据本环节学习,将评价设计成两部分:自主探究环节和课后作业环节。
自主学习环节,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自主打分。
课后作业部分,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打分。
最后将两部分成绩相加,即可得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成绩。
这一设计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自觉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今天的课堂上有很多的疑问需要我们一起来探求结果,所以我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预习时同学们能扎实的熟悉基础知识,二是课堂讨论时都能积极的思考,并大胆的站起来说出你的看法,我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行吗?我们来看一下课题: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关注的重点,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就有这样一则报告: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政府报告呢?上述图片所示农业生产过程,哪些影响了我们舌尖上的安全?你认为这属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哪一类区位因素?这则报告中还体现出那些区位因素?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探究。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课标要求,在新老人教版中都是一节重要的内容,但鲁教版讲得比较少,只有简短的两段话,但却设计了一个活动,分析“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
我的家乡宁阳县被誉为“大枣之乡”,因而,拟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标准,以处理活动课方式来学习新知识,以分析“宁阳县葛石大枣”的区位因素为例,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点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思想。
其后,又通过“肥城桃”的实例来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将重点知识回扣并落实。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感性化。
以家乡为例,学生热情很高,课前积极收集资料,交流所得。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学生可以认识农业生产活动,能理解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结合我县品牌-----葛石大枣的实例,学生既可以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还可以分析和评价家乡的农业生产,提高课堂积极性,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概括农业生产的含义,由此引出农业生产的特点,即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进一步指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用网络图3-1-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直观的展示。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基本要素,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市场、劳动力、交通等,技术因素主要是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为深化对区位因素的认识,教材紧接着指出农业区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即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阶段自然因素占主导,而市场农业阶段社会经济因素的地位更加重要,现代农业阶段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彰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学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听微课,总结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二、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葛石大枣的区位条件葛石大枣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年。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农业区位分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梳理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背过,会应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阅读区域图或地理资料,评价、分析、比较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学习重点】会结合材料,应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某一案例(区域)进行区位分析【学习难点】材料信息提取及其与区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学习方法】小组合学法、评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城阳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的樱桃丰收的新闻图片及片段(出示ppt1)二、投影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出示ppt2)三、预习任务反馈(出示ppt3)就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与评价。
四、自主学习:播放课件(出示ppt4)学习目标: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活动梳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探究与梳理基础知识。
(列出体系)2. 运用评点法,补充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五、典型例题(出示ppt6)环节一:学生自主完成审题、析题 (3分钟)任务目的:自主学习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对新材料的学习能力和审题能力重难点突破预设:环节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过程:1、教师针对典型例题的前两问,选取2个小组到讲台讨论并板书答案,其他各学习小组结合材料与问题展开讨论,时间5分钟左右。
(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2、其他各学习小组针对黑板板书答案进行评点、补充梳理考点。
(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总结归纳考向类型(出示ppt7)(悟学环节:给学生预留5分钟左右时间,用于知识梳理与巩固,疑难问题交流)六、限时检测:(出示ppt10、1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讲解,遇到疑难问题可适时展开小组讨论解决。
七、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部分是农业问题考查的重点内容,既联系自然地理要素又联系人文地理要素,也是区域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的重点,同时对以后要学习的工业区位的一个模板。
八、板书设计:《农业区位分析》的学情分析 1.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自然 社会 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产的种类与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区 位因素 区位变化__________多,但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高中地理_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2)通过对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同学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二、教材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
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思维,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核心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五、教学方法与教具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主要教学过程(一)导入:短视频播放---山东省名优农产品欣赏山东省在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些知名的农业品牌,如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章丘大葱,平阴玫瑰等,这些农产品因何而名?影响他们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_农业生产与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解读:通过解读,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预习案反馈。
通过反馈掌握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确定农业发展的原则?(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结合课本P58活动,分析寿光蔬菜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方面:①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②地下水源丰富。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方面: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
④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
(3)农业技术条件:20世纪80年代,寿光解决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蔬菜的生产发展。
)(三)(探究)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主导)1.结合课件思考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其瓜果生产的主导因素气候2. 千烟州,横断山区、五台山等地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
3.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____水源________。
4.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说明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土壤。
5. 上海城郊的乳牛、蔬菜、花卉业:主导因素是__市场____________。
6.北京的菜篮子来源于海南岛和寿光,主导因素是_交通_____________。
7德国补贴使向日葵种植规模扩大,主导因素是____政策__________。
8. 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主导因素是______技术________。
指点迷津:课件展示农业区位的选择的方法1、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1)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都有其主导因素。
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2)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地价的高低。
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高中地理_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归纳: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工业的发展对甘蔗需求量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鱼、花卉的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探究四思考:北京市冬季可以吃到海南岛的新鲜水果蔬菜,主要体现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归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案例分析读案例“环地中海农业的发展”,分析回答:1.影响该农业区的哪些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师归纳:1.水源、交通运输、市场、管理、保鲜技术。
2.市场、技术、交通影响越来越大。
本节课你究竟学的怎样?下面做几道检测题自我检查一下吧。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结合图片分析。
学生之间交流探究记忆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观察能力。
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知识点的联系。
【学情分析】农业知识学生并不感觉陌生,但学生只是了解其表面现象,没有形成农业的系统的认知结构。
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较差。
所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有大量感性的认识基础上,形成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农业的认知结构。
【教学效果分析】:在本节教学中,运用ppt等多媒体技术,使知识体系与知识情境,在课堂活动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领略知识情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路的拓展,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从而拓宽创新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比如本节课在导入、讲授、小结等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结合家乡特色农业生产,加强了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达到了“不出教室而知天下事”的效果。
但限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所涉及问题略显表浅,学生活动显得单一,离预设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①了解农业生产概念、特点及常见分类;②理解区位的含义;③引导学生找出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区位理论知识,树立学生联系的普遍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学生学法:因果联系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明确课表]:请同学们齐读课程标准[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农业都包括哪些类型?请大家看几幅图片,说出图片展示的是哪种农业类型。
[展示幻灯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总结]: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种类型。
[提问]: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展示幻灯片]:华北平原种植业、内蒙古畜牧业、水稻、小麦[学生回答]:不可以。
[总结]:不同的农作物受不同区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等。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展示幻灯片]:农业区位因素[先练后讲]: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先来考考大家。
完成学案“自主练习”部分。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①《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②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③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高中地理_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喜欢吃猕猴桃吗?猕猴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是1904年,来中国旅游的新西兰人伊莎贝尔把猕猴桃种子带到了新西兰北岛上,经过多年发展,创造了奇迹,成为了“国果”,种子种在了北岛的哪里?为什么发展这么好?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新西兰猕猴桃发展”作为学习情境,搭建农业区位因素理论与区域认识的桥梁。
)相关概念理解(课前预习填完)1、农业的概念:2、农业区位的含义:3、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重点明确什么是区位,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承转】猕猴桃种子带去新西兰以后种在了北岛的哪个位置呢?下面结合学案合作探究。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合作探究一:(学案上呈现新西兰猕猴桃发展的相关资料)思考问题: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猕猴桃的生长习性和材料三,分析推测猕猴桃在新西兰北岛可能种植在A、B、C、D的哪个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猕猴桃在新西兰的发展?小组活动要求: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②专人记录讨论结果和讨论中的疑惑,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师生总结】老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肯定后给出相关知识总结,通过具体分析总结出影响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发展的不利条件,并分析解决不利条件的措施,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说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的区位因素。
2.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具体分析某区域(或家乡)农业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提炼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探究出各组“所属区域”的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区位因素,并结合搜集的图片解读所属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3.结合文字和视频,探究家乡乳山农业发展“三宝”——“大姜、绿茶和牡蛎”的区位优势,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学习,是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2.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践力、综合思维力和人地协调发展观。
3.农业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资料阅读、课前资料搜集、成果展示、小组相互点评、视频优化课堂、扮演“角色”等【重点、难点】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预设课前准备设置我国六个典型区域:新疆地区、黑龙江地区、江南丘陵地区、海南地区、珠三角地区、西藏地区等每组搜集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及关于农业生产的典型图片2—3张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周末一、视频导入——播放乳山“三宝”视频短片二、大屏幕上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结合材料,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特点2.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提出问题:“短片中介绍的是哪里?主要介绍什么内容?有何感受?”导入新课。
介绍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点明本节的重点是“目标二”。
思考问题转入新课题【要求】认真观看,提炼有效信息——抢答朗读学习目标【要求】声音响亮、地理学科语言叙述准确【情景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打有准备之“仗”1.5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57—58“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阅读教材P57—58第一目:“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找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带着问题自学阅读教材【要求】一便朗读,一便圈画关键词,提炼出有效信息提升阅读和有效信息提炼能力2分钟预设学生汇报阅读的“成果”在黑板上同步写出学生找到的“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
【要求】声音响亮、地理学科语言叙述准确让学生说出,并重视该内容4分钟小组活动探究“本组所属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区位因素”,并结合课前收集的图片说出农业生产的特点。
结合本组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探究,小组成员积极、有目的探究和合作,讨论热烈,气氛和谐,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探究“成果”,合作成果准确率高。
主动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精神4分钟1.学生展示“探究成果”2.探究“友谊结对组”的材料(1←→6,2←→5,3←→4)将黑板分为六个区域,让各组代表汇报“成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生将本组探究“成果”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继续探究“友谊结对组”的材料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4分钟“评头论足”——“友谊结对组”点评倾听学生的评论,及时完善“成果”,结合生成问题加以点拨“友谊结对组”选取代表进行完善补充通过进行互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5分钟预设各组代表结合收集的图片解读“本区的农业生产特点”1.适时评价学生表现2.对生成性问题进行解答结合本组搜集图片进行解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要求】声音响亮、地理学科语言叙述准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图形信息解读能力12分钟目标二“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阅读学案中文字材料和欣赏视频,小组探究播放视频,布置任务:“分析乳山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请你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认真阅读文字材料和观赏视频,小组探究。
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观培养3分钟小组竞赛,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优胜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并解释生成问题。
针对“成果”进行完善补充,认真观看“成果”,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要求】声音响亮、地理学科语言叙述准确让学生点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分钟教学小结引领学生总结学生的课堂2分钟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区域地理及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但由于很少深入农业生产活动中,故对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也知之甚少,加之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中知识的概括和方法的提升,虽然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需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为此,本节课选择了学生熟悉且感兴趣家乡案例来进行分析,并且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区域的农业生产资料,提前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因素,在分析过程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阅读和合作学习能力,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并落实好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效果分析一、教学方法效果1.制作的关于家乡乳山“农业三宝”的视频,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看后具有亲近感、真实感,形象化、跨时空化。
2.利用不同代表队成果汇报与点评,将本节简单知识趣味化,接地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绘制本组“标识牌”,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效果1.课前资料收集:准备充分,为课堂探究夯实基础,在搜集与整理材料的过程,对本节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活动效果:从探究到展示,再到点评,整体上学生认真,基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到达预期的效果。
3.案例探究:从探究的结果看,学生对“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方法基本掌握,利于后期的学习与能力提升。
存在问题:对某些因素不同的表述区分不开,说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内涵缺乏理解。
4.基本实现课堂操作流程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中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第一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必要性知识基础,对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本节内容还以必修一内容为基础,同时为高二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分析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备考中地位举足轻重。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内外知识的联系1、划分知识组成: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因素、农业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又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资金、管理经验;农业技术因素包括:科技、良种、机械、化肥、农药等。
2、分析内部联系:光照、热量、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三个因素之间是并列关系。
3、分析外部联系:联系已学习过的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可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是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5、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的基础,是本节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正文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为题,呈现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呈现中例举了典型案例,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对于用什么样的实例或案例来分析没有什么限制。
这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和挑战,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课型借助课件和视频及课前资料搜集,设计为探究型、表演型、生生互动型等活动。
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课堂试题检测材料一: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属温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自北向南入海。
乳山市交通便利,309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85.6公里。
沿海有大小港湾12个。
近年来,乳山市大力发展了以花生、苹果、茶叶、大姜、甘薯、蓝莓、葡萄、草莓、蔬菜、中草药、肉鸡、牡蛎为主攻方向的“十二大产业”链条,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配套服务,提升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并且打响了以“乳山三宝”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突破发展之路。
材料二:视频短片问题:试分析乳山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请你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⑴区位优势: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长,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海域盐度适中,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海岸线较长。
空气清新,环境质量优良。
社会经济条件: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②便利的交通条件(海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④政策支持;⑤发达的通信;⑥国内外市场广阔。
农业技术条件: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⑵合理化建议:①坚持以质取胜,不施或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不用或少用农药,多用生物灭虫,发展绿色农业;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产业(农业生态观光园);③发展科技,提供更多品种、更好品质的农作物;④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⑤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走品牌农业种养殖的道路;⑥推行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供—销—服务—信息网络;⑦大对苹果、葡萄酒、茶叶等优势品牌的整合、宣传和保护。
第三单元(鲁教版)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课后反思一、亮点这节课把表演的舞台让给了学生,从收集资料、小组探究到交流发表意见,成果展示,都放手让学生们完成,教师只是充当了策划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