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传奇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19题。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①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直到他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

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国商”。

②张謇进入历史视野的身份是——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

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

他在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岁才功成名就。

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8年他守制结束,到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罢官。

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便在第二年辞职返乡,转而经商。

中国士大夫阶层历以“学而优则仕”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

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③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

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

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

④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商人”。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

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看,他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⑤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3)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3)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3)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

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

2010—2011哈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

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

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

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

“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

”(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

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

“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

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

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

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善盟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善盟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善盟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闫荣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

一树梅花小。

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

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为题小梅花屋图》)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

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

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

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

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

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

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5~9题。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

晏子曰:“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朝。

”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扁入歌人虞,变齐音。

”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

”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

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夫乐,何必夫故哉?”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

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

有歌,纣作北里,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

君奚轻变夫故哉?”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是体 现其 艺术精神 的艺术 品 , 即, 其 传奇 人生成 为 了他工 程 最浩 大的“ 艺术创 作 ” 。虽然 , 出家 后李 叔 同严守 戒 律 的持


祖籍浙江省嘉兴府 的李 叔同 1 8 8 0年 出生 于天津一 个封 建大家庭 。李 叔 同在 传 统文 化环 境 中生长 、 成人 。传统 文
貌似断裂 的人生 的绳 索。世俗 与超 凡的 两个层 面被统 一装
忘祖 国, 1 9 1 2年 回杭 州一师任教 , 其 后六年 间皈依 中华传 统
文化 , 甚 至带有 保 守主义 立场 。由此看来 , 出家前 的李 叔 同
置在其艺术化人生 中, 如果说世俗的前半 生 已取得一 定的艺
术成 就 , 那么, 其 晚 年之 风范 , 在 于将 艺术 与佛 家 的庄严 结 缘, 以其静穆 的美感 留下对佛与美之 关系 的艺术 化表达 。丰
‘ 艺术家 ’ 。还有 一种 人 , ‘ 人 生欲 ’ 很强, 脚 力很 大 , 对二 层
成一家 。他 的人生本应 是走 向繁华与热 闹的 , 然 而巅峰 时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他选择 了佛 家道路 , 从此古寺深灯 。令人惋惜 的是他开创 的许多艺术事业也 因此 中断 , 在世人期 待他带来 更多艺术创 造 的时候却将后半 生投身于佛学。尽管 如此 , 李 叔 同的转 向
已达到一定艺术境界 : 在不断开拓新视野 的过程 中重新认识
了本 民族文化之精 粹 , 对传 统艺术 心仪 颇久 , 与 此 同时他还

子恺在《 我与弘一法 师》 中将生活分 作三 层 : 物 质层 、 精神 层
与灵魂层 , 并 明言 所谓灵 魂生 活 即指宗教 生活 。也 许 , 李 叔

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

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

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起岩,字梦臣。

其先章丘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20~23题。

张起岩,字梦臣。

其先章丘人。

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

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

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

丞相倒剌沙①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

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

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

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

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

”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

转燕南廉访使。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②为台臣所纠,去位。

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③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

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

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

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

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有删减)注:①倒剌沙,人名②别里怯不花,人名③剀,切实。

李叔同的传奇人人生阅读课件

李叔同的传奇人人生阅读课件

李叔同的一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5岁到 岁 第一阶段是从 岁到26岁(1894-1905) 岁到 在天津求学,到上海参加“城南文社”, 考入南洋公学等求知历程。这是他智慧的十年。 开发智慧的十年。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 忧国忧民,充满入世精神,甚至带有偾世 嫉俗激进色彩的诗文。
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 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 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 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 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 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 神的目的。
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 在佛24年。观其一生,半为艺术, 半为佛。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 道德文章,高山仰止。赵朴初先生评价
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 耀天心。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大师语录: •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 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 养天下万世
• 探究题答题思路可概括为: 首先: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 或“我赞同 其次: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 ①②③ ”,分点罗列理由。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 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人生第二阶段,包括他在日本东京留学六年, 人生第二阶段 回国后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即 从26岁到39岁(1905-1918)的 13年间。这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 艺术创作的颠峰时期。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无 论诗歌、音乐、美术、书法还是金石等大都创 作于此时。这一时期是李叔同在艺术上突飞猛 这一时期是李叔同在艺术上突飞猛 进的一个阶段。 进的一个阶段。

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4分)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4分)一个人的突围张謇是中国传统文人中的异类,是思想和行动的“先知”。

“先知”往往意味着孤独,意味着不被理解,意味着遭遇世俗的非难和抵制。

无论是形而上的思想,还是形而下的实践,张謇一生都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惨烈无比的突围,一介书生张謇,常常独自以横刀立马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科举考场是他人生突围的第一个战场。

初次参加州试,张謇名列百名之外。

先生宋蓬山训斥道:“就算一千个人去考,如果录取九百九十九人,只有一个人不取,那就是你!”张謇羞愤交加,回头就在屋子里都贴上写有“九百九十九”的纸条。

睡觉时,他用青竹板将辫子夹住,身体一翻转,辫子牵动头皮就疼醒了,看到满眼都是“九百九十九”,立刻爬起点起油灯读书,每夜必“尽油二盏”。

夏天蚊子多,张謇就在书桌底下摆两个坛子,把脚伸入坛里苦读。

一次次“卧薪尝胆”,张謇不仅中了举人,而且获得了“江南才子”的美誉。

但后面的科举之路却走得十分艰难。

从16岁到42岁,张謇的科举苦旅历经26年,直至42岁第五次进京应试,才大魁于天下。

如果张謇止步于科举上的成功,满足于高官厚禄的前程,中国不过多了一个幸运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光宗耀祖的官员,但他没有,他在酝酿着一场更为精彩、更加宏伟的突围。

张謇高中状元之时,正值列强环伺、民族危亡的时代,他审时度势,毅然辞官回乡,“遁居江海,自营其事”。

张謇远离官场并非出于文人的清高或英雄迟暮的消极,而是以强国拯民为己任,将一腔“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爱国情怀,书写在江海大地。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很多醉心于传统文化的人,抱有历史偏见和民族情绪,抱残守缺,张謇却表现出难得的气度和远见,将“国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为探究“明治维新”后日本一跃而成东亚强国的原因,1903年4月,张謇51岁,他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大阪博览会展示了日本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当时电灯等电器在大清国尚属罕见,而日本已经极其普遍了。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阅读答案(“128815”);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俨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词,许多其他文学期刊也辟有类似“非虚构”的栏目。

有论者据此认为,“非虚构”已成为当前文学期刊的一种“集体转向”,或是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

“非虚构”写作的盛行有诸多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对当下虚构社会的一种话语反动。

当下社会,虚构已成为一种社会表征。

一方面,在网络所创设的虚拟空间中,信息代替物质,符号代替身份,生活不是“身体”的生活,生命不是“物质”的生命。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已变得模糊,这与庄周梦蝶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也?”的寓意颇为相似。

另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中,现实已裂变为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一切都被符号化,消费者本身也失去了主体性。

日常生活颠倒过来,成为一个模仿和虚构的过程。

在虚构生存的时代,真实与真相已变得稀缺。

我们生活在把虚构当真实的社会空间中,虚构的“真实”覆盖并引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被人为操纵的体育竞赛、名人的“虚假捐款”……社会上各种虚构或虚假的故事已远远超出文学的虚构与想象能力。

同时,虚构故事的泛滥致使虚构本身的魅力日渐衰减,尤其是网上那些无厘头的穿越小说更让虚构变得不再神秘。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文学似乎不再需要虚构,因为与媒体炮制的那些“虚构的真实”相比,文学虚构反倒意味着与真实生活的某种疏离。

绚烂之至归为平淡,文学不得不返璞归真,追求另一种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讲述、旅游散记、个人回忆录等非虚构文学也具有一种“超越”社会的文学功能。

在虚雾弥漫之中,读者更钟情那些能够写出实感和真相的读物。

可见,当下的文学创作由虚构转向非虚构,有其自身的社会原因。

在现实远远超出艺术家的虚构能力时,文学只能返璞归真,寻找一种“非虚构”的表达方式,这也许是非虚构重新获得“文学”意义的社会学解释。

竹思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竹思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竹思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竹思高洪波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

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也有不善待竹子的文人,譬如杜甫先生,他有名句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竹给予如此恶谥,而且还要动一番手脚下决心“斩”之伐之,也是破天荒的事,杜甫为何如此憎恨“恶竹”,不得而知,但他在成都的草堂前不乏修竹若干,或许是后人代植的吧!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立,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

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

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

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层竹节上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杈的,便是母竹,不分杈的,则为公竹。

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

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

• 故事:

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 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 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 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 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 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 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 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 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 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 粮。 • 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 往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 我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 •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 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 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 9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个 阶段。出家后,他断绝尘缘,超然 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 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 宗教生活。24年后,也就是距他 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李 叔同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 陵养老院。李叔同临终前书“悲欣 交集”四字以为绝笔。
• 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西归前三天,弘 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赠送给侍者妙莲,为其绝 笔之作。短短的四个字却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 •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如学者叶圣陶先生 解释“欣”字,一辈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 地死”了,欢喜满足,毫无缺憾。
• 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认为“悲”是悲悯众生的苦 恼,“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 • 大空法师说“大师之所谓‘悲’者,悲众生之沉溺生死, 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门之戒乘 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总 之为慈愍众生而起之‘称性大悲’也。大师之所谓‘欣’ 者何,欲求极乐,欣得往生,欣见弥陀而圆成佛道,欣 生净土而化度十方”。

雁阵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雁阵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雁阵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15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16题。

(15分)雁阵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

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

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

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

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

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

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

“悲欢交集”的阅读答案

“悲欢交集”的阅读答案

“悲欢交集”的阅读答案悲欢交集是一种什么感受?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悲欢交集”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悲欢交集”的阅读答案1 为什么说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李叔同无疑是最具传奇性的人物?2 关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向来有多种说法。

作者更倾向于那一种?其依据是什么?3 文章以《送别》歌开头,又以《送别》歌结尾,其用意是什么?1,答:李叔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物,其人生具有传奇性;他是集金石,书画,诗词,油画,广告学,戏剧,佛学,教育,翻译等为一体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启蒙的先驱人物,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了西方美术,音乐,以及教学方法的人;出世后修订与弘扬了佛教律宗,被世人称之为“律宗第十一世世祖”;在教育上培养了丰子恺,刘志平,潘天寿等名家,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贡献;抗战时期他“念佛不忘救国”,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事情的一代高僧,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2,答:我个人倾向于他的弟子丰子恺所说的。

即:第一种人生境界为物质境界,第二种境界为精神境界,第三种境界为灵魂境界。

从李叔同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他出家前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境界都已绚烂,对人生已有深刻体悟,于是他便登上了人生的第三层境界——灵魂境界,这一说法正好与他的人生轨迹相吻合。

3:答:因为这首《送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经久不衰,使人一下子就想起作者李叔同,可作为引文,结尾用这首歌一是可与开头呼应,二来用这首歌词的意境表达了读者与作者对弘一大师这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相关阅读:阅读题技巧一、阅读是关键一般情况上讲,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有两种情况,有人是先看阅读材料在答题,而有人这则是先看题目,再返回看阅读理解材料,这两种方法都是能够找到答案的途径,但是就弘乐教育小编对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了解,一般来说,小编觉得先看阅读材料比较好,因为仔细的研读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内容,这是做阅读理解题至关重要的一步。

研读阅读原文,整体感知原文,这是因为所有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都是隐藏在原文中的。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成 为 名 闻遐 迩 的 大家 ,如黄 炎 培 、谢无 量 等 。经 谢 音乐 杂 志 ,第 一期 大 部分 文 章 出 自李 叔 同之 手 ,装
无 量 的介 绍 ,李 叔 同结识 了马一 浮 ,后 者 对李 叔 同 帧和印刷均由他一人包办。 《音乐小杂志 》创下多
的人 生产 生 过 重要 影 响 ,尤 其是 后 来 陶染 了李叔 同 项第一 ,李叔同撰文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贝多芬,
会用心细读 。偶得一篇山西恒麓 书院教师传授学生
的 《临别 赠 言 》 ,崇 尚 “读 书 之 士 ,立 品为 先 ” ,
这 让李 叔 同一 直 引 为圭 臬 ,就 如一 束 光 照亮 了他 的
1880年 1O月 23日,李 叔 同 出生 于天津 三 岔河 求 学之 路 。
口附近 的一 座 三 合 院 。他 的父 亲李 筱 楼 中过 进 士 ,
李 叔 同诞 生 了。
再 加 上那 个 失 去家 长 的大 家庭 龃 龉不 断 ,便 带 着李
李 叔 同出 生后 ,老 父 给他 取 名 文涛 ,字 叔 同 , 叔 同离 津 赴沪 。
乳 名成 蹊 : “桃李 不 言 ,下 自成蹊 。”李筱 楼在 72
岁 那年 撒手 归 西 ,那 时李叔 同才刚满 5岁 。 父亲去世后 ,二哥李文熙成 了当家人 ,也做 了
最终特班生集体退学以示抗议。特班总教习蔡元培 可是 因故胎死腹 中。李叔同不甘心,又创办 《音乐
坚定 地站 在 学 生一 边 ,与学 生共 进 退 ,也 离 开 了南 小杂 志 》。这本 袖珍杂 志在东京 印刷 ,然后寄往 上海 ,
洋公 学 。特班 可谓 传 奇 ,42位特 班 学生 后来 不少 都 由上海友人代为发行 。 《音乐小杂志 》是我国最早 的

人物传记试题汇编

人物传记试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辜振甫其人其事①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

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称“海基会”)成立,辜振甫当选海基会董事长。

1993年4月27日到28日,他代表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

②辜家是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台的,世居台湾鹿港,“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

辜振甫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

50年代以地主的身份参与了土地改革。

其间他在台湾“经贸外交”方面,建立了台湾与印尼的直接贸易关系,并为台湾纺织业打开了印尼市场。

到了60年代,他成为台湾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蒋氏父子的重视。

特别是在中日建交前夕,他奉蒋经国之命,携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

他眼见大势已去,将美元原数携回,这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曾一度想让他做行政院副院长。

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届全会上,蒋经国提名他为“中常委”,从此他跻身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③辜振甫有“台湾经贸大使”“无任所大使”之称,经常以工商团体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奔波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行“务实外交”不遗余力。

为此,李登辉曾颁授他景星勋章。

他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多年来建立的日本政商界的人脉有早期的椎名悦三郎、岸信介、佐藤荣作、福田赳夫等。

他与曾任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关系甚笃。

④辜振甫认为,“两岸是一个国家,处于分治状态,而且双方都处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

对于两岸谈判,1998年1月6日他称,“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选自《史记·魏世家》文言文阅读答案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选自《史记·魏世家》文言文阅读答案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选自《史记·魏世家》文言文阅读答案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4—7题。

(魏文侯)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

田子方不为礼。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注】然,奈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

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

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

”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

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

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

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

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

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

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考点、热点分析】一、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二、人物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三、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1、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2、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

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

“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

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

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

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
家。

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

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

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

其中就有《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

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D.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2)文中夏丐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③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

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4)赞同作者的观点。

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

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

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悦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慕画帖的状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