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八组
Baidu Nhomakorabea
成 成 成成 成成 语 语 语语 语语 的 的 的的 的的 文 结 运故 来含 化 构 用事 源义
请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 以下句子的意思。
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 羞耻。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 很遥远。
时高时低,偶尔略一停顿, 突然又大声讲了起来。
韦编三绝
•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 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 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 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 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 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礼仪习俗:礼贤下士,礼尚往来, 三纲五常
衣食住行:捉襟见肘,衣衫褴褛, 饥寒交迫,饱食暖衣,丰衣足食
植物动物: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狐假虎威 音乐:行云流水 、天籁之音 、曲 终奏雅、沁人心脾 、百家争鸣
叹为观止
• 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 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 美,感叹说看到这里够了(“观止 矣”),其它的就不必再看了。成 语“叹观止矣”就出于此,后来指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常做 “叹为观止”。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不耻下问
•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教,也不感到羞耻。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任重而道远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而造成形近混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
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 义与句义相悖。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 重复。
【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 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提问: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 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1、主谓关系:细水/长流,脚/踏实地。
2、动宾关系:饱经/风霜,大显/身手。
3、偏正关系:楚楚/动人,斤斤/计较,侃侃
而/谈,一盘/散沙。
4、补充关系:危/在旦夕,遗臭/万年,牢/不可破。
• 承接式成语:先斩后奏。 • 让步式成语:百读不厌、插翅难逃。 • 递进式成语:得寸进尺、言而有征。 • 转折式成语:明知故犯、不劳而获。 • 选择式成语: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 因果式成语: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 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成语与文化
• 文学艺术:叹为观止,韦编三绝, 巧夺天工
天文地理:地大物博,地广人稀, 天高地炯
政治军事:运筹帷幄,一鼓作气, 兵不厌诈
• ——出自《论语》 抑扬顿挫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的含义
•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 语。
•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 多由四字组成。
• 例: “空中楼阁”、“鼎鼎大名”、“欢天喜地” 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 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 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在成语中只占少数。
检测:成语对对子
• 井然有序 • 杂乱无章 • 指鹿为马 • 点石成金 • 雪中送炭 • 锦上添花 • 流芳百世 • 遗臭万年
• 有些成语要用眼睛去看。 看如画江山、赏锦绣山 河、望崇山峻岭、观花 晨月夕。
• 有些成语要用耳朵去听。 听燕语莺声、林籁泉韵。
成语的运用
成语的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
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 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成语。 如“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自相矛 盾” ,都是古代的寓言。 • 从古文原句中截取或引用而来的。 如“水落石出”这个成语便是截自苏轼的《赤壁赋》中“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
如“白衣苍狗”出自杜甫的《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 斯须改变如苍狗。”
如“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来自道教,或外来文化。 如“功德无量”。
《诗经》《论语》《史记》
• 沐猴而冠
•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
成语并不都是四个字的。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成语的来源
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 历史故事:指鹿为马、卧薪尝胆。 • 文人作品:乐不思蜀、望梅止渴。 • 外来文化:火中取栗、功德无量。
成语的来源
• 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
成语的运用
一、看成语的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 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 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 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 成张冠李戴。
成语的运用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
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 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 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 无长物。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 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 秋毫无犯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夙兴夜寐
• 形容勤奋。
• 一日三秋
•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 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成语的结构
——八组
Baidu Nhomakorabea
成 成 成成 成成 语 语 语语 语语 的 的 的的 的的 文 结 运故 来含 化 构 用事 源义
请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 以下句子的意思。
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 羞耻。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 很遥远。
时高时低,偶尔略一停顿, 突然又大声讲了起来。
韦编三绝
•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 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 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 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 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 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礼仪习俗:礼贤下士,礼尚往来, 三纲五常
衣食住行:捉襟见肘,衣衫褴褛, 饥寒交迫,饱食暖衣,丰衣足食
植物动物: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狐假虎威 音乐:行云流水 、天籁之音 、曲 终奏雅、沁人心脾 、百家争鸣
叹为观止
• 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 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 美,感叹说看到这里够了(“观止 矣”),其它的就不必再看了。成 语“叹观止矣”就出于此,后来指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常做 “叹为观止”。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不耻下问
•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教,也不感到羞耻。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任重而道远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而造成形近混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
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 义与句义相悖。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 重复。
【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 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提问: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 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1、主谓关系:细水/长流,脚/踏实地。
2、动宾关系:饱经/风霜,大显/身手。
3、偏正关系:楚楚/动人,斤斤/计较,侃侃
而/谈,一盘/散沙。
4、补充关系:危/在旦夕,遗臭/万年,牢/不可破。
• 承接式成语:先斩后奏。 • 让步式成语:百读不厌、插翅难逃。 • 递进式成语:得寸进尺、言而有征。 • 转折式成语:明知故犯、不劳而获。 • 选择式成语: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 因果式成语: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 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成语与文化
• 文学艺术:叹为观止,韦编三绝, 巧夺天工
天文地理:地大物博,地广人稀, 天高地炯
政治军事:运筹帷幄,一鼓作气, 兵不厌诈
• ——出自《论语》 抑扬顿挫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的含义
•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 语。
•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 多由四字组成。
• 例: “空中楼阁”、“鼎鼎大名”、“欢天喜地” 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 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 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在成语中只占少数。
检测:成语对对子
• 井然有序 • 杂乱无章 • 指鹿为马 • 点石成金 • 雪中送炭 • 锦上添花 • 流芳百世 • 遗臭万年
• 有些成语要用眼睛去看。 看如画江山、赏锦绣山 河、望崇山峻岭、观花 晨月夕。
• 有些成语要用耳朵去听。 听燕语莺声、林籁泉韵。
成语的运用
成语的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
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 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成语。 如“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自相矛 盾” ,都是古代的寓言。 • 从古文原句中截取或引用而来的。 如“水落石出”这个成语便是截自苏轼的《赤壁赋》中“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
如“白衣苍狗”出自杜甫的《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 斯须改变如苍狗。”
如“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来自道教,或外来文化。 如“功德无量”。
《诗经》《论语》《史记》
• 沐猴而冠
•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
成语并不都是四个字的。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成语的来源
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 历史故事:指鹿为马、卧薪尝胆。 • 文人作品:乐不思蜀、望梅止渴。 • 外来文化:火中取栗、功德无量。
成语的来源
• 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
成语的运用
一、看成语的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 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 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 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 成张冠李戴。
成语的运用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
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 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 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 无长物。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 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 秋毫无犯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夙兴夜寐
• 形容勤奋。
• 一日三秋
•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 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成语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