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个历史易错知识点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个历史易错知识点集合

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农具未被广泛应用。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则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商鞅虽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却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也就是“商君虽死,其法未败”,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不是由改革者的个人命运来判断改革成败的。

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而非秦朝。

5。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潮流,不仅包括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包括: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6。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词,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7。“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8。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特指由长安向西直通欧洲的商路,而不包括向东的商路。

9。西汉时,刺史能够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不是因为其权力超越百官,而是因为其代表中央。

转载请注明出处:天星教育试题调研《考前抢分必备》

10。作为重要的产粮区,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是后来出现的,而成都平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天府之国”了。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只是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而不是南方已经超过北方;并且是为以后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而不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2。佛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后,而不是西汉末年佛教刚开始传入之时;道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之后,而不是在其刚开始形成之时。

13。隋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因为诸如邗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

14。吐蕃(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而不是在唐朝。

15。日本仿照唐都长安城建造的都城并非东京,而是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即今日奈良)。

16。北宋完成的只是局部统一,而不是全国范围的大统一。

17。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18。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延缓了北宋的灭亡;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

19。在认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三次和议(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时,不仅要注意对宋政权来说所具有的屈辱性及给人民带来的负担,而且要看到其客观进步性,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等。

20。明朝的“省”并不等同于元朝的“省”,它是指明朝在地方分权后的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

21。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并不是禁止对外交往,而是严格限制,当时还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22。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23。半殖民地半封建并非指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而是指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在

政治上、经济上都有表现。

2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25。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只有一个,即《天朝田亩制度》,而不是《资政新篇》。

26。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在于是否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而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方面二者则是一致的。

27。慈禧太后属于顽固派,只是暂时支持洋务派,并不是真心支持洋务运动。

28。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9。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废除了八股取士,但科举制则在1905年被废除。

30。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但由于只是部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并不彻底,也不可

能得到农民的支持。

31。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派别内部的政体之争。

3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3。护国运动从反袁的角度来说是胜利了,并恢复了共和国号,但这个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最终还是失败了。

34。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但不等于中共没有参与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35。新三民主义并不等同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36。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既不是一次革命运动,也不是军阀混战,而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政变。

37。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只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8.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党并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39。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没有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40。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

41。第四次反“围剿”时,“左”倾错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的错误指令,才取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

42。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只是在军事上、组织上,而在思想上清除“左”的错误则是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上。

2011届山东省育才中学高三年级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原始农业很早就在黄河一长江流域一带出现,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据此回答1~3题。

1.《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鼓励人口增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 ( ) 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 D.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