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索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一、引言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其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其重要分支之一。
国际关系理论旨在解释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全球性议题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传统和经典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其行为受到国家利益和权力的驱动。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无情的竞争环境,国家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等,他们提出了不同版本的现实主义理论,如结构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等。
三、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与现实主义相对立。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制度来促进和平与繁荣。
他们强调国际组织、多边合作和民主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家如凯特琳霍普金斯、约瑟夫奈伊等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试图解释国际关系中合作与冲突的动态。
四、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对传统自由主义观点的延伸和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可以促进国家间贸易和合作,从而推动全球化进程。
他们关注全球经济秩序、跨国公司和贸易规则等议题,试图解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五、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理论流派,强调观念、认同和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各种社会实践和符号构建而成。
他们关注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试图解释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
六、结语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涵盖了多种不同流派和观点,每种理论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互动和全球事务。
无论是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利益,还是自由主义倡导合作与制度,抑或是建构主义强调观念与文化,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的互动、冲突与合作。
了解这些主要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和未来走向。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核心目标是追求权力和安全。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汉斯·摩根索等。
摩根索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其中包括政治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以权力定义利益等。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战争、结盟等。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各国在国际事务中要保持警惕,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
同时,现实主义也为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务实的思路,即根据国家利益来权衡各种选择。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完全自私自利的行为体,它们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自由主义者主张建立国际制度和机构,以规范国家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自由主义的代表理论有相互依赖理论、民主和平论等。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使得国家更加倾向于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民主和平论则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因为民主国家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制度,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自由主义理论为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发展。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身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利益和行为不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的观念和身份所建构的。
摩根索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
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
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
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
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
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
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
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
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
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
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各国之间政治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领域,而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两种主要的理论流派。
这两种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利益与道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也引发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分歧、观点及其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影响。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强调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和利益关系。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基于国家间竞争和相互威胁的现实,国家的行为受到自身利益驱动。
根据现实主义观点,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是国家获取安全保障和地位提升的基础,国际关系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斗争的世界。
现实主义者中的经典代表有麦金德尔、摩根索和沃尔兹等。
麦金德尔提出了“合作不可靠”的概念,认为国家间合作是暂时性的,只有在互利条件下才会存在;摩根索强调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指出国与国之间缺乏信任;沃尔兹则构建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决定了国家之间的行为方式。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更加关注国际体系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他们认为应该通过合作、积极外交和国际组织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重视人权、民主和法治等普世价值。
理想主义强调道德、伦理和共同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理想主义在20世纪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例如联合国成立时期就高度体现了理想主义思想。
理想主义者认为通过多边合作、外交斡旋等方式可以化解冲突、推动发展,并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民主、和平的世界秩序。
理念之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争论。
现实主义者批评理想主义过于乐观、天真,忽视了国际社会复杂性及各国之间存在的竞争性。
他们认为对话与谈判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必要时需要依靠实力来维护自身权益。
而理想主义者则指责现实主义过于冷漠、功利,强调合作与包容性合作对于解决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单纯以权力政治来解决问题会带来更多负面后果,应该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寻求长期稳定及发展。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1.国际关系理论1.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核心观点:国家是理性行为体,追求权力最大化•主要概念:无政府状态、权力平衡、安全困境•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斗争。
1.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重要流派:•核心观点:强调国际合作、制度和相互依赖•主要概念:集体安全、民主和平论、国际制度•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罗伯特·基欧汉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可以缓解国际冲突,促进和平。
1.3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较新兴的理论流派:•核心观点: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要概念:身份、规范、社会化•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塑造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冷战结束是理解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好例子。
现实主义者认为这是权力平衡的结果,自由主义者强调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建构主义者则关注身份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2.外交谈判技巧2.1 谈判准备充分的准备是成功谈判的关键:•明确目标:设定最佳和最低期望值•了解对方:研究对方的立场、利益和限制•制定策略:确定谈判策略和可能的让步点•准备论据:收集支持自身立场的数据和案例2.2 谈判技巧有效的谈判技巧包括:•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和关切•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专业态度•寻找共同点:强调双方利益的重合之处•创造性问题解决:提出互利的解决方案•适时让步:战略性让步以推进谈判2.3 文化敏感性在国际谈判中,文化敏感性至关重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习惯•注意非语言沟通,如体语和眼神接触•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冒犯案例: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谈判是外交谈判的经典案例。
美国总统卡特通过深入了解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的个人背景和文化差异,成功调解了双方矛盾,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国际关系基础理论介绍
国际关系基础理论介绍第一论国家利益论一、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的概念曾经经过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国家至上阶段、王朝利益阶段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
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1、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
摩根索提出明确的定义: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3、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们决定的,那么国家利益的内涵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
4、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的作用。
二、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对于上述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1、在国家利益内涵的研究上,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研究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十个基本概念。
国家利益的四个层次:根本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对国家利益用层次分析的办法进行研究的好处在于:第一,它可以避免以前在国家利益分析上的缺陷。
第二,对国家利益进行层次分析可以在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有前后选择。
第三,这样的层次分析还具有它自身的灵活性。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解释。
一派认为国家利益就是指全体人们的利益,即国家利益是国内利益的总和。
第二派认为,一国的国家利益是全部国内利益和部分国际利益的总和。
第三派认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内一部分人的利益,是统治者的利益。
3、摩根索认为,确定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是由这个国家的权力来决定的。
国家的权力大,国家的利益就可能大;国家的权力小,国家的利益就只能小。
总之,一个国家国家利益的制定说到底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这个客观存在物就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试论爱德华·卡尔对现实主义 大师汉斯·摩根索思想的影响
试论爱德华·卡尔对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思想的影响汉斯·摩根索是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曾被斯坦利·霍夫曼称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之父”。
摩根索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建立了一套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的、最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他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地位得到了永久的确立,也使他本人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在摩根索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爱德华·卡尔的思想使他的现实主义世界观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爱德华·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和苏联问题专家。
卡尔思想对摩根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1939年,卡尔发表了《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TheTwentyYears’Crisis,1919-1939:AnIntroductio ntotheStud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一书。
该书在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此书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对第一次世纪大战后四处泛滥的理想主义思想进行尖锐的批判和有力的揭露。
卡尔对一战后理想主义出现的原因,包括历史根源及思想渊源,进行了颇有说服力的分析。
他指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完全对立的理论,其主要表现是:自由意志对立决定论、理论对立实践、知识界对立官僚界、左派对立右派、道德对立政治。
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理想主义对立于现实主义。
卡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理想主义就是乌托邦主义,并用国际关系中发生的事实去一一证明这种乌托邦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失败。
摩根索在看到卡尔《20年危机》一书后,对卡尔对理想主义的精辟分析和犀利批判深有感触。
欧洲的形势使他这位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学者早已察觉到战争即将临近。
他对理想主义的观点和行为虽然持批判态度,但让他感到困难的是,如何使人们认识到并且相信理想主义是错误的。
论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论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涉及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国际关系领域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密切。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而实践则反过来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几种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章:主流国际关系理论2.1 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在本质上是竞争和冲突的,国家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国家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摩根索和基辛格。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家行为和决策分析上非常成功,但因其忽视了国际体系中其他参与者的作用和影响而受到批评。
2.2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主要是诉求、协商和合作的过程。
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凯恩斯和基奥汉。
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合作和非零和博弈,主张以国际制度为基础的协商和合作。
但是,自由主义理论也被批评为太过理想化和乐观。
2.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关注文化和实践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文德尔和科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国际体系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共同的意识形态构成的,不同文化和交互会影响国际体系的形态和性质。
但建构主义也被批评为不能提供清晰的解释对于理解国际行为。
第三章: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3.1 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现实主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和政策制定。
例如,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常常会参考现实主义理论。
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出于美国的安全利益和利益平衡的原因。
同时,美国这一过度美国中心的外交政策常常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反对东亚地区的中国崛起,这一做法引发了区域的紧张局势。
3.2 自由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自由主义理论在分析国际政治秩序,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以及跨境流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时较为适用。
例如,自由主义理论提倡贸易自由化和开放,这一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关系中。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合理内核与历史局限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合理内核与历史局限作者:张辰韬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12期摘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主要建立在权力及国家利益这两个最本质的要素之上。
而现实主义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均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内核。
包括其理论两大支柱均势论、地缘政治学以及对权力、人性、无政府主义等概念的分析,呈现出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分支。
主要探讨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基本内核的合理判断及其理论本身发展的历史局限。
关键词:现实主义;均势;权力;国际关系理论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49-03引言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近百年,其地位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现实主义。
从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到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一直是西方研究公认的理论范式。
现实主义发展经历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阶段,其发展过程内部分歧与争论不断涌现,但现实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内核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建立在权力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
尽管如此,任何一个理论都是经历从经验分析到实践检验的历史过程,作为理论,在时间的沉淀下需要经受历史的考验而难免存在一些局限。
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历史沿革现实主义是解释国际关系的传统理论之一。
它强调主权国家的自助行为、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权势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追求[1]。
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
二战结束之后至80年代初,它一直占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领域,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2]他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并对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做出了批判。
一战结束以后,以威尔逊为首的自由主义人士认为秘密外交和古典均势理论是导致战争发生的原因,只有通过国际联盟以及集体安全原则才能使世界免于战争。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并关注讨论当前与国际政治有关的时事热点。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到了,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参政议政程度的提高,对周遭世界格局的关注度增加。
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对一门学说或是现象的研究,要想吃得透,最终还是得回归理论本质。
要想对国际政治问题有一个更加辩证客观而不是盲目的理解,必须要对基本的理论加以熟悉与建构,从方法论出发研究并思考问题,才能更宏观地了解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看清问题,才能更正确地解决问题。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理论流派。
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拥有自己的学说基础甚至历史传承。
而在众多理论流派中,又有三大理论流派独树一帜,各自拥有鲜明的特点。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亨廷顿提到近代国际关系研究以来,研究者广泛应用范式思维进行思考。
虽然简化的范式不能说明世界政治中发生的一切問题,而且存在许多例外,但“范式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更能说明重要的现象”;“它是思考国际事物必不可少的出发点”。
因此,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大流派又被称为三大范式,并被用以广泛解释国际事务中的诸多问题,引起全世界众多一流学者的辩论。
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为大家做简要介绍与梳理。
如今,提及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公元前400),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修昔底德陷阱”。
诚然,以他名字命名的一种理论或现象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但修昔底德从未在他的著作中提及过“修昔底德陷阱”或“陷阱”等描述(在今后的推文中将详细介绍修昔底德陷阱的由来)。
修昔底德是雅典的一名历史学家,十将军之一,在一场历史重大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由于战术失误,他被革职流放。
也正是因此,才产生了第一本较为完全记录这次“古代世界大战”的作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介绍
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介绍- -Tag:国际关系研究学者1.汉斯·摩根索(1904——1980)摩根索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
摩根索1904年生于德国,1923-1927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
1937年移居美国后,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肯隆斯大学,1943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
从1950-1968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队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
摩根索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
摩根索著述等身,主要有:《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1948)、《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1951)、《捍卫国家利益》(1951)、《政治的困境》(1958)、《真理与权力》(1970)等等。
《国家间政治》是摩根索的代表作,是当今国际关系学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以权力、利益为核心概念来理解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2.肯尼斯·华尔兹(1924—)华尔兹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
1948年毕业于奥比多林学院,1950年和195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53-1957年在该校担任助教。
1957后曾在斯沃斯摩尔学院、布兰戴斯大学任教并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1971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于1994年成为该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学会理事,《世界政治》编委等职务。
华尔兹被视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国际关系理论1.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出现与第⼀次世界⼤战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战争灾难所作的反思的结果。
理想主义的代表⼈物有:伍德罗?威尔逊(《论国家》、⼗四点纲领)、阿尔弗雷德?齐默恩(《中⽴与集体安全》、《国联与法权》)、约翰?默⾥。
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性是善良的,或⾄少是可以改造的,战争可以避免。
战争不是⼈性的产物,⽽是环境的结果。
战争之所以发⽣是因为战争的有利可图使⼀些⼈的良知误⼊歧途,⼈类可以通过教育改造⼈性,避免战争。
(2)倡导国际主义,国家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对外政策中强调国家利益是狭义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结束秘密外交,实现对外决策的民主进程,将有助于消除战争的起因。
(3)建⽴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保卫世界和平。
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的“宠物”,是理想主义的希望,理想主义认为“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
(4)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规范和约束国家的⾏为,从⽽最终使世界避免战争。
(5)提倡国际道德,确保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维护国际道德的途径使,通过国际联盟对实⾏侵略的国家进⾏制裁;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作⽤,提⾼民众的觉悟和⽂化素质。
从以上可知,“国际主义”、“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道德”在很⼤程度上代表了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外交实践。
2.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的扛⿍之作《国家间政治》是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其核⼼的内容是摩根索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这六原则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1)政治是根植于⼈性的客观法则所⽀配的。
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
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存的法则;(2)以权⼒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是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个独⽴的研究领域,⽽区别于经济学(以财富界定权⼒)、论理学、美学和宗教学;(3)以权⼒界定利益的核⼼概念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
国际关系理论与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理论与发展趋势国际关系理论作为研究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互动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国家行为、权力结构、全球治理等方面。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国际关系理论逐步从传统的国家安全、军事竞争领域,拓展至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和技术革命等更为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关系理论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工具,也为国家外交、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一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传统流派,强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核心行为体,国际关系的本质是权力竞争。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状态的,即不存在一个高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能够约束国家的行为,因此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确保安全。
经典现实主义学者如摩根索和霍布斯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以权力和利益为基础,各国会采取手段确保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现实主义在解释国际冲突、战争和联盟形成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二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多样化视角。
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立,认为国家间的合作在国际关系中同样重要。
自由主义者强调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合作与制度建设减少冲突,实现共同利益。
自由主义者相信,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国际组织的作用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如约翰·洛克和伊曼纽尔·康德指出,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概率较低,因为这些国家内部的制度约束了领导人轻易诉诸武力的能力。
同时,自由贸易和相互依存也降低了国家之间的敌对情绪。
三是建构主义理论对国际关系的社会构建解读。
建构主义理论挑战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对国家行为的固定解释,强调国际关系并非完全由权力或制度决定,而是由国家的身份、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因素共同塑造的。
建构主义学者如亚历山大·温特认为,国家间的互动不仅受利益驱动,还受到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身份认同影响。
例如,欧洲联盟的形成不仅是利益的简单集合,更是欧洲国家共同历史文化认同的产物。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道德观——摩根索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比较
21 0 0正
第 2 卷 第 5 7 期
国际关 系理论中的 国际道德观
一 一
摩根 索现 实主 义国际关 系理论 与马克思主义 国际关 系理论 比较
王 海 腾
( 东师范大学政 法学院,山东 济 南 2 1 山 0 5 0 4)
摘要 :在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际道德观 包括国际道德 的 内容 、作 用与地位 等,国际关系理现 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中提 出了复杂而又矛盾的 国家道德行 为哲学。 马克思主 义国际关系理 论 明确提 出道德与正 义原则应 成为国际关系至 高无上的准则。 本文试对 两者 的国际道德观进行简要 分析 与比较 , 得
出几 点 结论 。
关键词:国际道德 , 马克思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摩根 索现实主义 o 中图分类号:D 0 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5 0( 1 )0— 0 6 0 8 74 2 5 0 9 — 3 0 00
一
( )现实 主义 理 论 国际道 德 基本 观 点 一
成 ,发 展 于 4 O年 代 , 到 5 、6 O O年代 占据 国际 关 系 理 论 统 的结合 ,但 在实践 中道德根本 不重要 ,在 本质上可 以忽视 道 德 。现 实 主 义 另 一代 表 人 物 摩 根 索 虽 然 不 否 认 道 德 在 国
场 。
思想 也是极 其 复杂 的。
他们对 权力嗤之 以鼻 ,他 们提 出国际关系 中道 德和 国际法 我 们 以摩 根 索 现 实 主 义 理论 与 马 克 思 主义 国 际关 系 理 论 是 和 平 的 保 障 。 而 现 实 主 义 者 则 对 理 想 主 义 在 研 究 国 际 问 为 实例 ,在时间上采 取倒叙 的方 法 ,分析 他们对 国际道 德 题时忽视 权力进行严 厉批判 ,指 出没有 实力的 国际关系是 的 基本观 点 ,并加 以比较 总结 几 点结 论 。 空 想 的 国 际 关 系 ,靠 国 际 道 德 与 国 际 法 来 实 现 和 平 是 一 种
推荐几本关于国际关系的书
推荐几本关于国际关系的书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且重要。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来说,阅读相关的优秀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以下为您推荐几本备受赞誉的国际关系著作。
《大外交》是亨利·基辛格的经典之作。
基辛格以其亲身经历和卓越的外交智慧,深入剖析了从黎塞留到冷战后的世界外交格局的演变。
书中不仅展现了重大国际事件背后的决策过程,还揭示了外交策略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微妙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外交家们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权衡利弊、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由塞缪尔·亨廷顿所著。
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这一具有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观点。
他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明的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这本书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世界的政治格局,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以及如何在多元文明的世界中构建和平与稳定的秩序。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是汉斯·摩根索的重要作品。
摩根索被视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书中强调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国家利益是由权力来界定和保障的。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于理解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博弈和国家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秩序》同样出自亨利·基辛格之手。
在这本书中,基辛格探讨了现代世界秩序的起源、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他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区的秩序演变,并对当今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对于关心世界未来走向和国际秩序变革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佳作。
《论中国》也是基辛格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聚焦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基辛格以一个外国观察者的视角,结合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经历,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作用。
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发展的读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摩根索与《国家间政治》
摩根索与《国家间政治》摘要:汉斯·摩根索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其现实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与其艰辛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联,人生境遇的悲苦对以后摩根索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拟从摩根索个人经历对其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角度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其经典著作《国家间政治》,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基本假设、写作思路五个方面来阐述摩根索现实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以期对现实主义思想的范式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摩根索;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一、摩根索的生平与现实主义思想汉斯·摩根索,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整个人生历程可以说是艰辛而坎坷,人生境遇的悲苦对以后摩根索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
具体来讲,这种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摩根索现实主义思想中对民族和国家的关注程度很高。
这在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摩根索在这本书中首先将所要探讨的国际政治本质的主题便定位在了国家之间,将国家权力、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现实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诚如摩根索所指出的那样,“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帮助政治现实主义找到穿越国际政治领域的道路的主要坐标”[1],并且“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2],同时对于民族主义问题,摩根索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谈及国际道德问题时,摩根索指出,“民族主义摧毁了道德赖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国际社会本身”,并且“实际上,民族主义精神一旦在民族国家内得以实现,就被证明是狭隘的和排他的,而不是普世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3]。
这种关注之所以强烈的来源之一就是摩根索在其整个人生境遇中都存在着一种力图获得国家归属感的强烈愿望,这一强烈愿望从其出生之日起便从未中断。
1904年,摩根索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颇有地位的犹太家庭,家庭比较富裕,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获得了最优异学生才有的荣耀,即作为毕业年级的学生代表的学校创始人雕像敬献花环,那年,他18岁,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举行仪式的当天和以后,摩根索便无数次地受到了有着强烈反犹情绪的学校和社会的侮辱和伤害。
国际关系思想汇报
国际关系思想汇报一、引言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思想。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影响,分析不同国家和学派在国际关系上的思想观点和立场。
二、国际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1. 古典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思想的最早阶段,代表人物有摩根索和门格尔斯。
他们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间的斗争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际关系是一个无序和混乱的世界。
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代表人物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自由贸易、合作和民主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型思想,代表人物有华尔兹和凯洛氏。
他们认为国际关系受到国家系统和国际结构的制约,主张通过改变国际体制来解决国际问题。
4. 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有沃尔兹和卡尔德。
他们批判了古典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片面性,主张综合考虑国际关系中的结构和制度因素,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国际关系。
三、不同国家和学派的国际关系思想1. 美国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代表性学派有华盛顿学派和纽约学派。
华盛顿学派主张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强调美国应该发挥世界警察的作用;而纽约学派更加强调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
2. 中国中国历史悠久,其国际关系思想也有着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非干涉原则,倡导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关系。
3. 欧盟欧盟在国际关系中采取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为核心理念,主张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政策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并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四、结论国际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学派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不同观点和立场。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更加需要各国提出更为务实、合作和共赢的国际关系思想,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
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对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的整理总结文/念治呈国际关系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则是从一战后结束后才开始的。
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是国际关系学科成立的标志。
随后在不同时期曾出现不同学术理论在国际关系学术界主导的局面。
国际关系学脱胎于国际公法学和世界史学的娘胎中,后又受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影响,逐步形成一门横跨众多学科,并穿越时空的学科。
因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就显得大有裨益。
所谓国际关系,即国家间关系以及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但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研究中,一般拥有主权的近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彼此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安全关系,但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一般更加关注其政治和军事安全。
因此,国际关系学的知识谱系的主题是冲突与合作,或曰战争与和平,发展宏线是从现实主义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轴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一战的惨痛代价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没有战乱的国际社会,这种夙愿集中反映在威尔逊总统1918年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之中,其理想主义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表现为国际联盟的建立。
威尔逊理想主义中的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国际组织等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自由主义的发展。
但他理想主义多为一些国家关系思想和政策建议,要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理论还有一段距离。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可以用下图表示:国际关系理论的初创阶段表现为理想主义的兴起,即1919—1948年,但在其第一个阶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断裂”,这就是1939年现实主义大师卡尔《二十年危机》的出版,此书矛头直接指向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下国际联盟在制止侵略方面遭到失败的典型事例,指责威尔逊理想主义是与现实主义完全对立的乌托邦主义,忽视现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亦即“实然”问题,而去一味考虑“应然”问题,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根索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
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
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
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
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
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
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
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
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
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
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肯尼思·沃尔兹对均势也十分看重。
他认为,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关于国际政治的政治理论的话,均势理论就是。
”。
当然,对均势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当首推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
摩根索以人性本恶为哲学基础、以权力和依据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为核心概念,建构了他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体系。
他认为,“政治同一般社会一样,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的根源存在人性于之中。
”“作为政治规律之根源的人性,自力图发现这些规律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古典哲学以来,迄未改变。
”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人为了自身的安全要追求权力;国家的本性同人的本性一样,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也要追求权力。
“政治的铁律”即各国都要追逐强权利益。
政治家无可选择,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按强权政治的原则办事。
摩根索从国家追求强权和强权政治的逻辑出发,直接导引出均势论。
他说:“若干向往强权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状,最后必然会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格局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的政策。
”“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
”同许多其他现实主义者一样,摩根索认为,均势是一个以各国竞争为基础的国际体系里管理权力最有效的方法。
均势是权力政治的副产品,也是国家在某种情况下追求的政策目标。
他将均势视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万能工具,是维护各国独立所必不可少的,主张通过均势来限制国际强权斗争,通过外交来尽可能协调互相冲突的各国利益,以便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在摩根索看来,均势既是维持国际体系稳定、防止战争的有效手段,又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状态”——若干国家强权分配大致均等的实际状态。
均势内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由于外部力量,或由于组成这一体系的这一或那一要素起了变化而导致均衡失调,该体系便显示要重建原均衡或确立新均衡的趋势。
”国际体系是一个从均势到非均势再到均势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稳定到动荡再到稳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和状态下,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例外,要么参与直接对抗型的均势,要么参与竞争型的均势。
他认为均势有四种不同的含义:(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状态;(3)大体均等的强权分配;(4)泛指任何强权分配。
维护或重建均势的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或削弱实力较强一方的力量,或增加实力较弱一方的力量。
具体地说有:分而治之、战后领土补偿、裁减军备或增强军备、组建联盟和设立缓冲国等方法。
然而,维持国际和平靠的不是均势本身,而是均势所基于的国际共同意识。
“在均势通过对抗势力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得以对各国的强权向往施加限制之前,相互雄长的国家先得承认均势是它们各种努力的共同框架。
”这样一种共同意识会限制一切帝国主义所固有的无限度的权力欲,并防止它成为政治现实。
尽管现实主义者都认为均势是解决权力竞争造成的国际冲突或不稳定局面的最有效办法,但他们对均势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这在经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两位代表人物摩根索和沃尔兹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两人对均势形成的原因、两极还是多极哪个更有助于国际体系稳定等问题的认识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关于均势形成的原因问题,双方的解释是不同的。
沃尔兹认为,在无政府国际体系中,均势原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但他与摩根索不同,不是从国家的主体性和自律性努力这一构架中,即还原主义的方式来解释这一原理的成立和机能,而是从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单元的相互作用中,推导出均势形成的必然性的。
他说,“均势理论的开端,是对国家的设想:国家是单一的行为主体,国家最起码要维护自身的存在,而从最大限度而言,国家追求对世界的统治。
”国家以或多或少理智的方式,通过使用可找到的各种手段,如提高自身实力和结盟等手段,去实现它们所看到的目标。
但在国际政治的竞争环境下,国家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互相影响和冲突,国家的行动和互相影响的结果是趋向于均势的形成。
沃尔兹认为均势是国家体系必然出现的一个特征,是不管国家是否寻求建立和维持平衡状态都必然会发生的一种体系趋势。
“不管是一些国家还是所有国家有意识地寻求建立和维持平衡状态,或者,不管是一些国家还是所有国家想要征服世界,均势形成的趋势还是会出现。
”国家为了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可能有动机改善自身的地位,但这种尝试将会刺激别国采取类似的反对行动,去平衡正在崛起的大国,其结果是均势仍会恢复。
因此,均势并不是各国自觉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而是一种自然状态。
摩根索强调国家的行为引起国家间互动和相互关系,从而产生均势的结果。
尽管他也承认均势是国际政治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但他同时又认为维持均势状态是彼此独立的每个国家的一种政策。
而沃尔兹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国家互动的影响,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每一个国家为摆脱安全困境而采取同样的行动,从而导致均势的产生。
显然,沃尔兹对均势原因的认识与摩根索有着显著的区别。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两极还是多极均势究竟哪个更有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双方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摩根索认为均势的理想形态是多极均衡,在一个主要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多极均势是常态。
多极均衡是1648年至1945年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而两极格局则是历史的反常。
在多极均势中,因为没有单一大国的主导,各种联盟因时而异,大国间的外交斡旋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这样系统本身的灵活性就增大了,形成两大敌对集团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系统性战争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但沃尔兹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
他认为参与者数量越少的体系越是稳定,参与者数量越多则越不利于稳定。
因为随着国际行为体数目的增加,每个政策制定者采取特定行动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不确定因素越多,一个政策制定者对潜在敌人的意图和行动就越可能产生误判。
因此,多极体系的不确定因素要比两极体系多,多极体系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比两极体系大。
在沃尔兹看来,两极均衡最有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
“简单的两极关系及其所产生的很大的压力会使两个国家变得保守起来,双方都力图维持现状,即使发生战争,也是维持均势的战争”,目的在于制止另外一个大国建立霸权。
沃尔兹还从经济相互依存和安全依赖性两个结构因素说明了两极均势比多极均势更具有优越性。
其实,不管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权力,平衡权力还是平衡威胁,均势理论要求国家采取的手段是一样的,那就是“平衡”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国际体系的现状,确保国家不受威胁,增强自己的力量和安全感。
总之,经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对均势问题的认识是有明显分歧的。
它们对均势问题的不同认识,本质上源自于双方对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现实主义的不同认识所致。
经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对于手段和目的、原因与结果的考察是不同的。
摩根索认为,权力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决定因素,权力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身,理性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应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
在均势中,国家对外行为的政策目标就是要平衡这种权力,以维护国家自身的安全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而沃尔兹认为,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可能使用的手段,权力太大或太小都有风险,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
在均势体系下,国家并不是要谋求权力的最大化,而是寻求权力的平衡分配。
均势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大国间权力的均衡分配。
经典现实主义“把因果关系看成是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个人和国家那里寻找原因,从个人和国家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后果中寻找原因”。
而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位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是与存在于结构层次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位层次,又注意结构层次”,才能够“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
尽管摩根索与沃尔兹在均势问题上存在以上这些不同看法,但他们都认为,国家对彼此之间的力量是多疑的,国家必须时刻注视着现实的威胁或可能的威胁,集中各种手段以应付这种威胁已成为国际生活的基本方式。
“由于相互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因而行为者总是相互猜疑,并且经常彼此敌视。
尽管就其本性而言,它们并不愿意相互猜疑和敌对。
……且不论每个国家是否具有侵略性,从整体上讲,它们的行为本身导致了军备竞赛和联盟体制。
”这种“安全困境”是权力均势产生的根源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