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和总任 务,是要实现“一化三改”。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 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化大生产)
17世纪中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他们同先进的生 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 主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由此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170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重要论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郑重作出的自觉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先进性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要赢得历史和人民选择,都必须具备时代先进性,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代表人民希望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历史证明,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共同富裕,唯一正确前进方向,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创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并由此走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一方向。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敏锐抓住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及时制定正确纲领、路线和政策,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担当起了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重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代表的一批政客曾断言,中国共产党执政也解决不了几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但新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使绝大多数中国人过上远比温饱更加富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在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没有什么可以救亡图强的有效思想武器,封建主义顽固思想一败涂地,改良主义思潮很快败下阵来,不得已,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也宣告破产。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因为她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挨打走向强盛和繁荣,在世界历史上也称得上是先进、英明正确的政党;是因为她从成立到现在的89年光辉奋斗历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她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着民族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同样,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着救亡和进步两大历史任务。

无数的志士仁人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

中国共产党最早就是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

他们铁肩担道义、立志救中华,不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这样一大批先进人士聚集在共产党的旗帜之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

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党最初的组织规模虽然很小,但却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很快便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孙中山正是看到了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才力邀实行国共合作,从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

1929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明确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

1932年初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成为我们党廉政建设的初步尝试。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英勇奋斗,我们党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之国。

但是在清末,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转向衰落,加上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古老的中国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变,面临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动。

最终,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的信仰。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开始,在南京建立了农民政权,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历时十四年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但是,终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中国近现代史上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代表人物。

他们分别代表了农民阶级、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的变革和革命思想。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才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

1924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联名发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党和团的组织开展“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纪念和宣传活动,强调恢复国权运动、新文化运动,纪念五五(马克思诞辰),目的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它记录了人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斗争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维护现状,或者勇敢地追求变革;可以选择服从压迫,或者奋起反抗;可以选择被动等待,或者主动创造。

这些选择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也决定了人民的命运。

人民的选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进行过无数次艰辛卓绝的斗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用汗水和智慧开创了新的时代。

每一次人民的正确选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人民的选择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源于对现实的不满。

当一个社会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人民就会另择蹊径,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

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但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历史已经证明,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只要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铭记前人的艰辛,并为实现人民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部分领土和经济权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要彻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中心、物质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选择。

2. 人民选择: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条件极其困苦,他们渴望一个平等、公正、自由、幸福的社会。

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愿望,而且在若干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人民选择。

3. 革命斗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共产党利用人民斗争的力量,打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派,取得了全国政权。

共产党也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建设,如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打开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之门。

所有这些都是革命斗争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是其中的结果。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1.1 教材概述《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的关系,认识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掌握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学重点•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

三、教学内容3.1 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与人民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纪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选择和决策改变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发展与人民的选择息息相关,人民的选择会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3.1.1 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民的选择而改变。

人民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做出的伟大选择,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2 历史对人民的影响历史对人民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进行选择。

同时,历史中的一些事件对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3.2 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历史具有选择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

理解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2.1 历史的选择性历史的选择性表现在历史事件的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现性上。

一旦历史事件发生,就无法改变和抹去,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性,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3.2.2 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历史的发展是辩证的、曲折的、螺旋式的,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引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对紧密关联的概念。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积累,同时也是对人民选择的记录和影响。

人民的选择又塑造着历史的走向和发展。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社会的进程与命运。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和论点,探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历史对人民的选择的影响历史对人民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历史是人们经历和学习的过程,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人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不同的选择背后所带来的结果和后果,并基于这些经验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例如,二战后,德国通过对纳粹主义的反思,选择了民主、人权和和解,这些选择帮助德国重新崛起,成为现代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其次,历史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历史中的事件和现象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观念,进而影响他们对不同选择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成长的人们对于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能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历史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人们的选择受到历史背景的制约和引导。

最后,历史还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方式直接地对人民的选择进行限制和规范。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教训成为了社会对特定行为的禁止或鼓励的依据。

例如,历史上的种族灭绝和战争暴行成为了针对种族主义和战争犯罪的法律的基础,限制和惩罚相关行为。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受到历史的周围,历史给予了人们一定范畴内的选择空间。

人民通过选择改变历史进程人民的选择也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可以通过选举、示威抗议、罢工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例如,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民运动,如美国民权运动、苏联的十月革命等,这些运动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和选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人民的选择还可以改变历史的评价和解读。

历史的评价是多元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判可能存在差异。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是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

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都要作出重大的选择,这些选择将决定着这个民族未来的命运。

让我们回顾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看看人民是如何作出选择的。

1. 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

2. 改革开放(1978年)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在这个重要时期,人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大踏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 香港回归(1997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性时刻。

在这个关键节点,香港同胞选择了与祖国团结一致。

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赢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充满了艰难选择,但只要人民团结一致、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让我们铭记历史、把握当下,为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19张PPT)

第 13 页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改进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 14 页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 15 页
(1)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 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重要体现
第 17 页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
家意志。
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决定等
全国人大讨论、通过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中国崛起,中国腾飞 中国人,中国梦 梦,在前方召唤 路,在脚下延伸 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团结一致,奋发图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哪些重大事 件说明中国人民在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探求救亡图强之路?
第4 页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农民战争
狭隘性,保守性
第5 页

改良运动

不触动封建根基 能 救

民主革命
不彻底性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6 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长征中,无论是将官还是士兵,都要同样面对饥饿和死亡。当邓小平的家人问他,
长征是怎样走过来的,小平同志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还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为什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4.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 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 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 的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思想指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成立 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的背 ③斗争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前 各种政治力量
知识体系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国情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 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
《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
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949 1953
1978
1952 1954 1956
1966
1976
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常进程。
原因
➢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 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11张PPT)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11张PPT)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重要性: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②有利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③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⑤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结合材料阐述。
2016
第六课 我国的政 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情景导入 新中国诞生前几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探究1
1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2 走资本主义道路 3 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其 结 果 如 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
回顾党成立95年的历史,领导人民做了哪三 件事?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是我国的执政党! ▲ (重点) 2 为什么党的地位:是领导核心和执政党?
C
C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三个 部分?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重点) 4、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
• 体现了共产党人发挥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发挥他们的先锋 模范作用和保持其先进性呢? 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那么,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先进理论是什么呢?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9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9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科学精神: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内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主要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资产阶级(进步力量,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提醒]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历史成果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提醒]在近代,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精选3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篇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指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而历史发展的方向则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而历史发展的方向则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篇2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心得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历史的进程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

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才能保证历史进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其次,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需要注重实际情况和实际情况,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才能保证历史进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创造。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体会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3.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能够识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的识别。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借此引出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2.讲解(30分钟)•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过程,如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从中体会到历史是人民拼搏与奋斗方前进的过程。

历史是由人民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各个时期人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通过分别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加深学生对不同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3.练习(3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通过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导入环节,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尝试回答,达到引入课题的目的。

2.在讲解环节,要注意语言准确、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僻词的使用。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的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课上,我们了解了许多的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选择,中国人在进行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

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由于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

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

进步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

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农民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同样不能承担。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纪录,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人民的选择推动着历史前进。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历史上的每一个重大时刻,都源于人民的抉择。

1. 人民推动历史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再到现代民主革命浪潮,这些历史性事件背后,都有人民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人民通过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选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 人民捍卫民族独立
面对外敌入侵,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家园。

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都彰显了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

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自由的历史。

3. 人民追求自由平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民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

从废除奴隶制到争取人权,从妇女平权运动到民权运动,人民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这些运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4. 人民选择未来道路
每个重大历史时期,人民都要作出选择。

二战后,人民通过和平或革命的方式确立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冷战结束后,人民通过自由选举决定了国家的前进方向。

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动荡时期,人民始终是历史进程的主宰者。

历史的发展轨迹始终由人民的选择决定。

只有尊重并认真倾听人民的呼声,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哪三种基本 政治力量? 他们各自的建国主张和结果如何?
基本政治 力 量 国民党 中间派 中间人士 中国共产党 主 张 结 果
地主买办阶级专政,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资产阶级共和国,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人民共和国 走社会主义道路
抛 弃 没有认可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哪些重大事件说明 中国人民在不屈不挠探求救亡图强之路? •农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 •民 •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
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 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 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农民派: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资产阶级派:自上而下的自强改良,把希望寄托在封建帝王身上,没触
动封建根基,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资产阶级民主派:依靠军阀,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国民党政府
政治上白色恐怖,经济上贪污腐败,失去人心。
共产党派
B.共产党自身条件决定
——
( 一 九 四 五 · 延 安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让人民监督”
1、民主执政 为谁执政 执政为民,坚持和完善民主制度 (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科学执政
怎样执政
遵循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思想、制度、方法来执政
2004年1月安徽省 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为严重违 纪被中纪委调查,并被中组 原副省长王怀忠因受贿、 部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一职,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 刘志军被曝疑涉高铁腐败 处死刑。 传其拥18情妇受贿10亿
埔东新貌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昔日的深圳
今天的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的执 政地位不是与 生俱来的,也 不是一劳永逸 的。
------胡锦涛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党在理论创新 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
黄 炎 培 与 毛 泽 东
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率 领“拜上帝会” 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一路势如破竹,2年后定都南京,在军事上 达到全盛时期。 后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要求 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韦昌辉率军杀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 死杨秀清及其部属两万多人,激起众怒。洪 秀全处死韦昌辉后,封自己的两个哥哥为王, 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牵制石达开。1857年,石达开带领十万大军 出走,同太平天国分裂,致使太平天国的力 量严重削弱。1863年,石达开的部队在四川 大渡河边陷入清军重围,全军覆没。 由于清朝廷重兵围剿,1864年6月,洪秀 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坚持 斗争14年,终于在镇压下失败。
1、民主执政
为谁执政
执政为民,坚持和完善民主制度 (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科学执政
怎样执政
遵循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思想、制度、方法来执政
3、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靠什么执政
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完善法制)
中 国 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共 产 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为什么 党 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 政 坚持党的领导 : 历 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史 和 科学执政 人 如何做 不断完善其 民主执政 民 的 (怎样执政) 领导和执政 依法执政 方式 选 择 (基本方式)
B
2、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
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 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据此回 答下题: 其中, (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基本方式。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
3、所谓“民主执政”,就是 ( ) A、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 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 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执政兴国第一 要务,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戊戌变法
辛亥 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 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 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具有的局限
性、妥协性、两面性: 依靠的是封建军阀, 辛亥革命以后, 政权 落到蒋介石手中,因为 国民党腐败无能,最终 退出历史舞台
B
4、“三种执政”之间是相互统一、相辅 相成的。关于“三种执政”的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 ②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③要实现民主执政,就必须以科学的思 想、方法、制度为前提 ④依法执政 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学习本课后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
单项选择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的实现 “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因为 (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 一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 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 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讨论: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哪些辉煌成就?
1、现代化建设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水平; 3、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4、外贸飞速发展,成为世界 贸易大国; 5、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以上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利用反动政权,掠夺人民财富, 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迅速形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得两头牛,到1938年就 只能买一头牛了,到1939年,只能买到一头猪, 1941年可以买到一袋面粉,1943年还可以买到一只 鸡,1947年只能买一个煤球,1948年8月中旬末, 只能买到几粒大米!因为每担米价突破了1000万元。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义,革 命军占领清政府湖广总督,辛 亥革命爆发
国民党失天下的原因?
政治白色恐怖
贪污腐化、渐失人心
贪污腐化、渐失人心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蒋家:蒋介石、蒋经国。
◆宋家:宋子文(财政部长)、宋庆龄(孙中山 夫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蔼龄(孔 祥熙夫人)。 ◆孔家:孔祥熙(行政院长,宋蔼龄之夫)。 ◆陈家:陈其美(蒋介石拜把兄弟)、陈果夫 (组织部长)、陈立夫(教育部长)。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 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 结论: 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 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张 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成为中国的领导阶级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 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 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 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 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 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遭 捕杀或逃亡国外。谭嗣同等6 康有为 梁启超 人(戊戌六君子)被斩首菜 市口,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 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 失败原因: 法、百日维新。
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镜头1:1948年4月30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 士热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积极参与筹备召 开新政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工作。 镜头2: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胜利,被称为“用小车推出 来的胜利”。当时,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热烈 支援前线的壮丽风景。 镜头3:1949年8月5日在美国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 关系》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观察家于战 争初期,已经察觉国民党的抵抗力量受到致命的削弱 。国民党政府已丧失了斗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面对“黄炎培难题”,请你根据所 学知识和当前实际给黄炎培先生写 封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