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凝固及单晶制备技术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一般的金属体系,在∆T很小的 情况下,公式(3.15)中exp[-∆Gd/kT]近似 等于0.01,I0近似为1041m-3s-1,因此单位 体积和时间内(m-3s-1)形核率为[3]: I=1039exp[-∆G*/(kBT)] 当∆G*/(kBT)值为76时,形核率为每 秒立方厘米熔体中出现1个晶核,当 ∆G/kBT为50时,每秒每立升熔体中形 成108个晶核,如果值为100,同样一每 立升熔体中要经过3.2年才能形成一个 晶核,形核率下降1022,如图3-4所示, 说明临界形核能十分微小的变化就会 对形核率有惊人的影响。
3.2.2 晶体的形核率
如前论述,在凝固系统中不仅存在能量起伏,还存在结构、温度和 浓度的起伏,所以系统中的原子时而结聚成团、时而离散,于是对于N0 个液态原子或分子中有体积为r的原子团数Nn(r)为[2, 3]: Nn(r)= N0exp[-∆G(r)/kT] 式中∆G(r)为形成半径为r的晶胚形成能,将上式中晶核的分布与温度的 变化关系表示于图3-2中。
(3)某种物理性质的跃变。 例如顺磁体一铁磁体转变,顺电体一铁电体转 变,正常导体一超导体转变等,反映了某一种长程 序的出现或消失;又如金属一非金属转变,液态一 玻璃态转变等,则对应于构成物相的某一种粒子 (如电子或原子)在两种明显不同的状态(如扩展 态与局域态)之间的转变。 上述三种变化可以单独地出现,也可以两种或 三种变化兼而有之.如脱溶沉淀往往是结构与成份 的变化同时发生,铁电相变则总是和结构相变耦合 在一起的,而铁磁相的沉淀析出则兼备三种变化。
Biblioteka Baidu
相变是指当外界约束(温度或压强)作连续变化时, 在特定条件(温度或压强达到某定值)下,物相发生 突变。这种突变可以表现为[2]: (1)从一种结构变化为另一种结构。 例如气相凝结成液相或固相,液相凝固为固相, 或在固相中不同晶体结构之间的转变。 (2)化学成分的不连续变化。 例如固溶体的脱溶分解或溶液的脱溶沉淀。
图3-4 形核率与激活能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相变条件具备的瞬间并不能立即形核,而要经历一段“孕 育时间”,它反映了最初一批核心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考虑到 孕育时间τ的影响,则系统在t时刻的形核率为[1,5]: I(t)=I0eexp(-τ/t) 式中I0e为稳态形核率,τ为孕育时间。显然稳态形核不能无限期地 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中液相的量将下降,新相的形核和 长大以及液相过冷度将会因潜热的释放,温度升高,过冷度减少, 而导致相变驱动力的下降和形核势垒的升高,最终使形核过程趋于 停顿。
第3章 凝固中的形核 章
第3章 凝固中的形核 章
(1)第2章的凝固热力学可以回答凝固 为何能发生的问题; (2)凝固如何进行必须要考虑凝固动力 学问题,也就是要考虑凝固的形核 和生长问题。
形核相变的方式
吉布斯将形核相变方式归结为两类[1]: (1)变化程度很大而变化的空间很微小。 变化程度很大而变化的空间很微小。 变化程度很大而变化的空间很微小 新相在亚稳相中某一小区域内产生(形核),而后 通过相界的迁移使新相逐渐长大(成长),如凝固结 晶(凝固、凝华或沉淀)就是这种类型的相变。 这种转变在空间方面是不连续的, 这种转变在空间方面是不连续的,在时间方面 是连续的。 是连续的。
我们将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能发展为宏观晶体的晶核数称为晶 体的形核率,并以I来表示: 晶体的形核率,除和单位体积内的晶核数成比例外,还和晶核捕获流 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机率ν成比例,于是晶体的形核率可表示为: I=νN0exp[-∆G*(r)/kT] 而在熔体生长系统中晶核捕获原子的几率为: ν=pν0exp[-∆Gd/kT] ν0为原子的振动频率;exp[-∆Gd/kT]表示液相中一部分能克服界面附加 的激活能∆Gd的原子分数,而p为原子沉积或吸附的概率。所以熔体生 长系统中的形核率为: I= pν0N0exp[-∆Gd/kT]exp[-∆G*(r)/kT]=I0 exp[-(∆Gd+∆G*)/kT]
对球状晶∆G(r)求极值,并令它等于零,可得临界晶核半径r*和晶核 的形成能为:
∆G= (4/3)πr3∆g + 4πr2γSL d(∆G)/dr=0 r*=-2γSL/∆g ∆G*=16πγ3SL/(3∆g2)
另外从图3-1中可以得到临界晶核的形成能是正的,即∆G*>0,说明要形成 临界晶核必须要克服∆G*的能量,并随r的增加,∆G减少直至∆G<0,该过 程才能自发的进行,因此在刚开始形成临界晶核时必须要提供∆G*的能量, 而这种能量在凝固中很小(r*很小),可以通过液相中能量起伏来提供,相 应的液相中结构起伏为形成临界晶核半径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明体系自由能变化∆G为两项之和,第一项是新相出现引起的体自由能的 改变,如果固相为稳定相,而液相为亚稳相,则∆g为负,那么第一项体自 由能的改变为负,否则为正。第二项是液相中出现新相时所引起的界面能 的变化,这一项总是正的,因为相界面总是伴随晶体而出现的。
当r<r*时, 晶体长大则∆G增 加,晶体缩小∆G 随之减小,故亚 稳液相中半径小 于r*的晶体不仅 不能存在,而且 即使存在也会自 动消失。 而当r>r*时, 随着晶体长大, ∆G减小,故半径 大于r*的晶体能 自发地长大。 图3-1 自由能的改变与尺寸的关系
问题:籽晶法晶体生长时是否涉及到形核问题?
3.2.1 晶核的形成能和临界尺寸
设液相发生凝固形成一半径为r的球状晶体,其中固相晶体与液相的界面 能为γSL,单位体积液相转变为固相的体自由能改变为∆g,则该过程自由 能的改变为:
∆G=∆Gv+∆Gi ∆Gv=(4/3)πr3∆g ∆Gi=4πr2γSL
图3-2 胚团的分布与凝固温度之间的关系[3]
从图3-2(a)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大于熔点时液相为稳定相(∆G>0),尺 寸大于r*的晶胚仍然存在,并随晶胚尺寸(原子数)的增加,急剧减少, 这些胚团根据图3-1可知,长大会造成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增加而不可 能成为晶体。 图3-2(b)中T=0.85Tf的情况,固相是稳定相,而液相是亚稳相,这时 ∆G(r)仍然是大于零,但r=r*的晶核是有可能长大的。并且晶核一旦 长大,就有无限增长的趋势并能形成宏观晶体,如图3-2(b)中的曲线 3-2(b) 所示(图中超过临界尺寸的晶核变成了晶体,所以没有给出)。 在液固相变中,我们最为关心的是系统中单位体积内的晶核数(r*的 晶胚数),并以N(r*)来表示单位体积中的晶核数: N(r*)=N0exp[-∆G*(r)/kT] 式中∆G*是晶核(r*)的形成能,将晶核形成能∆G*的表达式代入上式中, 就得到了相应的N(r*)。
§3.2 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1)均匀形核 ) 凝固中形成的新相在整个空间体系中各点出 现的机率是相同的。 (2)非均匀形核 ) 有些区域能优先出现形核的新相。 值得注意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均匀形核是指出现新相出现的 机率在整个空间各点是均等的, 机率在整个空间各点是均等的,但出现新相的 区域仍然是局部的。 区域仍然是局部的。
参考文献 [1]冯端,金属物理学,第二卷相变,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闵乃本,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W.Kurz,D.J.Fisher,毛协民等译,凝固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4]胡汉起主编,金属凝固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徐祖耀,相变原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冯端,金属物理学,第一卷结构与缺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TTT转变曲线也存在转变时间与温度的极值关系,说明在某一过 冷度下形核转变的时间最小,如图3-3(b)中“C”曲线的端部所示, 对应于图3-3(a)中形核率最大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当过冷度∆T较大时,结晶的核心尺寸很小,使 得液态金属中存在的偏聚区能成为结晶核心。但当偏聚区小到几个原 子时,其就不可能成为结晶核心,因为一个能成为真实的结晶核心, 应该具有最基本的结晶相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3.3 非均匀形核
凝固中的熔体或液态金属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杂质,使得液态 金属中形核相对几率在整个空间并不相等,而是在某些区域优先形成, 如在容器壁或坩埚壁上,这样系统在空间各点形核的机率也就不等了, 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非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过饱和的云中撒入AgI, AgI AgI可起到非均匀核心的作用,从而可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另外为 了使铸锭组织细化,在铸锭或铸件中加入一些能有效地降低形核势垒 的物质,称为细化剂,如在铁水中加入Si-Fe使其在略低于凝固点时就 能大量形核发生凝固。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采用其它的工艺措施, 来达到非均匀形核的目的,如采用机械和电磁搅拌,来使凝固的枝晶 破碎,而破碎的枝晶作为有效的非均匀形核的结晶核心,从而促使凝 固组织细化,提高铸件的性能。
I= I0exp[-∆Gd/kT]exp[-16πγ3SL/(3kT∆g2)]=I0exp[-∆Gd/kT]exp[-16πTM2γ3SL/(3kTL2∆T2)] ∆ πγ ∆ ∆ π
当∆T=0时液固相平衡,此时形核 率为零。当∆T增大,温度T减少,所以 方程(3.15)中I∝exp[-∆G*(r)/kT]∝ exp[1/(T∆T2)]项随温度的变化会先增加到最 大值,然后逐渐减少直至为零。 从曲线中可看出存在临界过冷度, 超过该过冷度,液相不会形核,也就 不能发生结晶,而是形成玻璃态,如 图3-3(b)所示。 另外图3-3(a)中形核率项exp[∆Gd/kT]捕获原子的几率项随过冷度 ∆T增加,单调减少,使得图3-3(a)中 exp[-∆G*(r)/kT]形核率的最大值减小, 图3-3 形核率、形核时间与绝对温度的关系[3,4] 如图中虚线所示。
在生长系统中具有不同接触角的界面衬底在形核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是不同的,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界面衬底材料。 如要防止坩埚壁上结晶,那么就要选择接触角近于1800的坩埚材料, 而在外延生长中,就要尽量选用接触角近于00的材料作衬底。
形核理论的后续发展: 形核理论的后续发展:
前面形核理论讨论中,隐含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认为晶核的固 液界面是截然分开的;二是晶核的体自由能和界面能(γSL)与大块材料 相应的性能相等,且界面能都为平界面下的界面能,没有考虑到曲率 和过冷度对之造成的影响。对很小的形核核心来说,用大块材料的相 应参量来替代结晶核心的一些重要参量如相界面能γ,体自由能的∆g作 为近似显然有较大的误差。其次,对于直径只有几个纳米,内中只有 数百个原子的临界晶核核心将其能量分为“体积项”与“界面项”本 身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所以对经典形核理论模型的讨论和修正必须在 更接近真实条件下进行。
(2)变化的程度十分微小,变化的区域(空间) 变化的程度十分微小,变化的区域(空间) 变化的程度十分微小 是异常大。 是异常大。 新相与旧相在结构上的差异是微小的,在亚稳 相中几乎是所有区域同时地发生转变。如脱溶沉淀 相变过程(Spinoidal decomposition)。
这种相变在空间上是连续的,在时间上是 不连续的。
非均匀形核之所以能够容易发生,主要是因为外来的部分界面 (如坩埚壁)可以充当结晶核心的部分界面,降低了结晶核心形核的 界面能势垒;另外新相形成的界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弹性畸变,而外 来的部分界面可有效使该部分弹性畸变能消失,从而增加了新相在 这些地方的形核几率。
L γLS γLC θ C
S
γSC
d(∆G)/dr=0⇒ r*=-2γLS/∆g ∆G*=16πγ3SL/(3∆g2)⋅f(θ) f(θ)=(2+cosθ)(1-cosθ)2/4=(2-3cosθ+cos3θ)/4 I= I0exp[-(∆Gd+∆G*⋅f(θ))/kT]=I0exp[-∆Gd/kT]exp[-16πTM2γ3SL⋅f(θ)/(3kTL2∆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