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实验记录单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材保温杯、小烧杯、水胀缩实验小瓶、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实验过程 1.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的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
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讨论: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做煤油、酒精胀缩实验。
4.学生汇报讨论。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试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
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
实验记录单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实验过程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
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实验方法:1.在木板上钉两个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有很大的,很容易就花粉。
1.实验结论:认识到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粘性很大,很容易就粘上花粉。
2.植物开花后,只有传粉后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目的: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实验器材: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实验步骤:
观察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首先看到的是子叶,数一数有几片。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两个小灯泡都比较。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目的: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或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铁网、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粘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粘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目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
【实验步骤】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
【实验结论】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豆苗适于生长在壤土中。
土壤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
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实验目的:体会关节的作用实验器材:回形针,豆子,小口瓶实验步骤: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没有被用材料固定前的关节能弯曲,用材料固定后的关节不能弯曲。
结论: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
关节有运动、缓冲的作用。
(2)实验名称:做手臂活动模型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
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现象:拉动绳子,手臂就会弯曲,手臂打直,绳子就变直了。
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
关节能使人做多种运动方式。
(3)实验名称测走路的速度实验目的:在测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实验步骤:1、用米尺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
比正常步伐快一些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
3、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米;比正常步伐慢一些走5秒,能走()米。
4、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4)实验名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砝码盒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2、挂2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3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4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3、实验反复做几次;计算出平均数并比较;4、记录,交流;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现象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他因素不变)(5)实验名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反之摆得越快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2、用摆线30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3、用摆线15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素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1.冷热与温度(1)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实验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实验步骤: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壁和侧壁。
3.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热水温度不宜过高。
2.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视线与温度计顶端保持水平。
3.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1.冷热与温度(2)实验名称: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实验目标: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掌握一些探究方法和技能。
实验器材:温度计、多用途夹,装有热水的烧杯、计时器。
实验步骤:1.先引导学生预测热水降温的规律: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匀速下降。
2.借助多用途夹将温度计放入入固定在水中。
(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3.记录第一个数据。
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六次。
5.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分析温度变化的规律。
6.思考: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先下降的速度快,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变慢,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下降了。
实验结论: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到一定温度后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不要碰触烧杯的水和温度计,实验室热水温度不宜过高。
2.热胀冷缩(1)实验名称: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玻璃瓶、玻璃细管、色素、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三分之一)各一实验步骤:1.将玻璃细管用手捏住下端,慢慢推进瓶塞中。
2.在水中滴入两滴色素,搅拌后倒入玻璃瓶中,尽可能倒满玻璃瓶。
四年级科学实验
一、热气球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
实验过程:1、将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瓷盘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二:纸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
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4、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三:压缩空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5、反复重复3、4步骤。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四: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实验。
实验材料:气球、铁丝、塑料袋、细线。
试验过程:1、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
2、将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
3、用细铁丝做两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在铁丝上。
4、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松手后气球开始滑动,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
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五:瓶“吞”鸡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一)体验静电现象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碎纸屑被吸起来了)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1-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步骤: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吸物能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并总结规律。
实验材料:一块磁铁、不同材料的小物体(纸夹、硬币、铁钉、铜钱等)、一张纸、铅笔、尺子。
1. 清理实验桌面,保证实验环境整洁。
2. 准备实验材料,将磁铁放在桌面上。
3. 用纸将小物体一个个包起来,标明物体的名称和材质。
4. 将纸上方留一段空白,使用铅笔和尺子,在空白处绘制一根直线。
5. 将小物体靠近磁铁的一头放在直线的起点上,逐渐向终点方向移动,当小物体被磁铁吸附时停下。
6. 记录下小物体停在直线上的位置。
7. 重复步骤5和6,将其他小物体也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小物体名称材质停在直线的位置(cm)纸夹金属 10硬币金属 12铁钉金属 15铜钱金属 20小木块木材 5小塑料球塑料 2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是不同的。
对于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强,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线的起点较远;而对于非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弱,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直线的起点很近甚至根本不吸附。
实验成果延伸和思维拓展:了解到磁铁能吸附物体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铁的吸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磁铁吸附物体的能力与物体的材质有关吗?为什么金属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更强?2. 磁铁是如何产生磁力的?有哪些其他与磁力相关的实验可以进行?3.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列举几个例子并进行解释。
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磁铁的吸物能力,还让我们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热传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材料:铜棒(铁丝)、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烧杯、热水。
实验过程: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
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注意:火柴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
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实验现象:1、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掉下来。
实验结论:1、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实验原理: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2、水变热了●实验名称:水的热对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材料:三角架、烧杯、木屑、火柴、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过程: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木屑的烧杯放在上面。
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木屑的变化。
3、画出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
注意: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加热时要使用石棉网,防止烧裂烧杯。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留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
实验原理: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会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本课研究的自然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3、谁热得快●实验名称: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对比实验实验目的: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实验材料: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实验过程: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2)问题:如何减少液体的阻力?假设: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减少液体的阻力。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
实验器材:橡皮泥、洗洁精、长方形透明塑料瓶、秒表。
(1)问题:如何减少固体间的摩擦力?假设:接触面变光滑,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少固体间的摩擦力。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和重物移动的距离。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接触面。
(4)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螺丝帽、长短不同的二根细线、秒表。
(5)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锤的重量和摆角的大小不变。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线的长短。
(6)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与拉力有关。
拉力越大,走的越快;拉力越小,走的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所用的时间。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
(7)问题: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和伞面的大小有关。
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材料、绳长、放下高度。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伞面的直径。
(8)问题: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假设: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弹簧的大小。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钩码的数量)。
(3)问题:如何减少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假设: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
四年级科学活动操作制作手臂活动模型:(10分)器材:绳子、硬纸板、钉子、回形针。
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
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把另一硬纸板的一端剪圆,夹在对折硬纸板的中间,用钉子固定住。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手臂模型的两条硬纸板上。
现象:拉动绳子,手臂模型就会动起来。
结论: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的运动。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1.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实验步骤:左手持铁环、右手持铜球,使铜球正好通过铁环;将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再放在铁环上。
实验现象: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水槽、气球、锥形瓶、热水、冷水等实验步骤:将气球套进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先把锥形瓶放入水槽的热水中,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
实验现象:放入水槽的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气球会瘪下去。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影响实验器材:酒精灯、岩石、镊子、烧杯、水等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浸入冷水中,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会炸裂,有碎岩石块掉下。
实验结论:自然界的岩石热胀冷缩会炸裂,由大变小。
4.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槽、纱布、烧杯、玻璃片、滴管、水、土壤、火柴等实验步骤:1将土壤放在铁盘里,然后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有水蒸气冒出,同时会闻到一股气味。
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水分、腐殖质。
实验步骤:2用纱布包住土壤,放在水槽的水里揉搓。
实验现象:水会变浑浊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细腻的黏土实验步骤:3将土壤放在盛有水的烧杯里,用小棒搅拌,静止沉淀一会,用滴管吸水并滴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
实验现象:滴水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圆的斑点。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盐类。
证明空气的实验:可以用干土块放入水中。
5.土壤的保水性实验器材:广口瓶、漏斗、土壤、烧杯等实验步骤:将三个漏斗分别放在三个广口瓶上,在三个漏斗里分别放上同样多的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同时向漏斗里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下的水最多,粘质土渗下的水最少,壤土渗下的水居中。
实验结论:沙质土保水性能最差,粘质土保水性能最好,壤土居中。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实验过程】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方法2: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烧杯里面装满水;将小石块轻轻浸入水中,溢出的水会流到浅盘里;用量筒测出浅盘内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实验课题】写字游戏【实验器材】温水、黑板、湿布【实验过程】1用湿布在黑板或桌面上写一个字,观察有什么现象?答:写的字会慢慢变干,因为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2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答:感到凉凉的,说明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实验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要吸收热量。
【实验课题】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水、玻璃2块等。
【我的假设】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①在两只碗里倒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发现向阳处的水蒸发得快。
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一滴水,在其中一块玻璃上方用扇子扇,发现扇子扇的水蒸发得快。
③在盆和碗里倒同样多的水,同时放在阳光照射的同一地点,发现盆里的水蒸发得快。
【实验结论】温度高、风大、蒸发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
【实验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酒精灯【实验过程】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要晃一晃,让玻璃片受热均匀。
3、同时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热玻璃片上没有小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实验课题】化冰实验(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实验)【实验器材】冰30克、两个烧杯、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实验一1、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四年级下册(10个)● 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1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步骤: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步骤: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第2 / 6页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7、土壤里有什么)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土壤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溶解于水的物质.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第3 / 6页● 实验名称:土壤的种类(8、土壤的种类)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铁架台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渗水的情况.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实验名称:光的传播(11、认识光)实验器材: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长木板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步骤: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2、把硬卡纸固定在长木板上.距离要相同.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3、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第4 / 6页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13、筷子“折”了)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实验步骤: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2、将纸右半边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3、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4、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注意:手电筒的光线不要垂直射入.否则会发生偏折.实验分析: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实验名称:自制彩虹(14、彩虹的秘密)实验器材:黑色卡片、剪刀、镜子、橡皮泥、白色卡片、手电筒、碗实验目的:探究彩虹的成因.实验步骤:第5 / 6页1、在黑色卡片上方剪一条水平的隙缝.折起卡片的底部.使卡片能立起来.2、在碗里倒入半碗水.将镜子倾斜45度放在碗里.使之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用橡皮泥固定住.3、把黑色卡片立起来.细缝正对着镜子.并将白色卡片放在它前面.4、让手电筒的光透过细缝照在镜子上.调整光柱、碗和白色卡片的相对位置.直到能在白色卡片上看到彩虹.实验分析:镜子与水构成的三角形形成了一个棱镜.当光线通过棱镜时.每种颜色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弯曲成不同的角度.白光被切分为一个光谱.所以就能够看到反射在白色卡片上的彩虹了.●实验名称:测量重力(21、测量重力)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步骤:1、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2、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钩码.把钩码提起.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3、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4、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5、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铁环、铜球、酒精灯、水实验步骤1.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有什么现象?2.把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现象?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再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用铁环去套铜球.铜球能通过铁环;2.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铁环;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铜球又能通过铁环.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加热时.注意不要烫伤手;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测力计实验仪器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实验步骤1.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2.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钩码).把重物提起.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实验现象结论注意事项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实际应用弹簧秤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冷水【实验操作】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放入装冷水的烧杯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放入装冷水的烧杯气球又迅速变小.【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气球准备用过的.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3.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补充方法】方法一变脸奶盒密封的瘪了的奶盒放入热水胀起来放入冷水又瘪了.方法二硬币跳舞把一枚硬币放在塑料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方法三会移动的红水烧瓶上插带胶塞的玻璃弯管水平方向的管中放入一滴红水手握烧瓶看现象放入冷水又会怎样方法四小喷泉实验烧瓶内放少量水插入带玻璃管的胶塞烧瓶放入热水形成喷泉.【生活现象】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复原.打不开盖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易开启.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教材实验第1课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玻璃小药瓶、插有细管的瓶塞、红蓝墨水、酱油或醋、热水、冷水、烧杯实验过程1把小药瓶中加满红墨水盖上瓶塞放入热水中.发现液面上升.2再把小药瓶放入冷水中发现液面下降.3用酱油或醋再重复以上实验.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防止被热水烫伤实验2拓展制作第1课制作名称自制温度计制作材料教参16页自制温度计【制作材料】找一个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含笔尖密封的塑料帽和一杯茶水.【制作方法】1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部穿向上部可用铁圆规脚先打一个小孔但要确保笔芯与瓶盖密合套上密封塑料帽.2把茶水倒一些到小瓶内盛满滴一滴红墨水或蓝墨水将水染色.3盖上插有笔芯的橡皮瓶盖并盖紧以保证密封性注意不要弄湿桌面.自制温度计就这样做成了.4然后将小瓶先放入预制温度的热水里后放入预制温度的冷水里观察到的水柱变化范围划上相应刻度根据两次温度差值均分标记范围的刻度这样一个简单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实验3教材实验第2课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冷水【实验操作】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放入装冷水的烧杯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放入装冷水的烧杯气球又迅速变小.【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气球准备用过的.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补充方法】方法一变脸奶盒密封的瘪了的奶盒放入热水胀起来放入冷水又瘪了.方法二硬币跳舞把一枚硬币放在塑料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方法三会移动的红水烧瓶上插带胶塞的玻璃弯管水平方向的管中放入一滴红水手握烧瓶看现象放入冷水又会怎样方法四小喷泉实验烧瓶内放少量水插入带玻璃管的胶塞烧瓶放入热水形成喷泉.【生活现象】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复原.打不开盖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易开启.实验4教材实验第2课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实验操作】1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补充方法】方法一铜垫圈或硬币过关卡木板上钉两枚小铁钉距离正好通过垫圈垫圈烧热后能否通过放入冷水后再试.方法二木板上钉两个小钉钉距约20厘米细铜丝绷紧在两钉上酒精灯来回加热铜丝观察铜丝的变化熄灭酒精灯又有什么变化注意实验时不要烧到木条铜丝要绷紧.方法三【实验材料】注射器、热水、冷水【实验操作】1将注射器活塞拔下、放入再拔下2将活塞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插入注射器观察3将活塞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插入注射器观察【实验现象】活塞在热水中浸过后不能插入注射器放入冷水浸过后又能插入.补充3课认识岩石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采集、观察岩石【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盐酸、滴管、锤子、小刀、盐酸.【观察、实验步骤】1请你到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2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铜钥匙、手指甲刻划每块岩石测试其硬度大小.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手掰开或者是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滴盐酸注意安全冒泡吗【实验现象及结论】岩石名称观察结果花岗岩颜色花斑白、肉红或黄褐、黑硬度很硬结构块状遇盐页岩颜色红褐色或灰色硬度较软结构薄层状遇盐酸无反应.石灰岩颜色青灰色或褐色硬度较硬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大理岩颜色纯白色或有花纹硬度较软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是简单的放大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两面凸的透镜.一般的放大镜能够将物体放大510倍也有能放大2030倍的.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般5倍以下的放大镜使用时可将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的物体上上下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10倍以上的放大镜如果也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使观察对象变形因此应将放大镜放在眼前再用另一只手移动观察对象直至看清楚为止.实验5教材实验第6课实验名称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实验操作】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注意事项】最好用有点风化的页岩否则加热时间长效果不好.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石屑. 实验6教材实验第7课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玻璃板【实验操作】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锝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什么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活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5把土壤放在烧杯里盖上玻璃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或者用透明塑料袋装上土密封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5把土壤放在烧杯里盖上玻璃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看到杯壁和玻璃板上有凝结的小水珠.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实验7教材实验第8课实验名称土壤性质实验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实验步骤教参93页土壤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实验8教材实验第9课实验名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材料教参98页【实验目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实验步骤】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实验结论】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豆苗适于生长在壤土中.实验9教材实验第10课实验名称水土流失实验教参105页【实验目的】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实验步骤】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验10教材实验第11课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教参115、116、117页光的传播实验方法一【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材料】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活动过程】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方法二【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材料】纸、电灯(蜡烛或者是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活动过程】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的圆筒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先通过这个筒(此时筒是直的)看灯也可看蜡烛或者看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然后再将直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而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方法三【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材料】水槽、水、激光灯、牛奶.【活动过程及发现】在水槽中加上水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发现激光灯在水中留下了一束笔直的光束.如果看不清楚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再用激光灯照这时在水槽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方法四把几枚大头针插在纸板上使后一枚针总是遮住前几枚然后用直尺测一测会看到插孔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实验五用一只眼看某一物体把一支笔或一手指放到这只眼前使眼、笔或手指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就看不见物体了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实验11教材实验第12课实验名称凹面镜里的颠倒世界教参128页【实验材料】凹面镜大卡纸桌子.【实验步骤】1在窗户边的桌子上放一面凹面镜让镜面对着窗户.2把卡纸放在凹面镜的斜对面可以选取几本书或支架使卡纸立起来调整凹面镜与卡纸的位置我们将在卡纸上看到窗户清晰倒立的影像.这是为什么呢【实验分析】光线落在凹面镜上发生反射由于凹面镜不能像平面镜那样呈现水平面因此所有的反射光线组成的影像与入射光线的景象刚好相反落在卡纸上就形成颠倒的影像实验12趣味制作第12课名称自制万花筒教参128、129页【制作材料】三面大小一样的方形镜子万能胶硬纸片剪刀三角形的透明塑料袋彩色小纸屑透明描图纸.【制作步骤】1用万能胶把三面镜子组成上下中空的三棱柱镜面朝里.2用剪刀在硬纸片的中央剪一个小孔然后将硬纸片贴在三棱柱一端封上.3将透明塑料袋剪成三角形大小与三棱镜底部三角形面积一致.将准备好的彩色小纸屑放到透明塑料上蒙上一片透明描图纸封好封口.4将装有彩纸的透明塑料安装在三棱柱的另一个端口注意让描图纸一面朝外.为了防止漏光可以找一张不透明的硬纸卷成圆筒把镜子和装有彩色纸屑的透明塑料的侧面包住这样一个万花筒就算大功告成了.对着光线透过小孔慢慢转动万花筒镜片不断反射出图案.观看里面非常漂亮的图案摇一摇再看又是另外一幅漂亮的图案真是妙不可言. 【实验分析】根据镜子的成像原理把万花筒的底部朝向明亮处的时候光线就会从半透明的描图纸透过去照在彩色的的碎纸片上.透明塑料中的彩色纸屑被三角形的镜子反射形成影像三面镜子互相反射能第二次成像这些图案规则对称每一次转动万花筒彩纸在透明塑料中的排列就不一样所以在镜子中反复形成的图案也不一样美不胜收.实验13教材实验第13课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教参137、138页【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步骤】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右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实际应 用
弹簧秤
实验名称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 橡皮筋、木块、一小段铁丝、铁钉、钩码 1. 用橡皮筋代替弹簧,找一块小木板,一小段铁丝做挂钩和指针。 2. 铁丝固定在木块的一端,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一端的铁钉上。 3. 在木块上用笔画出刻度。 自然状态时标出 0 刻度的位置, 然后用测力计测 已知重力的钩码,标出刻度。一个简易的测力计就做成了。
气球的反冲实验 P174 气球、铁丝、塑料管、细线。 1、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 2、将塑料管套在气球出口处,用细线扎紧。 3、用细铁丝做两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 在铁丝上。 4、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松手后气球开始滑动,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 气球依靠气体的反冲力来运动的。 铁丝要尽量拉直;气球不宜吹得太大。 喷气式飞机,火箭。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压缩空气的实验 注射器、橡皮
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5、反复做 3 至 4 次。 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手压活塞时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大。 汽车内胎、充气蹦蹦床。
2、木板倾斜的角度相同。
在荒山上植树、种草,绿化荒山。
实验名称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 橡皮筋、木块、一小段铁丝、铁钉、钩码 1. 用橡皮筋代替弹簧,找一块小木板,一小段铁丝做挂钩和指针。 2. 铁丝固定在木块的一端,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一端的铁钉上。 3. 在木块上用笔画出刻度。 自然状态时标出 0 刻度的位置, 然后用测力计测 已知重力的钩码,标出刻度。一个简易的测力计就做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一)体验静电现象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碎纸屑被吸起来了)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步骤: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检查?)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再连接上导线,这时,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也就是小灯泡)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小灯泡亮了。
(这下不需要用手按住了)4、指导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在画的时候,如果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引入简单电路图,要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说明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5、我们来尝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现在就要准备比较多的材料,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这时,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种连接方法就是串联。
(街上的彩灯)(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 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种,是并联,也就是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相互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其他支路照常工作。
(街边的路灯)6、实验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三)制作电路检测器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如果电路中的某个电器元件出了故障,小灯泡就不会亮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下来试一试;换一个电池等。
我们来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2--3个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实验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实验步骤:(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这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用到过的简单电路。
1、我们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我们来试一试灵不灵)2、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接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的、有故障。
(演示检测小灯泡和检测一根导线)在检测时要注意:(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3)利用排除法进行检测,边检查边做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
(4)注意安全,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四)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实验目标: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记录表1张。
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材料从右边的盒子内拿出,待检测完毕后,应放到左边的盒子里,形成严谨、有序的操作习惯。
1、我们首先来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现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是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把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这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重复检测一次,并将小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4、接下来我们选取身边的20种材料,依照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作好记录。
检测前最好现预测一下哪种材料在电路中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逐个检测,完成记录单。
5、整理我们的检测记录。
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整理思路进行分析。
一共检测了()种材料,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预测正确的材料有()种,预测错误的材料有()种。
6、实验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结合记录单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
导体和绝缘体各自的特点;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可以导电.绝缘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特别大,电流不能通过.2、原子结构看导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且远离原子核,容易脱离原子核,形成自由电子.绝缘体的原子的最处层达到饱和的稳定结构.没有自由电子.3、从材料上看,金属基本上都是导体,酸、碱、盐溶液、水、人体也是导体.非金属基本上是绝缘体.(五)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实验目标:了解串联和并联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我们已经发现,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时,电池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使用两个小灯泡时,小灯泡也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
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称为串联和并联。
A、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因爲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或者说太亮了,会烧坏小灯泡的,不要超过小灯泡上标的1.5V)。
3、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我们把两节电池并联起来,这时候发现小灯泡不太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4、比较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的区别:电池串联时灯泡亮,并联时灯泡暗;B、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1、仿照刚才电池的两种连接方法,尝试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
2、说明:两个小灯泡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
还会发现串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暗,并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亮。
这是因为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 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3、比较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的区别:灯泡并联时亮,串联时暗。
C、强调实验结论:电池串联灯泡亮,并联灯泡暗;灯泡并联亮,串联暗。
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六)油菜花的观察春天,油菜花开了,一场孕育着新的油菜花的生命的活动也开始了。
我们能区分一株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现在来观察油菜花。
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实验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放大镜、白纸1小张,观察记录表实验目标:了解油菜花的构造操作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是不是一朵完整的油菜花。
肉眼??2、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油菜花虽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却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解剖它,是为了学习的需要,它的美丽、它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呦!)3、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
我们先撕下油菜花的萼片,数一数萼片的数量(4片),看一看萼片的颜色(绿色),闻一闻萼片的气味,(无味),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撕下的萼片上是不是有像叶脉一样的“花纹”,然后将撕下的萼片一片一片地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记录表上记录观察的结果。
4、接下来解剖油菜花的花瓣,数一数它的数量(4片),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花瓣生长的位置(两两相对成“十”字形),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5、解剖雄蕊,数一数它的数量(6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四个雄蕊形状相同,长短不同。
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6、解剖雌蕊,数一数它的数量(1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它的顶端突出、底端膨大。
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7、另外还观察到雄蕊上的花粉和雌蕊顶端有黏液,记录在“其他发现”一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