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理解地球公转、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地球自转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示意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还比较陌生。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然而,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地理现象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时差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和时差。
(2)建立地球空间运动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1一、说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
课文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还安排了很多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
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应该说,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
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2、人力资源: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有关地球的知识,所以现在学习地球自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3、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大量图片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说课(高一地理必修上册)
地球的自转说课(高一地理必修上册)
地球的自转说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上册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章的第四节,由前面宇宙环境的知识可知,地球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自转和公转。
本节先谈地球的自转运动,只要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就能为以后学习公转运动和地理环境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球的自转,就地表来说是在作圆周运动,所以可从方向、周期、速度三个方面来了解它的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其中最显着的是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和地球形状变扁等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转偏向问题;难点是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并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学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自转》说课稿各位同行、专家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图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第“地球的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两大板块,我计划六个课时来完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地球的运动----自转”。
一、说教材(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在本节内容中虽然难度系数不大,但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本节内容的基础,甚至是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等的规律及特点,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特别是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和两个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理解地球的角速度和线速度;(2)、通过度析图1-3-3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规律及特点,学生能理解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且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树立起准确的宇宙观和运动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依据: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是我们理解地球的基础,且应用非常广泛。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两个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
依据:就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的不同和地球在自传的同时也在公转两个原因,使得地球自转的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存有差别,并且这部分内容非常的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二、说教法1、画图讲解法依据:对于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区别和两个速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画图讲解。
2、演示法依据: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表现不同时针旋转;也能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地球的自转。
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本章《宇宙中的地球》分为四个小节,前两节主要介绍的是地球的外部环境,而从本课开始我们将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地球自身上来。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两部分,本节内容主要揭示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本节也是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部分,并为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第二,学会判别地球自转方向;第三,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第四,掌握地球自转的速度的规律。
通过教学,还要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整理加工地理信息能力,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在以上四个教学目标中,我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做为本节的重点,因为他们都是地球自转的最基本特征,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地球自转周期因参照物不同而有差异,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学科相关性较强、以及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空间想象力薄弱,理解能力也不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在初中没有接触过,所以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学情的分析,本节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比较难以把握,一方面,教材内容有着自身的特点,具有枯燥性,抽象性以及与其它学科密切关联性;另一方面,教授对象为高一新生,地理基础知识尚浅,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都较弱,而高中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量大,综合性较强,学科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不易理解掌握。
所以教学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基于上述对重难点与学情分析,我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以多媒体演示法和设疑导学法,以教材为体系,知识结构为基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以教具模拟演示和图例导析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第三,及时进行讨论探究总结以及专题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拓展应用的目的。
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自转说课稿地球自转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自转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自转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七道河中学的参赛教师xxx,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阳光从东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然后他像长了腿一样偷偷地缓缓地移动,到下午又从西边的窗户溜进了屋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从地球自转运动到地球公转运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1、在前一节中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
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学的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概念、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昼夜交替。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意义——四季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地球公转、气候、时差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然后逐步深入探讨其规律和影响。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但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地球公转、气候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然后通过示意图展示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在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重点阐述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并且安排了相关的活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地球自转的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理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实例来引导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对地球家园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理。
(2)建立空间思维,想象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利用地球仪等教具进行演示,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具有关键作用。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地球自转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能够解释昼夜交替、时差等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神奇和宇宙的奥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地球资源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时差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示意》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示意》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详细的讲解。
本说课稿着重介绍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中关于地球自转的内容,通过示意图的解读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3.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材及教辅资料;2.示意图:展示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3.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示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意思?它对地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简要的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使用PPT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通过讲解,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解释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3. 特点和影响(15分钟)教师利用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详细阐述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解释地球自转造成的日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速度对经度的影响以及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规律。
4. 深化理解(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时区?为什么天空中的星星会移动?如何解释赤道上的日照时间一年四季基本相同?”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将地球自转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现在身处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昼夜变化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解释。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地球的自传(说课稿)
课题: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有一位领导人写了一首七律诗《送瘟神》,你知道写得内容是什么吗?从这首极有气魄诗中说明地球是运动的。
(板书: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新课教学师: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么样运动的?(2)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什么现象?(昼夜现象)(3)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交替、循环)提问:你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生:师:各位同学都能很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循环是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转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师: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怎么样?(向后移动)讲解:当我们随同车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以外的景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察车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运动情况。
提问:A.当看到车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B.当看到车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C.当看到车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讨论:A.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
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B.怎么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C.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这说明什么?生: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师:大家想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的特点吗?但是地球太大了,难!难!当然我们有办法让地球变小(展示地球仪并轻转地球仪,)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第1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高中
地球的⾃转说课稿⾼中地球的⾃转说课稿⾼中 《地球的运动》是⼈教版七年级上册第⼀章第⼆节的内容,下⾯是⼩编整理的地球的⾃转说课稿⾼中,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的⾃转说课稿⾼中⼀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下⾯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教学⽬标 1.认知⽬标 ①了解地球⾃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交⾓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标 ①实践能⼒:能正确运⽤地球仪来演⽰地球的⾃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能运⽤图⽰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交⾓的形成 能⽤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标 让学⽣树⽴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培养学⽣学科学,爱科学,⽤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交⾓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法及⼿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之有效的教学⽅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且较为抽象,如果应⽤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了多媒体技术进⾏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让学⽣根据课⽂来分析、归纳、⽐较地球⾃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交⾓的形成 3.运⽤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的:使⽤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多种感官,以⽣动直观的画⾯给学⽣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的注意⼒,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后续学习地球公转、气候等知识的基础,也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编排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示意图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球运动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能够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异,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1地球的自转说课稿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增强空间观念;
1.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帮助学生建立地球自转的直观印象;
2.地理现象: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3.地理意义:探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如对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的重要性。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结构等,但对于地球自转的深入理解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地球公转混淆;
2.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时间差异、昼夜更替等,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
3.缺乏将地球自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板书风格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简洁的线条和关键词突出重点。
1.概念部分: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等,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关键词;
2.地理现象部分:以流程图形式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附以实例;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后续学习地球公转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较多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自转轴、自转方向、自转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等,同时还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
教材通过文字描述、示意图和活动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够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概念的混淆、对地理原理的应用不够灵活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纠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地理现象。
(3)学生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方时、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地球公转、气候、时差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等。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地球自转的规律和地理意义等抽象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降低学习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等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的产生原因。
2、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地方时的计算。
(2)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地球公转、气候、时差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等。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然后逐步深入地阐述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自转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模拟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如地方时的计算。
(2)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产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球的自转》。
我将按说课标、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课标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是必修1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了解层面上升到理解规律和成因层面。
本节是主要学习地球自转的特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而本节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说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是学生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一个平台。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接下来的地理天体计算等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说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心理特征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6、17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
其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
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
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时地改变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知识技能基础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并且也有小学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通过借助适当的辅助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这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定义2.能够判别地球自转方向3.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4.能够分析地球自转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并应用计算方法计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分析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体验地理学习的思维过程。
2.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知道地球自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3.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可以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和联系观;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2.学生可以树立起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3.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五、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教学难点:自转的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的理解和区别。
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一个课时去处理比较恰当。
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六、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多媒体演示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地球自转运动。
使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教具演示法:课前准备一个地球仪,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参观法: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以把握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
比如,地球自转方向的标示等,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启发式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法、模拟法、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探索法、比较法、分析规纳法和图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2 、说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学生应重视图文转化,通过老师给同学们呈现的多媒体图片及动画,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及老师给出的动画,将抽象、深奥的地球运动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首先通过导入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
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理解周期的概念。
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师生在愉快互动中共同探究知识。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七、说教学过程1.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
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转移的过程,而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
故本节课通过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结束四个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感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完成教学。
我将结合教学ppt做阐述2.具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堂时间:3 分钟)播放新闻截图师:大家看了这则新闻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地球上一次日出日落的时间在天上的宇航员们却能看到16次呢?生:天宫一号飞得快些师:有谁知道我们一次日出日落要经历多久呢?这个时间又是怎么来的呢?生:24小时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地球的自转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设计意图:通过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不断追问,帮助学生导入并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1、地球自转的方向(课堂时间:12 分钟)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它的普通性就在于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一样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而且也发生着自转。
那么地球又是怎样进行着自转运动呢?它自转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做个试验看一下情况一:地球不动,太阳动师:我们我们每天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好像很忙碌一样,每天从东边生起,又从西边落下,这是我们在哪里观察到的现象。
生:在地球上师:也就是我们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而相对于太阳,发生了运动。
此时太阳相对于地球来说,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情况二:太阳不动,地球自转运动师:实际上,太阳之所以称为恒星,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如果在宇宙中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实际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师:现在我们按实际情况,让太阳不动,而太阳与地球还要发生相对运动,产生太阳从地球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该让地球怎么运动,才会有此种情况。
师:现在大家想象自己置身与宇宙之中,观察太阳与地球,让两者之间产生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
假设一:太阳不动,地球从东向西自转师:通过模拟,大家观察到此种情况下,太阳有没有出现东升西落的现象?生:没有师:所以此种假设不成立。
假设二:太阳不动,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师:通过模拟,大家观察在此种情况下,太阳有没有出现东升西落的现象?生:出现了师:所以我们的这种假设成立,也就是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应该是?生:自西向东师:对,地球会围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地轴的最北端始终会指向北极星附近。
大家要明确,地轴实际上比不存在,而是为了我们方便研究地球自转而虚构出来的。
这是我们从正面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师:大家看地球仪,我们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正面自西向东,大家再分别从南北极观察地球,发现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生: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师:很好,我们总结为:北逆南顺北逆南顺师:给大家再教一个模拟地球自转规律的手势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所指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手段:教具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假设——推理法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在上课后第5分钟到第20分钟之间,这一段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
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一个教学高潮,以便利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特点,顺利的完成教学重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
通过教具模拟地球自转的情况,把抽象的宇宙空间转化为实体的地球仪,在学生脑子里树立空间的思维。
通过教具演示培养学生对地理、对宇宙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欲望。
2、地球自转的周期(课堂时间:15 分钟)师:大家现在应该很明确了,地球不仅围绕太阳做自西向东公转,并且自身发生自西向东的自转,这两种运动同时发生。
师:哪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模拟一下地球自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发生的现象。
一位同学当太阳,一位同学当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