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多年前读到这段话,才知道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参加完4月份最密集的跑马后,终于静下来完整的阅读这本书。
最先读的是附录中王国维年表,生于光绪三年(1877),卒于民国十七年(1927),于飘摇动荡的半个世纪走完了他波澜壮阔中西合璧的一生。
《人间词话》是对词的评论,每则大多寥寥数语,却是句句精辟,评论特别是批评毫不留情,足见作者的功底、勇气和赤子之心。
开篇几则以“境界”为统揽,“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这些内容,我感觉很有哲理,却又似懂非懂,尤其对境界到底是什么不知其然,只有一点点浅薄的理解。
境界有大小,但并不能因此而分出优劣。
就像诗词与跑步,一静一动,各人喜好难分高下,感受也没法比较,不见得文采好、成绩好的人一定会比其他人的境界高、快乐多。
怎样让境界开阔一点,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以尝试。
热爱。
无论是兴趣使然,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条件,一定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如果没有机会必须得做,与其向外抱怨环境,不如向内自我调整。
为什么长期跑步的人成天起早贪黑劳其筋骨而又乐此不疲呢,我想大多数人是源于自己对跑步的热爱或者跑步带给自己的良好体验,而不是因为别人要求你去跑。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1000字
《⼈间词话》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1000字《⼈间词话》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1000字《⼈间词话》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1000字:从同事那⾥借到两个版本的《⼈间词话》,在寒假中做了⼀番⽐较阅读。
想起当初上⼤学时从图书馆借来的《⼈间词话》,竟然是竖版的,稀⾥糊涂地翻了⼀遍,除了知道了三个境界,其他根本没怎么看懂。
中华书局版《⼈间词话》,徐调孚校注。
书中的注“没有注者⾃⼰的意见,但能让读者在阅读时得到便利”,因为徐注都是将正⽂中提及的词作原⽂抄录下来,替读者省了查找原词的时间。
书后附录叶嘉莹的⽂章《之基本理论——境界说》,读后受益匪浅。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学研究专家,南开⼤学中华古典⽂化研究所所长。
曾任教于中国台湾、美国等地,后回国定居。
《之基本理论——境界说》中讲到:《⼈间词话》上卷所收词话六⼗四则,……隐然有⼀种系统化之安排,……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部分。
第⼀⾄第九则是评词之标准,提到”境界“”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我之境“及境界⼤⼩优劣等内容。
第⼗⾄第五⼗⼆则乃是按时代之先后,⾃唐五代宋,以迄于清,对历代词家所作的个别批评。
提到”代字“”隔“”不隔“等概念。
第五⼗三则以后则是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些重要结论。
甚⾄论及历代⽂学体式的演进、诗中⾪事、外物、游词及元曲等。
虽⽆明⽩之理论体系,却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
……将某些西⽅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以上关于《⼈间词话》结构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
看似凌乱的词话,还是有其内部规律的。
叶嘉莹的⽂章对王国维的”境界“的含义做了⽐较透彻的分析,确有⼤家风范。
内容⼴泛,就不引⽤了。
中州古籍出版社《⼈间词话》,李维新注译。
这个版本收集的词话还要多⼏则;内容体例与中华书局版不同;注释也主要是提供有关词作全⽂,还有⼀些⼈物及⼀些词语的解说。
这各版本的特点是有译⽂,虽然有个别地⽅的翻译有待商榷,但毕竟更加⽅便读者了。
这本书的前⾔中,也说到64则词话正⽂分三个部分,感觉是从叶嘉莹那⾥抄来的。
读《人间词话七讲》有感,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画卷
读《人间词话七讲》有感,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画卷《人间词话七讲》是作者叶嘉莹所著的一本读后感。
本书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基础,通过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经典文学批评著作。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在文风上展现了作者叶嘉莹的功力。
作者的文字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感悟,揭示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精髓所在。
读者通过作者的引导,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的境界,领略到了深邃的文学魅力。
其次,本书对于《人间词话》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研究。
《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但由于其传统的感悟式解说方式,一般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精髓。
而叶嘉莹通过她独到的视角和思考,将《人间词话》中的词的故事和美感特质进行了详尽解读。
她用自己的文字打开了《人间词话》的晦涩面纱,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此外,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
作者将《人间词话》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一个重要的主题展开讲解,如“音乐与文学”、“描摹与思考”等。
这种主题式的分析方式使读者更加有针对性地理解了《人间词话》中的核心观点,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而,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人间词话》本身就是一部比较晦涩难懂的著作,尽管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本书在对王国维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个人主观色彩较多的情况,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批判思维。
总而言之,《人间词话七讲》是一本深入浅出、典雅细腻的读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作者叶嘉莹的文笔优美,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使本书成为读者进一步探索古代文学批评的良好入门。
无论是对王国维的研究兴趣还是对古代文学的喜爱,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够深入挖掘书中的主题,让我对故事更加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人间词话七讲》有感
读《人间词话七讲》有感《人间词话七讲》是叶嘉莹所著的一本读后感,本书以深入浅出、典雅细腻的文字风格为读者解析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中所讲述的词的故事和美感特质。
在《人间词话七讲》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解读,详尽地呈现了词的历史沿革、创作技巧以及内涵意义。
书中所展现的深入浅出的解说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著述。
叶嘉莹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文字表达能力,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曲解的晦涩文字加以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领悟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本书首先介绍了《人间词话》的背景和作者王国维的生平。
王国维作为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对词作的研究和批评颇有建树,他的《人间词话》成为了晚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在文词上独树一帜,然而由于其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意象批评方法,因此一般读者较为难以读懂。
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就是将这样一本深奥的著作解构开来,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和体会。
接下来,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人间词话》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剖析。
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文学知识及生活经验,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向读者讲述了王国维对于词的独特见解。
例如,作者通过引用《红楼梦》中的词句,阐述了王国维对于情景、音韵的诗意表达的认识。
同时,她还就王国维的词论进行了与其他学者的对比,以此来突显王国维在词学研究方面的独到之处。
此外,本书对于王国维关于词语选取和构思的观点进行了逐一阐释。
通过详细地剖析王国维的词语解读方法,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王国维对于词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技巧的思考。
此外,作者还以自己独到的方式解读了王国维对于意境感受的看法,以及他对于内在意象的把握能力。
所有这些阐释和分析,让读者对王国维的词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人间词话七讲》,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叶嘉莹以精准的文字描述,对王国维的意境感悟和词语表达进行了生动的展现。
浅析《人间词话》对于写作的积极意义
浅析《人间词话》对于写作的积极意义作者:杨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摘要:《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艺理论的代表,自问世以来就极受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境界说”作为《人间词话》的核心,贯穿整本书的始终,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道。
从写作的角度去理解《人间词话》中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艺理论,可以整理出对写作有益的四个方面:真切自然、选择写作途径、把握写作感情、内美修能并举。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写作[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035-02前言《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艺思想精髓的代表,是他在受到西方叔本华、康德等文艺思想影响之后,融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和思想对中国的旧文学做出的评论。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并举出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众多词人的词作做具体的评论。
诗论家叶嘉莹曾说:“在我国盈篇累犊的诗话词话中,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可以说是其中路线最正确而价值也最高的一本作品。
”【1】《人间词话》的地位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间词话》自1908-1909年发表在《国粹学报》上刊登以来,到现在已过了一百年。
这一百年来,尤其是1926年由俞平伯将之加了标点并撰序由朴社出版单行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于《人间词话》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人间词话》总论,如李丽《人间词话》辨;二是境界说,如叶嘉莹《之基本理论——境界说》、陈咏《略谈境界说》等;三是《人间词话》中的具体词人研究,如张伟光《谈对姜白石及其词的评价问题》;四是《人间词话》的版本和整理,如彭玉平《被冷落的经典——论“盛京时报”本在王国维词学中的终极意义》;五是《人间词话》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如佘德银《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康德、叔本华与》。
本文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人间词话》所包含的文艺理论对写作的积极意义。
叶嘉莹:论诗和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叶嘉莹:论诗和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天前一般说来,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我以为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从来就不能写出像《赴奉先县咏怀》、《北征》这样长篇巨幅而波澜壮阔的作品。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
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同。
一般说来,诗的停顿,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可是在词里,不仅是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
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之王国维之时代及其。。。答案
王国维之时代及其《人间词话》之主要内容(九)个1叶嘉莹先生认为,有些小词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是因为? A、词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 B、词以境界为最上 C、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D、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2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提到“美志不遂”的是? A、阮瑀 B、王粲 C、应德琏 D、陈琳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屈原《离骚》所写的“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实指? A、嫔妃的称号 B、衣饰华美的人 C、容貌美丽的人 D、才德贤能的人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4欧阳炯的《南乡子· 二八花钿》中的“钿”有平仄两个读音,在这里音“diàn”,是仄声。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5欧阳炯的《南乡子· 二八花钿》中的“霞衣窄”的“窄”,在这里音“zè”,押入声韵。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6“二八花钿”里的“二八”指称: A、总量 B、形状 C、年龄 D、重量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7“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因此词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 A、联想 B、意境 C、境界 D、幻象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8关于“雅郑”之“郑”,以下正确的是: A、“郑”即“正” B、中和 C、桑间濮上 D、确然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9欧阳炯《南乡子· 二八花钿》中的“瑟、窄、客”,“窄”不与另两字押韵。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0《浣溪沙》是四组词句构成的七字格词牌。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1“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只指草木的枯萎。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2“恐美人之迟暮”中屈原用美人指代: A、外表飘亮的女子 B、内心美的女子 C、才德贤能的人 D、聪慧的女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3应德琏令人叹息的原因是: A、有才华,没理想 B、有理想,没才华 C、有才华 D、有才华,又有理想,美志不遂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4“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因此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五)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五)作者:彭玉平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6期2005年《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手稿》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人间词话》手稿原入藏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书于其弟王国华(健安)杭州养正书塾札记簿,署名“王静安”,手稿凡20页,扉页书《戏效季英作口号诗》六首。
影印本据此仿真复制,寒碧撰序。
《人间词》凡48页,书眉“删”“选”诸字及少量评点文字,乃王国维友人吴昌绶手笔。
《人间词话》凡39页,正文、圈识、序号皆为王国维遗墨。
手稿久藏深闺,有缘亲见者甚少,数十年间,仅滕咸惠、陈杏珍、刘烜、佛雏等数人得睹真迹,词话手稿文字也由此经整理呈现读者眼前。
但手稿文字屡有增删修订,甚者汗漫难识、段落错综,诸家虽同据手稿移录,也颇有文字不一处,此影印出版,正可弥合同异,裁定文字。
由其增删之迹更可窥见其词学调整之一斑。
潘知常《王国维独上高楼》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联合出版。
该书为乐黛云主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之一种。
该书序篇“文化神州丧一身”之外,包括“最后的挽歌”“王国维的贡献”“王国维的末路”“评《红楼梦》”“‘境界’说”“王国维比我们多出什么”“大事因缘”七章,后有结束语“爱的圣徒”,附录“参考文献”和“王国维年谱”。
与《人间词话》及其相关理论有关的主要是四、五、六三章。
李维新注译《人间词话》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吴德健、虞坤林校订《人间词话》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李科林校注《人间词话、人间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第2版出版。
2006年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祖保泉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撰《试论王国维的词》,刊《词学》第一辑。
此书以《王国维遗书》本“观堂长短句”“苕华词”为底本,参校《清名家词》本“观堂长短句”及“删余稿”、《教育世界》本“人间词甲稿”和“人间词乙稿”,录词凡115首。
此书在“《观堂长短句》解说”“《苕华词》解说”之外,前有“例言”“王国维生平简述”“读王国维词的几点体会”几个部分,其中“读王国维词的几点体会”对王国维词的哲理味和艺术性作了概括分析。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2月10日上午,叶嘉莹先生做客央视《读书》节目,围绕她的《人间词话七讲》作了一次亲切动人的诗意漫谈。
在节目录制现场,叶嘉莹先生深情回忆了她幼年的蒙学经历和她的诗词道路,袒露她人生颇多坎坷却仍钟情于诗词研究和教育的拳拳赤子心。
叶先生细致解读了王国维的人生境界说,并举例分析了《人间词话》包含的独特内蕴,这些都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今日微信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人间词话七讲》的精彩片段。
叶嘉莹畅谈《人间词话》讲座现场听众王国维解中主词叶嘉莹(摘自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第二讲)王国维论词之特质的第三则词话: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怎样读词?怎样理解词?怎样体会词?这里边真的是有点儿讲究。
现在我们来看看王国维是怎样读词、怎样体会词的?他所说的南唐中主这首词的牌调叫作《摊破浣溪沙》,全词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刚才我提到《尔雅》的《释荷篇》说荷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它的花就叫作“菡萏”。
所以,这“菡萏香销翠叶残”写的也是荷花。
到了秋天的季节,荷花的香气就消失了,荷花的叶子也残破凋零了。
南开大学校园里有一池荷花,每年九月我回到南开的时候,那一池荷花的景象就已经是“菡萏香销翠叶残”了。
所以我在我的一首词中说,“荷花凋尽我来迟”。
秋天一般刮西风,西风也叫金风。
因为,中国古人有所谓“五行”和“五方”之说,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方是东西南北中。
五方不但要配合五行,而且还要配合干支里边的“天干”,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东方在天干是甲乙,在五行属木;西方在天干是庚辛,在五行属金;南方在天干是丙丁,在五行属火;北方在天干是壬癸,在五行属水;中央在天干是戊己,在五行属土。
那么西方属金,“金”代表什么?它代表刀剑斧钺啊!那是一种杀伐的象征。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6年第01期多年前偶然有几位青年同学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举过几段词,说那是代表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究竟是指怎样的境界,希望我能为他们简单解说一下。
这篇小文就是对那几位同学的一个简单的答复。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按原词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按原词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青玉案》之句。
若自原词观之,则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作用。
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而且这种欣赏的联想更早自孔子便已曾对之大加推许和赞扬了,《论语·学而篇》曾记载孔子与弟子子贡的一段谈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八佾篇》又记载着孔子与子夏的一段谈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尔雅 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1.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的“致”是个及物动词,意思为()。
使2.“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尚书》3. 《诗经•十五国风》中主要是()的作品。
周朝4. “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少,好之貌5. 《诗言志辩》的作者是()。
朱自清6. 古代社会,各种职业的统称为()。
百工7. 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礼记》8.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诗经•毛诗序》9. 下列选项中与《诗经》里的“风”无关的是()。
《风雅》10. 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没有配乐11. “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12. 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是:清乐13. 国学大师()创办了新亚学院。
钱穆14. 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雅乐15. 《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book of documents16. “雅乐”是在宗庙朝堂之上演奏的音乐,下面不属于“雅乐”的是菩萨蛮17. 《华严经》是()的经典佛教18.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中的“雪”在这句诗中属于()字:入声19. 《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赵崇祚20. 下列选项中,属于市井俗曲的特点是:言辞低俗错字百出21. 赵崇祚是()时期后蜀人。
五代十国22. 《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炯23. 《花间词序》中,将《花间词》中的词作者们称为()。
英哲24. 著名汉学家()曾写过一本前为佛经后为流行歌曲的敦煌曲子。
饶宗颐25. 《花间集》里作品绝大多数描写的是?美女和爱情26. 敦煌曲子中记载的是当时哪种音乐的歌词?宴乐27. 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
过门儿28. 小词的发生,源于当时()的流行。
宴乐29.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上是:山屏30. 《卫风•硕人》这首诗没有描写庄姜夫人的衣领31. 庄姜夫人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
叶嘉莹:《⼈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对“境界”⼀词之义界的探讨在王静安先⽣所有关于⽂学批评的著述中,⽆疑的《⼈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所重视的⼀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只不过是他在西⽅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的性格上的特⾊,对传统之中国⽂学发⽣反省以后所产⽣的⼀些概念⽽已。
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则是他完全假借西⽅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学批评的⼀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于《⼈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的乃是运⽤⾃⼰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所以《⼈间词话》从表⾯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显著之不同,然⽽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新观念的⾎液,⽽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套简单的理论雏形。
这种新旧双⽅的融会,遂使他这⼀部作品在新旧两代的读者中都获得了普遍的重视。
然⽽可惜的是《⼈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论和说明⽅⾯常有不尽明⽩周⾄之处。
所以《⼈间词话》虽曾受到过不少读者的重视,然⽽却也曾引起过不少争议和批评。
见仁见智,既然莫衷⼀是;为轩为轾,亦复各有千秋。
今⽇,要想重新衡定《⼈间词话》这部著作的功过得失,当然我们⾸先就必须从过去⼀些纷纭歧异的解说和争论中,为之做⼀番爬梳整理的⼯作,使其中的理论和精义都能得到明⽩的解说,然后才能予以正当的评价。
关于《⼈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百四⼗⼆则之多,其所牵涉的内容极为⼴泛,记叙也相当琐杂。
然⽽我们如果仔细加以别择,却也并不难整理出⼀些头绪来,只不过在整理时当注意其内容性质不同,需对之分别观之⽽已。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__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
•••••••••••••••••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叶嘉莹《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要点摘录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离骚初服托喻屈原美人曹植贱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曹植东阿王、陈思王温飞卿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屈原忠爱缠绵王国维固哉,皋文之为词,飞卿之《菩萨蛮》……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212 / 13:40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境界词所独有的美感特质经历的三个阶段“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兼指诗词里边的意境213 / 20:00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越是伟大的诗人,真的把他的感情、精神和志意都投注在他所写的东西里边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秦少游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欧阳修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有我之境也。
读《人间词话》有感
读《人间词话》有感读《人间词话》有感 1跟随笔者的步伐,一起探索王国维式的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可谓明清第一论。
常人言其自大,眼高以视百家,余谓之其才情也。
“非吾晓天下,惊才而已。
非吾睨九州,盖世而已。
”固非其人自大,乃其境高巅。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言余独钟爱:“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句一出便可知其才之高大,境之深远。
何谓“境界”?真情、真景。
境有真境,此谓之写境。
有假境,此谓之造景,“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此二派朦胧难明,因大词人、大诗人所造之境,必为其所曾识,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其情必匿其中,故邻于理想。
若深入其究,可发至浪漫、现实之境,便可明其神姿。
如太白、子美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此境可谓之,景也。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非物有情而人难情,乃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非我无情,而乃临摹其景,为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余以为有我者,词亢情高,起落开伏,乃情之所为。
故能读者垂泪,闻者心郁,动其情思,撩其心弦,摄其神魄。
若李重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易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梅圣俞“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无我者,词清神秀,调高乐雅,字句间山水湍迤,月明人和,鱼嘻鸟乐,境之自然,情之俊丽。
故观者如观临其境,读者若听聆其景,非“真纯”二字不能盖也。
若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夏竦“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冯正中“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韦苏州“流萤度高阁”。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为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写真情者在乎字切,绘真景者在乎神合。
2022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读东坡、稼轩 词,须观其雅量高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他,至情的楞伽 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 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 连憧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实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
王国维存在于中国最为黑暗动乱的时代。列强入侵,清政府 的统治地位奄奄一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验着猛烈动荡,承受着 肉体和精神上的苦痛。1902 年,王国维因病回国,他说,"人生 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探讨"。但在 哲学上出现的冲突令他的学术留意力转移到文学上来,于是《人 间词话》由此诞生。
境界成就高格。境界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朝朝夕夕的 坚持。王国维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际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10页 三境也。推而广之,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也不 过这三重境界。
第6页 共42页
客观之诗人必需多阅世,这是必定的;而主观之诗人无需阅 世,只需保留着赤子之心吗?阅世当然是必不行少的,我想观堂 先生是认为“阅世少”造就了这些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以为不 然。屈原阅尽世间污浊和不平,性情不是仍旧真到了极点吗?李 太白仕途不顺,云游天下,阅世少了吗?李后主身负亡国之痛, 从词中当然可窥见其赤子之心,然阅世也许也是并不少的。阅世 是对这个世界的深层理解,是情感和心灵的体验和碰撞。真正的 诗人绝不会回避直面生活的现实,赤子之心也不会在阅世中渐渐 消逝。
2015中华诗词之美3(2)
王国维时代及其《人间词话》主要内容(一)已完成1李霁野和鲁迅是师生关系,李霁野是鲁迅的学生。
我的答案:√2叶嘉莹先生生于(),24岁时离开祖国。
∙A、1935年∙B、1922年∙C、1924年∙D、1940年我的答案:C3《人间词话》开创了词学之先河。
我的答案:√4“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出自陶渊明的:∙A、《归去来兮辞》∙B、《桃花源记》∙C、《归园田居》∙D、《饮酒》我的答案:C5叶嘉莹《向晚二首》“向晚出林独自寻”中“寻”的正确理解是:∙A、寻找∙B、寻问∙C、追寻∙D、思考未来我的答案:D6叶嘉莹的《向晚二首》写作背景是:∙A、申请回国∙B、申请出国∙C、申请入党∙D、申请去台湾我的答案:A7叶嘉莹于()开始在南开大学任教。
∙A、1976年∙B、1979年∙C、1978年∙D、1982年我的答案:B8王水照认为况蕙风和王国维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模式。
我的答案:√9《蕙风词话》的作者是?∙A、张惠言∙B、王国维∙C、况周颐∙D、饶宗颐我的答案:C10古人称三十年为?∙A、一甲子∙B、一代∙C、一生∙D、一世我的答案:D11“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出自?∙A、孔子∙B、荀子∙C、庄子∙D、老子我的答案:D12“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一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泊秦淮》。
()我的答案:×13叶嘉莹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作于她1974年第一次回国探亲时。
我的答案:√14“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一句中用“寻”的深层意思为()。
∙A、押韵∙B、不在行走∙C、寻找美景∙D、寻找归宿我的答案:D15关于叶嘉莹《向晚二首》的情绪体现,以下理解错误的是:∙A、低迷∙B、彷徨∙C、寻觅∙D、期待我的答案:A王国维之时代及其《人间词话》(二)已完成1王国维求学途中到上海先进了?∙A、时务报馆∙B、农学社∙C、东文学社∙D、强学社我的答案:A2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他哲学思想影响最明显的是《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五篇1
《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五篇在《人间词话》中,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也许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而“境界”是什么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清楚的吧!或许境界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也许是一种思想品格,也许是一种行为方式。
不过从叶嘉莹着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依然为读者所接受。
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精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总的说来,《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它总结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较出名的词风,并对各词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来学者讨论词作提供了重要材料。
并且,他提出了对词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更重要的是,这些这些理论不仅能用在词的品析上,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人生指导作用。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人间词话》读书心得4《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与《抒情歌谣集序》中的抒情理论研究
《人间词话》与《抒情歌谣集序》中的抒情理论研究作者:赵梓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6期摘要:浩如烟海的文学理论著作中,对于不同理论有着种类繁多的解释,不管是研究戏剧的或是诗歌的,都有它独特的针对性。
《人间词话》与《抒情歌谣集序》这两部文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抒情”这一理论展开论述。
从抒情的内容与方式展开对比,从“诗言志”与“诗缘情”两方面总结抒情理论,探讨两部作品的重大意义以及影响。
关键词:华兹华斯;王国维;抒情性;诗言志;诗缘情[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在十八世纪的文学批评中,“艺术即模仿”几乎成了不证自明的理论,1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家们认为,心灵感知者就是反映外在世界。
”这种模仿说亦或再现说在西方统治了较长时间。
华兹华斯在研究抒情诗的过程中又提出崭新的抒情理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深入分析古典理论,并结合西方文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近代文学理论。
他在此书中,提出“境界”一词,是对古代抒情文论的一种继承与超越。
因此,对比华兹华斯与王国维的抒情理论,两者都对前度理论进行消化与超越,并提出了新的见解,下面对于两者理论的异同进一步讨论。
一、抒情的内容王国维对李煜评价颇高:“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颇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在他看来,词发展到李煜,“眼界始大”,李煜在语言和意境方面都推动了词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抒情领域从个人的悲喜之情转至家国之情。
王国维所说的“气象”,指的是李煜抒情的气度与力度。
《抒情歌谣集序》讲到诗的本质即情感的自然流露,情为诗歌的本源。
如他所说,“从屡次的经验和正常的情感产生出来,比起一般的诗人通常用来代替它的语言,是更永久、更富有哲学意味着。
”他意识到了个人情感的伟大力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一)对“境界”一词之义界的探讨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文只不过是他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自己的性格上的特色,对传统之中国文学发生反省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概念而已。
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一文,则是他完全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的一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至于《人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所以《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
这种新旧双方的融会,遂使他这一部作品在新旧两代的读者中都获得了普遍的重视。
然而可惜的是《人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示,而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日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立论和说明方面常有不尽明白周至之处。
所以《人间词话》虽曾受到过不少读者的重视,然而却也曾引起过不少争议和批评。
见仁见智,既然莫衷一是;为轩为轾,亦复各有千秋。
今日,要想重新衡定《人间词话》这部着作的功过得失,当然我们首先就必须从过去一些纷纭歧异的解说和争论中,为之做一番爬梳整理的工作,使其中的理论和精义都能得到明白的解说,然后才能予以正当的评价。
关于《人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一百四十二则之多,其所牵涉的内容极为广泛,记叙也相当琐杂。
然而我们如果仔细加以别择,却也并不难整理出一些头绪来,只不过在整理时当注意其内容性质不同,需对之分别观之而已。
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二卷之删稿及附录,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虽然片言只语,亦复不乏精义。
然而其编排之次第则全以搜辑时所依据之资料为主,并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当然我们也就难望其有什么明白的体系和次第。
至于其上卷所收的词话六十四则,则曾经过静安先生自己之编订,早在他生前便以曾于《国粹学报》刊行发表。
这一部分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其他词话之分条记叙者虽也并无不同,然而只要我们一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这六十四则之编排次序,却是隐然有着一种系统化之安排的。
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
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其重点如下:第一则提出“境界”一词为评词之基准。
第二则就境界之内容所取材料之不同,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
第三则就“我”与“物”间的关系之不同,分别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四则提出“有我”与“无我”二种境界所产生之美感有“优美”与“宏壮”之不同。
为第三则之补充。
第五则提出写作之材料可以或取之自然或出于虚构。
又为第二则“造境”与“写境”之补充。
第六则论“境界”非但指景物而言,亦兼内心之感情而言。
又为第一则“境界”之补充。
第七则举词句为实例,以说明如何使作品中之境界得到鲜明之表现。
第八则论境界之不以大小分优劣。
第九则为境界之说的总结,以为“境界”之说较之前人之“兴趣”、“神韵”诸说为探其本。
从这九则词话来看,静安先生之欲为中国诗词标示出一种新的批评基准与理论之用心,乃是显然可见的。
所以这九则词话实在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
至于散见于《人间词话》其他各卷的一些零星的论见,则都可以看做是对于这一套基本理论的补充及发挥。
这是我们在研读《人间词话》时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
从以上九则词话以后,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
此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
至于《人间词话》中其他二卷中由后人所收辑的静安先生一些谈词谈诗的评语,当然也都可作为此一部分之参考资料。
不过可注意的乃是在个别批评中,静安先生却偶或也仍作些理论方面的发挥。
如其论清真词时之兼论“代字”,论白石词时之兼论“隔”与“不隔”,便都是个例兼及理论的例证。
此外,在其上卷之末,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尚有数则词话分别论及历代文学体式之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诗中之游词等,则是静安先生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
最末二则且兼及元代之二大曲家,可见其境界说之亦可兼用于元曲,为其《人间词话》作了一个馀意未尽的结尾。
从这种记叙次第来看,《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之理论体系,然其批评理论之部与其批评实践之部,透过各则词话之编排安置,却仍是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的。
说到《人间词话》的批评理论之部,首先我们所要提出来讨论的当然便是其所标举的作为评词之基准的“境界”二字。
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开端就曾特别提出“境界”二字来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关于他所提出的“境界”一词,其含义究竟何指,因为他自己并未曾对之立一明确之义界,因之遂引起了后人许多不同的猜测和解说。
举其大要者言之,约有以下数种:其一是以“意”与“境”二字来解说“境界”一词。
以“意”字来指作品中所写之“情意”,以“境”字来指作品中所写之“景物”,而“境界”一词即兼指二者而言。
如刘任萍在其《境界论及其称谓的来源》一文中,便曾云:“‘境界’之含义实合‘意’与‘境’二者而成。
”萧遥天在其《语文小论》中也曾以为“境界”即使“意境”之意,因而批评静安先生未能兼顾“情意”,仅用“境界”二字为“选词不当”,说:“定词必要兼顾两方面,则‘意境’、‘意象’都比‘境界’完美得多。
”从表面看来,他们的解说和意见原是不错的,因为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第六则中,自己就曾说过“境非独未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的话。
所以“境界”一词除“景物”外,实当亦兼指“情意”而言,若合称之为“意境”,不仅没有什么不妥,而且较之“境界”一词似乎还有更为明白易解之感。
此外,静安先生自己在一般批评文字中也曾屡次使用过“意境”二字。
如其《宋元戏曲史》,在论及元剧之文章一节即曾说:“元剧最佳之处……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
”又如其《人间词乙稿·序》也曾提出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又以意境评各家之词说:“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珠玉所以逊六一,小山所以愧淮海者,意境异也。
”如果按写作之年代来看,则《人间词乙稿·序》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较《人间词话》于戊申年(1908)之发表于《国粹学报》,约早一年之久。
至于《宋元戏曲史》之完成则在民国二年(1913),较《人间词话》全部刊出约晚三年之久。
静安先生既曾用“意境”二字于发表《人间词话》的一年之前,又曾用它于《人间词话》已脱稿的三年之后,而且“意境”二字之表面字义又较“境界”二字尤易于为人所了解和接受,那么他何以在论词之专着《人间词话》一书中,于标示他自己评词之准则时,却偏偏不选用一般人所认为易解的“意境”二字,而却选用了较难为人理解的“境界”一词?以静安先生一向治学态度之严谨,其间自然必有其所以选用“境界”一词的道理,也就是说,“境界”一词之含义必有不尽同于“意境”二字之处。
除了上面的解说,李长之在其《王国维文艺批评着作批判》一文中,又曾以“作品中的世界”来解说“境界”二字。
这种解说初看起来也极为可取,因为“作品中的世界”一语可以有极广之含义。
无论作品中所写内容之为内在情意或外在之景物,凡属于作品内容之所表现者,都可称之为“作品中的世界”。
然而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境界”与“世界”二词之含义实在并不全同。
“世界”一词只能用来描述某一状态或某一情境的存在,并不含有衡定及批判的意味,可是静安先生所用的“境界”二字则带有衡定及批评的色彩。
所以我们可以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却难以说“词以‘作品中的世界’为最上”。
因此“境界”一词的含义也必有不尽同于“作品中的世界”之处。
此外,陈永在其《略谈境界说》一文中,则曾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解说“境界”一词之含义,并且举出《人间词话》中所引的许多“语语如在目前”的描写景物之词句来作为例证。
不过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曾说过“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话,而喜怒哀乐并无“形象”可言,因此陈永乃加以补充说:“‘境界’这一概念也包含着真切感情这个内容。
”其后陈氏又想到《人间词话》中所举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词,静安先生所赞美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闹”字,既非属于形象,也难以说是感情,它只是一种“气氛”,于是遂又加以补充说:“‘境界’这一概念不单有‘形象’与‘感情’的内容,而且也有‘气氛’这一意义。
如果像陈氏这样不从根本上来界定其含义,而却舍本逐末地从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表现来作解说,那恐怕再加一倍的解释也难以为“境界”二字下一个兼容并包的确定含义。
所以这种解说的方式也是不妥的。
又有人尝试从“境界”二字的训诂或出处来界定其含义。
萧遥天在其《语文小论》中,就曾由训诂方面加以解释说:“‘境’的本字作‘竟’,《说文》:‘竟,乐曲尽为竟,从音,后人会意’,引而申之凡是终极的都可称‘竟’。
”他更据此下结论说:“文学的造诣的‘终极现象’便称为文境、诗境。
”然而萧氏所说的“文学的终极现象”一语,实极为含混模糊,于是他乃又说:“比如单说‘境’则这个终极现象究竟是什么呢,只是空空洞洞不可捉摸的。
”据此他便批评静安先生之用“境界”一词为“选词不审”。
继之,萧氏又企图从“境界”一词的出处来作解释,引《翻译名义集》曰:“而焰,又云境界,由能知之智照开所知之境,是则名为过尔焰海。
”然后他又批评以“境界”译佛典“尔焰”一词之不妥说:“按‘由能知之智’是指内含的智慧,‘照开所知之境’是指外射的景象,‘境界’的翻译,只说明外射的景象,却把内含的智慧这一面忽略了,王氏袭用之,也同样站不稳。
”萧氏的意思乃是以为“尔焰”一词原指智慧所知之境,只译为“境界”便只着重于外在的“境”而忽略了内含的“智”;王氏以“境界”二字评词,此二字便也只能代表外在的景象而忽略了内在的情意,所以乃批评其用词为“站不稳”。
其实萧氏指为王氏“选词不审”及“站不稳”的地方,原来并非王氏的错误,而乃是出于萧氏的误解,这一点我们以下将加以仔细探究。
要想辨别以上各种说法的是非正误,我们必须对静安先生所使用的“境界”二字有一种根本的了解。
“境界”二字既非静安先生所自创,则此二字之出处、训诂以及一般人对它的习惯用法,与静安先生采用它的取意,当然便都是我们所应仔细加以研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