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徐光启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徐光启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徐光启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举乡试第一,又七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①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举乡试第一,又七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①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

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

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召还,复申练兵之说。

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②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③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注]①杨镐:明末将领,时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辽东,在与建州女真战斗中大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历代都重视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出现了许多农学著作。

下列不属于农学著作的是( )A.《汜胜之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石氏星表》2.《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B.工商皆本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重农抑商3.《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

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

”这表明()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5.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

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A.统治者B.南方人民C.平民百姓D.农学家6.“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一农学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氾胜之书》7.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郭守敬修订历法的历史典故

郭守敬修订历法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郭守敬修订历法的历史典故〕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分享郭守敬修订历法的历史典故,希望各位同学喜欢!▲郭守敬修订历法的历史典故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

他重用一个汉族谋士刘秉忠。

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

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

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

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习。

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

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

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

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

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

”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

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

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

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郭守敬事迹诗歌

郭守敬事迹诗歌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古代科学技术的尖端人物”。

郭守敬的主要事迹包括:
编制《授时历》:在天文方面,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该历法在元朝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发明新型水利工具:为了解决元朝的水患问题,郭守敬发明了一系列新型水利工具,如水闸、水槽等,有效地解决了黄河、淮河等河流的水患问题。

修建水利工程:郭守敬还积极参与水利工程修建,如他在山东修建的登州水渠,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学术贡献:在学术领域,郭守敬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著有《修历源流》一书,介绍了他的天文理论和编制《授时历》的方法。

此外,他还对古代的数学、地理、气象等领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总的来说,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元朝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书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书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编撰了《授时历》。

《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

《授时历》简介《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

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郭守敬简介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

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明史《授时历》

明史《授时历》

明史《授时历》
志第十
历四
大统大统历法二立成
立成立成者,以日月五星盈缩迟疾之数,预为排定,以便推步取用也。

《元志》、《历经》步七政盈缩迟疾,皆有二术。

其一术以三差立算者,即布立成法也。

其又术云,以其下盈缩分,乘入限分万约之,以加其下盈缩积者,用立成法也。

而遣立成未载,无从入算。

今依《大统历通轨》具录之。

其目四:曰太阳盈缩,曰晨昏分,曰太阴迟疾,曰五星盈缩。

余详《法原》及《推步》卷中。

按《元史》,至正十七年成。

十九年王恂卒,时历虽颁,然立成之数尚皆有定藁。

郭守敬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

而今钦天监本,载嘉议大夫太史令臣王恂奉敕撰。

意者王先有藁,而郭卒成之欤?
太阳太阳盈初缩末限立成冬至前后二象限同用
(表表格略
晨分晨分加二百五十分,为日出分。

日周一万分,内减晨分为昏分。

昏分减二百五十分,为日入分,又减五千分,为半昼分。

故立成只列晨昏分,则出入及半昼分皆具,不必尽列也。

郭守敬与授时历

郭守敬与授时历

中国十大王朝之郭守敬与授时历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郭守敬费尽心血编了一部新历法,世祖忽必烈赏赐了一个名叫“授时”,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就是著名的授时历。

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生于今天的河北邢台,受精通算术、水利的祖父影响很大,后来又师从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因为郭守敬对水力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西夏等地治水成绩相当突出,忽必烈十分重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太史院同知,负责修订新历。

必须拥有精密仪器,并亲自进行天文测量,才可能得到可靠准确的数据,因此,他花了三年时间,创制出许多当时十分先进的测量仪器,包括简仪、仰仪、圭表、定时仪等,其中简仪是郭守敬发明的最重要的天文仪器。

简仪是在中国传统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加以简化,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赤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在1598年装置的类似仪器,早三百多年,刻度相当精细。

在改制仪器同时,郭守敬利用元朝疆宇广大的优势,派许多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设立了二十七所观测台站,最北的测量站是北海观景所,位于北纬64.5度,处于北极圈附近,最南的南海观测所位于今天越南南部的古城,如此大规模的地理纬度的测量,在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天文测量能在更广大的地区进行,能根据不同地区所得的不同数据,以求得天体运行的客观实际,由此制定的历法也就更加科学。

郭守敬等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计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天文资料,在参考前代历法的基础上,终于在1280年制定新历法《授时历》,他是中国古代最卓越的一部历法。

《授时历》进行了大量考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准确测算出至元十七年冬至发生的时间,二是结合以前各朝历志中所记载的冬至日期,确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个数值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与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世颁布的,至今仍在世界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中的数据是一致的,但比它早302年,三是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太阳的准确位置,四是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时,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五是对同年冬至时月亮离黄岛白交点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以上数据确定了,朔望月、近月点和交点月的日数,六是对二十八宿距星的度数,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测定,七是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大都的日出、日落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学文化素质高频考点及试题练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学文化素质高频考点及试题练习

1975 年开始,北京大学王选教授主持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之后的电 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
【真题再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专家王选主持研制的一项基本技术发明,为中
文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取代了铅字印刷技术。该项技术发明
是( )。
A、新型汉字输入法
B、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体操。

孙思邈 《千金方》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总结历代和当
时的医学成果。

《唐本草》 唐高宗时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
由国家发行的药典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民系统地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中国
医药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真题再现】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C、调查了西域地理并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
D、如实地记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
【答案】C。
解析:《徐霞客游记》遍及我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地区,但未涉足西北
等地区,所以并未调查西域并重现丝绸之路。
二、中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 1960 年,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 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钱学森被称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自动化之父”、“火 箭之王” (二)航天技术 1999 年,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是第一次飞行试验; 2003 年,“神舟”5 号杨利伟进入太空轨道,是中国首次进入载人航天飞行; 2005 年,“神舟六号”将费俊龙、聂海胜送到太空; 2008 年,“神州七号”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到太空; 2011 年,“神舟九号”将景海鹏、刘旺、刘洋送到太空,与天宫一号对接,是首 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刘洋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3 年,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 平; 2016 年,天宫二号实验室发射,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三)其他成就 1959 年,大庆油田证实陆相地层能形成大油田,一举甩掉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1961 年,江南造船厂建立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65 年,首先在世界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养成功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0 年 11 月,全球超级计算机 500 强排行榜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 1 号”超 级计算机以每秒 2570 万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也是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真题再现】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 21 世纪科技方面所取得重要成就的是( )。

古籍名著《授时历》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古籍名著《授时历》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古籍名著《授时历》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授时历》是中国元代历法著作。

王恂、郭守敬等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完成初稿及以其法推算的次年历书,得元世祖赐名、颁行。

历经本文完稿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

王恂(1235—1281),字敬甫,河北唐县人。

少年时代即通数学,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

少年时代在其祖郭荣指导下学习天文、数学、水利、机械平面的知识。

王、郭二人后来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隐于邢台西南紫金山中时的学生。

王恂于1253年由刘秉忠荐举,被忽必烈任为太子伴读,后升太子赞善、国子监祭酒等职。

郭守敬则先于1260年随刘秉忠的同学、忽必烈的另一谋臣张文谦到大名路一带帮助工作。

1262年被忽必烈召见,受命提举诸路河渠,继升银符副河渠使、都水少监等职。

1276年忽必烈攻占江南后即命改革历法。

由张文谦和他的另一位同学张易作为大臣主领,而以王恂为实际负责人,设立太史局。

王恂即以郭守敬为副手,率领南、北天文工作人员数十人,制造仪器,进行观测,从事推算。

1279年,改太史局为太史院,建立新天文台,由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

在学术上则王恂主管推算,郭守敬负责制造仪器和观测。

在此前后又聘请南方大儒许衡、杨恭懿等参加工作,从事阐述历理之事。

经过4年的努力,新历告成,并于至元十八年(1281)颁行。

是年,王恂病故,张文谦、张易、许衡也在此前后死亡。

杨恭懿告老辞归。

由郭守敬在以后几年里完成了新历的全部整理定稿工作。

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

1291年后又兼任都水监之职,并于1292年初领导了北京通惠河的开凿工程,在地形测量和水利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94年他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

他后来还制造过一些天文仪器,如,大明殿灯漏(一种水力带动的机械钟),灵台水浑(水力带动的天象仪),多种漏刻,等等。

《授时历》现今只是狭义地指保存在《元史·历志》里的《授时历经》上、下二卷共7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徐光启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徐光启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徐光启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

趣般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崇祯元年召还,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①。

光启言:“台官测候主郭守敬②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

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芸目囊无余觉请优悒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安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材料二:《礼记・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尽矣。

”玄扈先生③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此言食也。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言货也。

(节选自《农政全书・农本》)[注]①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

②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

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

③玄扈先生:徐光启自号。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光启A盖棺之B日C囊无D余赞E请优F恤G以愧H贪墨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超擢,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专题1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及答案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专题1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及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内容①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③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①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②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石氏星表》和浑仪(1)《石氏星表》: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浑仪①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②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4.《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

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一、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元朝王祯的《农书》;(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一历史上册基础知识点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由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_武器的发明:_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到宋代,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各种_武器——火器。

南宋时创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铳”。

_武器使用的影响:1)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2)13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山东省历史初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山东省历史初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山东省历史初一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C解析: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A选项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但并未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选项宋朝是五代十国后的一个朝代,但并未实现统一。

D选项明朝是元朝后的一个朝代,同样没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因此,正确答案是C、元朝。

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词中之龙”?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答案:B解析: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激昂,情感深沉,被誉为“词中之龙”。

A选项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其词作风格豪放,但并未被誉为“词中之龙”。

C选项李清照是南宋时期的女性词人,其词作风格婉约,但同样未被誉为“词中之龙”。

D选项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诗、词均有成就,但并未被誉为“词中之龙”。

因此,正确答案是B、辛弃疾。

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父”?A、黄帝B、孔子C、老子D、墨子答案:A 解析:黄帝是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的始祖,被尊称为“中华文明之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

他在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4、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秦朝统一六国B、唐朝建立C、宋朝建立D、元朝建立答案:A 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在此之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诸侯割据,政治动荡。

秦朝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抗日战争胜利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土地改革完成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答案:C解析: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郭守敬与《授时历》

郭守敬与《授时历》

郭守敬与《授时历》2015-12-05 15:39来源:中国科学报1280年12月19日,元代的郭守敬(1231~1316)、王洵(1235~1281)、许衡(1209~1281)等人修编的《授时历》被诏令颁行。

1276年,郭守敬等人受命创制新历。

在编订新历时,郭守敬提供了不少精确的数据,这确是新历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改历过程中,郭守敬等人先从观测入手,制作了大量天文观测仪器,有简仪、仰仪、圭表、景仪、候极仪、玲珑仪等十多种天文仪器。

随后他们同一位尼泊尔的建筑师阿尼哥合作修建观星台,台上就安置着郭守敬所创制的那些天文仪器。

它是当时世界上设备最完善的天文台之一。

由于郭守敬的建议,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家,到当时国内26个地点(大都不算在内),进行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

在其中的6个地点,特别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

这些观测的结果,都为编制全国适用的历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这一次天文观测的规模之大,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值得敬佩的是,1279年(己卯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中国黄岩岛。

郭守敬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琼崖、北尽铁勒”的广大地区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共动用了27个天文台。

至1280年12月19日历成,据古语“敬授人时”而得名“授时历”。

《授时历》规定回归年长度应为365.2425日,这与现今世界通用的格里历所用值一样;以29.530593日为一月;以一年的1/24作为节气中的一节。

它废弃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代任意一年为历元,使计算更为简便和精确。

《授时历》在日、月、五星运动的推算中有所谓的“创法五事”。

它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大进步。

此历还给出回归年长度的古大今小变化值,算出日行最速的时间在冬至点,与当时地球过近日点的真日时日相吻合。

《授时历》计算简单、精确度高,是西方近代天文学传入中国以前最优秀的历法。

郭守敬修订《授时历》

郭守敬修订《授时历》

郭守敬修订《授时历》导读: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家、水利专家。

汉族,顺德邢台(邢台市邢台县)人。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

他重用一个汉族谋士刘秉忠。

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

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

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

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

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

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

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

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

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

”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

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

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

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登封观星台:元朝郭守敬主持创建,根据观测数据编制出《授时历》

登封观星台:元朝郭守敬主持创建,根据观测数据编制出《授时历》

登封观星台:元朝郭守敬主持创建,根据观测数据编制出《授
时历》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登封观星台,位于位于登封市告成镇。

(本篇摄影/立山)
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完好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

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

经过天文台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公元1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

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

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

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历代都重视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出现了许多农学著作。

下列不属于农学著作的是( )A.《汜胜之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石氏星表》2.《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B.工商皆本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重农抑商3.《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

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

”这表明()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5.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

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A.统治者B.南方人民C.平民百姓D.农学家6.“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一农学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氾胜之书》7.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历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历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历郭守敬主持修订了《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种历法。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测量。

郭守敬主要成就制订《授时历》,造天⽂测量仪器;西夏、⼤都治⽔、开凿通惠河、制定新历数学: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授时历》除了在天⽂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法⽅⾯也有重⼤的创造和⾰新。

光学: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仪器中反复运⽤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的光学知识应⽤能⼒。

⽔利学:西夏治⽔、⼤都治⽔天⽂学:编制《授时历》地理学: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作为基准,⽐较⼤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开封)两地地形⾼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

改制发明:天⽂仪器制造;郭守敬在简仪上设计的⾚道经纬仪是世界上最早的⾚道装置,欧洲直到公元1598年才由丹麦天⽂学家第⾕发明类似的装置;郭守敬在简仪中使⽤了滚柱轴承,以使简仪南端的动⾚道环可以灵活地在定⾚道环之上运转。

西⽅的类似装置是在⼆百年后才由意⼤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的。

郭守敬与授时历1280年春,⼀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宣告完成,它整整花了郭守敬 4年多的时间。

1281 年,元世祖便命全国⼀律实⾏《授时历》。

《授时历》以 365.2425天为⼀回归年的天数,这和地球绕太阳⼀周所经历的实际时间只差 26 秒,⽐现⾏公历早了整整 300 年,它废除了传统的 “上元积年” 的计算⽅法,采取实事求是的简易办法,以 1280 年冬⾄为推算各项天⽂数据的起点,这在我国历法上是⼀⼤进步。

由于它所取朔望⽉、交点⽉和长度都很准确,加上它⼜掌握了较准确的⽇⽉运动轨道,采⽤了缜密的⽅法,因此它对⽇、⽉⾷的预测⼗分准确。

《授时历》颁布以后,深受⼈们的欢迎,它还漂洋过海,受到朝鲜、⽇本等国的欢迎。

《授时历》制定以后,他⼜开始著书说,他先后编撰了《推步》七卷,《⽴成》⼆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三卷,《上中下三历注式》12 卷。

郭守敬的《授时历》和朝鲜的《七政算内篇》

郭守敬的《授时历》和朝鲜的《七政算内篇》

郭守敬的《授时历》和朝鲜的《七政算内
篇》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
.<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7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忽必烈自登上汗位后,财政困难的问题就一直在困扰他。

平定叛乱,攻打南宋,赏赐皇亲臣属,都需要大笔的钱,可朝廷的收入却很有限,他急需会当家理财的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1262年春,中书省左丞(中央政府机关中的最高负责长官)张文谦,向忽必烈举荐了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

是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从小是由祖父郭荣抚养长大的。

郭荣也是个极有学问的人,尤其精通数学和水利。

在祖父的教导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并且培养了很强的动手能力。

北宋的科学家曾在古代漏壶的基础上,改制了一种计时比较精确的计时器“莲花漏”。

但到郭守敬时,莲花漏已经失传,只有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图样,可以知道它的外部形状。

当时仅十五六岁的郭守敬,根据这样一幅图就弄清了莲花漏的工作原理。

忽必烈召见郭守敬时,郭守敬刚好把莲花漏仿制成功。

大约因为他把作为装饰的莲花作了改动,这个漏壶被改称为“宝山漏”。

献给朝廷后,元代的司天台(国家天文台)将它作为计时器而采用。

忽必烈召见郭守敬之前,郭守敬已在邢台地区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水利整治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见到忽必烈后,他提出了六项水利工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复燕京到通州(今北京通州)的河道,接通大运河,以节省到京都的漕运费用。

由于郭守敬的计划资料可靠、筹划翔实,能为元政府带来大笔赋税,因此忽必烈当即同意了他的计划,并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的河渠整修和管理工作。

第二年,他又升任银符副河渠使。

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南宋的京城临安,全国统一已成定局。

忽必烈下令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负责改革历法,编修元朝自己的历法。

负责太史院的王恂是郭守敬的老同学,他聘请当时已任工部郎中的郭守敬负责制造仪器和观测天文的工作。

仪器和观测,是编修新历法的最基本的工作。

可是经郭守敬检查发现,当时司天台上的天文仪器,大多是金朝遗留下来的。

浑天仪是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可司天台上的浑天仪还是金兵攻下北宋京都汴梁后抢来的。

由于燕京和汴梁的纬度不同,这架仪器无法直接使用。

其他仪器也大多破损,不能使用了。

为此,郭守敬制作了十二件在司天台上使用的仪器,四件可搬运到野外使用的仪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简仪”。

简仪是将传统的浑天仪简化、改造而成的。

浑天仪是测定星球在天体中位置的仪器,由七八个同心圆环套叠组成。

在这些圆环中夹着一根细长的“窥管”,把窥管对准哪个星球,就可以推定这个星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但由于圆环有七八个之多,每个都有一两寸宽,观测时这些圆环挤在一起,很不方便,甚至会错失观测机会;而且读数也不太精确,只达到四分之一度。

郭守敬对这些圆环作了分析,他发现有些星体的运行位置的度数,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计算,相应的圆环可以撤消。

此外,他又把测读地平方位角的圆环分离出来,另外建了一架独立运用的“立运仪”。

经他改造后的简仪,运用起来既方便又清晰,精密度也达到了三十六分之一度。

郭守敬运用简仪对天体作了观测。

他测定了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以及二十八宿(星座)的距度,其精确度都大大提高。

这为编制一本高精确度的历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简仪的装置原理,后来则在现代天文望远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为了编好新历法,他还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个观测点。

其中最南端的观察点在南海(今西沙群岛),最北端的观察点在北海(今西伯利亚)。

公元1280年,新历法初步编成,被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
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相比,仅仅只差了二十六秒钟。

《授时历》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周期相同,但比现行公历要早了三百年。

1291年,六十岁的郭守敬再次主持开通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工程。

其实,在忽必烈召见郭守敬后不久,开通燕京到通州的运河工程就开工了。

当时引的是燕京城西北玉泉山的水,但玉泉山的水量有限,对恢复航行作用不大,第一次开通工程失败了。

第二次,他考虑利用京郊水流量最大的浑河水。

但浑河泥沙较多,为了泥沙淤积问题,他没有在运河上建立闸或坝。

可是浑河的河道坡度较大,水流又急,没有河闸控制,运粮船无法逆流而上。

结果运河只对农田灌溉有用,仍解决不了漕运问题。

这次,郭守敬经过详细的勘察,在离大都西北三十公里处的神山(今凤凰山)脚下,发现了水流量较大的白浮泉。

如果引白浮泉向南流,沿途可拦截其他泉水,使水量增大。

山泉清澈,也没有泥沙淤积问题。

忽必烈很高兴,立刻批准了这个方案,并重设都水监管理工程。

开工后,郭守敬没有直接开渠将白浮泉向东南引,而是先把泉水引向西边的西山,然后再回东南。

原来,从神山到大都,当中有不少地区的海拔都比大都低,直接往东引,水就进不了运河了。

而迂回到西山,可保持河道始终高于大都,并能拦截更多的泉水。

1293年秋,从神山到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多华里的运河,全程贯通,忽必烈将它命名为“通惠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