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4.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微观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5.1质量守恒定律》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已经建立了微粒观;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也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把它与质量联系起来,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成长共同体成员间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习惯于从质的方面认识化学反应,还缺少从量的方面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去粗存精,总结出本质性的结论和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本节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以由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为载体,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采用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应用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分为创设情景、感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探索原因—深化提高几个阶段,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和验证假设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
《5.1质量守恒定律》效果分析
本节课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
1、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故事场景引入新课,能一下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切入重点:需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再结合学过的化学反应,自主思考到底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导入自然,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又符合教材内容的需要。
2、从学生熟悉的反应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修改和补充。借助问题引导点拨,体验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到生活,拓宽了学生思路,拓展了学生视野。让学生
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思考归纳,去粗存精,自己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再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普遍性,使得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及时将规律应用于生活,既强调了规律的要点,又让同学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原子、元素守恒的应用又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同学们的确感受到学习、研究、应用的快乐。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而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对课堂练习2的回答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好引导,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4、研究质量守恒的原因时,自主设计环节,极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将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微观粒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深入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紧接着自画原子,更逼真地感受到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当同学们信心满满时,出示动画,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如何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这么三个环节下来,就自然突破了“寻求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难点,而且同学们也对宏观和微观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接下来拓展“化学反应中,不但原子守恒,元素也是守恒的”埋下伏笔。
6、整节课给了学生大量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自己验证结论、自己找出定律的要点、自己感受原子、自己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今后的学习怎会不主动。
7、学本课堂是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本节课应用非常理想,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5.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使化学学习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过渡,从定性向定量发展。作为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至关重要。
本节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研究化学反应不仅是定性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物质之间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以及可能发生哪些现象,等等。还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的描述,认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资料等相关问题。另外,质量守恒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定律,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石,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直接影
响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的学习。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拉瓦锡的定量实验,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其中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的实验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和改进实验,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5.1质量守恒定律》测评练习
我会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