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混元桩入门

合集下载

太极混元桩站桩教学方法

太极混元桩站桩教学方法

太极混元桩站桩教学方法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间传承。

太极混元桩是太极拳中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拳理的物理表现。

站桩是太极混元桩的基础训练方法之一,通过站桩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内力练习。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太极混元桩站桩的姿势有很多,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练功效果,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练习目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

常见的太极混元桩站桩姿势有骑马、虚踩等。

二、注意气息调节太极混元桩站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气息调节,要让呼吸自然舒缓,慢慢地均匀呼吸,这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稳定性。

三、注意身体姿势太极混元桩站桩需要保持身体的自然姿势,不要过度追求规范化的动作,要按照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舒适度来设定目标,防止受伤。

同时要注意肩膀的状态,在上放置的时候不要太压,保持舒适的状态。

四、注重呼吸状况太极混元桩站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呼吸,尤其是深呼吸,要让呼吸贯穿整个站桩的过程,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内力练习效果。

五、逐渐增加时间太极混元桩站桩的时长是渐进式的,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太难,时间不过于长,慢慢地逐渐增加时间。

时间的增加不仅要看自己的耐力和体能状况,还要看练习的目的和效果,不能贪快求快,盲目增加时间。

六、细节问题太极混元桩站桩之前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练习的地点要平坦,环境要安静,穿着要舒适,动作要慢,身体要放松等等。

这些都是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太极混元桩站桩是太极拳的重要练功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内功练习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姿势、呼吸、时间、细节等方面的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内力和身体柔韧性,健康长寿。

浑圆桩(收藏版)

浑圆桩(收藏版)

浑圆桩(收藏版)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

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意拳,是由清末民初武术家王芗斋老先生传承推广,重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

讲究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的修炼方法。

王芗斋先生自幼体弱,又患喘疾,家人恐其不寿,遂送其至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处学艺。

郭为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独步武林,有“不倒翁”之美誉。

当时郭已年迈,本不欲再收弟子,郭的弟子们也多不愿再有个年幼入室弟子,且留住于郭氏家中学艺,爱若己出。

王芗斋则侍师如父,加之聪颖过人,练功刻苦,进步极快,深得郭氏欢心,将形意拳秘诀倾囊相授。

王芗斋先生在传授形意拳过程中,发现许多人过于注重外形及招法的练习而忽略了精神意念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练功要领,并将自己所教的形意拳又改称“意拳”。

一方面是强调精神意念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自己继承了传统心意拳的真义,因为意拳即是心意拳的简称。

1926年,王芗斋先生在北平倡导意拳,后由张璧先生赠名“大成拳”。

芗翁对弟子说:“拳学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

”但又却之不能,勉而受之。

1940年,日本在东京召开“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并通过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邀请王芗斋先生出席,王认为汪精卫是伪皇帝,所以不参加他的代表团,托病谢绝之,但欢迎日本拳界派人来京切磋拳技。

后来的日本著名拳术家八田一郎、日野、渡边、字作美及泽田健一等先后来京,但均败北而回。

后泽井健一经一周左右的下跪请求才得以拜在王芗斋门下习大成拳。

1947年,中国拳学研究会在北京太庙成立,王芗斋任会长,会员有二百多人,其中包括王少兰、秦重三、胡耀负、陈海亭等。

1960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聘请王芗斋为顾问,在广安门医院推广站桩功,后来站桩功在全国广为流传,并被卫生部列为推广普及的五大气功功法之一。

但王芗斋坚持叫站桩功或站桩疗法,而不叫气功,对气功界的一些不良习气很有看法,也较少与气功界来往。

混元桩功法介绍

混元桩功法介绍

混元桩
一.桩架
两脚肩宽,两手在胸前环抱。

头正腰直,沉肩坠肘; 松腰胯,膝微曲,下颚微收,要和舌头接触。

膝盖微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掌握弯的程度。

把七成的受力放到脚后根。

以下二个动作都可以:
其一:
其二:
二.心法
第一步:收神:把所有情绪和念头收回,注意力放到身体上,认真练功
第二步:放松:
站好桩架,全身放松。

然后心中黙念:头部松、颈部松、肩部松、肘部松、手部松、背部松、胸膛松、腰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小腿松、脚底涌泉穴松。

特别要注意腹部特别是小腹放松了。

第三步:安静:放松以后什么都不想,如果感觉自己又想事了,就把心思放到呼吸上。

只要心里不思考问题,而是注意力放在身体里,也算达到安静的效果
第四步:调息:采用腹式呼吸,用腹部的起伏来带动呼吸
三.收功
收功:
第一步:撮谷道(用力提肛)2分钟
第二步:两手缓缓抬起掌心向上提到颈部,翻掌往下慢慢放松地下按到下丹田高度,翻掌往上,共做五次。

然后双手捂在下丹田,缓缓踱几步就可恢复常态。

收功一定要做好,不要敷衍了事。

四练功时间
初学者可以做几分钟起练,慢慢增到练功时间,以后要加到至少40分钟以上。

五戒律
如果用此功法只是健健身,可以不持戒,如果要练出内功来治病,必须持戒,否则难成大功
戒律主要持心戒和色戒。

心戒
内心清净平和,恬淡虚无,不生喜怒哀乐
色戒
在大功练成前和治病时必然禁欲。

混元桩核心窍门

混元桩核心窍门

混元桩核心窍门(一)戴氏混元桩,是动桩,因此站桩就好像在夯桩,一下一下的来。

还就是有“夯”的感觉。

无意无竞,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有“桩”的概念——感觉脚底生根而又有行程之功——既稳如泰山又灵活如猴!我们先说“型”——站混元桩,你必须符合内家拳的“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拔背”等等的要求。

要讲究“八字”,一个字,三处要求,对全身的要求正好二十四处。

比较琐碎,但就是得认真去做,戒骄戒躁。

其实,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拉长全身的筋节,把全身的筋都调动起来,把全身的真气汇聚起来,增强身体的韧性与弹性,增强身体内部的各种功能,从而具有各种技艺。

用时,意一动,浑身俱动——汇聚起来的“真气”随意在有意无意间,随机而动。

那么拉长全身的筋节靠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从侧面看,脊椎不是正直的。

有颈、背、腰、尾等几个自然弯曲。

怎么拉长?戴氏混元桩就是将这些自然弯曲弧度变为动态的。

各自顺着自然的方向——不断地拉长,回位。

于是,拉长颈椎弯,要有“虎抱头”的动作与要求,拉长胸椎,就要有“猴背”的动作与要求,拉长腰椎弯要敛臀的动作与要求。

时间一长,感觉脊柱在流动——也许这才是“龙身”吧。

另,站桩时,“展”的动作脚跟不离地,膝盖前屈一点点——说实话,膝盖的前屈,不是膝盖的前屈,是敛臀的自然使然。

没有这点体会的,严格地讲,您就不是戴氏混元桩。

拳谱云:“外整内应”,外形很重要,型不对,经络就不通,内部脏腑就没有刺激,就不会有真气的汇聚。

经络不通,真气不汇聚,还不如不站,因为越站,反而带来诸多烦恼——内家拳难练在此。

不过,只要您站的对,身体很快就会有感觉!大家可以从戴氏混元固根培桩上感受一下,站桩后才知道——越站越舒服,站完后,浑身毛孔微张,那种热感,很是舒服。

内部脏腑,得到适当的运动,身体有说不出的轻快。

九窍也因锻炼有方,各自功能会逐渐加强!——“原来身体很聪明,它自己会说话”大约就是说这个!(二)在站戴氏心意混元桩时,其中,一个必要的,而且是常规的要求——目视前方一点。

红砂手---混元桩

红砂手---混元桩

红砂手---混元桩站桩:迅速提升体能的捷径!最简单的可以练习站桩,这是最快、最有效、最无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而且“最省钱”的强健体魄的好方法!唯一的要求就是:坚持!注:站桩时以脚底涌泉穴感应吸收大地精华,前脚掌着地,后脚跟保持似抬非抬的状态,想象脚跟下踩着蚂蚁,既不能踩死,又不能放跑它!呵呵,有点玄哈。

以下是我总结的简单扼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共修。

挑选适合你的方法,坚持,就是胜利!~~~~~~~~~~~~~~养生桩七要:每天坚持半小时~~~~~~~~~~~~~~一)预备式:两脚并立,全身放松。

二)两脚平行开步,同肩宽,以足底涌泉穴感应、吸收大地精华;重心在脚掌、脚跟互换,身体前后微摆,似在水中飘浮。

三)膝微屈、内扣,似夹一缸;松腰沉胯,含胸拔背,头顶悬。

四)舌抵上颚: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汇至丹田。

五)双眼微合,内视。

六)腹式呼吸:徐徐吸气,入腹,腹挺出(不要扩胸),正常呼气。

七)两手环抱胸前,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远不过尺,近不贴身,手指自然分开、支撑;两肩松沉;坠肘、外撑。

~~~~~~~~~~~~~~~~养生桩(仰卧式):每天坚持半小时~~~~~~~~~~~~~~~~1、仰卧,右手下左手上叠放丹田。

2、舌抵上颚: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汇至丹田。

(这个很重要,时刻都可以保持,蓄积肾精!!)3、双眼微合,内视。

4、腹式呼吸:徐徐吸气,入腹,腹挺出(不要扩胸),正常呼气。

5、轻微扣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扣动)。

养生桩七要:一)预备式:两脚并立,全身放松。

二)两脚平行开步,同肩宽,涌泉穴感应、吸收大地精华。

三)膝微屈、内扣,似夹一缸;松腰沉胯,含胸拔背,头顶悬。

四)舌抵上颚: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汇至丹田。

五)双眼微合,内视。

六)腹式呼吸:徐徐吸气,正常呼气。

七)两手环抱胸前,手指自然分开、支撑;两肩松沉;坠肘、外撑。

站桩,浑圆桩就够啦!

站桩,浑圆桩就够啦!

站桩,浑圆桩就够啦!道家修炼、道家绝学、打坐修行、站桩养生打坐站桩道家修炼 | 道家绝学站桩养生 | 打坐修行浑圆桩要点一、浑圆桩,也称混元桩、两仪桩,站姿简单,仅以养生而言,具体要求不多。

二、头部保持端正,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前方,目光远眺,也可将眼睛微闭。

意念空灵,不要想东想西。

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三、嘴唇微合,舌顶上颚。

用鼻子自然呼吸,气息尽量轻松、绵长。

四、肩部放松,两臂放松,五指舒张,整体感觉是怀抱一颗参天大树的树干,或一个巨大的气球。

五、双膝微曲,高低因人而异,适度即可。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避免站外八字或内八字。

六、中心平均放在双脚,脊椎中直,头顶与“会阴”相对,屁股不能向外翻翘。

浑圆桩视频演示浑圆桩详解浑元桩,一作“浑圆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

其档步成二字马步,或作八字马步。

详细方法如下: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

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

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度角左右的“半桩”。

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虚,全足踏实。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裆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立身安舒(图一)。

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

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上提,环抱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

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

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

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

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

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

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中正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意识。

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的要实。

两腋虚,则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

混元桩动作要领

混元桩动作要领

混元桩动作要领混元桩动作要领站桩之初以轻松愉快为度,站起来费力、腿酸是正常的,不过告诉你行功的意念与假借,不用多久你就会轻松愉快,而且能够体会到劲力的存在,通常的内家拳手所说的“摸到劲”了,这样你就开始入门了。

我先说说基础的简单动作要领与意念假借:首先是放松精神,动作轻盈,两脚略比肩宽一点,微向下蹲。

蹋腰(指盆腔骨向前顶,从而达到腰椎向后凸的脊柱直),胸向后含空(胸后靠,两肩峰就自然向前争了,呼吸才能畅通)下颌骨与颈之间象夹了一个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从而达到颈椎向后凸的直)。

两手向前环抱于胸前,掌心向内,中指相对,掌高与颈平,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达到上面的动作后,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放松,一是数吸,二是沐浴,三是听风吹,四是阳光浴等等,以达到轻松愉快为度。

站的时间略久一点,就会出现手累、腿酸、腰胀,胸闷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反映。

这时我要告诉一些假借之法,你的这些现象就会减轻,久之就会消失,而延长站桩的时间与收到好的效果。

累一点后,你的动作不要变,如果自己发现变了,就得马上纠正,这是关键,此时你可以意想一条绳子从天上吊下来,系在自己的头顶,自己的体重由这条绳子担着,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感,从而轻松许多。

然后意想嘴里叼着一条绳子,一头系在左手腕上,一头系在右手腕上,由嘴叼之法,而减轻手的重量,还可意想身前是一个扶手,两支手放在扶手上休息,这样手就不会累了。

再意念自己坐在一个凳子上休息,坐法只能挂角(也就是屁股占在凳子的一个角上,借一点力休息,这样腿就不会酸了。

当然一次站柱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些意念,不过在站桩过程中,想到一点,就做一点,久之就能全面做到了,从而轻松愉快地站桩。

这只是站桩的意念假借,以此来减轻累软,不然身体就会僵紧,而没有收到应得的效果。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在上面的基础上的练功初级意念。

心平气和,保持桩形后,就可以开始自然的鼓荡与悠起来。

悠起来是关键,不然就没有好的收宜。

此时意想怀中抱了一个很大的气球,这个气球它是一个圆形的,帖着你的整个身体及两个手臂,人的身体也随之成为弧形,双手抱着它,但不可太用力抱了,因为抱力太大,它的外形就会瘪,但也不可太小了,因为用力过小气球就会掉下来。

混元桩该怎么站-独立守神话站桩(3)

混元桩该怎么站-独立守神话站桩(3)

混元桩该怎么站-独立守神话站桩(3)混元桩就是混元桩,从形上说,在任何拳术中的站法基本是一致的,无外乎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正前方,双膝微曲,双手环抱于身体正前方。

这就是基本形。

混元即万物初开之前,万物混沌之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无极,二便是太极,三即是世间万物百态!混元桩大的原则就是松静自然!下面是我整理的且已请朋友过目的具体功法要求。

1:头直目正下巴微含,使颈椎平直,如同头悬梁,眼睛平视前方,姿势调整好之后也可微闭,站好后脖子会有被拘束的僵直的感觉,要控制好感觉不要太明显,否则不利于放松。

2:舌顶上颚,个人认为任督二脉由此分,就应由此衔接为气血搭桥,古称“搭鹊桥”,片刻后口内生津。

“嘴在闭合的状态下舌尖是自然顶在上颚,利于气血运行。

3:含胸拔背两肩窝微微前合,想象怀抱大球,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成上虚下实之势。

切勿用意过重,感觉胸腹呼吸顺畅即可。

4:松胯圆裆双脚站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

想象自己坐在高凳子上。

膝盖微曲(切勿太过)臀部下坐。

大腿由前往后翻,不要直接往左右撑,小腿由后往前合,膝盖有内裹之意,控制住双脚内侧不要掀起。

就像坐在马背上,自然圆裆,中正舒适即可。

腿不要蹲太低,初学者微蹲即可。

5:尾闾上勾尾骨往上勾起,想象尾骨尖与鼻尖是垂直上下,会阴与百会垂直,此时颈椎与尾椎成对拉状,命门自然后凸。

初学做这个动作最容易挺胯,上身的力量也会压伤膝盖,一定要在坐胯的前提下适当上勾。

6:沉肩坠肘两臂以百会为圆心撑圆,虎口微张,掌心与乳心相对,肩部肌肉韧带下沉,肘尖下坠,一般人此时肩肘手会有拉伸涨麻感。

7:涌泉要虚这个最简单,五趾微微抓地即可。

松胯圆裆时若有后仰的感觉,涌泉空起来就消失了。

初学以20—40分钟为宜,前五分钟调整姿势,后5-15分钟大腿会很累甚至发抖,这时不要放弃,之后会有腿消失的感觉,哪个部位累就想办法放松哪,呼吸要自然匀长,身体会随着呼吸像气球一样一张一缩,整个身体就像泡在水里。

浑圆桩的四个阶段三层功夫

浑圆桩的四个阶段三层功夫

浑圆桩的四个阶段三层功夫【摘⾃王安平《修真⼼语》】浑圆桩功的整个锻炼过程⼤致分为四个阶段、三层功夫。

第⼀个阶段为初步实践阶段,也叫感性认识阶段。

由于⼈们习惯于肢体运动,如跑跳、⼴播操、社会流⾏拳术等位移运动,不习惯于位静运动,所以,对站桩常感到别扭不适。

如肢体酸困劳累,⼼急思动,难以安⼼,或头脑晕昏、⼼跳加快;或过分追求“⿇、热、胀”反应,反致肌⾁紧张、僵硬;或因憋⽓、提⽓、收腹等,引起呼吸短促、胸闷、胸疼、⼼律不齐、⾎压波动等等。

须知本阶段的功感是⽐较弱的,功感反应常出现于局部或呈不平衡状态,也可能会有肌⾁跳抖、⽪下蚁⾏、凉冷、发痒等反应。

对上述种种不适,若持怀疑态度⽽停⽌练功,则很难有收效。

第⼆个阶段为桩功⼊门阶段,也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

在此阶段,由于练功者坚持,开始习惯于站桩了,最初的种种不适也消失了。

本阶段的功感反应⽐较强烈,且发展到了整体,呈平衡性,还会出现周⾝暖流感,使⼈产⽣轻松愉快、欢欣⿎舞之感。

有些练功者在暗处可看到双⼿、⾯部出现微光。

站桩后稍作活动,可听到⾻节作响,双⼿之间出现既吸引⼜排斥的现象,能够发放外⽓。

练功者感到头脑清晰、⼼情舒畅、消化⼒强、⼊睡快捷、机体灵敏性⾼、持久⼒强、步履轻快稳健、耐热、耐寒。

患者在本阶段的各种病灶反应明显缓解,有的消失,获得痊愈。

“⽓⾎上头”。

桩功进⼊本阶段,周⾝都有明显的⽓⾎运⾏感。

练功者虽然主观上不让⽓⾎(“⿇、热、胀”)上⾏头部,但客观上必然会“⽓⾎上头”。

“⽓⾎上头”后,有⼈⽆不适反应,有⼈却感到不舒适,严重者甚⾄头部疼痛、晕昏、恶⼼、眼冒⾦花、⾎压波动,反应严重时可以暂停练功。

对这种反应的出现,⾸先不必介意,多则⼗天,少则三五天即可消失,恢复常态。

其次,不管原来取何姿势,出现反应后,均应变成双⼿掌⼼向下的“伏按式”,并意念:“双腿如⼊地,双脚如⽣根”,或是“细⾬淋下”,引导⽓⾎从头下⾏。

其三,多练动功“鹤⾏步”,意念“脚下如趟⽔”。

练拳先站桩,一文带你学会太极混元桩

练拳先站桩,一文带你学会太极混元桩

练拳先站桩,一文带你学会太极混元桩无极之后,便是太极。

而此时的太极虽然已孕阴阳,但尚未分出,仍处于混元一气的状态,仍然是混元为一的统一体。

今循此原理,炼此太极混元桩,顾名思义,这一桩功主要修炼混元一气,即修阴阳中和之气。

今天,小编就为您分享太极混元桩的战站法。

一、站桩姿势1、平行站立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而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特别要注意两脚与肩同宽,以便脚掌的涌泉穴与肩部的肩井穴上下相互对应,使涌泉穴的“泉眼”与肩井穴的“井眼上下流通交感,使人体气血上下畅通,这是站混元桩的基础。

2、稳坐高凳接着腰胯微微向下松沉,带动双膝微屈,臀部微微下去,宛如坐在高凳子上,叫做“稳坐高凳”。

此时须提顶吊裆,颈项松正,躯干中正,尤其要注意尾闾下坠,臀部内敛,膝尖不超过脚尖,做到“前后不过”,即身前双膝不能超过脚尖,背后臀部不能超过脚跟,应与脚跟上下一线。

3、环抱圆球随即两臂松松提起,高不过肩,低不过脐,肘不过膝,肩不过胯;两手旋腕翻掌,两掌劳宫穴遥遥相对,手指松展;手臂半圆,两臂环抱于胸前,宛如抱了个大气球,形成一个人体混元气场。

4、五官自然下颏微敛(不要低头),意念鼻尖与肚脐相对(便于任督两脉流通),脸含微笑,自然闭嘴,牙齿合拢,舌抵上腭,双目垂帘,似闭非闭,神光内视肚脐眼,抱元守一。

5、心静体松此功的松静法,也是“其机在目”。

先让眼皮松弛下来,继则面部肌肉放松,连带大脑皮层放松。

大脑一松,就能促使心神入静;心一静,又能促使引导全身关节逐节松开,连肌肉也随之放松。

周身的松静,宛似打开了闸门,使内气畅流无阻,逐步迈向“气圆、劲圆、神亦圆”的浑元一气的境界。

二、站桩要领做到上述五点后,浑元桩的站桩姿势就告站成,意念上可分三个层次:1、少意起初呼吸自然,与平时一样。

不必多用意念,只要意守脐轮就行,其他不用去管。

这是初始阶段。

2、用意就是用意念引导炼气。

这里可以用意念诱导产生“热、麻、胀”的功能态感觉。

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

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

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太极桩功是太极拳基本功,也是每个习武之人必修的功夫,我们今天学习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

初学太极拳要从太极桩功开始,经常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下面一起练习一下吧!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浑圆桩是一种内劲能量入门的基本桩法,健身和益智的效果非常明显,经常练习能提高身体稳定性。

它也是使身体快速松柔下来的重要方法。

其姿式以半蹲马步式为最好,也可以“趟步平走”式,站、坐、卧式均可。

到后来,任何一种姿式都可成为内功的练习姿式,稍一感知,人体各部就能处于重力下沉状态!但以最自由、最得体、最放松、最舒适、最清灵、没有任何做作的姿式为最妙——半蹲马步站式为最妙!内劲能量的修炼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同时也是“内气”转换为内劲的过程。

随着练功的深入,功力的增加,而出现肩沉、坠肘、气实丹田、四肢沉重等内功现象,并且经络、神经末梢、筋皮细胞得到清灵激活。

后来出现筋骨柔化、腰腹壮实、内劲能量波动一致等内功浑圆现象。

下面以半蹲马步站式为主要姿式介绍如下。

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桩功虽然非常枯燥乏味,但是能锻炼强壮的体格。

头正,面部微笑,眼平视略向下微含,两耳清静细听,沉肩,坠肘,含胸,拨背,实腹,腋空,裆圆,两脚相距一肩,脚趾稍扣,脚心稍空,坐胯,半蹲,鼻膝成一线,两手平抬,离身约一尺,两腕放松自然下落,十指微张。

全身无一不处于最佳的放松自由状态,保持最大面积的接触和体察空气,使全身每一个皮肤细胞处在清灵松活柔化的状态下,达到无一丝干扰。

这种状态既可以培养内气又可以合成劲态能量,而使皮肉细胞圆实而富有弹性。

趟步平走式,上身所持姿式基本上与半蹲站式相同,不同的是,趟步行走时,两脚稍张开成“八”字步,身体略直一点,缓慢而行,外形如同鸭子走路,其速度以不破坏“灵静松活”为度,愈慢愈好!相当于边走路边练功。

调息采用自然呼吸法,不作任何强求,以至于随它去,有时似乎忘掉呼吸。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习功夫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一根适合自己身高的桩子。

然后,站在桩子旁边,双手放在腰间,双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

接着,抬起一只脚,脚尖向上,缓慢地放在桩子上,使整个体重都落在脚上。

然后,轻轻地抬起另一只脚,脚尖也向上,慢慢地放在另一侧的桩子上。

这就是混元桩站桩的基本动作。

练习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双腿要稍微弯曲,以便更好地抵抗外力。

同时,练习者要保持呼吸平稳,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受。

通过长期的练习,混元桩站桩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还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此外,混元桩站桩还可以帮助练习者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总之,混元桩站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夫练习方法,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 1 -。

浑圆桩练法详解

浑圆桩练法详解

浑圆桩练法详解不想只练桩功而想系统学习形意拳,就应该先站好无极桩然后练习浑圆桩和三体式。

浑圆桩一、起式两脚平行站立,双足等同或略宽于肩,足趾似微抓地面,身体略微后靠,命门稍微突出,周身含蓄,含胸拔背,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肚脐处,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相距20公分左右,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微加用力,肩部尽量放松,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并有前顶之意,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重心应在整个脚掌的前半部(在脚掌的前三分之二处),后脚跟有抬起之意(似抬不抬),身体靠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之感觉,保持住那个感觉,整个上半身,包括手、臂、胸腹要有紧贴一个大球的感觉。

下颚微内收如夹一个乒乓球,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

口似张似闭面带微笑,以鼻自然呼吸。

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可意念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保持似有似无之间,十个手指间也要有各夹一只香烟的感觉,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身上肌肉也不要用力,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臂环抱,用意撑三抱七,所谓撑三抱七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

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力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

一般站桩不到十天双臂就会有感觉,此时可意念头顶有物下按,而头部要有上顶之意,而臀部有下坐之意,缩肛溜臀,尾闾要有前裹之意(目的是为了尽力拉直脊柱的S弯),膝关节意念前顶而脚趾有下抓之意,胯要里合后挣与双膝形成前后挣力,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下颌、腋下、肘部、双大腿内都要有夹一个气球的感觉,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即有了气感后,就可逐渐转入技击桩三体式的练习。

道家混元桩

道家混元桩

道家混元桩
道家混元桩,浑圆桩,是现在最流行的道家养身桩功,《道德经》中老子说的抱元守一,说的就是它。

两手要像抱着一个球,或者大树,手臂内侧贴着大树,从技击的角度,可以练出整劲,框架力,从养身角度,可以内练精神气,外练筋骨皮,使气血流畅,笔者每天早晨站后,感觉神清气爽,非常舒服。

站姿:一般面南而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也可以双脚呈内八字,身体重心移至双脚外侧,脚趾抓地,沉肩坠肘。

顶头竖项,下颚微収,肩井穴松开,双肩松开;沉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舌微触上腭。

含胸拔背(不挺胸不凹胸即可,练拳就是练人,正大光明的),含胸是为了气贴于后背,便于力由脊发。

腹内松静气腾然,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站到入桩的时候,会感觉到腰髋于大腿的关节窝突然松开,腰髋的活动范围增大,且有向下,向后的沉坠感,则上下相通焉,便于合住周身之劲。

呼吸:自然呼吸,匀深细长,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凹下,腹式呼吸,可以让肺的底部产生扩展血管的激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堵塞。

避免高血压,心脏病等成年病,同时匀深细长的呼吸有规律的按摩神经末梢,更有利于大脑皮层入静。

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意守丹田,(就是小腹处,意守就是关注,
意念不要浓,似有似无),丹田发热后,会有内动,全身气血旺盛,经络畅通,手脚发热。

收功:舌内生津,咽下。

两手重叠如图,按摩小腹,顺时针,逆时针都可,24下,49下都行,可以强肾,哈哈。

两手摩擦至发热,中指贴鼻外侧由上向下面部按摩,可以使面部气血畅通,皮肤好。

然后也可以用手指头,指肚像梳子一样梳头,从前往后,可以对白发,脱发有一定效果。

太极浑圆桩(浑元桩、松静桩)站桩要领

太极浑圆桩(浑元桩、松静桩)站桩要领

太极浑圆桩(浑元桩、松静桩)站桩要领百练不如一站,要学功夫先站三年桩。

这些充分说明了站桩的重要性。

站桩不但是传统武术的基础,也是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真正做到由内而外,运转周天。

我至少和四位师傅学过站桩,其中有一位是函授,北京的刘永文老师,其余几位老师均是面授。

坚持站桩2、3年,最久一次一口气站了2个小时。

几位老师的方法大多数是相同的,少数有冲突,根据我的理解,去芜存青,记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初学入门:松而不懈:松是指肉放松,骨架中正,特别是脊髓骨的向上拉伸,撑起人体,也就是立身中正;懈是指脊椎骨不直弯曲了,也称不正。

站桩越松越好,但是前提是不能懈。

练境界不练力:成年人练站桩,通常是为了养生保健,修身养性。

在练习的时候,主要练气血通畅,周身轻松,境界提升。

故在练习的时候要注重理解和领悟站桩要领,不要执着于练力气,那还不如去健身房。

桩拳一理:站桩的要领就是打拳的要领,在练习时要注重把站桩和行拳结合起来领悟理解。

桩是行拳的基础,拳是桩的应用。

把行拳的动作拆开,每个动作都是一个桩,行拳就是一个桩接一个桩。

行拳的要领都在桩里面。

据说发明站桩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练习打拳的核心要领分离出来,放在站桩中加强练习。

五分思想(五阴五阳思想、阴阳辩证思想,中庸思想):用尽全力是十分(到最极限的位置),五分为其中一半,此时是力量相对较大(也可随时发力到最大),身体相对灵活(也可随时转为最灵活状态),综合状态最优的时机。

用力不紧不松;手形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手臂最直伸到九分,不直不曲;膝盖不弯不直,刚好劲沉足底;动作柔和但连贯,随时准备着发力和往回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依据五分思想,五指抓地也是微微抓地,不要抓得太用力,也不能不抓。

头部:虚灵顶劲:就是你督脉靠头顶处(大概在后脑勺中部,和脖子上端相接的地方)练通以后,气血到头部很顺畅,脖子很直,精神向上时,头部百汇穴(大概在头顶中部)好像有一根线向上牵起,让整个头部微微向上。

大成拳浑圆桩(医学桩)——初学入门(附多图浑圆桩)

大成拳浑圆桩(医学桩)——初学入门(附多图浑圆桩)

大成拳浑圆桩(医学桩)——初学入门(附多图浑圆桩)王芗斋先生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练功照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太极拳】【八卦掌】等众家武术门派之长所创立。

大成拳“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大成拳更广泛采集养生术之精华,发展出养生体疗健身法——大成拳养生桩。

王芗斋先生宗师王芗斋先生打破武林门派之分,将拳道不传之秘公诸天下,光大武德;更将养生健身之术普及民间强身治病,造福民众。

王芗斋先生衣钵弟子:姚宗勋先生姚宗勋先生浑圆桩姚宗勋先生,著名的武术家。

自幼爱好武术。

二十岁时投入意拳创始人王芗斋门下。

四十年代初期,宗勋先生尚在大学肄业期间就名重京华,被王芗斋先生题诗赐名“继芗”,意即托付衣钵。

1984年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意拳研究会”。

姚先生出任会长,并被聘为北京市武协顾问,为意拳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王芗斋先生关门弟子、大成拳中兴之王:王选杰先生教学理念:遵循宗师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精神,严谨传承大成拳功夫内涵,真诚传授大成拳真功夫,积极发扬振拔中华尚武自强精神!拳学表现形式繁多,为保持拳学功夫核心本质,不断深入体会功夫内涵,涵养武德,修养身心,识破表象,坚守根本,为大成拳功夫传真,并积极致力于养生保健事业,为民添福増寿。

王选杰先生王选杰先生为了传承大成拳功夫,并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王选杰先生晚年隐逸家中,除了继续研究拳理和养生术之外,著书立说,而且广收门徒。

在他的众多弟子中,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而且还有来自英国、日本等国际友人和港澳地区的同胞。

通过王选杰先生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中华武苑中的这枝奇葩——大成拳,得以重放异彩,并发扬光大。

大成拳浑圆桩(简单易学)浑圆桩又名:养生桩、浑元桩、撑抱桩、混元桩、健身桩、体疗桩、医学桩等等。

王选杰先生浑圆桩一、浑圆桩姿势1.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2. 两脚分立与肩同宽;3. 两手轻松上抬环抱胸前;4. 两膝微屈,十指自然撑开;5. 全身放松,两眼向远方平视;6. 头有上顶之意;7. 背有后靠之意;8. 两手有抱球之意;9. 两脚有下踩之意;10.初学者练此桩先以10-30分钟为限,逐渐增加时间,尽量多体会;11.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尽力而为。

浑圆桩站桩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浑圆桩站桩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浑圆桩站桩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展开全文站桩的功法有很多,但是原理基本相同,今天我推荐大家站的这个桩叫“浑圆桩”,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能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简单易行。

脚:双脚平行,双膝微曲,呈似坐非坐状态。

高低因人而异,适度即可。

不管怎么站,膝盖不过足尖,不然你老了的时候膝盖会出问题。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避免站外八字或内八字。

头:要正,舌抵上颚。

嘴唇微合,用鼻子自然呼吸,气息尽量轻松、绵长。

百会上领,下颏微收。

头顶的百会穴和会阴部的会阴穴要垂成一根轴,而且始终保持在一根轴上。

眼睛:一定要平视,有一个盯着前方某一点看,但是不要把这个神透出去,就是看到什么不往心里装,不要让外物分神。

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

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

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

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的运行受阻。

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背部要领:含胸拔背/背要直/要挺。

人的脊柱呈S形,经筋也成S 形,尽量拉伸直了,将力量从臀部贯通道脖子及后脑。

不知道什么叫直的,贴墙站感受一下。

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

胸部微含,把背拉直。

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

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

如果身体太差,不能练这种蹲式的站桩,也可以练站式站桩。

具体要求:直接站在那里不懂,浑身放松,尤其是腰间,上身不偏不倚,正好坐在腰中。

保持姿势不懂,是一动不动,连脚趾都不要动一下,时间久了就会经静极生动,静极生热,只要静定不动,你会感觉到下肢发热。

混元桩站桩要领掌握站桩怎样站才舒服?

混元桩站桩要领掌握站桩怎样站才舒服?

混元桩站桩要领掌握站桩怎样站才舒服?混元桩要领一:要求虚领顶劲所谓顶劲,就是头颅的后半部分向上顶,但是脖子又不能向上用力的拔,贵在一个虚字。

如何才能做到虚?就是让颈椎微微放松,向上拉伸即可,不可过于用力,一旦用力过度,就会使人头晕目眩,不但不能练功,反而有害健康!正确的体会是,头颅好像悬挂在空中一样,因此虚领顶劲又称为“头顶悬”。

太极拳是一种对称统一的运动,长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在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统一关系,但是两者又互相矛盾。

混元桩要领二:就是尾闾下坠尾骨由五块尾椎联合在一起构成,一般人这五块骨头不能动,但是练功者用意念放松这五块骨头,使之向下拉伸,时间久了就可以松动了。

这样于由头部向上拉伸,尾骨向下拉伸,自然中间的腰椎、胸椎都得到拉伸,从而减轻了椎骨之间的压力,可以缓解和治疗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许多疾病。

混元桩要领三:松胯、屈膝、圆裆松垮,就是要求臀部下坐,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

屈膝,就是膝部弯曲,但是不要太过,配合坐胯让人感觉中正安适即可。

圆裆,就是要求大腿根部内侧向外撑开,同时膝部向内收,自然裆部就圆了,感觉就像骑马的时候,双腿夹住马背那样的意思。

混元桩要领四:要求双脚用脚后跟和脚趾抓地脚心涌泉穴要虚,这个好理解,就不多加解释了。

混元桩要领五:双臂合抱于胸前双臂自然弯曲,肘部下垂,手略高于肘,双手手掌相对合抱,如抱住一个西瓜一样。

要求肩部放松。

混元桩要领六:含胸所谓含胸是和挺胸相对的,只要不挺胸就算含胸了。

具体要求是,下颌微微内收,双肩微微前卷,感觉自胸部到腹部气很顺畅即可。

只要做到含胸,就会感觉小腹微微发胀,这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

记住,不可憋气让小腹变大,强行气沉丹田,那样会出问题的。

双脚站立时距离与肩部等宽,略宽一点也可以。

练混元桩功的注意事项1.练拳之前,必须先做暖身运动2.练拳之前,必须宁神养气,吐浊纳清3.练拳之时必须沉肩垂肘,松腰坐胯4.练拳之时必须默记其方位5.练拳之时脚步不可过高,务必贴地而进6.练拳之时必须严守法度,快慢自然混元桩是气力兼修的一个好功法,既可以打通经络,使人很快得气,治疗多种疾病,又可以增长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上蚊子影响的问题,可以事先购买:“六神花露水”、“宝贝金水”,将其擦在肢体上,可以起到防蚊、驱蚊的作用。
晚上有失眠现相的功友,通过一段时间站桩就能够解决,练功初期最好加练静坐来辅助解决此问题,在站桩完成后,休息片刻,再全身心放松的静坐半小时,晚上就较易入睡。站桩功法完全能够起到治病健身作用,很多人通过练站桩,治愈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并写下了可以供大家学习借鉴的心得体会。所以练站桩功,只要做到坚持不懈,就肯定能收到非常大的效果。
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注:土行孙桩式中双手位置比较高,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为,难度比较大,初学者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
站桩大体可有以下几种反应:
1.酸痛感:站桩开始的前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身体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桩初期疤痕处有时会发生针刺样瞬间疼痛。有人病灶部位会出现反应。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是好现象,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二、站桩: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 ,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势要点如下:
脊柱正直,是气机发动的关键,此点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
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下肢膝盖微曲即可。
在站桩初期,重点是:放松,放松自然就能够入静,采取舒服适度为原则,不要超量,循序渐进,刚开始练功时可以考虑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练功带来的枯燥和烦燥。随着以后练功的深入,应该慢慢放弃听音乐看电视,专心练功。
站桩的要旨:用于养生治病,站桩时不要过于劳累,站桩要做到“在锻炼中休息,在休息中锻炼”、“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义,具体请参阅《站桩漫谈》。
通过站桩功治疗身体的疾病,首先要做好几点:一、有信心。坚信通过坚持练习站桩功能够彻底的治愈身体的各种疾病,很多人通过站桩都把身体练好了,相信别人能做到,自己肯定也能做到。二、有决心。在练功中要力排各种困难,坚定不移的练下去。三、有恒心。做到天天站桩,坚持不懈的练,持之以恒,终有一天能够战胜疾病。在练功方面要苦练、巧练,采取分而置之的方法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与耐受能力(参看《怎样延长站桩时间》)。
2.麻胀感:站桩时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掌,有人的手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你就是腿出现这种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一种表现。
3.温热感:最明显的部位是手脚。随站桩时间增长,全身都会产生温热感。
功法内容:身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完全可以通过看书自学。先将《混元桩入门》全文看完, 最简单的也是最高深的,“大道至简,大法至易”,只要你按照《混元桩入门》的要求练习就完全足够了。
功法的方法:采取循序渐进方法,开始练站桩,从5分钟站起,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每星期增加5分钟(也可超跃式的增加),初期以不太累为原则,慢慢的增加时间,做到时间少次数多,每天坚持2次—4次。恒心与毅力是站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练站桩功要做到持之以恒,天天站桩不落桩,即使再忙再累,也不能不练,只能少练,而绝对不能停练。在关键时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站桩--混元桩入门
一、起式: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站得掌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二肩与脚掌心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从思想上做好练功的准备,二是体会气血的运行,从而进入持桩状态。
6.舒畅感:站桩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练功时,如醉如痴;练功后,轻松愉快。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越来越显著。
站桩功是易懂、易学、易得气,不出偏差,既是动功又是静功,动静兼练的功法,能够激发内气,培育元神,功法简便易行,在治病健身方面有着殊胜的效果,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身体所患的各种病症均能自愈,气感日益增强,精力会越来越充沛。
4.振颤感:站桩稳定的姿势,需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
5.不同感:站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自己却主观认为一般高,或肢体一侧发麻、发胀、疼痛发热,而另一侧无此感觉。原因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