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01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

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

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
(081901)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2)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3)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学位论文应有成果创新,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当在各学科认定的刊物上发表不少于5篇论文,其中:重点中外文刊物(A级)(不包括增刊)上发表2篇或被国际检索(SCI,EI,ISTP)的论文2篇(第一作者至少1篇);在普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B级) (第一作者至少2篇)。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岩体力学与工程
3、开采沉陷控制与环境保护
4、采矿信息技术
5、现代采矿技术。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开采的加速,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对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基础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一、培养目标导向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当以应用型、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化为主导。

培养目标应当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外,注重实际操作、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二、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改革需根据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工程技术需求,修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教学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配比,设计针对性强的课程,增加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素养。

三、优化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优化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设备,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室环境和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四、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导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导师队伍的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导师团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培养资源。

五、推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推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的实践活动,增加研究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提高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研究生的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和善于创新的品质。

六、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6. 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优秀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 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7. 专业认证与评估:参与相关专业认证和评估,如国家级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等,提 高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建设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深地国家战略下采矿工程专的人才支持。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需要结合深地国家战略的 特点和需求,以培养适应深地采矿工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设与实践的 方向和措施:
1. 课程设置优化:根据深地采矿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相关专 业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加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采矿实习、实训和工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 身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3. 产学研结合: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 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和指导。
5. 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 深地采矿工程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
面向深地国家战略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国家级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国家级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专业负责人:南华一、专业简介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专业以“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为指导方针,是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主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对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掌握煤和非煤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煤矿设计、生产、管理、监察和科研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工程实践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井安全技术、矿山安全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满足采矿工程领域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及管理知识;(2)掌握煤与非煤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采矿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研究,以获得有效结论;(3)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4)掌握矿山地质学、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安全管理、采矿学等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能够针对采矿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能够基于采矿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了解国家有关采矿工程专业设计、生产、安全、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10)能够就采矿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相关学科环境中应用;(12)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趋势的变化,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

本文将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念,提出一些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设想,旨在推动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朝着更加优质、丰富和前沿的方向发展。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当前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设置较为滞后,不能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我们可以借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想,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优化调整。

一方面,可以加强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如矿床地质学、资源开发工程学等,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还可以增设一些与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关的研究生选修课程,如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念,推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方面,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或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加强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导师队伍的建设在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打造优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我们可以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

通过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

还可以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的分享和资源的整合,提高导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实践基地的建设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实践基地作为支撑,以提供学生实践环节的机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目录1、培养标准2、培养方案3、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培养标准本着面向矿业未来和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扎实的工科基础理论知识与固体矿床开采(重点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采矿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达到本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一、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具有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丰富人文和社会知识1.1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物理、化学、测试与试验等。

1.2 工程基础:掌握采矿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包括力学理论,电工电子学,工程机械与制图,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3 人文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环境等人文和社会学知识。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坚实的采矿工程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和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1采矿工程基础(1)掌握坚实的采矿工程基础理论:包括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岩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塑性力学等基本理论;(2)掌握与采矿工程基础理论相关的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3)掌握矿山开采设计原理和方法。

2.2采矿工程原理与技术(1)掌握采矿工程原理与技术:包括采矿学(含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及特殊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机械、矿井通风、供排水系统、充填技术和凿岩爆破等。

采矿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工程学科之一,是工程技术学科中与地球资源开采、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等领域相关的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有关矿山及其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矿山安全等方面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1、掌握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具备从事采矿工程研究和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软实力和专业技能;3、具备从事采矿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三、培养要求1、掌握采矿工程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基本功,能够独立进行采矿工程科研工作;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工程项目中进行合作与交流;4、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培养计划1、学术课程(1)硕博连读期间,按照课程设置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选修课程,共计不少于36学分;(2)博士阶段学习专业前沿课程、研究方法、矿山工程及环境保护等6学分;(3)学术研究、学术论文提高课程7学分。

2、科研实训(1)开展科研训练,包括学习科研方法、文献检索、学术写作及实验技能等;(2)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进行实际研究和工程实践。

3、学术论文(1)每年至少发表1篇SCI期刊论文或EI学术论文;(2)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提交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提高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4、学术活动(1)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2)参加学术竞赛、学术论坛等科研活动,提高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

五、实习实习(1)到大型矿山企业、地质勘探单位、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国内外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工程技术;(2)参与专业实践和工程项目,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六、研究生招生1、招收采矿工程(可利用地下资源)相关专业本科生,其中包括生产、制造、建筑等方向的工科背景学生;2、硕士研究生学习两年,博士研究生学习三年;3、严格控制学生入学资格,择优录取学生,包括综合素质、专业背景、科研潜质和外语能力等。

采矿工程专业_卓越工程师_培养及效果分析

采矿工程专业_卓越工程师_培养及效果分析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Effects on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ZHAO Qi- feng1 ,WANG Yu- huai2 ,TIAN Duo1 ,LIU Yuan- yuan3
3. Safety Training Department,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101601,China)
Abstract: “Th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is a major measure to 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found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making tal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And made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effect evalua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se studies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Key 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矿业事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综合运用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从事矿山建设(露天、井下)、设计、施工、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国际型地矿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模式紫金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合作创办,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新型学院。

学院采用一校两地“双师型”的办学模式——“紫金模式”,该办学模式实质与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很高的吻合度。

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1年在基地及企业学习与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方法。

主要是第6学期和第8学期,共计1学年,参与企业项目的生产过程与工程管理,完成毕业设计。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院即开始组织学生与企业签约预就业,结合学生预就业情况,规划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原则上安排到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使之提早熟悉工作区的地质基础背景与矿床类型、形成机制、矿产开发、矿山建设、采矿选矿流程等技术环节,快速进入企业技术人才角色,缩短人才的见习期,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三、规模和学源每年面向全国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招收全日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60人,从2009级起该专业全部学生均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1.优化设计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工科基础的培养和提高数理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开设前沿性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组外语类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时,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对传统学科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除加强采矿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的学时外,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新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通过采矿认识实习、采矿生产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3个环节实现。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矿业事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综合运用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从事矿山建设(露天、井下)、设计、施工、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国际型地矿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模式紫金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合作创办,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新型学院。

学院采用一校两地“双师型”的办学模式——“紫金模式”,该办学模式实质与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很高的吻合度。

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1年在基地及企业学习与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方法。

主要是第6学期和第8学期,共计1学年,参与企业项目的生产过程与工程管理,完成毕业设计。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院即开始组织学生与企业签约预就业,结合学生预就业情况,规划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原则上安排到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使之提早熟悉工作区的地质基础背景与矿床类型、形成机制、矿产开发、矿山建设、采矿选矿流程等技术环节,快速进入企业技术人才角色,缩短人才的见习期,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三、规模和学源每年面向全国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招收全日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60人,从2009级起该专业全部学生均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1.优化设计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工科基础的培养和提高数理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开设前沿性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组外语类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时,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对传统学科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除加强采矿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的学时外,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新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通过采矿认识实习、采矿生产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3个环节实现。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矿业事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综合运用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从事矿山建设(露天、井下)、设计、施工、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国际型地矿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模式紫金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合作创办,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新型学院。

学院采用一校两地“双师型”的办学模式——“紫金模式”,该办学模式实质与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很高的吻合度。

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1年在基地及企业学习与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方法。

主要是第6学期和第8学期,共计1学年,参与企业项目的生产过程与工程管理,完成毕业设计。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院即开始组织学生与企业签约预就业,结合学生预就业情况,规划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原则上安排到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使之提早熟悉工作区的地质基础背景与矿床类型、形成机制、矿产开发、矿山建设、采矿选矿流程等技术环节,快速进入企业技术人才角色,缩短人才的见习期,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三、规模和学源每年面向全国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招收全日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60人,从2009级起该专业全部学生均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1.优化设计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工科基础的培养和提高数理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开设前沿性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组外语类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时,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对传统学科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除加强采矿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的学时外,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新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通过采矿认识实习、采矿生产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3个环节实现。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前言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矿山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矿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专业概况、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二、专业概况采矿工程专业是矿山类专业的一种,主要培养学生具备采矿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矿山开采、矿山设计、矿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在矿山公司、矿山设计院、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等单位从事矿山工程技术、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矿山开采、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胜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3.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在矿山工程技术、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能力和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四、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原理、地质学、地质工程学、矿山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课程矿山开采原理、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机械设备、矿山环境保护等。

(3)实践课程生产实习、工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对矿山工程、矿山设备、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3. 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在学术领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遵循科学,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和管理协调能力,掌握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固体矿床开采基本理论知识,能在固体矿床开采特别是煤矿开采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开采、通风、安全、监察、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5年内达到以下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2.能够胜任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开采、通风、安全、监察、管理等所从事的工作。

3.基本具备领导和协调团队工作的能力。

4.在所工作的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5.能够立足贵州、辐射全国、放眼世界。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管理、采矿、安全、机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能力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采矿工程所需要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掌握矿山地质、采矿、机电、通风、安全等有关的专业知识,了解采矿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采矿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采矿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分析采矿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数学、自然科学和采矿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设计解决采矿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

5.具有创新意识,具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的基本能力,对采矿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能设计和实施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6.掌握文献检索和现代信息获取能力,针对采矿复杂工程问题,能开发与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对采矿复杂工程问题能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7.了解与采矿工程问题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理解评价采矿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及工程实践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卓越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卓越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卓越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核心内容。

为适应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初步建立了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引言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实施,我国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采矿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2009年底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简称“卓越计划”),该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

1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采矿工程实验室规模小,使实验教学成为了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实验室硬软件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采矿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矿山安全方向)本科与研究生在岩石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压测试技术、采矿CAD、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课程的实验课,正常实验教学周期长、任务重,实验课时总数每年在400学时左右。

因为学生多,加之场地和设备有限,必须分组实验,导致总实验次数和实际学时数增多,基本上每天均有实验教学任务,甚至晚上和周末也会进行实验教学。

而采矿工程实验室仅有专职实验教师2名,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为科研做大量基础实验和研究工作。

实验课出现了少数学生干,多数学生看,抄写实验报告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随着本科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以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如今师生比已是1∶20,每年1名专业课教师要带近20人进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因此根本不能做到人均一题,而且为完成设计任务,很多老师都简化了设计题目,或只做专题而不做设计,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达不到设计课程的目标要求1.3采矿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在采矿专业的教学方面投入甚微,实验室,模型室以及实训楼的设备因更新太慢过于老化,有一部分设备因年久失修而被弃置。

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优选.)

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优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培养方案中南大学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1、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32、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53、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0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专业领域:采矿工程学制:3年(1+2)学位:工程博士一、培养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向国内外采矿工程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培养具有深厚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行业前瞻预判能力,深刻理解绿色和可持续内涵,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扎实采矿工程专业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采矿工程理论和技术,经过采矿工程师专业实践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更新与知识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和专有技术的能力,能负责完成重大工程项目的采矿工程专业领军人才。

二、培养模式(一)校企联合,按“1+2”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

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培养、企业挂职培养两部分,博士生在学校、企业挂职培养的时间(包括学位论文时间)累计分别为1年、2年。

第一阶段在学校上课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1月,第二阶段在企业时间为第二年2月—第四年1月,最后1学期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

(二)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程教育“双导师”制。

在培养过程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博士生在企业期间要与学校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有关专业工作情况及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工程教育人才标准接轨。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答辩前须修满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学位课6学分(超过学分可代替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实践和培养环节15学分(共计30学分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培养方案中南大学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1、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32、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53、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0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专业领域:采矿工程学制:3年(1+2)学位:工程博士一、培养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向国内外采矿工程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培养具有深厚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行业前瞻预判能力,深刻理解绿色和可持续内涵,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扎实采矿工程专业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采矿工程理论和技术,经过采矿工程师专业实践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更新与知识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和专有技术的能力,能负责完成重大工程项目的采矿工程专业领军人才。

二、培养模式(一)校企联合,按“1+2”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

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培养、企业挂职培养两部分,博士生在学校、企业挂职培养的时间(包括学位论文时间)累计分别为1年、2年。

第一阶段在学校上课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1月,第二阶段在企业时间为第二年2月—第四年1月,最后1学期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

(二)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程教育“双导师”制。

在培养过程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博士生在企业期间要与学校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有关专业工作情况及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工程教育人才标准接轨。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答辩前须修满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学位课6学分(超过学分可代替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实践和培养环节15学分(共计30学分以上)。

(二)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类别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

学位课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技术课的内容应覆盖一级学科。

除公共学位课外,在学位课中可按二级学科专业设置必选课。

学校允许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各学科专业可酌情确定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学分数。

各专业应根据课程要求、师资力量及培养基地等实际情况,安排4学分以上的课程在企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四、企业培养方案见“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五、学年考核与筛选在每年的6月份,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企业挂职培养情况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由学校和企业组织进行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对研究生进行筛选学籍考核,并作出同意继续攻读学位、或其他学籍异动处理。

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专业领域:采矿工程学制:3年(1+2)学位:工程博士一、培养目标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具有很强的工程素质(采矿工程设计、采矿生产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优秀的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采矿工程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采矿工程基础新理论的研究,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3年的学业、达到与本培养标准配套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博士学位;并可申请并获得采矿工程师技术资格。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工程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业前瞻预判能力,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绿色、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

全面系统掌握金属矿床开采中的技术、装备与基础理论,具备从事金属矿山资源开发和设计的一般性和专门的采矿工程技术知识,熟悉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应用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采矿工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坚实的采矿工程基本理论及采矿工程技术,熟悉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系统深入地掌握扎实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从事大型矿山开发、设计、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理论、技术、工艺、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集成能力,协调复杂矿山资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培养模式(一)校企联合,按“1+2”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

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培养、企业挂职培养两部分,博士生在学校、企业挂职培养的时间(包括学位论文时间)累计分别为1年、2年。

第一阶段在学校上课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1月,第二阶段在企业时间为第二年2月—第四年1月,最后1学期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

(二)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程教育“双导师”制。

在培养过程中由学校教师和矿山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博士生在企业期间要与学校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有关专业工作情况及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工程教育人才标准接轨。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答辩前须修满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学位课6学分(超过学分可代替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实践和培养环节15学分(共计30学分以上)。

(二)课程设置允许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安排4学分以上的课程在企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四、企业培养方案见“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五、学年考核与筛选在每年的6月份,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企业挂职培养情况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由学校和企业组织进行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对研究生进行筛选学籍考核,并作出同意继续攻读学位、或其他学籍异动处理。

六、资格考试课程学习达到要求后,博士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包括下述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及工作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发展潜力。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安排在第二年11月份。

第二次资格考试仍未通过的博士生应予退学。

七、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课题,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创新性,反映学位申请者综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研究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分别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50篇以上。

选题报告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年3月份在企业完成。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学校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企业存档,由学校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八、学位论文进展与考核在每年的5月初,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由二级单位布置,分科研所(系、教研室、科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九、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须在EI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论文方可申请授予博士学位。

十、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在专门技术上或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应用成果或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现代工程技术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技术开发工作和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要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观点必须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

十一、毕业标准和答辩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环节要求,方可申请毕业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企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博士(1+2)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课程名称:专业实践学时:96周地点: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江西铜业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云南铜业公司、湖南有色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等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大型骨干企业一、培养目的以企业挂职培养方式促使工程博士生完成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是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培养计划的特色实践课程。

企业挂职培养(含工程实习)的主要目的:⑴通过在不同部门和岗位进行工程实习,使工程博士生全面了解矿山的生产状况和关键技术,了解矿山的企业管理。

⑵系统了解并掌握所在矿山的生产流程、关键技术、工艺装备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所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