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与豪放词2015
(完整版)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
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
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
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
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文档资料
婉约派:
格律精严、风致醇雅、局于艳科。 豪放派:
纵横开合、开拓创新、豪不就律。
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 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 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 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 ,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 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 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 “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 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 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 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 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四、从语言上看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 则委婉含蓄。 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 直写胸臆。 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 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 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 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 逊于婉约派。
论婉约派与豪放派
豪放派
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 (两人齐名并称“苏辛”)
苏轼: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苏轼也自然 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 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作风格被 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杆长短句》 两人不同点在于: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其他代表作: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对比鉴赏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对比鉴赏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豪放词和婉约词这俩宝!你说这豪放词啊,就像那烈酒,一口下去,那股子豪气直冲脑门儿!那词句啊,气势磅礴得很,仿佛要把天地都给震一震。
你瞧那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哇塞,这是何等的气魄!就好像站在那滔滔大江边上,看着那江水奔腾不息,历史的英雄豪杰们在眼前一一闪过,那场面,简直震撼人心呐!这豪放词啊,就是这么直接,这么有力量,不拐弯抹角,不拖泥带水,直愣愣地就闯进你的心里,让你也跟着热血沸腾起来。
再看看婉约词,哎呀呀,那可真是像那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心田。
词句那叫一个细腻,一个柔情似水啊。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听听,这多有韵味儿!就好像在那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站在杨柳岸边,吹着那轻柔的风,看着那弯弯的月亮,心里头那点儿情思啊,就这么慢慢地荡漾开来。
婉约词就是这么能抓住你心里那最柔软的地方,让你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
豪放词像个大老爷们儿,大大咧咧,豪情万丈;婉约词就像个小家碧玉,温柔婉约,情意绵绵。
这俩家伙,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要是生活中只有豪放词,那岂不是整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累不累呀?可要是只有婉约词,那也太软绵绵了吧,一点劲儿都没有。
好比你去爬山,豪放词就是那一路大喊大叫,勇往直前的劲头;婉约词呢,则是你在半山腰看到一朵小花,那心里头涌起的一丝感动和温柔。
你说,这俩能少了谁?豪放词让人胸怀开阔,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事儿是过不去的坎儿;婉约词让人情感细腻,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咱读豪放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读婉约词的时候呢,又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变得特别感性。
反正啊,这豪放词和婉约词都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缺了谁都不行。
它们就像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才有意思嘛!咱得好好品味,好好欣赏,别辜负了老祖宗给咱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呀!这就是我对豪放词与婉约词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第六小组 梦之队
豪放派
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 (两人齐名并称“苏辛”)
苏轼: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苏轼也自然 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 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作风格被 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杆长短句》 两人不同点在于: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其他代表作: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 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 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 “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 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 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 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 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一、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二、苏轼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奠 基阶段 三、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顶峰阶段 四、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曲风,这是第四阶段延续阶段
豪放派词的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 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 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喜摄取军情国 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 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 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 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 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演示文稿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
第5页,共21页。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 《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 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 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
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 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 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
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 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 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 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 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 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 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 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
第8页,共21页。
简析:
这首词写登临所见而引起思乡怀人之情。 上片写登临所见的残秋景色,下片写登临所 感,抒游子思乡之情。景中寓情,储蓄表达 词人那种无所依托的孤寂。情景交融,启承 开合,极尽铺张之能事。应为柳词中名作之 一。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豪放派与婉约派对比PPT课件
.
5
•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针 对苏轼提出的“自是一家”说,李清照提 出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 认为词本是不同于诗歌的一种艺术形式, 如果不注重特殊的格律、音韵和音乐要求, 就会失去其独立性,沦为“句读不葺之 诗”,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
6
苏轼的“自是一家”
“自是一家“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与 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苏轼对词 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 的创作主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 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 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 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 向。其后,受其影响,李清照提出了“别是一家” 说。
.
1
•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 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 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 去。’公为之绝倒。”
.
2
一、从总体风格上看
•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豪放词侧重直抒 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合于 音乐,演唱个人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 舞;豪放词则须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 治国安邦之道等。
蕉、杨柳细雨。 •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
9
• 注意:
• 1、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作品,婉约词人也 会写豪放的作品。
• 2、豪放派与婉约派,只有风格的不同,没 有高下的区别。
• 沈去矜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 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 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 至也。”
婉约词、豪放词比较分析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比较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婉约派动人情,还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豪放派扣人心?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
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
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 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 目断四天垂。 目断四天垂。 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 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 不似少年时。 不似少年时。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 即婉转含蓄。 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 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 柔婉之美。 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 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谢谢❤赏 谢谢❤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浅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浅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词大略可分婉约与豪放。
然而这两大派别如何形成,各自有什么特点?讨论一下也很有必要。
我很孤陋,不知当代学界对此有没有专题的研究,我只根据我的理解“自定方圆”,讲错了请大家包涵并批评。
一、词的形成及豪放与婉约的分流中国的诗,最初都是歌。
《尚书。
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足以说明诗和歌的关系。
《诗经》都是用来演唱的,汉有乐府,唐有教坊。
总之,诗与歌,密不可分。
词从什么时候形成?有人说远在梁朝就有了,但不可确证。
应该是起源于唐正确。
唐教坊的乐师感到过于规整的五言七言的诗句难以尽情表达情感,于是,就在原诗的基础上予以增减字数,就形成了最初的长短句。
我见过一首据说是唐人改编的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一霎浥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
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如果此词确是唐教坊乐师改编,那么就可以推断,词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必拘泥于词来源于民间的陈说。
1899年,敦煌石室发现了一大批唐代珍宝,其中就有著名的《敦煌曲子词》,其年代作者皆不可确考,手法也还有些稚嫩,大多是民间的作品。
可见,唐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民间已经很流行了。
真正有年代可考并可信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渔歌子》,韦应物《调笑令》,白居易《忆江南》《长相思》,刘禹锡《忆江南》《潇湘神》等。
这些都是非常优美的真正的小词。
(传说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不予采信。
)词的成熟,是晚唐五代时的事。
五代人编了两本词集:一本是《尊前集》,我没见过原书,没有发言权,从略。
一本是《花间集》,这是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
其作者以蜀人为主(18个作者有14个与蜀有关),词有500余首,主要是供士大夫宴会间演唱的,故名《花间集》。
【精品︰完美版】宋词中的“豪放派” 与“婉约派”
题记:看大地花开花落,望天空云淡云舒!悲催的80后,在这个悲催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
参加工作几年了,积累了一些资料,我曾经花费大量心血在网上下载、修改、有时候熬夜熬到凌晨2点多钟。
现在,我把它们拿出来,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花费时间、精力;到最后落个腰酸背疼。
记住:不要后悔、彷徨、犹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谨以此文献给悲催的80后、90后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吴世昌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
这样分期当然是极为简略粗疏的,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能不在历史的大墙上暂时插几个钩子,以便挂上一些史实,看清它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免得抽象设想,不易捉摸,甚至弄得时代错误,史实乖舛。
从词的兴起到北宋末年,大约在二个世纪之中,词作为一种民间爱好,文人竞写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它的黄金时代。
也可以说,全部词中较好的那一半,产生在这一时期。
以后,即在南宋时期,尽管派别滋生,作者增加,但就总的质量而论,已不如南宋以前的作品。
那些作品及其作者,都是沿着自晚唐以来的一个传统而写作的。
这个传统简单明瞭,即是后世所谓的“小调”。
小调是民间里巷所唱的歌曲:其内容也颇为单纯,大都以有关男女相爱或咏赞当地风景习俗为主题。
这本来是《三百篇》以来几千年的老传统、旧题材,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乐府,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宋词与乐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宋人的词集有时就称为“乐府”,如《东山寓声乐府》、《东坡乐府》、《松隐乐府》、《诚斋乐府》等。
晏几道自称其词集为《补亡》,他自己解释道:“《补亡》一卷,补“乐府”之亡也。
”意思是说,他的词正是宋代的“乐府”。
但是从五代到北宋这一词的黄金时代中,虽然名家辈出,作品如云蒸霞蔚,却从来没有人把他们分派别,定名号,贴签条。
五代的作品,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区域:西蜀、荆楚、南唐、敦煌,但后来,也许为了讨论方便,提出了“花间派”这个名称,即用西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的名称来定派别,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此集所选的温庭筠与韦庄的作品就大不相同,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人与波斯血统的李珣的一些作品又很不相同。
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一)豪放派与婉约派介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二)婉约词代表作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
苏轼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正达到了婉约词“以美取胜”的特点。
《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
踏莎行欧阳修
婉约派词欣赏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的豪放派 与婉约 派
简介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 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 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 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 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以后遂相沿用。
《蝶恋花》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 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 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 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 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 筠和李煜)。
特点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 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 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 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 ‚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 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 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江仙 杨慎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委婉含蓄、缠绵悱恻 直抒胸臆、昂扬奔放
代表词人 柳永、秦观、周邦彦、
推荐阅读:安意如
单元小结
• 1、能背诵并准确默写这八首词;
• 2、了解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 3、掌握咏史怀古这一类型诗词的特点及赏 析的基本方法; • 4、掌握用典的修辞手法; • 5、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基本特点,了解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词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婉约词PK豪放词
人间最美是宋词
婉约与豪放
• 词体大约有二,一
•
婉约,一豪放。盖词
情蕴藉、气象恢宏之
谓耳。
• ——明●张
綖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
东去”。 ——俞文豹
《吹剑录》
读词,辨别其风格——豪放?婉约?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婉约词 豪放词
风格 题材
典型意象 情感 语言
婉约柔美、绮丽缠绵 悲离伤别、儿女情长 酣醉饮酒、伤春悲秋 风花雪月、花草闺房 梧桐芭蕉、杨柳细雨 描写细致、辞藻华美 讲究格律
李清照、姜夔等
豪放粗犷——阳 刚 社会人生、民族兴衰 个人抱负、山川景物
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名胜古迹、高山大川 大笔勾勒、朴实明快 苏轼、辛弃疾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