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在这堂课中,我将致力于帮助学生们理解除法的本质,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以及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和基本性质;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方法;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3.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导入新课。
我将准备一些小糖果,请学生们用手指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然后,我将问学生们:“如果要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颗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引出除法的概念。
2.学习新课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两个小朋友平分糖果的场景,并请学生们用手指来数一数每个小朋友得到的糖果数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除法的分发和运算过程。
(2)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除法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10÷2=5。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相乘等于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本质。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可以请学生们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2. 教学例2。 师:现在熊妈妈有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请同学们 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说一说除号以及各数表示的含义。学生写算式。 师:好,谁愿意把你写的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教学例3。 师:同学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把你的做 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用6根小棒表示植树的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就是把6根小棒平均分 成3份,结果是每份2根,也就是说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师:像这样把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是 6÷3=2。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因刚入校一年多,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和 观察能力还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 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 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 课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 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都 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 义。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主要采取培 养学生仔细视察、主动动手操作的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除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除法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法,除法运算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的1.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理性思考;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定义;2.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2.理解除法的定义。
四、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减法。
让学生回想、复习一下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直接问一句: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积,我们也能知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商吗?老师可以听从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
最终得出:可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计算商。
3. 认识除法•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时,每份的数叫做除数,被平均分的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叫做商。
•例如:6 除以 2,就是将 6 等分成 2 份,每份是 3,那么商就是 3。
4. 解题方法4.1 竖式例如:562÷ 2------依次将 5,6,2 分别除以 2。
商:281余数:0所以答案是:2814.2 观察法例如:24÷ 8------由观察可知:8 乘以 3 等于 24,所以商是 3。
5. 实例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除法的实例题,让学生自己上台解决。
6. 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老师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
7. 作业在课上已经结合实例对除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在家里需根据老师布置在课上的练习册,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方式1.授课;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3.学生进行实物演示或者黑板上讲解。
六、教学时长本节课大约需要 45 分钟。
七、教学评估1.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测试学生掌握程度;2.听取学生的回答;3.学生解题演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准确评估。
同时,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探索导入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探索新知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
这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之一。
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初步认识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掌握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等分、包含除和简单的除法计算等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阐述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如分糖果、分铅笔等,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演示法: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如使用平均分的模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在这一节课中,我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拿一些糖果或者铅笔,问学生们:“如果把这些物品分成两份,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们进入平均分的概念。
2.探究新知(1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教具,如平均分的模型或者图片,问学生们:“这些物品应该怎么平均分呢?”然后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答案。
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平均分完之后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或者铅笔呢?”,引导学生们了解等分的概念。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在这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如何进行的。
(2)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平均分配等。
(3)让学生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糖果、分水果等。
2. 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除法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1. 教学方法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来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糖果、水果等,用于演示和教学。
(2)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黑板、粉笔、教鞭等。
(3)教师准备教学PPT,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先进行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
我们将准备一些糖果,让学生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全班同学。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除法就是将一个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2. 学习新课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新课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操作方法和理解除法的意义:(1)学习如何进行除法操作: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来教学生如何进行除法操作。
例如,我们将用8个糖果除以2,将这8个糖果平均分成两份。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除法操作。
(2)学习如何计算除法的结果:我们将告诉学生除法的结果就是每份的数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除法运算方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单个除数的除法和两位数的除法。
二、教学重点1.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单个除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能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方法,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2.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例子来说明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将一条长长的绳子分成若干段等长的断,那么每一段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除以段数所得到的商。
2. 单个除数的除法运算方法1.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一年级已经学过的加减法,鼓励学生归纳分析出除法的最基本过程就是反复做减法,直到减数小于除数为止。
2.此处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练习,以使他们掌握使用减法来完成除法的基本思路。
3. 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1.教师首先需要介绍两个概念:商、余数,并且要求学生了解两数相除所得的商比被除数小,所得余数不可能大于除数。
2.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计算两位数的除法运算的例子,比如:–84 ÷ 2 = 42–96 ÷ 3 = 324. 能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1.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龟兔赛跑,若兔子比龟子先走100米,且兔子每秒钟比龟子多跑2米,那么兔子跑多久后,龟兔回到起点?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
2.归纳法,让学生自然地探讨解题思路。
3.对比法,让学生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分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
从而引出除法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除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除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
可以设计成一个除法算式的形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板书。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XXX《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研究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研究本节课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基础。
XXX、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或平常的研究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研究规律,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研究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6、说教学过程上面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物品吗?他是谁?熊猫的生日。
今天熊猫去竹林里挖了12个竹笋,准备招待他的好朋友,可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二)观察理论,探究新知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熊猫非常的开心,你们帮他解决了他的难题,熊猫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动物,他就想平时遇到了问题,都能用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来解决那么今天谁能把刚才分竹笋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并与同桌交流先告诉老师你们列的是什么算式?小精灵也提示我们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12÷4=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前我们研究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的符号,今天我们来研究除法的符号除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课时主要讲解了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将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2.讲授新知(1)什么是除法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来解决。
教师可以简单地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课程,这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同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的操作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教学: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练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采取以下评价措施: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除法”概念及其意义;2.能运用除法解决具体问题;3.掌握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能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独立思考并解决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兴趣;2.提高学生在运算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2.运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将两组数(15和3,10和2)分别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两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存在。
2.讲授(25分钟)Step 1:除法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以及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有一条长为20米的绳子,让我们把它剪成5段,每段有多长?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进行自如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Step 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引入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8÷2=?教师通过旁边设立的形象化分组图,向学生讲解解题的步骤:1.根据被除数8,一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就是2;分组图分组图2.剩下的部分再继续分组,每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直到分不出为止;分组过程图分组过程图3.最后得到的就是商4。
之后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做几个类似的算式,安排丰富而简单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Step 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几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解决,比方说,一间房间长8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通过调动学生的作答积极性,引导他们熟练了解如何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几个道题,让学生根据前几个问题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加减法的基础知识,而本节课将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除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知道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
2.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初步应用,包括平均分、按份分等问题的解决。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及意义(2)除法的初步应用(3)平均分与按份分的实际操作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除法的概念及意义,除法的初步应用。
(2)难点: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将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与粉笔2.教科书及练习册3.投影仪及教学PPT4.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引入除法概念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如果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个苹果呢?”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除法的概念和意义,然后通过实例讲解除法的初步应用,包括平均分和按份分的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我们有10支铅笔,要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多少支铅笔?”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通过练习册进行书面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评价完成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均分”是学习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它是学舌功能学习“平均数”和“分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深刻含义。
(3)感受“平均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多创设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特别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说学法:操作和观察是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把手、口、眼、脑全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平均分。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流程安排4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分小棒—在归类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1.操作小棒,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三小姜雪莲“十二五”课题科研工作正在进行中,我校承载着的科研主脉,总课题为《小学阶段“潜能生”转化工作方法的研究》,在总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研究的子课题为《培养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深入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潜能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说课《除法的初步认识》,在这一课中我如何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探究。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教具准备: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气球鲜花学具:圆片小棒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
三:说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3.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乌市第五十中学陈思思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
均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和难知识规律,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中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
4、练习法:通过多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老师这有8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颗?“平均分”是怎样分呢?请同学到黑板前分。
通过学生尝试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揭示课题
像上边那样,把糖平均分成几份,像这样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2、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
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
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求每人分几颗,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颗糖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给4个同学,“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人分得几颗?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⑸“8 ÷4 = 2”表示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分实物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尝试练习。
⑴填空:
15÷3= 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8÷6 =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看算式说出意义。
6 ÷ 2 = 3 12 ÷ 2 = 6
12 ÷ 4 = 3 20 ÷ 4 = 5
(3)完成教材1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1、2题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
分物实践经验。
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景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质疑。
《小学数学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 ÷ 2 = 10 ÷ 5 = 12 ÷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3 =
(2)把15个梨,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1)把18棵树苗,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2)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3)妈妈买来10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讨论:为什么列式是“10÷2”,“2”是从哪里来的。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乌市第五十中学
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