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肿瘤
叶状肿瘤的分类
叶状肿瘤的分类
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其特点是形状呈现出类似叶子的结构。
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征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叶状肿瘤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叶状肿瘤分类。
一、上皮性叶状肿瘤
上皮性叶状肿瘤是一类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常见于皮肤、黏膜和腺体等部位。
这类肿瘤的特点是细胞聚集呈叶状结构,细胞排列有规律,形态较为规整。
常见的上皮性叶状肿瘤有乳头状瘤、息肉状瘤等。
二、间叶性叶状肿瘤
间叶性叶状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常见于软组织、骨骼和内脏器官等部位。
这类肿瘤的细胞形态较为多样,排列呈叶状结构,但不如上皮性叶状肿瘤那样规整。
常见的间叶性叶状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等。
三、神经源性叶状肿瘤
神经源性叶状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常见于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组织。
这类肿瘤的细胞呈多形性,排列方式不规则,形态上呈现出分支状或叶状结构。
常见的神经源性叶状肿瘤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
四、淋巴细胞叶状肿瘤
淋巴细胞叶状肿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肿瘤,常见于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
这类肿瘤的细胞排列呈叶状结构,细胞形态较为规整,有时可见到淋巴滤泡的形成。
常见的淋巴细胞叶状肿瘤有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叶状肿瘤是一种形态特殊的肿瘤类型,根据其起源和细胞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上皮性叶状肿瘤、间叶性叶状肿瘤、神经源性叶状肿瘤和淋巴细胞叶状肿瘤等多个分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叶状肿瘤,临床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genic tumors,GINs)是一类少见的胃肠道肿瘤,由肠道内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或神经纤维组成。
实际上,这种肿瘤很罕见,其在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为0.1%~2%。
其中,粘液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两种类型。
由于神经系统组织稀少,GIN的影像学显示是各种胃肠道肿瘤中最不典型的。
然而,经密集的细胞和组织检查后,GIN才可被诊断。
本文旨在介绍GIN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神经源性胃肠道肿瘤。
一、CT影像学表现GIN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常常不典型,但仍有一些共性表现。
(1)粘液鞘瘤表现①大小:粘液鞘瘤通常比较大,通常为5cm或更大;但是也有小于5cm的。
②形态:肿瘤通常是囊肿形态,较为典型且易于识别。
但此外,胃肠道内的其他肿瘤如平滑肌瘤等也具有相似的形态表现。
③密度:粘液鞘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偏心性的固体部分和均质的囊性成分。
此外,肿瘤的边缘可能存在囊壁结节或囊壁钙化表现。
④强化:CT增强后,瘤旁胃肠道壁及肝、脾、胰等器官均有显著强化。
在瘤周可见轻度的网状强化。
(2)神经纤维瘤的表现①大小及形态:神经纤维瘤大小较小,在5cm以下。
由于其起源于神经纤维,因此其形态常为长圆形或梭形。
②密度:由于神经纤维瘤主要由均质成分组成,因此其密度表现为与周围组织相同的低密度或等密度。
③强化:CT增强后,其强化程度较低,但在肌层中可见点状强化。
二、病理学特征GIN分为胶质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表皮瘤(Neurofibroma)、平滑肌瘤和其他类型。
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胶质瘤和神经纤维瘤两种类型。
(1)胶质瘤神经纤维瘤起源于肠道中的神经纤维,肿瘤呈梭形或葫芦形,质地软,边缘清晰。
神经纤维瘤主要由束状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的神经纤维组成,异质性不明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细胞、神经原细胞及其轴突周围均有S100蛋白明显高表达。
神经鞘源性肿瘤健康宣教PPT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发病机制
这些肿瘤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特别是NF1和 NF2基因的突变。
这些基因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征,神经鞘源性肿瘤可以分为良性 和恶性。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可能侵袭周 围组织。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神经鞘源性肿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 5. 我们如何预防?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定义
神经鞘源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 ,通常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发现。
常见的类型包括神经纤维瘤和施旺瘤。
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受到影响。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示症状
如发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持续的疼痛或感觉丧失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MRI,以监测肿瘤的变化。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的生长或变化。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虑,应咨询神经外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
如何诊断和治疗? 康复和随访
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复 发风险。
康复计划应包括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我们如何预防?
我们如何预防?
遗传咨询
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以评估 风险。
了解自身风险有助于做出预防措施。
我们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神经鞘源性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类型
主要类型包括:施旺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神 经鞘瘤。
施旺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良性。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发生部位
这些肿瘤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但常见于 头部、脖子和四肢。
根据肿瘤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人群特征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任何人,但在青少年和年 轻成年人中更常见。
某些遗传病,如神经纤维瘤病,增加了患病 风险。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
例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风 险。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家族史
神经鞘源性肿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2.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神经鞘源性肿瘤? 5. 如何预防和管理?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定义
神经鞘源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 ,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瘤和施旺细胞瘤。
早期诊断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疾病。
何时需要就医?
检查手段
医生可能会采用影像学检查(如MRI、CT)来确 认诊断。
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肿瘤性质。
如何治疗神经鞘源性肿瘤?
如何治疗神经鞘源性肿瘤?
治疗方式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
治疗方案依据肿瘤类型、大小和患者健康状 况制定。
如保持良好的饮食、适度锻炼等。
如何预防和管理?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医学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 现和处理问题。
外科学名词解释4
肾皮质结核:又称病理肾结核,指原发病灶的结核杆菌经过血行入肾,主要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丛中发展为结核病,在双侧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微结核病灶,如病人免疫状况良好,可全部愈合,不引起症状。但尿中可发现结核杆菌,可发展为肾髓质结核,成为临床肾结核
肾和输尿管结石(renal&ureteral calculi)又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部位、大小、活动与否及有无损伤、感染、梗阻等有关。
食管原位癌:早期食管癌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称~,未见明显肿块,肉眼表现充血糜烂,斑块或乳头状。
前纵膈:近年来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纵膈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膈(以往称中纵膈);在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膈。
体积压力反应(volume-pressure response, VPR):原有的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的范围之内(临界点以下),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这一现象称为体积压力反应。
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常见于中年妇女。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
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以单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痛。
前列腺增生:是细胞良性增多,尔不是肥大。
TURP综合症:P357TURP术中通常应用冲洗液1-3万毫升,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病人可在术后几小时内出现症状,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抽搐、痉挛、昏睡,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的等。
神经鞘源性肿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鞘源性肿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鞘源性肿瘤症状,尤其是神经鞘源性肿瘤的早期症状,神经鞘源性肿瘤有什么表现?得了神经鞘源性肿瘤会怎样?以及神经鞘源性肿瘤有哪些并发病症,神经鞘源性肿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鞘源性肿瘤常见症状:臂丛神经受累、肺部感染、胸闷、脊髓压迫、气管移位、呼吸困难*一、症状一、症状神经鞘源性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而少数病人其症状常是由于机械原因引起,如胸或背部的疼痛是由于肋间神经、骨或胸壁受压或被浸润。
咳嗽和呼吸困难是因为支气管树受压,Pancoast综合征是臂丛神经受累,Horner综合征是颈交感链受累,声音嘶哑是肿瘤侵犯喉返神经。
有3%~10%的病人因肿瘤伸入脊椎,在椎管内呈哑铃状膨胀生长可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下肢麻木、活动障碍。
虽然患哑铃状肿瘤病人中,60%的病人出现与脊髓压迫有关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无症状。
当肿瘤生长巨大或恶变时可占据一侧胸腔,使纵隔向健侧移位,病人的肺脏完全被肿瘤压缩而无功能,逐渐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症状加剧,并可导致喘鸣。
肺受压后部分不张,可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咳嗽、多痰、发热、有些可出现急性呼吸困难。
并且可使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由于心脏的移位、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一般从无症状到有症状,为3个月~3年不等,有报道最长可达14年之久。
纵隔神经纤维瘤恶变者很少见。
恶性神经鞘瘤因生长快,症状出现往往较早较重,常因肿瘤侵犯邻近的组织而出现剧痛。
二、诊断神经鞘源性肿瘤的发病年龄20~50岁,偶尔见于儿童。
男女之间发病相似。
但神经源性肉瘤,多倾向于发生在患有良性神经鞘瘤的两端年龄的病人,10~20岁和60~70岁年龄段。
了解病史后依据临床表现不易诊断。
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
*以上是对于神经鞘源性肿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神经鞘源性肿瘤并发症,神经鞘源性肿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神经鞘源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多重肺部感染*一、并发病症肢体或躯干麻木,肺部感染。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
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 扫描。
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
神经纤维瘤MR 均表现为 T1 WI 等信号,T2 WI 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 T1 WI 呈稍低信号,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 T2 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
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 MRI 诊断有帮助。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diagnosis.Methods:MR imaging features of 21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n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re were 14 neurofibromas,six schwannomas and on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I scanning routinely.Results:Of the 14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grapevine-like appearance was showed in 4 patients and lobulation in 10patients.Fusiform or ovoid mass were assessed in the 6 patients with schwan-noma.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was showed as a mass.The neurofibromas showed isointensity (compared with adjacent muscle)on T1 WI,mainly hyperintensity yet mixed with some hypo-intensity septa on T2WI.Schwannoma showed slight hypo-intensity on T1 WI and target like appearance with central hypo-intensity surrounded with a hyper-intensity rim on T2 WI.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showed high signal intensity mixed with annular or linear low signal intensity septation on T2WI.Conclusion:The location,morphology,size、and signal intensitie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s varied,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the MRI diagnosis.【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13-1216)【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43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类罕见的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的神经组织,通常表现为良性肿瘤。
但在一些情况下,这类肿瘤也可能具有恶性潜力。
对于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于该疾病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良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良性的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并且常常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推移性,没有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肿瘤可以位于肠壁内或外,也可以表现为肿块突向肠腔或腔内肿块。
肿瘤内部可能含有部分坏死、囊变或出血,CT上呈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域。
对于位于肠壁内的肿瘤,CT增强扫描后可能显示肿瘤边缘有明显的强化。
1. 病理学类型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较为常见。
良性肿瘤多为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多为平滑肌肉瘤和神经纤维肉瘤。
2. 临床表现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便血、体重下降、憩室炎症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肿瘤是在体检或手术中偶然发现。
3.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于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平滑肌瘤通常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凝蛋白等标记物,神经纤维瘤通常表达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标记物。
这些标记物的表达能够协助鉴别不同类型的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并对其进行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4. 诊断和治疗诊断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对于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或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通常是治疗的首选。
对于恶性肿瘤,常需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恶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治疗新途径。
总结: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和CT表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应当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神经鞘源性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神经鞘源性肿瘤如何诊断鉴别,神经鞘源性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鞘源性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 *一、检查1、胸部X线所见神经源性肿瘤表现基本相似,良性和恶性表现往往无明显差异。
正位X线片示胸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偶尔可见三角形或分叶状,内缘常位于纵隔影内。
侧位片示:肿瘤位于脊柱旁沟区,界限清晰。
相邻的骨骼也可能发生变化。
如:肋骨和椎体受侵蚀,椎间孔增大,肋间隙增宽,和肋骨外翻,但往往不能说明肿瘤性质,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对局部造成压迫而引起的。
椎弓根变扁,甚至椎弓根横突椎体均有破坏,同时伴有椎间孔扩大,是后纵隔哑铃状肿瘤的特殊X线征象。
上消化道钡剂片亦显示,食管扭曲的情况。
2、CT扫描显示肿瘤位于后纵隔,多靠近椎旁,肿瘤边界清楚。
呈圆形、卵圆形,良性或恶性肿瘤部分病例可以有分叶。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CT扫描的检出率往往比普通X线胸片高。
3、磁共振成像(MRI) 增强的T1和T2的影像可显示:神经纤维瘤有一高密度特征性外周区和中等密度的中央区,而神经鞘瘤为不均质的高密度区。
CT或MRI可以确定,肿瘤侵入脊椎管的情况,后者还可以用来确定累及范围。
然而目前通常使用增强的脊髓X线检查来了解肿瘤入侵的情况。
如为一侧胸内巨大神经源性肿瘤,X线片、CT片均可显示巨大肿瘤占满整个胸腔,纵隔向健侧移位,气管移位,受压或变窄,患侧肺受压,常见患侧胸内积液。
*以上是对于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神经鞘源性肿瘤易混淆疾病。
*神经鞘源性肿瘤如何鉴别?:*一、鉴别神经纤维瘤病伴发胸腔内神经纤维瘤时,须与罕见的脊膜突出症相鉴别。
因其有周身性神经纤维瘤的表现,故不难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神经鞘源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神经鞘源性肿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神经鞘源性肿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 GNET) 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肿瘤。
它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胰腺等。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成像已成为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一、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1. 肿瘤形态学表现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呈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肿块或结节状肿块。
肿瘤周围可有明显的包膜,也可呈现出模糊不清的边界。
囊实性肿块多见于小肠,实性肿块则多见于胃和结肠。
肿瘤还可因存在病灶坏死、出血等情况而呈现出不同的CT表现。
2. 强化特点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在增强CT扫描中通常表现为渐进式强化,即肿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依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
这与肿瘤内部血供丰富、血管生成增多的特点有关。
但也有少部分肿瘤可表现为强化不显著或不均匀强化的情况。
3. 淋巴结转移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局部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和密度。
转移性淋巴结常表现为增大、增多和边缘模糊,有时还可见到淋巴结内出现坏死、钙化或强化等征象。
4. 其他表现部分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可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如肠管狭窄、肠壁增厚、脏层腹膜转移等。
肝转移是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CT可显示肝内多发性结节状影或实质性肿块。
二、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 组织学类型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包括多种组织学类型,最常见的有类癌瘤病、类癌瘤和类癌瘤病混合型等。
类癌瘤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神经源性肿瘤的70%以上。
其次是类癌瘤和类癌瘤病混合型,分别占约10%到20%和5%到10%。
2. 分化程度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神经鞘源性肿瘤科普讲座
虽然大多数神经鞘源性肿瘤是良性的,但如 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某些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更严重 的并发症。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人群
神经鞘源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20至50岁的人群。
某些遗传病患者(如神经纤维瘤病)更易发病。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对均衡,但一些特定类型可 能在某一性别中更常见。
例如,施旺细胞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稍高。
谁会得神经鞘源性肿瘤?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发展为神经鞘源性肿瘤。
了解自身家族病史有助于早期筛查。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示症状
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肿块或神经功能障碍 ,建议及时就医。
这些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 恶变。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类型
常见的神经鞘源性肿瘤有施旺细胞瘤、神经纤维 瘤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施旺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成年人 身上。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发病机制
这些肿瘤主要是由于神经鞘细胞的异常增生引起 的,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例如,神经纤维瘤病与NF1基因突变相关。
特别是症状逐渐加重的情况,需尽快评估。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家族有神经鞘源性肿瘤病史的个体,应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寻求神经外科医生或 肿瘤科医生的建议非常重要。
专业医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神经鞘源性肿瘤?
如何治疗神经鞘源性肿瘤?
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 。
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脂肪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影像学表现特殊,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 一般无需与其他病变鉴别。 ➢ 但与低度恶性脂肪肉瘤鉴别困难。
脂肪瘤治疗
➢ 通常无需治疗,若有临床必要或根据患者意愿亦 可手术切除,切除后基本不复发。
状混杂信号、无强化区。 ➢ 显示肿瘤和神经干的关系,有时可见神经分布区
域肌肉萎缩改变。
❖ 股部可见类圆形软 组织肿块。
❖ T1WI稍低信号
❖ T2WI抑脂高低混杂 信号
❖ T1WI抑脂等低信号
❖ T1WI抑脂增强扫描 不均匀明显强化
神经鞘瘤MRI
❖ T1WI示腘窝区类圆形等信号肿块,边界清楚 ❖ 抑脂T2WI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 T1WI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显著强化,内部见
血管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皮肤和皮下血管瘤通常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 断不难,无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即可行手术切除。
➢ 若疑病变累及深部组织宜先行CT检查,以显示特 征性静脉石和骨侵蚀性改变。
➢ 显示血管瘤本身,则需使用MRI检查以利显示病 变的大小、部位、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血管瘤治疗
➢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根据血管瘤的 类型、部位、深浅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治疗方式。
血管瘤临床与病理
➢ 血管瘤传统上分为五型 ➢ 一、毛细血管瘤(最多见):主要由紧密排列的毛
细血管丛(衬覆扁平内皮细胞)并间有少量间质组 织组成,多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 二、海绵状血管瘤(第二常见):由形状不规则、 壁薄、衬有内皮并扩张的海绵状血管所构成,各 间隙相互交通并可扩展至皮下,形成界限不清、 扪之柔软并易被挤空的块状隆起。 ➢ 三、静脉性血管瘤(少见):主要由厚壁静脉性 血管组成,管壁周围有平滑肌围绕,管腔内衬扁 平内皮细胞,腔内可见机化血栓、钙化和静脉石。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它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胃、小肠和直肠最为常见。
这类肿瘤通常具有慢性生长的特点,且多数为良性,但也有一部分属于恶性,容易转移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准确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于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介绍。
1. 良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单发,直径一般较小。
CT表现为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通常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内可见钙化灶或囊变,但相对较少。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不如胃肠道的肿瘤。
良性肿瘤不具有浸润性生长,周围组织未见受侵蚀现象。
1. 病理学类型根据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类癌瘤、类腺瘤、类平滑肌瘤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其组织学可分为类癌瘤、类腺瘤、类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等亚型,其中类癌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2.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和细胞增殖标记物。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球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其阳性表达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增殖标记物主要包括Ki-67、P53、P21、P27等,在临床上常用于判断肿瘤的生长活性和预后情况。
3. 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生长速度、恶性程度等。
该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40-60岁的中年人最为常见。
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是其好发部位,这与该部位分布有关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多是癌瘤的原发巢。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但一旦转变为恶性肿瘤后,可出现快速生长的情况。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分类以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断和鉴别诊断(类似研究未见报道,文中包括了我院诊照分析。
孥翼警别诊登篓竺_.孽至垫孥堂雪神经源性肿瘤的结果系统认识、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搜集1996年8月~200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43例。
男26例,女17例。
年龄4~76岁,平均39岁。
腹痛19例,高血压15例,背痛12例,下肢运动减弱9例,下肢感觉下降6例,腹泻2例,呕吐1例。
体检发现9例,其他检查偶然发现4例。
术前分别经单层和多层螺旋CT双期或者三期扫描,双期扫描12例,三期扫描31例。
CT机型:单层螺旋CT(GEhighspeed,USA),多层螺旋CT(Marconi80004层,Holland;SiemensSensation16层,Siemensdefinition128层,Germany;GEVCT64层,USA)。
CT扫描层厚5~10mm,间隔5~10mm,螺距为1~1.2。
双期扫描:CT平扫+静脉期增强。
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单层螺旋CT70S,多层螺旋CT80S。
三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动脉期延迟时间30s(单层螺旋CT)或者33s(多层螺旋CT),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与前述静脉期相同。
静脉内团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或欧乃派克(300mgI/m1),于肘前静脉注射,剂量1.5~2.0ml/kg,注射流率2~3ml/s。
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州I:1顾性对43个病例中良性神经鞘瘤19例(图1),神经纤维瘤2例(图2),恶性神经鞘瘤7例(图3);副神经节瘤9例,其中良性8例(图4),恶性1例(图5),神经母细胞瘤4例(图6),节细胞神经瘤2例(图7)。
28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中(图1~3)神经鞘瘤26例,神经纤维瘤2例。
26例神经鞘瘤中实性9例,囊实性12例,囊性5例。
肿瘤实体部分由较高密度的细胞密集区(AntoniA区)和较低密度的细胞稀疏区(AntoniB区)构成L43。
神经鞘源性肿瘤护理PPT
何时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康复指导。
何时进行护理?
长期护理
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和功能恢复。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评估与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以确保准确性。
如何进行护理?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包括护士、医生、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 。
团队协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谁需要护理?
家庭护理
患者家属也应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照 顾。
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护理计 划。
注意心理支持,缓解患者术前焦虑。
发病原因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
例如,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什么是神经鞘源性肿瘤?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块、疼痛、麻木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神经鞘源性肿瘤的患者均需要专业 护理。
包括术前、术后及长期随访患者。
教育与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如何进行护?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必要时可引入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为什么护理至关重要?
为什么护理至关重要?
促进恢复
有效的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功能重建 。
良好的护理计划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
病理上良性占
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
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波动较大的高血压。
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
多发的神
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疾病描述
多为神经鞘膜瘤,起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细胞,常发生于颈部皮神经、交
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处。
肿瘤位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
随圆形或
圆形,表面光滑。
生长缓慢,病变范围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
肿瘤较大时,
可突向咽部,使咽侧壁内移、饱满,严重时可影响呼吸。
偶可恶变,表现为短
期内肿瘤迅速增大,或伴迷走、舌下神经麻痹等征。
症状体征
肿瘤位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
随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
生
长缓慢,病变范围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
肿瘤较大时,可突向咽部,使咽侧
壁内移、饱满,严重时可影响呼吸。
偶可恶变,表现为短期内肿瘤迅速增大,
或伴迷走、舌下神经麻痹等征。
病理生理
不明。
诊断检查(点击查看详细内容)为明确颈部肿块的原因及其性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效果,以
及有无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或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2、临床检查首先注意观察两侧颈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
等现象。
然后进行颈部扪诊。
检查时受检者头略低,并倾向病侧,使颈部肌肉
松弛,便于肿块之扪摸。
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
如前所述,成人颈部肿块应考虑转移性恶性肿瘤可能,因此,应常规检查耳鼻咽喉、口腔等处,以便了解鼻咽、喉等处有无原发病灶。
必要时可作鼻内窥镜或纤维鼻咽喉镜检查。
3、影像学检查颈部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
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鼻窦、鼻咽和喉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
对于颈部鳃裂瘘管或甲状舌管瘘管,可行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以了解瘘管走向和范围。
4、病理学检查(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
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
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
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
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
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
经颈侧途径摘除肿瘤,以便明确颈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之位置,避免剥离肿瘤时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