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利用

合集下载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社区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是社区卫生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努力实践的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宣传卫生知识,告知居民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因为疾病而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此外,卫生工作者还可以鼓励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卫生服务,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

二、推动卫生设备的共享与共建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卫生设备共享平台,促进社区卫生设备的共享与共建。

例如,可以将不同社区的卫生设备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社区之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共享使用,避免设备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情况。

通过共建机制,将社区卫生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工作进行整合,减少了重复性的工作,提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三、优化卫生资源配备和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备和管理,实现卫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首先,需要对卫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确保不会出现浪费或者短缺的情况。

其次,对卫生资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配。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和资源分配。

四、加强与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合作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卫生资源的互通互享。

这样可以使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就近享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同时,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共同制定卫生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标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卫生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五、推广使用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广使用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担负着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的责任。

如何高效地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卫生资源管理与监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效的卫生资源管理与监测是确保资源利用合理的前提。

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卫生设施的设备和维护、医疗用品的采购和管理等方面。

同时,对卫生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资源的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与其他卫生机构、社区居民以及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合作。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模式,实现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确保资源的优先利用,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三、加强卫生资源培训与宣教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卫生资源培训与宣教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地利用卫生资源,合理使用医疗服务。

同时,可以组织卫生资源利用的培训课程,使社区卫生工作者具备更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益。

四、开展定期的卫生资源评估与调整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卫生资源评估与调整,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卫生状况,灵活调整资源的分配。

通过评估分析数据,确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方向,确保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

五、加强卫生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流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需要建立起健康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与相关卫生机构建立卫生信息收集和共享的机制,获得及时的卫生资源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和其他相关人员。

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好地协调和分配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起来,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1.人均卫生服务接触率:这是指每个人每年接触卫生服务的平均次数。

它能反映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较高的接触率通常表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或卫生服务覆盖较好。

2.门诊就诊率:这是指居民每年接受门诊服务的比例。

较高的门诊就诊率可能表示居民对常见疾病的治疗需求较高。

3.住院率:这是指居民每年住院治疗的比例。

较高的住院率可能表示居民对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疾病的需求较高。

4.急诊去医院率:这是指居民每年因急诊情况前往医院就诊的比例。

较高的急诊去医院率可能表示居民对突发危急情况的需求较高。

5.健康体检率:这是指居民每年接受健康体检的比例。

较高的健康体检率可能表示居民注重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意识较强。

6.人均就诊费用:这是指每个人每次就诊的平均费用。

较高的人均就诊费用可能意味着居民使用高成本的治疗手段,或者卫生服务定价较高。

7.就诊到诊时间:这是指就诊前等待看医生的平均时间。

较长的就诊到诊时间可能表示卫生服务不够及时或诊断能力不足。

8.健康保险覆盖率:这是指居民参保医疗保险的比例。

较高的健康保险覆盖率可能能够提供居民更好的卫生服务保障。

9.卫生服务设施覆盖率:这是指卫生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较高的设施覆盖率意味着居民更容易接受卫生服务。

10.满意度调查:这是指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

通过调查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了解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改进方向。

这些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和卫生部门了解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从而制定更好的卫生政策和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以评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2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yxx

2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yxx

卫生服务需求(demand)
1.经济学把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一定价格条件下所愿意购 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即形成需求有两个条 件:一是人们的购买愿望,二是购买者或消费者的购买 能力。
2.卫生服务需求(demand):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价格水平下愿意,并有能力消费的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 行为
3.目前常用的是: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服 务需要。
1.与疾病指标相比,死亡指标比较稳定、可靠,资料也比 较容易通过常规登记报告或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并且可 获得连续性资料。
2.但是死亡是疾病或损伤对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严重时的结 果,因而用死亡指标反映人群健康问题不太敏感,还需 要结合疾病指标进行分析。
2020/9/5
2
为什么研究卫生服务需求
1.在任何时点,个人决定是否寻求医疗服务、获取何种 形式、何种强度的卫生服务,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虽然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人的卫生服务使用行为,但 是可以通过研究识别对大多数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一
些因素,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分析(demand analysis)
3.疾病指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疾病的频率(度)指标和 严重程度指标
疾病频率(度)指标
1. 两 周 患 病 率 = 前 两 周 内 患 病 人 ( 次 ) 数 / 调 查 人 数 ×l00 % 或 1000‰
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将“患病”的概念定义为: ① 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 ② 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
休工、休学或卧床一天
医疗服务的概念
医疗服务利用 医疗需求 医疗需要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关系
未认识到认识
的需要 到的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面临着广泛的卫生资源以及有限的时间和资金。

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资源调查和评估机制来了解社区的卫生需求和资源状况。

通过调查和评估,卫生工作者可以了解到社区的人口结构、健康问题、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例如,当社区存在大量老年人口时,卫生工作者可以增加床位数、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等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其次,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卫生资源共享机制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与其他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合作来实现。

例如,社区卫生中心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享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从而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卫生工作者还可以与社区居民组织合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加强卫生教育和宣传来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资源的认知和利用率。

卫生教育和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开展卫生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等。

通过宣传和教育,卫生工作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利用卫生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

最后,社区卫生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卫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可以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推行电子病历、开展远程医疗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工作者开展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通过建立资源调查和评估机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卫生教育和宣传以及推行信息化建设,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社区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掌握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反应性和

掌握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反应性和
• 3)群众性卫生组织
第二节 公共卫生体系
• 一、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是指通过有组
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病、延长
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的科学和艺
术。
公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
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私营志
愿组织的总体。它常常被描述为具有不同
• 保证(assurance):Making sure it happens"
通过委托、管理、或直接公共卫生服务来保证个
人和社区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所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三节 医疗保健体系
• ⑥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照料。
良好医疗保健
(Good Medical Care, GMC)
• 1.可供性(availability)
• 2.适量性(adequacy)
• 3.可及性(accessibility)
• 4.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 5.适宜性(appropriateness)
• 2.以服务对象为中心(50%)
•治疗的及时性(如到医院近、急诊快、化验
检查快、等候预约时间短等)(20%)
•就医中的选择性(如可选择医务人员、允许
转诊等)(5%)
•就医环境的舒适度(如候诊室有足够空间、
清洁的卫生设施等) (15%)
•社会支持程度(如允许亲友探视、提供食品
或物品、宗教信仰自由不受限制等) (10%)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50?治疗的及时性如到医院近急诊快化验检查快等候预约时间短等20?就医中的选择性如可选择医务人员允许转诊等5?就医环境的舒适度如候诊室有足够空间清洁的卫生设施等15?社会支持程度如允许亲友探视提供食品或物品宗教信仰自由不受限制等10healthcarehealthfinancing一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publichealth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的科学和艺公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私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
1、改善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改善健康素质指标:搭建适宜的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统一主题的文化传播活动,推进健康普及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

2、积极参与防疫及疾病防控活动指标:定期开展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普及活动,支持疾病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事件,推动全社会健康促进工作。

3、建立有效的健康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指标:建立合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制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健康影响及时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为健康保障提供健康防范服务。

二、医疗服务
1、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利用指标:建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就医服务流程,增强居民就医保障意识,提高入院率和就诊率。

2、改善药物服务指标:建立健全的药物政策体系,建立具有规范性的药品采购和分销管理机制,完善药品信息管理流程,提高药品使用效率和安全,确保患者获得满意服务。

3、区和家庭医学服务指标:强化家庭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

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

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日益重要。

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包括预防保健、常见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和精神心理疏导等方面。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利用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以期为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需求分析预防保健预防保健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首要方面。

老年人在意识到身体需求预防保健方面的情况较为普遍,如营养、锻炼、心理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但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生活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导致其缺乏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正确知识和方法,需要医护人员在此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常见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老年人因年龄增大和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而目前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向药物和康复治疗转移,然而老人的家庭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常常无法满足需求,此时便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康复、及护理。

同时,老年人群体在长时间逗留室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抑郁、失眠等问题,需要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给予精神心理的疏导及治疗。

社交服务随着老年人群体的家庭情况多样化,有些老年人可能会因空巢、失去亲属等原因导致精神上孤独感和焦虑感。

此时,社交服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开展交友活动、组织文艺表演、开展才艺比赛等,让老年人享受社交服务的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生活。

利用现状在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方面,老年人的长期疾病治疗需求和重大疾病的治疗需求得到了大力优化,大病不能报销对于老年人已不再是问题,也通过医保、大病保险、政府提供的救助等方式,使得老年人享受到补充医保制度的优势,提高了利用率。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服务,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服务水平,在康复和疗养等方面照顾良好,街道卫生服务站通过“一站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且普及的健康管理优化。

1、测量卫生服务利用的常用指标有

1、测量卫生服务利用的常用指标有

、测量卫生服务利用的常用指标有:( )、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两周患病天数、.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常用指标有:( )、两周患病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关于需要、需求、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成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卫生服务利用主要取决于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反映了居民对健康的一种主观愿望、下列哪项不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两周卧床率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两周休学率、. 关于患病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两周患病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两周患病率主要是通过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得到的慢性病患病率是指调查前一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都是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的指标、. 关于就诊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两周就诊率是反映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指标两周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的人(次)数与患病人数的比率两周患者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未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 下列哪项不是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指标( )产前检查覆盖率住院率住院分娩率儿童有接种卡率、. 下列哪项不是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 )卫生费用占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医疗部门的人力费用、.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是( )重要性、实用性、足够程度、进度、效率、影响适宜程度、足够程度、实用性、进度、效率、影响适宜程度、足够程度、进度、效率、效果、影响适宜程度、足够程度、实用性、进度、效率、效果、关于卫生服务研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卫生服务研究是以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作为研究对象的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综合评价法卫生服务研究可分为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防治效果研究及行为医学研究等卫生服务研究的目的是将有限的卫生资源更好地分配和利用、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是( )重要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代表性、可行性、可及性重要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可信性、可行性、可及性重要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可信性、可靠性、可及性重要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代表性、可靠性、可及性参考答案。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
门诊服务利用
住院服务利用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基本概念
六、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需要
需求
利用卫 生服务
需 求
需 要
由需要转 化而来的 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
常用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 服务需要。 疾病指标
疾病频率 (度)指标 疾病严重 程度指标 在了解人群对医疗、预防、 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与 咨询等卫生服务需要中消 耗资源最多的医疗服务需 要时,疾病指标更为重要
(二)没有需要的需求
通常由不良的就医和行医两种行为造成。
基本概念
五、卫生服务利用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卫生服务利用指的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 数量(即有效需求量)
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 数量和工作效率; 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 况的影响; 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二)慢性病患病率 (chronic illness prevalence)
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X100%或1000%
“慢性病”的概念定义为: ①被调查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明确诊 断有慢性病; ②半年以前经医生诊断患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 内时有发作,并釆取了治疗措施,如服药、理疗等。 两者有其一者为患“慢性病”。 回顾期限有3个月、6个月或1年,通常以6个月为冋顾 期限。
等于前2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类似指标还有失能率、残障率,以及2周卧床天数、 休工天数、休学天数等。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
门诊 服务
医疗 服务 利用 卫生 服务 利用

学生使用--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_图文_图文

学生使用--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_图文_图文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 需要、需求、利用三者之间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要 (health service need)
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 状况”之间存在的差距而出现的对卫生 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的 客观需要。
个人觉察到的需要 医疗卫生人员判定的需要 (动态性,个体需求,社会需求)
什么原因使患者选择就医的地点和种类;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群众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反映和态度如何; 卫生服务利用的负担(交通时间、交通费、就诊时间、
医疗费用、药费等)
家庭健康调查的种类
横断面调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 ,在一定人群中通过普查或抽样调 查的方法,收集疾病与健康状况的 资料,描述疾病健康状况及其与影 响因素的关系。是一种现况调查。
③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也未采取任何 方式的自我医疗,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 在家或卧床一天及以上者(有些老年人明显精 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婴幼儿异常哭闹、食欲减 退等者)。
“患病”的判断
居民自我认识和报告的患病。
医务人员判断的患病(病史、体检、理化 检查等)。
自报的患病率受年龄、性别、文化、病种 的影响;自我认识的患病说明有求医的需 要。
两周患者就诊率=
前两周内患者就诊的人(次)数/ 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 就诊比例(有需要需求有满足) • 真的满足了吗?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patients without physician contact within two weeks)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的人(次)数/ 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按照研究设计方法分为三类: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现状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现状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现状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是评估卫生服务提供效果和重视程度的重要手段。

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测量,例如就诊率、就诊频次、医疗费用支出等。

通过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可以帮助政府和卫生机构更好地了解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首先,就诊率是评估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就诊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

通过测量就诊率,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而为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就诊率,可以发现卫生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就诊频次也是评估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就诊频次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就诊的次数。

通过测量就诊频次,可以了解个体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程度,也可以反映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便捷程度。

比如,就诊频次高的个体可能是患有慢性病或复杂疾病的患者,他们需要更频繁地就诊以接受治疗和管理,而对于就诊频次低的个体,可能是因为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较广,个体并没有很强烈的医疗需求。

综上所述,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是评估卫生服务覆盖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为改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同时,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也有助于监测卫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促进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因此,政府和卫生机构应重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提供的专业的卫生保健服务。

收集、整理和利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料对于评估和改进项目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料的收集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收集。

定量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医疗记录等方式获得,可以提供数据支持。

定性数据通过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观察等方式获得,可以提供对个案的深入认识。

在收集资料时,必须遵守伦理规范,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密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确保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可靠性。

其次,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数据包括数据清洗、归档和存档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排除异常数据和填补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归档和存档是指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等方法。

统计学可以通过计算指标、制作图表和进行统计推断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描述性分析可以提供数据的描述和总结,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推断性分析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来推测总体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最后,利用数据进行评估和改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评估是指通过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项目的效果和影响。

评估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如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成本效益等。

改进是指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策略和优化服务流程,提高项目的效果和效率。

利用数据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知识推广。

科学研究可以利用数据验证和发展理论,增加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推广可以通过发布研究成果、举办培训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收集、整理和利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料对于改进项目的效果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的任务。

他们需要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以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本文将介绍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一、需求评估与规划在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前,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评估与规划。

他们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明确社区的卫生资源缺口。

在规划过程中,他们应当根据人口数量和构成、疾病谱、年龄结构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计划。

二、卫生资源整合与共享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资源调配与利用的重要环节。

他们可以通过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互助。

例如,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一部分医疗资源引入社区,提供更为便利的就医服务。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有效的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方式。

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居民签订签约服务协议,提供长期、全程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服务。

通过签约服务,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干预慢性病风险,实现资源有限的高效利用。

四、卫生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的重要手段。

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卫生资源,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与发展。

五、协同合作与社区倡导协同合作和社区倡导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的重要策略。

他们应当积极与社区各方合作,包括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团队等,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卫生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同时,社区卫生工作者还应当倡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卫生资源调配与利用的活动,共同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六、监督与评估对卫生资源的调配与利用进行监督和评估是确保卫生工作者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卫生服务利用概念

卫生服务利用概念

卫生服务利用概念咱来说说卫生服务利用这个事儿啊。

你想想,咱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得时不时地保养、维修,这卫生服务不就像是汽车的 4S 店嘛!平时有点小毛病,咱就得赶紧去瞧瞧,不能拖着。

就像你咳嗽了几天,总觉得能扛过去,结果越拖越严重,最后还得去医院,多遭罪呀!这卫生服务利用不就是为了让咱能早点把小毛病解决掉,免得变成大问题嘛。

你看,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多方便呀,头疼脑热的去那儿就行。

不用非得去大医院挤破头,排队排半天。

这就好比你家附近有个小超市,买个酱油醋啥的,没必要非得跑大老远的大超市去呀,家门口就解决了。

还有啊,体检也是很重要的卫生服务利用呀!很多人不重视体检,觉得自己身体好着呢,没啥毛病。

可你知道吗,有些病啊,等你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就晚啦!体检就像是给身体做个全面检查,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呀。

这就跟汽车定期保养一样,你不保养,说不定哪天就抛锚在路上啦!而且呀,咱可不能只在生病的时候才想到卫生服务。

平时也得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识,知道怎么吃健康,怎么运动对身体好。

这也是一种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呀!就像你知道怎么开车省油,怎么保养车能让车开得更久,一个道理嘛。

再说说老年人,他们更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啦。

身体机能下降了,更容易生病。

那子女们就得帮着他们好好利用卫生服务呀,定期带他们去体检,有个头疼脑热的赶紧去看医生。

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咱每个人都得重视卫生服务利用,别把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儿。

你想想,要是身体垮了,啥都干不了啦,那多悲催呀!这卫生服务利用就是咱健康的保障,好好利用起来,让咱的身体一直棒棒的,不好吗?咱可别等生病了才后悔没早点利用卫生服务呀!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不对?所以呀,都行动起来吧,好好利用卫生服务,让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是用于衡量人们使用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的指标,常见的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包括:
1.卫生服务利用率: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受到社会、个人和家庭利
用的程度。

2.门诊就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患者数量和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3.住院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数量和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4.手术率:指一定时间内手术患者数量和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5.卫生服务接受度:指居民对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
等服务的认可和信任度。

6.儿童免疫率:指一定年龄段儿童接种规定的疫苗后免疫有效的比率。

7.孕产妇保健服务接受率:指孕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接受规定的保健服
务的比例。

8.老年人保健服务接受率:指老年人接受规定的保健服务的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卫生服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为政策和规划制
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卫生服务利用名词解释

卫生服务利用名词解释

卫生服务利用名词解释
卫生服务是指提供给公众的各种保健和医疗服务,以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的机构或机构网络。

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健康中心、保健机构、家庭医生、护理机构、药房和其他医疗设施。

卫生服务的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供医疗护理和培训,以及支持和帮助人们管理自身的健康。

这些服务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如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卫生服务的利用是指个人或群体主动寻求和使用卫生服务的程度。

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意识、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可用性和接受性等。

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分布、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的限制等,都可能影响个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为了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了许多措施。

例如,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建设,提供普及的医疗保健、药物和疫苗;制定和实施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意识;推广社区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服务的安全、有效和可靠性。

总之,卫生服务的利用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以提供可靠、可及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
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资料合集目录一、居民社会资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二、社会融合对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三、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五、我国老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六、居民社会资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居民社会资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然而,不同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受制于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也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

社会资本,作为个体和社区的资源,能够通过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社区的资源配置来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居民社会资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二、社会资本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资本是个体或团体在社区网络中的关系和资源的总和,包括信任、网络、规范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这些方面均有可能影响人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例如,信任可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高社区成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度。

网络可以为居民提供获取卫生服务的渠道,而规范则可以塑造个体的行为,如参与卫生运动或接种疫苗等。

三、社会资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1、信息获取: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网络和社区参与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使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势和利用方式。

例如,通过亲友、社区活动或网络社区等途径获取信息,可以增加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

2、资源动员: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信任和网络动员社区资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支持。

例如,社区领袖或志愿者可以组织捐款、义工等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3、行为规范: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社区规范来影响居民的行为,如参与卫生运动、接种疫苗等。

规范可以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率。

浅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浅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浅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居民健康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联合国《阿拉木图宣言》提出每国家都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各国要使本国公民实现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即使之广泛地覆盖于各个社会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及不同信仰的人群都有获得服务的机会和权利.由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状态,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而医疗作为恢复健康、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的手段,就成为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一。

对病人进行救治是人道和人权的充分体现。

需要和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原始动力。

需要即欲望、偏好,人类的需要是指人们期望得到的事物、劳务、商品以及境遇。

从总体看,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多样、永无止境的。

需求不同于消费者的欲望或需要,需求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前提,是购买欲望与货币支付能力的统一.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虽然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货币支付,则不能称其为需求。

同样如果消费者持有大量货币,而没有购买商品的需要,也不能形成需求。

因此,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需求是资源分配的尺度。

但是卫生服务需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求,卫生服务需求虽然也受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同。

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理论上讲,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如果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一方面,人们可能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前述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使需要转化为需求而未去寻求卫生服务利用;另一方面,事实上由于卫生资源有限、配置不合理,存在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资源浪费以及享受公费和劳保医疗的病人过度利用和超前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无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还是没有需要的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实际满足与否及其满足程度取决于卫生服务的供给量。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供大于求)时,需求将会得到满足,但供过于求时往往会导致卫生资源利用不足,如人员、床位、仪器设备等的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供不应求)时,需求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就会出现等待就诊、住院未能得到应有的服务现象.理想的供需状态是供需大致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在卫生资源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必要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服务利用
医疗服务利用是综合描述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指标。

分析了解我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服务利用情况,掌握卫生资源投入与居民卫生需求的变化,为预测今后我区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提供了客观依据。

xx98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了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资源的抽样调查(xx93年在相同的县开展了第一次卫生服务调查),抽取了我区的合浦县(一类农村地区)、宾阳县(二类农村地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三类农村地区)共xx99户、8xx6人进行家庭询问调查。

调查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区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情况。

(一)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1、两周患病率
居民的健康状况客观地反映了医疗服务需要量,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通常用两周患病率等指标来反映。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样本县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xx2.9‰,略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

除三类农村地区外,一、二类农村地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均高于全国相应地区,但低于xx93年第一次卫生服务调查水平(xx1.3‰);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1.4‰(xx93年为75.66‰),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居民年龄别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布呈现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的现象,与全国趋势一致。

但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不同年龄组中,0~4岁和55~64岁以上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最高,说明儿童和老年人群是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女性的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xx98年调查地区居民患病率情况
调查地区两周患病率(‰)
慢性病患病率(‰)
按患病人数计按患病病例数计
一类农村xx2.5 xx3.6 xx2.1 1xx.4 1xx.0 xx8.1 xx8.6 xx6.3 xx1.4 二类农村xx3.0 xx2.9 xx4.0 95.1 88.7 1xx.8 1xx.2 98.5 xx4.3 三类农村xx3.7 xx8.5 xx0.1 xx3.7 1xx.1 xx5.0 xx0.3 xx6.5 xx5.0 广西样本县合计xx2.9 xx9.4 xx6.8 71.4 69.2 73.8 77.6 73.7 82.0 合浦县xx2.0 xx9.8 xx3.4 82.7 81.8 83.7 91.8 88.0 96.1 宾阳县xx1.4 xx1.4 xx2.3 73.7 66.4 80.3 81.0 72.7 90.2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xx5.1 xx6.5 xx4.5 58.3 59.3 57.2 59.8 60.0 59.5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2、两周就诊地点
患者的就诊单位反映了病人的流向,也反映了患者对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在缺乏双向转诊的情况下)。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广西样本地区的结果显示,居民经常就诊的单位以卫生室为主(50.62%),其次分别依次是卫生院(23.67%)、私人开业诊所(xx.67%),居民选择这些经常就诊单位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医疗单位的距离近(占74.xx%),其次是质量好(占xx.90%),医疗价格和人际关系分别占5.xx%、4.33%。

调查地区患者两周就诊的医疗机构(卫生组织)以村或单位卫生室占绝大多数(51.68%),其次分别是乡(镇)卫生院(xx.97%)和私人诊所(xx.85%),县级医院占5.39%,县中医医院占3.xx%,市(地)级医院占0.77%。

从住院患者住院的医疗机构分布看,广西样本地区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占41.94%,其次是县级医院,占36.77%。

xx98年调查地区住院患者住院的医疗机构构成(%)
调查地区 乡(镇) 卫生院 县级
医院
市(地)

医院
省级
医院
部队 医院 县中 医院
市(地)
以上
中医院 其它
医院
一类农村 38.23 44.33 7.xx 2.76 0.76 3.53 0.29 3.xx 二类农村 35.xx 43.25
7.xx
2.xx 1.98 4.44 0.79 5.24 三类农村 34.88 38.50 xx.28 2.58 1.40 6.xx 0.66 4.57 广西样本县合计 41.94 36.77 7.xx
3.23 0.00 5.xx 0.00 5.80 合浦县 43.86 38.60 5.26 5.26 0.00 5.26 0.00
1.75
宾阳县 46.67 31.xx 8.89 2.22 0.00 0.00 0.00 xx.xx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35.85 39.62
7.55
1.89
0.00
9.43
0.00
5.66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3、两周就诊率
就诊率是反映居民对医疗服务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xx98年广西样本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xx.42%,高于全国水平,但低于xx93年水平(24.xx%)。

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未就诊率相对较高;自我医疗的比例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在不同类型地区有一定的差异。

xx98年调查地区居民就诊和未就诊情况
调查地区 两周就
诊率(%) 两周平均 就诊次数 自我医疗占 病人总数(%) 两周未 就诊率(%)
一类农村 xx.xx 1.76 22.97 32.xx 二类农村 xx.xx 1.83 20.86 31.66 合浦县 29.77 2.42 xx.xx 24.xx 宾阳县
xx.66 2.xx 31.36 38.5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xx.77
1.62
29.29
46.75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xx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广西样本地区居民的年住院率为20.62‰,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31.xx ‰),同时也低于xx93年水平(2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