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实验报告(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的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bdf6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5.png)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质量分析方法,以及评估样品的质量和纯度。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消炎等,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主要使用了碱式高锰酸钾法对阿司匹林进行质量分析。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所需样品阿司匹林片粉碎并过筛,确保样品均匀细致。
2. 碱式高锰酸钾溶液的制备:称取适量的高锰酸钾加入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制备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3. 阿司匹林溶液的制备:称取适量的阿司匹林样品加入酸性介质中,搅拌溶解,得到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
4. 滴定实验:将阿司匹林溶液定量取样,加入碱式高锰酸钾溶液中,通过滴定法确定阿司匹林溶液中的含量。
5. 计算分析结果:根据反应方程计算溶液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并评估样品的质量和纯度。
实验结果:经过滴定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溶液的滴定值。
根据滴定结果和已知的浓度关系,计算出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为X mg/g。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样品的质量和纯度评估。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碱式高锰酸钾法对阿司匹林进行滴定分析,得到了样品的含量。
然而,这只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析方法,其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中误差的存在和仪器的精度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化学分析方法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对阿司匹林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样品的质量和纯度评估结果。
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阿司匹林的制备和临床应用,以确保其药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仅代表了所用样品的质量和纯度,对于其他批次的阿司匹林产品,仍需进行独立的分析评估。
参考文献:1. 王XX等.高教出版社,2010.2. 张XX等.化学实验技术,2009.3. XX期刊,2020.。
阿司匹林的粗制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粗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8e7e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实验室粗制阿司匹林的操作技能。
3. 学习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和抗血栓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水杨酸与醋酐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反应方程式如下:C7H6O3 + (CH3CO)2O → C9H8O4 + CH3COOH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抽滤瓶、布氏漏斗、真空泵、电热套、天平等。
2. 试剂:水杨酸、醋酐、硫酸、活性炭、无水乙醇、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水杨酸和醋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2)将混合液放入烧杯中,加热至反应液微沸。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直至反应液呈无色透明。
2. 分离与提纯(1)停止加热,将反应液倒入冷水中,搅拌,使阿司匹林析出。
(2)抽滤,收集固体产物。
(3)将固体产物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杂质。
(4)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加热煮沸,使杂质吸附在活性炭上。
(5)抽滤,收集滤液。
(6)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溶液呈酸性。
(7)抽滤,收集固体产物。
(8)将固体产物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杂质。
(9)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
(10)冷却至室温,使溶液结晶。
(11)抽滤,收集固体产物。
3. 产品鉴定(1)取少量固体产物,加入少量无水乙醇,观察是否溶解。
(2)取少量固体产物,加入少量硫酸,观察是否产生无色气体。
(3)取少量固体产物,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纯度较高。
2. 结果分析(1)通过加热反应液,使水杨酸与醋酐发生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2)通过冷却、抽滤、洗涤、吸附、结晶等步骤,使阿司匹林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2432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2.png)
实验名称: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 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3. 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 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本实验通过水杨酸与醋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
然后通过重结晶的方法纯化阿司匹林,并对其杂质进行鉴别。
三、实验材料1. 仪器:锥形瓶、温度计、水浴器、铁架台及其附件、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漏斗、滤纸、烧杯、结晶皿,量筒。
2. 药品:水杨酸、醋酐、浓硫酸、乙酸乙酯、饱和碳酸氢钠、1%三氯化铁溶液、浓盐酸。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溶液: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g水杨酸和5.0ml醋酐。
2. 添加催化剂:用滴管加入5滴浓硫酸,缓缓地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溶解。
3. 加热反应:将锥形瓶放在水浴上慢慢加热至85~90℃,维持温度10min。
4. 冷却结晶:将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使其慢慢冷却至室温。
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逐渐从溶液中析出。
5. 溶解结晶:待结晶形成后,加入50ml水,并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
6. 过滤:待充分冷却后,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粗品。
7. 重结晶:将阿司匹林粗品加入适量乙酸乙酯,加热溶解,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纯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1. 阿司匹林性状:纯阿司匹林为白色片状晶体,无臭,有酸味。
2. 酯化反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逐渐变稠,且有固体析出,表明酯化反应发生。
3. 重结晶:纯阿司匹林重结晶后,晶体质量较高,纯度较好。
六、实验讨论1. 酯化反应条件对阿司匹林合成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温度对酯化反应的速率和产率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产率降低。
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8d847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c.png)
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性质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深入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特性和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合成的。
其化学反应式为: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阿司匹林)+ CH₃COOH(乙酸)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水杨酸:_____g乙酸酐:_____ml浓硫酸:_____滴乙醇蒸馏水三氯化铁试液2、仪器圆底烧瓶(_____ml)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称取_____g 水杨酸放入_____ml 圆底烧瓶中,再加入_____ml 乙酸酐,摇匀。
2、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_____滴浓硫酸,边加边振荡,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3、装上回流冷凝管,在_____℃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_____分钟。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盛有_____ml 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使阿司匹林结晶析出。
5、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
7、对干燥后的阿司匹林进行纯度检验:取少量样品,溶于乙醇中,加入几滴三氯化铁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稠,颜色略有加深。
2、倒入蒸馏水后,有白色晶体析出。
3、抽滤得到的晶体呈白色针状。
4、纯度检验中,溶液未变色,表明产品中不含水杨酸杂质。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阿司匹林的理论产量: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水杨酸完全反应时生成阿司匹林的质量。
2、实际产量:称取干燥后得到的阿司匹林的质量。
3、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100%通过计算,本次实验阿司匹林的产率为_____%。
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分析:1、反应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部分反应物未充分反应。
2、反应时间不足,影响了反应的进行程度。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e435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1.png)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含量和纯度。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阿司匹林片研磨成细粉,并称取适量的样品。
2. 样品溶解:将样品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中,并用超声波浴进行溶解。
3. 色谱分析:将溶解后的样品过滤,并取得滤液。
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峰面积来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的含量和纯度。
根据测定结果,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为X mg/g,并且纯度达到了Y%。
这表明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符合预期,并且样品的纯度较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对阿司匹林进行了药物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评估阿司匹林的质量,并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分析。
然而,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药物分析技术,如质谱法或红外光谱法,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其质量控制和分析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cfbe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f.png)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酚酸类药物的合成过程。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常用作退烧镇痛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涉及到酚酸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的合成步骤如下:1. 将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硫酸和磷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
2. 将乙酰水杨酸乙酯与苏打粉在水中反应,使其水解,生成阿司匹林和乙酸。
实验材料1. 水杨酸2. 乙酸酐3. 硫酸4. 磷酸5. 苏打粉6. 无水乙醚7. 蒸馏水8. 试管9. 枪筒实验步骤1. 取一只乾净干燥的枪筒,将内壁涂以轻微磷酸。
2. 将3g水杨酸、6mL乙酸酐和几滴浓硫酸加入枪筒中,用橡皮塞塞好。
3. 将枪筒置于沸水中加热,保持沸腾1小时。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摇晃枪筒。
4. 加热后,将枪筒从水中取出,用冷却水冷却。
5. 将反应液取出,加入适量的浓磷酸干燥,然后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醚,轻轻摇晃均匀。
6. 观察酯溶液分层,用滤纸滤除上层水醚层,保留沉淀。
7. 将沉淀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入浓苏打粉水溶液搅拌,使其完全水解。
8. 水解后,产生针状结晶,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进行冲洗。
9. 将过滤得到的结晶,用醋酸乙酯进行解结晶或用乙醚重结晶。
10. 将得到的结晶用滤纸过滤,经干燥后,获得阿司匹林晶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
根据实验原理,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再经过水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硫酸和磷酸作为催化剂,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苏打粉则用于水解反应,使生成的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
合成的阿司匹林晶体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鉴定,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等手段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检测阿司匹林的溶解性、熔点和化学性质,以评估其质量和药效。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
药学阿司匹林实训报告
![药学阿司匹林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123f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07.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2. 掌握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各步骤的操作技巧。
3. 学习并应用重结晶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纯化。
4. 了解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其制备原理是通过水杨酸与乙酰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再通过中和、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水杨酸- 乙酰酐- 冰醋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 阿司匹林纯品- 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谱仪- 精密天平- 滤纸- 烧杯- 烧瓶- 热水浴- 真空干燥器四、实验步骤1. 水杨酸与乙酰酐的混合- 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加入适量的冰醋酸溶解。
- 将溶解后的水杨酸溶液转移至烧瓶中,加入乙酰酐,控制温度在50-60℃。
- 搅拌反应,直至溶液变为无色或淡黄色。
2. 酯化反应- 继续加热搅拌,保持反应温度在60-70℃,反应时间约为1小时。
-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3. 中和反应- 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
- 搅拌均匀,使乙酰水杨酸充分溶解。
4. 重结晶- 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 将滤液转移至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溶解。
-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使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 抽滤,收集晶体,并用无水乙醇洗涤。
5. 干燥- 将收集到的晶体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6. 纯度鉴定- 使用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干燥后的阿司匹林进行结构鉴定和纯度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阿司匹林的制备-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乙酰水杨酸,实验产物与标准品相符。
2. 重结晶- 重结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阿司匹林的纯度,实验产物的纯度达到了99%以上。
3. 纯度鉴定- 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产物为纯乙酰水杨酸。
药物化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
![药物化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f950a9f0a300a6c30d229f20.png)
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渐渐从溶液中析出。
在冷到室温,结晶形成后,加入水50ml; 并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
待充分冷却后,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 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粗 品。
。
(2)初步精制
将阿司匹林粗品放在150ml烧杯中,加入饱和 的碳酸氢钠水溶液25ml
搅拌到没有二氧化碳放出为止(无气泡放出, 嘶嘶声停止)。
O
CO2H H+
O O
CO
CO
CO
O
OH
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钠 盐
副产物聚合物不溶于碳酸氢钠,这种性质上 可用于乙酰水杨酸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 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 离步骤中发生分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 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出去。
实验二 无水溶剂的处理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了解溶剂无水处理的意义及用途; 2.掌握无水乙醇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实验原理
• 市售无水乙醇含量为99.5%,能满足一般的有机化学 实验要求,但对于有些反应需要绝对无水乙醇,所以 需要对市售无水乙醇进行处理,以得到绝对无水乙醇。 • 采用金属钠可以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微量水分 • 金属钠不能完全除去乙醇中含有的水分,反应式:
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三氯化 铁形成深色络合物
乙酰水杨酸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于三氯化 铁发生颜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
三、 仪器试剂
[仪器] 锥形瓶、温度计、水浴器、铁架台及其附件、 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漏斗、滤纸、烧杯、 天平及砝码、结晶皿,量筒 [药品] 水杨酸、醋酐、浓硫酸、乙酸乙酯、饱和碳 酸氢钠、1%三氯化铁溶液、浓盐酸
阿司匹林的结构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结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9bdd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6.png)
一、实验目的1. 确定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和结构特点;3. 掌握阿司匹林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巧。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和羧基,具有酸性。
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水杨酸和乙酸。
本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从而确定其化学结构。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药品:阿司匹林片剂、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盐酸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阿司匹林片剂适量,精确至0.001g;2. 将阿司匹林片剂溶于适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1g/mL的阿司匹林溶液;3. 将配制好的阿司匹林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4.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5. 根据阿司匹林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6. 将阿司匹林与水杨酸进行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 阿司匹林溶液浓度 (g/mL) |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mL) | 阿司匹林含量 (g) || :-----------------------: | :------------------------: | :---------------: || 0.1 | 10.0 | 0.001 |根据实验数据,阿司匹林含量为0.001g。
2. 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结果如下:阿司匹林红外光谱与水杨酸红外光谱对比,发现两者在羧基、酯键等特征峰位置相同,证实了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确定了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掌握了阿司匹林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巧。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特点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具有酸性,可用于制备其他药物或进行相关研究。
大学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大学阿司匹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ad72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8.png)
大学阿司匹林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学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阿司匹林的方法;2.理解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原理。
二、实验原理制备阿司匹林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水,开始反应时由于含有乙酸的催化剂存在,容器中放入乙酸和水时会有小气泡的产生。
苯甲酸与乙酸的混合物与硫酸缓慢地在一起混合,产生白雾。
苯甲酸与乙酸在加入催化剂后,缓慢地混合,然后起泡变得浑浊。
加热后,冷却时会出现黄色晶体。
三、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苯甲酸、乙酸、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0.1mol/L溶液、氢氧化钠10%溶液、氢氧化钠粉末、及碳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1.将苯甲酸和乙酸以1:1的体积比例混合,将混合液放入固体催化剂中。
浸泡在水浴中,不断搅拌。
2.在催化剂中加入约2毫升的氢氧化钠0.1 mol/L溶液,加热搅拌15分钟,加入溶解体内的氢氧化钠(或10%溶液)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出。
3.将反应混合物进行冷却,加入冷水,过滤,用纯水洗涤C7H6O3Na2,再用碳酸钠溶液中和酸性。
4.将溶液过滤,用水洗涤阿司匹林并带回到干燥的压花样中。
四、实验结果和说明1.观察到白色针状的晶体阿司匹林结晶,具有较好的成品纯度。
2.实验中制备出来的阿司匹林与市售药品有较小差别,但其纯度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3.此实验中,不宜加过多的水,这可能导致产量的下降,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污染问题。
五、实验结论通过化学实验,制备了纯度良好的阿司匹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此实验中还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六、参考文献1.侯杰林,蒋常,窦洪东。
Phlessginko O:一种用于制备阿司匹林的新生物催化剂[J]. 生命科学研究,2009,13(3):1-72. 钱启泰,植物化学(第2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药学实验实训报告
![药学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78484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f.png)
一、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制备与性质鉴定二、实验目的1. 理解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3. 学习阿司匹林的性质鉴定方法。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阿司匹林的制备通常采用水杨酸与乙酰酐在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实验中,通过测定阿司匹林的熔点、酸碱度等性质,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圆底烧瓶、冷凝管、滴液漏斗、锥形瓶、布氏漏斗、抽滤瓶、烘箱、熔点仪等。
2. 试剂:水杨酸、乙酰酐、浓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乙醇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溶解于适量乙醇中,备用。
2. 制备阿司匹林:将称取的乙酰酐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热至乙酰酐微沸。
然后将水杨酸溶液滴加至圆底烧瓶中,保持微沸状态反应1小时。
3. 冷却、抽滤: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收集固体产物。
4. 重结晶:将收集到的固体产物用少量乙醇溶解,过滤,滤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5左右,冷却至室温,进行重结晶。
5. 性质鉴定:测定阿司匹林的熔点、酸碱度等性质,并与标准品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的熔点为135-140℃,与标准品相符。
2. 阿司匹林的酸碱度为8.5,与标准品相符。
3. 阿司匹林的紫外光谱图与标准品相符。
七、实验讨论1. 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加入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2. 在重结晶过程中,调节pH值对产物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pH值,得到了较高的纯度。
3.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及性质鉴定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分析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并对其性质进行了鉴定。
阿司匹林的制造实验报告(3篇)
![阿司匹林的制造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861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实验室合成阿司匹林的操作技能。
3. 学习并应用重结晶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纯化。
4. 通过实验,验证阿司匹林的性质和药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通常采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反应式如下:COOH + CH3COOH → COOCH3 + CH3COOH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锥形瓶、量筒、温度计、水浴锅、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蒸馏装置等。
2.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蒸馏水、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等药品按照一定比例称量,准备好实验仪器。
2. 酰基化反应:将称量好的水杨酸和乙酸酐加入锥形瓶中,缓慢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
将锥形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75-80℃,保持恒温反应30分钟。
3. 停止反应:将反应液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
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使反应液中的杂质吸附在活性炭上。
4. 过滤:将反应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5. 重结晶: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
待晶体析出后,用抽滤瓶进行抽滤,收集晶体。
6. 干燥:将收集到的阿司匹林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的性状: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阿司匹林在药物浓度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六、实验讨论1. 酰基化反应的温度对阿司匹林产率有较大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率下降。
实验中,温度控制在75-80℃为宜。
2. 在重结晶过程中,乙醇的浓度对阿司匹林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e8c5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4.png)
一、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制备二、实验班级:XX班级三、实验姓名:XXX四、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五、实验目的和要求:1. 理解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原理和反应过程。
2. 掌握阿司匹林制备的基本实验操作,包括试剂的称量、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等。
3.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六、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其化学结构为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实验中,我们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七、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烧杯、冰-水浴、抽滤装置、分析天平、干燥器等。
2. 试剂: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乙醇、蒸馏水、活性炭等。
八、实验步骤:1. 称取4.0g水杨酸,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
2. 慢慢加入10mL乙酸酐,边加边搅拌,使水杨酸完全溶解。
3.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5滴浓硫酸,控制滴加速度,避免局部过热。
4. 将烧瓶置于水浴中,控制水浴温度在75-80℃之间,反应20分钟。
5. 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6. 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过滤去除活性炭。
7. 将滤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用冰-水浴冷却,待结晶析出。
8. 抽滤,收集固体产物,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
9. 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置于干燥器中,待其完全干燥。
九、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制备得到的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35-140℃。
2. 讨论与分析:-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对反应效果影响较大。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发生,影响阿司匹林的纯度;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较慢,产率降低。
-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活性炭可以吸附反应产生的杂质,提高阿司匹林的纯度。
- 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解热、镇痛、抗炎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0c90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d.png)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退烧、镇痛和抗血栓等治疗方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以验证其药效和化学特性。
首先,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溶解实验。
将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加入不同温度的水中,并观察其溶解情况。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在温水中溶解较快,而在冷水中溶解较慢。
这表明阿司匹林的溶解性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这也为其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接着,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药效实验。
将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投入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对疼痛的缓解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
这一结果验证了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镇痛药物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实验。
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结构分析和反应实验,我们确认了其化学成分和反应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水杨酸和乙酸。
这一结论对于阿司匹林的药物代谢和药效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验证了阿司匹林的溶解性、药效和化学特性,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其药效和化学特性的研究对于促进医药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阿司匹林液体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液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66e3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液体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阿司匹林液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 研究阿司匹林液体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
4. 探讨阿司匹林液体的质量控制和储存条件。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阿司匹林易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阿司匹林液体的溶解度、稳定性及储存条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阿司匹林固体- 乙醇、水、氯仿、乙醚- pH试纸- 水浴锅- 移液管- 烧杯- 精密天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单口烧瓶(100mL)- 球形冷凝管- 量筒- 温度计- 烧杯- 吸滤瓶- 布氏漏斗- 循环水泵- 电热套四、实验步骤1. 阿司匹林溶解度测定(1)分别取1g阿司匹林固体,置于四个烧杯中。
(2)向每个烧杯中加入10mL乙醇、水、氯仿和乙醚,充分振荡,观察阿司匹林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记录溶解度数据。
2. 阿司匹林液体稳定性研究(1)取1g阿司匹林固体,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溶解。
(2)将溶解后的阿司匹林溶液分成四份,分别加入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将pH值分别为3、5、7、9的阿司匹林溶液分别置于四个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溶液的稳定性。
3. 阿司匹林液体储存条件研究(1)将pH值为7的阿司匹林溶液分别置于四个烧杯中。
(2)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溶液的稳定性。
(3)将溶液置于冰箱中保存24小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溶液的稳定性。
4. 阿司匹林液体质量分析(1)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液体,用移液管转移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中。
(2)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3)根据吸光度值计算阿司匹林溶液的浓度。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cca3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退烧、镇痛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探究其制备过程和反应机理。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硫酸- 水- 冰块- 氢氧化钠溶液- 饱和氯化钠溶液- 无水乙醚- 无水乙醇2. 仪器:- 三口烧瓶- 搅拌棒- 漏斗- 热水浴- 离心机- 玻璃棒- 烧杯- 滤纸二、实验步骤1. 预实验:将2g水杨酸与5mL乙酸酐混合,加入2滴浓硫酸,用热水浴加热,观察反应是否发生。
2. 实验操作:a. 将5g水杨酸与20mL乙酸酐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5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b. 将烧瓶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60-70摄氏度,反应30分钟。
c. 取出烧瓶,将其置于冰块中冷却,使反应停止。
d. 将反应液缓慢倒入200mL冷水中,搅拌均匀。
e.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碱性。
f. 将产物用无水乙醚提取3次,每次离心10分钟。
g. 将有机相收集,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h. 用滤纸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
i. 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于烘干器中干燥。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
实验中,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再经过碱性水解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中的催化剂硫酸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
热水浴的加热条件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冷却过程中的冰块则有利于反应停止,避免产物进一步分解。
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调节pH值为碱性,是为了使乙酰水杨酸转化为阿司匹林。
无水乙醚的提取过程可以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提高产物纯度。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加入则有助于去除有机相中的水分。
最后,通过滤纸过滤和无水乙醇洗涤,可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物,使产物更加纯净。
烘干过程则有助于去除残留的溶剂,得到干燥的阿司匹林。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所用材料均符合制备阿司匹林的常规方法。
阿司匹林制作的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作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8d72f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0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及制备方法;2. 掌握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3. 学会通过重结晶、熔点测定等方法对阿司匹林进行纯化;4. 熟悉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原理是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COOHOCOOHQpOHCH3C—O—CcH3752SO4TOcCH3CH3COOH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5~80℃左右,过高温度易发生副反应。
制备得到的粗品阿司匹林,需通过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蒸馏水、冰块等;2. 仪器:单口烧瓶、球形冷凝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研钵、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等试剂称量,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2. 酯化反应:将混合好的试剂倒入单口烧瓶中,缓慢加热至75~80℃;3. 冷却结晶:待反应液呈微黄色时,停止加热,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直至结晶完全;4. 抽滤:将冷却后的反应液倒入布氏漏斗中,用吸滤瓶抽滤,收集乙酰水杨酸晶体;5. 洗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乙酰水杨酸晶体,去除杂质;6. 重结晶:将洗涤后的乙酰水杨酸晶体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冷却结晶;7. 抽滤:将冷却后的乙酰水杨酸晶体再次抽滤,收集晶体;8. 干燥:将收集到的乙酰水杨酸晶体置于干燥器中干燥,直至恒重;9. 熔点测定:用熔点仪测定乙酰水杨酸的熔点,判断其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反应液呈微黄色,表明酯化反应进行良好;2. 冷却结晶过程中,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抽滤得到的晶体纯度较高;3. 洗涤和重结晶过程中,杂质得到有效去除;4. 干燥后,乙酰水杨酸晶体恒重,说明已完全干燥;5. 熔点测定结果显示,乙酰水杨酸的熔点为135℃,符合理论值。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f0b7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0.png)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
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通过合成过程得到。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演示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并了解其原理和实验条件。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合成是通过将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得到。
水杨酸是一种天然产物,但其口服时会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而乙酰水杨酸则是一种更温和的形式,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
合成过程中,水杨酸中的羟基被乙酸酐中的乙酰基取代,从而形成乙酰水杨酸。
实验步骤:1. 配制试剂:将适量的水杨酸和乙酸酐分别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制备成两个浓度适宜的溶液。
2. 反应:将水杨酸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酐溶液中,同时加入少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反应过程中要保持温度低于60摄氏度,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3. 搅拌:在反应过程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反应液,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 加热: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加热至沸腾,以促使反应的彻底进行。
5. 结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结晶出乙酰水杨酸。
可以通过过滤和洗涤来纯化产物。
6. 干燥:将湿润的产物放置在通风处,使其干燥。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合成的产物呈白色结晶固体,纯度较高。
实验中,我们控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加入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具有退烧、镇痛和抗炎作用,对缓解头痛、关节炎和感冒症状等有显著效果。
阿司匹林也被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因为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然而,阿司匹林也有一些副作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溃疡和肾脏损伤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然而,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产生副作用。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bc61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b.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2. 了解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
在实验室中,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COOH + CH3COCl → COOCH3 + HCl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浓硫酸- 冰乙酸- 水浴锅- 冷凝管- 抽滤装置- 烧杯- 烧瓶- 玻璃棒- 试剂瓶2. 实验仪器:- 100mL圆底烧瓶- 100mL锥形瓶- 球形冷凝管- 50mL滴定管- 50mL容量瓶- 电子天平- 精密pH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溶液: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搅拌均匀。
2. 加热回流:将反应溶液放入水浴锅中,控制水浴温度在75-80℃之间,回流反应20分钟。
3. 冷却结晶: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
4. 结晶分离: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用抽滤装置进行过滤。
5. 精制:将粗产品用冰乙酸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最后用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
6. 质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的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外观符合要求。
2.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为98.5%,符合实验要求。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并通过质量分析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及方法,熟悉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曹宗玥2011年2月14日【实验名称】
阿司匹林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的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掌握重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掌握阿司匹林的定性鉴别原理及方法
4、学会实验室合成的实验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实验原理】
1、合成:
2、纯化:因合成过程中,生成少量的聚合物,此聚合物不溶于NaHCO3,而与阿司匹林分
离。
3、鉴别:
【仪器】
100ml锥形瓶、水浴锅、玻璃棒、抽滤瓶、布式漏斗、150ml烧杯、10ml量筒、表面皿、试管、天平
【药品】
水杨酸2g、醋酐5ml、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1%FeCl3、稀HCl
【实验内容】
(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1、酯化:在100ml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g水杨酸和5ml醋酐,边摇边滴加浓H2SO4,
加至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锅加热10分钟,控制水浴温度为80℃左右。
2、析晶:将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至于冰上冷却,并用玻璃棒摩擦瓶壁,析出阿司匹林。
3、过滤:加入50ml蒸馏水,使结晶完全,减压过滤,并用滤液反复淋洗锥形瓶,直至所
有结晶全部收集到布式漏斗上。
4、洗涤:用少量冷水(约2ml),洗涤晶体3-4次,并将溶剂抽干。
(二)阿司匹林的纯化:
1、溶解:将粗品转移至150ml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25ml饱和NaHCO3,并继续搅拌至
无CO2气泡产生。
2、过滤:将溶液抽滤,用5-10ml水冲洗漏斗,并继续抽滤(要滤液)。
3、结晶:滤液加入15ml稀HCl溶液(5mlHCl和20ml水),搅拌均匀,并置于冰上,既有
阿司匹林结晶。
4、抽滤:将结晶抽滤,用少量水洗涤2-3次,尽量抽干水份。
5、称重:将结晶转移至干燥的表面皿上,干燥后称重。
(三)阿司匹林的检查及鉴别
1、检查:取米粒大小的阿司匹林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FeCl3试液,观
察有无颜色变化。
2、鉴别:取米粒大小的阿司匹林结晶,加入盛有3ml水的试管中,酒精灯加热后,加入2
滴1%FeCl3试液,观察有无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1、纯品的重量3.1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