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浅析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
浅析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正朝着新理念的方向不断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然后解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的涵义和特点,探讨了其实践和未来发展。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的出现,标志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读者需求、个性化服务和数字化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未来,高校图书馆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提升读者满意度和图书馆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的提出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引领高校图书馆走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现状、涵义、特点、实践、未来发展、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在不断演进与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需求,高校图书馆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以及为什么需要提出新的服务理念。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有了极大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革新和创新,以迎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应运而生。
2. 正文2.1 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化管理和服务,采用了自助借还书系统、在线图书检索、电子资源访问等多种便利的服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借书和查阅效率。
高校图书馆也在积极拓展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借阅、参考咨询服务外,还引入了学术培训、文献服务、学术出版支持等多元化服务,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知识获取和学术交流。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_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_初景利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0)The Ubiquity of the Library Services——Restructuring User-Centered Library Service Models[摘 要] 泛在图书馆是全新的图书馆理念,表明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体现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泛在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的泛在化、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的泛在化、以及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的泛在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事实证明,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外,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广泛的需求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的服务只有融入到用户的场景和社区,才会显示图书馆更大的功能,才会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泛在图书馆 学科馆员 图书馆服务 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B[Abstract] The ubiquitous library is a brand-new library concept which indicate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library. The ubiquity of the library services lies in the ubiquity of service scope and audience, servicecontents and service function, service place and service space, as well as service means and servicemechanism. The fact of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CAS demonstrates that beyond the traditional libraryservices, library services have extensive requirements and unlimited space. Library services only beingmerged into user's context and community will exert great role and indefinite potential.[Key words] Ubiquitous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Library service;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 当今意义上的图书馆包括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包括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两个方面。
对馆员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要从多个方面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价值取向图书馆面对的是人,直接为人服务,人是其出发点,又是其根本目的,所以图书馆的一切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价值取向。
具体地说,就是在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怀,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
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
原因很简单,“服务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由于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性质是服务性公益机构,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人(读者)能够方便地利用其所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工作面对的是人,为人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可以说,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
图书馆的办馆思想从传统的“以藏为主”、“以书为本”向”以用为主”、“以人为本”的现代转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从总体而言,现代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对社会化知识信息的有效收集、组织和传播,保障公众存取知识信息的自由、认知社会的权利,消除“知识差距”和“信息鸿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和精神需求,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可续发展。
在图书馆构成要素中包括人员、设备、馆舍、图书资料等,而人员是管理要素中的核心。
但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较多注重于服务客体(读者用户的层面),实际上“以人为本”的“人”应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和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
首先,图书馆只有通过对主体因素人的人文管理,才能使有密切联系的图书馆的各部门、各工作环节进行更为有效的相互配合、协调与合作,才能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是一种注重用户需求和服务意识的管理模式,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核心目标,促进图书馆服务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以下是关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详细介绍。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1. 倡导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服务意识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需要积极倡导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全面的服务。
同时,图书馆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了解用户的需要,并积极反馈用户对服务的评价,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图书馆服务。
2. 用户需求至上“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重视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放在服务的中心位置。
图书馆应该积极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信息查询、学术研究、学习咨询等多方面的需求,推出与之对应的服务,并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以此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客户差异化处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要求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图书馆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如研究型用户的注重学术研究,需要提供高水平的学术资源和咨询服务,而普通读者则更关注读物的种类和可借阅时间等。
通过差异化处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4. 着重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强调用户体验,要求图书馆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使用方便的服务。
通过优化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增加服务的可见性等方面的改进,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为用户提供愉悦的使用感受。
5.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要求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收集用户对服务的反馈和建议,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图书馆应该注重用户意见和建议,把用户的反馈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定期组织用户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活动,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
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
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摘要】图书馆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知识传播和文化资源中心,其服务的创新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服务发展趋势,接着详细探讨了借阅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阅读空间设计、文献传递服务和数字化服务方面的创新。
在强调了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意义。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图书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知识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不仅关乎图书馆的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关键词】关键词:图书馆、人为本、创新服务、借阅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阅读空间设计、文献传递服务、数字化服务、未来发展趋势、意义。
1. 引言1.1 图书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图书馆是一个城市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机构,它承担着保存、传播和普及知识的重要任务。
作为公共图书馆,它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借阅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图书馆是一个提供知识分享和学习空间的地方,它为社会培养人才、提升国民素质和推动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借阅图书、阅读杂志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举办讲座、展览、活动的场所。
通过不断丰富的文化活动,图书馆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参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图书馆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与他人分享知识、交流观点,促进社会和谐与交流。
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它承载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宝库,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支持图书馆的发展,让它继续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2 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信息资源中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服务的兴起: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正向数字化转型。
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
传统服 务主要 是根据川户阅 渎需要 ,直接为用 户提供 印刷
型 载 体 的 馆 藏 一 次 或 二 次 文 献 , 且 有 一 定 的数 量 限 制 , 样 一 而 这
网络环境下 人们有 了更多 的社会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 的
服 务 已 经 开 始 走 } 图 书 馆 , 向 社 会 、 向 需 求 , 用 新 的 服 务 n 面 面 采
一
般 包 括 学 生 群 体 、 师群 体 和科 研 人 员 群 体 。 近 年 来 ,_户研 馆 服务 的新 模式
随着信息资源 、 凑者需求  ̄  ̄ 部环境 的变化 , nl - 高校 图书馆的
服 务 方 式 也 发 生 了 变革 , 的 服 务 模 式 应 运 而生 , 统 服 务 方 式 新 传 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份文 献巾的知识 信息就不能同时被多个用 户共享 。信 息组织 的
主要 方 式 为 图书 、 刊 、 纸 、 微 胶 片 、 微平 片 等 。 期 报 缩 缩 1 服 务 方 式 的 被 动 性 . 2 传 统 服 务方 式 是 工 作 人 员 与 用 户 面 对 面 的 服 务 模 式 ,而 且
并 重 。在 目前 传 统 书 刊 仍 然 是 用 户 第 一 需 求 的情 况 下 , 实 馆 藏 现 的 建设 不 容 忽 视 。图 书 馆 应 在 建 设 好 现 实 馆 藏 的 基 础 上 , 对 用 针
务模式 的影响 ,高校 图书馆 Ⅲ户习惯把获取信 息的主要渠道 和 方式仅仅放在图书馆 , 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 编 号 :0 5 6 3 (0 0)0 0 5 — 2 l0 — 0 3 2 l 3 — 0 9 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践“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思考
[ 关键词 ]以用户为 中心 ;零距 离服务 ;用户体验 ;个性化服务 ;特 色服务
D : O. 9 9 iis 1 o OI 1 3 6 / . n. 0 8—0 21 2 0. O. 2 s 8 . o1 1 O 6
[ 中图分类号 ]G 5 [ 20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10 —02 2 1 )1 05 4 08 8 1(00 0—09 —0
随着网络信息技 术 的 日益发达 ,图书馆 的传统 角色 和
服务 受到了严 重 冲击 ,20 底 O L 05年 C C在 《 图书馆 与信 对
息资 源的认 知》的报告 中指 出:“9 8 %的用户从搜 索引擎 出 发查 找信 息 ,而 只有 2 %的用 户从 图书馆 网页开 始信 息 的
查 询 。 C C副 总 裁 兼 首 席 战 略 官 将 图 书 馆 的 服 务 称 为 ”O L “ 引 力 ” 以读 者 为 中 . 图 书 馆 服 务 的重 要 理 念 ,是 图 弱 。 是 书 馆 人 的一 种 追 求 ,今 天 ,这 种 要 求 更 加 深 化 。 图 书 馆 如 何 在 激 烈 的 竞 争 中 找 准 定 位 ,赢 得 用 户 ,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统 。四原则之首就是 “ 图书馆 无处不在 ” ,足 以说 明它的重 要 。那么 ,网络环境下 如何通 过实实 在在 的服务使 用 户感 到 图书馆无处不在 呢?这得设 身处 地地为 用户 着想 ,改 变
观 念 ,创 新 服 务 ,例 如 ,推 出 图 书 馆 工 具 条 、 即 时 咨 询 、 R S 送 服 务 等 ,为 用 户 提 供 零 距 离 的 信 息 服 务 ,实 现 图 S推
s ri o e t s ri f cie es t re to evc c ntn , e vc e e t n s o p f cin. e e v e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构建7篇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构建7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这种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让读者感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倡导个性化服务。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图书馆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资源。
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图书推荐、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定制化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感受到专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要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
员工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图书馆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传递温暖和关怀。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服务理念,旨在让用户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应该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方式,让用户感受到更贴心、更便捷、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
希望各个图书馆都能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阅读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本文长度共1201字】第2篇示例: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构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信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收藏书籍的场所,而更多地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基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还应该注重读者体验。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作为实体场所,服务质量和读者体验显得格外重要。
图书馆应该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流程和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引入自助借还书设备、建立在线预约系统、提供无障碍设施等,都可以提升读者的体验感。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
长 期 以来 ,大 学 图书 馆 一 直 彼 人 们 看 作 是 高 校 的 心 脏 和 中 心 ,在 学 术 机 构 中 占 有重 要 的 地 位 ,其 规 模 范 围 、 组 织 及 服 务 在今 日教 育 领 域 中 都 是 无 与 伦 比 的 。 从 某 种意 义上 讲 ,大 学 图书 馆 系 统 的 发 达 程 度 也 是 一 个 国 家 的 高 等 教 育 是 否 发 达 的 体 现 。 但是 图书 馆 的 重 要 性 不 只 是 一 种 建 筑 上 的摆 设 ,更 重 要 的 是 为 科 研 、学 术 提 供 服 务 。 如 何利 用 大学 图书 馆 ,如 何 更 好 的 提 供 用 户 所需 要 的 服 务 ,一 直 是 图书 馆 工 作者 不断思考 、研 究,也是不断进步 、不
2 6 0 565
传 统 意 义上 的 大 学 图书 馆 服 务只 是 针 对 用 户
1 ,高校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
图书 馆 服 务工 作 是 由图 书馆 的职 能 和 本 质决 定 的 。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图书 馆 服 务 就
2 ,目前高校 图书馆服务中存在 问题
目前 的 图 书 馆 服 务 中 还 存 在 不 少 问 题 :部 分 图书 复 本 不 够 ,不 能 满 足读 者 的 需 要 ; 图书 馆 作 为一 个 服 务 团 体 ,受 到 开 放 时 间 的 限 制 ;资 料 查 找 必 须 到 馆 内 搜 索 ; 用 户的 咨 询 服 务 过 于 简 单 , 只是 限 于 解 答提 出 问题 查 找 资 料 文 献 等 ;花 长 时 间 排 队等 待 ,领 取 代 书 板 查 找 图书 ,然 后 等
世 界 大 多 数 的 大 学 图 书 馆 采 用 了 这 种 形
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
献 资源 , 以拓展延 伸少儿 图书馆服务为理念 , 着力 推进农村
学校文化 建设 , “ 化 惠民工程 ” 把 文 的主 题 实 践 活 动 做 到 了
模式, 点分析 了学科馆 员的知识服务模式。 重
f 词】 户需求 关键 用
【 分类识经 济 的发 展 ,知 识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重视 , 图 书馆 所 提供 的 服 务 也 正 经 历 着 由文 献 服 务 到 信 息 服 务 再 到
1 知 识 服务 概述
必 须 要 考 虑 的 因 素 , 能 保 证 活 动 的完 成 效 果 。因 此 , 积 它 要 极 策 划 好每 一 次 活 动 。 0 0 2 1年是 全 国少 年 儿 童 阅读 年 , 国 全 各 地 都 掀 起 了 少 年 儿 童 的 阅读 风潮 。 营 口少 儿 图 书 馆 与 营
神乐园 !
图书馆至少有两个作用 : 培养读 书的习惯 , 使他们将来有一 种 爱 良好著作的 习性 ; 陶冶儿童的性情 , 使他们不致流入歧 途 。” 可见, 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 引 导青少年读者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 , 坚持 以人为本 。少年儿童 图书馆 的服务对象有其 特殊性 , 因而人文 关怀精神 在其办馆 理念 、 馆藏资 源建设 、 读者服 务 、 建筑与环境 、 推广宣传 等方面 的体现非常 重要 ,
社 ,0 8 20.
开 展丰 富 多 彩 的 读 书 活 动 , 突 显 少 儿 图 书 馆 办 馆 特 色 的 是 主 导方 向 , 是 行 之 有效 的“ 也 以书 育 人 ” 的好 办 法 。 活动 中 , 在 我们应遵循“ 者第一” 原则 , 核心就是“ 读 的 其 以人 为 本 ” 即 , 将 读 者 视 为 图 书 馆 的 主 人 , 在 活 动 过 程 中 加 以体 现 。 并 第 二 , 节 决 定 成败 。要 想 做 好 一 次 成 功 的 活动 , 期 细 前 宣 传 , 级 领 导 意 见 , 作 方 的反 映 , 者 的 满 意 度 与 积 极 上 合 读 性 , 划 者 的 能 力 , 动 地 点 的 选择 , 员数 量 的估 算 , 金 策 活 人 资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及模式分析
用户的信息需求变 化而发展起来 的 , 些年逐 渐走 向成 熟。 近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 知识 的搜 寻、 组织 、 分析 、 重组的知识和能
力 为 基 础 , 据 用 户 的 问 题 和 环 境 , 入 用 户 解 决 问题 的 过 根 融 程 中 , 出 能够 有 效 支 持 知识 应 用 和 知 识 创 新 的 服 务_ 提 l l 。图书 馆 知识 服 务是 指 从 各 种 显 性 和 隐 性 信 息 资 源 中 , 对 人 们 的 针 需 要 将 知 识 提 炼 出 来 、 输 出 去 的过 程 , 传 它是 以 资 源建 设 为 基 础 的高 级 阶段 的服 务 日 。
户 问题开始 , 有针对性地 搜集相关信息 , 帮助 用户确定 和调 整信息活动的 目标 , 随时根据用户信息活动 的变化重新筛 并
选 和 组 织 信 息 , 始 至 终 不 断 提 供 能 支 持 用 户 解 决 问题 所 需 从 要 的知 识 。 这 与 我 们 在 传 统 信 息 服 务 中 所 做 的 跟 踪 服 务 类
1 知 识服 务 是 基 于专 业 化 和 个性 化 的 服 务 . 5
服 务 主要 以显 性 知识 服 务 为 主体 , 以馆 藏 文 献 信 息 为基 础 , 通 过 对 文献 信 息 的开 发 利 用 , 现 知识 的组 织 、 实 整合 及 服 务 。 概 括起来 , 图书 馆 知识 服 务 的 特 点 有 :
图书馆学刊
21 年第 9 00 期
.
T USH U G U A N X UE K A N o 9 . N 201 0
图书馆 知 识服 务 的特 点及 模 式分 析
陈利 涛 赵 国忠 2
(. 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02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 甘肃 兰州 7 0 3 ) 3 0 0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战略管理
户 信息需 求 的变化 。
2 用户需 求驱 动 图书馆 的战 略 管理
2 1 用 户 在 图 书 馆 战 略 分 析 中 的 地 位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户 已 经 成 为 图 书 馆 的 重 要 用
第3 O卷
第 16期 3
高 校 图 书 馆 工 作
2 1 第 2期 00年
【 业・ 事 管理 】
以用户需求 为中心的图书馆战略 管理
● 陆 萍 ( 林 学 广 玉 5 0 ) 玉 师范 院 西 林 30 70
[ 摘 要 ] 战略 作 为 对 图书 馆 管 理 长 远 性 和 全 局 性 的指 导 , 的制 定 与 实施 也 必 须 以 自身 为基 础 , 用 户 需 求 它 以 为 中心 。 环境 是 变化 的 , 户 的 需 求 是 变 化 的 , 书馆 自身 也 是 变化 的 , 以 战 略 也 应 该 随 之 变 化 , 用 图 所 并且 没 有 时 间上 的 滞 后性 , 即具 有 动 态性 , 者 的 结合 即是 以用 户 需 求 变化 为 中心 的 图书馆 动 态战 略 管 理 。 参 考 文献 6 两 。 [ 键 词 ] 书馆 关 图 战 略 管 理 用 户 需 求 [ 献标识码 ] 文 A . [ 章 编 号 ]03 8 52 1 )2— 0 3 3 文 10 —74 (00 0 0 3 —0
究 的序 幕 , 而安东 尼 的《 划与控 制 系统 》 安索 夫 的 计 、 《 企业 战略》 和安 德鲁 斯 的《 司战 略概念 》 志着所 公 标
以服务用户为中心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 ) 中区管 ( )与郊 区馆 ( ) 所 、市 所 所 ,以及隶 属于不同系统和部门的文献机构 之间,建立一个 具有权威性 的协调机构 ,制定和建立一种强制 的
收 稿 日期 : 0 2 O — 8 20 一 I l
作 者简 介: 备兰 (9 2 ) 陈 1 6 一 .女 .四川人 , l 学上 ,讲 师 ,丰 要从 事计算 机 教学研 究 。 学
中西部欠发达地 区 、 重点馆 ( ) 所 与普通馆 ( ) 中 所 、 心馆 ( )与基层馆 ( ) 所 所 、城市馆 ( ) 所 与县 区馆
的文化需求 和缓解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文献 信息的需求压力的 目的。在 当前信 息竞 争 日益激
烈的情况下 ,建立权威性的 、统一 的中央信息平
和 图书馆学 界, 么, 那 图书馆 的事 , 是否随 着硬 件条件 的改善就 可 以一蹴 而就 了?对设计 以用 户为 中心 的数
字 图书馆 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字图书馆; 数 文献服务: 服务质量: 服务效 果; 务水平 ; 务机制 ; 服 服 网格技 术 中图分类号: 2 0 6 G 5.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90 7 (0 20 -0 90 10 -4 92 0 )30 8 -5
的文 献 服 务公 约 、服务 规 范 、服务 承诺 以及 服 务
强 ,可 绝 大 多数 图 书馆 、情 报所 、信 息 中心 、 科 技 站 、文化 站 的 文献 保 有 量 和 文 献 产 品 质 量都 不能令人满意 ,还达不到满足广大群众 日益增长
提供过程评 价标 准的建立。服务质量是信 息市场 竞争 的焦点 ,在信息市场竞争中取得信任 已成为 网络环境里最为突出的矛盾。 国家投入的大量物 力 、人力要 能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 ,效益才是关 键 。 因此 “ 以用 户 需 求 为 中 心 ” 构 建 现 代 化 图 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沿海发达地区与
以用户为中心,推动知识和信息的普及与共享——以宝山图书馆远程服务系统为例
htp:/WV v. fne .r t / CVdl tc l .
“ 以传 统服 务 为 主 ”调 整 为 “ 亨 化 服 务 与 传 统 服 务 数 并 驾 齐 驱 ” , 并 对 图 书 馆 的 信 息 服 务 技 术 和 设 备 进 行 了 更 新 与 完 善 ; 同 时 , 对 图 书 馆 的 组 织 文 化 也 进 行 了 深 化 , 由原 先 的 “以专 业 技 术 培 训 为 主 ” 调 整 为 “ 组 织 与 个 人 发 展 的 愿 景 和 使 命 为 红 线 , 并 贯 以 穿 于 专 业 技 术 培 训 的整 个 过 程 ,进 向 形 成 组 织 与个 人 价 值观 ” 。 宝 山 图书 馆 通 过 对 服 务 理念 、 发 展 理 念 、组 织 文 化 等 方 面 的 调 整 与 深 化 ,特 别 是 经 过 最 近 七 年 的 艰 难 转 型 , 目前 的 宝 山图 书馆 无 论 是 在 馆 舍 、 设 备 ,还 是
过服务理念的转变后 ,历经 四个阶段 ,进一 步创新服 一
区域性 文化信 息资源 共享模式—— 宝 山网络 图书馆 ,
务模式 ,完善服务平 台,采用统一认证平 台和统一检 实现 了宝 山图书馆 与街 ( )图书馆之间通过光缆专 镇 索平台相结合的技术 ,最终达到知识和信息 的普及与 线连接 实现信 息资源 共享的 目的,并连续两年成为宝
19 年 ,宝 山区在上海市率先建 了 “ 合图书 95 联
馆 ”,初 步形成 了区 、街 ( )和 小 区 ( )三级 公共 镇 村
四 个 网 络 图 书 馆 分 馆 ,截 止  ̄ 2 0 年底 , 实现 了 全 区 f0 7 J
1 个 街 ( )的伞 覆盖 。 2 镇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
制, 打造泛在服务人才队伍 , 熟练掌握 泛在 智能技 术应 用, 全天候 、 准确地提供符合 用户需求的信 息服务 , 以构建基 于
用 户 需 求 的泛 在 化 服 务 模 式 。 【 键 词 】 在 知 识环 境 图 书馆 用 户 需 求 关 泛
【 类 号 ] 22 分 G 5
泛 在 化 服 务
随着计 算机技术 和通信技术 的飞速发展 , 手机 、 板 电 平
图书馆 的人性化服务潜 移默化地 嵌入用户 的科研 与学 习过 程之中。图书馆 和用户之间保持 全天候 的信息交流环境 , 为 用户提供无障碍 、 即时的服务 , 只有这样 , 图书馆 服务才能真 正做到融入用户生活 , 受到用户青睐。
泛在化服 务理念为先导
11 确 立泛 在 化 服 务 理 念 . ,
方面 : 一方 面是信息服 务理念的无处 不在 , 二是信息基础 设
施的无处不在 。而要实现这种无处不在性 , 需要充分运用 云 计算 、 无线移动信息网络 、 b .信息服务平台等数字化 、 we20 智
能 化 技 术 手 段 , 建 面 向用 户 需 求 的泛 在 技 术 应 用 环 境 。 把 构
1 建 立 泛在 化 服 务 机 制 . 2
脑等智能终端迅速普及 , 3 G无线通信 技术推广使用 , 使得传
播 信 息 的渠 道 和 信 息 交 流 方 式 发 生 了根 本 性 改 变 , 人 们 的 对
学习、 工作 和生活产生 了巨大影响 , 同时也 给图书馆 的发展 带来了变革。一方面 , 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 传 统 图书馆地位越来越不被重视 ; 另一方 面传 统图书馆资源建 设、 服务模式 、 务内容和手段都随之变革 , 服 向着更加广 阔的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摘要】从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上看,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促进其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由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连接性,图书馆服务对象呈现出泛化的特点,同时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图书馆的服务泛化性逐渐扩大。
本文将以图书馆的服务泛化性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如何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关键词】泛化性;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服务模式从目前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来看,除物理图书馆依然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实现了零约束,用户的登录和资源信息检索能够随时进行。
这种服务泛化性不仅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一、图书馆服务泛在化及其相关概念与图书馆服务泛在化概念相结合的是泛在图书馆,该概念是近几年在国外得到提出和发展的,是一种打破数字化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形式制约,从用户的体验出发,为适应用户的要求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服务。
我国为适应泛在化图书馆的发展,于2003年实施了“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战略,随后的2006年则提出了“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战略,这些举措对推进我国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有着较好的作用。
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使然。
但如何落实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还需要科研人员结合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相关理念展开探索,将无形的资源服务与有形的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推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二、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泛在化从目前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类别上讲,图书管理者往往依据用户群体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合法用户和院外用户。
合法用户在进行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等操作时没有权限的限制,而院外用户只能进行部分操作,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服务范围较小。
这种划分在传统的物理图书馆中并未遇到过多的工作困惑,而数字图书馆的登录和使用则对这两种用户身份存在操作疑问,一方面,网络用户的合法身份难以得到准确的确认,另一方面,网络用户的增多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科学个性化服务模式
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科学个性化服务模式【摘要】本文从用户需求为导向出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机制,依托网络,将合作参与为服务手段的同时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极大地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求,真正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以用户交流为纽带,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广义上讲是从全球现存的或将拥有的数字化信息中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全球型的人类知识的动态虚拟馆藏,并通过信息网络为世界公众所利用。
数字化资源指多种媒体的书刊目录及其他信息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静态影像、动态音频和视频等)。
狭义说法则为:“数字化图书馆是把常规图书馆中的图书和其他形式的资料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储存到电子数据记录媒体上,以计算机数据库形式供读者检索和阅读。
”两者的差别,使得在规划实施中导致水平高低、规模大小的不同,也涉及转型期、混合型图书馆的定位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什么角度出发去解决,即是本文要探讨的中心。
以下我们主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利用高校图书馆联盟机制和网络,来达到满足用户的目的。
1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是促进知识流动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图书馆之间高效率低成本,实现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
存在的问题:(1)图书馆规模的不均衡。
大图书馆办馆规模雄厚,自有资源较多,应用率高。
而小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限,因而,大小馆之间的联合受益存在差异,导致大馆和小馆在信任机制,设备维护和成本分担上存在分歧。
使得获益程度不一致或不公平,这也是目前制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障碍。
(2)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现状是条块分割,系统间缺乏横向协调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平台。
联盟普遍缺乏具有指导、规划、协调、管理的组织机构来领导和监督管理。
以用户为中心,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
s r ie n o a in e vc i n v to mu t o lw t e rncpe, n p o o e un v riy i r r s r c i n v to c ran rj cs s f lo h p i il a d r p ss i e st lb a y e vie n o ai n e ti p oe t .
若 干 项 目 。
关键词 : 高校 图书馆 服 务创新 用户 中图分 类号 : 5 G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O 0 1 () 2 5 0 1 3 7 5 2 1 ) 1b一0 - 2 6 5
Us r e t r d, p o tn h n o a in o i e st b a y Se vc s e —c n e e r mo ig t e in v to f Un v r iy Lir r r ie
1 高校 图书馆 服务创 新的必要性
1 1 教 育观 念 的转 变要 求 图书馆 服 务创新 .
击 下 , 学 图书 馆 员 应该 不 仅 会 利 用 信 息 , 大 还能主动协助用户 , 集信息 、 理信 息、 收 整
务 , 体 把 主 体 输 出 的 信 息 返 回来 作 用 于 务 , 用 户 感 觉 图书 馆 是 “ 客 使 自己 ” , 的 用户 的 输 入 端 , 括 信 息 浏 览 服 务 、 息 推 送 服 任 何 信 息需 求 都 可 以 得 到 满 足 , 息 素 质 包 信 信
Ch n e we a n i
( i n ilX ’ n n t u e Lba y X 。N 7 0 1 Fn c a i a Is i t irr i a 1 6 ) a t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贵阳医学院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文章认为:图书馆服务体现于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以及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服务;用户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17—0131—02
当今意义上的图书馆包括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大大超越了为到馆用户提供服务的局限,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图书馆的围墙以外,使得“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图书馆的服务。
由于用户需求的存在,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各自满足了用户的一部分需要,但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看,目前的图书馆服务仍然是以图书馆(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
用户仍然需要到物理的图书馆或登陆图书馆的网站才能得到图书馆的服务。
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是固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是有限度的,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是明确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是常规的。
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则需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1 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现有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藩篱,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真正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遵循用户新的需求,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将图书馆的服务融人用户科研和学习的一线,嵌人用户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消除与用户之间的隔阂,模糊和淡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边界,创造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空间和过程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2 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
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通常都有非常明确的政策。
这既受到资源数量的限制,也受到资源的知识产权的限制。
所以,我们对用户有合法用户和校外(院外)用户之分。
对合法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校外用户,则提供有限度的服务。
在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这种划分带来很多困惑。
比如,如何区分网络上的用户哪些是合法用户,哪些是校外用户?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用户是网络用户,也难以要求用户提供其身份的合法性。
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应在合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扩展服务的范围,将服务延伸到更多的用户中,特别是网络用户。
对非本校的到馆读者,应给予渎者最大限度地利用
资源和服务的权利。
对于网络合法用户,则应给予与到馆读者同样的服务待遇。
对于不可确定身份的网络用户,通过技术手段确认其身份,比如电子邮件、网络地址等。
如果还不能确认,则应给予与合法用户同样的待遇,尊重用户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
在图书馆的服务中,资源的使用涉及到许可问题,应严格遵守有关协议,比如文献传递。
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更多的服务是不一定依赖资源提供的,比如参考咨询、用户培训、资源与服务的宣传推广、信息交流与反馈等。
应使图书馆的服务为更广泛的用户所享用,图书馆才会有更坚实的发展根基。
3 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的泛在化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不容争议,但除了文献以外,图书馆似乎就无能为力了。
图书馆成百上千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源,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取代的。
但从未来发展看,如果图书馆仅仅抱着文献不放。
不拓展资源范围,不延伸服务内容,不增强服务功能,则难以适应变化着的用户需求,难以确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从用户的需求看,他并不看重图书馆拥有什么,不是因为图书馆拥有什么就利用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包括文献在内的各种资源,构建可能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环境。
用户的科研需要往往是综合性的,包括科学文献、科学数据、种质资源、设施仪器、科学会议与文献管理和情报分析工具(如
endnote、TDA) 等科研对象,并实现这些资源有机集成,获得知识浏览、发现和分析服务。
在基于网格的e —science 环境下,用户将对非文献资源、各种资源的集成以及知识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如果图书馆不能融入到e—science的环境中,图书馆就可能被抛弃。
而图书馆融入e—scien ce 的前提是能为用户构建综合知识环境。
4 服务场所与服务空间
图书馆员常常被定义为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人。
离开了图书馆,图书馆员则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与医生、律师、咨询师、教师等许多以知识为对象的职业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离开了医院、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同样也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图书馆员过于依赖环境和设施,也说明图书馆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工作者,还不能主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服务工作。
在今天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时代,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必须重构,从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
这是今后若干年对图书馆员能力的挑战。
图书馆员有了知识服务的能力,他就可以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
图书馆员可以在图书馆里提供服务,也可以到用户一线提供服务,可以在用户的虚拟社区提供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则可以与用户形影相随。
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
有用户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与用户
的需求形成一种紧密耦合、良好互动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这是用户真实的服务需求。
更多的图书馆员需要从作为建筑的图书馆的迷恋中走出来,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到用户那里去开辟新的服务阵地和服务空间,去展现图书馆员的作为,去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5 服务手段与服务机制
用户众多,需求无限,与有限的图书馆人力形成矛盾,再将服务的阵地延伸到用户一线更是如此。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2个途径入手:①改进服务手段。
为此。
需要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在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身后,需要功能强大的技术平台的有力支持,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积极协助。
技术是图书馆服务不断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图书馆员必须学会利用技术手段开展工作,通过平台、工具的运用解决用户的问题。
②完善服务机制。
首先,要通过岗位迁移,将大量的图书馆员从资源采访加工、阵地服务中解脱出来,同时通过对外公开招聘,大量增加高素质的从事一线服务的图书馆员,以服务为核心配置人员队伍和力量。
其次,要以服务为核心重组业务流程和业务布局,全馆各部门、各岗位对服务部门和服务人员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内部业务关系上的紧密互动的关系。
全馆都要为最终的服务效果负责,为服务能力的提升负责。
[参考文献]
[1] Chad K,Miller P.Do Libr“es Matter,XX-06-24.
[2] Imugee w P.Diffuse Lihraries:Emergent Roles fbr the Research“bEari es ine Digital Age,XX-02-24.
[3] Kaske N.The Ubiquitou8 Lib“lIy is Here.Portal:Libfaries aJld the
Academy,XX,(4):29l~292.
[4] Lowry C B.Let’s Call it the’Ubiquitous Library”Instead.Portal:Li bries and the Academy,XX,(3):293~296.
[5] Lowry C B.The Ubiqui Lous Library,XX-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