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巩固练习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学案作业

一、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shèng)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

B.毋.吾以也(wú)莫.春(mù)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

D.夫子喟.然叹曰(kuì)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

2.下列加点字词的音义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shèng量词,用以计算车子,相当于“辆”)小相.(xiàng官名,作赞礼司仪之事)

B.哂.之(shěn讥笑)比.及三年(bǐ及,等到)

C.喟.然叹曰(kuì叹息声)《论语

..》(Lúnyǔ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D.俟.君子(sì等待)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才能)

3.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与“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无乃尔是过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风乎.舞雩,咏而归

B.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

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知尔

D.子路率尔.而对曰赤,尔.何如?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C.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7.下列句中的“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与,动词,赞同)可使足.民(足,富足)

B.何伤.乎?(伤,动词,受伤)曾皙后.(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出生)

C.冠者

..五六人(冠者,名词,戴帽子的人)童子

..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D.因.之以饥馑(因,接连,继续)舍瑟而作.(作,动词,起身)

9.与“且焉置土石何”中的“焉”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曰能之,愿学焉。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0.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忌不自信。B.夫晋,何厌之有?C.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D.居则曰:不吾知也。

11.下列各句中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组是()

①风乎舞雩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朝服衣冠,窥镜⑥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⑤⑥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3.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4.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

1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7.下面对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18.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二、翻译下列各句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