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二 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汉代儒学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王国

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故选B项。

2.《汉书·儒林传》中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

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儒家学派重视教育是通过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实现的,故C项错误;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是

儒学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3.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

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D.提出了“仁政”学说

,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

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A、C、D三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

4.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减

小贫富差距,故选D项。

5.《春秋繁露》中载:“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6.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这表明汉代( )

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孝”为谥号,这表明当时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宗法观念是指等级观念、继承规则、宗族法规等,而材料没有

体现这些信息,A项错误;材料主题是皇帝谥号而非社会伦理,排除B项;东汉末年的战乱以及佛、道学说兴起,使得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C项错误。

7.汉朝统治者提倡引经决狱,以儒家的思想原则来指导司法实施,甚至直接将儒家经义上升为法律。汉代盛行的引经决狱( )

A.是对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理念的根本否定

B.是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基本作用

“以儒家的思想原则来指导司法实施”,可知汉朝统治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教化。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

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开始确立,B项不正确,排除。

8.《汉书·地理志》中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12人,人数约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这反

映了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D项为最佳选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故排除A、B、C三项。

9.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

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C项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A、B、C三项错误。D项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

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10.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选项中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最佳的是( )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德治”思想

道之大原出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

民而伸君”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

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地反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1.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

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

146年)时,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课程,这使儒家弟子在朝

廷做官的越来越多。故选C项。

12.《剑桥中国隋唐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中大部

分人……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唐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C.察举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官僚精英分子”“来自书香门第”,说明科举制吸纳了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

人从政,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

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