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类综合袁行霈版文学史笔记之清代文学史(一)
清代文学
一讲清代文学总论
一、清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1、宋代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方式之一是编书。同时又明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然后销毁。
3、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
4、乾嘉汉学从学术流派上将,可以说导源于顾炎武,从其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政的结果。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多方面地影响到文学。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在诗歌方面明显的表现是翁方纲对王士祯神韵说和沈德(好像是德字)潜移调说的修正,提出他的肌理说。
二、清代人文思潮
清初几位思想家大都是反宋明理学。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抛弃,特别是对晚期李卓吾非儒薄经的反传统思想的否定。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文学观不尽一致,对文学问题的关注程度,都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抛弃了晚明文学的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在清中期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是代表人物。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荣,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乃至词、骈文,入清后重新振起。凡往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有一席之地,。实质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归复。
2、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①清诗。从总体上讲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了、发展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②清词。在明清之际,词发生了转机,走出理俗,归于雅道。成为苦闷中文人委婉曲折地抒写心曲方式。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的词人群,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领的浙西词派形成,词呈现出“中兴”局面。
③骈文。
④戏曲。入清后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李渔的理论和剧代表明代以来戏曲创作由“曲”到“戏”转移。也可以说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⑤小说。清初小说,作家独特的作品日益增多,从总体上看是迈进了独创期。另一方面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总之,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期是有变化的。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热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在清中叶,传统文体虽然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远不及小说。
二讲清代的诗、词、文
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文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
一、遗民诗人
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作品。遗民诗人抒发国家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恶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与民族共具的感悟,笔力遒劲,开清诗发展新天地。
顾炎武:亭林先生,其诗抒发民族精感和爱国思想。其格调沉雄悲壮,接近杜甫。
黄宗羲王夫之
还有吴嘉纪多做危苦词,屈大均富于浪漫
“岭南三大家”:陈恭尹,梁佩兰、屈大均
二、古文三大家
写散文的“清初三大家”:候方域、魏禧、汪婉
三、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钱谦益在明朝其诗郁塞苦闷。入清后其诗显出鲜明艺术个性,除悲悼明朝反对清廷的主调外,还弥漫着“羁囡”。被称为清诗开山宗匠。
虞山诗派: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班,曾从师于钱谦益,反对七子、竞陵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其诗多沉丽细密,婉而多讽。其诗论也有独到之处,诗也有个人面目,标榜如商隐。后来吴乔、赵执信继承了冯班诗论,批评王士祯神韵说,可以说是虞山诗派余波。
四、吴伟业和“梅村体”
1,吴伟业诗歌主题:
①围绕黍离之痛,吴伟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写了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以诗存史。
②痛失名节的悲吟是其另一主题,自赎灵魂的悲歌沉挚缠绵,哀伤欲绝。
2,梅村体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最大贡献是其七言歌行。他是在继承元、百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艺术个性的“梅村体”。重在叙述,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调、风韵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怅怀、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把古代叙事诗推到了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影响。《团圆曲》是“梅村体”代表。
五、词的中兴
揭开清词帷幕的陈子龙、接着是遗民诗,王夫之、屈大均等。
1,阳羡词派
以陈维崧为首,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摒弃“小道”“词为艳料”的传统观念。拈大题目,写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无愧“词史”之称。以豪情抒悲愤,是其词的风格特征,集结了万树、陈维岳等大批阳羡此人为词振兴作出贡献。
2,浙西词派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李符(不确定是不是符字,很模糊)、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和陈维崧称为“朱陈”,执掌词坛中耳,开创清词新格局。他推尊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他在步入盛世时,提出词的功能以歌咏太平,投合文人由悲凉之意转入安逸的心态,也适应了统治者歌颂太平的需要。故绵亘康、雍、乾三朝。
3,纳兰性德
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豪情词是其词重要题材。周颐在《蕙风词话》把他推到“国初第一词人”位置。
六、王士祯与康熙词坛
1,神韵说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其主旨与钟嵘的“滋味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原稿就是这样,没看明白啥意思)。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对清幽淡远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王维、孟浩然诗正是典范。
2,南朱北王
康熙诗坛上,朱彝尊和王士祯并称为“南朱北王”。朱彝尊被尊为浙派开山祖。他的诗以学力、辞藻见长,用笔雄健,大抵苍凉悲壮,但后期格调平和追求醇正,其诗歌转变、鲜明地反映了清初诗坛演变趋势。王士祯见1。
3,南施北宋
康熙诗坛上,施润章和宋琬并称为“南施北宋”。施润章比较关心现实生活和民间苦难,诗歌叙时事、叹民艰,他宗法唐人,反对浮华但格调平缓,温柔敦厚,与遗民诗人有区别。宋琬擅长写七言诗,风格雄深磊落,虽迭遭变故,时发激昂悲愤之音,但总是表现得委婉中正,怨而不怒。与施润章具有共同倾向。
4,查慎行、赵执信
查慎行是浙派承前启后的打假,诗善白描,令求(这两字认不出来,好像是吧)调畅,入深出浅,时见转?,在清初学宋诗人中他成就最高。
赵执信,著《淡龙录》,推崇“诗中有人”之旨。诗注重现实,揭露黑暗,在神韵诗风靡天下时,他宗法晚唐,自写性情,清新峭拔,不讲含蓄。
三讲清中叶诗、文、词
一、流派
乾嘉诗坛,人才辈出。沈德潜、翁方纲或主格调,或言肌理,固守复古阵地;厉鹗扩大浙派门户;袁枚、赵翼、郑燮标榜性灵,摆脱束缚,追求诗歌解放;黄景仁抒写落寞穷愁,吟唱盛世哀音。
1,沈德潜
倡导格调说,古体摹拟汉魏,近体法盛唐,诗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
《古诗源》、《唐诗别裁集》
2,厉鹗
继朱彝尊、查慎行为浙派盟主,宋人
3,翁方纲
倡肌理说。论诗包括义理和文理。
4,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