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合集下载

6.7-黄酮类化合物 -检识技术.

6.7-黄酮类化合物 -检识技术.

(1)还原反应
②四氢硼钠反应
操作:样品 /甲醇 + NaBH4的甲醇液
1分钟+数滴浓HCl
显色
现象: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其它黄酮类 ( -) 鉴别意义:此反应可用于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与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其他黄酮类均无此现象。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可以发生金属盐类络合反应的基团:
OH HO O OCH 3 OH
OH H
+
HO
OH
OCH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H
O
OH
O
②氨熏后能使黄酮、黄酮醇类转为亮黄色,紫外光下欢察更为 明显。氨熏放置后,颜色因氨挥发而褪色,故变色是可逆的; 碳酸钠显色的颜色较稳定。 ③ 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在碱液中由黄-棕色絮状沉淀。
(4)硼酸显色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羟基结构的存在时, 在酸性条件下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
仍显黄色
有3-OH
显著褪色
无3-OH,有5-OH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③ 醋酸镁反应 操作:在滤纸上滴加样品液,喷以醋酸镁的甲醇液,加热干 燥后观察纸班点现象。
现象:二氢黄酮(醇):天蓝色荧光 异黄酮、黄酮(醇) :黄-橙黄-褐色荧光 鉴别意义:用于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的区别检识。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④ 氨性氯化锶反应
操作:将样品的甲醇液置小试管中,加入 3滴 0.01mol/L氯化锶甲醇液,再加3滴已用氨蒸气饱 和的甲醇溶液,
现象: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绿~棕色及至黑色沉淀。
鉴别意义: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1)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1)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答案:
1.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D,E,C,B,A
2. 用硅胶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A,B,C,D,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3)葡聚糖凝胶色谱
常用型号: Sephadex-G(适用于水溶性成分分离) Sephadex-LH20 (可用于亲脂性成分分离 )
• 机理: 分离游离黄酮(苷元)--靠吸附作用。吸附程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习题: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脱, (2)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分别写出洗脱顺序
HO
O
OH HO
O
OH OH
OH O A
Rha-GlcO
O
OH O B
O O Rha-GlcO
GlcO
O
OH O C
OH
O
OH
OH OH
OH O D
OH O E
O O
OH O
2%ZrOCl2
O
OO Zr
Cl
O H2O
O
2%枸橼酸
褪色
OH O
O O
Zr O
不退色
Cl H2O
黄绿色络合物
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2)铝盐
(3)铅盐
可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
*醋酸铅(中性):邻二酚、3-OH和4-酮基好或5-OH 和4-酮 碱式醋酸铅:一般酚羟基均可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 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 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

O
Cl H2O
O
OH
在浓硫酸中生成的洋盐常表现特殊的颜色,可 用于鉴别。 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橙红~洋红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四、显色反响 (一)复原反响
1. 盐酸-镁粉〔盐酸-锌粉〕反响——鉴定 黄酮、黄酮醇及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OH
H OH
O 邻羟基查耳酮
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O
O 二氢黄酮
HO
OH
HO glc O O
OH
红花苷
HO
OH
OH
glc O O
梨根苷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6.异黄酮类与二氢异黄酮类
结构特点
➢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 O 2
8
7
A
6
5
1
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二〕结构类型
根据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
C环氧化程度〔包括2,3位是否存在双键;4位
有无-C=O〕
C环是否成环〔1,2位是否开环〕
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 黄酮和黄酮醇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3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醇
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
5 橙酮类
8
6 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7 其他
11.双苯吡酮类
根本母核由苯环与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
O OH
8
HO 7
1 2
HO 6 5
O 4 3 OH glc
异 芒 果 素 (isomengiferin)
石韦中的异芒果素具有止咳祛痰的成效。

5.4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5.4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第四节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与对照品或与文献对照PC或TLC得到的Rf 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酸、碱或金属盐类试剂后得到的UV光谱解析样品及其衍生物的NMR谱进行MS测定一、色谱法的应用1.纸色谱(PC):双向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及其苷的混合物第一相:醇性展开剂(分配作用)n-BuOH-HOAc-H2O (4:1:5上层,BAW)t-BuOH-HOAc-H2O (3:1:1,TBA) Rf: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第二相:水或水性展开剂(吸附作用)2%~6% HOAc、3%NaCl、HOAc-浓HCl-H2O (30:3:10)Rf: a.苷元在原点附近,糖链越长,Rf 越大b.苷元:黄酮(醇)、查尔酮<二氢黄酮(醇)2.硅胶薄层色谱(TLC):用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较好。

黄酮苷元展开系统: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常用苯-甲醇(95:5)苯-甲醇-醋酸(35:5:5)氯仿-甲醇(85:15,70:5)黄酮衍生物(甲醚化或乙酰化)展开系统: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75:25)3.聚酰胺薄层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

常用展开剂:乙醇-水(3:2)水-乙醇-乙酰丙酮(4:2:1)水-乙醇-甲酸-乙酰丙酮(5:1.5:1:0.5)水饱和的正丁醇-醋酸(100:1,100:2)丙酮-水(1:1)丙酮-95%乙醇-水(2:1:2)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一般程序:测定样品在甲醇溶液中的UV及可见光谱;测定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及可见光谱。

常用诊断试剂: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 AlCl3/HCl1.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1)黄酮及黄酮醇ⅡⅠ主讲教师:朱宇红天然药物化学(2)查耳酮及橙酮ⅠⅡ(3)异黄酮及二氢黄酮ⅡⅠ2.黄酮(醇)加入诊断试剂后的(2)醋酸钠((3)(4)(5)3-OH, 5-OH二、黄酮类化合物OO76OH5HO8(1)A 环上芳氢(6-H :δ 5.7~8-H :δ 5.7~(1)HO8765A环上的芳氢5-H:δ 7.96-H:δ 6.7(2)H-3’,5’ 较为高场)~7.9(d, J≈8.5~7.1(d, J≈8.5 2,,3,,45,6OR2,,3,,45,6OROR (2)(d, J≈8.5 )(d, J≈2.5 )(3)(4)糖上的质子化合物糖上的H-1’’ 黄酮醇3-O-葡萄糖苷 5.70-6.00黄酮醇7-O-葡萄糖苷 4.80-5.20黄酮醇4'-O-葡萄糖苷黄酮醇5-O-葡萄糖苷黄酮醇6及8-C-糖苷黄酮醇3-O-鼠李糖苷 5.00-5.10二氢黄酮醇3-O-葡萄糖苷 4.10-4.30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 4.00-4.20三、黄酮类化合物四、黄酮类化合物五、结构鉴定例题:1H-NMR (DMSO-。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OO
++
OO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2*
O
(2-位)
O* *
OH O
TLC、PPC
5.与五氯化锑反应
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
6.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方法 —— 溶剂法
溶剂法 关键 溶剂的选择 选择依据 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性
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其它黄酮类
23 4
HO
5'
HO
65
OH
OH
6'
glc O O
O
红花苷
二氢查耳酮(+)儿茶素
OH
HO
OH
OH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的要求: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了解其⽣物活性。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鉴别⽅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法和检识⽅法。

4.掌握各种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

第⼀节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颜⾊,在植物体内⼤部分与糖结合成甙,⼀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泛分布于植物界中,⽽且⽣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

仅截⽌到1974年为⽌,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其中甙元902个,甙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以上,其余则较少见。

⾄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于裸⼦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1980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2721个。

⼀、基本结构和分类(⼀)基本结构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成的⼀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苷元的结构类型根据三碳链氧化程度、B环(苯基)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分为下列类型:1.黄酮类(flavones)⽊犀草素(luteolin),存在于忍冬藤、菊花、浮萍中,具有抗菌作⽤。

黄芩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抗菌成分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次黄芩素(wogonin)等。

2.黄酮醇类(flavonols)槲⽪素(quercetin)具有抗炎、⽌咳祛痰等作⽤。

槲⽪素⽚⽤于治疗⽀⽓管炎。

此外还有降低⾎压、增强⽑细⾎管抵抗⼒、减少⽑细⾎管脆性、降⾎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等作⽤。

芦丁(rutin)是槲⽪素的3-O 芸⾹糖苷。

⽤于治疗⽑细管脆弱引起的出⾎病,并⽤作⾼⾎压的辅助治疗剂。

6.7-黄酮类化合物 -检识技术.

6.7-黄酮类化合物 -检识技术.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① 三氯化铝反应:
操作方法 :在滤纸上滴加样品液,再滴加1%三 氯化铝乙醇溶液,通过纸斑点反应观察现象。 现象:大多数黄酮显黄色并有荧光。 例外 4'-OH或7,4'-二OH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鉴别意义: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② 锆盐—枸橼酸反应
1—2分钟
显色
现象: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显橙红~紫 红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 (—) 阴性 注意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则不显反应;异黄酮除少数 例外,均不显色; 花色素在浓盐酸中也会发生色变,须先作空白对照实 验。
(1)还原反应
②四氢硼钠反应
操作:样品 /甲醇 + NaBH4的甲醇液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③ 醋酸镁反应 操作:在滤纸上滴加样品液,喷以醋酸镁的甲醇液,加热干 燥后观察纸班点现象。
现象:二氢黄酮(醇):天蓝色荧光 异黄酮、黄酮(醇) :黄-橙黄-褐色荧光 鉴别意义:用于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的区别检识。
(2)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④ 氨性氯化锶反应
操作:将样品的甲醇液置小试管中,加入 3滴 0.01mol/L氯化锶甲醇液,再加3滴已用氨蒸气饱 和的甲醇溶液,
现象: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绿~棕色及至黑色沉淀。
鉴别意义: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3)碱性试剂反应
① 二氢黄酮类遇碱变成相应异构体查耳酮显橙或黄色
OH HO O OCH 3 OH
(2)纸色谱
【用途】适用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分析;
【展开剂】 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宜用极性相对较小的“醇性”溶剂展开 ; 黄酮苷类宜用极性相对较大的“水性”展开剂 ; 黄酮苷和苷元混合物的分离和检识常用双向纸色谱法,第一向通 常用“醇性”展开剂展开,第二向用极性大的“水性”展开剂展 开。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醇类(3OH) 异黄酮类
B 环 3’,4’ 有 OH ,带Ⅱ为 双峰(主峰 伴肩峰)
Ⅰ弱Ⅱ强B环上 有-OH, OCH3对 带I影响不大
二氢黄酮 (醇)
查耳酮类
220-270
(低强度)
查耳酮 2’-OH 使带 I 向红移 影响大
370-430(34个小峰)
橙酮类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1、A环质子
(1) 5,7-二羟基黄酮类
HO 6 OH O
HO H 8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O
H-6 d H-8
J= 2.5 Hz δ ppm 5.70 ~ 6.90
6.30 ~ 6.50 6.00 ~ 6.20
H 6 OH O
5.90 ~ 6.10 5.75 ~ 5.95
黄酮、黄酮醇、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甲氧基质子信号一般在:ppm 3.50 ~ 4.10 可通过NOE核磁共振技术及二维技术确定基位置
异黄酮 H-2 黄酮 H-3 苷中糖 端基质子
H-2',6' H-3',5'
H-5
甲氧基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质子 H-8 H-6 (7--OH) 芳香族 脂肪族 H-8 H-6 (5,7-二 -OH) 6 5 4 3 2 1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3. O-糖苷中糖的连接位置
4. 双糖苷及低聚糖苷中苷键及 糖的连接顺序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根据芳香碳的信号特征来确定取代图式。
129.0 126.3 118.1 133.7 125.2 125.7 131.6 131.8 163.2
O
156.3 124.0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B
6' 5'
OR'
~ 7.10, d, J ≈ 8.5 Hz ~ 7.90, d, J ≈ 2.5 Hz ~ 7.90, d, J ≈ 8.5, 2.5 Hz
25
第四节 分析: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OH HO O OH
黄酮或3-O-苷 I=410-359=51nm,4'-OH
O-Glycosyl OH O
II=271-259=12nm,7-OH
I=387-359=28nm,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402-433= -3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但不包括5, 6-位)
O
注:与其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进行比较
19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及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O O
OH
OH OH O O
OH

生成的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黄酮醇3-OH > 黄酮5-OH > 二氢黄酮5-OH > 邻二酚OH > 二氢黄酮醇3-OH
3
处理、喷2%AlCl3甲醇溶液(UV下检查)等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一)双向纸色谱法

第一向展开 —— 分配作用

展开剂:醇性溶剂,
如 n-BuOH-HOAc-H2O(BAW, 4:1:5上层)

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一般苷元 > 0.7,苷 < 0.7
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31邻二
+28,B邻二
HO O
OH OH
OR OH O
芦丁紫外图谱
芦丁甲醇液
1 359.50 2 257.50
芦丁甲醇钠
2 411.00 3 328.00 4 272.50
分析: 1. 3-OH是否取代,苷和苷元 2. 带Ⅰ红移52,强度增强,
示4′-OH 3. 328处有吸收,:示7-OH
游离
芦丁乙酸钠
2 384.50 0.494
4 273.50 0.751
芦丁甲醇液
1 359.50 2 257.50
分析:带Ⅱ红移16,示有-OH(5~20), 由红移幅度示6或8位无含氧基取代
芦丁乙酸钠
2 384.50
0.494
4 273.50
0.751
芦丁乙酸钠/硼酸
2 379.00
0.609
4 261.50
水溶性大的Rf值较大。二氢黄酮>黄酮
用水性展开剂展开,对同一类型苷元的黄酮苷 其Rf值依次为:
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色谱检识---纸色谱
2.醇性展开剂(如BAW)展开,分配色谱
如分子中羟基数目越多,极性越大,则Rf值越小;相 反,羟基数目越少,则Rf值越大。
用醇性展开剂展开,对同一类型苷元的黄酮苷其Rf值
三、红外光谱
1、 C=O 1700 cm-1 (强峰)
2、 醇 : 酚:
OH OH
3350 cm-1 3300 cm-1
3、 苯环 : 1600 cm-1 1500 cm-1
四、1H-NMR的应用: ——是分析黄酮结构的重要方法
测定黄酮溶剂:氘代溶剂
氘代溶剂
CDCl3 DMSO-d6:溶解范围广,信号分辨力强,可以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但在浓HCl中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 耳酮会发生颜色变化。所以必要时,应 做对照试验。假如将样品乙醇中只加入 浓HCl便产生红色,则表白具有花色素及 某些橙酮,查耳酮。
2. Na(K)BH4反应
NaBH4 KBH4
是二氢黄酮旳专属试剂
反应颜色: 红~紫色
反应机理:
Na BH4
BH 4
BH4 + C
C
Up to date known。
>9000 different flavonoids are
2. 它们大多是以苷旳形式存在于植物体旳各个部位,尤其是花、 叶部分。大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
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旳基本途径
1. 基本骨架 指具有下列基本构造(C6-C3-C6)旳黄色色素
8
7
(单糖苷, 双糖苷)
水液
n-BuOH萃取
n-BuOH液
(双糖苷, 三糖苷)
水液
(水溶性杂质)
(2) 除去亲脂性杂质
醇提取液
conc
水液 石油醚 提取
石油醚液(亲脂性杂质) 水液
(3) 除去水溶性杂质
水提取液 conc 浓缩水液 加入数倍量 乙醇
沉淀物(蛋白质,多糖等) 醇水液
2. 碱提取酸沉淀法
A
6 5
1
2`
O2
B 4`
C
43
6`
O
2-苯基色原酮
结构特征
具有高度共轭体系—为基本生色团,且母核上有 OH或OCH3取代(助色团),大多为黄色,构造 中有酮基。所以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符合C6-C3-C6 基本骨架(桂皮酸途径)。 均属酚类衍生物
例:
O
OH O
黄酮醇

黄酮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5版)

黄酮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5版)

黄酮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卫⽣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5版)黄酮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法:谱学特征——解析:UV 1H 谱13C 谱MS化学⽅法、⾊谱⽅法----辅助⼿段⼀、纯度检查:1、TLC:三种以上展开剂,与标准品共层析(Rf、斑点颜⾊、形状相同)2、测定mp:熔距1—2℃测定混合mp(与标准品):纯度不够,mp↓⼆、紫外光谱测甲醇光谱:黄酮化合物的UV 光谱特征,对区分各种类型的黄酮具有意义加诊断试剂:当加⼊诊断试剂时,通过光谱的改变⼜可推测基本结构中OH取代情况,提供结构信息优点:1、规律性强2、测试技术合理3、样品⽤量少特征:母核有两个吸收带(⼀)、黄酮化合物在MeOH 中的基本光谱母核====取代基的影响:⼀、位置A环取代:影响带Ⅱ的峰形和峰位,对带Ⅰ基本⽆影响B环取代: 影响带Ⅰ的峰形和峰位,对带Ⅱ影响很⼩,只影响其峰形。

注意:当5位有取代基时即影响带Ⅰ⼜影响带Ⅱ,因为5位取代基可与4位羰基形成亲电系统,⽽4位羰基⼜直接参与两个共轭系统。

⼆、种类---OH :使峰红移;---OCH3 :或---OH 甲基化,或糖苷化,则红移减⼩三、数量有加和性,取代基数⽬越多,影响越⼤。

--OH 数⽬增加,则红移更多1、黄酮、黄酮醇类:同:UV光谱相似,2个主峰,峰形及峰强度相似。

异:Band Ⅰ峰位不同黄酮:304~350 nm黄酮醇:352~385 nm (C3-OH游离)黄酮醇:328~357 nm (C3-OH被取代)2、⼆氢黄酮、⼆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同:苯甲酰系统相同,桂⽪酰系统被破坏Band Ⅱ吸收强,Band Ⅰ吸收弱,可作为Band Ⅱ的肩峰或低强度峰出现。

异:Band Ⅱ的峰位不同异黄酮:245~270 nm (270-25)⼆氢黄酮、⼆氢黄酮醇:270~295 nm (270+25)3、查尔酮、橙酮类同:Band Ⅰ为主峰,强度⾼,Band Ⅱ弱或为肩峰异:Band Ⅰ峰位不同查尔酮:340~390 nm橙酮:370~430 nm1、判断结构类型峰强:BandⅡ= BandⅠ黄酮BandⅡ>BandⅠ⼆氢黄酮、异黄酮BandⅡ<BandⅠ查⽿酮、橙酮2、判断C3—OH 的存在状态有C3—OH BandⅠλmax >350 nmC3—O糖苷BandⅠλmax <350 nm注意:黄酮及黄酮母核上的羟基甲基化或苷化时,将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紫移,带Ⅰ紫移更明显。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鉴定

O
5
1' 3
O
芸香糖
OH O 芦丁
OH O 牡荆素
五、各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关系
OH HO O O OH OH OH O OH HO O O OH OH OH O OH O HO O OH OH O OH OH HO O OH OH
黄酮醇的生物合成:
OH
O HO O
异黄酮的生物合成:
HO
OH
· ·
二、溶解性

苷元:脂溶性(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稀碱水等) 水溶性:1.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 <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非平面) 2. 羟基取代黄酮类 > 甲氧基取代黄酮类

黄酮苷:水、甲醇、乙醇
三、酸碱性

酸性:酚羟基 与碱作用而溶于水中(用于提取) 碱性:1-位氧原子 与强酸成盐,表现出特殊颜色(用于鉴别)
黄酮类化合物 (flavanoids)
第一节 概述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及编号
两个取代芳香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 物 3'
2' 8 7 1 4'
A
6 5
O C
4
1' 2 3
B
5' 6'
取代基:-OH,OCH3,CH3,异戊烯基,糖
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3
*CH2COCoA


依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 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 分类:
O
O OH
O
O OH
O
O
O
O
黄酮
黄酮醇
二氢黄酮

检识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化学方法

检识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化学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天然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其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与分析,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化学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薄层色谱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效率的分离和检测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和检测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气相色谱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质谱仪中的分子离子生成、离子荧光和质谱检测,通过离子质荷比的比较和分析,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具有结构表征准确、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上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化学方法,用于检测和分析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52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②在甲醇溶液中分别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测UV谱和可见光谱
以了解3,5,7,3’,4’有无羟基及邻二酚羟基;
③苷类可水解后(或先甲基化再水解),再用上法测苷元的
UV谱以了解糖的连接位置。
(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O
苯甲酰基 带II:220~280nm
O
桂皮酰基 带I:300~400nm
带I很弱,常在主峰的长波方向有一肩峰。
c. d.
245-270nm
270-295nm
不同类型黄酮的UV基本特征
共同特征是带I很强,为主峰
查耳酮 橙酮类
而带II则较弱,为次强峰。带I的位置不同。
O O
峰形
不同类型黄酮的UV基本特征
带II
带I
(240~285nm, (300~400nm,
苯甲酰系统) 桂皮酰系统)
起 的

醋酸钠/硼酸(NaOCOCH3/H3BO3)
位• 移
三氯化铝(AlCl3)
Hale Waihona Puke 及• 结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



(1)甲醇钠:
(2)醋酸钠:
(3)醋酸钠/硼酸:
• 醋酸钠/硼酸谱 • 带Ⅰ红移12~30 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 • 带Ⅱ红移5~10 nm,示A环有邻二酚羟基。
色谱鉴别
• 何为双相纸层析 • 双相纸层析在黄酮鉴别中的应用 • 分析不同黄酮结构Rf值的大小
二、UV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应用
复习
➢还原反应 ➢金属络合反应 ➢硼酸络合反应 ➢碱液中反应
结构
紫外光谱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 确定黄酮母核类型及羟基位置。 • 一般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PPC或TLC得到的Rf或 hRf值(Rf100) ②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酸、碱或金 属盐类试剂后得到的UV光谱 ③1H-NMR ④13C-NMR
⑤MS
一、层析在黄酮类鉴定中的作用
1. 纸层析(PPC) 苷类成分可采用双向展开,第一相展开采用醇性
H-2与H-3为反
O 2 H H O3 OH (2S, 3S)二氢黄酮
式双直立键,
J=11Hz H-2 δ 4.9 H-3 δ 4.3
3-OR苷化,供电子能力下降,两个氢的δ值升 高(向低场位移),可用于判断二氢黄酮醇苷中
糖的位置。
4. 查耳酮
d, 7.3-7.7, J=17Hz O d, 6.7-7.4, J=17Hz
OH O OH HO O O Al3+ O HO O OH
HO
OH
AlCl3
OH O O Al O
3+
HCl/H2O
O O Al3+
形成络合物的能力: 黄酮醇3-OH >黄酮5-OH(二氢黄酮5-OH)> 邻二 酚羟基 > 二氢黄酮醇5-OH 邻二酚羟基和二氢黄酮醇 5-OH 在酸性条件下不与 AlCl3络合; 但不在酸性条件下,五者皆与Al3+络合; 形成络合物越稳定,红移越多。 4)二者相减可检测邻二酚羟基。
182.5~182.7(s) 146.1~147.7(s)
136.0(d)
111.6~111.9(d) (=CH-)
黄酮醇类
橙酮类
2.3’, 4’-二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2' OR OR 6' 5'
(1)3’, 4’-二氧取代黄酮及 黄酮醇
H-5’ 6.7-7.1 d, J=8.5Hz
H-2’ 7.2 d, J=2.5Hz
H-6’ 7.9 dd, J=2.5, 8.5Hz
H-2’受C环负屏蔽和3’-OR屏蔽作用,H-6’ 也受C环负屏 蔽作用,而H-5’则仅4’-OR屏蔽作用。故由低场到高场的 顺序为:H-6’ H-2’ H-5’。
从中药柴胡中得到山奈苷,酸水解PPC 检查出鼠李糖,该苷及苷元的 UV[λmax(nm)]谱如下,解析结构。
山奈苷 带II 带I MeOH 265 345 NaOMe 265 388 Δ43,4’-OH AlCl3 275 399 AlCl3/HCl 275 399Δ54,5-OH AlCl3= AlCl3/HCl:无邻二酚羟基 NaOAc 265 399 带II无红移,无7-OH
山奈苷元 带II 带I MeOH 265 367 NaOMe 276 424(分解) 带I红移Δ57,且分解,3,4’-OH AlCl3 270 424 AlCl3/HCl 269 424 Δ54,5-OH AlCl3= AlCl3/HCl:无邻二酚羟基 NaOAc 276 387 带II红移11,7-OH
C=O
168.6~169.8(s)
C-2(或C-β)
137.8~140.7(d)
C-3(或C-α)
122.1~122.3(s)
归属
异橙酮类
160.5~163.2(s)
174.5~184.0(s) 149.8~155.4(d)
104.7~111.8(d)
122.3~125.9(s)
黄酮类
异黄酮类
147.9(s)
H HO HO 2'' OH H -D-glc H(a) OH O H(a) H3C 1'' OR HO HO H 2'' OH -L-rha H H O OR 1'' H(e) H(e)
2. 双糖苷类
末端糖上的 H-1’’’ 因离黄酮母核较远,受到的负屏蔽
作用较小,因而叫H-1’’处于较高场的位置。
③苷类可水解后(或先甲基化再水解),再用上
法测苷元的UV谱以了解糖的连接位置。
(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
带 I 在 300-400nm 区间,由 B 环桂皮酰系统的 电子跃迁所引起;
O O
O
O
带II在240-285nm区间,由A环苯甲酰系统 的电子跃迁所引起。
5.橙酮
O CH O s, 6.5-6.7 6.37-6.94 (DMSO-d6)
(四) 糖上的质子
1. 单糖苷类
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1˝-H与其它 H比较,一 般位于较低磁场区。因-OR (R=苷元) 不表现供 电子,仅表现吸电子的诱导作用,端基H受两 个O的诱导,处于低场(4.0-6.0)
7-OH
加入试剂
带II
带I
说明
+NaOAc/ H3BO3
510
有6,7-OH或7,8-OH (5,6-OH无)
12-30 60 50-60 35-55 17-20 0 30-40 50-65 0 B环有邻二酚羟基 有3-OH 有3,5-二OH 有5-OH,无3-OH 有6-OR 无3-OH, 5-OH或6-OR存在 B环有邻二酚羟基 A,B环皆有邻二酚羟基 A,B环皆无邻二酚羟基
有4’-OH,无3-OH 有3-OH,无4’- OH
+NaOMe 或 +NaOH
带 I , II 随 加 NaOMe 时间延长,逐渐衰减 320-330 nm有小峰
有 3, 4’-OH 或 3, 3’, 4’OH(衰减更快)
7-OH
+NaOAc (未熔溶)
5-20
有 3-OH, 4’OH 也 发 生 红移,但意 义不大
H-5较H-6、H-8低场,是由于羰基的负屏蔽效应的
影响。
H-6、H-8较5, 7-二OH黄酮低场,且相互位置可能 颠倒。
(二) B环质子 δ6.5-8
1.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2' 3' OR 6' 5' H-3’, 5’ 6.5-7.1, d, J=8.5Hz H-2’, 6’ 7.1-8.1, d, J=8.5Hz 由于C环对H-2’, 6’的负屏蔽作用大于对H-3’, 5’, 且H-3’, 5’受4’-OR的屏蔽作用,故前者较低场; C环氧化程度越高,H-2’, 6’处于越低场的位置。
溶剂,如BAW系统(正丁醇: 醋酸:水4:1:
5 上层);第二相展开用水性溶剂,如氯仿:醋 酸:水(3:6:1) 苷元则多采用醇性溶剂。 花色苷及其苷元,可用含盐酸或醋酸的溶剂。
2. 薄层层析(TLC)
1)硅胶薄层
用于弱极性黄酮较好。
常用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苯:甲醇(95: 5)或苯:甲醇:冰醋酸(35:5:5)等。
1)葡萄糖位于不同位置时端基H化学 位移的区别: C3-OR 1˝-H的 值约为5.8 1˝-H的 值约为4.8-5.2
C-5, C-6, C-7, C-4’-OR
2) 葡萄糖苷与鼠李糖苷的区别
黄酮醇3-O-葡萄糖苷端基H 5.8, d, J=7Hz (二直立键偶合系统) 黄酮醇3-O-鼠李糖苷端基H 5.0-5.1, d, J=2Hz (二平伏键偶合系统) 另外鼠李糖上的C-CH3: 0.8-1.2, d, J=6.5Hz
rhaO
O
OH Orha
OH
O
山奈苷元与山奈苷相比:山奈苷的带I(345nm) 比山奈苷元的带I(367nm)紫移22nm,说明3OH苷化。
山奈苷元与山奈苷的分析结果表明:苷元比苷
多了3和7羟基,表明山奈苷是3,7位鼠李糖苷。
三、1H-NMR
• 常用溶剂:氘代氯仿( CDDl3 ),氘代 二 甲 基 亚 砜 ( DMSO-d6 ) , 氘 代 吡 啶 (C5D5N)。 • 也可将黄酮类化合物作成三甲基硅醚衍 生物溶于四氯化碳中进行测定。
但有时也会发生H-2’和H-6’重叠的现象。
(2)3’, 4’-二氧取代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
酮醇
H-2’, 5’, 6’常作为一个复杂多重峰(通常为两 组峰) 6.7-7.1
2'
OR OR
6'
5'
3.3’, 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OR1 2'
OR2 6' OR3
若R1=R2=R3=H,则H-2’, 6’为单峰, 6.7-7.5
②供试后的样品用含水甲醇处理可回收;
③三甲基硅醚衍生物可很方便的转变成乙酰衍生 物或甲醚衍生物。
(一)A环质子
1.5, 7-二OH黄酮
HO 6 OH O 8 O H-6, H-8, 5.7-6.9, J=2.5Hz H-6较H-8高场
2.7-OH黄酮
HO 6 5 O 8 O H-5 7.7-8.2 (d, J=9Hz) H-6 6.4-7.1(dd, J=9, 2.5Hz) H-8 6.8-7.0 (d, J=2.5Hz)
若上述条件不成立,则H-2’, 6’分别为二重峰 (J=2Hz)
(三) C环质子
1. 黄酮类
O 3 O H H-3, 6.3
2. 异黄酮类
O 2 H 3 O
H-2 位于羰基 位,同时受羰基和苯环的负屏蔽作 用,且通过碳与氧相连,故较一般芳香质子低场, δ7.6-7.8。
若用DMSO-d6作溶剂,则δ8.5-8.7。
2)聚酰胺层析
适用范围广,可分离含游离酚羟基或其苷类。 常用展开系统:乙醇:水(3:2);丙酮:水(1:1) 等。 显色剂:紫外光; 2% 三氯化铝甲醇液; 1%K3Fe(CN)6(1:1)混合液。 1%FeCl3 /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可用于确定黄酮母核类型及确定某些位置是否含
有羟基。 一般程序: ①测定样品在甲醇中的UV谱以了解母核类型; ②在甲醇溶液中分别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测 UV谱 和可见光谱以了解3, 5, 7, 3’, 4’有无羟基及邻二酚 羟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