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理论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教育目的即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既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会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而且要尊重、热爱他人生命。生命教育的根本是对爱是的追求、对人性光辉的张扬,体现了人物共存、天人合一的境界,寻求和平与和谐,是对人类终极目标的追寻。生命教育以生命为主线由己及人,逐渐扩展到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生命教育首先要注重生命意识的培养,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的本质、珍惜生命的存在、进而欣赏生命的美好。其次是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挫折与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的旅程不会一路坦途,也会遇到曲折和坎坷,所以没有苦难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生命教育还离不开死亡教育,蒙田说过:“对死亡的熟思也是对自由的熟思。”死亡虽然是生命的终结,但却是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死亡的了解可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中无常的心理准备和应付能力,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生命教育要强调和谐,《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三种和谐,即让学生与自身生命的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和谐乃是作为主体的人应与对象世界保持平衡和适度的关系,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适应与相互包容,所以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教师(狭义)是指经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特征:偶发性、及时性、得当性。

教师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信有两种:

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建立威信的途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培养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即业务素质,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教学技巧),注意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知己(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人格、清晰的自我意识)

师德是指教育工作者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过程。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途径: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发展需要;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责权主体。(一方面,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同时又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担负起学校教育人、塑造人的责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素养智慧、人格因素)、学生方面、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4、发扬教育民主(平等对待、尊重学生、鼓励质疑、讨论协商);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有泰勒的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